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觉到“我是老师的朋友”
发布时间:2021-03-29 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 幼儿园我的朋友说课稿 我是幼师我骄傲演讲稿范文 上午,我和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攀登架,听到绮绮和佳佳的这样一段对话:……
绮绮:“小白白,你爬得快一点啊!”
佳佳:“你干嘛叫我小白白啊?”
绮绮:“因为你长得白嘛!”
佳佳:“满好听的,你以后就叫我‘小白白’吧。”
……
我在旁边一边听一边偷偷的笑:原来给同学起外号,在幼儿园小班就有了啊~呵呵。
到了集体活动时间,好动的佳佳注意力老师不能集中,不时摸摸这个摸摸那个。而我也总是要“佳佳”“佳佳”的提醒他。在提醒了几次之后,我发现他还是很难集中注意力,这时,我灵机一动故意说道:“小白白,我的故事很好听哦,你听到了吗?”这下子,佳佳愣住了,眼睛眨巴眨巴的看着我,吞吞吐吐的说:“老师,你怎么知道我叫小白白?”我也冲他眨眨眼睛:“如果,你以后能注意听老师讲话,我以后都叫你‘小白白’。好不好?”听我这么说,他笑着点点头。
也许是被人叫“外号”新鲜感,接下来的时间里,佳佳认真听着我说的每一句话,而我也不时的和他搭话:“小白白”怎样怎样、“小白白”怎样怎样。这期间,我发现一向喜欢调皮捣乱的佳佳,表现出乎意料的好。
第二天一早,刚来到幼儿园的佳佳就悄悄的问我:“陈老师,今天你还叫我‘小白白’吗?”我也悄悄的在他耳边说:“当然了,‘小白白‘是我的好朋友”,以后你也可以叫我‘陈陈老师’”。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佳佳开心地到区角里搭积木去了。我听到,一边搭积木的他一边开心的告诉坐在旁边的小弈:“你知道么,陈老师叫我‘小白白’……”
看着佳佳开心的样子,想到这两天他的转变,我的心里却不平静了。和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我们每天都要讲很多话,而我们用的最多的一个词,那就是“小朋友”。说多了似乎也就习以为常,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其实,细细一推敲,它正是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一种“朋友”关系。我们可以将关系亲密的人称为“朋友”,那我们每天亲切的称幼儿为“小朋友”时,不是也应该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感情去和幼儿交流吗?可是平时我们对于这些“小朋友”的称呼多数是直呼其名。孩子们感觉不出这份朋友之情,当老师和孩子之间用朋友之间才会使用的外号来称呼对方,就好像发生了化学反应一样,发生了我当初没想到的变化。经过这样的一件小小的事情,我发现,孩子其实真的很容易满足,当这一切只发生了一点点改变,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称呼的改变,就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我是老师的朋友”。
做孩子的朋友,其实很简单,只要一点点小小的改变,你就可以让你的视线顿时变得开阔,就像有人说过:YJs21.COm
我不是你,但我愿意关注你的关注;
我不是你,但我愿意惊奇你的惊奇;
我不是你,但我愿意感受你的感受;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要让孩子感觉到满满的爱
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尤其对于幼儿,由于年龄小,对爱的要求更是敏感和迫切。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着周围大人们太多的爱。而在幼儿园,几十个幼儿面对着两位教师,每一个幼儿都渴望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动作,可能就会伤到某一个孩子的心。
和朋友交谈时曾有人无意间问我:“你们班的孩子你最喜欢谁?”我想了半天说:“每个孩子我都喜欢。”也许朋友会觉得我虚伪,但是我讲的是真心话。他们就像我的手指头,哪一个都连着我的心。
记得一天中午起床后,孩子们忙着穿衣服,当我走到dd身边时,小dd突然拉着我的手对我说:“老师,你喜欢我吗?”我笑着对他说:“老师喜欢你呀!怎么了?”他高兴地说:“老师喜欢我!我也喜欢老师!”说着高兴地跳了起来。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孩子、要爱每一个孩子,只有爱每一个孩子,要让孩子感觉到满满的爱。
老师,我是好孩子
凯凯小朋友是我班长的最高大、最强壮的小朋友,因此,班里有需要孩子帮忙的事情我总爱让他去做,他在班里的威信也就高了,有时候还会趁着老师不注意时欺负其他的小朋友,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也都看他的眼色,受欺负了也不敢说。我有一次发现这个事情之后就不让凯凯再管班里的事了,而是换了炳心小朋友帮老师做事。我发现每次让炳心做事的时候,凯凯的眼神就很不自然,有时候还显得很丧气,我也没多在意。
一天下午快要吃茶点时,我觉得班里有点闹,就提出谁要是表现得好,安静的呆到老师拿下午点过来,老师就给他发一块漂亮的小橡皮,小朋友们立刻就不说话了,把腰都挺的直直的,显得很期待。可是我拿下午点回来时,刚要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橡皮,结果却发现有一袋橡皮不见了,我于是问小朋友们谁见了,结果鹏鹏把凯凯举报了,说午睡的时候看到凯凯拿着橡皮玩了,我觉得凯凯的嫌疑很大,就把他叫到一边,问他有没有拿,开始时他说没见到,后来我说要打110,他就告诉我是他拿的,我很生气,问他为什么拿,凯凯跟我说,以前老师很喜欢他,现在不喜欢了,什么事情也不叫他做了,他很伤心,于是就拿了老师的橡皮,最后她跟我说他是个好孩子,凯凯的回答让我很警醒,他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啊,虽然他的做法很不对,但也是有我的原因,因为我讨厌凯凯的自高自大,所以不再关注他,才导致了他的这次行为,身为老师,这是我的失职,
后来,我跟凯凯说,让他和炳心轮流值日,以后不要再欺负其他朋友了,他很高兴并痛快的答应了我,我也从他兴奋的眼神中体会到了关注一个孩子会给他带来的影响。
老师,这是我先拿到的!
