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哪种早教理念最适合孩子?

发布时间:2021-03-25 幼儿早教故事 幼儿早教活动方案 幼儿早教故事大全

到底什么样的早教理念和课程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呢?笔者搜集了时下最流行的几种早教课程,希望给更多的妈妈带来借鉴。

潜能开发早教

理念:

注重开发儿童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激发他们进行高效的思考、发现并鼓励他们的新想法。采用视听教学及互动教学模式。课堂中采用问答时间、角色扮演、演讲录像、动手实验、团体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知识整合运用,提高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能力。

点评:

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涵盖了各种学习形态(视觉、听觉、动觉和触觉)。课程可以提升孩子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词句建构的能力。

蒙特梭利教学法

理念:

蒙特梭利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意识到幼儿拥有极其敏锐的感觉,对一切事物充满活力和激情,并能自觉地依照感觉去学习;二是主张给幼儿“有益的自由”,鼓励幼儿利用环境中的教具自由钻研,即便犯错也可以自我修正,老师和家长在蒙氏教育法里只是观察者和协调者,而不是主导元素。音乐方面辅以妙事多幼儿音乐教育体系。

点评:

蒙氏理论是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幼儿教育理论,要求老师能够敏锐观察到孩子的敏感倾向,对老师的素质要求较高。

创意早教

理念:

蔬菜、面粉、泥巴……这些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成了孩子们的创意工具。在课堂上,在纸游戏、颜料游戏、黏土游戏、胶水画游戏中,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五感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摸,通过“探索—表达—思考”去启发孩子,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点评:

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五感式体验,有利于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力,并奠定思考和表达的基础;游戏性的课程设置,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让孩子能在快乐中学习,更乐于思考和更善于解决问题。

脑力开发课程

理念:

它的最大特点是因材施教。每节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教材和学习进度。在课堂上,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与蒙特梭利相比,脑力开发课程注重循序渐进的自我学习,强调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自我检测与立即鼓励回馈的机制。脑力开发课程认为,让孩子知道如何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点评:

脑力开发课程强调孩子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自理能力。脑力开发课程把知识形象化,用可看、可感、可操作的教具来引导孩子。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早教音乐适合每个孩子吗?


“安静点,不要吵醒宝宝。”这在美国被认为是废话。有3 个孩子的艾伦认为婴儿的听力不是很好,所以在宝宝睡觉时根本用不着强调安静。那么婴儿到底能不能听到声音呢?

美国的音乐感受性启迪专家戈登(Gordon) 认为,人从婴儿时期就应开始培养对音乐的感受性。让孩子反复听适合婴幼儿水平的音律和节拍,孩子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音乐,并且可以在听不到音乐的空间里想象音乐,再现音乐。这也可以理解为在进行具体的音乐教育之前,比如学习钢琴或小提琴等乐器之前,先培养他们喜好音乐的心理基础。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早期特长教育需要我们好好反省一下。只有在孩子已经具备了接受音乐教育的心理条件时,这种音乐特长教育才会有效果。如果强行让一个没有心理准备的孩子接受音乐教育,他将会永远讨厌音乐。

有一位妈妈为了让上小学的女儿能在钢琴比赛上获得好成绩,就强迫她整个暑假都要练琴。结果,虽然获得了特等奖,但孩子却不再弹琴了。对这个女儿,妈妈毫无办法。如果父母让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是想让孩子将来在感到幸福时,闲暇时,能用琴声表达内心感受,就不要这样狠心强迫孩子练琴了。

被派遣到新西兰的一位外交官家里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在回国的前一年,他们把5 岁的女儿送到当地一家非常有名的音乐学校,让孩子学习弹钢琴。看着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地从音乐学校里回来,妈妈就怀着期待的心情让孩子弹钢琴给她听,但孩子每次不是说 “今天练习唱歌了”就是说“今天打鼓了”“今天拍手了”…… 妈妈很着急,在回国前2 个月左右,她实在忍不住去问音乐学院的老师,到底什么时候能学弹琴。老师说:“弹钢琴不是技术,不喜欢音乐的人根本没有必要学习它。您家的孩子没有节拍感、乐感,怎么能学好钢琴呢?”结果那个孩子到回国时也没有摸过琴键。

不要因为父母的强迫或错误的教育方法,让一个原本只要经过培养就能开花结果的幼苗过早凋谢掉。

这九种老人不适合带孩子


1迷信思想重

有一个奶奶,说自己的孙子命里缺金,立马就把自己的金戒指摘下来塞到孩子的嘴里了,三个月的孩子一下子就吞下去了,差点丢了性命;还有一个奶奶,新得了孙子,高兴极了。要按照“习俗”用钱给孩子洗澡。结果孩子皮肤严重过敏,浑身起大红疙瘩,哭闹个不止。就这情况下,奶奶还不觉得有何不妥。

2强迫孩子吃饭

老人的观念是,孩子白胖才最好。老人也总希望孩子吃得很抱,所以习惯不停地喂,甚至追着喂。有些孩子不想吃,老人就威迫利诱,用零食哄,用语言威胁“不吃我就让警察抓走你”,用动画片引诱……其实,越是强迫,孩子越排斥吃饭,而还造成孩子吃饭时吃零食、看电视的坏习惯。

