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问话里有隐藏的含义
发布时间:2021-04-15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孩子的问话里有它自己的含义,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十岁的安迪问他的爸爸:“在哈莱姆,有多少孩子被抛弃?”安迪的父亲是一个律师,他很高兴看到儿子对社会问题感兴趣,于是他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通长长的演说,然后又去查了数据。但是安迪还是不满意,继续问同样的问题:“在纽约被抛弃的孩子有多少?美国呢?全世界呢?”
最后,安迪的爸爸终于明白了,他的儿子并不是关心社会问题,他关心的是个人问题。安迪问这些问题并不是出于对被遗弃孩子的同情,而是担心自己被遗弃。他并不是想得到被遗弃孩子的数字,而是想得到确认他不会被遗弃。
于是,爸爸仔细考虑了一下安迪的担心,然后回答道:“你担心你的父母可能会像其他父母那样将你抛弃,我向你保证我们不会抛弃你,如果你再为此感到烦恼,告诉我,这样我才能帮你消除担心。”
南希五岁时,第一次去幼儿园,她的妈妈陪着她,她看着墙上的画,大声问道:“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南希的妈妈感到很尴尬,她不满地看着女儿,赶紧告诉她:“把这些漂亮的画说成难看是很不友好的。”
一个明白南希问题含义的老师笑着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陋的画。”南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现在她已经得到了她隐藏的问题的答案:“如果一个女孩画画画得不好会怎么样呢?”
接下来,南希拿起一个坏了的玩具消防车,自以为是地问道:“谁弄坏了这辆消防车?”她的妈妈回答说:“谁弄坏了它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这儿你谁都不认识。”
事实上,南希并不是真的对那个名字感兴趣,她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老师给了一个适当的答复:“玩具就是拿来玩的,有时候它们会坏,就是这样。”
南希看上去很满意。她面谈的技巧让她得到了必要的信息:这个大人很好,即使画画得难看,即使玩具弄坏了,她也不会马上生气,我不需要害怕,待在这里很安全。南希和她的妈妈挥手告别,走到老师身边,开始了她在幼儿园的第一天。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人来疯背后隐藏的落寞
刚满4周岁的小汤姆是个既懂事又乖巧的小男孩,平时很喜欢将自己画的画、捏的小泥人、捉到的蚱蜢得意地展示给父母看,也爱在父母面前引吭高歌;如果爸爸或妈妈称赞他几句,他便会高兴得眉飞色舞。平时在家里称得上是个温顺、随和、听话的乖孩子。
然而,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小汤姆就会一反常态。比如,在姐姐玛丽的一次生日会上,当客人们纷纷向玛丽送上鲜花、糖果、玩具等生日礼物时,他便故意大喊“我肚子痛”,还真的在地板上打起滚来!有一年的圣诞节,他竟然当着众亲朋的面故意打碎了一个价值不菲的中国花瓶,气得爸爸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上个月在奶奶的寿筵上,他居然宣布绝不吃那些他称之为“脏东西”的炸牛排,最后闹得客人们也不欢而散。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其实这种“人来疯”有别于一些孩子每每见到人多时的瞎胡闹、乱起哄,而是某些孩子对自己不受“关注”的反抗,其“潜台词”是:如果你们还不把我当作一回事儿,我就会闹得更凶!
