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孩子时请少说“废话”

发布时间:2021-03-19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同样的错误?”“这是‘1’,12345的‘1’!”这两个场景,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大概不会陌生。前者是愤怒的父母对犯错孩子的指责,后者则是他们对孩子进行的“耐心教导”。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场景中的孩子都会感到困惑,甚至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说什么。专家建议,教育孩子时少说“废话”。

批评时,需隔离人与事

“‘你怎么又做错了’、‘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你为什么记不住’……这些话,是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常用语’,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愤怒以外,既不能改变孩子犯错的事实,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专家认为,对孩子一味地指责,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离开,不能一味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而应该说“你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或“你这样做不对”。这样,才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临床发现,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不过是“导火线”。事实上,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有些是源于家长童年时的“心结”。心理学实验发现,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在对待自己的下一代时,总是重复自己幼时的遭遇。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就曾归纳道:“当孩子被父亲打时,他毫无反抗之力,但孩子的复仇,是从自己当了父亲开始的。”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倾泻自己的情绪。”专家建议,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还有一点,请父母记住,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启蒙时,切忌“喋喋不休”

“这是1,12345的1”、“这是红色,红旗的红,红汽车的红”……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启蒙时,总是喜欢不厌其烦地用不同方式对孩子说上N遍,但专家称,这样的方式并不妥当,因为学龄前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给他们传授知识时,语言要简洁,让孩子“一听了然”。

专家表示,很多父母训斥孩子时“排山倒海”,教育孩子时“喋喋不休”,但他们忘记了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长、复杂的语言,往往会使他们感到困惑。因此,她建议家长在给幼儿启蒙时,也要控制自己的“废话”,在孩子看到数字或颜色时,只需简单地告诉他们具体数字或颜色,先让孩子“对上号”,然后再考虑如何深化。

孩子哭时,三句话最实用

孩子哭闹,恐怕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了。孙瑞雪表示,三岁以前的孩子是缺乏理性的,所以很难用所谓的“道理”去说服他们,也很难给他们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孩子哭闹,一般是因为他们的情绪需要得到宣泄,等他们哭完了,也就万事大吉了。”

孙瑞雪建议,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采用如下“三步曲”:第一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第二是告诉孩子“如果你难过,就哭吧”,第三是告诉孩子“如果你哭的话,我会陪着你的”。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不管自己受了什么委屈,父母都会陪伴在身边。在感受到“抚慰”后,孩子的情绪就会较快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教育孩子少说“四句话”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父母都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道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呢。这里我们列举了几种听起来没错,但实际上对孩子成长不利的鼓励之辞,希望引起爸爸妈妈们足够的重视。

“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女儿从幼儿园回来,会和您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这时妈妈也许会说:“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事实上,你不可能了解她的感受,因为她是你心爱的孩子,你心疼她,你怎么可能完全了解她的感受?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她,并且想让她知道愤怒、难过之类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这样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会觉得你这么说是觉得他经历的事情很正常,她的不快不仅没平息,很可能,以后她什么都不愿告诉你了。

正确做法: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着手,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及细节,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比简单的安慰有效得多。

“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以致不能承受。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发现“玲玲跑得比我快”,“露露唱歌比我好”。她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的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的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正确做法: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

父母吵架的时候,让孩子听到了,妈妈想对孩子作一番解释,便说:“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得太多了。没错,听到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忧。在他们的小脑瓜里,生活就像他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父母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正确做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都太大了,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听到父母在大吵,孩子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然后,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

“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个大蒜鼻子。这时妈妈也就会说:“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她长得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事实上,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腿太粗了。”“我是不是太矮了?”你告诉他:“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的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可以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多去打打篮球,学习游泳。当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抱怨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在那种情形下,你可以对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当妈的每天要给孩子说多少“废话”?


我们一天中,80%的时间都在与孩子无效沟通。怎样说话才不是“废话”,怎样说孩子才肯听,怎样说才能促进孩子语言、情商等各方面能力发展呢?试一下这个清单吧!

(上面为不宜说的话,下面为有效的话。)

清单内容:

(快吃饭了,孩子去想吃零食时)不行,马上要吃饭了!

