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争当节水小标兵
发布时间:2021-03-27 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争当节水小标兵玩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尤其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孩子们“借故”洗手而玩一会儿水是他们常用的小“诡计”,因此,浪费水是幼儿园司空见惯的事情。
孩子们的好意识和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因此,单靠一次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关于水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以“支援灾区建设”为主题,想办法“南水北调”,让幼儿把南边大盆里的水想办法运到北边的空盆里,可以借助小杯子,水管,小瓶子等工具,提醒他们不要将水浪费在途中,我想让他们在动脑玩水的同时学会帮助别人,并进一步了解目前世界上的缺水状况,引导幼儿讨论怎么样节约用水,根据这一主题设立节水小标兵,鼓励幼儿争当小标兵并互相监督,这样一来,孩子们都争当小标兵,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了,打肥皂时先关上水龙头,玩水浪费水的现象也没有了,看到这一现象,我真的非常高兴。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游戏中的小争执
客观描述:
10:17游戏一开始,我就随几个女孩子来到了珍珠坊。看来,今天他们准备进一步对很喜爱的旗袍进行装饰。瞧,他们每人选择了一件自己比较中意的旗袍,非常投入的对旗袍进行装饰,就像小设计师一样……
10:28—10:40“朱老师,朱老师,我的旗袍是绿色的,所以我装饰白珠比较好看!”只见,她在旗袍的衣襟上装上了很多白色的珍珠,绿色的旗袍在白色珍珠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耀眼。徐欣怡呢,在旗袍袖子上进行规律的彩珠装饰,也非常漂亮。正在这时,徐奕歆似乎被徐欣怡的那件旗袍吸引了:“徐心怡,我可以和你一起装饰你的那件旗袍吗?”“好啊!”徐心怡立马就答应了。“我不想要贴在这里”“哎呀,这样不好看”“为什么总是听你的……”正当我想上前协调时,“徐奕歆,徐奕歆,我来帮你吧!”仔细一看,原来是徐奕歆想在旗袍的领口装饰,但身高不够,徐欣怡看到了,马上做出了朋友间友好的举动。这暖心的一幕,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语,让我感动万分,也化解了俩孩子之间的小矛盾。
主观分析:
今天游戏中,徐奕歆和徐欣怡在装饰上因不同的意见出现了不少的小争执,但他们通过自己的方法和平解决了。比起他们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小争执,我看到了更多孩子们之间有爱、合作、互助的画面。最终,两人合作完成了同一件旗袍的装饰。
调整策略:
1、让徐奕歆说一说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2、及时表扬徐欣怡乐于帮助同伴的行为。
3、鼓励其他幼儿形成合作与互帮互助的品质。
教育随笔:组长争夺战
为激励孩子更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每天从各小组内投票选出一名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于第二天担任本组的小组长,孩子们也非常的积极表现,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这份荣誉。
一日下午吃加点的时候,恰逢二组的小组长去学习舞蹈,听到老师说请组长取加餐的时候,二组小朋友齐说组长不在,话音刚落,本组的三个小朋友一拥而上,争着代替组长取加餐,并且边走边推攘着,三人争得面红耳赤,一场争夺组长战开始了。
此时,处于劣势的庞坤键眼看不如其他小朋友快,便急忙出了一个主意,说要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来定胜负,赢了的人可以取得为本组取加餐的机会,征得另外两人同意后,他们开始了三人的比拼。结果很快出炉,庞坤键输了,依然不愿认输的他脑子随即一转,迅速的说还要再来两局,要三局两胜才能定出输赢呢,其他两位小朋友自然是不愿意的,但是经过一番争执以后,其他二人还是听取了他的建议,并继续进行比拼。
后面的两局比拼依然没有给坤键宝贝带来好运气,他不出所料的输掉了这次为小朋友取加餐的机会。
庞坤键有着很高的语言天赋,做事情善于动脑筋,在本次的组长争夺中,能够积极的为自己争取,在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他也能想办法、出主意,建议大家公平竞争,这样的行为真的很棒,要知道很多时候只是争吵是不会有答案的,而且还伤了大家的和气,公平竞争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孩子,愿赌服输,更要遵守规则,既然是你提出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定输赢,就更要带头遵守游戏规则,虽然你说服了小伙伴同意三局两胜,但是为了取得胜利而违背了规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失败没有关系,只要肯努力,认真的做好每一件小事,总会有取得成功的机会,相信你只要严于律己、遵守班级的小约定,很快就会获得当组长的小荣誉,加油宝贝!
教育随笔:老师也当小妞妞
很久以来,小朋友们已习惯用大拇哥和小妞妞作为一种评价的方法。对作得好、做得对的小朋友,大家会竖起大拇指表扬:“嘿、嘿、嘿,你真棒!嘿、嘿、嘿,你最棒!”对做得不对、不好的幼儿,大家都会竖起小拇指笑呵呵地说:“嘿嘿!小妞妞!”