周四的区域活动又开始啦,孩子们像往常一样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开始玩起来。建构区是一个能体现孩子合作意识的区角,我们班的孩子也比较多的喜欢去建构区,他们在那里搭积木、造房子。从原来的只会造一层楼到现在会二层楼。语言区的孩子在安静地看图书,他们会一页一页地按页翻书。益智区的孩子正在玩有趣的转盘。看的表演区的孩子正在摆弄着小动物。我正想去看看表演区的孩子在表演什么?这时远处传来了呼喊声,我连忙去了建构区。一个女孩子说:“老师,这是我先拿到的,她抢我玩具。”另一个女孩子说:“是我先拿到的,她已经有一个女孩子的木头积木了,哼,不和你玩了。”于是,我问:“让我看看谁是谦让的乖宝宝?”两个孩子看了看对方孩子都拽着积木不放。这时
,另外一个在搭积木的男孩子说:“老师不是说了吗,大家要谦让,你们可以石头、剪刀、布来决定玩具归谁?”两个女孩听了男孩的话,点点头。一个女孩说:“那好吧,我们就来石头、剪刀、布。一次,谁赢了就是谁的。”
这样的事情在区域活动中也常有发生。孩子就是这样一会儿不好,一会儿又和好了。我们的教育是想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谦让。那么就应该鼓励孩子想办法去解决自己发生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最终达到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这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我也把刚才的事情说给了班里的其他孩子听。问了他们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你们会怎么做?孩子们都十分积极地举手发言。想出了好多的好办法。有的孩子说:“这个玩具把它放一边,大家都不拿。”有的孩子说:“可以2个人合作一起搭积木。”还有的孩子说:“石头、剪刀、布,谁赢了就是谁的。”
中班下学期的孩子了,在面对这样的状况时,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应对能力了。会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化解冲突了。
《纲要》中提到:“要让孩子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感受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习的乐趣。”这样的矛盾也是孩子的一种亲身体验,可以让孩子知道玩具不是一个人的,是幼儿园的我们应该要学会分享。学会了与人分享我们才会有更多地朋友愿意和我们一起玩。
由“老师妈妈我不睡觉”看到的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由“老师妈妈我不睡觉”看到的”,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午睡时间到了,我巡视在幼儿园的寝室里,看着孩子们慢慢地进入梦乡,听着他们发出的细微的甜甜的鼾声,我觉得孩子们都睡着了,于是就在小凳子上坐下来准备稍微休息一下。刚刚坐下不久,悦悦就从床上爬起来:“老师妈妈我不睡觉。
”悦悦小声的说完就嘤嘤的哭了起来。
悦悦是前几天刚刚转入我们班的一个小姑娘,比同班的孩子小一岁,是全幼儿园出了名的爱哭的孩子,以前的老师也拿她没有办法。
我轻轻走过去:“悦悦为什么不想睡觉啊?是不是又想妈妈了?”她使劲的摇了摇头,“嗯?不是的。
悦悦不想妈妈,悦悦害怕做恶梦。
”“是吗?悦悦经常做噩梦吗?”“不是,就这几天。
”“为什么做噩梦?做什么噩梦啊?告诉王老师好吗?”“是梦见一些骷髅头,我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时候看到的,然后晚上就做噩梦了。
”“那我们以后不玩植物大战僵尸了好吗?”“不行啊,悦悦想玩这个游戏。
”“这些都是人们编造的,我们身边没有,悦悦不害怕,睡觉好吗?”可是任我怎么哄,悦悦就是睡不着,一个劲地说害怕。
离园的时候我和悦悦的妈妈就这件事情进行了交流,了解到:因为大家都有工作要忙,所以每天放学回家后悦悦就经常一个人呆在家里,在电脑上玩游戏,玩什么,玩多长时间,大人从来也不过问,只要孩子听话不缠人就行。
不过最近睡觉总是会哭醒,并说害怕,大人也没有注意,以为小孩子只是随便说说的,没有太大关系。
从小悦悦这件事情上,我看到在我们身边的确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
我觉得家长最好不要让孩子过早的接触电脑,如果要玩游戏也要家长来把把关,并且不要让孩子玩的时间过长,毕竟孩子太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制力还很弱。
我们应该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们,让他们在我们真正的关爱中健康的长大。
关于“由“老师妈妈我不睡觉”看到的”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孩子让我感悟幸福是什么