你可以吃三根胡萝卜条、6个葡萄,我们马上就要开饭了哦。

说了多少次,别再沙发上蹦!

看来你有好多力气真不小啊,来,我们来找点事做吧。帮妈妈把这个椅子挪到厨房吧。

你真棒!你真聪明!

你很努力;你比上次进步多了;你独立完成的呀!(夸点具体的、夸态度)

快把你的玩具收拾了!

小红花只给爱干净的孩子哦。(准备一个奖励榜,适度的激励)

怎么跟妈妈说话呢!(激化矛盾)

跟妈妈说话要温柔一点,好吗?(软化冲突)

小心点!别打碎了!(不信任)

用两只手拿着那个花瓶会更稳。(善意的提醒)

你想罚站吗?再闹我打你屁股了!(威胁)

来,咱们找点别的事做,你看那盆花开了诶!(转移注意力)

你怎么了?(孩子不高兴时,这样问多半不理你)

来,咱们找点别的事做,你看那盆花开了诶!(转移注意力)

你画的真好啊!(对着孩子的不知所云的涂鸦)

我看到了绿色、红色、黄色,像红绿灯一样诶!(等宝宝大一点,你可以问,我看到了绿色、红色,这代表什么,你能告诉妈妈吗?)

不许咬人!不许打人!

你这样咬爸爸,爸爸很疼的;你打别的小朋友,他可能也会打你,你会受伤的。如果你真的很生气,你可以打枕头、打沙发。

你想吃点什么?

你想吃苹果还是酸奶?(相对具体的提问,更利于孩子语言发展)

你为什么要抢东西?!(责备)

你真的很想要那个小汽车对吗?(说出心声,再提出解决方案)

不许哭!别哭了!你是男子汉你不能哭!

你现在真的很伤心(帮孩子说出情绪)

今天在家和奶奶玩的怎么样啊?

今天你做的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什么?(更能促进孩子语言发展和描述能力)

你把书收起来,妈妈就给你看ipad。(不当奖励)

哇,妈妈谢谢你哦,你可以帮我做家务了!

如果孩子不爱做,提醒他们。还记得上周你帮妈妈扫地吗?真是帮了妈妈大忙了!(每一次做家务,都给予态度上的肯定,下次宝宝才愿意做,否则孩子可能学会要挟你)

(走独木桥、游泳,或者任何对孩子有挑战的事时)

快下来啊,你看别的小朋友都下来了!(加重孩子紧张)

妈妈相信你可以做到的!(信任、鼓励)

你真漂亮!or真帅!(外貌不是值得夸耀的资本和技能)

你今天穿的好整洁,妈妈带你出门都特有光彩。你的头发洗的真干净,看起来特别精神。(因为自己的整洁干净,外表看起来才更好看)

别磨蹭了,快点!再不穿衣服妈妈就走了!

咱们来比赛,看看谁先穿好裤子。(别总当教练,让你和孩子在一个队伍里)

这个车太贵了!你已经有个差不多的了!

妈妈不给你买这个车,是因为我们要把钱花在更重要的地方。

(如孩子不听,你正好可以继续给他讲讲理财课,比如这辆车的价格可以买10吨水哦,你知道10吨水可以做多少好玩的事吗?)

别和陌生人说话!(让孩子困惑)

假设场景:如果有个生人给你一块糖、一个玩具,你会怎么做?再根据孩子的回答进一步解释。进一步告诉孩子,如果有任何人让你害怕、不舒服,要立刻告诉妈妈!

小心点!(一句让孩子分心的废话)

如果他在走平衡木,打滑梯,你担心的话就安静的站在可以协助孩子的地方,准备随时出手。

稍稍调整说话的方式,

你就可以离孩子的心更近一点。

请和孩子说真话!


