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老外告诉你,中国人并不爱家!值得深思!

发布时间:2021-08-30 中国幼儿教育 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 中国幼儿园教案

我们总以为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然而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有次我和我欧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欧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我愕然。

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这里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Yjs21.CoM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而在海外春节是没有假期的,圣诞节不带着孩子去海滩,因为你们会觉得这个时候的机票、宾馆都贵,不如趁这个时候做点生意赚更多的钱,等淡季了再出门。”

“所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爱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欧洲,你们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这篇文章很有道理,把中国现在家庭描述没有爱,没有性生活乐趣。我们大家好好静一下,除了钱我们还有什么?所以离婚率居高不下,夫妻分居二地丶孩子让老人管等等……

这些是我们所需要的爱吗?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


我见过许多没有礼貌的孩子,自己学生尚可以教化,邻家孩子只能由他。关于礼仪,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多了去了,比如程门立雪、孔融让梨,都是。但世上最容易而又最遥远的礼貌,还是开口叫人。

几乎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

有个表姐的孩子上初中,见人从不搭理。有一次送孩子去夏令营,母子俩晒得黝黑回来,还向我抱怨说:“夏令营老师照顾得倒挺周到,但老觉得他们跟我家孩子不够亲近。”因为是亲戚,我便旁敲侧击地问她:“孩子是不是很少跟老师讲话?”其实我是想说——是的,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不讲礼貌的孩子,因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她若有所思,因为,她懂的。后来再见面,小外甥就忽地懂事了,小嘴巴可甜啦。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冰雪聪明的父母,你的心里必须跟明镜儿似的。中国人好成人之美而不揭人之短,几乎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因为,那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儿

礼貌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证

朋友聚会,一个初次谋面的朋友带着孩子来出席,孩子的老爸见面先打圆场:“我这孩子,就是从不叫人。”然后话锋一转:“唉,只要他的学习成绩好,我也懒得管他了!”这位宽容的爸爸不懂,倘若孩子早已习惯了被周围原谅,知书未必就能达礼。

礼貌,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证!不懂礼貌的孩子,世界就为他关上了一扇门,空有一纸文凭和一身本领也难以登堂入室。

如果不懂礼貌,你的人生将不会及格

以前有个女学生,我教她语文。因为住同一栋楼,我们常在电梯里相遇,她却从未主动跟我打过招呼,我以为孩子是害羞,总是主动跟她搭话,你好啊吃了吗去玩呀……

有一次刚刚考试完,又在楼下遇到她们一家子在散步,女生的妈妈拉着我问分数,女生照例没有理会我,和爸爸在一侧旁若无人地闲聊。唉,比孩子没有礼貌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浑然不觉。

我想,让孩子叫声老师比帮她打听分数,要重要一万倍。即便一个考了满分的孩子,如果不懂礼貌,他的人生也永远不会及格!

这些话,老师不会告诉你,但家长必须知道!


你爱孩子没有错,但爱的太过就是你的错了!

走出家庭,离开父母,谁管你是不是有人爱,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价值,才决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会孩子独立,帮助孩子获得能力,才算真正的爱孩子!

别总担心孩子座位那点事了,坐得再远,难不成还能出了教室不成?座位的排列是要考虑很多因素的,视力、高矮、同学间的搭配,等等。让孩子课上多集中注意力,多多吸引老师的关注,比坐在哪有意义多了。

孩子的日记本,如果他不想给你看,那你最好不要偷看。谁都有秘密,请保护孩子的隐私。一旦他发现你偷看了,哪怕你只看了一点点,那他对你的信任,下降的可不止一点点。

教育孩子这件事,别人的意见听听就好,不要随便用在自家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别人家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孩子。父母平时还是要多注意观察,用心,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

孩子犯错了,不认错就不要轻易原谅;孩子没有错,就请无条件的相信孩子,站在他身边支持他!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请先让你自己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吧!

生活本来就是苦的,国家总统也一样。

不要对着孩子一个劲儿的抱怨,孩子是属“向日葵”的,没有了阳光一般的正能量的呵护,他会枯萎。

一对总是吵架的父母,必定会养出一个灵魂流浪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争吵,以为事后一个道歉,便可以“风雨过后见彩虹”。殊不知,孩子幼小的心灵所受到的创伤,岂是几句道歉就可以解决的。父母争吵,若不能争得优雅,吵得体面,还请躲起来去吵吧!

