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善于发现孩子的快乐
发布时间:2021-08-11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快乐的幼儿园教案 快乐的幼儿园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幼儿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幼儿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wWW.yJs21.COm
在幼儿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快乐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幼儿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幼儿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幼儿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临泽县板桥学区
教育随笔:善于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所以你无法分辨哪一片才是最美的。正如那些单纯美好的孩子们,个个都古灵精怪,千差万别。
号称“调皮大王”的张俊辉小朋友,几乎每位老师看见他都感到头疼,但是即使他如此调皮,但他还是让我感到些许感动,那一天,张俊辉又开始调皮了,捉弄一下这个,又捉弄下那个,弄的好多人都跑过来给他告状,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冷静思考一下,应该换个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我对他说:张俊辉,想不想当小班长啊,他充满希望的眼神看着我,大声地告诉我“想”,我说:好,只要你能在座位上安安静静的坐着,不影响其他人,我可以试着让你当一回小班长。他说“好,我肯定能做到”。
果真,他在座位上安静的坐着,没有去捉弄别人,我也信守了承诺,让他当了一次小班长,让我想不到是他当的还挺出色,有几个不好管理的孩子,他也能管的很好,班内也不乱糟糟了,他严厉的小眼神,都能把我吓一跳呢?
经过这件事后,我逐渐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人,就像多棱镜,会有好多面,我们不能只因为一面,而去否定他的所有。
另外马功硕小朋友在班里也很能打打闹闹,而且总丢三落四,但是他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强,并且在课间操拍篮球时,他的动作很标准,给其他的小朋友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通过不断了解每位幼儿,发现他们个个都是天才有的记忆力过人,有的思维逻辑很强,有的体育活动很厉害。
作为老师,我们是培养有思想的人。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儿,也许每位幼儿都有可能成为拥有“超能力”的哈姆雷特。作为老师,我们是培养有个性的人,正如花园里一模一样的花,千篇一律并不吸引人,只有千姿百态、百花齐放,才会更夺目!
善于发现孩子的表现欲
我们在平时的活动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孩子“没有较好的表现欲”,特别是针对平时性格内向的孩子。其实,“表现欲”应该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就看我们老师能不能抓住它们。就像我们班上的宇宇小朋友在班级故事赛中的表现。记得那天在请一些平时胆子较大,语言较好的孩子讲完了故事以后我问:“还有谁准备了故事吗?”教室里一片沉寂,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我猜是没有了,老师”喜欢讲话的昊昊最先打破僵局。“是,没有了”孩子们都跟着说。这时,我看到平时内向少言的宇宇,手掌微微地往上扬,若有似无地举起了小手:老师,我也想讲故事。我确定那只小手是向我表达着这个意思。于是,我以饱满的热情报幕着:“下面有请宇宇来为我们讲一个故事,大家欢迎!”小朋友的目光都看向了宇宇,宇宇的脸马上红了起来。在我微笑眼神的鼓励下,宇宇慢慢地从位子上站起,走向了前面。“我讲的故事名字叫《小兔拔萝卜》,从前,有一位老爷爷……”宇宇开始讲起故事来。虽然她的故事讲得不是很熟练,语言也不是很生动,但对于一个平时较少言的孩子来说,能迈出这一步,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在她的故事讲完后,我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她的表现。我发现,宇宇听着我的点评,眼睛一直是晶亮晶亮的,感觉她整个人都变得自信起来。我想,在幼儿园的每个活动,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展示的平台,只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善于去观察、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表现欲的。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
孩子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是教育的失误;不能发现孩子的优势,则是失败的教育。美国著名成功心理学家唐纳德克利夫顿在与其好友合著的《飞向成功》一书中,讲述的一个寓言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些许启迪。
故事的大意是:小兔到了上学的年龄,被父母送到动物学校。在学校里,小兔最喜欢上的课是跑步,几乎每堂课都得第一名,小兔为此感到高兴;小兔最不乐意上的课是游泳,不管它怎么努力,总得不了好成绩,小兔为此感到苦恼。但小兔的父母不同意小兔有所放弃。当老师看到小兔为上游泳课苦恼时,表示愿意给小兔提供帮助。老师对小兔说:跑步是你的强项,是你的优势,
小兔专心致志练游泳的结果是: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不但游泳水平没有多大长进,就连它的优势——跑步的成绩也下降了许多。我们通常会把类似的情况当作违背教育规律的范例来自醒。但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有的教师生搬硬套、片面认识或错误理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传统理念,致使他们在贯彻教育原则时会不自觉地闹出类似上述故事中荒诞的笑话。
发现优势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因材施教,就是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教育研究对象,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的过程。发现孩子的不同特点,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不足。教师只有发现了孩子的优势,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很难想象,对孩子缺乏系统研究和充分了解的老师,会把孩子教成啥样。
发现优势是人本教育的基础。人有所长则必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但同时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有的教师往往过于看重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并试图让孩子克服所有缺点,弥补所有不足。一个人有缺点和不足固然需要克服和弥补,但如果让孩子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克服缺点和弥补不足上,那么孩子就可能因此丧失自己的优势。况且,一个人的缺点和不足往往要比他(她)的优点和长处多得多,怎么能克服、弥补完呢?!
