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餐桌上的亲子交流学问

发布时间:2021-07-02 幼儿园教师研讨交流 装饰餐桌小游戏 幼儿园橡木餐桌说课稿

餐桌上的亲子交流学问

每天晚上,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餐桌前,一边用餐,一边说话,正是一天之中亲子之间分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但不少父母都抓住吃饭的半个小时,不是板着脸了解孩子在校表现,考试成绩;就是唠唠叨叨对孩子训话,引起孩子的反感 。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张嘴,嘴巴有两个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吃饭人人都会,但说话并非是一件容易事。说什么话?怎么说?说得不好,餐桌的气氛就会变得紧张而带有火药味。说得好即为沟通,交流分享,既可密切亲子关系,又可提高孩子交流表达能力。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嘴巴的说话水平。首先对孩子要多说鼓励的话,关爱的话,赞美的话,宽容的话,诚恳的话,幽默的话,智慧的话;少说,不说粗鲁的话,虚伪的话,鄙俗的话,侮辱的话,诽谤的话,愚昧的话。其次是用“爱心”说话———平等、尊重、豁达、开朗、宽厚、诚恳,多用讨论式,少用命令式,了解情况,倾听是最佳策略,不轻易下结论,不急于批评。

如果我们关注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就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培养其自信和自尊,调动其上进的积极性。所以在与孩子交流中,多使用正向语言:

———“好极了!”“你做得很好!”(表扬称赞)———“放学了,累不累?”(问候)———“请把衣服收好!”(感谢)———“我真喜欢你!”(表达爱意)———“我们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办?”(征询)为什么有的孩子感到与父母无话可说,在父母面前以沉默来对待父母所谓的“教育”? 原来,不少父母使用的语言,伤透了孩子的心:

———“不可以!”“不准!”“马上关掉!”(命令)———“你真没出息!我看你没有希望了!”(伤害)———“人家隔壁的明明成绩多好,看你,真丢人现眼!”【jT56W.cOm 检讨书大全】

(贬低)———“不要来烦我!”(拒绝正当要求)———“傻瓜,没有用的东西!”(恶言)———“我说你不行就是不行!”(强迫)———“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威胁)———“求求你小祖宗别这样做好吗?”(哀求)———“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抱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心得:餐桌上的教学


《纲要》中指出“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我们除了提醒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也应该对孩子进行餐桌卫生教育。我用盖章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们注意桌面卫生:就是碗里、桌面、地面、衣服上干干净净的就可以盖一颗五角星印章。刚开始一周,孩子们很注意,饭粒一不小心掉下来马上就捡起来了放在盘子里。可好久不长,吃得快的孩子们很积极,吃得慢的孩子桌上又是一片狼藉。

我想了想,光靠奖励不行,老师天天提醒也不是个办法,我们应该寻找一下原因。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孩子光顾埋头吃饭,没有意识到桌子上掉了饭粒;有的孩子嫌饭粒太脏,手去拿起来的时候粘糊糊的,不愿意捡;有的孩子掉的实在太多了,一粒粒捡起来,会浪费很多吃饭的时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应该教他们一些科学合理地收拾桌子的方法,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先进行集体教学,教育孩子怎么收拾桌子:吃完饭后看看桌子发现有饭饭就及时捡起扔进盘子里。为了便于孩子记住,还把它编成儿歌“吃完啦,看一看,找一找,捡一捡,干净啦!”便于孩子记忆。

一周下来,孩子们逐渐养成了餐后自己收拾桌子的习惯,桌子比以前干净多了。不仅如此孩子们还会互相提醒,发现同桌的小朋友掉菜了、掉米粒了都会提醒他捡起来,慢慢的孩子们吃饭掉米粒的现象减少了,用餐卫生习惯越来越好。

幼儿园是培养习惯的重要时期,常规的培养是需要坚持的,老师要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其中对于有些孩子不理解如何做时,老师的讲解示范就是最基本的方法。老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很大的帮助。餐桌卫生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规律,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意义也是深远的。

亲子交流的3大法宝


1.爱

孩子的异常行为通常是在寻求父母的爱。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会敞开心灵,教育就会变得十分轻松。

