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爱表达的宝贝爱上说话
发布时间:2020-11-28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爱的教育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让不爱表达的宝贝爱上说话
昭宇2岁多了,可到现在也不喜欢说话,想要什么东西,就用手指,爸爸妈咪如果不给他,他就哭。
偶尔,他嘴里也“哼哼呀呀”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可爸爸妈妈都听不懂。带宝贝去医院看,宝贝又能喊出“爸爸”、“妈妈”、“要”等简单的词语。医生认为宝贝并没有生理上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养成表达的习惯,需要生活中多促进。
昭宇的爸爸妈咪回到家,翻开早教书,仔细阅读,希望弄明白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为什么宝贝不喜欢表达呢?
专家如是说
其实,从宝贝出生后不久,就能观察到那些爱表达的宝贝通常喜欢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而有的宝贝则显得很安静,不喜欢发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宝贝天生的性格,一方面则是后天的环境。
宝贝表达的第一步
刚出生的几个月时,宝贝只能看和听。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学着安静下来,调整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跟宝贝说话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他看着自己的嘴巴,宝贝会看到父母的舌头是怎么动的。
你可知道,宝贝会模仿大人舌头的动作!如果你对着一个新生儿伸出舌头,大多数的宝贝也会朝你伸出舌头,这种简单的早期模仿早在宝贝开始复杂的社会模仿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当宝贝看着爸爸妈妈,他们可爱的小嘴巴不停地动来动去,发出各种有趣的声音时,就已经迈出了学习沟通技巧的第一步。
不久之后,宝贝会开始对着父母发出各种声音。大概在4-5个月大的时候,甚至在3个月的时候,宝贝就开始和父母一起发展音乐节奏感了。父母说“嗯……”并不断地跟宝贝咿咿呀呀地哼唱,宝贝也会朝大人一起咿呀哼唱。在这首个人乐曲中,一家人几乎是同时发声的。
当宝贝对父母咿呀哼唱的时候,还会做更多的事情。宝贝不停地练习那张能发出声音的嘴巴,他们看着父母,把他们的动作和所发出的声音、身体的动作结合起来,宝贝模仿父母,父母也模仿宝贝,他们一直都在学着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出不同的声音。
其实,这种能力在宝贝会说话之后也会派上用场。
婴幼儿心理学家发现:
他们曾经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观察小宝贝,并对他们所表现的各种技能惊叹不已。“起初,小宝贝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学者们问道,“难道这跟哭一样是出自本能吗?好像不是。即使小狗狗被抱出来不跟别的狗一块儿养,只要它长到一定时候,它就能开口汪汪大叫。但是大家都知道,那些与人隔绝长大的孩子几乎完全不会说话……很显然,宝贝是在听了周围的人说话之后,才有了要“说话”的概念。
宝贝是个沟通者
所有的父母们都知道,新生儿是一个沟通者。他们通过手势、表情、肢体动作、不同的情绪表达以及发出的各种声音,来传递信息。父母很快就能学会辨别宝贝不同的哭声,比如,痛苦的哭声和想睡觉的哭声是不同的,宝贝被饿哭了跟他受惊吓而大哭也是不一样的。
宝贝的沟通方式不是口头的,但却是真实存在并且非常有效的。父母听到不同的哭声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换湿尿布、抱抱孩子、喂宝贝吃东西等等。然后,小宝贝笑了,张着小手去摸父母的脸庞,这时,父母也会用拥抱、微笑来回应,会用鼻尖轻轻爱抚宝贝。宝贝开始信息交换,而父母给予回应,这就是沟通。
用肢体语言表达的羽姬
年轻的父母带着朋友,走进婴儿房去看望她3个月大的小宝贝羽姬。羽姬几分钟前刚睡醒午觉,对人有点儿挑剔,但看到父母来了,她还是非常高兴,羽姬踢蹬着胖嘟嘟的小腿,大声地发出“咯咯”的叫声,把小手伸向了父母。
“她是在跟我们打招呼呢,她是在说‘父母,很高兴看见你’。”羽姬的父母解释说,接着她又对女儿说:“我也很高兴看见你,羽姬。”
朋友感到很奇怪,她对宝贝了解不多,在她看来,羽姬发出的声音简直跟噪音没什么两样。
“我知道,你肯定以为我疯了,”羽姬的父母说,“但她的确会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我知道,她会这样做,我能说出她什么时候难过,什么时候高兴。”
“这太神奇了。”那位深感疑惑的朋友说,她俯下身子,用鼻尖轻轻触碰宝贝的脖子。
“哦!”羽姬一边叫着,一边昂起头来,虽然有点儿受惊,但她仍然在笑。
“这是她表达惊奇的方式。”羽姬的父母说。
羽姬父母可不是什么育儿天才。任何注意宝贝发音的父母都会告诉你,他们完全能够理解和解释孩子的声音、手势、动作所表达的意思。
促进宝贝学会语言表达6个游戏
1模仿发音
抱起宝贝,在他面前做出张嘴、吐舌或其他各种表情,并用亲切温柔的声音和宝贝“谈话”,让他们注意到你的口型和面部表情,逗他发音。逐渐地,宝贝就会发出应答似的声音来和父母“交谈”。这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有效方法。
