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同行》
发布时间:2020-12-28 中班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活动目标:
1、能够认真倾听,大胆交流,愿意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3、感知、理解故事内容,理解“同行”的含义。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感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阅读图画的细节
理解“同行”的含义
活动准备:
1、火车、太阳的图片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山、山洞,创设情境
3、故事大书《同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引出主角
1、出示火车、太阳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去旅行过吗?你在旅行的途中,见到的风景是什么样子的?
——小火车要和太阳一起去旅行,你们猜猜它们在路上会看见哪些美丽的风景呢?
二、操作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火车走过的路线。
(山脚-山腰-山顶-山腰-山脚)
三、欣赏故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逐页欣赏PPT[教师范文大全 www.Jk251.coM]
——火车和太阳一起去旅行,你们猜猜它们在路途上会遇到什么呢?
——火车和太阳带小朋友来到了哪里?(山脚)这里有些什么风景呢?
——我们又来到了哪里?(山腰)山腰上有什么?小朋友、小火车和太阳的旅行是不是结束了?我们接着走下去。
——现在我们到了哪里啊?(山顶)你们猜它们会说什么?
——告别了山顶,小火车和太阳在干什么?小火车停了,太阳怎么变颜色了呀?它会和太阳说什么?
——什么是同行呢?(一起活动的意思,如一起回家、一起游戏等)
四、完整欣赏故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教师完整地播放DVD,幼儿欣赏。
2、幼儿边听MP3,边阅读小书。
延伸活动:
欣赏照片,迁移经验。
1、出示小朋友同行的照片,幼儿欣赏。
——你们有没有和谁同行过啊?你们同行去干什么呢?
幼儿百科: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幼儿园中班教案《八大行星》
中班教案《八大行星》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懂得辨识八大行星,并说出它的典型特征,知道八大行星的名称,并了解我们是住在哪个行星上,懂得为八大行星正确排序,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八大行星》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八大行星的名称,并了解我们是住在哪个行星上。
2、懂得辨识八大行星,并说出它的典型特征。
3、懂得为八大行星正确排序。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我们是在行星上生存,知道太空中还有其他行星存在。
2、物质准备:一张大张八大行星同时在轨道上的图片、8张八大行星各自典型的图片、40份有8张小张的八大行星图片、一段《八大行星》视频。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认识八大行星。
引导语:在太阳外围这一圈圈的轨道加上太阳和8大行星就叫做太阳系。这是他们家的名字。(依次根据图谱认识八大行星的外貌以及它典型的特征)
小结: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都很特别,它们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二、巩固印象,学唱歌谣,巧记八大行星。
引导语:认真听歌谣,听听里面都说了些什么。想想歌词里都说的是什么意思。
小结:原来歌谣里写的是八大行星的顺序和它们的一些典型特征,这样子唱方便我们记忆。
三、火眼金睛辨真假,营救八大行星。
引导语:太空里来了个外星人,它们把八大行星都抓进它的大黑袋里了。它想考验我们班上的男生和女生,看看你们谁能闯关成功,救出的行星最多。
小结:小朋友们都很善良,积极营救八大行星。而且眼睛和耳朵都很灵敏,没有被外星人的难题给难住了,都成功的把八大行星给救出来。
【活动延伸】
在操作区玩八大行星拼板,感受八大行星的的魅力。
附歌谣: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水金地火木,
大家都很酷;大家都很酷;
土天王海王,土天王海王,
木星是大王;木星是大王;
水星你最小,地球有人住,
金星你最亮,火星飘大雾,
土星套着泳圈浮水上;天王最冷不耍酷,
惟有海王最大风儿呼呼呼,
吹得自己最显著。
幼儿百科: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幼儿园中班教案《九大行星》
活动目标:
1、知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名称,并认知相关汉字。
2、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关系排序。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重难点:
将九大行星排序
探索排序关系是离太阳距离远近决定的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先期知道九大行星的名称,初步认识相关汉字
实物准备:大卡片(汉字)小卡片两套(红蓝两套字)磁带(歌曲录音)星空图片(幻灯)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引起兴趣。
1、一起唱《小星星》
猜谜语:高高挂在天空中,一闪一闪亮晶晶,好象许多小眼睛。
快听,谁来了?展示图片1
2、过渡到主题
你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其实我们也住在一颗星星上面,你知道它叫什么吗?(将地球的图片粘贴到版面上)
二、复习巩固已学到的内容,介绍九大行星的名称。
1、你知道地球是谁的宝宝吗?(粘贴太阳)你还知道谁也是太阳妈妈的宝宝?(教师分别粘贴,如遇到说大天海冥,就播放录音,请幼儿寻找,并粘贴。)
2、太阳妈妈一共有几个宝宝?数一数。
3、总结,太阳妈妈一共有9个宝宝,它们加在一起就叫“九大行星”。展示图片2
三、深化知识内容,做排序游戏。
1、介绍九大行星的排列
太阳妈妈说,九大行星你们太难为情啦,见到那么多聪明的小朋友,连队也排不好,离我最近的是水星,离我最远的是害羞的冥王星,那中间应该怎么排呢?
