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老师帮我拆积木
发布时间:2021-05-20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这几天我发现很多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让我帮他们拆插玩具,这不我刚让他们玩玩具,凡凡就跑到我的面前“老师,帮我把玩具拆开。”我想孩子小,大概没有很大的劲,有些玩具插的有些紧,孩子拿不开,就随手把玩具给她拆开,可是没过多久,又有几个孩子陆续来找我帮他们拆玩具、插玩具,有的玩具拆插并不是难,引起了我的注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自己玩玩具呢?
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和家长了解情况,使我大体了解了孩子请老师帮忙的原因:一是孩子在家里从小就养成了玩玩具要大人帮忙和陪同的习惯。二是孩子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三是想和老师亲近。
了解了原因后,我对孩子进行了一系列教育,首先教育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感受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和玩玩具成功的喜悦。其次我增加了和孩子接触的机会,让孩子们从身体到心理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最后和家长进行沟通,培养孩子在家自己玩玩具的习惯。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老师 你帮我表扬表扬他
早晨,王**的妈妈送下他,给我说:“老师,麻烦你个事情,你帮忙表扬一下王**”妈妈说着,脸上带着笑容。“今天,王**是自己穿的衣服和鞋子,我给他说了,让他再接再厉,请老师帮我夸一下他吧,好让把好的习惯他坚持下去”。“好的,这是好事情吗,没问题”。
因为在这里,小班时的他们是中午接回家,一切的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家里完成的,进入中班后,很多孩子都存在的问题就是,衣服不会自己穿,被子不会叠,这些穿衣叠被之类的事情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包办在先,之前家长反应的都是早上从床上拽不起来啊,王**妈妈在今天之前也跟我反应过:“在家我给他穿上衣服了还不愿意动弹,早饭也不吃”,我想长此以往不是什么好事呀,更不利于孩子们自理能力的提高,于是对王**这种表现的好的孩子我也适时提出表扬,而且在生活活动的时候就给孩子们说:“你们现在是小班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对不对?那样样事情我们能不能比他们更棒?”“能”“好,那以后无论什么时候我要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了,要自己学会穿衣服,脱衣服,叠被子,这些能不能比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做的好呢?”“好,那老师就看谁是第一个表现的最棒的宝宝”在接送的孩子的时候我也在有意识地家长说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像开家长会那样给家长下命令似的的通知,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慢慢地不再依赖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了,在生活自理方面变得积极了许多:早晨来了自己脱下外套放到自己的小厨子里,傍晚放学的时候穿衣服也都能自己以最快的时间完成。
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好习惯就是在坚持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信我们的宝贝们会越来越棒!
教育教学随笔:别哭,老师“帮”你
我和孩子们上了一节手工课,是《叶子变变变》,首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树叶,让孩子认识树叶,并告诉孩子这些叶子像什么,再让这些树叶变成我们想象中小动物,引起孩子们制作粘贴画的兴趣。
和往常一样先给孩子们发下制作用的工具剪刀、浆糊、白纸,启发孩子们的想像力,让他们动手粘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个时孩子们制作的兴趣都很高。有的在用树叶粘贴小金鱼、有的粘贴大象、还有的粘贴狮子……等。
唯有我班的隋君宇小朋友,在那里坐着发呆,什么也没做,我走到他的身边,蹲下来问:“君宇,你看别的小朋友都粘贴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你怎么还没有动手做呢?”这一问,孩子却哭了起来。我连忙说:“君宇别哭,告诉老师你怎么了。”问了好一会,孩子才哭着说:“老师,我不会。”看到孩子的眼神,说话的语气,就知道孩子心里是多么的着急,为了让君宇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学会自己粘贴树叶画,我说:“君宇,别哭,有老师在,你一定会的,老师“帮”你一起做。”我让君宇看着,给他做示范,我们共同粘贴了一条小金鱼、一只蝴蝶。“君宇,你看老师给你粘贴的这两幅画,你喜欢吗?”我问。君宇点了点头。看着君宇露出了笑脸,我又给君宇擦去脸上的泪水,说:“君宇,你自己来粘贴好吗?。”孩子很愿意的拿起小剪刀,动手粘贴了起来。很快,在老师的指导下粘贴了一条小金鱼,君宇昂起头笑了。
从这件事我认为作为老师,在平时要善于观察,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孩子的表现力,动手能力有差异,我们应该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用启发、鼓励等方法让孩子在爱与关心中学到本领。
幼教随笔:神奇的积木
