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气,父母应保持冷静
发布时间:2021-03-22 教育孩子笔记 感恩父母活动总结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生气学会了保持冷静,你就会是孩子乐于倾诉心声的好爸妈。
在一次亲子培训课堂上,一位母亲向我描述了她12岁的儿子:孩子一到青春期脾气就变得特别大,你说一句,他顶两句。火气比我还大。要是赶上他爸在家就更完了,他爸一凶,爷俩就开始一个赛一个了,恨不得把房顶都掀了!
这样的事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先不去管这场“嗓门大战”谁胜谁负,关键问题是:孩子情绪不好时,父母马上摆出一副家长的气势,连吓带骂,就一定能收到效果吗?
当父母以怒制怒时,孩子就更有理由相信,他的愤怒是理所当然的,暴躁的爸妈谁受得了?既然老爸老妈态度恶劣,他也没必要和颜悦色地回应。所以,万一孩子火冒三丈,开始激动起来,父母的情绪要千万保持冷静。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一,情绪具有感染力,当父母保持冷静,这股情绪安定的氛围也会逐渐对孩子起到正面作用,有助孩子恢复平和心境。
其二,父母镇定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观察学习的好榜样——“原来冲突还有这个解决之道”。父母冷处理后的和平解决也有助于使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以后更有助于同伴间冲突的解决。
“以静制动”的成语大家都听说过,将它用在与孩子的沟通互动上,也同样有效。
各位老爸老妈,想不想和孩子建立一个有效沟通?这里提供几个小练习不妨先做做。
1.期末考试结束,孩子一进门就把考卷往地上一扔,摔门进自己房间了。你拿起地上的卷子一看,58分……
不当的做法是:对着门大喊:“自己没考好,还敢发脾气!”
冷静的父母会这样说:
“扔卷子不会把58变成85!你先缓缓气儿,老爸待会儿和你一块儿商量下次怎么把5和8调个位子。”
2.周六早上要上书法班,可儿子却怎么也不起床,还把头一蒙,不耐烦地说:“哎呀,少去一天又能怎样嘛,我要睡觉!”
不当的做法是:把被子一掀,厉声道:“我还管不了你了!你给我马上起来!”冷静的父母则会说:
“你不起床,不仅最爱吃的蛋糕没法吃,下周还要补这周的书法课,就没法去游乐场了哦。真遗憾!”
3.出差回来,你没有买女儿最爱吃的糖,她生气地说:“老妈最坏了,我以后再也不理你了!”
不当的做法是:“不就是糖嘛,学习怎么没看你这么用心呀!”
冷静的父母则会说:
“你不高兴了?这话真让妈妈有些伤心,本来还兴高采烈地想送你另一个神秘礼物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智慧的勇气
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气非常重要,当然,我所指的勇气,并不是去欺负别人的霸道,或没头没脑的莽撞。我所指的勇气,是敢于面对错误,敢于接受挑战,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坦然接受幸福和他人的赞美,同时也敢于面对失败的挫折。我常常想,如果一个孩子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这样的训练,那么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知道要少走多少弯路,省去多少煎熬和辛苦!
想想看,如果一个孩子拥有了智慧的勇气,考学时,只要尽了力,他就可以坦然接受考试的结果,在良好的心理素质下,不会在考前惊慌,上演让人扼腕的临场表现不佳的憾事;工作时,只要机会来临,他就能牢牢抓住,勇于承担,毫不迟疑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不会瞻前顾后,错失良机;恋爱时,只要爱了,他就勇往直前,不会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免得最后落得人去楼空,徒留遗憾。
除了这些人生大事之外,人的一生中,还不知道要面对多少大大小小的难关、困顿和选择。而这些遍布人生旅途的大小石块,都需要孩子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懂得去绕过它,或跃过它。因此,我把“勇气和进取”放在培养孩子素质的重要位置上,就是希望我们宝贝的孩子,不要被尖锐粗砺的石块绊倒,或站在明明可以跃过的石块前,不敢迈步。
案例:
我儿子小的时候是个小胖子,读小学时长得又高又壮,每次在学校门口看他排班队,都能一眼看见他人高马大地站在队伍的最后面。由于他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和小学一年级是在位于台湾中部的乡下学校里上的,所以二年级把他接回台北上私立小学时,我和他爸爸都有些忐忑,担心这个在乡下“放养”久了的、黝黑粗壮的土孩子,没法适应台北这个繁华大城市里的学校氛围。
可是没有想到他一插班进入二年级后,立刻就被选为班长。当他回家告诉我们这个消息时,一开始我以为是班主任故意这么做来鼓励他的,可没想到他却说:“今天早上开班会时,老师问全班同学有谁愿意当班长,我是第一个举手说要当的人,所以老师和同学就让我当啦!”自此之后,这个从乡下转学来的土孩子,三年级时当了全校降旗典礼的司仪,四年级荣升仪仗队队长,五年级则代表学校竞选台北市小市长。
你若问我,他失败过吗?当然!四年级时,他因为发号施令错误,让全班同学在竞赛中转错了方向;五年级竞选小市长败北。可是面对这些失败的打击时,他有一句对我来说至今受用的话:“又不会怎么样!”所以,他越挫越勇,越挫越找到通往成功的方法和能力。
父母应该怎样教孩子学会保守秘密?
