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幼儿园教父母表达爱
发布时间:2021-04-25 感恩父母活动总结 幼儿园开学父母要做哪些准备 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韩国的幼儿园定期会向家长发一些教育材料,我收到的就有:如何防止儿童食物中毒,孩子的视力保护和检查,免费儿童健康检查医院的名单,儿童打预防针的时间列表等等。
这次幼儿园又发了一份“父母教育”材料,题目是《爱不需要钱》!我一下子就被这份材料吸引住了,仔细阅读之后,突然有种想流泪的感觉。因为,这份材料上列出了父母对孩子表达爱意的种种细节和方法,是我从小一点都没有在我父母身上得到过的。
其实,这些繁琐的细节和言行,只要是对孩子有点儿爱心的父母,都可以做到的。我翻译出来,让大家看看。
爱不需要钱不要给孩子钱,而是给孩子爱的告白的方法。在所有的言行之后,请别忘了加上拥抱和“我爱你”这句话。
用语言:“宝宝呀,妈妈爱你。”“妈妈有了宝宝很幸福。”
用嘴巴:“妈妈爱你的眼睛”(亲亲孩子的眼睛),“妈妈也爱你的小鼻子”(亲亲孩子的鼻子)。
用眼睛:当孩子盯着妈妈看的时候,还给孩子一个带笑的眼神(比如接电话的时候);看孩子的眼睛,边看边说:“宝宝呀,妈妈眼睛里有谁呀?好好看看。”
用手:用手抚摸孩子的脑袋等;一边唱歌一边数着孩子的手指头,教孩子辨认“拇指、食指、中指”等;和孩子一起看剪下的胎发。
用脚:让孩子坐在膝盖上抖动,像骑马一样;让孩子踩着妈妈的脚,一边对孩子说“左脚、右脚”,一边走;妈妈躺着,用脚把孩子举起来,好像坐飞机一样玩儿。
用身体:让孩子贴在妈妈的胸前,听心脏跳动的声音;抱着孩子,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嘴里跟着音乐哼唱,旋转和举高高。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当孩子们接受到父母的爱的表示,看到父母爱的眼神,孩子的自信感就会增强。虽然现在孩子们还笨手笨脚,还很生疏,但是,请给我们的孩子小小的幸福和大大的快乐。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国外父母的幼教
德国 环保教育从小开始
在德国,处处都能感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优美。德国人养成爱护公共卫生习惯,是法治的结果,更是从小教育和熏陶的结果。德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规定,幼儿园要把教导儿童"维护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之一,而人格教育的内容就包括"降低自己的需求以有利于社会"、维护令人舒适的雅致的环境"等。
日本 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上学以后,许多学生课余时间都要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中国的孩子胆小少有创新,与中国父母长期庇护不敢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有很大关系。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而孩子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父母家教方法的竞争。学学国外父母教子成"人",让孩子自立,对我们来说是会大有好处的。
法国 家长重视艺术教育
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有关权威调查表明:52%的家长认为艺术启蒙和艺术训练是使学生由失败转向成功的良方;72%的家长认为艺术科目应该成为学校真正的教学科目;92%的人强调指出,艺术科目对开发儿童的智力十分重要。
法国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承认经常接触艺术对他们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艺术教育有一个特殊之处:使理解力与敏感性、创造性与调查研究密切结合起来,并使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艺术教育能刺激孩子的鉴别能力,最近还有实验证明,孩子会一种乐器,对他们数学能力的开发极佳。
有关专家还认为,艺术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为法国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所以长期以来法国一直在文化方面充当着国际领袖的地位,使大多数企业在美学、设计和创意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竞争优势。
点评中日韩父母孩子教育
点评中日韩父母孩子教育
不久前,日本儿童教育研究机构Bennese公布了一项针对上海、北京、台北、东京和首尔5城市进行的儿童教育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母亲重视艺术培养,日本妈妈注重身体素质,而韩国母亲着重智力开发。本版特从中日韩三国进行了对比,希望能给家长以启示。
日本孩子练身体
中日之间在对儿童教育的侧重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在两国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上体现明显。虽然两国家长都舍得花钱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但上海、北京的家长有60%以上都是将孩子送去学钢琴或外语,而排在日本孩子课外活动第一位的则是游泳等体育项目,其次才是钢琴等乐器。