积木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他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次在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高兴的玩着,我来回巡视着孩子们的表现。当我走到建构区时,孩子们在搭建一座类似城堡的东西,几个孩子分工合作,有的在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帮忙递积木。当时我心里想:“积木可真神奇呀!”他让宝贝们有了合作意识,而且让他们体验到共同合作的乐趣。
我说:“宝贝们我可以跟你们一起搭建吗?”宝贝们高兴的点头。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融入到他们这个小集体。我问:“宝贝们你们建的是什么呀?”宝贝们说:“我们要建一座大宫殿”。接着我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搭建宫殿的门,有的搭建宫殿的院子,孩子合作的非常有秩序,而我在旁边一边帮他们递积木,一边注意他们的表现,适当的给与他们意见。一会儿一座大型的宫殿完成了。看着这座“宏伟”的工程,我忍不住夸奖:“宝贝们你们的小手真灵巧呀!”孩子们高兴的笑了。
通过这件简单的事情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一位小精灵,他们的小脑袋充满了无限的潜力,等待我们给与他们机会去展示。而我们也要毫不吝啬的给与孩子们夸奖,让他们爱动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教育笔记:《搭积木》
教育笔记:《搭积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搭积木,所以每次活动课结束后都会想让我们带他们去一楼大厅搭大型积木。
这天我带孩子们来到一楼大厅搭大型积木,孩子们特别开心。他们会两两合作或是两三个一起合作,把重的积木合力搬起,再按照积木的结构把积木拼搭在一起。可可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这是我和小刚还有小亮一起搭的积木,我们搭得怎么样,漂亮吗?”我摸摸他们的头,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说:“你们一起合作、商量搭的积木,真是好样的!”这时他们的脸上出现了开心、自信的笑容。
后来我发现他们还会把积木搭成“独木桥”的样子,有些孩子在其他孩子把“独木桥”搭好后就会走上去过“独木桥”。孩子们搭的“独木桥”有高低起伏,有些胆子比较大的孩子敢站在高的积木上走过去,有些胆子比较小的孩子只敢趴在高的积木上面爬过去。不过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个个开心地不得了。最后游戏结束的时候我请孩子们按照同样形状的积木把积木摆放在一起,孩子们很快就反应过来,并很认真的把积木摆好。回到活动室后孩子们纷纷表示搭积木太好玩了,下次还要去。
在教室里孩子们玩的都是桌面上的积木,很少有可以一起合作玩的大型积木。通过这次孩子们拼搭的现象来看,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要尊重和理解孩子们的创意,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和建议。
教育随笔:“老师,他打我” 随想
那天吃完副餐,区域游戏的时候,佳佳小朋友哭的稀里哗啦的找到我跟我诉说琪琪小朋友打她。我看到这种情况二话没说,拿了张面纸给他说:“别生气,哭成这样,像个红眼兔子,不好看咯。”佳佳看着我,慢慢停止哭泣,我并没有立刻去质问琪琪,而是对佳佳说“你自己想想她是跟你开玩笑的呢还是真的要打你啊?你有做错什么吗?”佳佳看着我说:“老师,我没有做错事,她也不是故意打我的,我站在她后面,她以为是我把她的发箍弄到她脸上的,其实不是我,是露露。”我又说:“你知道她不是故意的还哭,那你还生她气么。”“我不生她气,我觉得委屈才哭。”我鼓励她说:“那你是不是应该去跟琪琪讲下事情经过呢,不然她还会误会你啊。”佳佳很主动的跑去跟琪琪解释,琪琪也主动跟她倒了歉,两个人又有说有笑的玩去了。
其实玩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当然,在玩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免不了的磕磕碰碰,吵吵闹闹,甚至会下手“打人”。当然,这种“打人”并不是我们大人们心中想象的暴力殴打行为。而是小孩子们心目中自认为很解气的一种表现。常见的表现不过是:“抓对方几下,打对方几下而已”并不会对自己或对方造成过多伤害,因此,作为我们老师或家长并不用虚张声势。并不必用各种方法来教训孩子,这样只会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后果会变得更严重。相反首先要冷眼静观,放手让幼儿自主解决冲突。其次,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最后,还应适时教给幼儿一些解决冲突的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
幼儿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幼儿成长,就不能代替幼儿体验。
教育随笔:老师,我怕你
今天我们班组织了一节户外活动。当我走进孩子们时,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哭着向我走来,于是我便问他怎么了?谁知他哭得更凶了,嘴里好像在说“我怕血”。当时我还以为哪个小朋友摔倒了,便蹲下来仔细询问,可那个孩子却一直在哭,我始终都没有听清他在说什么。这时,王老师走过来了,就问他怎么回事,那个孩子重复着刚才的话,王老师听了,便让我先回避一下。我感觉好奇怪,难道我做错了什么?只见王老师把那个孩子带到了一边,说了些什么,一会儿那个孩子便不哭了,还主动跑过来向我问好。这节活动孩子们玩得都十分开心,再没有出现类似情况。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天泽泽是在说“我怕你”。