请和孩子说真话!今天的天明显不如昨天,但是阳光却比昨天明媚许多。尽管风有点大,但还是开车带儿子去他们幼儿园附近的海边去玩。

原本以为这地方儿子熟悉,他能睹物思情愿意玩,谁知刚开始他就不肯下车,来了一句:“就坐在车里看了!”。我不理他径直下了车,走到小木板路上时才觉得天并没有想像得那样冷,赶紧打电话让小爸和儿子下来。

儿子远远地看见了我,朝我跑来,我们手拉着手往前跑,一路上儿子呵呵地笑着,高喊着:“一二一,一二一”。周遭路见的人见着儿子都说:“小家伙,这么锻炼身体一定会棒棒的呀!”儿子听到表扬,更加来劲了,跑得更欢了,我俩率先跑到山顶,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站在一个大圆圈上尽情跳舞。

下了小山我们开始找小爸,小爸起先跟在后面慢慢地走,所以才跟上来。儿子的小手分别拉着我们的手动情地说:“这样拉着,一家三口多好呀!”我笑。这时儿子发现了一个好去处,在小山下面有一个小山洞,其实是一个大岩石立在山角下,中间刚好有一道缝可以看到海的另一面,儿子急着要下去看,正好小爸建议多捡一些鹅卵石回家。

我们一路沿着海边走过,捡了无数块小石头放到兜里,总算到了那个小山洞,儿子钻过去,指着那边说:“那是企鹅馆,我们过去吧?”小家伙记忆力很好,那确实是一个海洋馆,七八月时去过一次。那里的门票很贵,进去一次就知道非常不值得,所以不想让儿子再去。“这次不行,隔得太远了!”小爸说。儿子不肯,一次一次往返那个小山洞不肯回来,还嚷着要游过去,去见他的企鹅。风很大,儿子却很坚持,小爸无奈地把儿子交给我。

我抱起儿子说:“你记忆力很好呢,海那边确实是海洋馆,不过好像关门了呢?”“为什么呀?”“你想呀,天冷感冒的人太多,都去看企鹅,企鹅也传染感冒了,而且上次我们在那里还买了一个企鹅呢,每个人都买一个,企鹅就卖光了!”“可我们买的是个假的呀?”我一听,坏了,编的话漏馅了。赶紧自圆其说:“其实海洋馆里也没几个真的企鹅,因为大部分真的企鹅都得生活在南极才行,现在海洋馆里的企鹅都是一些企鹅标本,是假的呢?咱家那些企鹅比海洋馆少不了多少,回家看吧,你的儿子在家等你呢?”儿子听了我这番话才将信将疑地跟我们走,但仍不死心。我忙说:“要不这样,我们开车绕道到那里看一眼,行吗?”儿子这才点头。

开车路过,看到外面宣传上的几只企鹅后我们就一晃而过。儿子有点相信了,但不是很开心,我一时也无语,不知道该如何再跟儿子解释才是正确的,也许原本编的这些理由都是错的,直接告诉他不能去,门票太贵了就可。

面对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我们都会满足。不合理的,我们会干脆拒绝,只要讲明道理。可是这些介于合理与不合理之间的要求,真不知该如何去面对,说了谎话自已心理都难受,直接说明原因又怕伤了孩子,又要用一大通理由来说明原因,也许就是这个麻烦而让我们失去了说真话的勇气。

我以为孩子小,不能真正理解门票太贵,而失去了说真话的勇气。其实不是这样,回家后我跟儿子再提及海洋馆的事情时,我说了门票太贵,我们挣的钱不够时,儿子表现得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门票太贵,就是我们钱少,不够了是不是?那我们就挣呗!等我们挣够了再去吧!”我怔在那里,感慨得无以言对。

面对孩子的要求,无论合理还是不合理,以后一定要说真话,然后说明理由。相信孩子一定会理解,即使当时不会理解,但几次下来,他一定会明白。孩子大一些以后,要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小情,让孩子知道家中的收支情况,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让他知道父母挣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这样他就会明白哪些钱是应该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面对外面的诱惑,他也会泰然处之。

教育反思: 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附教育孩子十大戒律)


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父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但拉近了与孩子的物理距离,更拉近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它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民主、平等的态度和对孩子的尊重,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诲,接受父母的忠告。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这是一位妈妈的博客,我昨天从网上看到,感触很深,希望家长们认真的思考,她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那天在博友“月之雨”的博客《花开好了》留言,表达了一个观点:“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今天回访,没想到留言引起了博友们的认同。

面对孩子“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不听话、顽皮倔强、任性胡闹的举动,任凭大人怎样威逼利诱,他就只是哭着发泄情绪。”“月之雨”在《花开好了》中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们就是不能理解他尊重他顺从他呢?”我的留言就是针对这句话说的。

我留言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包括你我。

今天(应该是昨天了)路过一家幼儿园,看到门口一幅很大的画,画上面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和一句标题式的话:让我们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是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平等呢?”

