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烦躁时,家长这样冷处理

发布时间:2021-03-31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活动方案冷餐会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有一天,我4岁的女儿心绪不宁。她不开心地闹腾着,不停地说自己烦了,没事可做。我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救她,其实是要救我自己!

一个“好”母亲难道不该安排好女儿的时间吗?我正琢磨着要不要打开电视,或陪她玩点儿什么,或陪她去公园……同时却又想到:如果我事事操心,她又如何学会自己打发无聊的时间呢?

孩子在应对情绪时如果不接受外在的帮助,反而会变得更加坚强。于是,我告诉她:“烦躁是正常的,感觉烦躁也没什么不好呀,继续烦吧。”

她看着我,大失所望,好像我有什么不正常。随后,她咕咕哝哝地离开了我的房间,又自言自语了好一会儿。但几分钟后,我发现她的抱怨似乎在渐渐消退。等我走到她的房间,发现她正抱着娃娃,满足地哼唱着。

孩子的天性是善于想象的,他们善于用身体、精神、心灵向真正的自我做出回应。孩子只需要一间空屋子,再加上他们的想象力和一个假想的伙伴就够了。[励志的句子 DjZ525.Com]

他们不需要昂贵的时髦物件和一间填满玩具的房间,因为他们创造力的核心是与生俱来的。一旦他们与自己的内在核心发生联系,就会为自己所拥有的感到开心;他们还会意识到,满足来源于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

随便观察一个年幼的孩子,我们就会惊叹于他们凭空创造的能力。他们可以将一间空屋子变成一张梦幻的画布,可以将最平凡的时刻化为最魔幻的瞬间。

我们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是真正的先锋派、雕塑家、歌手、演员、编剧、发型师、赛车手、时装设计师,也是陶艺师、厨师长、园艺师、画家、科学家。他们可以把整个世界都安放在小小的心灵里。

如果孩子能自由地同自己相处,就能了解自己真正喜爱的是什么。如果他们被各种课外活动淹没,被一堂又一堂的辅导课填满,我们怎么能指望他们了解自己真正的心声呢?

通过无数种微妙与不微妙的方式,我们剥夺了孩子无限畅想的能力,听听我们对他们说了些什么吧:

你做不了赛车手的,太危险了;

首先学会安静地坐好,然后再说什么科学家的事儿吧;

你没有音乐天赋,怎么可能做歌手呢?

当演员是白日做梦的事儿;

我们家可没有人是当园艺师的;

你太矮了,当不了模特;

我想你应该去当教师;

我认为你能当个好医生。

当孩子信心满满的时候,他们满眼都是富足、机会、拓展的世界与冒险的奇遇,对宇宙的美好怀抱着坚定的信念。

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应不遗余力地鼓励孩子去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热爱,热爱学习的过程,体验掌握技能的喜悦,乐于冒险,即使遭遇失败也要乐观自嘲。这样我们就能教会孩子怎样展示出他们真正的创造性潜能。不仅如此,他们也将教会我们如何释放自己的潜能。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家长应该怎么和孩子交流,又如何教育孩子,对于这些很明显的儿童心理的把握让很多家长左右为难。打?骂?好言相劝?其实关于这些问题,教育专家早有论断,在重压之下的孩子心理极其脆弱,引导不当容易入歧途,所以交流方法很关键。

或许成人的世界有众多不愉快的事情,你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不是你的“出气筒”,不要把你生活的不满发泄在你孩子的身上。不管孩子惹了多大的事,作为家长的首先不要激动,要温和的与孩子交流。示范给孩子看,面临压力的时候,可以波澜不惊。

当孩子没考好,不必如临大敌,否则孩子对事情的理解也会被父母这种情绪影响,认为“没考好成绩,就像世界末日到了。”父母说:考试就是对自己学习的检查,对自己汇报就可以了,这次没考好,下次继续努力。

