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寻找根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1-07-10 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根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在幼儿园的种植园里,在和妈妈奶奶逛菜场时,在帮妈妈奶奶捡菜时,都能看到各种蔬菜的根,但是,这个"看见",是孩子的无意注意,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将孩子的无意注意提升到有意注意的高度,不但丰富了孩子的知识,也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

在活动中,我们将孩子的自我管理融入到教学中,从幼儿的第一次探索到他们的第二次探索,都能看到孩子自主管理的影子。尤其是孩子的第二次探索,从他们的自我结合分组、组长的选出、工作的分工、回答问题的人选等等,教师都只是一个旁观者,让孩子充分自由发挥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根的不同形态,知道植物的根生长在土里。

2、在活动中能大胆

述,体验探索不同植物根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树根、黑板、篮筐。

2、园内种植园3、幼儿问卷《列举三种根的样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树根,让幼儿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2、你们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

3、教师小结:

原来,大部分植物都有根。

(二)第一次探索

1、幼儿动手找青菜的根WwW.yjS21.COM

(1)今天,我们来到了种植园,那你们知道我们的种植园都有哪些蔬菜呢?

(2)你们真棒,那我要考考你们:请你们找一找青菜在哪里,它的根又在哪里?请你动手拔一拔,看谁的动作最快。

2、集合,提问

请你说一说青菜的根在哪里?你从哪里找到青菜的根?

3、小结:原来根喜欢住在泥土里。

(三)第二次探索

1、请你说一说青菜的根长得什么样子。

2、小结:青菜的根是直直的,旁边有许多小毛毛。

3、我们的种植园里有那么多植物,是不是每种植物的根都和青菜的根长的一样呢?想不想一起去探索发现根的秘密呢?

4、接下来给你们一个任务:请你去找一找、拔一拔、看一看菜园里其他植物的根。

要求: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选好组长到老师这里拿筐。

(2)每种植物只能拔一颗,并且拔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出示记录纸)

(3)听到铃鼓声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三人坐在一起。

5、集合:幼儿分组介绍自己的记录(从幼儿记录的方 +法、形式上进行点评)

6、幼儿观察自己拔的蔬菜的根。

提问:你们找到了哪些植物的根?他们的根分别是怎样的?(每组一个代表发言回答,其他组员补充)

7、根据幼儿观察到了不同根的特征进行分类。

小结:我们今天都发现了根的秘密,想菠菜、青菜这样直直的根,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直根系。像韭菜、大蒜的根,像老爷爷的胡须,叫须根系。像萝卜这样的根粗粗大大的,叫变态跟。

(四)结束刚才我们发现了根的秘密,那你们知道根有什么用途吗?回家查查资料,我们下次再讨论。

五、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根的秘密》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根的秘密》”,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各种植物根的图片。

2、自然角中生长出来的许多植物的根。

3、教学挂图《根的秘密》。

4、几种可以食用的根。

5、《科学》下P.8~9。

教学过程:

一、我见过的植物的根。

1、幼儿将搜集来的图片一一展示,介绍给大家。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丰富对根的认识。

二、根是什么样的。

1、请幼儿猜一猜自然角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

2、幼儿从自然角中拔出各种植物的根观察:它们是什么植物的根?这些跟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发现:洋葱的根细细的,像老爷爷的胡须;菠菜的根中间直直的;红萝卜的根红红的、胖胖的。

4、让幼儿说说还有哪些植物的根和上面说的一样。

三、根的作用有多大。

1、观看教学挂图和画册《根的秘密》。

2、幼儿讲一讲植物为什么长根呢?

3、植物的根还有什么用途?