在平常生活中,日本家长也特别重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日本小孩一般都不怕冷,即使在冬天上体育课,他们还是穿着短袖运动服和短裤,平时也尽量穿得薄些。
长跑是所有学校冬季早上的活动。记者曾经去一所小学参观冬季长跑比赛,参加运动的孩子们都穿着短袖运动服,他们不管跑得快慢,都很卖力,尤其是最后一两个小胖子气喘吁吁跑着的时候,一旁的老师和同学全都会鼓掌喊加油,直到全体同学都跑完了规定的距离。
通常来说,在中国的学校里,多数是成绩好的孩子最受人喜爱,但在日本,则是体育好的孩子最受同学尊敬。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全体参加体育活动,已成为日本式育儿的一大特点。
韩国家长重智力
韩国国民大学金淑英教授表示,日本的调查结果确实反映出了韩国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愿望和做法,他们习惯于从小就在家教小孩学习语言、数学,开发智力。
韩国大城市中的幼儿园非常重视创造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去适应韩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愿望,尤其是要体现出对儿童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记者曾参观过首尔的一家幼儿园,那里的环境布置很家庭化、生活化。那里的工作人员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
此外,教室里还设有不同的活动区域,供孩子们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活动的内容,可以到数学区去学习,到美术区画画,还可以在娃娃家、建构区玩,或是到自然角、科学发现角去探索。各个活动区域的布置,完全从幼儿的需要出发,特别有利于孩子们创造能力的培养。
韩国一位儿科大夫申宜真写了一本书叫《好妈妈,慢慢来》,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进行慢速培养就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充分了解儿童的兴趣、内心世界、心理特点,以及成长的规律。并且,这本书中体现的思想,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许多韩国家长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即把智力开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中国宝宝多才艺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近期曾做过一项家庭教育调查,结果显示,0—6岁孩子的家长更重视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比例高达10.6%,而智力开发的比例则只有8.9%。这与日本的调查结果完全一致。
以上海为例,大大小小的才艺培训班非常多,调查显示,基本每个学龄前孩子都会学习至少一门才艺,有的更是多达四五门。目前,仅上海就有钢琴琴童10万,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记者周末到上海的几大少年宫转了转,发现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好几个班,而且不在同一个地方,上午在徐家汇学绘画,可能饭都来不及吃就要赶到静安区去上舞蹈课。一位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没什么区别,但家长却在暗暗较劲,参加两三个培训班的比比皆是。
事实上,不仅上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的情况,一些有条件的家长还会花大把的钱,将老师请到家里进行单独辅导。一到假期更是夸张,有报道显示,为了给孩子报个班,家长甚至可以通宵排队。问起家长为何会如此“卖命”,一位母亲的回答应该能够代表众多家长的心声:“我送孩子学钢琴,一方面是想培养她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以后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包蕾萍分析说,中国家长重视幼儿才艺培养,不是纯粹为了培养艺术修养,而是更多地考虑了可以量化的价值。或许刚开始,家长的动机是好的,但喜欢用成绩来衡量学习效果的习惯,使才艺学习慢慢陷入了考级的怪圈。升学的加分,择校的优先考虑,也助长了家长对孩子才艺培养的热情。这实在让孩子的才艺学习变了味儿。
专家点评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包蕾萍博士:中日韩三国妈妈培养孩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是与其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背景相联系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竞争激烈,单单通过考大学改变命运在一些大城市已经行不通了,于是家长们开始进入素质教育比拼的新战场,很多孩子也就因此深陷重重的培训班之中。
不过,相一致的是,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韩国,儿童的成长都是社会问题的折现,显示了东方文化的共性,即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虽然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压力却是一样大,这与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个人快乐的发展是有所区别的。