要知道,幼儿要求受到成人的关注不仅是他们的一种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采取自我表现等积极的方式来引起大人们的关注,他们也迫切希望大人们对他的作为作出认可和称赞,从中获取自尊和自信。一旦他们发现自己不受关注(如原本总是家庭“中心”的小汤姆发觉,在姐姐的生日宴会上姐姐成了“焦点人物”,在奶奶的寿筵上他也并不唱“主角”时),他们就可能产生自卑或微不足道等负面感觉,进而作出一些在大人们看来极其
“怪诞”的举动,如假装生病、拒绝吃饭甚至破坏物品等。他们之所以这么干,其实只是想利用消极、隐蔽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需要,目的也只是想给大人们发出
“信号”:我不想受到冷落—尽管大人们实际上可能也并没有故意冷落他。
幼儿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说到底就是渴望受到大人的尊重,并从中确认自己的存在。这一渴望是否得到满足,对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因心智水平所限,这种微妙的心理渴望往往难以像其他种种生理渴望(如吃、喝、睡等)那样明白无误地向大人们表示,于是他们转而采用一些“胡闹”的手段。对大人们来说,悟出孩子的“言外之义”—情感需求并给予必要的合理的满足,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孩子梦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心理学家劝告,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梦,耐心地倾听,小心地询问,尽可能多地了解梦的细节。德国心理学家格奥尔克·芬克有一本新作,破译了儿童的梦之谜,解析了各种梦境背后隐藏的重要信号。
梦见深渊:梦见深渊时躲过了它,表明他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梦见掉下深渊,是感到孤独,无人照管他。
梦见山峰:如果攀登艰难,意味着孩子担心完不成某项作业。如达不到顶峰,表示他感到负担过重,没有余力。
梦见小丑:孩子把马戏、杂技中的丑角看作是啼笑皆非的形象。梦见丑角是他不知道周围世界是否真正了解他。
梦见巨龙:同神话中的巨龙搏斗是内心感情的搏斗,或者孩子下意识地认为父母敦促他学习的压力太大。
梦见食物:梦见美食可以说缺少精神食粮,表示完成学习游刃有余。梦中不肯进食,是他厌恶日常生活中非做不可的某种事。
梦见跌落:掉进无底洞,表示孩子不善于与人接触,难以适应。原因也可能是做了点坏事情后有负疚感。
梦见玻璃物品:表示孩子害怕以往的密切关系会破裂,如怕父母离婚等。或者他怕说出可能挨骂的想法。
梦见猫狗:许多孩子梦见猫狗,表明他们缺少关注和温情,希望得到抚爱。
梦见孤岛:孩子要么感到孤单,要么把岛屿看成是逃避不公正待遇的地方。
梦见巨人:童话中的庞然大物往往是一个人人都顺从的超人,这表明孩子感到压抑,他的个性不能发展。
梦见溺水:反映出害怕感情“沉没”,孩子怕失去父母或朋友的爱。
梦见隧道:孩子周围一片黑暗,他正经历一个软弱的时期,应鼓励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梦见迷路:心灵在发生警告,你的孩子正不知所措,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到现在安全和爱。
“搞定”孩子真的有意义吗
“搞定”孩子真的有意义吗?
在湖南妈妈网看到一个帖子,一位妈妈求助:四岁的女儿任性又胆小,自己工作家里两头忙,实在很烦,怎么办?问题很常见,我首先感到这位妈妈虽然语气是在指责孩子,但她更需要关怀。让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位妈妈的回复:
还是家庭教育问题,是不是爷爷奶奶带啊,我觉得她中班了,也应该懂事了,你就好好整她一会,让她克哭,就不完全按照她的意愿,多几次,她就知道不是大家都应该听她的了!另外推荐你一套书(小鼠宝贝成长日记)我刚买的,里面用故事来教育小孩不能撒谎,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不乱发脾气,对很多小孩都有用,建议你可以了解下!
从这个回复中,我看到回复的妈妈的观点的是:
1.孩子的表现是不懂事,无理取闹,应对的方法,是不给孩子她需要的东西,拒绝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学会克制;
2.教育好孩子的标准是:不撒谎,好好吃饭,不乱发脾气,听妈妈的话。
如果我没做这一行,也许会认为这个是标准的理想答案吧。毕竟我也是接受类似的教育标准长大的:不能对大人撒谎,要听话,要乖,不能挑食,不能做父母师长不允许做的事情,不能任性,要体贴大人。可现在看到这些文字,不禁想:那个被妈妈用软硬兼施的方法教育得不撒谎,听话,好好吃饭,不乱发脾气的小孩子,她的内心充实吗,平静吗?她快乐吗,幸福吗?如果她真的是一个女孩子,长大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妈妈?