许多时候我们耐着性子跟他慢慢磨,好言好语相劝,得到的却往往是孩子更加无理的举动。当我们的耐心被一点一点消耗完的时候,我们就会如点燃的炸药桶一样轰地炸开。每次愤怒过后都会感到深深的内疚,每次情绪崩溃之后,又会感到深深的自责。

慢慢的我发现,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想要教育好熊孩子,就先要管控好自己。曾几时每当在朋友圈里看到别人家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内心便掠过少许担忧。

每个父母,都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一个趋向成熟拥有智慧的父母,才是他真正的起跑线。若不能反省自己,改进自己,孩子,才是真正输在了起跑线上。

作为家长,我们要努力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乖、不容易发脾气,我们自己就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与他们打交道时,自己要做到是一个温和的父母。

孩子总让我们生气,可是在我们要发怒之前,请先想想:我们为什么要愤怒?我们真的有认真听孩子在说嘛?我们是因为孩子生气还是因为自己的状态?当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一切都会变的简单起来。

我国宋代名人司马光说过:“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母亲的,不用担心她对孩子的不慈爱,值得担心的是她只知道爱孩子却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

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都是因为负面情绪困扰,很少因为智力。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先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让那些有用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孩子们的成长。

孩子顶嘴让你心烦?儿童心理学家:这样的孩子更有自信和创造力


原标题:孩子顶嘴让你心烦?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这样的孩子更有自信和创造力

在国人的眼中,孩子与父母顶嘴,这是不听话,是不被允许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

大凡孩子与家长顶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孩子虽做错了事,但是对父母漫无边际、长篇累牍的说教感到厌烦;

(2)孩子犯错后有了悔改的表现,但是父母的处理不冷静,让他们感到家长有些小题大做;

(3)孩子没做错事,但却遭到无端的责备;

(4)父母逼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想做或者不愿立即去做的事;

(5)父母之间闹矛盾,孩子无端受牵连。

(6)父母给孩子的承诺没有做到产生争执。

孩子与父母争辩是件有益的事。争辩是争论、辩论的意思,是各执己见,相互辩论说理。这样做有利于思想沟通,通过争辩达到形成共识、解决问题。

孩子同父母争辩并非坏事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这位心理学家还谈到争论的一些重要之处。

有助于找到界限

“等我们吃完了再去干”,妈妈劝儿子卢卡斯。9岁的卢卡斯生气地把椅子往后一推,顶了一句:“为什么?”我还有些事要做,比坐在这里要好。”法斯博士说,卢卡斯的这种挑衅是在试验他的能力的极限在何处。同这个倔头倔脑的阶段相似,同父母拌嘴能使孩子有机会学会估量自己。争辩是摆脱儿童无方向状态的一个途径,可以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处。

形成自己的意志

法斯说:“争执能帮助儿童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争执也表明孩子正在走自己的路,他们注意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

应付冲突的训练

安格拉想学骑马,但是她妈妈反对。妈妈说:“我要对你负责”。安格拉反驳说:“萨比内的父母也对她负责,但他们允许她骑马。”争论有学习的效果。孩子通过争论学到争论的艺术。考虑到日后在工作中,以及和同伴的关系中会有争论,这种学习对儿童是重要的。

爱的表示

俗语说,相亲相爱,才会相互逗弄。斗嘴是向对方表示,你对我是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总是与世无“争”,他就是向周围的人表示,你们对我无所谓。

孩子与父母争辩对成长有益

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反抗期,能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将来会比较自信,也富有创造力。孩子与父母争辩,在成长历程中至少有两点益处。

刺激智力的发展

能促成孩子和父母争辩的直接原因,是他们语言能力的进步和参与意识的觉醒。在争论时,孩子必须根据自己对环境的观察分析,选择并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试图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欲望、观点,挑战父母,这将大大刺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通过争辩,孩子可以学到争论、辩论的逻辑技巧,这对孩子日后思维的发展是有利的。

帮助形成个人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争辩中,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应该怎样表达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志。争执也表明孩子自我意识的觉悟,正在尝试着走自己的路。孩子在与父母争辩后发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辩论的胜利,无疑使孩子获得一种快感和成就感,既让孩子有了估量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