“我家有20万块钱”“妈妈说你的衣服特别难看”,孩子一不小心就说出了你的秘密,让你不知所措?是时候教会孩子什么是“秘密”了。
到了四五岁,孩子们可以和大人真正对话了,这当然是个可喜的飞跃。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话多必失,他会不加选择地泄露你所有的秘密。这个年纪的孩子还不懂什么该跟别人说,什么不该说,除非你特别告诉他。下面是几点建议:
1.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孩子什么是秘密
很多父母只是告诉孩子,这些事情是隐私啊。而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什么是隐私,孩子根本不明白。因此,如果想要说话奏效的话,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词语来解释这个概念,而且说的时候,要具体详细。你可以试着这么对孩子说:“隐私是只有自家人才知道的事情,不应该跟别人说。比如爸爸妈妈吵架这件事就不要对别人说。”
2.教孩子学会自己判断什么是隐私
当孩子已经明白了隐私的含义,接下来,就可以帮他分辨哪些事情属于隐私,哪些可以毫无顾忌地告诉别人。父母完全不可能把每件事是否能跟外人说对孩子说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帮孩子培养自己判断的能力。
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编一些“傻乎乎”的情节,然后跟孩子一起探讨是不是该把这些告诉别人。比如,问孩子:“我和爸爸说,我们要在月球上盖一套房子来让全家人住,这样的话用不用告诉外人呢?”然后,鼓励他向你提问,比如他会问:”妈妈,我可以告诉老师,你觉得她的鞋子很难看,她别再穿这样的鞋子进教室吗?”你可以这样回答他:“老师有老师自己的喜好,我只是说出了我的看法,不一定我的看法就是对的。而且,你这样对老师说,肯定会让老师觉得十分难堪,让她下不来台,你想一想,如果有人对你说你穿得太难看了,这样的话,你是不是也感到十分难受呢?像这样的事情,你不说比说更好。”
3.教孩子学会征求父母的意见
即使经过了数不清的角色扮演游戏,孩子可能还是对有些事情拿不准。所以,告诉他:“如果你不知道这件事情该不该对外人说,可以先问问我。”不过,让你尴尬的是,他可能不会小声说话,而是像大喇叭广播一样地问你:“妈妈,我能跟齐阿姨说飘飘小弟弟的头形很奇怪吗?”不管结果如何,你也要在私下里表扬:“你问妈妈能不能说,而不是直接告诉齐阿姨,是很对的。但是,最好下次小声问我,这样,阿姨就不知道我们说的小秘密了。”
4.当他快要“犯错”时给个暗号
有的时候,大人说到激动处,也会说错话,孩子也一样。所以,为了防止孩子大嘴巴,把家里的所有事都告诉别人,你可以与孩子定一个“暗号”,比如,当你觉得孩子要说到一个不合适的话题时,可以给他递个眼神,阻止他把事情搞糟,或者在桌子底下轻轻踢他的腿把手指头放在嘴唇上做“嘘”状都可以。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多多:给他提醒的时候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速度让他悬崖勒马,从而让尴她的局面不会发生。
父母应怎样教育孩子
作为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总是不遗余力。但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
方法
1
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2
要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3
大人的意见要统一。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4
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父母的语气会影响孩子一生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