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孩子成长的62句话
发布时间:2020-12-03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激励孩子成长的62句话
一、激励孩子积极向上的6句话
1、你将会成为了不起的人---激励会在孩子身上产生神奇的效应。2、別怕,你肯定能行---鼓励是孩子的最大的精神支柱!3、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好---赞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4、有个女儿真好---父亲要多多肯定和赏识儿女。5、你一定是个聪明的孩子,成绩一定会赶上去的---鼓励让成绩差的孩子树立信心6、你一定是个人生的强者---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
二、使孩子充滿自信的7句话
1、孩子,你仍然很棒----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2、孩子,你一点也不笨---尊重与信任让孩子变得信心十足。3、告訴自己,“我能做到”---正确诱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4、我很欣賞你在ㄨㄨ方面的才能---放大优点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5、我相信你能找回学习的信心---帮助孩子重新树立学习上的自信心。6、你将来会成大器的,好好努力吧---用语言暗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7、孩子,我们也去试一试?
三、促使孩子学习更优秀的7句话
1、凡事都要有个计划,学习也一样---让孩子学会制定学习计划。2、珍惜時间,就是珍惜生命让孩子学会---让孩子学会珍惜每一寸光阴。3、你再好好思考思考---让孩子学会勤于思考。4、提出一个问題,我就奖励你---引导孩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5、你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给孩子学习上的自由。6、做完作业再玩,不是玩得更开心吗---积极引导贪玩的孩子学习上用功?7、只要努力,下次就一定能考好---正确对待成绩不好的孩子。
四、促进孩子品行高尚的8句话
1、品德比分数更重要---让孩子明白人品比任何都重要。2、诚实是做人的第一美德---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行。3、竞争中的公平最可贵---让孩子养成公正无私的品格。4、凡事都要问一问自己的良心---教孩子做事一定要讲良心。5、要学会说一声:谢谢---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6、你知道关心父母,这让我很开心---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尊敬父母。7、我很高兴你有一颗同情心----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同情之心!8、我希望你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
五、鼓励孩子自立自强的11句话
1、你想做的事情由你自已决定---对孩子进行自主自立教育。2、自已去做吧,不要依赖別人---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的品行。3、你可以鍛煉一下自己的嘛---鼓励孩子对自己的事情做出决定。4、路是自己选的,就要对自己負責---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5、你大胆去鍛煉一下不是很好吗---积极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6、拿出男子汉的勇气,闯过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7、你自己解決这个问题---让孩子学会直面挫折和困境。8、能够管理自己是你将来成功的保障---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9、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要让孩子过度依赖父母。10、你一定要自己走路去上学---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11、由你去交钱,好吗---从购物中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六、帮助孩子热爱劳动的5句话
1、劳动能让你更快乐---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2、你多做几次就会了---鼓励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3、第一次,谁都一样---让孩子爱上做家务。4、好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5、你也来尝尝当家的滋味---培养孩子当家做主的责任感。
七、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的6句话
1、孩子,做人要坦蕩,待人要坦誠---让孩子学会坦诚对到他人。2、你要学会融入集体中---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合作。3、用你的誠心赢得他人的歡迎---帮助孩子扭转不受欢迎的局面。4、不要随便地怀疑別人---帮助孩子消除对他人的猜疑心。5、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和理解---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与他人的矛盾。6、同学之间要友爱互助---帮助孩子消除和他人的冲突。
八、鼓励孩子勇于纠正缺点的12句话
1、无论什麽時候都不要说谎---帮助孩子戒掉说谎的习惯。2、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莫让孩子妄自尊大。3、自我約束是对自己負責---纠正孩子自我放纵的恶习。4、骂人是一种可耻行为---纠正孩子说脏话的毛病。5、你一定要学会控制你的脾气---帮助孩子克服爱发脾气的毛病。6、你是个懂事的孩子---纠正孩子任性的毛病。7、有耐心才能做好任何事情---纠正孩子缺乏耐心的毛病。8、我们找个鍛煉细心的事情做一做---改正孩子做事马虎的毛病。9、凡事都要冷静,不能急躁---帮助孩子改变急躁的情绪。10、游戏可以玩,但不能沉迷其中---要求孩子远离网络游戏。11、胆子大些,再大些---帮助孩子克服胆怯。12、偏食会妨害你的成长---纠正孩子偏食的毛病。
九、父母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要求孩子之前先改变自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这段日子孩子身体不是很好,这几天下雨,似乎心情总是有点不好。这两天,孩子其实还算比较乖的。也许,还是我们大人心态调整的不好,怕孩子生病,工作的鸭梨,学习的鸭梨,孩子稍微有点“不听话”------有时候是大人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大人没了耐心,一引即爆,还责怪孩子的不是,将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了孩子身上,还动了武力。倔强的孩子不屈服,大人就威胁,孩子屈服了,或是最后还是没了折的大人屈服了。还事后还整整有词的在给孩子讲大道理。育儿真的要讲究方法,大人也是要不断反省自己的!
