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童年:苦中有乐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1-04-07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的读书笔记 幼儿园乐高教案 幼儿园游戏点亮快乐童年有一天和父亲聊天时,父亲非常感慨又有点抱歉地说:“孩子,对不起,我什么也给不了你们。所有的东西,都只能靠你们自己的双手去争取了。而我和你母亲却也什么也帮不了……”
那时候,听到父亲这番话,我很想哭,不是因为我伤心,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我有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亲。表面上,父母亲确实没给我们什么。但细心去感受,父母亲给我们的,不是金钱、地位、名利能买得到的。父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做爱和宽容,教会了我们怎样独立自主生活,给了我们太多太多……而这些,是无价之宝,是足够我们受用一生的礼物。
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父母,生活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他们遇上了百年罕见的大饥荒。庆幸的是,他们在挣扎中活下来了。父亲,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母亲,自然是一个持家有道的农妇。尽管日子过得非常艰苦,父亲一直都在努力给母亲,给这个家幸福。于是,他没日没夜地工作着。如今已经20岁的我,对儿时的记忆已经开始模糊了。但是,有两个场景是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小时候,父亲是一个木匠。他总是在他的工作间里刨木头。于是,那个刨木头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还记得,儿时最喜欢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尤其是在冬季。在那辆33寸的大自行车上,我感觉到了不可替代的安全感和温暖。
父母亲,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美好的童年,一段即使生活艰苦,却苦中有乐的回忆。
听母亲说,祖父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含冤去逝了,那时祖母和伯伯、父亲相依为命。然而,上天似乎有意要考验这个苦命人。后来,伯伯和祖母都因病不治相继离去。而在此之前,父亲为了祖母的病,欠下了大笔债务。那时,家里就连吃饭都成问题。一家7口,只有父亲能挣钱,母亲作为一个农妇,加上生了这么多孩子之后,身体不好,很难在经济上帮助父亲。于是,所有的担子都落在了父亲一人身上。母亲回忆说,为偿还债务,他们俩老足足花了3年的时间。此后,父母亲开始攒钱,只是为了给他们的5个孩子读书。
大姐今年已经31岁了,中专毕业。说起来,在她那个年代,而且又是农村的孩子,能读到初中毕业都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自然,中专就算是相对比较高的学历了。此后,父亲又建议大姐去读大学,建议她学英语,学电脑……
二姐,是父母亲5个孩子中学历最低的,只读到初中。我知道,二姐本来就不适合读书,再加上那时家里经济真的很拮据。孝顺的二姐选择了出来打工,尽管父亲千万次劝说要二姐继续读下去。而三姐、哥哥、我,都是大学生或者未来的大学生。
父亲常说,知识是无形的财富,总是叮咛我们要好好读书。知识并不多的父亲,为了养育他的子女,什么苦力活都干。一个装修项目里,父亲既做水工,又做电工,还有木匠,水泥工……反正,能挣钱的,不管多辛苦,父亲都会做。为的只是,能有足够的钱让他的孩子读书,让他的孩子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后来,父亲带他的孩子到了深圳。尽管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生活,将要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父亲仍然这样选择,只是为了能让他的孩子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哪怕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
父母亲,没有给他的孩子买过生日礼物,哪怕是小小的都没有。我们5个兄弟姐妹,甚至连一件玩具都没有。但是,父母亲给了我们知识,这将会成为这帮孩子将来立足社会的强有力的武器。
再后来,父亲给他的孩子买深圳户口,要帮助他的孩子创业,要给他的孩子买保险,甚至去投资基金,都只是为了他的孩子。
父亲,一位非常平凡的父亲,他用他的行动给了他的孩子爱,尽管他从来没有亲口对他的孩子说过那句“我爱你们”。
父亲,一位诚实勤劳的农民,他用行动告诉他的孩子什么叫做自尊,什么叫做生活,尽管他并不理解什么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明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但他从未霸占过任何东西。