为人父母几乎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是否让孩子感受到了呢?是否用语言、用态度表现出来了呢?如果觉得在育儿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就证明没有很好地将自己的爱传递给孩子。

2.严厉

对孩子赏识和宽容,并不意味着一下都批评不得。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随自己的心情有时批评有时不批评,只要孩子一违反了原则就要批评。

当然批评也要有诀窍。陈明兴的建议是: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就事论事地批评;批评孩子做的“行为”。批评之后不要还是愤怒的样子。孩子反省后要给予安抚,激励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

3.信赖

育儿要接受孩子所有的现状,家长不要以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孩子,要经常告诉孩子,你在爸爸妈妈身边,爸爸妈妈就感到很幸福了,会与不会都没有关系。

“怎么说你都不懂,你真是很没用!”这样的语言是很伤孩子心的,当感到被轻视的时候,孩子心灵就会封闭起来,什么也不想做,大人也一样。相反,如果感到被信赖被认同时,会做得比原来更好。

育儿观念:餐桌上的教养


育儿观念:餐桌上的教养

我从小被教育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站相坐相不难理解,就是要求一个人无论站着还是坐着的时候,都能控制自己的姿势。不驼背,不三道弯儿,不叉着腿,也不翘二郎腿,腰背挺直,端庄稳重。不过这吃相可就比较复杂了,它涵盖了所有餐桌上的教养

中国人吃饭的规矩很多,首当其冲第一条就是不能吧唧嘴。说得文雅一点儿就是吃饭不能出声音。其他的比如两手都要放在桌子上,一手拿筷,一手扶碗;夹菜的时候要就近,不能胳膊伸的太长,更不能站起来;同样的菜不能连续夹三次;吃饭的时候要身体往前微倾,就着桌子,不能靠在椅背上仰着吃;夹着菜往嘴里送的时候,不能伸出舌头接着;一家人吃饭,老人不入座,孩子不能先坐下,更不能自己先吃;孩子吃完饭也不能说走就走,要等长辈同意了才能离开,离开时还得把自己的碗拿到厨房去,把椅子推回去。诸如此类的基本常识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被灌输到脑子里去的,但对于吃饭不出声音这件事我印象很深刻。我记得小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天天吃饭被妈妈叨唠:“闭着嘴嚼,不要出声音。”那时的我常常感到特别气愤,因为我根本听不到自己出了什么声音,为什么老说我出声音,到底是什么声音?在不知不觉中妈妈的叨唠少了,后来干脆就没有了。我想一定是我的吃相合格了,不再吧唧嘴所以过关了。但我一直也没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声音,一直到来美国上学时遇到了那个同屋。

说是我的同屋也不十分准确,其实是先生的同屋。我毕业后找到工作搬到西海岸,先生又在我上学的那个城市留守了半年,那期间他找了个Roomate。这小伙子人很安静,刚到美国天天泡在实验室里,非常勤奋。跟先生见面的时间不多,跟我就更只有一面之缘了,可就是那一面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我放假回去看先生,因为跟那小伙子不熟所以各吃各的。我和先生吃完晚饭去客厅看电视了,但很快我就听到一种很奇怪的声音。声音很大,听起来好像是脚丫子踩在雨水里,让人浑身不由自主的跟着痉挛。我用询问的眼光看看先生,他说:“哦,他吃饭呢。我天天在这里享受这吧唧嘴的声音。”“妈呀,这就是妈妈不让我出的声音吧!”