最近,**爸爸管孩子的事情多了,目的在于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居然从不动武力的他也动起了武力,上了瘾似的最近两个星期打了四次,脱了裤子打屁股,小屁股上一条一条的红印子。
怎么说呢,不听话的时候,我也很烦躁的。可是……。
昨天,我下班回家,本来蛮开心的,答应他吃完饭可以玩游戏,结果,吃饭不好好吃,还咳嗽(上了幼儿园两个多月,都咳嗽了三四次了,一听我就紧张),一会玩,一会吃,还不停讲话,把汤都弄翻了,我和他的裤子都换了。说了他两句,就哭了。然后奶奶还说,今天接回家没有睡午觉。我一听就更火了。问他:“你为什么没有睡午觉?”他急了直说:“我睡了,我睡了,我睡了。”就是不承认,哭的更大声。我生气的大生说:“奶奶不是说你没有睡吗!不睡觉,明天不要接回家了,接回家就是想让你好好睡觉,不生病的。”他一听,大哭。过了一会还要玩游戏,我当然否定了,说:“不好好睡觉,不好好吃饭,就不能玩游戏。”他一听,不依了。然后哭哭啼啼,还是跟我争,最后边火片讲道理,终于把饭吃了。吃了饭还是要闹着要玩游戏,我就是不依,他奶奶居然给他爸爸打电话,他跟爸爸说:“爸爸,妈妈不让我玩游戏,我好伤心……。”我其实是想说给我婆婆听的,但是我却把发火在儿子身上了:“你还告我的状,我今天就更不会让你玩了。”最后哭声一片,他看我很强硬,屈服了,说是要看巧虎,我也同意了,但是他要我陪,我坚决不陪,奶奶也出去了,他又找奶奶,一个人还是不敢下楼去追。就去找爷爷,爷爷上了一天班说:“不要哭了,哭不乖,要打的。”哎。后来他自己开了电脑,放了碟子,拉上爷爷才算止住哭。我就在卧室看书。
看完巧虎,他来找我,有点讨好我似的跟我笑,和我说话。我当然不能再板着脸了。然后帮他洗脸,洗屁股,洗脚。他还“记仇”的跟我说:“妈妈,你大声讲话,我把你的五角星撕下来了。你伤心吗?”假装去有贴纸的墙上撕了一下。说那个就是五角星。(老师跟他说过,他不听话就把他的五角星撕下来。哎!)我就说:“没关系,我会尽量做好的。我是不该大声讲话,但是你可以听话吗?”他每次答的倒是蛮好的:“好的。”可是……。大人都不是只说一遍就听得,何况孩子。何必要这么严格呢!?