4、鼓励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的根画在画册上。

5、请幼儿品尝煮熟的胡萝卜、红薯。

6、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生活经验介绍根与人类的关系。

7、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发现植物的根的不同形态。

幼儿百科: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总称。根系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之分。直根系主根发达、明显,极易与侧根相区别,由这种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根的秘密》”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大班科学课:根的秘密


这是大班科学根的秘密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环境与材料1、各种植物根的图片。

2、自然角中生长出来的许多植物的根。

3、教学挂图《根的秘密》。

4、几种可以食用的根。

5、《科学》下P.8~9。

一次备课一、我见过的植物的根1、幼儿将搜集来的图片一一展示,介绍给大家。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丰富对根的认识。

二、根是什么样的1、请幼儿猜一猜自然角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

2、幼儿从自然角中拔出各种植物的根观察:它们是什么植物的根?这些跟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发现:洋葱的根细细的,像老爷爷的胡须;菠菜的根中间直直的;红萝卜的根红红的、胖胖的。

4、让幼儿说说还有哪些植物的根和上面说的一样。

三、根的作用有多大1、观看教学挂图和画册《根的秘密》。

2、幼儿讲一讲植物为什么长根呢?

3、植物的根还有什么用途?

4、鼓励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的根画在画册上。

5、请幼儿品尝煮熟的胡萝卜、红薯。

6、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生活经验介绍根与人类的关系。

7、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发现植物的根的不同形态。

活动反思:

幼儿虽然经常看到根,比如幼儿园的种植角,和妈妈一起买菜拣菜时,孩子们都会接触到一些根。但由于缺乏引导,这些根他们看在眼里却并未记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还并不知道我们吃的萝卜,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根的正确认识,了解根的种类,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欲望。

本活动,我在设计中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想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探索机会。所以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多次尝试活动。第一次主要是探索根的外在感觉和形态,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尝试是对根进行分类。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引导幼儿扮演根,共同体验根在生长过程中的的作用。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根的生长作用,更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不同的根的形态。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孩子们对这一活动还是十分有兴趣的。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仔细认真的观察植物的根,并能找出其不同之处。目标完成情况很不错。但活动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孩子数比较多,我在活动过程中,总担幼儿会秩序混乱,故而幼儿参与操作、探索活动的时间和深度都略显不足。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


【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以及水的三态变化。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活动准备】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雪花片若干,大塑料盆,冰块、酒精灯、烧杯等。【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新课师:今天有位神秘的小客人要来做客,我们猜猜它是谁?“一样东西真稀奇,看得见,抓不起,洗衣做饭离不开,洗手洗脸需要它。”(打一自然物:水)师:小朋友们都玩过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二、探究水的特性1、看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小结:水是无色的。2、尝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小结:水是无味的。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3、观察教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雪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幼:水中的雪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小结:水是透明的。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例如: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4、动教师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盆子,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让幼儿亲身感知水的流动性。师: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小结:水是流动的。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三、认识水的三态1、水变冰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幼:啊,变魔术。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2、观察体验 冰变水(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教师把冰放入烧杯里在酒精灯上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3、操作实验 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2)实验观察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4、师幼共同总结水有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四、讨论水的用处师:小朋友们分小组讨论“水有什么用处?你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播放多媒体,加深幼儿对水的认识及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活动延伸】教师同幼儿在手工区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增强幼儿节约用水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的秘密》