转眼十几个春秋寒暑过去了,我的两个儿子也老大不小的了。说实话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少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大环境,少了老辈人天天在耳边的“叨唠”提醒,大家多多少少都已经忘了这餐桌上的教养。每天忙着督促孩子的学习,运动,课外活动,但对于孩子们的吃相却好像没有那么上心。其实西方人也一样非常重视tablemanners,我在美国找的第一份工作,上班头一个月没干别的就是培训。其中有几乎一个星期的时间在训练餐桌上的礼仪。公司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个课程,是因为他们认为一个没有吃相的员工无法代表公司的形象。我的两个儿子倒是从小都被要求吃饭的时候不许玩,不许看电视,吃完最后一口才可以离开桌子,但除此之外好像就属于自由开放式的了。直到我在自家的餐桌上又听见了那折磨人的声音,才突然发现这二位的吃相可真是不敢恭维。

一旦开始注意观察,就发现问题还真不少。两个孩子不仅吃饭出声音,而且对食物挑挑拣拣,爱吃的不管不顾,紧着往自己盘子里夹;不爱吃的一口也不动。吃东西一边吃一边掉,不仅桌上地上到处是渣子,衣服前襟也常常不能幸免;坐在椅子上也不安稳,两条腿不是一边晃着敲桌子腿儿,就是盘在椅子上。至于要等长辈先入座,自己再坐下以及大人不动筷子,饿死也不能先吃的这种概念就更没有了。两个儿子的吃相让我目瞪口呆,我必须得检讨我这个妈是怎么当的。要不说养儿方知父母恩,真是有了孩子,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才知道当年那个“叨唠”的妈是多么不容易。我也不得不步我老妈的后尘,天天吃饭的时候提醒他们:“闭着嘴嚼,不要出声音。”历史的画面真是惊人的相似,每当我这么叨唠时,两个孩子都是瞪着眼睛回答我:“什么声音?我没出声音啊!”“唉!”伴随着心中的一声长叹,我知道任重而道远啊!现在我彻底明白了,所有那些餐桌上的教养,都是我老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我耳边“叨唠”的结果。看来对付我的两个儿子,我也没有什么更有效,更快捷,更不招人烦的办法,只能就这样一代一代的呢喃下去了。

餐桌上的教养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它重要它就会帮助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吃相的人;如果你认为这种生活小节完全不影响孩子的成长,那我也不得得同意,因为我们身边不乏吃相豪迈的成功人士。无论如何选择,我们的孩子都将会带着我们传授给他们的吃相去学习,交友,工作,生活,直至走完这一生。

亲子交流需要体谅


别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刺探军情,试图得到什么并以此来咋呼。也别让孩子觉得你是在拷问他。孩子实在不想说就算了,特别是一些不光彩的事,他不愿意提,你也没必要去硬要他自揭伤疤。

跟大儿子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吃着吃着,大儿子故意打了个很大的嗝儿,当然不雅,我立刻瞪了他一眼,他旁边的同学马上告状说大儿子有一次因为这个被罚掉了十分钟自由活动时间。朋友的妈妈立刻问他:你被罚过吗?同学回答:罚过,三次。

孩子们跑掉后,我和同学的妈妈都笑起来:孩子们平时回家可从来没透露过这样的信息!

教师发现的问题,一定已经处理了——偶尔剥夺孩子十分钟的玩耍让他在教室里自己看书,闭门思过,也不是一件坏事——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那么,至少暂时就还不是问题,你更不用去操心。见到孩子,因此也没必要去盘问。除非他自己憋不住了要说。

孩子在幼儿园跟其他孩子疯玩,结果摔倒被撞破了嘴唇,被其他孩子嘲笑了,回来很沮丧。此时,如果你指责他:告诉过你不要去疯跑的,看吧!他只会觉得更糟糕。拉他过来,听他讲发生了什么,问他还痛不痛,才是爱,才会让孩子下次吃亏倒霉遇上麻烦事了之后,还是愿意告诉你。

喜欢火上浇油的父母,今后一定少不了引起孩子反感甚至争吵的机会。

亲子交流需要聆听


交流不光是说,也是听

当你的孩子说话的时候,专心地听;等他说完后,再给他你的反馈或你的故事。鼓励他问你问题:你知道妈妈跟你一样大的时候上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吗?

要让孩子跟你说话,首先需要你在场。孩子想跟你说话的时候,你可能正忙着上网、打电话或做饭。但仍然,你可以俯下身来,问孩子:你想告诉我什么?