2、以儿歌的方式排序,教师并用大卡片排序示范,幼儿可以轻声跟读一遍
3、两组以情景形式进行排序游戏
(1)请你在桌面上找一张卡片,看看星宝宝的汉字是什么颜色的?红色汉字的小朋友来给红色汉字的星宝宝排排队。
(2)听录音,以表演的方式来排序
我们来扮演太阳妈妈和星宝宝,看谁表演的最好!
(3)兰色汉字星宝宝排序
看看兰色汉字的星宝宝能不能又快又好的排好队
4、结束
和星宝宝一起唱歌。
幼儿百科: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旅行去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旅行去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有关旅行前的准备物品,丰富日常生活经验,学习整理物品,增强自我服务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旅行去教案吧。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旅行前的准备物品,丰富日常生活经验。
2、学习整理物品,增强自我服务能力。
3、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发表自己的意见。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设计:
最近这几天,孩子们都很兴奋,因为下周六我们就要去秋游了。孩子们除了讨论上海什么地方好玩,还不时商量着要准备带的东西,阳阳说:“昨天晚上,妈妈带我上超市买了饮料。”凝儿说:“我妈妈还给我买了双新跑鞋,,我秋游去要穿的。”雷雷也插上一句:“我还要带上我的玩具坦克车。”“出去玩,不好带玩具的。”雯雯提出反对。“行的!”“不行!”……对呀!出去玩到底能不能带玩具呢?出去玩到底该带什么东西呢?带着孩子们产生的这些问题,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孩子通过探索、讨论、交流、思考等,拓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增强自我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孩子自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小背包、小零食、晕车药、塑料袋等等
2、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幻灯片,提出问题:
师:照片上的人要到哪里去?他们的背包里会带些什么东西?
2、操作、交流旅行前的准备工作
(1)师:下周六旅游去你准备带什么?
(2)幼儿自主选择物品
(3)分享、交流
3、交流、学习统计喜欢的旅游景点(延伸活动)
(1)了解最喜欢、最想去的景点。
(2)收集、统计最热门的景点。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展之前,我预设了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旅游去所要带的东西,让孩子在活动中可以自由选择。但由于在活动中没有让孩子事先对这些物品进行了解,把材料进行归类。也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选择的东西都比较单一(如:吃的东西),从而产生不了冲突和问题。当孩子的回答不太理想时,我的回应策略又不能及时跟上,或操之过急,未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活动向纵深发展。确实,预设活动有其自身的优势,目标较易落实,老师把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不可预测的问题。本案例中,幼儿就对教师预设的材料不感兴趣,而此时如果老师还守着预设的计划不放,就会形成预设活动与幼儿兴趣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老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准确判断幼儿的突发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而决定是否要改变原定计划。本次活动中,教师可以及时地将孩子们选择的物品进行统计,使孩子能很明了地看出带得最多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东西没人带?……使活动真正追随孩子的需要,拓展孩子的思维。因此老师在活动中要灵活处理预设与突发事件,既要有预设,又不拘泥于预设,要变硬性计划为弹性计划。
幼儿园中班教案《自行车》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自行车》含反思》
中班教案《自行车》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语言或肢体动作演示,初步理解“绕”、“越”、“趟”、“冲”等动词,通过观察画面,了解主人公的活动和感受,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自行车》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了解主人公的活动和感受。
2、通过语言或肢体动作演示,初步理解“绕”、“越”、“趟”、“冲”等动词。
3、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自行车的特征。
教学准备:大书,教师或幼儿骑车的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一张骑自行车的照片,问问幼儿喜欢骑自行车吗?接着请幼儿说说骑车都到过哪里?看到了些什么?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二、阅读图画:
封面:先出示题目,明确“我”指的是谁:这读本的题目叫“我的自行车”,“我”指的是谁?你们觉得他可能要骑去哪里?
第1页:他骑车来到了哪里?前面有棵树,要继续往前骑的话,该怎么办呢?
第2页:他又骑车到了哪里?要是从小桥上骑过去,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这个动作呢?
第3页:(遮住“来到树下”)请幼儿看图补充“我”骑车来到了哪里?
第4页:教学同2页
第5、6页:分别观察“骑上”“冲下”的动词
第7页: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三、总结分享:
教师小结小男孩去过的地方及用到的动词。
(本案例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这读本素材来源于生活,这是幼儿身边见过或经历过的事,所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参与性很高。通过对读本的学习,幼儿明白了这个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的,以一周的时间展开,每过一天句子就相对的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动作的演示,让幼儿模仿读本中出现的动词,加深幼儿对动词的理解。存在的不足有:所提的问题不是很具有开放性,有点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思维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过多的关注积极活跃的孩子,忽略另一部分孩子的参与性,希望在下次的活动中吸取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小百科: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