所以,家长对待孩子的成长应该抱有轻松的态度,在生活中发掘出孩子的天分,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
中日韩父母孩子教育比较
不久前,日本儿童教育研究机构Bennese公布了一项针对上海、北京、台北、东京和首尔5城市进行的儿童教育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母亲重视艺术培养,日本妈妈注重身体素质,而韩国母亲着重智力开发。本版特从中日韩三国进行了对比,希望能给家长以启示。
中日韩父母教孩子什么
日本孩子练身体
中日之间在对儿童教育的侧重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在两国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上体现明显。虽然两国家长都舍得花钱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但上海、北京的家长有60%以上都是将孩子送去学钢琴或外语,而排在日本孩子课外活动第一位的则是游泳等体育项目,其次才是钢琴等乐器。
在平常生活中,日本家长也特别重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日本小孩一般都不怕冷,即使在冬天上体育课,他们还是穿着短袖运动服和短裤,平时也尽量穿得薄些。
长跑是所有学校冬季早上的活动。记者曾经去一所小学参观冬季长跑比赛,参加运动的孩子们都穿着短袖运动服,他们不管跑得快慢,都很卖力,尤其是最后一两个小胖子气喘吁吁跑着的时候,一旁的老师和同学全都会鼓掌喊加油,直到全体同学都跑完了规定的距离。
通常来说,在中国的学校里,多数是成绩好的孩子最受人喜爱,但在日本,则是体育好的孩子最受同学尊敬。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全体参加体育活动,已成为日本式育儿的一大特点。
韩国家长重智力
韩国国民大学金淑英教授表示,日本的调查结果确实反映出了韩国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愿望和做法,他们习惯于从小就在家教小孩学习语言、数学,开发智力。
韩国大城市中的幼儿园非常重视创造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去适应韩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愿望,尤其是要体现出对儿童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记者曾参观过首尔的一家幼儿园,那里的环境布置很家庭化、生活化。那里的工作人员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
此外,教室里还设有不同的活动区域,供孩子们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活动的内容,可以到数学区去学习,到美术区画画,还可以在娃娃家、建构区玩,或是到自然角、科学发现角去探索。各个活动区域的布置,完全从幼儿的需要出发,特别有利于孩子们创造能力的培养。
韩国一位儿科大夫申宜真写了一本书叫《好妈妈,慢慢来》,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进行慢速培养就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充分了解儿童的兴趣、内心世界、心理特点,以及成长的规律。并且,这本书中体现的思想,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许多韩国家长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即把智力开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中国宝宝多才艺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近期曾做过一项家庭教育调查,结果显示,0—6岁孩子的家长更重视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比例高达10.6%,而智力开发的比例则只有8.9%。这与日本的调查结果完全一致。
以上海为例,大大小小的才艺培训班非常多,调查显示,基本每个学龄前孩子都会学习至少一门才艺,有的更是多达四五门。目前,仅上海就有钢琴琴童10万,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韩国的幼儿教育与育儿方式
韩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在教育方面与中国有不少共通之处,以幼儿教育为例,韩国的幼教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重视品德教育
韩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都设有德育课,这其中的礼节教育最令人印象深刻。韩国学校中的礼节教育内容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对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至今韩国的每个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养的家训挂于家中的居室。这使得韩国的青少年大多讲究礼貌、尊重长辈。如果你有机会到韩国人家中做客的话,就会发现不论多小的孩子,都懂得为客人和长辈倒水时双手捧着,恭敬地奉上。有一次我在韩国朋友家中吃饭,席中主人上大学的儿子回来了,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见到家中有客,连忙十分恭敬地过来问候。我的同伴邀请小伙子喝一杯酒,这小伙子看到他父亲点头,才低眉顺眼地双手拿起杯,先是面对客人高高举起表示感谢,然后侧过身掩着杯喝了这杯酒。