3给孩子穿很多

老人怕冷,于是他们也习惯地给孩子穿很多。孩子是纯阳的,他不怕冷,除非他的体质生下来就偏弱。结果孩子一运动,就容易出汗,汗凉了,孩子一热一冷,反倒更易生病。

4限制孩子探索

老人最常跟孩子说,慢点跑,别摔着。一岁半以后,其实经常是爷爷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烟就没有了。于是老人害怕:我干脆就抱着他好了。经常抱着孩子会导致什么情况?一旦会走路的孩子,反而不愿意走路了,老想让大人抱着。孩子也会形成了不敢冒险的意识,前面有危险,还是呆奶奶身边好了。这样很容易养出胆小的孩子。

5毫无限制给孩子吃零食

孩子一哭闹,什么糖、汽水、零食都给孩子吃了,疼爱孩子到无节制的地步。老人也不知道什么食品添加剂,也不知道零食危害孩子健康,更不知道添加剂会损害孩子的大脑。

6“替代”孩子做事情

妈妈问:宝贝,你今天去哪里玩了呀。

孩子还没回答,奶奶就说我们今天去小公园了。

妈妈没吭声,又问:你今天见到哪个小朋友了啊?

奶奶说:我们见到谁谁。

这些行为,其实是减少了孩子自己学习的机会,对孩子语言发育和动作协调封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影响的。

7老人缺乏活力

母婴肌肤的接触,是婴儿建立安全感的基础。因为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结婚和生孩子的时间愈来愈推迟,很多家庭的老人年岁都比较高。而这些缺乏活力的老人带孩子时,他们跟孩子身体上的接触偏少,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这类孩子长大后不会主动跟别人交流,也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他们往往会内向,甚至抑郁。

8孩子摔倒追究桌子的责任

孩子撞在桌子摔倒了,老人赶紧将哇哇大哭的孩子抱起来,“打它,桌子不乖,撞到宝宝,打它……”这是育儿还是害儿呢?这样的教导,让孩子是非不分,长大后,往往将自己的失误和过错推到客观环境或者别人身上,这样的孩子,不善于自我总结和纠正,也终究会变得自欺欺人。

9欺骗孩子

“你将这碗饭吃了,奶奶等下带你去买糖”,“你去睡觉,爷爷明天带你去公园”……结果,孩子欢天喜地吃完了、去睡觉了,但是爷爷奶奶故意将承诺忘记了,或者干脆说“下次再给你买”,“下次再带你去玩”,孩子也是有自尊的,被骗多了,会养成怀疑的习惯,逐渐地,也学会去骗别人。

合理教育孩子的五大理念,你知道吗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培训出来的,大体是耳濡目染过来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融合自己的三观再传递给孩子。父母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是否合理,经常会反思,力求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业教育,有时过犹不及,教育方向会偏离既定轨道,孩子越走越远。

我们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下面大家总结了五大理念。

一、平等对话

父母过度控制从而抑制孩子的成长速度与空间。日常的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不惹祸,都是以权威示之并要吆喝:“我是你爸妈,你不听我的听谁的?!都是为了你好”,如此教育让孩子逐渐丧失“人格平等”,过于顺从的孩子消磨了个性与天性,自身后续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制约,得不偿失。

二、父母自我进修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与英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但孩子逐渐长大后,你是否深感压力呢?有是很正常,那赶紧抽时间学习,提高自己。

根据一项调查统计:我国人年均读书数量只有0.7本,日本高达40本!

父母不进步,如何指望孩子喜欢读书,爱上学习呢?

三、品德至上

社会竞争激烈,人能够德才兼备那是最好。不过,孩子的教育着重“德”的培育才是首要任务,有才无德对社会便是双刃剑,有时候能为社会的进步带来卓出贡献,同时也能扰乱社会秩序以及触及社会道德底线。

或许有德少才甚至无才,会让个人在社会难以真有所成就,但是如今教育制度逐步完善,社会分工明确,学得一技之能是大部分学生出来社会走的一条路,无须过于担忧。因此,“德”的培育是父母最重要的教育任务。

四、相信孩子的潜力

“隔壁家的孩子...”以及“女孩子读到高中,就赶不上男孩子…”经常在孩子面前挂着这些口头语是最不明智的打击,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

孩子的潜力不能说无限的,每个人都有瓶颈,如何把瓶颈撑高或者以后孩子能否突破瓶颈,根源在于孩子从小心态以及素质上的培养。

之前一次调查统计,成绩平庸且性格较为懦弱,遇到困难选择逃避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基本都有持续的“激将法”对待孩子。

希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各位父母,一定管住好自己的口舌,与其一味打击,不如客观的评价孩子或者适当多点赞扬。

五、让孩子理解“读书”

学校读书最现实的目的便是升学,对着一张张考卷拿到冷冰冰的红色数字,走的是学习-考试-升学-找工作这样一个流程,请不要让孩子片面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

如今,大学毕业出来,有78%的大学生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很多都要经历转行接触新领域,重新学习一项新技能。学校内读书不单纯是指学到什么知识,而是通过十几年的教育,培养学生知道如何读书如何更快的学习知识并懂得自我成长,这对踏入社会工作后的学生才是最最重要的一个素质。

哪种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易接受?