2放童谣CD
选择节奏欢快的童谣CD,随时放给宝贝听,每次放几分钟就行。父母也可以自己学会童谣以后唱给宝贝听。喜欢听歌曲是宝贝的天性,童谣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最适合小宝贝听。
3唱摇篮曲
宝贝哭闹,或者每次睡觉前,父母都可以给他唱摇篮曲。这可以让宝贝很快安静下来,或为他们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4学小动物的叫声
父母可以用滑稽的表情,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给宝贝听。拟声词很容易引起宝贝的兴趣。你也可以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同时,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动作,这样更能引起宝贝的注意。
5听父母讲现在的事情
父母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贝讲他们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比如,对他们说“宝贝在摇小铃铛”,“父母正给你换尿布呢”等等。这可以教宝贝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父母也会养成和宝贝说话的好习惯。
6拍拍手点点头
和宝贝面对面坐好,握住两只小手,教宝贝对拍。边拍边说:“拍拍手。”然后不握宝贝的手,看其能不能自己拍。同样的方法,可以教宝贝做点头的动作。这可以锻炼宝贝理解语言的能力和模仿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让宝贝爱上阅读的方法
让宝宝爱上阅读很容易,只要开始得足够早!
在开始说阅读之前,我先说说宝宝的认知特点,方便我们理解后面的内容。
还在孕期的时候,宝宝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学习。宝宝的大脑开始运转,并且慢慢感知着周围的环境,然后学会适应它。
这个适应的过程,就是宝宝学习的过程。宝宝试着搞清楚身边有什么,它们都是做什么用的,又是怎么工作的,并且通过自己独特的分析推导出这些事物的间的关系和它们整体运行的规律。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学习能力比成人高很多倍。并且这一切都在宝宝的潜意识里不知不觉的发生着,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即使他们身边的环境再复杂,宝宝超强的学习能力也能让他们适应这个环境。并且环境越是复杂,他们能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这就是我们觉得现在的小朋友比自己小时候更聪明的原因。
过去30年间科技的进步速度太快,当下的生活环境比我们小时候要复杂得多。即便这样宝宝们还是学会了按电梯,学会了用门禁对讲,学会了用手机、用pad、甚至平衡车。。。
孩子们的大脑和我们小时候的差不多。但他们却凭借和我们一样的认知系统(身体和大脑),适应了比我们小时候复杂得多得多的生活环境。
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
孩子们这种超级的学习能力是由他们特殊的大脑运行模式决定的。过去的20年间成长心理学家们越来越清楚一个事实。孩子们的认知模式和成人完全不同。下面这张图可以很简单的解释幼儿和成人认知模式的区别。
这是加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Alison Gopnik教授,20年来研究成果的简化图。图中左侧的部分是幼儿和低龄儿童的认知模式,就像一盏向四周放射光芒的灯笼。右侧的部分是成人的认知模式,就像是一盏聚焦的探照灯。图中的这些感叹号,就是让我们感兴趣,并希望感知的事物。而箭头就是我们调动感知的方向。
当成人得知一个事物对我们有益时,我们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方向去尝试感知它。这种感知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非常强。也就让成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但宝宝的感知是发散式的。他们随时都在把自己的全部感知开放给周围的整个环境。并且宝宝大脑中的潜意识部分会高速的运转,把感知到的信息转化成数据,之后整理和统计。这些数据统计之后的结果会被存储起来,成为他们成年之后的行为标准和参照。
讲了这么多,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宝宝和我们成人的认知模式不同。所以爸妈们千万不要用我们成人的行为习惯和规则要求孩子。尤其是在这两个方面:
1. 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件好事!千万不要强硬的要求低龄儿童集中注意力
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必须足够分散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才能变得更聪明。换句话说,当我们强迫宝宝集中主力时只可能有一个结果:他们会变得很焦躁,因为他们的大脑不能正常的工作;并且这样做是在浪费宝宝的宝贵学习时间,会让他们变“笨”的!