别把孩子懂事当成你的自豪,你不了解孩子压抑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讨好你的痛苦。懂事的孩子其实活得很可怜,他们拥有了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稳重和踏实,却失去了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和童趣。给孩子一点任性的机会,让他有机会活出自己吧。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是人家父母做到位了。有时间关注别人家的孩子,还不如多用点心在自己家孩子身上。你不用心教,再好的孩子也埋没了。

老师不是万能的,别把教育孩子这件事全推给老师。老师教的永远是课本的知识,而课本以外的,是家长的育。有了老师的教,家长的育,教育这件事才存在。你的孩子,只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但你不一样,你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教育好孩子,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别总揪着孩子的名次不放了,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可孩子的人生有千万种可能。你可以教育孩子尽量争取最好,但不能苛责孩子拿不到第一。

什么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中外学生的不同遭遇告诉你


【导读】有人说,中国人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夸奖、打骂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我们被父母打骂的关键性人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不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阿卡索小编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些年被“别人家的孩子”所支配的恐惧。

近段时间微博上的一段采访视频让大家再次目睹了什么叫做“成功的家庭教育”。视频中的女人叫陈美玲,1955年生于香港,曾经是与邓丽君齐名的当红歌星,然而现在的她却是以“成功妈妈”的身份出现的,因为她的三个儿子全部陆续考入斯坦福。这意味着,连同她自己(陈美玲拿到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陈美龄的家里有了四个斯坦福学生。现在有太多人好奇,她究竟有什么育儿妙招。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曾说过:“教书的是教师,育人的是父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意义重大,父母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别人家的孩子”无处不在

有人说,中国人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夸奖、打骂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我们被父母打骂的关键性人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不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阿卡索小编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些年被“别人家的孩子”所支配的恐惧。

“成功妈妈”陈美玲在采访中也提到了不少家长惯用的教育方式,动不动就搬出“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孩子作比较,从而让孩子的自信心大受打击。而陈美玲的做法是从来都不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她认为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小朋友就会没有信心,他的潜力不敢让父母看到。自我肯定力低的小朋友,他们更可能会去欺负别人、看不起别人,以此博取更多关注。

其实,家长爱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其目的是希望为自己的孩子一个奋斗的目标,激励孩子不断向上,但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激励孩子,反而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甚至对家长不满,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因此,阿卡索小编提议,父母不要拿孩子同别人作比较,而是让孩子和他自己比,帮助孩子了解他身上的不足,同时正确引导他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倡导鼓励教育,中外各有不同

现在的中国家长开始关注家庭教育,不再是随意地打骂、批评,开始倡导鼓励教育。但是,在鼓励教育方面,中国和外国并不相同,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式鼓励教育其实更像是“奖励”,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是“如果你考了100分,我就给你买你喜欢的玩具”“你考第一名的话,我就满足你的心愿”。这样的鼓励其实就是一种物质奖励,孩子先达到家长的期望值,然后家长来满足孩子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中国的鼓励教育往往是对孩子学习结果的鼓励,孩子达到了目标,就进行物质上的鼓励。久而久之,学习这件事情变得如同“交易”一般,等价交换,这难道是我们所期望的教育吗?

而国外教育中所提倡的鼓励教育是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鼓励,尽管每个家长的目标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但是一旦孩子在攀登“顶峰”的时候有进步,家长就会去夸奖他,鼓励他,这样孩子的成长路上一直都会有父母的鼓励。

现在不少中国家长也愿意孩子去尝试国外教育,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激发潜力,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有了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在线外教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加便捷地感受到外国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国外教育特点。当孩子在一家专注在线真人外教一对一的教育平台,譬如阿卡索外教网,跟着外教进行一对一英语学习时,外教老师风趣幽默,很会调动课堂气氛,不管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都会极力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并且及时的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自己有意识地主动开口说英语。同时外教老师还会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情动作来辅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路上保持自信,保持思维的活跃。

对于当前的中国教育现状来说,家庭教育的情况并不太乐观,同一些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的教育理念虽然不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但是在许多方面仍然值得我们借鉴,譬如今天小编提到的“鼓励教育”,虽然应试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育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才是未来的教育方向,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

大数据告诉你,中国人有多想生男孩!