明哲小朋友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孩子的社会性行为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经过和其他老师交谈,我了解到,泽泽虽然从小在她爸爸、妈妈身边长大,但由于爸爸工作忙,妈妈则忙着带刚出生的妹妹,每天只能呆在家里,也不经常出门。在园,泽泽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自己一个人玩,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王老师说,她刚接他们班时,泽泽也有类似表现,后来慢慢地也就好了。
由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多和孩子交流。空闲时间多和他们说说话,问问他的兴趣爱好,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其次,提供幼儿表现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最后,做好家长工作,适当地给个别家长提建议,无论多忙,也要抽空多陪陪孩子。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泽泽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我做小老师
在幼儿园里,由老师做主给表现好的孩子奖励一颗小星星或者一朵小红花,已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偶然的一次“意外”,却让我对这种奖励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那是一个周四的下午,我答应孩子们,如果都表现好就每人奖一面彩旗,好让他们高兴。可后来一看彩旗没几面了,这可怎么办呢?情急之下,一个想法冒了出来:今天孩子们制作了许多彩色风车,大家也很喜欢的,我何不把彩色风车、彩旗,还有上次活动后剩下的一些糖果一起作为奖品,让孩子们自己评价该如何奖励呢?结果,孩子们对这次别具一格的奖励活动表现得异常活跃、兴奋,我每举起一样奖品,他们就争着说出这个奖品应该奖给谁,为什么要奖给他,等全班都通过后我就将该奖品奖给那个孩子,然后其他孩子再说一些勉励的话,并指出不足,希望被奖的孩子下周再争取进步。
尝到了一次甜头,以后的奖励活动我都把权力交给孩子,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对好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地表述出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最主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别人的长处,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想想以前奖励孩子时,都是把决定权独揽在自己身上,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惯性思维,即老师的标准就是对的,老师说谁乖谁就是好孩子,就可以奖小星星、小红花,这其实是把孩子领进了一个误区。所以,现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游戏活动中,我都把奖励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评一评,议一议,自主决定获什么奖、奖给谁。把奖励的权利交给孩子,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也学会了互相督促,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悄悄进步了。
教育随笔:老师,我害羞
教育随笔:老师,我害羞
每天的餐前准备,我都会请孩子来讲故事、唱歌、表演节目等,以此来帮助孩子们练习胆量,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大大方方的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今天也不例外,阳阳、瑶瑶、媛媛小锋等小朋友都积极地来展示,寒假在家他们可学会了不少本领呢!特别是小锋小朋友,给我们表演了“武林外传”里的精彩桥段,表演时小锋说:“老师,这是两个人表演的节目,我邀请小伟哥哥来和我一起表演可以吗?”(小锋和小伟是堂兄弟)“当然好了”。我以为小伟也会很爽快的答应,可是小伟却半天没有声音,过了好久才说:“我不愿意表演。”“为什么呢?”“我害羞。”“那就算了吧,我一个人来表演也可以。”小锋说。
终于知道为什么了,原来是小伟害羞。下午离园时,我向小伟妈妈了解了他过年在家的一些情况,原来小伟在家也是这样,见到人亲戚朋友都不好意思问好,躲在家长后面的。我和小伟妈妈都很奇怪,原来的小伟不是这样的啊,他是很大方的孩子,经常给我们讲故事,给老师帮忙,是班级的小榜样呢!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找到小伟,和他谈心,“你愿意和老师说说为什么害羞吗?”小伟说:“我怕他们笑我,小锋在表演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笑他,我不想大家都来笑我。”我接着问:“原来是这样啊,你觉得小朋友们这样笑不好吗?”“是的。”“小锋表演的是喜剧,大家笑是因为他表演的好,把大家逗乐了,并不是笑话他,这是喜欢他的表演啊。”我说。小伟又不好意思的点点头。“那你最近上课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也是因为害羞吗?”小伟又点点头。我接着说:“你总是这样害羞,害怕别人笑话你,上课也不回答问题,也不表演节目,老师也不知道小伟到底有没有学到本领了,学到的是对的还是不正确的,老师都不知道了,小伟也就得不到进步了,当不了老师的帮手了,游戏也就不会玩了,怎么办呢?真让人着急啊!”小伟听我这么一说,也着急了:“老师,我都是会的,游戏也会玩,我喜欢当老师的小帮手。”“那你以后还这样害羞吗?”我问他。小伟摇摇头。“这样就对了啊,你是小小男子汉,没有什么害羞的,就算是回答问题错了,表演的不好,小朋友们笑一笑你,也都是没有关系的,你以后做得更好就可以了。”小伟开心的笑了,我又看见以前那个活泼大方的小伟了。
看到小伟的进步我很开心,时刻告诉自己,要做一位细心的老师,多和家长沟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多和孩子谈谈心,不去勉强孩子,相信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