《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念到了最后一句:“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孩子们沉浸在美好的回味和憧憬中。忽然,霏霏的一个问题打破了这短暂的寂静:“老师,什么是幸福啊?”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还未等我回答,班内便已发出了窃窃的笑声。面对孩子抛来的这个“球”,我决定做个二传手,与其用简单贫乏的语言来解释。不如先将它抛还给孩子.看看生活在爱的包围中的孩子是怎样来理解“幸福”这个概念的。“问得真不错.那小朋友说说什么是幸福呢?”面对我的问题,停顿片刻后,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新郎新娘结婚了,就是幸福。”这是佳佳的理解。滔滔说:“有很多很多的钱,买很多很多的玩具,才是幸福!”小雨说:“吃肯德基,买新裙子就是幸福。”恬恬忙不迭地说:“每天都能得到五角星,那最幸福了。”……孩子们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孩子的视角是直观的,孩子的理解是切身的,他们所认为的幸福,更多地是停留在一种现象的观察和物质的满足上。但正因为他们这种思维的特点造成了认识的局限.因而没意识到幸福更为深层的内涵:被爱、和睦与快乐。我决定顺势拓展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从自身感受的基础上,对幸福的理解更为宽泛、有益。“现在.老师虽然没有得到很多礼物,可是觉得很幸福,那是因为你们喜欢我,给我微笑,给我爱,这也是一种幸福啊。”我继续引导,“幸福有很多种,在幼儿园里、和小伙伴在一什么是幸福起、在爸爸妈妈身边,我们感到了开心快乐。感到了温暖,就是找到了幸福。”在孩子有了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我鼓励大家想一想、说一说,除了得到礼物,还有哪些快乐幸福的事。“爸爸妈妈星期天带我去了亭林公园。我很开心、很幸福。”周周说。“对,有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你是幸福的。”我及时给予肯定,之后很多孩子都自然而然地说到了爸爸妈妈给予自己的爱.班中洋溢起了浓浓的感恩之情。而后,逸飞说道:“我每天都和小朋友做游戏,开开心心的,很幸福。”“是啊,我们小伙伴之间团结友爱,也是一种幸福。”我接着说。此时天宇也想到了:“那天我们去了昆山的科博馆,好雄伟噢,我觉得很开心。”我为孩子的发现感到欣喜:“确实,我们昆山城处处充满着魅力,生活在昆山很幸福。”“今天我做值日生,感觉很幸福。”小捷轻轻地说。“为大家服务,受到大家的肯定,也是幸福的。”我立即回应道……讨论还在继续,关于幸福的话题越谈越多。孩子们在生活的每一处都找到了不同的幸福,他们活跃的思维所进发的火花足以证明: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怀着一颗快乐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寻找到生活中的爱与快乐,就能感受到幸福。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在活动区设立一个“幸福的我”主题专栏,收集有关自己幸福的资料图片。展现幸福的点点滴滴。这是教育中一段普通如常的插曲。亦是一段收获幸福的历程。对于孩子而言.幸福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名词,更是一种被爱的感受,一种快乐的感受,一种满足的感受.一种简单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对于孩子健康人格建构所能支持和给予的。这一次从寻找、讨论到发现幸福的过程,使我认识到:对于情感教育,决不能停留在空洞的描述上。只有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巧妙引导。有效提炼,变抽象空洞为具体可感,才能使孩子真正有所收获。
“让老师欢喜让老师忧”的孩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经过半,孩子们的大班生活过的很快乐。
洋洋是个聪明的小姑娘,语言能力非常好,是个典型的小话唠,只要她在班里你就能听到像小黄鹂一样的美妙的说话声。
真是个“让老师欢喜让老师忧”的孩子。
“欢喜”的是小家伙喜欢围在老师的周围讲发生在他身边的各种事情,说话时手里还要拿着玩具、贴纸……样子可爱极了。
小朋友和老师都很喜欢这个“能说会道”的小姑娘。
“忧“的是,有一件事情很让老师头疼,小朋友们对于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掌握的都还不错,只有洋洋却掌握的不是很好。
可是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对洋洋的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洋洋来说并不难掌握。
洋洋也不是个接受能力差的孩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找洋洋将一节新授的内容讲给她一个人听,再检查她的掌握情况还不错。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带着疑问我进行了集体教学的观察,王老师在和小朋友上音乐课,首先王老师根据歌词内容给小朋友讲了个故事,洋洋听故事时两个眼睛瞪得大大的,显然是被故事吸引了,样子很专注,可是故事刚讲完,小家伙儿就坐不住了。
就看着两个小手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张纸,边叠别说着什么,过一会儿又转过头去跟旁边的秀慧说话。
之后的上课时间洋洋就没专心的听过,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很多内容她掌握的不好。