设计意图一直在思考科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特别是对动物的探究,仅仅观察是不够的,而简单的说教又显得太枯燥,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看了绘本《蚯蚓的日记》,我受到启发--或许可以将绘本与科学活动相结合,将看图与探索观察相结合,将猜测与验证相结合。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1.绘本的选择首先,拿来绘本细细翻看,又上网查了一些资料,也看了一篇《蚯蚓的日记》的教案。有的是小学写作的案例,也有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的案例。而要将它生成科学探究活动必定要有所取舍。因此,在绘本的选择上我尽量选择科学方面的元素,如帮助幼儿了解蚯蚓外形特点的"妈妈照镜子"、"看牙医"及"女孩子惊讶表情"的故事。故事的图本也进行了修改,原来图片上的蚯蚓是不断开的,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蚯蚓的这一再生本领,我特意进行了修改,从而引出一个更具科学性的故事,最后是"松土"的故事。通过这四个故事,能让孩子们对蚯蚓有个大概的认知,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2.课件的制作选好图片后,对图片进行了一些简单处理,并配上文字与声音。我找到了一段关于蚯蚓生活习性的视频,本想放在第一个故事之后的,后来觉得过早告诉孩子们这些知识,局限了他们进一步的探究,而放在最后一个故事前会给孩子们验证自己的发现提供了机会。3.问题的解决科学活动中要有问题意识,而如何解决问题则是最重要的。本次活动将绘本与科学探究相结合。如何结合?如何解决问题?我也只是探究者,抱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尝试。用绘本的四个故事作为线索连接整个活动环节。第一个问题,小蚯蚓的"头跟屁股一样",引出蚯蚓外形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通过孩子们亲自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交流各自的发现,以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第二个问题"蚯蚓有没有牙齿",此环节中,教师派了一位小朋友去检查了一下,是因为有前期观察的基础。从蚯蚓没有牙齿又引出新问题--"蚯蚓吃什么?"孩子们通过猜猜、说说,再看图观察,最后验证。第三个问题"蚯蚓有没有松土的本领",是通过绘本观察、猜测、验证的方式进行的。这里播放了一个视频,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也是对前面一些内容的验证。再生的问题,是通过绘本观察与幼儿讨论完成的。整个过程还是紧紧围绕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兴趣进行,过于复杂的问题没有给孩子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孩子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与欲望。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提问,是让孩子在吸收新知识、解答完问题的基础上再生成新问题的过程。科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要让孩子产生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激发探究欲望。作为一节教学活动,不可能将所有关于蚯蚓的知识都讲清楚,这就要求老师的取舍要切合孩子的实际经验。活动目标1.在观察、猜测、讨论等活动中,初步感知蚯蚓的基本特性。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3.愿意亲近小动物。物质准备《蚯蚓的日记》绘本PPT,关于蚯蚓的视频,装在盒子里的蚯蚓,小手帕、放大镜若干。经验准备带幼儿到野外去观察过蚯蚓,班级养殖区养殖蚯蚓。活动过程1.出示绘本PPT,引出蚯蚓的秘密师: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做个小小科学家。(出示图片1)这是谁啊?。(蚯蚓)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到蚯蚓的世界。瞧,我们的主人公就是戴着红帽子的小蚯蚓。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豆豆)蚯蚓家还有谁?(爸爸妈妈)你怎么看出来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这一家给你什么感觉?(爸爸妈妈疼爱宝宝,是幸福的一家。)评析:给幼儿以"小科学家"的称号,激起他们探究蚯蚓的愿望。而绘本中司爱的小红帽形象.使孩子们对蚯蚓有了亲近感。2.观察蚯蚓宝宝,探索、发现蚯蚓的秘密师:蚯蚓有很多很多秘密,你们知道吗?(引导幼儿表述对蚯蚓的感知,从而了解幼儿对蚯蚓的前期经验。)师:今天豆豆的朋友们也来到我们班,就藏在那些红盆里。等会你们找到它,轻轻地将它放到白色盒子里,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秘密?(幼儿观察)师:你发现了蚯蚓的什么秘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学学小蚯蚓爬。)评析:这个环节是在了解幼儿对蚯蛔的已有经验后,进行的第一次观察。幼儿直接用小手拿出小蚯蚓,能感受到蚯蚓身体的柔软、光滑及蚯蚓的蠕动。通过让幼儿学习小蚯蚓的爬行,满足幼儿好动的年龄特征,激发幼儿对小蚯蛔的喜爱之情。