韩国是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影响颇深的一个国家,韩国人认为一个不懂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人,根本就不能爱国。
二、重视素质教育
韩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每学期开学前,幼儿园会把当年的教学计划送给家长,每周也会把具体的活动内容计划送给家长。不过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韩国幼儿园的教育在注重培养孩子的素质的同时讲究寓教于乐。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叫廉美,今年5岁半,在汉城市一家极为普通的公立幼儿园入托。该幼儿园四月、七月、十月和十二月的活动主题则分别是春、夏、秋、冬,主要是围绕这四个季节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孩子观察力。比如十月份的活动主题就有:“领悟秋天的变化”、“中秋节”、“累累果实”、“韩国的秋天”、“世界的秋天”。
其它月份的教学则结合韩国的传统、现实生活来教育孩子。比如五月是韩国的家庭月,韩国的父母节、儿童节都在这个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幼儿园五月的活动主题就是“我和我的家庭以及邻居”。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对家人邻居的感情、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比如说,在“我的邻居”这一活动中,要求孩子介绍自家的邻居,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使孩子锻炼与人交往和语言沟通的能力,让孩子自然地除了关注自我家庭,也要关注周围的“小社会”。
三、“粗放式”育儿
在中国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很少带小孩子们出外远行,即使出门也要捂得很严实,做足各方面的准备。而韩国人则采取“粗放式”育儿。
韩国人周末爱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这时候经常可以见到家长们身背几个月大的孩子,手拉着一个三岁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时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动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只是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有几次和韩国朋友们一起出外玩,常见到他们带自己的小孩子一起参加,碰到路途远,孩子显得相当辛苦。后来我就忍不住问,这样孩子会不会生病,是不是家里没有老人照顾?韩国朋友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他们觉得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虽然路途中辛苦一点,但对孩子也是锻炼。
中日韩父母分别教孩子什么
日本孩子练身体
中日之间在对儿童教育的侧重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在两国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上体现明显。虽然两国家长都舍得花钱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但上海、北京的家长有60%以上都是将孩子送去学钢琴或外语,而排在日本孩子课外活动第一位的则是游泳等体育项目,其次才是钢琴等乐器。
在平常生活中,日本家长也特别重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日本小孩一般都不怕冷,即使在冬天上体育课,他们还是穿着短袖运动服和短裤,平时也尽量穿得薄些。
长跑是所有学校冬季早上的活动。记者曾经去一所小学参观冬季长跑比赛,参加运动的孩子们都穿着短袖运动服,他们不管跑得快慢,都很卖力,尤其是最后一两个小胖子气喘吁吁跑着的时候,一旁的老师和同学全都会鼓掌喊加油,直到全体同学都跑完了规定的距离。
通常来说,在中国的学校里,多数是成绩好的孩子最受人喜爱,但在日本,则是体育好的孩子最受同学尊敬。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全体参加体育活动,已成为日本式育儿的一大特点。
韩国家长重智力
韩国国民大学金淑英教授表示,日本的调查结果确实反映出了韩国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愿望和做法,他们习惯于从小就在家教小孩学习语言、数学,开发智力。
韩国大城市中的幼儿园非常重视创造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去适应韩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愿望,尤其是要体现出对儿童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记者曾参观过首尔的一家幼儿园,那里的环境布置很家庭化、生活化。那里的工作人员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
韩国幼教对我们的启迪