明智的父母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为孩子的争辩创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要简单地把孩子的争辩看作是对长辈的不敬。

孩子哭闹时我们应该这样做


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哭闹,就会本能地紧张、心跳加速,立即进入「灭火模式」,恨不得立刻把娃哄好。

孩子发脾气虽然家长心里容易炸毛,但其实,这恰好时候是培养情商的关键时机。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请到 8 年幼儿园经验,阅娃无数的常润老师,来详细解析。

情商主要包括处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有效识别他人的情绪,并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行动的能力等。

1 岁多的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慢慢会衍生出各种情绪,孩子不擅长表达,只能以哭闹发脾气来表达,这个时候正是家长进行情商培养的绝佳时机。

如果家长意识到这一点引导得好,孩子的情绪管理的能力会变强,相反,如果家长一味让孩子「不要哭」,反而会让孩子对情绪认知造成障碍。

帮助孩子培养情商,要做到这三件事。

允许孩子哭

让孩子有情绪释放的权利

孩子的之所以哭闹,是因为有负面情绪,这个时候劝孩子「别哭了」「别发脾气」,十有八九是没用的。

作为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想在公园玩的时候听到妈妈说要回家了就是会伤心,想穿红裙子却发现今天要洗穿不了了,就是会难过。

这些情绪都是孩子最正常、最本能的反应,释放出来就好了。想要堵住它就像在海岸边放上礁石,只能让浪花更大(情绪更激烈)。

如果一味制止孩子哭, 孩子还会认为爸妈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

孩子的情绪长久的得不到正确的释放,脾气越来越急,凡事都需要立即满足,否则就大发脾气。

面对孩子的哭闹,要认同孩子的负面情绪,只有经历负面情绪,孩子才能学会情绪管理,这就好比只有跳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

还给孩子哭泣的权利,真的很重要。

为情绪命名

让孩子认知不同的情绪

人的情绪有上百种,「喜怒哀乐」只是最为简单的划分,难过、愤怒、委屈对于孩子来说,身体上的反应可能都一样(大哭大喊甚至打滚),其实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就是难受想哭」。

这时,教孩子认识自己到底怎么了、为情绪命名,就很重要。

妈妈没有听你说话,你现在很生气很生气,对不对?

我知道今天不能穿红裙子让你很失望,那是你最喜欢的裙子。

我知道你很委屈,这种感觉很不舒服。

在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温和地将孩子的感受进行复述,并告诉他「这种感觉叫 XX」。

你说得多了,孩子在能完整表达的时候也会明确告诉你「我很生气」「我很难过」。

共情和陪伴

引导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有的孩子在了解自己的情绪是什么以后,可以并迅速平复,但有的孩子却难以平复甚至越来越激动。这个很正常,因为他们也不喜欢有情绪的自己,不知道拿自己的坏情绪怎么办。

当然,学会合理有效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还很难(我们很多大人都做不到),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接纳自己的情绪,以及学会和情绪和和平相处,才是情绪管理的关键。

这个时候,父母的共情和陪伴」就尤其重要。

比如说,孩子想吃点心,点心却掉在地上,孩子大哭——

宝宝的点心掉地上了,不能吃了很难过,对么?

没关系,要是我我也会难过的。

你想哭就哭吧,妈妈会陪着你的。

这个时候孩子会感到被理解,心里觉得「原来我这样也很正常」,就会感到安全,情绪会逐渐平静下来。

你说得多了,以后孩子在看到别人伤心难过的时候,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理解和共情,情商就提高了。

「共情」时的陪伴很重要,千万不要嘴上说「你一定很失望,你可以哭一会儿」,行为却在说「这有什么可哭的」,一走了之。

给予陪伴,孩子才能感到你是真的理解他。你可以陪在一边用肢体语言无声地安慰,比如看着他的眼睛,轻抚他的背,也可以示范深呼吸。

他可能要 5~10 分钟才能完全平静下来,这个时间正他学习情绪管理的宝贵机会。

当孩子平静下来了,他就积累了一次从生气到平复的情绪管理经验,以后再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就能更加自信、淡定地面对。

孩子的情绪管理, 不是一朝一夕就练成的,需要家长有很多的耐心。

孩子太小了只会哭听不懂怎么办?孩子哭闹的时候啥都听不进去怎么办?