2017年1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在女性“健康与生存”指标上,全球144个经济体,中国排倒数第一。其中,“新生人口性别比例”方面,中国长期处于严重失衡状态。

中国将有3000万以上剩男

性别比,通常是以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06,比10年前高出1.2个百分点;此后,这一比例持续下降,到2015年已降至113.51。

正常情况下,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会有103-107个男孩出生。由于男孩死亡率高于女孩,到婚育年龄,男女数量趋于均等。因此,联合国将103-107设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

九个最失衡省份: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海南

这种失衡,已带来不少问题。专家估计,未来30年,中国将出现3000万以上“剩男”。就算足够幸运,诸如江西68.8万天价彩礼、河南一母亲因给不起儿子彩礼轻生,这种“因婚致贫”的中下签,也会被不少人抽中。

9省份出生性别重度失衡

性别失衡现象,曾遍布中国绝大多数省份。

2010年,全国9省份出生性别比超120,这9个省份出生人口占到全国的39.9%;西藏、新疆和北京3个出生性别比正常或略髙的地区,出生人口仅占全国的3.5%。

一切都是为了生儿子

这种想生男孩的迫切,在不同孩次的性别比上有更直观的体现。1982年以来四次人口普査,二孩、三孩及以上的出生性别比,几乎都远高于一孩。

在乡村社会,风俗文化和传统观念依旧沿袭着父权制的规则,强化着性别差异的文化认同,导致女性难以获得与男性同样的权利。

一项针对湖北、安徽和广西6个县1508个村庄的调查指出,女儿结婚后留在本村不能享有村民待遇的情况普遍存在;财产只分给儿子,得到了大部分村民认同。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有见识的孩子,才不会看什么都奇怪,都危险,都鬼影重重。

1

在报社的时候,我带过一个大学生记者团。

有次去福利院采访,一个叫CC的女生让我刮目相看。

别的同学基本都围绕“孩子们吃得好吗睡得好吗会不会想妈妈”这种低幼问题巴拉巴拉。

只有CC问院长:这里的老师,需要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吗?然后和院长讨论了半天。

后来她告诉我,她有个朋友,是福利院长大的,一直对自己的身世不能释怀,所以她想,福利院的老师应该懂点心理学,或者,可以招募些心理医生志愿者,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我当时就觉得这孩子有点不一样。

而且CC待人接物的感觉也特别好,很谦逊,但不卑微,不管采访对象是谁,都不卑不亢。

所以我挺喜欢喊她一起去采访。

另一个我常带着出去的,是个叫小H的男生。他是我同事的亲戚,同事一再拜托我多带带。

小H私底下挺欢的,但一到正式场合就很少说话,不管几个人采访,他总默默跟在最后,我有时怂恿他提问,他也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

他身上,总有一种怯。跟CC截然不同。

我起初以为是性格问题。接触多了发现,并不是,俩人的差别,在于见识。

他们都在小城市长大,家境其实也差不多。但小H父母特别保守,生活循规蹈矩,一家人在外面吃饭的时候都不多。而CC的父母观念就很先进,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带CC去各种地方,出入各种场合。

CC从小就跟父母去过福利院,又有福利院长大的朋友,所以她大体知道那里是怎么回事,自然能跟院长对话。

小H起初连福利院是干啥的都不了解,又如何能提出有水平的问题呢。

还有。去酒店采访,小H的着眼点都在大厅好大沙发真豪华,而CC会关注到墙上的画是谁的作品。

一起去吃日料,CC在门口脱了鞋摆放好就进去了,而小H会大惊小怪半天“啊?要脱鞋啊”“我靠吃饭还脱鞋”“以后不来这破地方了,死贵,还事儿多”……

重阳节去养老院慰问,CC会主动热情地拥抱每一个老人,完全不在意他们嘴角的米粒和衣服上的油渍。因为她初中时就经常跟妈妈到养老院做义工。

但是小H,连老人房间的门都不愿意进,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一直在嘀咕“这里面什么味儿啊……”

老实说,如果小H不是同事的亲戚,我可能早就放弃他了。

后来我和小H的爸妈吃过一次饭,他们问我孩子的表现。

我说:聪明,热心,文笔也好……就是,经验太少,还需要多锻炼。其实后面这句的正确表达应该是:见的世面太少了。

但是这句话太不礼貌,我说不出口。

2

今年夏天,我们一家去东京旅行,遇到一对美籍华人夫妇,也带着儿子。

两个小男孩聊得很好,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吃饭。点完餐,我儿子笑着小声模仿服务生的发音。

