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告诉你,考试时最容易丢分的“十宗罪”!
发布时间:2020-12-21 幼儿园教师十项准则 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 幼儿园考试面试说课稿曾经我的班上有这么一个孩子,上课非常认真,对待学习一丝不苟,也许大家都会觉得这样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成绩一定不会差吧?至少也应该是班上的前几名把。但是却让大家失望了,他成绩一直在班上排名中等,既不属于差生当然也不算优生。
看到这里是否会有看官觉得这个孩子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的?比如说家庭因素或者说他智力的确不高,即使再努力学习也没有达到相对应的学习成绩?我开始也这么想的,后来我发现他做数学题是完全没问题的,听写背诵等对他来说更是小菜一碟。后来我翻查了他每一份考卷才发现了问题所在!
让7年阅卷经验教师告诉你,考试时最容易丢分的“十宗罪”!
他知识虽然牢固,可是他却在考场上无法合理运用,甚至因为紧张还经常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而且基本上每张考卷都会出现一些不该丢分的地方。其实考场更像是战场,下面我总结了一些考场上最容易丢分的地方,让大家一同来细数这“十宗罪”!
1.基础知识薄弱
这是成绩在高分以下学生的通病,如果一百分的考试咱考了96,那么这一条跟你关系不大,但是如果咱考了69,那你就得好好看看这一条了。我之前也遇见过这样的老师,很少讲基础知识,觉得讲这些丢人,结果他没有怎么丢人,但是他的学生却一直丢分。
时至今日,还有学生不清楚等式的定义(含有等号的式子),所以他认为1=2不是等式,而认为π≈3.14是等式;还有学生不知道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他认为x+1=x-1不是方程,因为它没有解。此类问题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2.运算能力差
这个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只要是小学计算能力一般,初中基本上也会受影响,同时也和学生的习惯有关,有的小孩只要是计算题,就立刻拿出来计算器,啪嗒啪嗒把题算出来了,有时候计算6乘以9,他都恨不得翻出九九乘法表,而不愿意去开动脑筋运算,长此以往,导致计算能力低下,唉,不说了,全是泪。
3.应用能力差
到了方程和不等式,数学就开始和生活结合起来了,架桥修路盖公厕,应有尽有,不应有的也有。有的学生不是很懂生活,因此应用起来可就要了亲命了。
4.不会推理变通
许多学生希望考试能碰见之前做过的题,或者类似之前做过的题的题,甚至希望数据都不要变,只把小明变成小日或者小月,小花变成小化,小马变成小驴。新题最好不要出,新题型更不能出,容易晕,推理几步之后就不知身在何处了。
5.不细致、规范
缺乏细致的审题和规范的解题习惯,这可能和孩子的性格有关系,我以前也属于那种赶着投胎型的,边看题边做,有时候题还没有读完,我这答案就已经做出来了。
6.马虎大意
作业做第一题和四十题,就会有人记成第一题到第四十题。两道题选一道做,肯定会有人都做,而且错一道。新闻上报道,问幼儿园小朋友船上鸡二十只鸭子三十只那么船长几岁,基本都是回答五十岁,不过也有厉害的,觉的需要分类讨论,还有个答案是十岁。中考作文题目是“早”,就是有人能看成“旱”而后讨论半天如何节水。中考都会这样,就更别说平时的鸡毛蒜皮级别的小考了。
7.艺高人胆小
面临考试的学生中,有这么一款:在做选择和填空时如果碰到几道稍微有点难度的题,会反复验算,更有甚者会放下后边大题重新审阅前边,以致耽误时间,未能做完本该会的题目。此类学生往往还是成绩不错,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自信!过于追求完美反倒很不完美。
8.速度低下
每次考试都有一部分学生会说:其实这些题我都会,但是没时间。考试是公平的,给的时间也是合理的,考生并非没有时间,而是在前边的题上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原因就是做题速度上不去!