后来,我才听他说,今天奶奶打他了,还拧他屁股,因为他不睡觉,其实应该说是他睡了没有睡着。哎,大人都是怎么了。我也跟他讲了道理:“明天好好睡午觉,好好吃饭,有能量,有力气,我就同意你玩游戏。”他也答应了。说好一言为定了。这算是过了。
可是,今天早上,哎!他因为昨天没有睡午觉,所以今天早上醒来也快8:00了。我们叫他起床,他一会起来,一会说是要睡一会,结果,闹了一阵,我给他换衣服,非要把脱了的睡衣再穿回去,哇哇大哭,非说要再睡一会。结果,好说歹说不听。又开始咳嗽,今天降温了,被他爸爸一顿屁股,还是不听,倔的很。怕他真的着凉了,也折腾了一会了,我就强行给他换睡衣,穿毛衣,居然双手把穿的衣服从肚子上扒开要脱掉。好了,又是被他爸爸一顿,这次是打手的,打一下还问要不要脱了,小家伙真是倔,就是不屈服。结果,哭哭闹闹,我看这小子今天是倔到底了。这样也不行。我把他抱过来。他还不让我抱。我强行抱过来,搂在怀里,拍拍他,亲了亲他,跟他说:“**,爸爸是怕你着凉了,让你穿衣服,不穿衣服要生病的。咳嗽你开心吗?”哭着说:“不开心。”他哭着跟我说:“妈妈,爸爸打我。打我两只手。”我帮他揉揉。他慢慢止住哭声。老公在一旁,其实也不忍心的说:“帮他把屁股也柔一揉。”我继续说:“就是的。我们最乖了,要穿衣服。再说了现在不早了,不是老师说过要妈妈早点送你去幼儿园吗?你想让老师说你吗?”“不想。”和他讲了一会,告诉他:“你不好好睡午觉,游戏也不能玩,今天还起来的晚。这样不好。你今天要好好睡午觉哦!你要是睡不着,就用妈妈教你的。闭上小眼睛,嘴里数12345,或是说小绵羊。”他说:“我可以说12345上山打老虎吗?”我说:“当然可以,但是要闭上小眼睛。”聊了几句他就好多了,止住哭声,穿好裤子。
正好爸爸拿了他昨天穿的衣服拉链上的一个圆形标记。他又带着哭腔跟我说:“妈妈,老师说要没收我的这个。”我问:“为什么?”他说:“我玩它,老师不让。”我就明白了三分。那个拉链上的拉的掉了,他和一个小朋友在玩,老师没收了。他就伤心了,不高兴了。奶奶就开始跟**爸爸说,老师说**上课怎么怎么。**急忙否定:“我没有,我没有。”爸爸说:“**,错了承认错就好了,没有关系的,知道改正就好。”不知道他听懂了没有。他又跟我说:“老师不在上课,在弹琴。”我就跟他讲:“弹琴也是上课,老师在教孩子唱歌。要尊重老师的,不然老师要不高兴的。比如你和妈妈讲话,妈妈不听,你高兴吗?”他说:“不高兴。”他还是担心老师没收了他的东西。我安慰他说:“老师会还的,不是还给你了吗。老师不还妈妈可以去问老师要的。”他居然说:“妈妈,问俞老师要。”我问:“为什么?”他说:“马老师不给我。房子电视机上。”还带着哭腔。哎,我的儿子啊!
儿子还是蛮厉害的,吃了早饭,吃了药,他就同意去上学了,我知道虽然他心里不是很舒服,但是看他基本调整过来了,也不哭闹了。
**爸爸一早揍了孩子一顿,心里也不好受,直到送孩子上了幼儿园才和我一起上班。在路上,我们分析,估计昨天上课被老师说了,还被告了状,所以回家睡觉没有睡着,奶奶可能也说他了,然后更没有睡意,还打了他,他心里更不想睡了。结果,到了晚上,妈妈也不了解情况,没有再耐心一点。好了,一早爸爸妈妈看时间来不急了,又是白白吃了一顿打。孩子爸说:“以后我做白脸,你做红脸。”我心里想,能不用武力的还是不要动用武力为好。一时的屈服又有什么用呢!
凡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大人打了孩子总是会愧疚。但是过去了就过去了,还是要总结经验。可是不打孩子也不行!什么事情总是要掌握个度子。不能太放纵,不能太专制。学问啊!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学问啊?!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怎么中国政府机构没有这种孩子教育方面的咨询和辅导呢?