日本人说英语,你懂的,“OK”会说成“奥给”。儿子学得兴高采烈。

但那个男孩丝毫不以为奇,微笑着说:每个国家的人发音都不一样的。接着说了起码七八个国家的人是怎么说OK的。

他学得惟妙惟肖,特别好玩,大人们都在一边笑。我儿子也笑,说:哥哥你怎么知道那么多。

男孩特别平和地说:我去过的地方有点多,因为我比你大一点点嘛。

我看着他,真心觉得有见识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开阔,有底气,大大方方,还不张扬不自夸。

我一向自诩是挺注意让孩子见世面的妈,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比之下,我家儿子就显得少见多怪和小家子气了。

可能那对旅美夫妇心里,也藏着一句“你家孩子没见识”吧。

当然,人家肯定也不会告诉我。

而我,如果不是那么偶然地见识到“别人家孩子”,肯定也还在洋洋自得地觉得自己的儿子见多识广很厉害呢。

估计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

因为自己是局限的,所以根本意识不到孩子的局限。因为自己眼界不够,所以根本不知道孩子视野狭窄。

于是最后,你的无知,孩子买单。

3

有个悖论。

越没见识的父母,越不会觉得自家孩子没见识。偏偏也没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那么问题就来了:自己意识不到,别人又不告诉你,问题如何改善?八成就只能等孩子自己遇到麻烦,得到教训,才能明白。

只怕那时,为时晚矣。

他可能会因为只知道约女孩子去麦当劳,而被喜欢的女生嫌弃。

可能为了追星而执意报考爱豆所在的城市,根本不管专业合不合适。

可能因为没办法跟高端客户对话,而失掉大好机会。

可能会因为不了解人情险恶而被恶意欺骗。

可能会因为不懂得世事复杂而接受能力特别差。

见识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而眼界可以决定人的一生。

有见识的孩子,对这世界熟稔于胸,所以行走期间时自有一份从容、笃定,有充足的安全感,也有准确的判断力,能理解这世界的复杂,也能包容别人和自己不一样。

而没见识的孩子,就会狭促,会怯懦,会不知所措,会一步步走错。

一个是在光亮里大步前行,一个是在黑暗里小心摸索。他们的人生,自然是不同的。就像CC和小H。

他们的见识不同,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不同,做事情的结果也不同,对未来的把握更不同,这会直接导致他们人生大有不同。

4

必须得说的是:孩子见没见过世面,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决定的。

在他尚无自主能力时,你带他到哪里,他就去到哪里,你指给他什么,他就看到什么。

当然,没有多少父母有能力带着孩子游历诸国。

我们也无需这样做。

想让孩子见世面,一方面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带他去足够远或者足够好的地方。让他知道远方的人和远方的生活,知道高档餐厅的味道、陈设和气氛,知道梵高的向日葵、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另一方面,也要带孩子去工地,去养老院,去粗糙的木材加工厂,去污水横流的城乡结合部……

让ta知道,还有一些人是怎么生活的。

应该让孩子看漫画,也读名著。

去车展看看豪车,也去农村坐坐三轮车。

去住几次高端酒店,也去郊外帐篷里露营。

去结交各类小朋友,也去参加大人的饭局……

总之,尽你所能,让你的孩子了解最好的,也知道最坏的,看到远处的,也深入身边的,尽量去熟悉这世界的纷繁复杂,也尽量熟练地掌握应对之道。

所谓见识,就是了解这世界。它的样子,它的成色,它的习性,它的规则……

这样,他才会知道如何跟这世界好好相处,才不会在离开你以后,两眼一抹黑,一步一趔趄,默默地怯怯地跟在别人身后,觉得这世界好恐怖好奇怪。

有见识的孩子,才不会看什么都奇怪,都危险,都鬼影重重。

他们会大气平和地站在阳光里,做事情得心应手,对未来胸有成竹,就算遇到不期而至的意外,接纳度也特别高。

毫无疑问,有见识的孩子,会活得更高级。

国外五大教育典范值得家长学习


国外五大教育典范值得家长学习

育儿专家曾说,孩子的吃喝拉洒都是早教。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就渗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与各种学校教育和素质培养相比,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经是我们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总结了值得学习的国外五大教育典范,不妨借鉴一下。