很多考生(特别是成绩比较好的)在复习中往往攻克自己不会的题目,对自己会的题目不加练习,对自己会的题目反复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并且是惊人的速度,填空选择和几道简单的大题,如果放在基础题做的比较多的同学手里会比其他同学省下十几分钟的时间,并且正确率很高,从而有较多的时间做后边大题。
9.后两步不会做
很多学生都有这种感觉,“最后的压轴题后两步根本做不出来。”其实现在的卷子本没有什么太难的压轴题,有的学校压轴题最后一步甚至是“直接写出该点坐标”,并不需要什么证明过程,考的是学生的数学思维。
压轴题能够解答是建立在学生能灵活运用初中阶段知识点的基础上,在平常的练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大题难题根本没有真正掌握,从而失去一次又一次锻炼思维的机会,到了考试就认为自己根本做不出来,并且压轴题有一个惯性:前一步提示后一步。这一点很多学生不能领悟运用。
10.考前做题低效
有一些同学看起来很勤奋,但是每次成绩都考不上去,有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资质平平,但是还有一部分确实还是很聪明的。原因:不善于独立思考,并且错题不懂得总结。
善于独立思考的同学基本上对做过的题能够大体掌握,达到练习的效果,而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做过的题可能只掌握一部分,并且经过老师的讲解之后并没有总结,好好的消化吸收,让一次练习的机会白白流失。建议让孩子尽量独立思考完成,错题或者没有做出来的题一定要整理一遍,并且常看常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告诉你让孩子变笨的“罪魁祸首”
告诉你让孩子变笨的“罪魁祸首”(资料图)
一些孩子出生就乖,吃、睡、玩形成规律,模仿、学习能力强,成绩较佳,用妈妈老师的话来说大脑功能良好,即聪明。相反,有些婴幼儿经常哭闹,吃睡都不好,模仿力和反应都较差,学习成绩不良,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影响的因素甚多,但具体到大脑基本建筑材料时,食物是关键是物质基础。
现代社会营养结构复杂,各色的小吃层出不穷,从口味上来说,许多人喜欢辣、刺激性食物,而且大多数属于酸性食品,它使血清等体液酸性化,易感冒,皮肤脆弱,抵抗力差,易感染等造成所谓的酸性体质,其大脑称酸性脑。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影响婴幼儿的脑和神经功能,表现为易哭闹、烦躁,从而使记忆力和思维力差,严重时导致精神孤独症等。
人体吸收的无机元素,由于它们性质不同,在生理上则有酸性和碱性的区别。酸性和碱性不平衡,会引起各种疾病,因此我们要首先弄清哪些是碱性食品,哪些是酸性食品。哪些是碱性食品?碱性要素主要成分(钙、钠、钾、镁)是人体运动和脑活动所必需的四种元素。凡食物含钙、钠、钾、镁等金属元素的总量较高,在体内经过代谢最终产生的灰质呈碱性,这类食物称为碱性食物。我们常用的碱性食物有蔬菜、水果、牛奶、硬果中的杏仁、栗子、椰子等。具体如豆角、菠菜、莴苣、萝卜、土豆、藕、洋葱、南瓜、海带、西瓜、香蕉、苹果、生梨、草莓、柿子、茶等。
哪些是酸性食品?