成功心理学家提醒我们的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你的教育是否让孩子发挥了最大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要有分清哪些是“兔子”、哪些是“鸭子”的眼光,要有让“兔子”和“鸭子”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的气魄和胆量。只有发现了孩子的优势所在,才能开发孩子的潜能,引导孩子发挥其优势特长。如果教师不能发现孩子的优势,不注意研究孩子的不同特点,看错了、教错了孩子,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学、适合不适合学,就硬性安排孩子参加这样那样的所谓兴趣班、特长班,那么,即使再热情、再努力,对孩子的成长也都将无济于事。
发挥优势是人本教育的必然。人本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关心孩子的身心状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孩子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孩子的自身优势。人本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建立在教育者对孩子个性的科学理解基础之上的人性化教育过程。理想的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但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作为老师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优势所在,并善于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孩子,使孩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果让孩子忙于“避短”而忽视“扬长”,则孩子的优势就难以发挥,孩子的潜能就难以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优势所在,让孩子在受教育的环境中感到心情愉悦,才能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孩子的学习才会富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才能提高综合素质、取得学习佳绩。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快乐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快乐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
当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方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孩子们是快乐的。
我想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他们就很快乐。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张雨晴的小朋友,每天来幼儿园时,总是拉着妈妈的手不放,还恋恋不舍的地说:“妈妈,早点接我,早点接我。”每天总是在我的劝说下,满眼含泪地松开妈妈的手。今天,雨晴的妈妈在临走时,悄悄地对我说:“这几天,雨晴感冒了,鼻子有点塞,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雨晴。
在活动区游戏时,雨晴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雨晴,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雨晴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雨晴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雨晴,你好棒!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雨晴讲故事,雨晴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雨晴进餐的紧张心情,赵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雨晴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雨晴,你怎么啦?”“我吃不下”,“雨晴,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雨晴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雨晴和妈妈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妈妈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靳老师,太谢谢你们了,雨晴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妈妈,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雨晴妈妈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尊重
教育随笔:孩子给予的快乐
教育随笔:孩子给予的快乐
我们班有一个叫泰一的孩子,是一个很逗的孩子,就是你再不高兴的时候,他总是能让你开心的笑出来。
一开学时,孩子们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都有些不适应,有很多孩子每天来的时候都要哭,当然,泰一也不例外,那时候,每天都面对着几十个哭闹的孩子,心里真的是挺慌的,到了中午睡觉的时候,又是孩子们哭闹的高峰了,
这时,大部分的孩子,都哭着闹着要妈妈,要回家,只有泰一,他说的和别人不一样,他也是哭着夹杂着很重的地方方言说:“老师啊,老师啊,你过开啊,过来抱抱我睡啊。”天啊,哭的时候,还都这么理智,都不忘了提出自己的要求,真是让我们苦笑不得,顿时,心情也开心了很多。
还有一次,在上课,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有没有人知道猫是怎么走路的。小朋友有很多人都说知道,于是,就说了:“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上开学一学,让大家看一看。小朋友都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泰一也很积极的举起自己的手,对于泰一,上课积极举手还是少数,于是就请了他,只见他上来后,像平时一样大摇大摆的走了两步,,于是就问小朋友:他走的对不对,小猫是不是这样走路的。小朋友都说不对,说小猫是四条腿走路,是在地上爬的,我就问;泰一你会不会啊?他歪着头看着我说了一句话:你先走,你学给我看看。我的天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反将老师一军,厉害厉害。
可是,五一过后,泰一就生病了,到现在都没有好,一直也没有来上幼儿园,我们班的老师和小朋友都挺想他的,在此,希望他快点好起来。来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开开心心的做游戏。
教育随笔:孩子快乐的时光
教育随笔:孩子快乐的时光
孩子进餐时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如不小心把别人的饭菜碰洒了,咳嗽、打喷嚏喷别人一脸。过去,老师总是赶紧设法解决问题,指出错误,教给方法,最后让孩子互相道歉。这样做,问题看似解决了,但往往影响孩子进餐的情绪和食欲。我重新思考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不在进餐时论是非曲直,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用适宜的方式安慰各自的委屈。进餐后,引导孩子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使他们学会理解、善待和宽容。这样才能保证――让孩子们在用餐的时候也能享受快乐的时光。
孩子们正在吃午饭,今天小朋友们吃的是基围虾,我们一直都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虾壳,孩子们都剥的挺不错,干干净净。忽然,一个小朋友对我说:“老师,他把虾壳放在我的碗里了。”我一看,可不是吗,旁边的小朋友把虾壳放到了他的碗里,而没有放到老师准备好的残渣盘里。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呢?这孩子一脸委屈的说:“他刚才也放我碗里了。”我想,这时说谁不对都不合适,简单地说一声“对不起”也不会起什么作用。那么,怎样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这类小事,让孩子学会正确交往、宽容待人呢?我决定先安慰两个孩子。两个孩子情绪平静了,又吃起饭来。我抓住这个机会,餐后组织孩子们讨论一下:针对刚才的事情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让孩子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也抓紧时间做好餐后整理工作,然后加入了孩子们的讨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能把虾壳放到别人的碗里,多不卫生啊。”雅雅说。
“先放虾壳的不应该要说对不起。”辰辰说。
“都不能放呀,都要说对不起。”彻彻说。
我说:“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没用老师帮忙,自己就帮同伴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以后,大家遇到这样的事,都按刚才说的做,学会关心别人、宽容别人,家就能成为好朋友了。”孩子们听完我的话都鼓起掌来。
虽然这是件小事,作为老师劝劝两个孩子也说得过去,但是我认为,那样不能让孩子明白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通过讨论,孩子们既学习了自己解决问题,又初步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善待别人、宽容别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