民族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一踏上韩国的土地,我们就深深地感受到韩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齐心协力的民族主义精神。
培养孩子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仿佛是每个幼儿园的自觉行为。幼儿园的每间教室、幼儿活动室、教师办公室、园长室、接待室以及幼儿生活的各个场所,都端端正正地挂有国旗──太极旗。韩国人的爱国,还表现在对本土的热爱。“身土不二”是韩国随处可见的广告词,意思是说,我生在自己的国家,拥有养育我成长的国土,在这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在幼儿园,这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让孩子从小就知道韩国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物品是世界有名、亚洲有名的,教师和孩子都以购买本国的物品,吃本国的粮食、疏菜、水果等食品为荣。象山高等学校的董事长洪性大先生,财力雄厚,德高望重,代理人为其购买了一辆进口豪华小轿车,他坚决地退掉了,换成一辆国产车。他说,我教育学生要爱国,必须自己首先做到,要在学生面前起榜样作用。
韩国的学校、幼儿园十分注重对幼儿从小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培养民族精神。许多校园内高高矗立着韩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铜像。在我们参观的一所偏僻的有附设幼儿园的乡村小学,还设立了一个十分规范的小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韩国人自古到今的衣服、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从草鞋、布鞋到皮鞋的变化,从石器、陶器到精确精美的劳动工具的发展,可以让孩子理解韩国社会进步的历程。在许多幼儿园,也摆放着很多从古到今的鞋子、帽子、生活用品及古老的农舍模型等等,幼儿从这些可见可触的实实在在的物品中,可了解一点韩国的过去和现在,增加一定的感性知识,增进对祖国民族的崇敬之情。
伦理道德教育
尊老爱幼,尊师敬长,对客人彬彬有礼,是我们东方人的传统美德,在韩国的学校和幼儿园教育中体现尤其充分。长幼有序,童叟无欺,这些商品经济社会必须具备的品质,在韩国的幼儿园和学校就开始得到重视和培养。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的团队精神和坚忍品质,也是从小形成,代代相传的。在我们访问期间,正是韩国面临严重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元对韩元的比值大幅度下跌,韩国民众自觉地捐出自己家中的美元,不外出旅游,过艰苦生活,帮助国家克服金融困难。
韩国幼儿园提倡人性教育,强调要培养有礼貌、有教养的儿童,教育儿童学习做人,学习做社会的人。有的幼儿园专门开辟了礼仪室,里面都是韩式家具,教师和幼儿一起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学习茶道,教师教幼儿如何倒茶,如何双手捧着茶杯恭恭敬敬地向客人敬茶,由此教授待人接物的方法,进行传统的民族礼仪教育。有的幼儿园还开辟了家政活动室,让幼儿学做小主人、小厨师,幼儿自己搓小糕团子,在教师指导下烧熟后,请客人和小朋友品尝。还有的幼儿园专门设置混合班或在开放的幼儿园活动室每天进行大带小的活动,培养孩子相互照顾,团结合作的精神。由此可见,韩国幼儿园十分注意为孩子学习做人、做社会的人,提供较多的条件和机会,这些都为他们将来的做人奠定了基础。
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韩国把幼儿教育作为国家的公益事业,幼儿入园率高,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较高。为适应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提出,要培养善于思考、善于探究、有创造力的儿童。这类教育主要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来进行。
韩国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富有特色。除了有完善的设施、设备外,幼儿活动室都很大,一般每班有l00平方米左右。家庭化、生活化的环境布置,既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又体现了民族特色和文化特点,对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每个教室都没有10多个活动区,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可以到美术区去画画,也可以到数学区学习;可以在娃娃家、建构区玩,也可以到各自然角、科学发现角去探索。各个活动区域的布置,完全从幼儿的需要出发,有利于幼儿的学习、探究和操作。如音乐区,陈列了各类乐器,这些乐器中的沙球、腰鼓、音色瓶等,多数是由幼儿自己利用废物和其他材料制成的,可以随意摆弄;用五线谱装饰的桌子、音乐节奏图片等,让幼儿充分操作练习,感受乐理常识,指导幼儿学习,比较实用。娃娃家的布置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小床可睡,小沙发可坐,家具有民族的,有西洋的,各种生活设施都十分温馨而有趣。这种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是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创设的,对孩子创造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培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园舍及设备