3.阅读与观察结合,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师:小朋友发现了蚯蚓这么多秘密,可是蚯蚓的秘密还有许多呢。豆豆也带来了秘密,就藏在这4个信封里,让我们来找找第一个秘密。(1)阅读,观察、交流蚯蚓的外形特征。(出示图片2)师:小蚯蚓在哪里?这是谁?妈妈在干什么?(照镜子)豆豆妈特爱臭美。听听豆豆是怎么说妈妈的。(点PPT录音:瞧,我妈妈最爱照镜子了,可是再怎么照,头永远长得跟屁股一样。)师:哈哈,难道蚯蚓的头长得真的跟屁股一样吗?想不想再去看一看?(幼儿再次观察蚯蚓。)幼儿观察后回答:蚯蚓的头是尖的,尾巴是圆的。评析:运用图片的形式让幼儿在找寻秘密的过程中了解蚯蚓的一些知识。本环节用小蚯蚓豆豆的话引出问题,让幼儿对蚯蚓的外形再次观察。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蚯蚓的头是尖的,尾B是圆的。(2)阅读,观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出示图片3)师:我们找到了第一个秘密,接下来我们看哪个秘密?让我们打开看看:你看出这位男士的职业是什么?(牙科医生)他要为谁检查?小蚯蚓有牙齿吗?(在幼儿意见有争议的情况下,请一位小朋友来为小蚯蚓检查,然后做个报告:蚯蚓没有牙齿。)听听医生怎么说:蚯蚓没有牙齿,不必看牙医。(验证孩子的说法。)师:蚯蚓没有牙齿,它们吃些什么呢?(幼儿猜想:泥土、菜、小虫子……)点PPT图片4及录音:午餐时间,我们拿出报纸、树叶、垃圾,快乐地吃着。师小结:原来,蚯蚓吃腐烂了的报纸、垃圾,它让我们的地球变得很干净,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关心、爱护它。评析:通过牙医为小蚯蚓看牙齿的图片引出蚯蚓没有牙齿,提出问题:"蚯蛔没有牙齿吃什么东西?"让幼儿大胆猜测。幼儿热情很高,猜测的答案五花八门。老师没有否定他们的猜想,最后通过蚯蚓豆豆的话给了一个答案,既验证了幼儿的猜想,又给他们一些新知识。这里的知识还是很粗浅的,是建立在幼儿能理解的基础上的。(3)阅读、观看视频,了解蚯蚓的本领--松土。(出示图片5)师:小蚯蚓在干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松土有什么用呢?(幼儿看图阅读,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想。)点PPT录音:我在松土呢,松土能帮助植物长得更快,更好。师:小蚯蚓真的能松土?现在我们将小蚯蚓送回大盆里,等会看看它是不是钻进了泥土里,有没有松土的本领。(活动结束时验证。)评析:通过观察图片初步了解蚯蚓有松土的本领。在这里请幼儿将蚯蚓送回大盆中,等活动结束时验证蚯蚓松士的本领,既让幼儿真实感受蚯蚓松土的本领,又免除等待过程的时间浪费,还让他们间接收拾了操作材料。(4)阅读,讨论、了解蚯蚓再生。(出示图片6)师:这些女孩子的表情怎样?小女孩为什么会担心?(小蚯蚓的身体断了。)师:蚯蚓会死吗?认为蚯蚓会死的小朋友举手;认为蚯蚓不会死的小朋友举手。(让孩子猜想。)看看蚯蚓这次是怎么说的?(听PPT录音验证:我不会死的,我有再生的本领。)师:什么是再生啊?(可以再长出来。)师:还有什么动物有再生本领?(壁虎的尾巴、螃蟹的脚……)评析:这幅图片上的蚯蚓被切成了两段,将蚯蚓再生的本领具体地呈现。幼儿的猜想在小蚯蚓豆豆的自述中得到验证。猜对了的幼儿欢呼雀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热情。4.播放蚯蚓视频,进一步丰富对蚯引的感知师:豆豆除了将它的秘密藏在图片里,它还录了一段自己生活的录像,让我们来看看。(观看蚯蚓的视频。)评析:这一环节,运用了网上搜集的蚯蚓视频。将平时不能观察到的蚯蚓的一些生活习性真实地展现出来,验证了先前幼儿的观察,拓展了有关蚯蚓的知识,比老师枯燥的解说更形象生动,幼儿一看就能明白。5.设置问题悬念,引发对蚯蚓的更多思考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蚯蚓的许多秘密。你们还有关于小蚯蚓的更多问题吗?(幼儿提问,教师解答。)评析:这一环节,让幼儿提问,是让幼儿在吸收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再生成新问题的过程。科学的巨的不仅仅在于解决问题,更要让幼儿产生新的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激发探究欲望。课堂也变得更开放,更生动。师:现在我们去看看小蚯蚓有没有钻进泥土里去。(验证蚯蚓松土的本领。)蚯蚓的秘密还有许多,以后我们慢慢去发现。现在我们将蚯蚓送回它的家吧!评析:活动结束前,验证前面留下的问题,幼儿真切感受现蚯蚓会松士的本领,对蚯蚓的喜爱之情也更深了。最后我们放归蚯蚓,让幼儿用实际行动去爱护小动物。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蚯蚓的日记》这一绘本,并有选择地处理了绘本内容,让它更适合科学活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巧妙地与操作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看看、猜猜、验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进行了一次探究蚯蚓的旅程。孩子们被有趣的蚯蚓形象、真实的蚯蚓探究深深吸引。教师只作为引导者、支持者推动幼儿自己去主动探究。第一环节让孩子谈谈自己对蚯蚓的已有经验,为后面的蚯蚓探索活动顺利开展做了铺垫,最后环节让幼儿提问,体现了科学活动就是为了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理念,活动过程流畅。点评:1.教学课件设计精心陈老师从绘本中挑选了一些有关蚯蚓特征、习性的图片做成PPT课件。活动一开始,屏幕上呈现出一条头戴小红帽的蚯蚓。