孩子不开心,我心里总是有点不怎么爽,我没有出息,呵呵!今天就是投入不了工作,也没有心思看书复习,晚上的工作聚餐也不想去了,就在网上游荡,看看朋友一个个都在忙。只有自己找渠道解压解压。还是那句话,耐心些,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尽自己的努力做个好妈妈!不会到会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家长应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
卡其亚的生日在即,妈妈准备为她在家中开一个生日派对,在发送邀请卡的时候,发生了这样的对话:“维娜家的地址是什么?”“我不想邀请她参加。”“怎么会?她是你的好朋友啊?”“不,她不是?”“这样讲不好,如果让维娜听见会怎么想。你也不希望她这样讲你,对吗?“”我不管,我不想请她。“”如果是这样或许你根本不该开这次派对。可以,不开好了。”
话虽讲到这里,派对还是要开,生日一年一次,孩子们都很喜爱用这种方式庆祝生日,妈妈当然不愿让女儿的情感受挫伤,但如何挽回呢?妈妈不禁为自己说出去的话烦恼起来。
1、别用成人的眼光“缩小问题”
首先当女儿提出不让好朋友参加生日派对时,妈妈没有意识到这里有问题,不是去听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过节儿,而是简单地说:“她可是你的好朋友啊?”以此来否定卡其亚的愿望或对维娜的不好感受,这样就给对话加上了阻力。
当女儿很负气地说维娜不是她的好朋友时,妈妈还有机会让女儿说一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但是妈妈又一次使用了成人的判断,她或许是这样想的:小孩子真是很片面很极端,或许她们有一些争吵,还没有平静下来,就这样“绝情”。她这样想也就这样说了出来,但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呢?
2、鼓励孩子将心里话说出
客观地讲是很对的,孩子之间今天吵,明天好,还会有什么大事吗?用不着过问,几天就过去了。的确如此,但妈妈忽略了一点,就是对孩子来讲同好朋友闹矛盾是非常严重的事。她们很可能希望向妈妈抱怨一番,如果父母不能给孩子机会让她将心里的话讲出来,反而对她讲“你这样做不对”,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会认真听取、考虑你的意见,而是反应得十分极端。而孩子的“不讲理”又进一步引发父母的气恼,变得也像孩子一样地极端起来。如果我们领会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就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
当女儿说出不邀请好朋友来参加派对时,妈妈应当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女儿一定是生了很大的气才会这样做,而不是依照成人的眼光将问题“缩小”。
不能对孩子说的12句话,打造健康成长环境
所有的父母都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有时候我们不经意的话语会给孩子带了负面影响。
第一句:“快起来!今天上课要好好听讲啊!”
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谈话,尤其是当他还没睡醒时。青少年喜欢在晚上交流,因为他们的生物钟比成人后延。
第二句:“你会干什么?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工作了!”
不要拿孩子与自己当年进行比较。时间长了,孩子会拒绝与你沟通。
第三句:“你还不减肥,胖得脑子里只剩油了吧?”
千万不要用困扰他的事情开玩笑。记住,青少年敏感、容易受伤害。
第四句:“你为什么总干傻事?”
不要在他们某些行为后,问这样的话。你可以问:“做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第五句:“不是我唠叨,是你没明白!”
不要对某些事情一而再地唠叨。只给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相信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第六句:“看着我的眼睛。”
不要直视孩子的眼睛。用“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孩子比较容易打开心扉。
第七句:“今天下午不许去打球了,我们需要谈谈。”
不要占用整块的娱乐时间和他们谈心,不妨在与孩子一起打球、看戏或者吃饭时交流一下。
第八句:“你摔谁呢!”
不要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带有情绪性的字眼。
第九句:“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不要提过于笼统的问题,而应以正面的态度问特定、具体的问题。比如:“老师怎么评价你这篇作文?”
第十句:“你这么想完全错误,应该……”
不要打断他们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需要时间去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就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第十一句:“别总是乱花钱!”