父母亲,给了他们的孩子无尽的亲情。这种情感就好比那淡淡的清茶,提神醒目,沁人心脾。清冷之时,饮一口可以暖身;燥热之时,品一口可以爽心。这种情感素而实,近而温,触多而不觉厌倦,话繁而不感冗烦。那是一朵最为平常多见的花,不曾与牡丹争秀,不曾和玫瑰斗艳,又无心于梅花的清高,无意于昙花的壮烈。它独守一方纯净的土地,发出一声声清清的平淡之音,不晕人,不显俗。
此时,只想送给我可爱的父母亲一首诗……
童年时看父亲
父亲是一座山
而我是一只林中鸟
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
童年时看母亲
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
而我则是一尾鱼
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
山给我坚强的品格
湖给我水的欢笑
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
湖蜕尽我游弋的鳞屑
成年时再看父亲
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
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
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
成年时再看母亲
母亲则变成湖中一片水草
而我却坦荡成一片湖
水草永远庇护湖的波涛
父母亲,给了孩子一切……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难忘的记忆:老子有的是钱
1.他的口头禅是,老子有的是钱
那句话是他的口头禅,从我记事起一直听到大学毕业。他说这句话的时候通常是这样的状态:手里捏着个小酒杯,有点酒色微醺了,眼睛微微眯着,声音洪亮地说,老子有的是钱。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另一只手先是一挥,然后落在我的头顶拍两下,我小小的心就忍不住喜悦起来。他有的是钱,意味着我不仅衣食无忧,还可以满足自己很多的愿望,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
但事实上并不是完全这样。对我物质的要求,从小,他就很严格,比如,可以适当地要求吃肉,但不能每天吃太多糖。可以买帮助学习的书,但不能买无用的玩具。可以买羽毛球拍,但不能买游戏机……用他的话说,老子虽然有的是钱,但不能浪费,节俭是一种美德,钱要花得有意义。这和有没有钱没关系。
因为一些愿望得不到满足,我渐渐长大一点的时候,心里也曾产生了怀疑,怀疑他在说谎,怀疑他根本没有钱。可是一次次,他总是用有力的事实打消了我的疑虑。我想,他虽然没有非常非常多的钱,但他是有钱的。比如,我总是班里第一个交学费和各种费用的人,从来没有让老师催促过。他总是让我吃得很好,变着花样地吃,以至于我一直比同龄的孩子高一些。我穿得也一直干净体面,有许多双可以换洗的袜子,他总是成打地往回买。我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学习机、快译通、各种字典词典、学习教材……一直让同学羡慕。他带我买这些东西,眉头都不皱一下,拍拍我的肩,说,儿子,买吧买吧,老子有的是钱。
2.这些费用,他给得很大方
读到高中的时候,因为学校远一些,我开始住校,电话里,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吃饭的时候不用给老子节省,老子有的是钱。
那时候已经知道他不过是一家小造纸厂的小车间主任,算来应该拿不了多少钱。
但想想也是,他一定是有办法的,他可以在我16岁生日时送我一辆牌子不差的赛车,在我考试拿到好成绩后,送我新款的耐克鞋。他从来没有让我委屈过我正在成长的身体,对于一个爱吃肉的男孩,生活费要比其他人高出来一半,我还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要买好的运动装备……这些费用,他给得很大方,完全不把钱当钱的样子,随意就在裤兜里摸出来,数也不数就塞给我。
从小到大,身边的很多同伴早早就知道算计过日子,对物质和钱有不同的渴求和欲望。可是我从来不,虽然比起另外一些孩子,我拥有的还是不够多,可是我觉得他的话有道理,物质这东西,不委屈自己就可以了,多了就是浪费,没有必要。
3.他说,出租车司机就相当一个处级干部
考上大学,填表时,有一栏是父母的职务,我打电话问他,爸,你这个车间主任是工人还是干部?他理直气壮地说,当然是干部,填吧,老子不会给你丢人。
于是填了干部。全然不知道,那时候,他不光不再是车间主任,他们的造纸厂也已经因废水处理问题被郊区的农民起诉,高额的赔偿把整个厂子都赔上了。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成了出租车司机。
大二的时候,知道了他的处境,心里有点难过。他却更得意,你小子懂什么,开出租,钱挣得更美,又自由。别说一个你,就是三个你上大学,老子也供得起。
大学同样读得很轻松,因为他给的钱很充裕,可以吃好穿好,可以去上网,买课外书,甚至在大三的时候给自己添了电脑。一直相信他说的话,开出租的收入更高一些。一直以为,开出租真的可以挣很多钱。用他的话说,相当于一个处级干部!