凡食物中氯、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在体内代谢后最终产生的灰质呈酸性,这类食物就称为酸性食物。常用的酸性食物有蛋白质丰富的肉、鱼、禽、蛋类以及谷类、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具体如:猪肉、牛肉、鸡肉、蛋黄、鲤鱼、鳗鱼、干鱿鱼、虾、大米、面粉、面包,大麦、啤酒、芦笋等。
要注意的是:并非味觉上呈酸性就是酸性食品。
酸性体质就是人体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结果。当酸性物质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或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受到影响时,人体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就产生了酸性体质。正常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为碱性体质者,但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的体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者。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如不注意改善,就会继续发展成疾病。当人的体液pH值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6.7时,人就会死亡。
医学证明,如果人体倾向酸性,人体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差,废物就不易排出,肾脏、肝脏的负担就会加大,新陈代谢缓慢,各种器官的功能减弱,容易得病。酸性体质的人很容易疲倦,老化也加快。癌症患者几乎都是酸性体质。更重要的是酸性体质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现在生活水平是飞快提高,人们面临着众多的食物,大多数人都是从口味出发选择食品,从而出现偏食精米、精面、大鱼大肉等酸性食品,当我们摄食了多量的含氯、硫、磷等酸性食品后,血液便极难维持弱碱性的状态,容易发生酸中毒症。如果孩子长期食用,就会影响脑功能。
那么是否不吃或少吃酸性食品呢?也不是,二者必须适量配合食用才是健全的饮食生活。因此,必须注意主副食的搭配调剂,注意酸性与碱性食品的平衡,尤其应该控制酸性食品的比例。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食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适当增加其比例,以防止酸中毒。
幼儿园老师最想告诉父母的话
你想知道幼儿园老师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吗?来看看来自幼儿园老师的建议,这些都是他们最想让父母知道——有些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
1、对待我们应该就像朋友一样因为,当你的孩子看到我们的关系很亲密,他也会感到很愉快。比如:父母是否可以和我们幼儿园里的老师一起与孩子照张合影,然后把照片挂在家里的墙上。
2、要把握好时间如果你每天总是担心上班迟到,结果匆匆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会使孩子感到紧张。要腾出一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安顿下来;而且如果某天下午你很忙,你可以提前给我们打电话,这样等你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提前给他准备好。
3、给孩子穿普通的衣服当你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好的衣服,否则当他不小心把染料弄到衣服上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几乎是100%),他会有挫折感。
4、不要把玩具带到幼儿园里来小孩子通常是不喜欢与别人分享他自己的玩具的。而且幼儿园里已经准备了玩具让小朋友们分享。
5、要带足孩子的用品如果你的孩子的尿布用完了,要我们从别的孩子那里借用,这是不公平的,而且只有自己带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尺寸。
6、把你从家里带到幼儿园的东西写上孩子的名字有时,我们并不能把每个孩子的东西都分得一清二楚。
7、给我们留一些你的小物品当孩子想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你留下的这些东西给他,比如:你的家庭相册;你自己录的一卷录音带;或者一条小手帕,上面洒上你平时使用的香水。这些通常会使你的孩子感觉舒服一些。
8、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想到要一整天见不到孩子,所以当与孩子说再见的时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复杂,但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好吗?如果当你要离开的时候,表现得很难过,那么孩子会表现得更难过、麻烦,这种情形下,他们更不愿与你分开。
9、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请你放心我们希望你的孩子过得愉快,而且我们会尽我们的努力使你的孩子感觉这里就象他的家里一样。
10、你要知道,你的孩子并不总是兴高采烈、情绪良好他既然在家里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那么他在幼儿园里也是。既然他在幼儿园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很高兴的,那么对他的小脾气就请不要反应过度了。
11、尽量守时如果我们说我们在5点半下班,请不要在5点50分才赶到幼儿园接孩子,毕竟,我们也想按时回到自己的家(而且,我们有的人也已经是为人父母了,有自己的孩子要照料)。
