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国外学校淡化孩子的贫富意识

发布时间:2021-04-29 小人国的故事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在美国,对学生是否该着校服上学一直存有争议,但绝大多数州的中小学依然坚持“校服制”,而且赢得了八成以上父母的支持。支持者们并非认为身穿校服能强化集体主义精神或爱惜学校荣誉,而是认定“千篇一律”的校服尽管从表面上看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但却成功地避免了贫富孩子在服装上的优劣差别,避免了对穷孩子自尊心损伤的可能。从这一点看,利大于弊。

日本的中小学都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严格、具体的限定。据调查,此举也得到了九成富裕家庭父母的欢迎。此外,直至今日,日本仍有部分小学要求男生剃光头上学———为的就是:千篇一律的光头至少让人一下子难以分辨出谁是富家子弟,谁出身于贫寒之家。

在加拿大,中小学大多向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当然午餐的档次完全一样,因而孩子无论贫富,吃的完全相同。

即便在贫穷的肯尼亚,有幸收到救助的小学,也会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份救济品(如寒衣或食品)———不论孩子是贫是富。有人有疑问:富家子弟也许并不缺这份救济品,“照发”是否意味着一种浪费?而学校坚持认为,让大家都能领到一份,穷孩子便会大大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如何淡化孩子的恋母情结?


导读:婴儿时期,妈妈的怀抱、爱抚等良性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极为有利,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妈妈还如小婴儿一般对待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强化孩子的恋母心理。

强强4岁了还总是离不开妈妈,玩耍、睡觉都要妈妈陪着,妈妈离开一会他就又哭又闹。强强对妈妈的依赖远远超过了与他同龄的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说,过于恋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妈妈的“感情私有”造成的。

有些妈妈希望孩子只爱她一个人、只对她一个人亲热,孩子越依恋她,越高兴,不愿意看到孩子对别人有感情,认为这样会冲淡孩子对自己的感情。妈妈的这种私心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在1岁半至3岁时是敏感性和依赖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妈妈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就会人为地造成孩子婴儿化心理期的延长,干预了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婴儿时期,妈妈的怀抱、爱抚等良性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极为有利,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妈妈还如小婴儿一般对待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强化孩子的恋母心理。

孩子过分地依恋母亲,整日围着妈妈转,生活圈子过于狭窄,对孩子智能发展、合群行为的养成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还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和感情脆弱,不能适应社会。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是社会的一员,他必须同各种人接触,必须具有社会化的感情,将来才能融入社会中。

妈妈该怎样避免孩子形成“恋母心理”呢?

一、让孩子同其他亲人多接触,培养广泛的亲情。请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姑姑等亲人来家中作客、小住,也可以让孩子到亲戚家中去生活一段时间,让孩子适当离开妈妈,消除他的依赖性。

二、多为孩子找小伙伴,培养他对同伴的感情。让孩子与小伙伴们互相串门,一起玩耍,使孩子逐渐体会到生活中不仅有母子之情和亲人之爱,还有友情。

三、不要经常对孩子做对待婴儿般的亲昵动作。如过多地亲吻、拥抱、抚摸其身体等。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慢慢长大了,不需要妈妈像对待婴儿那样对待自己,逐渐淡化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四、从小养成孩子独自睡觉的习惯。有些男孩晚上非要妈妈搂着睡,否则就不肯入睡。这种孩子往往较瘦弱,胆小,爱哭,缺乏独立性。从小养成独睡习惯,可以有效地克服这种现象。

五、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尽量让孩子独立地读书、看电视、听故事等,孩子自身的活动多了,就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妈妈一人身上了。

外国大人怎样教孩子“认识自己”


记得我在德国时,房东的孩子给我看他的一篇作文,他的愿望是将来当个马戏团小丑。这如果让中国的老师或父母看来大概会认为是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但是他的老师则在作文后面真诚地表示:祝你将来成为一个把欢笑带给全世界的人。这对我很有启发:如果做父母的习惯于把别人的愿望当成自己的愿望,把物质的富足作为所有祈求的思维方式去教育灌输给孩子,那么孩子就难以“认识自己”。

每个人在孩提时代,总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至今却有不少外国教育者对大多数中国孩子要当科学家、老板或明星的理想感到不解。他们认为,科学家、老板或明星这样的职业距离孩子其实非常遥远,孩子们更应该接受或喜欢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直观的职业才对。