4.我终于比他高比他重了
大学毕业,听他的话留在了省城。他对我的要求是,找份正规的工作,先不要计较待遇。还是那样的口气,够你自己花就行了,家里不用你管,老子有的是钱。
那年,他50多岁了,还在开出租,因为要开车,反倒合情合理地把酒戒了。有时候他打电话跟我说,背着妈攒了一堆私房钱。反正,不管怎样,他有的是钱。
听他的话,我一直坚持到被一家银行接收,虽然开始只是做柜台储蓄员。
那天起得晚了,打车去单位,路上便和师傅闲聊起来,师傅抱怨开出租挣钱不多又辛苦。我心里猛然一惊,晚上打电话给他,严肃地问他一天开几个小时的车,到底能挣多少钱。
他说,开七八个小时,然后又说了个钱数。我当时就反驳,说,我刚问过这边的司机了,没你说的那么多,何况这边还是省城。
他当时就不屑,教训我,小子,人和人能一样吗?你知道不知道上海有个出租车状元,一个月挣一万多,都是开车,开车也有学问有门道的……他开始喋喋不休地跟我计算起来,有理有据,一笔笔计算,竟然真是像他说的,倒是让我哑口无言。
5.儿子有的是钱,放心,都是自己挣的
工作到第三年的时候,我被调到信贷部,手中开始过往大笔大笔的款项,但我对钱的概念始终是淡漠,不觉得它有多好。大抵是受父亲影响的缘故,因为他用行动教育了我,钱财不过是身外物。
后来我找了女朋友,带回家给他见了,他很满意,当天上街买了铂金的项链送给女友,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我真是不能怀疑他的有钱,半年前买房子,他知道后,一下给了我六万。坚持给。
快到十月一日的时候,妈忽然打电话来说,他得了阑尾炎,要做手术。妈在电话里吞吞吐吐,说,你要是手头宽裕,就寄点钱回来……
急匆匆赶到医院,他已经做完了手术,对妈让我回来很是不满,忍着伤口的疼发了半天牢骚。后来他睡着了,妈才将我拉到外面,有些无奈地说,手术费是借的。
他根本就没有钱,他所有的钱都给了我。全都给了我。他曾经喝勾兑的劣质白酒,常年穿厂服,以热爱工厂的名义。他从来没有吃过好东西穿过好衣服。他那次收入的计算只是为了应对我的质疑,那个巴掌大的小城,开出租累死每个月也拿不到两千块。我是学金融的,竟然没有计算清楚。他给我的那些钱,成千上万的那些钱,全是他的血汗钱。他从来就没有钱,他所有的存折上,现在只有286块钱。他有的,只是对我太过深刻的爱。他康复的时候,我们爷俩一起吃饭,他还是当初的气魄,大声说,你一定要认真工作,公家的钱,咱一分都别动。咱不缺钱,你老子有的是钱。然后手一挥,不轻不重地拍在了我的头上。
我用力点头,挂着一脸的笑,心里却早已经一片潮湿。
回省城后,我努力节俭地生活。但我却会给他买一些贵的东西,好的衣服,好的剃须刀,保健品……带回去给他,说,爸,你跟我妈以后要吃好的穿好的,不用给我省钱,儿子有的是钱。放心,都是自己挣的
幼年宝宝把妈妈的话暂存记忆中
我的2个孩子相差近7岁,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碰到各类问题时,正好让我有机会思“前”想“后”,以“大”比“小”,分析2个宝宝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表现,找出问题的源头。
最近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向2个孩子发出同样的指令时,2人的反应是不同的:比如外边天气很冷,我让大家穿上外套准备出发。大儿子会说:“妈妈,真的很冷,快多穿点。”而小儿子好像没听见我说什么,直接开门跑出去,等发现外面很冷,才跑回来找妈妈穿外套。
以前我一直以为这是因为小孩子不听话,希望把妈妈的话当成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但最近学习到一项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做的儿童心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的宝宝不是不听话,他们只是把妈妈的话存在了记忆中,等到以后需要时再把妈妈的话从记忆中翻出来。
科罗拉多大学的YukoMunakata教授和他的同事用一个游戏,通过测量孩子瞳孔的变化,以此研究比较3岁儿童跟8岁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和反应。
游戏中有两个卡通人物:蓝色斑点狗和海绵宝宝。3岁和8岁的孩子们分别被告知:蓝色斑点狗喜欢吃西瓜,海绵宝宝不喜欢。当电脑屏幕上出现西瓜,紧跟着的画面,如果是蓝色斑点狗,孩子可以点击笑脸的表情,但如果出现海绵宝宝,孩子就要点击苦恼的表情。