12、看看我们给你写的字条或我们的留言本,上面通常有重要的信息比如幼儿园计划开会或者旅行,你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不要拖到最后时刻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13、在家里要和在幼儿园的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你在家里允许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这在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14、你是你的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如果你的孩子穿反了裤子,不会系鞋带,请不要急着责怪我们,因为你平时在家里就需要教孩子自立。
15、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果你离婚了,或者你的家里有病人,甚至你的丈夫出去旅游了,要让我们知道,这样我们就会了解孩子一些特殊的举动。如果你家中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不要告诉孩子:在幼儿园要保守秘密。孩子要在幼儿园里呆很长时间,和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他也需要觉得自己很诚实。
16、请了解我们的发烧规定你的孩子如果发烧了,当他要重新回到幼儿园时,必须是已经退烧了,而且是已经停药超过24小时后。
17、及时交纳托儿费如果你的财务状况发生问题,或者你需要做特殊的安排,提前让我们知道,我们也可以照顾你的孩子。
18、说谢谢好让我们知道:我们为你的孩子所做的事得到了你的认可。如果你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告诉我们知道,不要在别的父母中抱怨。
换位思考,体谅一下老师的不容易
换位思考,体谅一下老师的不容易现在,我们经常能够在媒体上和电视上看到各种关于幼儿园的负面新闻,不是老师体罚孩子,就是老师给孩子吃药等等,让家长们颇为不安。如此种种种种的报道让家长们心慌了,心寒了,也心累了,总是觉得把孩子放在幼儿园,交给老师不是那么的踏实,怕孩子受到伤害,甚至想过要不要让孩子不再上幼儿园了。
这种心态对孩子,对家长和对老师来说都是一种伤害,虽然这个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面对着这种情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觉得,任何事情,无论是好,还是不好,都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来看。在这件事情上,我的观点有两方面:
第一、请问,你的孩子能不再上幼儿园吗?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一定要过集体生活的,集体生活能够让他们学会体谅别人,学会协同合作,能够让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歌谣舞蹈,养成定时作息的良好习惯,也能交到一些好朋友,开始建立起属于孩子的小小社交圈。应该说,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要环节,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因此,我想问一下各种家长,你们能让你们的孩子从此不再上幼儿园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那么,既然我们的孩子不能绕过幼儿园这个环节,那么,就请家长们一定放宽心,安安心心的,与其整天提心吊胆的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不如多给老师一份信任,给孩子一份放心。
是这个道理吗?
第二、请问,如果你是老师,你该怎么办?
作为家长,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得到最好的照顾,吃的好,玩的好,睡的好,不会有哭闹,不会有打架,不会受伤害。这些愿望都是正常的,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反过来做一下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幼儿园的老师,一个人要照顾十个孩子,从早到晚管他们衣事住行,还要带他们出去玩,付出的辛苦和劳累不被理解,还经常的被一些家长指责和抱怨,那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周末两天休息,我自己带着xx从早到晚的,就算是不用和他一起跑,一起做游戏,到了晚上还累的一塌糊涂的,而且在xx睡了之后,还要给他洗衣服,一直要忙到很晚才能休息,而第二天又是如此。两天就感觉如此的辛苦,那么老师呢?他们每年每月每天都是做着同样的事情,付出同样的辛苦,为什么不能被我们所理解呢?
因此,请多给老师一些理解和包容,或许我们大家都会感觉舒服一些。
最后,我想切实说一下我的亲身感受。xx现在在幼儿园上小班,从他上托班开始,已经在这个幼儿园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两年里,我从未抱怨过老师,也从未指责过老师,我总是觉得,既然把孩子交给幼儿园,交给老师,就一定要相信他们,他们都是专业幼师毕业的,在幼儿教育方面都比我们更专业。而且另一方面,孩子教育的责任在家长而不在老师,所以,不能太指望老师能够教给他们太多的东西,我所奢求的,就是xx在幼儿园的平安和开心。每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能够看到xx的笑容,就已经觉得非常的满足了。
有了信任,才有安心,有了安心,才有开心。
这些话,老师不会告诉你,但家长必须知道!
你爱孩子没有错,但爱的太过就是你的错了!
走出家庭,离开父母,谁管你是不是有人爱,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价值,才决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会孩子独立,帮助孩子获得能力,才算真正的爱孩子!