孩子对认识自己的最初体验,其实就是面对自己的愿望开始。我想,培养孩子“认识自己”,就要让她着眼于现实。

我崇尚三毛拾荒愿望的真实卑微与日后生命丰盈不朽的因果。所以,我看着女儿每天被德国的幼儿园放养,也没有太多的心焦。虽然和国内的孩子相比,她的识字和加减法要落后了一大截。当国内很多同龄孩子都怀有远大崇高的理想时,她的最大愿望却是“等长大后,可以像妈妈一样在厨房烧菜”,或者“像爸爸那样,给别人拍照片”。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并没有打击孩子的这些细小的热情,只是告诉她,无论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好。

我认为,无论有怎样的理想,只要是内心自然发生的真实愿望,才是最积极的,而各种知识只有附着在真实愿望上才会有意义。

国外富翁怎样培养子女的财商


能省不如会赚

摩根财团的创始人摩根当年靠卖鸡蛋和开杂货店起家,发家后对子女要求严格,规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都必须通过干家务活来获得,几个孩子于是都抢着干。最小的托马斯因年龄小老抢不到活干,每天买零食的钱都没有,于是非常节省。老摩根知道后对托马斯说:“你用不着在用钱方面节省,而应该想着怎么才能多干活多挣些钱。”这句话提醒了托马斯,于是,他想了很多能干活的点子,广开财源,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他最后明白了,理财中开源比节流更重要。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很多人敝帚自珍,以为这样节约能省钱。美国波音公司创始人波音却对他的子女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你有买新东西的欲望,你就有拼命工作的动力,扔掉旧东西反而能刺激人更多地创造财富。”

“辛苦钱”最值得珍惜

钱如果来得太容易就不会珍惜,所以理财中,如果心中觉得这是“辛苦钱”就会觉得这些很珍贵,会更好地珍惜。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约翰?洛克菲勒16岁时,决心自己创业,便开始研究如何致富,但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宣称有发财秘诀的书,他急匆匆去买,打开一看,全书仅印有“把你所有的钱当作辛苦钱”这几个字。他感慨万分,并把这当作祖训要求子孙后代牢记。

嫌贫爱富短句心情句子


穷人也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不是富人的附庸。~~喜欢这方面的文案吗?有请阅读栏目小编为你编辑的嫌贫爱富短句心情句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1、不是贫穷让人痛苦,而是对贫穷的心态。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与贫富无关。

3、总是羡慕富人,不如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4、一颗富有爱心的心,才是真正的富有。

5、好人不问长短,嫌贫爱富的人只会拿别人的经历来衡量自己的成就。

6、嫌贫爱富的人总是追求虚荣的物质,而忽视了心灵的满足与人间的真情。

7、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的贫穷。

8、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与自己爱的人共同创造的美好回忆。

9、富有并不一定能带来快乐,要学会知足常乐。

10、不能因为贫穷就歧视和厌弃别人。

11、真正有智慧的人永远不会嫌贫爱富,而是用心去理解每个人的生活和选择。

12、嫌贫爱富的人只会陷入虚荣与功利的迷宫,无法真正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13、真正的关爱是不问贫富,只看一个人的内心,而不是他们的外在状况。

14、富贵不能长久,真情才是永恒的财富。

15、富人眼中的贫穷,不一定是我们心中的贫穷。

16、真正的智者会嫌贫爱富,看重一个人的内在价值,而非他们的外在财富。

17、财富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嫌贫爱富只会让自己的心灵贫瘠不堪。

18、真爱不问贫富,只看两个人是否愿意一起努力。

19、不要轻易嘲笑一个人的贫穷,因为下一个就可能是你。

20、钱财不能衡量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21、心胸狭窄的人只会嫌贫爱富,看不到人们真正的价值与美。

22、真正的富人是那些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23、有些人总是嫌贫爱富,看不起社会底层的人,却对富人如狂热追求。

24、富人不一定幸福,有时候是他们最孤独的时候。

25、我讨厌那些只喜欢富人、厌恶穷人的人。

26、虽然贫穷,但我们依然能拥有富有的心灵。

27、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更取决于内心的满足。

28、穷人也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不是富人的附庸。

29、穷人的笑容比富人更加真诚和温暖。

国外小孩怎样学理财


美国儿童的理财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同时也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通过美国教育部资助,全国34个州的3000所中小学生每年会参加一项储蓄计划———“为美国而储蓄”计划。