父母爱孩子,这是勿庸置疑的事情。正因为爱,父母才会费尽心机地教育和引导孩子。但这种教育和引导一定要以孩子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为人父母者,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一颗智慧的心。

孩子性子犟,总是不听话,不少父母常为此对孩子采取粗暴手段。殊不知,打骂责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

我讲一位外国父亲与其孩子们的故事:有一天,这个家的几个孩子向父亲提出一个要求,他们想看某部限制级的电影。他们举出了种种理由,如影片被列为限制级是因为它隐含色情内容,但这些内容从未直接在影片中出现过;它的语言相当优美,有利于我们学习口语表达;影片的特技效果非常精彩……听完所有的理由,父亲依然坚决地回答:“不行!”

到了晚上,父亲问,是否愿意品尝他烘烤的含有果仁和巧克力的蛋糕。果仁和巧克力一向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食品。他对孩子说:“我选用了你们最喜欢的配方,而且添加了一些‘新花样’”。孩子们问是什么新花样,父亲平静地回答:“在蛋糕里加了点狗粪。”接着,这位父亲又向孩子们保证,新添的狗粪只加了一点点,丝毫也不影响蛋糕的美味,他说自己花了很多心血来烘烤蛋糕,温度和时间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这个蛋糕的口味肯定是一流的。他一劝再劝,孩子们依然无动于衷——没有人愿意尝一下那些蛋糕,哪怕只是一小口。

于是,这位父亲告诉孩子,他们想看的电影就如同这种用果仁和巧克力做的蛋糕。人们习惯的思维往往会诱使人们相信一点点邪恶无关紧要,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正如那一块蛋糕,哪怕只加了一点点狗粪,都会使美味佳肴变得令人作呕。父亲说,虽然电影行业让人们相信今天大多数电影老少皆宜,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这位父亲的一席话让孩子们心中敞亮了,孩子们此后再没提过要看限制级影片。好一个睿智的父亲,他的做法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一个掺了狗粪的蛋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让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该如何取舍。

相关推荐

  • 早教是什么 早教班适合多大孩子 早教班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通常在0-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大脑发育和学习的关键时期,适当地参加早教班可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开发机会,帮助孩子发展各种技能和认知能力。需要了解更多资讯赶紧来看看吧!
    2024-03-13 阅读全文
  • 20套最适合孩子的营养早餐 儿童营养早餐对于孩子们的生长发育、学习表现和健康状况都至关重要。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们每天吃营养丰富的早餐,并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20套最适合孩子的营养早餐”,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9-19 阅读全文
  • 哪些孩子不适合上全托 孩子该上幼儿园了么?那是日托还是全托呢?这都是家长们忧思的问题,除了考虑这些问题,家长们需注意有些孩子并不适合上幼儿园。适龄孩子该怎么选择幼儿园? 什么是全托幼儿园 日托、全托都是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即...
    2021-04-26 阅读全文
  • 早教音乐适合每个孩子吗? “安静点,不要吵醒宝宝。”这在美国被认为是废话。有3 个孩子的艾伦认为婴儿的听力不是很好,所以在宝宝睡觉时根本用不着强调安静。那么婴儿到底能不能听到声音呢? 美国的音乐感受性启迪专家戈登(Gordon...
    2022-03-07 阅读全文
  • 适合孩子的10种益智游戏 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未来处事方式的象征。 1、猜谜游戏 孩子对猜谜不但有兴趣,而且也能激发其推理及...
    2019-12-16 阅读全文

早教班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通常在0-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大脑发育和学习的关键时期,适当地参加早教班可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开发机会,帮助孩子发展各种技能和认知能力。需要了解更多资讯赶紧来看看吧!

2024-03-13 阅读全文

儿童营养早餐对于孩子们的生长发育、学习表现和健康状况都至关重要。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们每天吃营养丰富的早餐,并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20套最适合孩子的营养早餐”,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9-19 阅读全文

孩子该上幼儿园了么?那是日托还是全托呢?这都是家长们忧思的问题,除了考虑这些问题,家长们需注意有些孩子并不适合上幼儿园。适龄孩子该怎么选择幼儿园? 什么是全托幼儿园 日托、全托都是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即...

2021-04-26 阅读全文

“安静点,不要吵醒宝宝。”这在美国被认为是废话。有3 个孩子的艾伦认为婴儿的听力不是很好,所以在宝宝睡觉时根本用不着强调安静。那么婴儿到底能不能听到声音呢? 美国的音乐感受性启迪专家戈登(Gordon...

2022-03-07 阅读全文

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未来处事方式的象征。 1、猜谜游戏 孩子对猜谜不但有兴趣,而且也能激发其推理及...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