8岁的宝宝玩这个游戏得心应手,因为他们能预见到结果,一出现西瓜和斑点狗,他们就知道要点笑脸了;而3岁的宝宝无法预见到结果,反应缓慢,当看到西瓜时,还在全力思考之前的画面,而不是去预见之后的画面。
结果表明,三岁的宝宝既不会为未来考虑,也不会思考当下的状况。遇到问题他们会从回忆中去寻找帮助。
所以,当我让大家去穿外套时,大儿子会预见到外边冷要加衣服,而小儿子只是把妈妈的话暂存在记忆里,看上去好像完全无视妈妈的嘱咐直往外奔。等到被冻到了,他会想起妈妈,再跑进妈妈怀里来取暖。
其实,3岁的宝宝不是不听话,而是无法预知未来,也没有把原因与结果相连贯的认知能力。
我学到了一点新东西。
妈妈们,也请多给孩子们一点耐心,重复你的教导,那一定是有用的,你的每一次重复都会寄存在宝宝的记忆的银行里,时间久了那就会成为他的“指南针”了。
让孩子有一段童年“好时光”
“对步入成年门槛的最好准备即是过好一个童年时代。”
——美国塔夫兹大学大卫·埃尔坎教授
当今许多父母为努力加快孩子的学习进程,却大大伤害了孩子。在孩子仅二三岁时,家长就让其读书、识字、背诗词,四五岁时就让其学电脑及琴、棋、书、画,望其早成才子。其实这些家长做的,正是把孩子从其童年生活里赶出来而推入人世的烦忧之中。孩子需要的是自然发展的时间表,逐个地走完每一发育阶段。跳跃式的负担或者不让孩子有足够空闲的做法,也许能拨快其“学习钟”,但因而就会破坏其内在功能,以致再也无法恢复准确的“钟摆”。
家长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他们的做法却出于一个错误的直觉”,美国塔夫兹大学研究儿童问题的大卫·埃尔坎教授认为,“家长们相信,使孩子能对付艰难世事的最佳准备是让他们面对世事。其实,对步入成年门槛的最好准备即是过好一个童年时代。应付日后逆境的妙方即是有一段好时光,抵御压力的最佳防卫即是靠强健的自我感觉。”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看到别的家长都在投稿讲述他们的育儿心得,我也想投,可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到现在为止我对儿子的近况还是充满担忧。我不知道一个妈妈老是以这样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儿子是不是有问题,老是给儿子一种压力,让他失去了很多快乐。在说教无效时还经常武力解决。我同样也充满愧疚,其实儿子一直很懂事。他自己也很容易满足,一点奖励、一句夸奖,他都能高兴很久。他知道妈妈累了,要给妈妈做做按摩,也经常说:“妈妈你幸苦了。”他也从来不吝啬夸奖自己的妈妈。其实听他说这些的时候,我的心是欣慰的。儿子简单、快乐、让人羡慕。我有时也想:在现在这个现实的社会,能有这样的简单和快乐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可是一想到同龄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经常送他们上一些兴趣班,培养一些技能。而我因为没有时间,让儿子也少了很多的学习机会。让他常常以电视为伍,没有玩伴。也缺少和人交流,我很担心,担心他不合群,怕他会性格孤僻。我常常羡慕别人有那么多的时间陪孩子。不知道儿子心里面有没有羡慕别的孩子能经常和父母一起玩,父母的用心陪伴。别人也会说我挣钱还不是为了儿女,可我不这样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也想有自己的价值,孩子从来不会停止长大,他也会有自己的人生,他也能发挥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也只是最初帮他的那个人而已,只是我没能更好的帮助他,现实社会,竞争太残酷。我希望他快乐,同时又希望他能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他自己的未来。
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令人怀念也是难忘的。在他们最美好的时光里,父母是怎么样的形象呢?上好学、读好书、当学霸、上名牌大学,这些都是父母的美好愿望还是它们这一代人该努力的目标呢?人生路上是该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前进,还是低头赶路呢?我是纠结的妈妈!