别总担心孩子座位那点事了,坐得再远,难不成还能出了教室不成?座位的排列是要考虑很多因素的,视力、高矮、同学间的搭配,等等。让孩子课上多集中注意力,多多吸引老师的关注,比坐在哪有意义多了。
孩子的日记本,如果他不想给你看,那你最好不要偷看。谁都有秘密,请保护孩子的隐私。一旦他发现你偷看了,哪怕你只看了一点点,那他对你的信任,下降的可不止一点点。
教育孩子这件事,别人的意见听听就好,不要随便用在自家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别人家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孩子。父母平时还是要多注意观察,用心,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
孩子犯错了,不认错就不要轻易原谅;孩子没有错,就请无条件的相信孩子,站在他身边支持他!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请先让你自己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吧!
生活本来就是苦的,国家总统也一样。
不要对着孩子一个劲儿的抱怨,孩子是属“向日葵”的,没有了阳光一般的正能量的呵护,他会枯萎。
一对总是吵架的父母,必定会养出一个灵魂流浪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争吵,以为事后一个道歉,便可以“风雨过后见彩虹”。殊不知,孩子幼小的心灵所受到的创伤,岂是几句道歉就可以解决的。父母争吵,若不能争得优雅,吵得体面,还请躲起来去吵吧!
别把孩子懂事当成你的自豪,你不了解孩子压抑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讨好你的痛苦。懂事的孩子其实活得很可怜,他们拥有了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稳重和踏实,却失去了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和童趣。给孩子一点任性的机会,让他有机会活出自己吧。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是人家父母做到位了。有时间关注别人家的孩子,还不如多用点心在自己家孩子身上。你不用心教,再好的孩子也埋没了。
老师不是万能的,别把教育孩子这件事全推给老师。老师教的永远是课本的知识,而课本以外的,是家长的育。有了老师的教,家长的育,教育这件事才存在。你的孩子,只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但你不一样,你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教育好孩子,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别总揪着孩子的名次不放了,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可孩子的人生有千万种可能。你可以教育孩子尽量争取最好,但不能苛责孩子拿不到第一。
告诉你优生的首要因素!
第9个月:胎儿发育已达完成阶段,皮肤变为软滑。它的位置下移至下腹部,并且转身,准备诞生。这时胎儿长约50~55厘米,重约2。7~3。2千克。
胎婴儿的脑发育过程
一、胎婴儿脑发育三大基石:遗传、环境、营养
1、遗传(优质的精子和卵子)
通过改善不良的环境条件,控制基因表达形成,改善个体的生长发育,达到补偿或挽救某些遗传上的缺陷。
通过维持良好的环境,使优良的遗传基因免受外界的干扰,使其充分表达形成。
2、环境(改善不良环境,维护良好的宫内环境、自然环境及教育环境)
在孩子智力形成过程中,遗传基因就像高楼大厦的设计图纸,环境则像高楼大厦的基础。没有基础,设计图纸再好也无法表现。
3、营养(营养犹如高楼大厦的建筑材料)
在遗传基因不可更改的条件下,孕产妇通过注重饮食和科学补充胎婴儿脑细胞生长发育需要的重要营养素,则能改善和提高孩子的脑功能。
妈妈从怀孕开始就注意这三大基石,才能为孩子孕育出好的大脑。
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3个错误
小不点长大了,需要我们来规范其言行,需要我们给他们建立各种规则。小孩子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被规矩左右的滋味最初肯定不好受。于是愤怒,反抗,耍赖,等等招数全来了,家长该怎么面对呢?
家长在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说“错误”其实有些严重,说“不当”可能更准确些,因为有比这“不当”更恰当的拒绝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接受规则,进而形成自律行为。
第一个错误:家长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对孩子吆五喝六。
家长过足了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家长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宁死不屈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
真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心理也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应声虫;另一部分孩子则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比如小甜甜。当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内心强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当年逼迫孩子学琴,说不弹琴就去死。朗朗没去死,反而当上了年轻的钢琴家。可惜这几十亿人口,就一个朗朗。
第二个错误: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家长都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小小的三四岁以内的孩子,这简直就是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
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呢。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听话,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更别提自律啦!爸爸妈妈在跟前威胁,我就不做。爸爸妈妈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误。难道家长还能365天,24小时贴身盯吗?