谁在做操时蹲在地上懒得动,谁在游戏、活动中不遵守规则乱冲乱撞,谁欺负小朋友,谁不讲卫生…老师一竖小指头,大家就会说:“某某又当小妞妞了,”小朋友就会赶紧改正过来。
在一次美术绘画课上,我为幼儿准备颜料,一不小心盘子里的颜料溅了出来,还溅了几滴在我的衣服上,我不由自主地说:“糟了,颜料溅到老师衣服上了.”
这时,平时就很活跃的周宇航惊喜地叫起来:“哈哈!老师也当小妞妞了.”于是,孩子们立刻发现新大陆般也兴奋地笑起来:嘿嘿嘿!老师也会当小妞妞.”个个都很自豪的样子.
我一怔,连忙反应过来,笑着说:“噢!老师经常提醒小朋友,画画、涂色时要小心,注意别弄花了桌子、衣服、小手等.唉!看看老师这次一不小心就当了小妞妞,不过,你们看好,我肯定不会再当小妞妞了.”
在几十双小眼睛的注视下,我又调好了另一盘颜料,当然,这一次.颗粒不溅.
这时.小家伙们全都对我竖起大拇指,异口同声地表扬我:“嘿、嘿、嘿,你真棒!嘿、嘿、嘿,你最棒!我心里乐得不得了,真是有趣极了.一种异样的感动和幸福从我心底涌动.
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和孩子们亲密无间地生活在一起.在大家的共同监督努力下,孩子们的活动常规很好,懂礼貌、讲卫生、守规则.因为他们知道,有许多的大指哥和小妞妞在看着自己呢!
老师和幼儿的这种平等、自主评价方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很积极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学习环境.使班级保教工作能轻松愉快地达到目标.
教育随笔:建构区的纷争
区域活动就要开始啦,小朋友们都选好了自己想要进的区域正排着队等待着,却不想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建构区的小朋友吵起来了。原来是因为姚姚小朋友已经玩了早上的建构区了,但是他下午又去建构区了,建构区也没有位置了,其他没玩过的小朋友就很生气,因为他们也想玩。而姚姚却还是不松口说别人也都玩过了怎么就只说他一个呢,就说还是要玩。看到这个场景我就过去劝劝他告诉他可以选择其他的区域玩一下也很有意思,或者是和建构区的小朋友再商量一下看能不能玩,但是他的情绪还是很不好。过了一会,他静静的待到另外一个区域,但是并没有玩,最后让他再去建构区,他也不去了,有点不开心。
姚姚是个喜欢搭建的孩子,在区域活动时总是倾向于建构区,所以一个星期大部分区域时间他都在建构区。然后其他的小朋友就会找老师来告状。说些什么他可以一直玩建构。虽然我们一直会强调区域规则,但是孩子们觉得有些无聊,也不是很在意。所以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就请孩子们来说一说究竟该怎么办?孩子们讨论出了很多意见,但是最后确定下来了一个。就是之前玩过这个区域的小朋友在区域人数够了的情况下去玩别的区域,在区域人数不是很多,大家也都不反对的情况下,可以再玩一次。
大班的孩子相对中,小班小朋友来说已经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如果只强调规则,孩子们也都听多了,不感兴趣了。反之,如果让他们自己做决定的话,让他们一起讨论、交流,最后决定出一个好方法,这样不仅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也避免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小纷争。
教育随笔:在争吵中成长
区域开始了,几位喜欢搭建的孩子迫不及待的跑进了建构区,几个孩子一转眼的功夫就把玩具柜里的积木瓜分了。一会儿便听到有孩子喊:“老师,您看我搭的高吧”“老师,您看我的房子”……这时,正在搭建的吕浩田对宋泽轩说:“把你那个圆积木借给我用一下好吗?”宋泽轩正忙着摆房子,吕浩田见宋泽轩的圆积木没有用,也没给的意思就伸手去拿了一个,突然宋泽轩叫起来:“我告诉老师,你抢我的积木了!”吕浩田说:“你放着不用,我的汽车三个轮,用一下不行吗?”。宋泽轩见状便说:“我俩一起做汽车行不?”说着,就将自己的玩具一下全推到吕浩田面前。两人一起搭起汽车来。
在幼儿园里,争吵、闹纠纷,是幼儿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教师面对这种现象,不能立即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阻止争吵表面上教师是在制约幼儿的不良行为,充当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实不然,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让幼儿在争吵和纠纷中学习自我控制和谦让也是有必要的。
教育随笔:我来当老师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也有限。所以他们的学习或表达需要依靠具体事物或情景。所以我们的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体现孩子的愿望。但是经常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不学什么东西,只是看着而已。孩子回家问他们说什么都没学。这不是把我们在幼儿园里的工作都埋没了吗?