专注力不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常规不好,造成今天洋洋对知识掌握的不好。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课堂上多注意洋洋,及时提醒她纠正不当行为,生活中培养好她的常规……通过观察洋洋的案例,我觉得老师应当仔细去观察孩子的行为,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去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课不能够完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和洋洋上好每节课,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这也是我们对每个孩子的希望。
教师随笔 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
让一个孩子喜欢你并不难,难的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这就需要你把所有的孩子都装到心里,不要忽视他们的任何一个眼神和表情,真心实意地疼爱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赢得他们的爱与尊重。自此以后,我在关注某一个或某几个孩子时,也会体谅其他孩子的感受,即使是小男孩,我也会拿起小梳子在他们的头上梳几下:“嗯,石老师一梳,变得更帅了!”我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我的爱。
清晨,娜娜一反常态,无精打采地跟在妈妈身后慢吞吞地走进了班级。还没等我问好,率直的妈妈就拉了一下我的手,小声道:“娜娜闹脾气了,说石老师只喜欢长头发的女孩子!”
“长头发的女孩”?这几个字让我眼前闪现了一幅画面:中午起床后,老师都会给长头发的女孩梳辫子,而且我还喜欢给她们变着花样梳。而娜娜是短头发,每次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我们。我明白了,的确是我忽略了短头发女孩的感受,是我的举动让她们产生了错觉。我马上蹲下身,将娜娜搂在了怀里:“石老师最爱娜娜了,石老师今天要把短头发的娜娜变得更美!”听到我的话,孩子的头很自然地靠在我的肩上,很满足很满足。看着妈妈临走时信任的眼神,我的心中不禁有些许愧疚之情,热热的感觉从脸颊蔓延到耳根。
中午利用孩子们午睡的时间,我在门口的小店里买了6个漂亮的小发卡。
起床后,还没等长头发的姑娘们来找我梳小辫,我便宣布了新的决定:“今天,石老师要先请短发的女孩子来找我。”话音未落,长头发的婷婷不满地追问道:“石老师,该给我们梳小辫了,她们又没有长头发。”几个长头发姑娘同样附和着:“对呀,她们又不用梳小辫。”我故作神秘地将短头发的女孩们带进了盥洗室,并悄悄地关上了门。
当6个短头发的小女孩戴着漂亮的小卡子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我看到了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更看到短发女孩们灿烂的微笑。
下午离园时,娜娜快乐地投入到妈妈的怀抱,指着自己头上的小卡子兴奋地说:“妈妈快看,漂亮吗!石老师喜欢我!”
她是老师的孩子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她是老师的孩子”!
课间活动时,我组织孩子们到操场上去做游戏。
孩子们一个个兴趣高涨,有的在玩切西瓜,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还有的在做拍手游戏,场面非常热闹。
正当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的时候,有个小朋友着急地说:“严老师,雷雷的鼻子出血了!”只见雷雷仰着头,鼻子还滴着血,被小朋友簇拥过来。
我边给他处理边对他说:“天热后,以后要多喝点水。
”雷雷咬了咬唇角,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其他的小朋友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样子很神秘,搞的我也莫名其妙。
这时,快嘴的哲豪小朋友说:“老师,雷雷的鼻子不是挖破的,是让一诺用手打的。
”另一个小朋友忙说:“一诺是袁老师的孩子……”听着他们的话,我明白了:小朋友们开始没告一诺的状,是因为它是袁老师的孩子。
平时,对于我们老师的孩子我们都比较照顾,要求也比较松,即便做错了事,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想对其他小朋友要求那样严格,时间久了,我们自己倒不觉得怎样了,但是,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们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
我仔细问清了原因。
原来,一诺和雷雷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雷雷当鸡妈妈,一诺当老鹰,一诺不小心用手打到了雷雷的鼻子,给弄破的。
弄清原因后,我让一诺向雷雷道了歉,并告诉他以后做游戏时要注意安全,不小心碰到别人要道歉,受伤了要及时告诉老师。
一诺也认识到自己错了,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
通过这件小事,我认识到:对孩子要一视同仁,对老师的孩子,也不能偏爱,否则时间长了会使老师的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也会对其他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应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知道本文“她是老师的孩子”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