第三个错误:规则飘忽不定,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家长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啊。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我们就能收获一个独立、坚强而自律的好孩子。
一文告诉你美国教师是怎么上阅读课的
美国教育特别重视阅读,在K12阶段,Reading(阅读)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课,和Language Arts(相当于“语文”)并列,属于每天都有的主课。考试时,Reading和Language Use也是两个分着考的科目。与之相比,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汉语和英语教学中,阅读只是作为语言的四项技能之一存在,并没有那么重的分量。近几年,外语教学里的阅读越来越受重视了,有的学校开设了阅读课,外研社成立了“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致力于推动课堂英语阅读教学。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分享一些自己对于美国教师如何上阅读课的观察与体会,分析其中能引发我们思索的关键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
由于美国教师的阅读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自主性,并没有统一的流程、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测试,不同年龄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与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我并不想记录某个年龄段的某个课堂的具体做法,而想以美国小学教师关于阅读教学的一些观点作为小标题,着重介绍与我国英语教学相比的不同做法。
一、 学生需要大量时间阅读
美国教师认为:阅读课上,学生需要真的在“读”而不是在做“别的”。“别的”事包括学习背景知识、学单词抄单词释义、做阅读理解题、做Workbook等。当然这些别的事也可以适当做些,比如说读前铺垫背景知识、读后讨论啦什么的,但绝对不可以占据阅读课的主要时间。在阅读课上,最常见的情景就是学生们一人一本书,或坐或趴或躺,舒舒服服地看。老师也拿本书陪着看。
在低年级,阅读课有一个固定的时段叫Read Aloud,即教师读书给学生听。教师除了自己每天朗读给孩子们听,还会请家长志愿者、社会知名人士来学校为学生朗读,还会请高年级的学生来班里,为低年级的学生朗读。
低年级阅读课还有一个固定环节叫Guided Reading,即老师辅导一个小组的学生。通常老师把全班按阅读水平分成几个小组,这几个小组在阅读课上轮换做不同的事情。比如说:一个小组围绕老师坐在半圆形的桌子旁进行Guided Reading专门辅导;一个小组在阅读角进行自由自主阅读;一个小组在电脑上做AR测试。进行Guided Reading的学生读同一本书,教师会让学生挨个朗读,随时提供帮助和辅导。
除了课上阅读,美国教师还会留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在家阅读30分钟。学生需要填一个阅读日志(Reading Log),记录自己读了哪本书、读了多少页多少字,家长签字。采用AR(Accelerated Reading)系统的教师,还会记录学生读的书赚了多少“点”(points,越厚越难的书点数越高),开展班级竞赛,看谁赚的点数高,到达一定的点数有奖励。
总之,整个阅读课营造的氛围就是“读吧,读吧,读得越多越好!”