怎样才能让孩子把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呢?我就利用离园前的一小段时间来组织孩子的复习活动。首先,整理好他们的衣服及卫生,然后一起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并布置孩子也来当“小老师”。回家后教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让孩子比一比,看谁做的更好。
经过一段时间,我就很少听到抱怨的了,而是更多的询问他的孩子是说的什么内容,他们有时听不出来,此效果真是立竿见影,也让我们的孩子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离园活动,何乐而不为呢。
利用与家长的交流,向他们说明我们的教育宗旨是促进孩子的体智德和认知规律,不能盲目,让我们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
教育随笔:由争吵到互让
课外活动时,皓皓和童童为玩跷跷板而争吵着,正吵的不可开交时,我看到平时最爱玩跷跷板的宇宇则站在一边耐心等待。发现这情景我便走近宇宇,抚摸着宇宇的头对小朋友们说;“宇宇真好,看到皓皓和童童要坐跷跷板,他不去争抢,而是耐心等待。”那两个小朋友听了我说的话,也不争不抢了。我转身对他俩说:“宇宇不跟你们争,你们让他玩玩,好吗?”皓皓和童童同时点点头,宇宇只玩了一会儿,就下来,我又对其他小朋友说:“宇宇只玩了一会儿,就让其他小朋友玩,他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时我又问皓皓和童童:你俩谁玩?他俩谁也不肯先玩,互相推让,我只好指定一人玩。
皓皓和童童因玩玩具,由争吵到互让,是什么使他俩的言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是榜样的力量。抓住时机利用小朋友中的正面教育典型,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我学会了倾听
学期课程的结束,使我回想起这一学年的教学,不仅孩子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我也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许多、学会了许多。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学会了倾听。
记得初时,我把老师与幼儿的交往局限于课堂、游戏中,上课时,我总是把眼睛瞪的大大的,孩子们的一切动作都在我眼里,所以孩子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在孩子来告诉我之前,我就清楚了。孩子告完状,,我总说:知道了。直到有一天,角色互换,我才领悟到我的不恰当。有一节课,导入部分是猜谜,谜语还没说完,已有幼儿得意洋洋的说:“我早知道了”。虽然他表现了自己的聪明,但因他的不礼貌、不尊重,却让我心里不好受,由此及彼,我检讨了自己,试着改变,学会倾听别人的说话,没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后,不论孩子们的话多么简单,我都以目光、手势、语言传递听到的感受,表达我内心的兴奋。
我的运动我做主
户外运动时间到了。像往常一样。在做好准备活动后我带着我们班的孩子们来操场上。只见其他班的孩子在玩球的玩球跳绳的跳绳,我们来晚了,我们玩什么呢?我的脑子飞快的转着,那些适合我们班呢?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已经各自行动起来:有几个孩子马上搬来了几个轮胎,在地上滚着玩起来了,这时皓皓又滚来一个大球和几个小伙伴滚着玩,那边几个孩子搬来几个呼啦圈间隔距离摆放在地上,双脚跳、单脚跳着玩。孩子们的设计丝毫不比老师的设计逊色。
原以为今天我们班的户外运动做不成了,没想到孩子们比以往做得更投入、更快乐。这主要得益于孩子们自己创设的系列运动。看来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事事为孩子安排,处处替孩子设计。有些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
,效果可能会更好。
不一样的答案
有一天在音乐活动时,我让幼儿边听乐曲边辩别乐曲的噪音。当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一道认为这是好听的乐曲,而当播放噪音时,孩子们都捂住耳朵,边摆手边露出难受的面容。我便问: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大部分孩子都说不好听。只有童童说这个声音好听,我非常不高兴,质问这个孩子:“这么吵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听到我不高兴的声音,童童一脸的委屈。本想批评他的我忍住火气问;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声音好听呢?童童轻轻的说:老师你不是说过跟别人的想法不一样、答案不一样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吗?我哑口无言,无以答对。
在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提出要求、要求每个孩子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而是要帮助孩子理解“不一样答案”的意义。
教育随笔:小水滴流泪了
孩子们对水似乎有着特殊的偏爱,尤其到了夏天,他们每每入厕后和洗手时总爱在水池边多逗留一会儿。这样日久天长就会白白浪费掉许多水,很让人心疼。于是我就抓住这一点对幼儿展开教育。
一天中午起床后,我又看到一群孩子围在水池边,水管里的水哗哗地流着,他们却边洗手边泼水玩,我走过去没有大声训斥,而是故作神秘地把耳朵贴在水池边说:“你们听谁在哭呀?”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接着说:“是小水滴在哭,他边哭还边对老师说了些话,你们想知道小水滴对老师说了些什么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小水滴对老师说他是一个非常爱清洁又乐于助人的好宝宝,可是现在小朋友开着水管玩水,他们既不能帮别人还会流到一个又脏又臭的下水道里去变成脏水,所以他们才会难过地哭起来。”这时阳阳小朋友跑过去边拧紧水管边说:“老师以后我一定不让小水滴再流泪了。”其他的小朋友也都跟着说:“老师以后我也不玩水了,这小不滴就有会难过了。”接着我又拿出一瓶干净的水和一瓶脏水让幼儿比较。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到干净的水用途特别广泛而脏水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通过这次教育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在池边玩水的现象减少了。只有抓住幼儿心理采用引导的方法,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