太多这样的育儿解决方案,教你如何搞定孩子的行为。往往这些方案被用干脆的,掷地有声的语言描述出来,如果迷茫中的家长看到,会不会觉得这就是救星?这么想着的时候,想到去年有一次,跟祉熠妈妈一起从会所开车回家,到家前的倒数第二个十字路口,我让车子顺着最靠左的一条直行道慢慢滑行,想停到最前面的停车线旁等红灯,这时旁边一辆车飞速地插过来,试图从左转弯道跨越实线分道线挤到我前面去,吓了我一大跳,他插队不成,便猛地停到一旁,车头仍挤到了我的车头旁边,架在分道线上。我又怕又怒,对着这个车的司机吼了一句什么话,不是脏话,却足够让这个开车的中年男人和他身边副驾驶座上的女人感到难堪。当时的情况,我吼他一句绝对合情合理,他无从辩驳。可绿灯一亮,我向前走时,他迅速从我身后插过来想要超我的车,速度之快,完全就是为了报我刚才吼那一句的愁。我也还在气头上,刚开始的一秒加了油门根本不愿意让。眼看他可能会撞到路中央的安全岛,我第二次被吓到了,突然醒悟,回过神来马上踩了刹车,让他先过了。
第二次吓到,我想到两件事:一,我吼这个男人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尊严,他在这种情况下更不顾交通安全和道德,只想出一口恶气;二,我吼他,除了被他吓到,也是在借吼他发泄生活中的怒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被我吼一部分是无妄之灾。我确实是对的,而他既违法,又没礼貌。但完全占着理的我,用不尊重他的方式对他导致他更加疯狂地危险驾驶,也让自己心中的恶借着一个正义的借口萌发出来。自那以后,我便非常警醒类似的事情的处理,不能用这种不理智和不尊重人的方式。路上遇到乱插的司机,会自觉地踩刹车让他们先过。后来慢慢地,遇到很过分的人,只要心情不太糟糕,会在心里替他们祈祷,希望他们能安全。从这件事情我更坚定地相信:
1.要帮助一个我认为做错了的人,我也需要用尊重这个人的办法,才可能奏效;
2.用粗暴的方式来做对的事情,不一定会得到对的结果。
3.指向外的暴力,有一部分一定也是指向内的,凶别人的时候,我也在凶自己。
所以,我相信当一个孩子胆小又任性时,即使我们认定孩子这样是不应该的,那么也需要用关爱的、尊重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变。到现在我甚至相信,对一个孩子来说,任性和胆小这样的特质算不上缺点或者错误,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某些内心需要的外在体现。如果我们用真诚和关爱的心来理解孩子,跟孩子沟通,那么孩子的需要会得到满足(尽管我们不一定能够清晰地知道孩子的需要具体是什么);如果我们用忽视和压制的方法来对待孩子,那么即使孩子的行为得到了改善,孩子内心未被满足的需要却仍然会在那里,而这些需要,将来或许会以家长更不愿意看到的方式表现出来,又或者,在当下,用胆小和任性的方式显现出来。真希望求助的那位妈妈能好好休息一下,看看自己,平静下来以后,重新看看自己的女儿,一定不会觉得女儿有那么烦的。这个时候,她或许不需要帮助和指导,就能处理好自己和女儿之间的事情。
“搞定”这个概念在如今的世界太疯行了。之前做销售工作时,老板和同事都常说要搞定客户。现在,遇到这个概念就会反思一下背后的控制和自大的想法。一个人对自己爱的人,是永远都不需要“搞定”的。“搞定”了爱人的行为时,我们也许就会失去爱人的心。
父母有告之孩子的义务
父母有告之孩子的义务同事和我说:“看你儿子教育得多好,多懂事,瞧我们家那个只比你儿子小几个月却不知体贴,好像不是太懂事呀?我生病时怎么说都缠住我不放,一点也不知道关心他人-----”她列举了儿子的一串串行为,我听完笑她:“这些都是你给他造成的?”“怎么能是我造成的?他就是不懂事?”“懂事是天生的?因为你没有告诉他,教养他?”“啊?!”同事一时语塞。其实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从一张白纸到涂满斑斓色彩,从无到有,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从这一点来说,父母就有告之孩子应该如何去做的义务。
以前家里成员很多,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父母的言传身教,兄弟姐妹的相互关爱礼让就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到如何孝顺老人,如何尊重长辈,如何关爱他人,可现在家家一个孩子,父母忙于工作,祖辈又溺爱孩子,结果指望小家伙从中学到什么反而很少,怎么办?那就得靠父母多告诉孩子在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去做。下面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教养孩子的几个例子,从中也将孩子的亲情教育、关爱他人,照顾他人的思想融入其中。