不要老把话题集中在琐事上。谈些更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如体育比赛、音乐会甚至政治等,有助于彼此了解。
第十二句:“下次理发时,鬓角剪得短点。”
不要总是给他不需要的建议,而应经常赞许他们的想法。
成功教育孩子成长的妙法
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未来的发展都与家庭的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许多的家长们常常不知道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或是会犯一些教育的错误,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如何成功的教育孩子吧!
问题1:怎样做个好妈妈?
我觉得做妈妈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想的全是物质层面上的问题:如母乳应该喂多少?尿片选什么牌子?每天补多少钙?。。。但当孩子慢慢长大,你会发现,那只是最最基本的物质层面的满足、身体生理的满足,以这种形式表达出的母爱恰恰处在爱的金字塔的最基础层。
那么爱的金字塔上层是什么?我认为是:用智慧去爱,用科学做妈妈。这份智慧须体现在每一天的生活场景里。聪明的妈妈会明白不能只用妈妈的时间、金钱和怀抱去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相反,妈妈更需要考虑一些看不见摸不到的问题:如何做,何时做,怎么做,为什么做。例如,妈妈是否在孩子闹夜时第一时间做到有求必应,还是选择忍耐爱心,逐步训练孩子自我安抚入眠?是积极为孩子补营养素,并深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千真万确的?还是让孩子参与各类集体和体育活动,确信6岁前的孩子是用肢体触摸来探索和学习这个世界的,因为独立探索而变得更聪明?
所以,想做个好妈妈,我们都必须从基本的哺育“技术”开始学习,然后升级到养育的层次,最后再上升到教育和培育。这段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正是妈妈自我成长、自我超跃的过程。虽然养儿育女始于“养”,但却难在“育”啊。说道底,孩子是我们再次优化自己的契机:我们要学习新的养育知识,改变已有的不良习惯,丰富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人。因此,无论妈妈的育儿动机是什么,只要想育好孩子,就必须先育好自己。
问题2:生活在安逸中的孩子,该如何引导面对人生?
安逸并不是错。从安逸中可以培养出很多人的优秀品质,比如:优雅、礼貌、感恩、尊敬。安逸不是造成坏习惯、坏品德的前提。但如何从安逸中引导孩子养成好品德是考验当今父母的智慧。
1.父母应先有共识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当孩子还是幼年时,父母是在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成长是一个孩子学习生存技能、养成各类习惯和培养品德的过程。如果父母包办一切,那么孩子必定缺失这些成长必须经过的教训和历练。
2.从小为孩子建立注重精神追求的价值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其实他们对物质的需求很有限,父母只需要提供基本的养护:吃饱、穿暖和健康。除此之外无须更多地把物质的表象展现在孩子面前,从而养成他们对物质的看重,追求和依赖。比如,父母总爱说:“读好书赚大钱”。这对孩子的价值观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3.优化自己,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平时的言谈举止、衣着、交友习惯都会被反射到孩子身上。如果父母希望在安逸中培养孩子的某种品格,那么自己须先向孩子展示这份品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大染缸,你想让他变什么样你自己先要变那样。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你的优点和弱点烙在自己行为举止上。所以养育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优化”的过程。
问题3:2岁的宝宝提出无理要求,父母不答应就大哭大闹怎么办?
由于宝宝还小,很难用语言讲道理何其沟通,打骂或置之不理都让其越哭越凶,小家伙似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脾气很倔,转移注意力都不凑效,让父母十分头痛~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呢?