培养儿童的责任感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做敢当。家长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这样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激发儿童的上进心

爱迪生小的时了侯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这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爱迪生的妈妈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他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大科学家,这与母亲的教育、与母亲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家长的期望对子女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家长期望水平越高,他们子女的智商和学习成绩相应也越高。反之亦然。

捕捉儿童成才的敏感区

在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等到麦克斯韦画完交卷时,父亲边看边笑了起来,因为满纸涂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叶子的。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于是父亲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后来又教他代数。果然,麦克斯韦不久就在数学方面显示了惊人的才华。

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大多在五、六岁时就开始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一种极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够迅速及时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会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

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训练

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鞋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们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动手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在美国、日本、英国教育法规中,还有专门条款规定孩子的劳动时间,家庭和学校均不得剥夺孩子的这一权利。

现在的家长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由此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过度保护。而且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从小让孩子接受必要的劳动训练,是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吃苦精神,形成良好心态和健康人格的重要一课。

在实践中教育儿童

在瑞典,2岁多的小班学生最初学的单词除了“你好、谢谢”以外,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称。夏天,每星期中有两天老师会带小宝贝们到森林里玩耍或做小试验。例如,在地上挖几个坑,分别将塑料袋、纸、玻璃、香蕉皮等埋入,过几个星期后再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此对小孩讲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像土地不会吸收玻璃,而且还会伤害到人和动物的脚,太阳光反射聚焦还会引起火灾。瑞典的环境建设搞得那么好,这与自身从小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与理论教育相比,实践教育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儿童接受,瑞典这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接受、对生活及人类的热爱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告诉孩子:在外面,你就是一条狗!!!


很多人不以为然,明明孩子是我们全家的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他(她)怎么是条狗?

于是乎,爸爸妈妈们随时对孩子是呵护备至。没错,在家里真是一点儿没错,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唯恐因为自己作为家长的疏忽酿成 大错,动不动就跳楼啦,离家出走啦,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遗恨终生。但是在社会上,这套还真不管用。人是社会的人,出得门来,你在区区小区,在学校,在单 位、在一切公众场合,你就会成为芸芸众生,渺小如一粒尘埃,被人忽略、无视。没有人是地球的焦点、宇宙的中心,就算是所谓的名人,他也不会是一直耀眼的星 星。很多人走至绝境,固然少不了潜伏的家庭危机、隐藏的心理疾患,但目前在孩子阶段,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来自外部的刺激。

现在都流行培养孩子的几大商:智商、情商、财商和逆商。前三者不用多说,逆商,说白点就是一个人的抗打击能力。说起来容易,培养起来也难。作为家长的 你,现阶段不可能让他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如留守儿童样撑起一个家。最多也就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还怕挤占太多的学习时间。君不知,有了个小升初,全家人都 把重心放在上面。孩子也把在家的时间全都用在奥数上的大有人在吧。除了过长的学习时间,所剩不过就那点寒暑假补课之后的少之又少的时间和一大堆作业。要说 磨练,进什么夏令营,真怕是进了死亡营,谁知道吹嘘得天花乱坠的各机构会不会把娃儿打死打残呢,那个叫邹佳航的不是就这样死于非命吗?还是哪哪里的不是又 被打得肾衰竭吗?话说回来,你作为一个家长,这么多年的教育都不能教育好的问题,哪里能指望短短的什么班就提高小孩的逆商?!

归根结底,培养娃的逆商,靠家长,靠平时的点点滴滴。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的孩子特别敏感,自遵心特别强,在外遇到很小点的事,就要哭泣,情绪低落。而 有的小孩,很皮实,你好像没看到他有什么伤心事,有不满意的事也不过几分钟就忘了,一付没事人的状态。如果是前者,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注意,从现在开 始,还来得及,必须让他学会放下!从来我就是告诉孩子,在外面,你千万不要把自己当作人,你要把自己当作一条狗!!!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条狗,你不再奢望所有人对你的尊重。可能有人对你侮辱,漫骂。看你不顺眼,觉得你碍手碍脚,恨不得你从眼前消失。因为这个世界上谁 都没有义务没有必要去了解你的闪光点和重要性,除了自己的父母。他们对你有偏见和恶意并不奇怪,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就连你自己也一样。差别只是人 有修养的高低之分。你是这条狗,抑或是那条狗,对他们来说你并没有什么分别,他们转头即忘,你纠结什么呢,你又不能改变他的思想,随他去好了。重要的是你 认为最重要的父母不是这样认为你就行(相信每个父母不会讨厌自己的杰作,如果孩令自己不满意,首先从自身检讨错误)。幸好你的身后还有坚强的后盾,你的尊 严,面子有多重?出了门,出了这个小圈子,谁认得谁?大点儿的事,会有几天成为别人的谈资,不久又会烟消云散。