每到节假日给在外地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打电话,首先我们问寒问暖,然后喊儿子来说话,告诉他们我们过得很好,很是想念他们,希望他们来并多注意保重身体等等。放下电话还要跟孩子说:“他们年纪大了,需要我们晚辈的关心问侯!”等等,尽管有时儿子不说话但是这种做法我们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从未间断,而且外出看见老人我们也经常问好,并讲如何对待老人,做车时要给他们让座等等,结果时间一长,儿子自然而言就懂重如何尊敬老人了。
还有父母生病时,有些父母尤其是妈妈即使自已病了,但从不告诉孩子,而是强忍着不告诉孩子。其实这很不好,你不说孩子根本不知道而且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长期以往,想让他有人情味,懂得关爱他人谈何说起。一般这种情况,我都会告诉儿子,我生病了,哪不舒服,需要你的帮助,然后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就像你生病时妈妈照顾你那样,所以时间长了,我一说不舒服他就会跑过来问:“需要帮助吗?”然后端水给我喝,有一次还学着我照顾他的样子拿着他的小纱布弄湿放在我的额头上,这时我都表扬他,谢谢他,夸奖他是个懂事,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每每这时儿子都像长大了似的骄傲地抬起头。
遇到孩子从未经历的事情,我就会告诉他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启发他应该如何去做才好,平时看电视看碟片我都会陪着他一起看,给他讲解,并告诉他这些人物哪些是受人尊重的,哪些是被别人所不齿的,是不好的行为,要懂得明辨事非。结果时间一长每看一个碟片他都能从中学到东西并指出哪些不好,不要做。
日常生活其实最能让孩子学到东西,除了培养他多注意观察的能力外,家长的这一告之行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孩子的小脑袋里随着岁月的增长逐渐装满了东西,这些东西有很多是父母给他灌入的,好与坏,情与理,全在父母输入的内容。
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嘴懒,要记得多对孩子说呀?!对孩子履行告之义务,你会收到倍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话的孩子心理问题多
大多家长以为,好孩子的标准就是一切听大人嘱咐,按大人意图办事的特别听话的孩子。安静,很少打架和打闹,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老师说啥是啥,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受老师喜爱。
这可以说是家长们的公识,可心理学家指出,这样的"听话"孩子很有可能是问题儿童。因为这样的孩子心理上往往过于防卫,一切按大人指导办事,一旦失去了大人的指点,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在成长中不能形成独立的意识,缺乏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往后发展很可能导致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甚至束缚智力的发展。因此,学校和家庭不应对儿童管教过严,更不要把孩子往既定的模子里套。要知道,淘气的孩子往往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心理发展也比较健康。
所以,教育孩子和对孩子的要求不要面面俱到,而应让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只要孩子遵守日常生活规律,讲卫生、有礼貌、不自私、不说谎,其他问题则不必多加干涉。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天真活泼、聪明伶俐、身心健康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