这个年纪的小孩,他对事物不是用因果关系来判断的,所以用大人的逻辑去讲道理会没有效果。用威胁或打骂,只会发生一点即时效果,但不长久。对幼儿来说,他们更多地是用感觉来理解、来判断。所以,妈妈要唤醒这份与宝宝情感相关联的形象感觉,比如,我小儿子一定要喝可乐不喝水,我就让大儿子告诉他在学校里流行的一个实验段子,把一枚硬币放在可乐杯子里,第二天会化掉。于是,小儿子可以很形象地理解到,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是否也会把肚子化掉呢?这是用一种形象思维的方式把妈妈嘴里的大小道理变成了孩子能懂得的故事或场景。大凡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基本都是大人的错,因为大人没有让孩子明白他们要讲的那点点道理。孩子们原本都是天使,是我们让他们改变成今天这个模样的。
当父母常常对孩子的哭闹没辙时,我给大家几个建议:
应对方式1:父母要改变孩子爱哭的习惯,让孩子明白哭闹并不能产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而讲出哭泣的原因却能得到妈妈的帮助,然后认真耐心地处理孩子哭泣的事由,不能听完不处理更不能没耐心。那下次他就不再愿意说出原因了。这样反复练习,孩子慢慢会改用语言来表达。
应对方式2:改变自己对孩子哭的反应。孩子越哭闹,妈妈应该越冷静,不能失去耐心而立即顺着他。妈妈可以对宝宝的哭泣采取冷处理,先把情绪安抚下来;也可以陪伴他,让他继续哭一会儿,释放掉不开心的情绪。很多时候孩子发现妈妈给予注意了,就会慢慢停下来。这时妈妈一定要先聆听孩子的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也要给予关注和讨论。
应对方式3:当宝宝愿意不哭泣而诉说出自己的意愿时,妈妈就因该立即表扬宝宝,并酌情满足宝宝的某些意愿,让宝宝明白哭闹一点用都没有,而用语言讲出需要,学习与妈妈谈判才会有机会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这个母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向哭泣的宝宝妥协;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轻易失去耐心。那么,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也会慢慢明白事理,不再无理取闹了。
问题4:我儿子现在4岁差2个月,喜欢听表扬的话,听到别人说他的缺点就顶嘴,稍不如意就说要把谁谁谁杀死、把谁谁谁扔河里去等等,再不就是哭鼻子,可怜兮兮的说:“妈妈不生气,妈妈喜欢我。”诸如此类的话。原来我是经常表扬他的,是不是我表扬他太多了啊?该怎样帮他调整心态呢?
1.4岁孩子的模仿能力较强,但他只是在重复自己所见所听的,并不明白其真正的含义。所以不能以她的某些言行来判断他的行为好坏和品格的问题。
2.孩子都喜欢被表扬。表扬虽不能让孩子立即改正错误,但表扬可以激发改正错误的热情,表扬是孩子改正错误的动力。所以我认为表扬是引导孩子“从善向善”的一个重要引导和激励方法。
3.当看到孩子有明显错误时要及时指正,但批评指正的话也还是可以用温和鼓励的方式来表达。4岁还不能明白“道理”,但孩子喜欢听故事,妈妈可以用比喻的方式去“曲线”告知他硬邦邦的道理。比如,孩子喜欢扔玩具,如果妈妈单纯说玩具不可以扔,孩子并不能完全懂,但如果说玩具也会痛,痛了后玩具就不爱和宝宝玩了。那孩子会慢慢去体会和理解。
4.妈妈需要把道理变成故事,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然后还要不断耐心地重复,犯一边就重复一边。这个沟通过程有许多环节,一环都不能脱节。如果父母从小就与孩子缺少语言的沟通,那么亲子关系会受到影响,孩子觉得自己不被注意不被理解,他就会关上他的门,久而久之孩子不信任你了,性格容易变得暴躁,顶嘴一定会出现。
问题5:上一二年级的男孩子开始讨嫌,依赖性强,很懒,小时候家里人多惯坏了,不知道这个年龄的男孩要注意什么问题?
不能责怪孩子呀。这是因为在过去的7、8年中父母有许多没有做对。现在孩子才7-8岁,还来得及改变状况。我们就先从您刚刚描述孩子3个缺点来入手来讨论吧。
第一,你说孩子依赖性强。他依赖谁了?依赖什么?那被依赖的这位家长是否可以停止去包办孩子的事?包括他的学习?