美国儿童理财教育最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孩子踏进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接受有关理财概念。他们会知道钱是什么以及钱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在美国,鼓励孩子打工是教会孩子处理财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此外,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或者捐赠,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剩余物品全部捐给慈善机构。学校也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鼓励学生研究证券市场、投资理财、信贷业务,其中捐赠免税的理论也在课程中体现。

美国号召孩子从小储蓄

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从2011年秋季开始,储蓄和理财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

英国儿童事务官员表示,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接受理财教育,搞清楚硬币和纸币的区别,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到11岁的学生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学习如何管理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

英国储蓄理财成中小学生必修课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犹太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很有一套。据介绍,他们并没有明确地按年龄段划分为小孩子专门开设的理财课程。在犹太家庭教育中,关于钱的教育有以下几大基本原则:

首先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物权概念,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侵占要付出代价;

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犹太人讲究节俭,生活基本功能得到保障就可以。

犹太人的理财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关于钱的最核心理念,那就是责任。孩子知道钱

中国幼儿园“小学化” 且看国外如何早教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这些年,在大城市上小学变得越来越难,本应该寓教于乐、轻松自在的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家长们也是带着小朋友投身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之中。对此,国内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北师大教授庞丽娟指出,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讲,要谨慎看待这种"学前教育义务化"。

而在美国,40多年前的一起案子则对幼儿园教育影响深远。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母亲给3岁的女儿买回了生日蛋糕,当妈妈取下蛋糕上的樱桃时,女儿指着原来镶嵌樱桃的凹陷处不断喊叫英文字母"o"。事后,这位母亲把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类似的"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而自从幼儿园教她26个字母后,孩子便失去了这种能力。这位母亲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孩子精神伤残费。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听起来可能有些难以置信,但是在美国,最后这位母亲竟然胜诉了。

凤凰卫视驻纽约记者庞哲:随着全球的经济市场的竞争,使一贯具有满足感的美国民众开始感受到了压力,于是对上幼儿园孩子的压力也开始增大。许多幼儿园5岁的儿童的生活也就因此开始改变了,原来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自由的童年,开始搀入了基本的数学和识字的内容与有结构性的教育。有的甚至还留家庭作业以及进行考试。30年前美国的幼儿园的孩子当中只有5%的会识字算术,十年间比例上升到30%,近期的统计显示90%的幼儿园的孩子会识字以及做简单的算术。儿童教育部门对5岁的孩子开始接受有结构性的教育,表示是最佳时机,因为根据孩子们的大脑组织的生长和发展,在这个年龄对接受有结构性的知识是最敏感的时期,所以对孩子今后的记忆和逻辑思维有正面的帮助。但是儿童健康与心理部门则反对,他们认为这个时期培训孩子接受结构型的知识教育限制了孩子从社会当中独立思考和摄取知识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社交能力和做独立决定能力都会造成伤害,从家长的角度也反映不一,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能够在学校中学习成绩优异,所以希望孩子能够在幼儿园就开始接受早期教育,于是就为孩子专门选择有教育课程的幼儿园。但是也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年龄更成熟的时期再开始接受有结构性的教育,于是坚持让孩子到不推进任何教育的幼儿园去,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获得两种不同的培养机会,就在一个星期之内安排一两天到传统幼儿园,无忧无虑的玩耍,另外一两天再有教育课程的幼儿园去认真的学习。

国内那些试图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早点学小学课程,但是早开花不一定早结果。加拿大早教专家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如果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甚至智力发展。

而韩国的教育学家则主张让孩子慢慢长大,等到孩子想学的时候才让他开始学习,先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对某些事情感到好奇时,在后面轻轻推他一把即可。此外,要多让孩子接触无所不包的大自然。

德国的家长和幼儿园的做法是通过简单的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的介绍:

薛成俊:德国幼儿园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不分班,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这样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不同年龄段的人相处,学会不分大小平等对待,网上有人说,德国禁止学前教育,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德国所禁止的实际上是帝国时期的那种收费高昂的贵族学前班。德国幼儿园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不注重技能型的特长教育,而是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学会一些生活的基本尝试和简单的社会规则。在幼儿园里,老师也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尤其会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些简单的小玩具、小作品之类的东西,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经常会让他们把自己做的东西带回家送给父母,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快乐。除此之外,幼儿园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户外的参观活动,比如说参观巧克力博物馆,让他们知道自己平时吃的巧克力是怎么产生的,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学到了知识。德国幼儿园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脏”,加引号的,平时孩子们非常的规整,比如说玩具玩完之后一定要放回原处,衣服和帽子要挂在指定的位置,但是孩子们在动手的时候,比如说画画,就会把自己抹成一只小花猫,尤其是户外活动,但凡天气允许都会让孩子们在外面玩耍,又是沙子,又是土,一个个又都成了小泥猴,总之德国幼儿教育归纳起来就是顺其自然,秉承天性、合理引导寓教于乐。

中国的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投身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其实,家长累,孩子更累,小小年龄就有了厌学情绪。而澳大利亚的幼儿园主张--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玩好,《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说:

胡方:澳大利亚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学业压力非常的小,平时主要的任务就是玩,甚至小学低年级同样也被澳大利亚人视为是幼儿园的延续,因此平时回家也没有什么作业,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好很重要,在玩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的也会获得一定的知识,但是任何的幼儿园都不会像小学、中学那样为了获取特定的知识而制定教学大纲。

相关推荐

  • 强化孩子的共享意识 导读:学会与别人共处,树立与别人“共享意识”,已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因此,从小就要教育孩子树立“共享意识”,养成好玩具大家玩、好吃的大家分着吃的好习惯;同时要学会关心别人,特别是在小朋友有困难时,要...
    2021-11-05 阅读全文
  • 如何淡化孩子的恋母情结? 导读:婴儿时期,妈妈的怀抱、爱抚等良性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极为有利,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妈妈还如小婴儿一般对待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强化孩子的恋母心理。 强强4岁了还总是离不开妈妈,玩耍、睡觉都要妈妈陪着...
    2021-10-04 阅读全文
  • 外国孩子上小学 在德国上小学 在德国,公立小学和教会小学完全以街道划分,除特殊原因外,家长不得自己选择学校,也极少有家庭在小学阶段送孩子去私立学校或寄宿。不过学校在分班时,会特别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居住地域,让每个孩子都...
    2021-04-24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学习好”的意识 在孩子10岁之前,要让他萌发“自己是学习好的”这种意识,这样,他就会为了避免从“学习好孩子”的队伍中掉出来,从而自己越发努力。 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调查的题目是,在...
    2021-03-15 阅读全文
  • 外国大人怎样教孩子“认识自己” 记得我在德国时,房东的孩子给我看他的一篇作文,他的愿望是将来当个马戏团小丑。这如果让中国的老师或父母看来大概会认为是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但是他的老师则在作文后面真诚地表示:祝你将来成为一个把欢笑带...
    2021-04-29 阅读全文

导读:学会与别人共处,树立与别人“共享意识”,已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因此,从小就要教育孩子树立“共享意识”,养成好玩具大家玩、好吃的大家分着吃的好习惯;同时要学会关心别人,特别是在小朋友有困难时,要...

2021-11-05 阅读全文

导读:婴儿时期,妈妈的怀抱、爱抚等良性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极为有利,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妈妈还如小婴儿一般对待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强化孩子的恋母心理。 强强4岁了还总是离不开妈妈,玩耍、睡觉都要妈妈陪着...

2021-10-04 阅读全文

在德国上小学 在德国,公立小学和教会小学完全以街道划分,除特殊原因外,家长不得自己选择学校,也极少有家庭在小学阶段送孩子去私立学校或寄宿。不过学校在分班时,会特别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居住地域,让每个孩子都...

2021-04-24 阅读全文

在孩子10岁之前,要让他萌发“自己是学习好的”这种意识,这样,他就会为了避免从“学习好孩子”的队伍中掉出来,从而自己越发努力。 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调查的题目是,在...

2021-03-15 阅读全文

记得我在德国时,房东的孩子给我看他的一篇作文,他的愿望是将来当个马戏团小丑。这如果让中国的老师或父母看来大概会认为是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但是他的老师则在作文后面真诚地表示:祝你将来成为一个把欢笑带...

2021-04-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