10个好方法提升孩子记忆力
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超强记忆力呢?其实,孩子的记忆力好坏真的先天性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孩子的记忆力好,主要是因为后天的家庭教育养成,好的家庭教育是可以从小时抓起,让孩子形成惊人记忆力,提早促进孩子的智的开发。
第一招:从培养孩子注意力入手
离开了对识记材料的注意,记忆自然也如过眼烟云消失殆尽。因此,要想提高孩子记忆力,那第一步应该从训练孩子注意力出发。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能急躁,更不能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是平时可以多注意观察孩子,如果孩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我们就以这个事物作为起点,让孩子尽可能对这个事物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只要孩子能坚持的时间一次比一次更长一点,就是成功的开始。
第二招:制定规律的作息规划
有规律的作息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防止孩子在大脑中形成错乱的时空观念。在作息制度实行初期,父母可以一边安排孩子的日常活动,一边向孩子叙说作息流程,例如:“1点半了,孩子该午睡了。”“4点了,孩子可以玩玩具了。”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可以在无形中强化孩子的记忆力。
第三招: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
有生活经历才有记忆,有的孩子年龄很小,却因为“见多识广”,能记住和讲述很多见闻。从小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给他玩各种颜色、有声的、能活动的玩具,听音乐,多与孩子讲话,给孩子念儿歌、诗歌,讲故事,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商店,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等,这些都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记忆。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时会引起联想,帮助孩子记住新的对象。
第四招:给孩子明确的识记任务
可以尝试让孩子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识记某些事物。如在听故事、外出参观、饭后散步时,都应该给孩子作出相应的识记任务。“孩子,妈妈记性不好,待会儿你得记住回家的路哦。”“孩子,我们昨天出来散步走到哪儿啦?妈妈还想去那儿。孩子带妈妈去好不好?”
第五招:用各种有趣的形象辅助孩子的记忆
配上一些图片、采用夸张的动作与声音等,如边讲故事边做动作,或将故事画成连环画,和孩子一起一边画一边看着画面讲故事,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记忆所听到的故事。还可将想要孩子记忆的内容编成一段乐曲或一首有趣的儿歌,这样孩子就能记得又快又牢。
第六招:创设各种有趣的记忆游戏
游戏始终是孩子的最爱。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身心都处于亢奋状态,这时候孩子记忆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也许孩子可能把具体玩游戏的时间搞错,但是他会记住游戏本身。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父母可以自己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
第七招:欣赏古典音乐
脑智能学的研究表明,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优美的古典音乐作品不仅可以陶冶孩子性情,还可以增强孩子对语言的记忆力。这种训练最早可以从听胎教音乐开始。不管孩子是在玩玩具、做游戏、读书还是吃饭,妈妈都可以放一些比较轻柔优美的音乐,让孩子有意无意地欣赏就可以了。
第八招:教给孩子一些记忆策略
有意识地教给孩子归纳、分类、联想、比较等一些有效的记忆策略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比如,孩子认识了苹果、梨、香蕉等,就可以教给孩子水果的概念;孩子分不清小鸭和小鸡,就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小鸭和小鸡最显著的区别——小鸭的嘴扁扁的,小鸡的嘴尖尖的;小鸭会游泳,小鸡不会游泳……总之,父母可以利用各种场合与时机,潜移默化地向孩子灌输这些记忆策略。
第九招:适当重复,加深印象
越熟悉的事物孩子越容易记住,适当重复可以帮助孩子对需要记忆的对象加深印象,产生长久的记忆。比如,父母想要让孩子认识各种颜色,其实根本不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教孩子认识颜色,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什么物品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颜色:“这些红色的花好漂亮。”“孩子要吃苹果,这个红红的苹果很好吃。”经过多次重复,孩子就能牢记各种颜色。