第二、孩子懒,是指哪方面懒?我相信孩子对玩不会懒,对吃不会懒,这些都是他有兴趣的事。所谓他懒的事物是哪些?妈妈要去发现某些角度去激发孩子对“懒得理”的事物产生兴趣。
第三,妈妈提到小时候被惯坏了。其实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改变孩子必须先改变父母自己。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去,如何要求孩子改?所以,父母先要看自己有什么需要立即改变的?!
问题6:孩子到十一二岁洗澡不知道避开父亲,该怎么和她说呢?
1.洗澡不避开只是表象。想一想是否家里还有很多时候父母孩子都互不避忌的呢?父母应该让进入学龄的孩子有对身体自我保护的观念,比如上洗手间、更换衣服时要关门,而父母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自己在家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父母如厕是否关门,夫妻洗澡是否避过孩子?
2.男女有别。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应意识到孩子的身体是私密的,即使是父亲也不可以过于亲密,造成性别模糊。父亲再疼爱女儿,也不能无界限地接近。父亲在平时与女儿的相处中,自然地让她觉得需要在爸爸面前保持自己的隐私。
3.如果生活环境并不宽敞,一家多口居住在一间房间内,在孩子稍大后可以考虑拉个帘子之类,起居分开,让她有可以保护隐私的空间,同时也培养起保护隐私的意识。
面对孩子提到的性问题,我的态度是不用把“性”的问题当成罪恶的事物来警诫或吓唬孩子,也不要避而不谈,闪闪烁烁。通过更自然的方式来交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只是想帮助他们,让他们知道得更多,准备得更充分,以后和异性相处时更有风范。
年龄小的宝宝总是会关心自己从哪里来。爸爸妈妈可以直接回答。让他知道自己就是爸妈妈相爱的结果,因此他很珍贵。最好不要用“是从路边捡的”这种托词,会伤害宝宝的感情。其次小宝宝比较接受形象的解说,比如妈妈肚子里有个小房子,爸爸放了一颗种子在那里,长大就变成宝宝了等等。
大孩子则更会自己思考捣弄答案了。在他们愿意聊的时候,爸爸妈妈可用信任的态度、平等的语气把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传递给过去。千万不能居高临下,让他们觉得这好像是一件不能谈的很坏的事情。而要做到这一点,爸爸妈妈需要先自己相信性是美好的,然后才能从容坦诚地跟孩子讨论这件事情。
在安逸生活中如何教子是个棘手的问题。无论妈妈有多能干,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会不断出现不断生成的。做妈妈的过程就是智慧引渡自己的人生旅程,所以妈妈要感谢孩子,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人生挑战和自我优化的一个又一个机会。在与广大父母沟通的过程里,我最最感恩的就是我的两个儿子,是他们给我动力,给我思考,给我发现真谛的霎那感悟。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非常重要,所以父母们要多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上的几点是我们生活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但愿父母们都能够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家长说话注意措辞有益孩子心灵成长
1.你为什么就不能够像谁谁谁。孩子被对比,很可能增加他们本能的敌对情绪,甚至耿耿于怀。因此,应该向孩子讲清楚你的具体要求,重点放在你希望他改变的不良行为上。
2.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被话刺伤的孩子只会心生叛逆,把事情弄得更糟。
3.你简直笨到家了。这话只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有的因此产生自卑感,不求上进。
4.走开,能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这样说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产生无以名状的孤独感。倘若你的确想独自呆一会儿,可以耐心向孩子解释:我很乐意与你在一起,只不过现在太忙,请原谅。
5.少啰嗦,闭嘴。孩子会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视。长此下去,孩子会变得毫无主见,依赖性极强,把自己看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6.老老实实去做,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空洞的威胁最终将损害家长的威信,孩子反而会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看你怎么办。
7.妈妈求你了。教育最怕出现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
8.我没本事。和孩子谈话时把自己的自卑感表露无遗。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9.揍死你。当你说这话时,表明你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这是一句根本无法兑现的大话,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10.你滚吧,想去哪里去哪里。最后通牒式的话让孩子没法应对,他虽然不想离家出走,但更不想就此低头。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逞一回英雄,真的离家出走了。