2. 宝宝会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动作,请不要表现得不耐烦。因为这是宝宝们在做“科学实验”。
有几个场景,妈妈们都很熟悉:
宝宝在饭桌上把餐具扔到地上,并且开心的笑。我们越是阻止,Ta越这样做,并且做得越开心。小家伙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想知道为什么物体会因为地心引力而坠落,并且他们的大脑会分析餐具每次落地的时间和声音数据。这是孩子们理解地心引力作用方法的一个小实验。另外,他们也在观察着家人对这种特殊情况的情绪反应。他们会根据我们的情绪反应建立自己的社交和情绪管理数据。
另一个场景:孩子拿到两个杯子,其中一个杯子里有水。他们会尝试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然后再倒回来。他们可以这么周而复始的玩上很长时间。这也是孩子们在学习。他们在用这种方法认识水受地心引力影响后的状态,并且练习这自己的手脑协调,为的是让自己长大以后有使用水的能力。
最后一个场景和我一直想向朋友解答的一个问题有关。孩子们为什么撕书。上面两个例子说了宝宝们用科学家在试验时里才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去认知餐具和水在受到地心引力影响后的运动模式。那么你们猜猜当宝宝第一次见到纸这种新东西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去认知它?
对,把纸撕碎,揉烂,咬破,尝尝味道。。。这些都会是他们认知纸的方法。
知道了这些,相信妈妈们会更加容易接受宝宝们为什么做这些“傻事”了吧?当成长心理学家们理解了孩子们的这种学习方式之后,他们感到非常的吃惊。因为这种学习方式太像科学家们的科研试验了。他们惊叹,宝宝们真是天才,而我们成人才是笨蛋。
我讲了这么多只有一个目的:希望爸妈们可以给我们的宝宝更多耐心。请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要求他们。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理解和支持,让这些原本的天才,继续成为天才,而不是被我们的无理要求抹杀了他们的天赋。
可能有妈妈看到这里很着急的问,“你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解决宝宝撕书的问题啊?” 好,我现在来回答:
既然大家知道了宝宝为什么撕书。那么我们就能推测,宝宝的“科学实验”一定有结束的时候。当宝宝的大脑收集和分析过足够多的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存储起来。宝宝就对这个试验目标没有兴趣啦。也就是说当你让Ta摔过足够多次的餐具,当你让Ta倒过足够多次的水,当你让Ta撕过足够多的纸,Ta就会心满意足的再也不去撕纸,再也不去倒水,再也不去摔餐具了。
如果我们现在就不想让宝宝把它的童书撕掉怎么办?这是欧美国家的做法,仅供参考:
这是加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Alison Gopnik教授,20年来研究成果的简化图。图中左侧的部分是幼儿和低龄儿童的认知模式,就像一盏向四周放射光芒的灯笼。右侧的部分是成人的认知模式,就像是一盏聚焦的探照灯。图中的这些感叹号,就是让我们感兴趣,并希望感知的事物。而箭头就是我们调动感知的方向。
当成人得知一个事物对我们有益时,我们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方向去尝试感知它。这种感知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非常强。也就让成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但宝宝的感知是发散式的。他们随时都在把自己的全部感知开放给周围的整个环境。并且宝宝大脑中的潜意识部分会高速的运转,把感知到的信息转化成数据,之后整理和统计。这些数据统计之后的结果会被存储起来,成为他们成年之后的行为标准和参照。
讲了这么多,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宝宝和我们成人的认知模式不同。所以爸妈们千万不要用我们成人的行为习惯和规则要求孩子。尤其是在这两个方面:
1. 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件好事!千万不要强硬的要求低龄儿童集中注意力
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必须足够分散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才能变得更聪明。换句话说,当我们强迫宝宝集中主力时只可能有一个结果:他们会变得很焦躁,因为他们的大脑不能正常的工作;并且这样做是在浪费宝宝的宝贵学习时间,会让他们变“笨”的!
2. 宝宝会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动作,请不要表现得不耐烦。因为这是宝宝们在做“科学实验”。
有几个场景,妈妈们都很熟悉:
宝宝在饭桌上把餐具扔到地上,并且开心的笑。我们越是阻止,Ta越这样做,并且做得越开心。小家伙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想知道为什么物体会因为地心引力而坠落,并且他们的大脑会分析餐具每次落地的时间和声音数据。这是孩子们理解地心引力作用方法的一个小实验。另外,他们也在观察着家人对这种特殊情况的情绪反应。他们会根据我们的情绪反应建立自己的社交和情绪管理数据。
另一个场景:孩子拿到两个杯子,其中一个杯子里有水。他们会尝试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然后再倒回来。他们可以这么周而复始的玩上很长时间。这也是孩子们在学习。他们在用这种方法认识水受地心引力影响后的状态,并且练习这自己的手脑协调,为的是让自己长大以后有使用水的能力。
最后一个场景和我一直想向朋友解答的一个问题有关。孩子们为什么撕书。上面两个例子说了宝宝们用科学家在试验时里才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去认知餐具和水在受到地心引力影响后的运动模式。那么你们猜猜当宝宝第一次见到纸这种新东西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去认知它?