精美有趣的画面深深地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四个问题的呈现老师让幼儿任意选择,既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愿,同时又保持了一种神秘感,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2.处处体现以人为本(1)教师理念人文化。追随孩子的观察、探索与回答,孩子们的观察是自由的,思想是开放的,心情是愉悦的……老师此时是孩子们的引导者与支持者。(2)环节设置人文化。在了解蚯蚓是否喜欢挖洞这一习性时,老师让幼儿将蚯蚓全部倒在有泥土的盒子里,放在一旁,继续其他的活动环节,给蚯蚓一个展示习性的机会,避免了幼儿干巴巴等待的过程。(3)内容选择人文化。老师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绘本与录像资料,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声形并茂地展示孩子们,这也是对孩子有意注意特点的尊重。3.提问开放、有趣如"你知道蚯蚓的哪些秘密?你们都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样的发散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探究,让孩子畅所欲言。"蚯蚓的头和屁股一样吗?""蚯蚓没有牙齿吃什么啊?"这样趣味性的提问则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孩子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更被这个问题深深吸引。在整节活动的教学中,陈教师一直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而问题的设计又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有很强的指向性,既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幼儿科学思维的能力。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根的秘密》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根的秘密》”,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愿意大胆尝...
    2020-07-17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课:根的秘密 这是大班科学根的秘密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在活动中,引导...
    2022-01-0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 【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以及水的三态变化。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水的探...
    2021-07-1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的秘密》 设计意图一直在思考科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特别是对动物的探究,仅仅观察是不够的,而简单的说教又显得太枯燥,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看了绘本《蚯蚓的日记》,我受到启发--或许可以将绘本与科学活动...
    2021-07-1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蛋壳的秘密 活动目标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活动准备1、《小鸡出壳》挂图;2、鸡蛋壳、...
    2021-07-09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根的秘密》”,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愿意大胆尝...

2020-07-17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科学根的秘密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在活动中,引导...

2022-01-05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以及水的三态变化。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水的探...

2021-07-13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一直在思考科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特别是对动物的探究,仅仅观察是不够的,而简单的说教又显得太枯燥,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看了绘本《蚯蚓的日记》,我受到启发--或许可以将绘本与科学活动...

2021-07-1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活动准备1、《小鸡出壳》挂图;2、鸡蛋壳、...

2021-07-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