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这个留言竟然引起了读她博客的博友的关注。

博友“浔阳故人”留言说:“蹲下来,你看到的世界和孩子一样。孩子大了,回过头看她的成长过程,有时会有很多遗憾。所以,趁孩子还小,和他(她)再经历一次成长,真美。”

博友“清水淡墨”也感慨:“让我们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平等呢?”

博友谢贵芳留言更是直接,像是做错了的家长接受了一场“教育”:“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记在心了。”

上周五下午接孩子放学时,我在学校门口听到一些等还没下课的孩子家长谈论着自己的孩子,内容几乎都是责备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怎么怎么难于管教。

对她们的责备和感慨,我也心有同感。现在的孩子,确实“难于管教”了。我常常想,我们也都是一步一步从孩子走过来的,父母当年也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难题?也是不是发出过这样的感慨?而今,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了呢?

那天路过幼儿园看到这个标语的时候,让我顿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

圣诞节的晚上,一个母亲带着5岁的女儿参加派对。热闹的场面,丰富的美食,盛开的鲜花……母亲兴高采烈地和朋友们打着招呼,她以为女儿也会和她一样开心。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女儿竟突然坐到地上大哭起来,鞋子也甩掉了。

尴尬的母亲气愤地把女儿从地上拉起来,一阵训斥之后,她蹲下来给孩子穿鞋子。在蹲下来的那一刹那,母亲惊呆了:她的眼前晃动着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和大腿,而不是自己刚才看到的笑脸、美食和鲜花。

她明白了女儿为什么不高兴,她蹲下来的高度正是女儿的身高。

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蹲下来和孩子讲话》。

博客写到这里时,我后悔了,后悔自己初为人父时为什么没有想起这个故事,让自己的感悟迟到了12年,让我站着面对了孩子12年。如今,儿子已经差不多长到我肩膀高了,再有几十厘米就和我一样高了。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过来,我们的孩子难于“管教”,是“自恃成人”的我们与孩子之间产生了距离——不仅仅是几十厘米的身高上的距离,而是成人和孩子之间两个世界的距离,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隔着岁月的距离,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不能“沟通”的距离。

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面前蹲下来,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关心与理解,是一种呵护和尊重;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面前蹲下来,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会缩短,就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面前蹲下来,就能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孩子的关系。

是的,家是孩子的殿堂,这里有爱与欢乐,是他们成长的乐园,也是他们走向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集训营。让他们带着一颗被理解、被尊重的心,开始他们自己的人生之旅,就等于带上了一缕生命的阳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请蹲下来和我们的孩子说话”,让我们以孩子的视角去“欣赏”你认为幼稚的他们的世界,才能从内心真实地感受他们成长中的快乐。

“请蹲下来和我们的孩子说话”,让我们从孩子的思维去“理解”你不能接受的他们的爱好,才能不让孩子处在被“控制”的悲哀中。

“蹲下来和你的孩子孩子说话”,你做到了吗?

教育孩子十大戒律

1.不要把小孩子当成大人来要求,把大孩子当成小孩子来管束;

2.不要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给“调皮”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3.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让孩子失去长大的机会;

4.不要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5.不要强化孩子的缺点,拿自己孩子的弱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

6.不要当众羞辱孩子,对孩子施以语言的暴力;

7.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

8.不要让课业负担充斥孩子的所有时间和空间,把考出高分当成孩子的唯一生活目标;

9.不要捂上孩子的眼睛和嘴巴,让孩子这也不许看,那也不许说;