那就让孩子哭吧。

你可以就这样陪着他,给他一个拥抱,等待孩子自己平复。

让他知道,「我可以哭,没事,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我」。

冷静处理孩子破坏行为事宜


破坏行为不仅仅是醉酒的人才会有的行为,生活中,宝宝们经常会有撕纸、摔东西的行为,家长们切不可大惊小怪,甚至吼叫呵斥,这只是孩子们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一个阶段,家长们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陪伴他们走过正常的成长阶段。

是否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你兴高采烈地拿来一本童话故事书,准备和爱子爱女好好分享感人的、有启发性的、有教育意义的美丽童话的时候,宝宝却突然“唰”的一声把书撕成两半了;你满心期待地拿回一个变形金刚,打算给他一个惊喜,等待着他“哇”的一声扑向你表达感谢的时候,宝宝却“啪”的一声用满地碎片打破了你的幻想。此情此景,你一定火冒三丈了吧,但是还是要劝你发火之前冷静一下,这些并不都是宝宝的错哦!

孩子的身心成长自有他的一套规律,有其自身的阶段特征,家长们是急不来的,有些父母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主动承担起“引导”的义务,以为可以启发孩子们的心智,说不上哪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引发出宝宝们的天赋,给孩子们带来影响一生的改变,所以爱子心切的爸妈们就不惜血本为儿女购置各种玩具、书籍、益智用品等等,但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孩子们也许“并不领情”,不是他们不喜欢或是不需要,也许是他们还没到那个年龄,当然也不会对这些满载着父母深情厚望的东西感兴趣。

撕纸、摔东西,这些不是因为孩子们脾气暴躁、智育不高,这只是他们在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也是他们通过破坏,了解事物内部结构,增加感性认识的一个阶段,家长们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不会对他们的暴力活动大惊小怪了。家长们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个阶段,鼓励孩子们打破物品表层,渗透入了解内部构造,在满足孩子们需求的同时,也许可以启发孩子们其他的天赋。可以引导孩子们撕纸的时候注意颜色和形状的拆分、组合,以此完成他对颜色和图案的认知,在破坏玩具的时候引导他们不要暴力摔破,而是用螺丝刀或是其他工具拆解开,最好能拆能合,不仅知道怎么弄坏,还知道怎么样才能弄好,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我国著名的青年围棋大师、90年代末期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古力,小时候就是通过拆玩具来锻炼智力开发的。

小孩子搞破坏,在家里玩“天女散花”、“龙卷风袭击”甚至还有大搞“地道战”,家长们看见了可千万不能扣上“不学无术”、“玩物丧志”等帽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锻炼途径,家长们一定要顺其自然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这样才能避免拔苗助长,才能正确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

如何处理孩子受到老师冷落


对于小孩子们幼儿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如果处理的不当就很容易使孩子们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严重着还很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但愿妈妈们遇到这样的事情都能够很好的替宝宝们解决!

好不容易将宝宝们送入了幼儿园,但是接下来的却是让妈妈们更加头疼的事情,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糖糖在幼儿园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吧,也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很好的与老师相沟通,必竟小孩子们的幼儿时期对于其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糖糖已经是中班第二学期,从小班第一学期他们班就频繁换老师。原来小班的老师虽然年轻,但是感觉很负责任,那时候我也比较闲,经常跟老师在网上和班级接送的时候沟通。虽然糖糖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因为和老师沟通感觉只要双方努力,都会有进步,我也能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怀。

中班的时候换了两个年轻的教学老师,因为去年年底我比较忙,接孩子的时候少了,跟老师沟通也少了,老师也很少上网了发布孩子的消息。春节的时候糖爸又骨折,我感觉压力一下大了,孩子那边没办法全身心的投入了,一礼拜有两天是在奶奶家或者姥姥家。3月份的几件事情,让我感觉特别不好,怎么孩子在被老师逐渐边缘化?