二 、学生需要读大量的、适合自己水平的书
美国教师认为,要想让学生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阅读上,教室或图书馆里就需要有大量的图书;想要学生成为成功的独立阅读者,就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just right”的分级读物,即not too easy, not too hard、适合学生水平的泛读读物。美国教师认为,这种符合学生当下水平的、大量的自主阅读,比在老师辅导下,啃较难的读物(即我国常见的“精读”模式),更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流利性。
基于此,美国小学教室的“阅读角”都会摆放大量的分级读物,教师通常会采用某一种通行的阅读分级系统和阅读测试,通过测试掌握学生的阅读级别,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阅读级别内选书。书架上,相同级别的书会放在一个盒子里。
美国教师认为,阅读必须分层。尤其对于差生来说,读他们能够驾驭的读物,才能使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才能使他们对阅读感兴趣。全班都读一本书的统一式的教学不利于差生进步。
美国的阅读测试给老师提供了很多有用信息,除了测出学生是否达到了本年级的阅读程度,给出年级数外,还给出学生的阅读最近发展区,提示学生按照这个区域范围选书。同时,还直观地向教师展示了该学生是否需要阅读干预(intervention),即教师的额外帮助辅导。
比如,在下图的测试结果中,这名叫Juan的学生就需要老师的intervention。Juan read below level,虽是4年级,阅读年级数只有2.6,即二年级第六个月水平。对他进行干预,就需要让他读二年级水平的书,他的阅读最近发展区为2.4 - 3.4。
三、听别人读就是学阅读
美国教师认为,教师为学生朗读示范了一个成熟的读者所采用的各种阅读策略,所以“教师大声朗读给学生听”(Read Aloud)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
美国教师认为,示范模式(“watch me” , “let me demonstrate”)教阅读,比布置任务然后检测模式(“assign and assess”)更加有效。
研究显示,在13岁之前美国学生的听力技能都强于阅读技能,因此美国课标Common Core里建议,教师为学生朗读要持续到初中。
英语是个拼音文字,语音与文字有很大的相关性,听力技能能向阅读技能转化。美国小学阶段一直贯彻的Read Aloud对于我们的启示是: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如果我们的教师由于语音不地道等原因不能示范,就要让学生多听原版音频。
四、引导阅读要给足“自由空间”
美国教师认为,自主、自由、无任务的“泛读”跟有教师指导的“精读”一样重要,在学习阅读(learning to read)阶段,甚至更为重要。
为此,美国教师都不遗余力地创设能静下心来读书的轻松、舒适、自由的空间,只要求阅读时间和阅读的本数,给学生选书方面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读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阅读产生喜爱,建立终身阅读习惯大有益处。
自由自主,吸引学生走进阅读的大门,徜徉于书的天地。
五、花样百出地“引诱”学生阅读
为了让学生热爱阅读,觉得阅读是件有趣、有意思、温馨的事情,美国教师的方法可谓花样百出,举几个例子:
1。 阅读伙伴(reading buddy):和朋友一起读,或是高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结成对子读书。下图就是一个四年级孩子在听一个二年级孩子读书;
2。 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学校,给学生读书;
3。 Book talk: 向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的书
4。 做手工展示最喜欢的书的主人公;
5。 举办Book Fair;
6。 举办各种阅读活动,比如下图就是一个叫“图书品尝”(Book Tasting)的活动,鼓励学生尝试读不同类型的书。
六、讨论交流和深入研究促进阅读
美国教师认为,阅读干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表达。教师一般会布置开放性的、相对长期的、利于展示的任务。比如,让学生读完一整本书,进行book talk,交流观点,评价书的优缺点,做关于作者写作背景和写作方法的研究。相对于中国学生埋头做阅读理解题,这些任务无疑更有利于学生保持阅读热情、欣赏作者写法,并锻炼了口语表达,形成良性循环。
美国教师在引导阅读讨论方面,注重启发性的点评,注重批判性思维,经常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他不这样做,会发生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问题,而不常问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Yes or No的理解性问题。注重对话式的交流观点,较少进行检验理解式的问答。
美国教师在对阅读课的评价方面,看重努力和进步,看轻测验分数;重形成型评价,轻终结性评价;总是给予学生以鼓励。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的,都是正向的鼓励与激励,所以尽管美国教育有一些问题,但美国人中终身热爱阅读的人却不少。完善的图书馆系统,浩如烟海的图书,全社会推动阅读的热情,课堂中受到的完整阅读训练,都使美国成为读书人的天堂。
老师告诉你,同一个班级孩子间差异的真正原因
这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的经验之谈和肺腑之言。“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道理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而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每一点都非常赞同。
这些或许就是一个班级孩子差异的真正原因:
1、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哪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3、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4、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5、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6、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7、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8、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9、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10、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11、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12、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性。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
13、对于那些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天长日久,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14、“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才叫厉害!”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
15、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的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16、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导、帮助他们,如果能再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将多么幸福。
17、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六年之后,他们将会很不同。
18、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19、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也就不一样。
20、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21、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
22、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快乐轻松学习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23、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24、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都将不堪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