10.不要捆上孩子的脚和手,让孩子这儿也不许去,那儿也不许摸。

教育孩子不能说的话


1、不说类似“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是很痛苦的事情,必须刻苦努力”的话。

作用:人具有逃避痛苦的本能,你说学习是一件很不容易、很痛苦的事情,需要“头悬梁、锥刺骨”,就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学习是多么可怕的事,在孩子心中就会产生害怕、远离学习的本能反应,一想起学习来,不痛苦也痛苦了,怎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反之,你在孩子心中播种下学习就象游戏一样,他就会象做游戏一样有兴趣对待学习。

2、不说类似“你是我的希望,我全靠你了,你能行吗?”的话。

作用:一是避免把家长自己的压力传导给了孩子,防止孩子认为如果我不好,家长就没有希望了,多大的压力。二是避免你能行吗?的疑问句,防止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

3、不说类似“这孩子太笨了,我是看出来了,你是没好了”的话。

作用:避免一句话为孩子定性为“笨”、一定不会好了,防止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

4、不说类似“小孩子家懂什么,少问少管”的话。

作用: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5、不说类似“你不是我家的孩子,怎么这么不要强,一点都不像我”的话。

作用:避免给孩子留下家长不爱他们了、嫌弃他们的感觉,避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防止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赶不上家长,远离家长,使亲子关系恶化。

6、不说类似“我说不行就不行、不完成作业就别想玩”的话。

作用: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理解不了你是为他们好。即使是理解,他们也希望你能和蔼可亲的与他们说。避免孩子感觉家长霸道、人格上的不平等,防止亲子关系遭到破坏,避免孩子觉得你不可亲,更不可敬。

7、不说类似“孩子,爸爸、妈妈求你了,你要听话,好好学习”的话。

作用:避免把应该由孩子自己承担的学习的任务,一下子背到自己的肩上了,防止孩子产生是为家长学习的错觉,促进孩子产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8、不说类似“那来的这么多好奇心”的话。

作用:好奇心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基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避免打击孩子学习、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9、不说类似“我打你是为你好”的话。

作用:打孩子,还是为孩子好,逻辑上就是错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错误。避免让孩子产生家长爱孩子、为孩子好就要挨打的错觉,防止孩子产生“家长还是不要爱我、不要为我好”的感觉,疏远家长,惧怕家长。

10、不说类似“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别想”的话。

作用:在孩子的眼中,一切活动都是游戏,学习也是游戏,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这样说话无形中把学习从孩子的生活中单独提出来,变成一种非常正经的事,并赋予学习特殊的要求,使孩子的认知产生一种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学习的错觉,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加大了孩子对学习的恐惧感。同时,也剥夺了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时学习知识、增长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锻炼、实践的机会,更谈不上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孩子的情商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教育孩子说实话的方法


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一)小孩子怕父母或教师的打骂: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二)逃避现实:有时小孩子为了不愿意做或不能做某事时,便叫头疼呀!肚子疼呀!用各种谎言去欺骗父母或教师这种谎言又往往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同情,因此以后便也常说谎去推诿了。

(三)好虚名,要面子:一件事本来不是他做好的,但说是他做的,可以得到奖赏,面子光彩,于是他说谎了;事本来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丢脸,于是他说那件事不是他做的,也说谎了。

(四)贪利:很多小孩子为了口谗,要吃东西,便说说谎,又有些小孩子为了要得到很高的分数或奖品,便在考试时作弊还硬说自己的本领高人一等。这都是为了贪利的缘故。

要教育孩子说实话,应注意采用下列方法。

一、以身作则

也许,当孩子撒谎时,其父母应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本身对说谎的意向性有多强。所谓无恶意的谎言对成年人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孩子则经常视之为真正的谎话。研究证明:说谎话的孩子大多出自父母常常说谎或不遵守诺言的家庭。因此,如果你希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奠定诚实的基础,首先就要以身作则,为他树立一个好榜样。

二、尊重孩子的秘密

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大的矛盾之一,就是孩子日益增加的独立需要与父母过多的保护。不幸的是,大多数父母几乎很少考虑他们对孩子的生活应该了解些什么。父母应该想到:孩子也有自己的小秘密,而且应该知道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向他了解不同的内容。