1、外园来了英语老师试讲,选中他们班,但是不是全部小朋友都去听课了,4、5个被留了下来,其中就有糖糖,其他的都是些平时比较闹的小朋友。后来我去问老师缘由,老师说因为楼上教室小,外园老师随机挑的小朋友。问题是外园老师怎么知道谁平时纪律好或者不好呢?这件事情,是不是老师故意歧视孩子呢?

2、孩子回来说老师让带瓶盖去幼儿园,她带了,却没给奖励棒棒糖。开始我以为她想吃棒棒糖了,故意怎么说的,带瓶盖这么小的事情,还会发糖?可是,上周五,糖糖姥姥去接,说睡觉好的小朋友老师给发糖了,糖糖平时睡觉就不好,没有得到糖,很生气。而且糖糖姥姥姥爷也看见别的小朋友拿糖出来。暂且不说发糖做奖励是否好,就是孩子平时哪点表现不好,老师也应该及时告知家长啊。也不能通过得糖没得糖来猜测。

3、班里要求带风车,糖糖头一天还想着这事,第二天一早忘了,早上送到班门口,她想起来了,就开始哭。别的小朋友说糖糖你怎么没带风车啊,老师就是让小朋友们别管,根本没有安慰糖糖。我一个劲儿安慰她,明天妈妈一定帮你想着这件事情。晚上糖糖是奶奶接,糖还特地打电话给我,让我第二天一早带风车到幼儿园。我就想给幼儿园带东西,那么重要吗?小朋友难免忘了,大人也难免出错。之前老师说什么了,让孩子怎么紧张这件事情。

现在班上有34个小朋友,平时2-3个老师看,糖糖年龄最小,各方面能力肯定与班上的大孩子有差距。而且她又活泼好动,上课估计爱说个话,不遵守纪律,走个神什么的。我也不是希望老师特别给予照顾,只是希望多鼓励孩子,更公平一些对待孩子。

第一次说谎时家长如何处理


当天晚上,我和老公对他的行为做了分析,觉得有二种可能:一种是偷偷拿的同学的玩具;另一种是自己偷偷拿他存钱罐里的钱买的。经过询问班主任和同学,排除了第一种可能,那么无疑是后一种了.于是,我们决定找一个适合的机会和他好好谈谈。

第二天晚上,老师没留什么作业,我先是给他讲了几个小故事,又让他猜了几条谜语,然后才巧妙地把话头引入正题。我漫不经心地说,宝贝,你最近是不是看中了好玩的玩具,又怕爸爸妈妈不给你买,就偷偷拿存钱罐里的钱买了啊?

一般孩子第一次说谎,只要家长心平气和地不打不骂,竭力回避“骗人”“撒谎”之类刺激性的字眼,他都会坦诚相告承认错误。如果这时家长大发雷霆,既容易使孩子害怕遭到更大的惩罚而顽固到底,又容易让他从中吸取教训,把以后的谎言编得更圆些。这是很多心理学家,经过无数次验证得出的结论。

我的询问方式和说话的语气,显然出乎儿子的预料,看得出他悬了几天的心一下子落了地,脸上也露出了几天不见的笑容。天真地反问我:“妈妈,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我说:“连你这点儿小心眼儿都猜不出来,还能当你妈妈啊!”

他说:“上个星期,我看到同学拿了一个爆丸小子玩,羡慕的不得了,又怕你和爸爸不让买,就自己拿存钱罐里的钱买了,还骗你说是小勇的!”

儿子用很小的声音保证:妈妈,以后我再也不这样做了!