(案例:儿子之前的老师,因为学校缺人请的反聘的退休老师,心里只想着钱,几次暗示我们送礼。或许是儿子爱讲话,也或许本来就是找借口,对待儿子很不 好,常骂他无能,没出息,动不动就惩罚,放学留校。反正就是把他说得跟废物一样,开始他很不能接受,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真的很差劲。我就说你以为你在她那儿 是块宝啊,你在家才是宝,你在那儿本来就是一条狗,谁会在乎一条狗的想法!我儿子说也是,我本来就是一条赖皮狗!慢慢地,由开始自尊心受伤受不了到后面接 受现实,加上我们后来去朝贡了,也就小心翼翼地熬到换了老师···不过从这点上看就必须重视择校了哈,此事就当给我不重视幼升小一个教训)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条狗,你不再失望于别人的无情和卑鄙。当你落难时,有人会痛打落水狗。甚至很多人都会踢你一脚,也少不了有人要落井下石,恨不得你 永不翻身。你想,谁会在乎一条狗的想法呢?因为我们这个地球是拥挤的,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任何人的存在,就是对另外一些人的威胁。你多了一个机会别人就 少了一个机会。说到底,如果没有利益上的分配和冲突,谁去关心别人呢?他对你的行动,其实是担心你的威胁。我们提倡公平竞争,但免不了还是还有使用下流手 段的人。所以一切黑暗和和丑恶的东西都有其存在性。我们不能生活在真空里,要用自己的慧眼去分辨,千万不要惊诧莫名,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看得多,你就了 解人性更深。你所要想的只能是怎样才能翻身!如果你是条威武雄壮的狗,毛色鲜亮的狗,说不定好多其他的狗都来向你示好呢!(案例:儿子班上因为前面的退休 老师罩着,班长,大队委的职务从来就是那少数几个女同学包干了,也许是朝贡得多,也许是因为爱打小报告讨老师欢心吧,反正从来都是老师指定的人选,从没公 开竞选过重要职务。儿子很不服气,说凭什么,我又成绩又不比他们差!凭什么,我哪点比不上···我告诉他,这个社会,并不是你强过别人,你所拥有的就会 多,很多其他的因素甚至会左右结果,这个社会的黑暗面你不得不认识,你唯一做的就是等机会。后面老师换了,进行民主选举,儿子各方面表现突出,毫无悬念当 上班长···)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条狗,你就要学会审时度势。在劣势时,能够忍辱负重,能够夹起尾巴,逃到安全的地方,呜咽着舔自己的伤口。不要对着持枪的人猛扑, 不然你就是一个悲哀的烈士,在应当保存实力的时候还去送死是傻瓜。狗很聪明,打不过,一边去。我从来没有看到哪条狗是因为打架打死的。你要养好伤,长得强 壮有力,你才有资格去拼,否则白白送命。校园暴力日渐增多,很多家长还蒙在鼓里。校园暴力可怕,但也不是会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据我 所知,有些事件还是由于娃儿不够聪明,不识时务,招惹另外一些不良品行的人。要么情商不够高得罪了人,或者打小报告招致报复,要么就是太懦弱,让别人以欺 负他为乐。儿子就分析过他们班上,学校经常挨揍的人的特点(当然我告诫他是不能参与的,否则他造成的后果全都由我负责,如果不想麻烦我,就不要去惹事), 就有几大类:恶语伤人、行为不端的、动不动打小报告的···儿子很自豪说从没有因为得罪什么人招打的情况。并且,遇到困难,要懂得向父母求救,如果你永远 站在孩子一边,做他坚强的后盾,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对他一顿凶,那么他会毫不理会别人的威胁转而向你求助。

学会做一条狗,不是要他自暴自弃,苟且地活着,而是要活成一条好狗!不是要他时时以摇尾乞怜过日子,对于有能力对抗的恶势力,拿出你的威猛;对在你落 难时给予帮助的人,要懂得感恩。你要做的就是改变,强健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希望某一天能成功逆袭!狗也有狗的精气神:那就是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 尊大。为了目标,像狗一样地奔跑,顽强和坚韧,不到最后,决不放弃!