第十招:多感官参与记忆
引导孩子用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提高记忆效果。如想让孩子认识纸的特性,父母可以让孩子把纸放在沾有水的桌面上,观察纸怎样把水吸干;把纸放在火上烧一烧,观察纸燃烧的情景;用手撕一撕,听听撕纸的声音,观察纸片不规则裂开的情形。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孩子就会牢记纸的主要特征。
儿童思维训练(三):记忆增强训练
1、信息减少训练法
A.成人在桌子上摆出下列玩具,让儿童看一分钟,然后家长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让儿童说出减少了什么。
书,小汽车,铅笔,水杯,布娃娃,小狗,手表,剪刀,小瓶子,帽子,小刀,扣子。
B.成人先说了下面第一句话,然后再说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还剩下1只,后来有1只非常大的鸟飞到树上来了。
第二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后来有1只飞到树上来了。
2、信息增加训练法
A.成人先念第一句话,然后再念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第二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2个苹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3、信息增失训练法
成人把下列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儿童看1分钟,然后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尺、水杯、钥匙、汽车;加上苹果、饼干、圆珠笔、夹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
4、动作训练法
A.成人依次做下面4个手势,让儿童注意看,成人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双手握拳。
第二个动作:双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个动作:双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个动作:双手伸出小拇指。
B.成人依次做下面3个动作,让儿童注意看,成人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把一块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进一些凉水,再把杯盖盖上。
第二个动作:用4块积木任意组成一个图形。
第三个动作:用铅笔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积木上敲两下。
5、连续命令训练法
A.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成人连续发出几个命令让儿童按顺序去完成。
B.成人依次把下列3个命令告诉儿童,待说完后,让儿童按顺序完成。
第一个命令:把门打开。
第二个命令:把茶叶放到杯子里,盖上盖子。
第三个命令:把3个玩具(成人任说3个儿童常玩的玩具)拿到桌子上来。
C.成人依次把下列3个计算题念给儿童听,念完后,让儿童按顺序说出3题的答案。
第一题:1加上2等于多少?
第二题:2加上3等于多少?
第三题:1加上4等于多少?
6、自由回忆训练法
A.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成人连续发出几个命令让儿童按顺序去完成。
成人依次把下列3个命令告诉儿童,待说完后,让儿童按顺序完成。
第一个命令:把门打开。
第二个命令:把茶叶放到杯子里,盖上盖子。
第三个命令:把3个玩具(成人任说3个儿童常玩的玩具)拿到桌子上来。
B.成人依次把下列3个计算题念给儿童听,念完后,让儿童按顺序说出3题的答案。
第一题:1加上2等于多少?
第二题:2加上3等于多少?
第三题:1加上4等于多少?
7、广度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念给儿童听一些记忆材料,听完后立即让儿童复述出来。具体训练题举例:
家长把下列四组汉字依次念给儿童听,每隔一秒钟念一个字。念完后,立即让儿童复述出来。
第一组:书球第二组:电水车第三组:好吃天风第四组:走饭花灯狗
家长把下列四组数字(每组两批数字)依次念给儿童听,每隔一秒钟念一个,念完后,让儿童倒复述出来,如家长念:"2-4",儿童念"4-2"。
第一组:2-40-8第二组:3-7-46-2-8第三组:5-2-7-94-3-8-5第四组:6-5-2-7-39-4-8-6-1
家长依次念下列三组材料,每组必有汉字和数字。家长每隔一秒钟念一下,念完后先让儿童按顺序复述数字,然后再让儿童按顺序复述汉字。如:家长念:"8-天-6-纸-2-车"儿童:"8-6-2";"天-纸-车"。
第一组:"8-天-6-纸-2-车"第二组:"3-好-4-水-2-画-7-灯"第三组:"9-跑-6-球-4-床-5-电"
7、数字记忆:从两位数开始,任意说一些数字,如12,15,19,28,每个数字之间保持一秒钟的间隔,让孩子跟着说,如能跟上,则将数字增至三位,依此类推,增至四位,五位……,看孩子能记住哪些数字,记住几位数字,还可以让孩子记忆门牌号,电话号码,历史年代等数字材料。
8、实物记忆:观察商店的橱窗,然后背诵陈列的商品,观察文具盒里的物品,然后背诵盒中共有多少件东西;观察公园里的花坛,然后背诵有几种颜色的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