我说,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就怕犯了错误不改。你现在能承认错误,又有改过的决心,妈妈就原谅你这一次了,以后你还是爸爸妈妈的好宝贝!接着,我又给他讲了很多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次日,为了奖励他说了实话,我们特意到超市给他买了另一款他喜爱的爆丸小子。当时,我们什么也没有说,儿子接过玩具,扑到我怀里,呜咽地说,妈妈,谢谢你们,我以后再也不撒谎了。

果然,直到现在,我们没发现他再说谎话了。

通过这件事,我自己常常想,世界上很多可恶的骗子,可能都是第一次说谎时家长没处理好造成的。就拿开头的那篇童话故事说吧。假如,放羊的孩子第一次说谎的时候,人群中有个大人能心平气和地给他讲讲说谎的害处,也许最后就不是那个悲惨的结局了。

相关推荐

  • 家长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家长应该怎么和孩子交流,又如何教育孩子,对于这些很明显的儿童心理的把握让很多家长左右为难。打?骂?好言相劝?其实关于这些问题,教育专家早有论断,在重压之下的孩子心理极其脆弱,引导不当容易入歧途,所以交...
    2020-12-14 阅读全文
  • 孩子发脾气要冷处理 经常有妈妈诉说:“我儿子小时候很可爱、很逗人喜欢。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学会发脾气,脾气一来,九头牛也拉不转。只要他想干什么或想要什么,我们就必须立即满足他。否则,他就哭闹、打滚、扔东西或毁物品...
    2021-11-27 阅读全文
  • 孩子调皮家长心情烦躁的心情说说六十条 俗话说:换一种心情,你将看到不同的风景。正常人的心情会受到环境、事情等等的影响。我们会写一些心情说说句子描述自己的感受。您是否正在为写心情说说文案而苦恼呢?因此,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调皮家长心情烦躁的心情说说”,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2022-08-22 阅读全文
  • 孩子顶嘴让你心烦?儿童心理学家:这样的孩子更有自信和创造力 原标题:孩子顶嘴让你心烦?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这样的孩子更有自信和创造力 在国人的眼中,孩子与父母顶嘴,这是不听话,是不被允许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
    2021-11-02 阅读全文
  • 烦躁的句子 我的心情烦躁,让我思绪混乱,无法专注完成任何任务。"探索知识的乐趣尽在【title】知识合集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呈现",我们希望借助这些句子,让您对相关内容有更明确的了解。在如今信息流通异常便捷的时代,我们常常会摘录一些美丽的句子,通过分享句子,创新和启迪的方式,我们能够拥有更多创造力和想象力。...
    2023-12-24 阅读全文

家长应该怎么和孩子交流,又如何教育孩子,对于这些很明显的儿童心理的把握让很多家长左右为难。打?骂?好言相劝?其实关于这些问题,教育专家早有论断,在重压之下的孩子心理极其脆弱,引导不当容易入歧途,所以交...

2020-12-14 阅读全文

经常有妈妈诉说:“我儿子小时候很可爱、很逗人喜欢。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学会发脾气,脾气一来,九头牛也拉不转。只要他想干什么或想要什么,我们就必须立即满足他。否则,他就哭闹、打滚、扔东西或毁物品...

2021-11-27 阅读全文

俗话说:换一种心情,你将看到不同的风景。正常人的心情会受到环境、事情等等的影响。我们会写一些心情说说句子描述自己的感受。您是否正在为写心情说说文案而苦恼呢?因此,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调皮家长心情烦躁的心情说说”,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2022-08-22 阅读全文

原标题:孩子顶嘴让你心烦?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这样的孩子更有自信和创造力 在国人的眼中,孩子与父母顶嘴,这是不听话,是不被允许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

2021-11-02 阅读全文

我的心情烦躁,让我思绪混乱,无法专注完成任何任务。"探索知识的乐趣尽在【title】知识合集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呈现",我们希望借助这些句子,让您对相关内容有更明确的了解。在如今信息流通异常便捷的时代,我们常常会摘录一些美丽的句子,通过分享句子,创新和启迪的方式,我们能够拥有更多创造力和想象力。...

2023-12-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