很多人喜欢自黑,自嘲,因为这样,没有人再来揭他的短了。因为这个短我比你们还清楚呀,没必要一而再,再而三来揭我,否则你就太不君子啦。这就是那些 幽默的聪明人的做法吧。教孩子把他自己当成一条狗时,有人在作践他,伤害他,他会在心里说,我就是一条狗,没什么,作为一条狗总会遇到这些问题的!虽然有 些阿Q,但至少他不会崩溃到活不下去。曾经像一条狗一样卑贱地活着,也许每个大人都经历过。难道我们的孩子面对困难时,不也是同样的情况吗?!年龄无大 小,我们每个人,我们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些,不如早点告诉他,要学会像狗一样的活着和存在!像狗一样地活着,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从现在开始,告诉你的孩子,在家里你是个宝,在外面,你就是一条狗。

相关推荐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 我见过许多没有礼貌的孩子,自己学生尚可以教化,邻家孩子只能由他。关于礼仪,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多了去了,比如程门立雪、孔融让梨,都是。但世上最容易而又最遥远的礼貌,还是开口叫人。 几乎没有人会告诉你,你...
    2020-12-16 阅读全文
  • “告诉你老师去” 在与一些家长交流的时候,不少家长都提到孩子在家不听话,爱捣蛋时,家长最常用的一种办法就是用恐吓的语气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爸爸(妈妈)可要告诉你老师去了!”果不其然,当孩子听到这样的“恐吓”时,就会...
    2020-12-14 阅读全文
  • 让人值得深思的老子名言通用 在历史悠久的人类文明中诞生了许多的名人,他们的事迹和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老子的名言吧,通过阅读名言,我们可以学习其中的道理和经验,让我们获得启迪。您知道老子的的名言大家熟知的是哪句吗?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陆续整理的“让人值得深思的老子名言”,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
    2022-09-12 阅读全文
  • 值得深思的爱情说说47句 “能原谅女人的谎话的,才是男人。”山治——《海贼王》~~我想你一定对这句话感兴趣,急你所急,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值得深思的爱情说说47句”,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2024-04-28 阅读全文
  • 这些话,老师不会告诉你,但家长必须知道! 你爱孩子没有错,但爱的太过就是你的错了! 走出家庭,离开父母,谁管你是不是有人爱,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价值,才决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会孩子独立,帮助孩子获得能力,才算真正的爱孩子! 别总担...
    2020-12-23 阅读全文

我见过许多没有礼貌的孩子,自己学生尚可以教化,邻家孩子只能由他。关于礼仪,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多了去了,比如程门立雪、孔融让梨,都是。但世上最容易而又最遥远的礼貌,还是开口叫人。 几乎没有人会告诉你,你...

2020-12-16 阅读全文

在与一些家长交流的时候,不少家长都提到孩子在家不听话,爱捣蛋时,家长最常用的一种办法就是用恐吓的语气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爸爸(妈妈)可要告诉你老师去了!”果不其然,当孩子听到这样的“恐吓”时,就会...

2020-12-14 阅读全文

在历史悠久的人类文明中诞生了许多的名人,他们的事迹和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老子的名言吧,通过阅读名言,我们可以学习其中的道理和经验,让我们获得启迪。您知道老子的的名言大家熟知的是哪句吗?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陆续整理的“让人值得深思的老子名言”,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

2022-09-12 阅读全文

“能原谅女人的谎话的,才是男人。”山治——《海贼王》~~我想你一定对这句话感兴趣,急你所急,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值得深思的爱情说说47句”,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2024-04-28 阅读全文

你爱孩子没有错,但爱的太过就是你的错了! 走出家庭,离开父母,谁管你是不是有人爱,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价值,才决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会孩子独立,帮助孩子获得能力,才算真正的爱孩子! 别总担...

2020-12-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