给孩子完全的关注。或者,如果实在不能抽身,告诉他:等妈妈三分钟。三分钟之后,真的放下手里的事情,全心全意听孩子。孩子说的,也有价值。你如果真的相信,孩子就也会相信。

聆听需要宽容

孩子犯语法错误的时候,不用急着去纠正他。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美国教育学家约翰·霍特对自己孩子的成长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认为只要让孩子自信,自由地说话,不久他们就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说话,而不断地纠正,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受挫,越来越害怕……他可能会努力地避免所有用到齿音的单词,也可能决定再也不说话了,因为说话总是给他带来那么多麻烦。或者他可能会变成口吃或者结巴”。约翰·霍特本人在自己的小女儿说话出错的时候,甚至让全家人都跟着她一起说错,以免打击她的信心,挫伤她说话的兴趣。

事实就是这样,你纠正次数多了,孩子很可能不再跟你说话。如果你实在受不了的话,可以故作无意地用正确的方式把话说几次。孩子如果实在不改,暂且由他去吧。你见过几个成年人说“床下车车掉”了?

亲子交流需要技巧


要展开一个对话,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你问孩子幼儿园里老师今天教了什么东西,可能得到一个不知所云的回答,但你如果问你跟果果和乔乔他们今天下课的时候是不是又“枪战”了,或者幼儿园的电视里放了什么卡通片讲了什么故事,你得到的就将远不止三言两语了。

交流可以随时随地:看过的DVD封皮不要扔,跟书架的书放在一起,有时拿出来跟孩子一起指着上面的人物评头论足,哪怕是傻笑一阵,也是交流和分享。

自我控制可以给你更多机会与孩子分享情感:4岁的孩子在小区里玩,忽然间就不见了,动用了保安,满世界找,过了半小时,孩子又跑出来了,兴奋地要告诉你:果果家有好长的托马斯小火车轨道!此时,你如果跳起来怒喝孩子让你担惊受怕,那你就失去一个分享孩子的快乐感受的机会。不妨听他讲,过后再跟他重申纪律。

希望自己能和孩子成为朋友,无所不谈。当他最需要倾诉时,能想到找你,而你也能及时给予他关怀和帮助。不妨试试,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自己和他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模式。

相关推荐

  • 餐桌上的对话作文 作文能力对于学业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写作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城市甚至是生活中所迷失的方向。怎么写出一片优秀的作文呢?我们听了一场关于“餐桌上的对话作文”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2024-09-27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餐桌上的教学 《纲要》中指出“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我们除了提醒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也应该对孩子进行餐桌卫生教育。我用盖章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们注意桌面卫生:就是碗里、桌面...
    2020-08-24 阅读全文
  • 亲子之间多交流 导读: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与小朋友一块儿玩耍,不要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独自玩儿童玩具、看电视、练琴等,孩子若长期远离小朋友,会逐渐变得怕与人交往,内向、孤独、不合群。 2007年4月16日,韩...
    2021-09-18 阅读全文
  • 亲子交流的3大法宝 1.爱 孩子的异常行为通常是在寻求父母的爱。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会敞开心灵,教育就会变得十分轻松。 为人父母几乎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是否让孩子感受到了呢?是否用语言、用态度表现出来了呢?如果觉得...
    2021-03-29 阅读全文
  • 和孩子交流,你问对了吗?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
    2020-09-24 阅读全文

作文能力对于学业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写作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城市甚至是生活中所迷失的方向。怎么写出一片优秀的作文呢?我们听了一场关于“餐桌上的对话作文”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2024-09-27 阅读全文

《纲要》中指出“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我们除了提醒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也应该对孩子进行餐桌卫生教育。我用盖章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们注意桌面卫生:就是碗里、桌面...

2020-08-24 阅读全文

导读: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与小朋友一块儿玩耍,不要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独自玩儿童玩具、看电视、练琴等,孩子若长期远离小朋友,会逐渐变得怕与人交往,内向、孤独、不合群。 2007年4月16日,韩...

2021-09-18 阅读全文

1.爱 孩子的异常行为通常是在寻求父母的爱。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会敞开心灵,教育就会变得十分轻松。 为人父母几乎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是否让孩子感受到了呢?是否用语言、用态度表现出来了呢?如果觉得...

2021-03-29 阅读全文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

2020-09-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