三、结识孩子的朋友

孩子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后,就开始结交一些自己喜欢的朋友。慢慢地这种友情对他们来说比同父母的联系还重要。因此,作为父母,应该知道你孩子的朋友是谁,他们课余时间在一起经常干些什么,让孩子把他的朋友请到家里来作客。当然,你有权告诉你的孩子你不喜欢他所交的某位朋友,但只能是在发现了这个孩子的确切不良行为时才能这样做。尽管如此,也应该作好与之争辩的思想准备。

四、掌握好处理谎话的分寸

强迫孩子坦白是最糟糕的方法。重要的是,使他从中学到应该诚实待人的道理。不应诱骗孩子说出真相,父母最好尽力设法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如果孩子因回家很晚而撒谎,你可以告诉他为什么你要知道真相;让他知道:你不想听到借口,只是担心他的安全;使他记住:如果下次不能准时回家,要让家人知道;向他指出:要你相信他的话如同你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一样重要。

五、相信自己的孩子

也许父母培养一个实事求是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在彼此之间建立一种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关系。如果父母常常表现出信任感,任何年龄的孩子都会为此而自豪,从而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

即使发现孩子说谎,父母也不应为此而结束对其信任,应该告诉他:一句谎言是可以被宽恕的。但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他就会失去父母的信任。

相关推荐

  • 教育孩子少说“四句话”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父母都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道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呢。这里我们列举了几种听起来没错,但实际上对孩子成长不利的鼓励之辞,...
    2021-04-01 阅读全文
  • 当妈的每天要给孩子说多少“废话”? 我们一天中,80%的时间都在与孩子无效沟通。怎样说话才不是“废话”,怎样说孩子才肯听,怎样说才能促进孩子语言、情商等各方面能力发展呢?试一下这个清单吧! (上面为不宜说的话,下面为有效的话。) 清单内...
    2021-02-08 阅读全文
  • 荒废少年励志说说 1、意志坚强的乐观主义者用“世上无难事”人生观来思考问题,越是遭受悲剧打击,越是表现得坚强。2、让自己难过的东西,全都会扔掉,以后还有,很漫长很漫长的路途,都要一个人走完。3、我也曾失败,但没有倒下,我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4、今天不成功还有明天,明天不成功还有后天,不管在哪里,都会有明天。5、要知道...
    2024-12-14 阅读全文
  • 请和孩子说真话! 请和孩子说真话!今天的天明显不如昨天,但是阳光却比昨天明媚许多。尽管风有点大,但还是开车带儿子去他们幼儿园附近的海边去玩。 原本以为这地方儿子熟悉,他能睹物思情愿意玩,谁知刚开始他就不肯下车,来了一句...
    2020-10-26 阅读全文
  • 教育反思: 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附教育孩子十大戒律) 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父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但拉近了与孩子的物理距离,更拉近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它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民主、平等的态度和对孩子的尊重,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诲,接受父母的忠告。 ——...
    2020-11-20 阅读全文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父母都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道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呢。这里我们列举了几种听起来没错,但实际上对孩子成长不利的鼓励之辞,...

2021-04-01 阅读全文

我们一天中,80%的时间都在与孩子无效沟通。怎样说话才不是“废话”,怎样说孩子才肯听,怎样说才能促进孩子语言、情商等各方面能力发展呢?试一下这个清单吧! (上面为不宜说的话,下面为有效的话。) 清单内...

2021-02-08 阅读全文

1、意志坚强的乐观主义者用“世上无难事”人生观来思考问题,越是遭受悲剧打击,越是表现得坚强。2、让自己难过的东西,全都会扔掉,以后还有,很漫长很漫长的路途,都要一个人走完。3、我也曾失败,但没有倒下,我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4、今天不成功还有明天,明天不成功还有后天,不管在哪里,都会有明天。5、要知道...

2024-12-14 阅读全文

请和孩子说真话!今天的天明显不如昨天,但是阳光却比昨天明媚许多。尽管风有点大,但还是开车带儿子去他们幼儿园附近的海边去玩。 原本以为这地方儿子熟悉,他能睹物思情愿意玩,谁知刚开始他就不肯下车,来了一句...

2020-10-26 阅读全文

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父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但拉近了与孩子的物理距离,更拉近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它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民主、平等的态度和对孩子的尊重,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诲,接受父母的忠告。 ——...

2020-11-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