从外表来看,韩国幼儿园的房屋及场地建设都并不比我国大多数幼儿园更好,甚至显得过于简单。但是幼儿园的内部设施十分完备,活动室内活动丰富多彩,资料、图书及教、玩具齐全。教、玩具大多数是利用废旧物品,由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的。幼儿园的场地十分宽敞,场地上有大片的沙地、草坪和土坡,有各种大型运动器械。
幼儿园的经费主要用于幼儿的发展所必须的方面,有限地投入能够发挥应有的效益。
多种多样的办园形式
由于韩国妇女婚后大多不再工作,因此,幼儿上午在幼儿园学习,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在家由妈妈安排学习和活动。幼儿园也为有工作妈妈的孩子们开设全日制的班级,教师全天组织幼儿活动。此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幼儿班,比如韩国的教会特别多,教会的旁边就有托儿所,每周做礼拜时,替教徒代管孩子。
为满足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需要,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其收费标准也不一样。公立幼儿园收费低,主要满足低收入家庭的需要;私立幼儿园收费高,主要满足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的需要。
在访问期间,我们觉得韩国幼儿园的房屋和场地建设,与韩国经济发展状况相比较,还不太协调,现代化气息不怎么浓厚。独立设置的幼儿园较少,幼儿园之间的教研、科研工作及保教质量都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幼儿园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十名幼儿,其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另外,韩国幼儿园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一般是由各幼儿园教师自己选择教育内容,客观上形成一定的随意性,因此,保教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
韩国幼儿园规定:不许提前教孩子语数外
江苏近期将出台幼儿教学标准,禁止“小学化”内容进幼儿园课堂。上周末,中韩学前教育论坛在南京召开。韩国幼儿园园长介绍说,在韩国早就有规定,语文、数学和外语不允许提前学。
韩国幼儿园的老师学历都相当高
而且有的幼儿园教师是清一色硕士!幼儿园的园长可能都是博士。
韩国中央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朴赞玉在会议上被大家称作教授。看到记者很惊讶,她表示,这在韩国很正常,只有读了博士之后获得教授资格才能当上幼儿园园长。而这个教授和大学教授的层次是一样的。朴赞玉还告诉记者,韩国非常重视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都是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而硕士进入幼儿园也是很平常的事。“在我们幼儿园,就有两位博士,另外,九名教师全是硕士以上学历。”据介绍,韩国幼儿园教育起步较早,国家也特别重视这一块,因此幼儿园教师呈现高学历倾向。
语数外不许提前教
幼儿园的孩子到底要学些什么?是提前灌输语数外知识,还是以玩为主?昨天的会上,韩国幼儿园的“创新教育”理念让大家颇受启发。“尿布里是什么东西呢?”就是韩国某幼儿园的一节创新教育课。这节课上,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尿布上倒入有颜色的水,再用餐巾纸在尿布上沾拭,结果发现一点水都沾不上。这样,孩子们对吸水的东西的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这个特点创造性地想一些新东西。结果,有的孩子想到把尿布里的材料用到衣服里,这样下雨就不怕淋湿了;有的孩子想到用这个材料给弟弟做个围兜,这样就不怕一直流口水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双语化”在中国的幼儿园是普遍现象。而朴园长告诉记者,在韩国幼儿园,是不允许提前学习英语的,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充分地感知母语。另外,语文、数学等小学的内容也是不允许提前学习的,只会针对不同学生的要求适当讲一些。
“幼小衔接班”不鼓励去上
在论坛上,国内这两年兴起的“幼小衔接班”也引起了教育专家们的广泛关注。他们普遍认为,这种培训班不值得去上。专家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没必要人为衔接,这应该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上了衔接班,有的孩子或许在小学一二年级成绩拔尖,但这只是假象。到了三四年级,这些提前恶补的孩子,可能就会进入一个低谷。这就像运动员,没经过急训的可能刚上场时不行,但慢慢地,他的潜力和爆发力就会显现出来。而之前急训过的,可能后面反而没有什么潜力。”
教育专家尹宗利特别指出,学习是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如果失去了好奇心,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就没有了。因此,在知识上人为“衔接”不可取。如果家长真的想让幼儿园孩子能尽快和小学衔接上,倒是可以带他们去小学感受一下环境、氛围和老师,让他们对上小学有个心理准备,对小学生活怀有憧憬,这才是有意义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