激情父母成就健康向上的孩子
每天与孩子独处20分钟 从古至今,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可厚非的,可现代家庭的繁忙使得父母与孩子对话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在每天与父母的交谈中,金语涵的爸爸告诉笔者,孩子在家特别怕他,不知道如何是好?经过一番交谈,得知金爸爸工作比较忙,回家就不想说话,一说话女儿就紧张。看着金爸爸一筹莫展、一副伤心的模样,笔者想这是很多家庭都会出现的问题。因为工作的压力回到家已没有足够的耐心与孩子说话、甚至微笑。笔者告诉他:
1.每天回到家之前对自己说:“女儿是我的宝贝,我非常非常爱她。”
2.坚持每天与女儿独处20分钟,在只有你和她的时候,你会更多地关注她,她会觉得爸爸也很爱她,单独和爸爸在一起时自己也很快乐。
3.如果实在不想说话,就给女儿准备一样小礼物:一根棒棒糖或者一瓶酸奶。这些东西可以事先准备很多,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20天后,金语涵的爸爸特意找到笔者,告诉笔者他按照笔者说的方法做了以后,开始觉得很别扭,但想着没办法就坚持了一个星期,渐渐地,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样做,而最后一个办法几乎没用过。现在他与女儿之间的距离真的拉进了不少。心态调整好了,养成了习惯,也就不觉得累了。况且,这样的收获远大于自己那点小小的付出。他还说道:“确实,曾有专家研究指出,父亲与女儿的情感,能直接影响女儿成年以后的性格和能力。”所以,他很庆幸能有这次改变。
笑口常开,言传与身教并重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个性形成和心理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潜移默化,深刻而持久。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在强调以身作则对孩子的重要性,往往忽视了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其实,言传与身教并重。
罗逸霄的妈妈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作息时间安排得很紧,生活很有规律。孩子很听话、也很能干。可是,他妈妈向笔者反映,为什么他看似没有其他孩子活泼呢?真不知该如何是好。笔者知道他妈妈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平时处处以身作则,对孩子比较严厉。她就特别相信:“行动更具说服力。”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给她支了三招:
1.每天坚持给孩子讲一个笑话,让自己的笑声感染孩子。
2.把练毛笔字的时间缩短,拿十分钟进行梦想交流。梦想可能做或者不可能做的事情,让他在交流中活跃思维。
3.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让他把开心的事用语言表达出来。经常不停地说话,变得能说会道了,自然也就活泼了。
一个月后,笔者就发现孩子经常有很多好玩的事跟笔者说,而且还能跟其他小朋友说好多的笑话,大家都特别乐意跟他在一起。
激情生活,让父母成为孩子的朋友
家庭是父母创造的,可家庭的核心却是孩子。如果父母成不了孩子的朋友,对家庭来说将会失去激情;没有激情的生活,孩子将会难以快乐。笔者发现,其实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过就是晚上和双休日,于是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向父母们提出了两点建议:
1.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合理地安排晚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共同欢歌、共同游戏。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聊一下幼儿园里的所见所闻,再跟孩子一起听读十分钟,边读边看边识字,然后再有十分钟轮流表演节目,孩子和父母一起完成,孩子会觉得很有意思。另外,还可以跟孩子一起画画、玩游戏,临睡前再给孩子讲几个故事,使孩子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2.双休日到了,更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进行环境教育的大好时机。父母带孩子去广场喂鸽子,体会喂鸽子的乐趣;去公园体会碰碰车带来的刺激;也可以去书店,帮孩子选上几本好书,丰富一下孩子的小书架;走在路上,随时观察路上行人、汽车、天气的变化及路上发生的事情。随时引导孩子增强明辨是非的本领,扩展视野,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提醒父母们用孩子的眼光、用孩子的语言,来看、来想、来谈,感同身受,体味生活,父母自然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总之,家庭环境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场所。良好的家庭氛围、亲密无间的零距离相处、言传与身教并重的教育方式及激情洋溢的生活,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笑口常开、乐观向上的父母,其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激情洋溢的教育对孩子性格培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