对,把纸撕碎,揉烂,咬破,尝尝味道。。。这些都会是他们认知纸的方法。
知道了这些,相信妈妈们会更加容易接受宝宝们为什么做这些“傻事”了吧?当成长心理学家们理解了孩子们的这种学习方式之后,他们感到非常的吃惊。因为这种学习方式太像科学家们的科研试验了。他们惊叹,宝宝们真是天才,而我们成人才是笨蛋。
我讲了这么多只有一个目的:希望爸妈们可以给我们的宝宝更多耐心。请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要求他们。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理解和支持,让这些原本的天才,继续成为天才,而不是被我们的无理要求抹杀了他们的天赋。
可能有妈妈看到这里很着急的问,“你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解决宝宝撕书的问题啊?” 好,我现在来回答:
既然大家知道了宝宝为什么撕书。那么我们就能推测,宝宝的“科学实验”一定有结束的时候。当宝宝的大脑收集和分析过足够多的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存储起来。宝宝就对这个试验目标没有兴趣啦。也就是说当你让Ta摔过足够多次的餐具,当你让Ta倒过足够多次的水,当你让Ta撕过足够多的纸,Ta就会心满意足的再也不去撕纸,再也不去倒水,再也不去摔餐具了。
如果我们现在就不想让宝宝把它的童书撕掉怎么办?这是欧美国家的做法,仅供参考:
父母的不良做法让宝宝不爱上幼儿园
父母的不良做法让宝宝不爱上幼儿园
其实,宝宝入学,宝宝自己可能还不太紧张,最紧张的是爸爸妈妈。其实,爸爸妈妈要对宝宝放心,要信任幼儿园老师,要和幼儿园老师达成良好的互动,这样才有利于宝宝的长期发展,也能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干园长就特别有感触,“有很多宝宝不适应幼儿园,不爱上幼儿园,都是家长的不良做法所导致的,其实只要家长注意,孩子很快就能适应幼儿园生活。”
以下几件事情,爸爸妈妈一定不能做:
一、不信任老师。
这在宝宝初次入园的时候,是不少爸爸妈妈容易犯的错误。干园长说,“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妈妈,很不放心宝宝,总觉得老师会对宝宝不好,第一天来接孩子,她就当着老师的面问孩子,今天老师有没有打你?”这种做法在干园长看来是非常不可取的,一方面让宝宝觉得幼儿园是个不好的地方,另外一方面让老师心里也觉得非常不舒服。
二、别把幼儿园老师当“恶人”。
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宝宝不好好吃饭,可能父母会说,再不吃,大灰狼要来了。而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后,这样的“恐吓”常常会变成,再不吃饭,把你送到幼儿园;再不怎么怎么,老师要打了,诸如此类。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会反感幼儿园,会恐惧幼儿园,所以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特约老师指导:
1.宝宝总会适应幼儿园
问:我女儿22个月大了,我已经把她送到幼儿园了,但她每天在家表现得好像是很不喜欢去幼儿园,经常跟我说:“不去(幼儿园)。”而且我们带她去别的地方出门前她也一定要确认不是去幼儿园。但没办法,我家里没人帮我看她,所以她还是得去,现在每天早上起床后她表现得很焦虑,老说不去,但等最后吃好饭,我说一定要去的时候,她也就没办法了,开始说自己也上班了,送到学校后,她哭着和我说再见,然后自己骑摇摇马,而且不要老师哄,谁要靠近她,她就说不要,但好像我走了一会她就会好。然后直到下午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接的时候她开始要老师给她找妈妈,也不是大哭,反正就是哭腔。我不知道她这样到底算不算适应了,我应该继续让她上幼儿园么?(麦草西边)
答:其实,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内心依赖父母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爱上幼儿园也是正常的。爸爸妈妈不需要过于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好起来的。当然,爸爸妈妈也该做些必要的事情,比如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之后,要记得鼓励她,比如宝宝真厉害,今天又学到这么多东西,等等,让她慢慢觉得幼儿园好。另外一方面要记得和老师多沟通,多掌握孩子的情况。当然,宝宝到幼儿园自己骑摇摇马,不要老师哄的情况,妈妈也不必担心,相信老师是专业的,会根据宝宝的情况做处理。
2.辫子要简洁一点
问:宝宝是扎辫子的,送幼儿园的话需要把小辫子剪掉吗?一天玩下来辫子肯定很乱了,老师会梳吗?(格格妈咪)
答:放心,幼儿园老师一般都会给宝宝梳头发扎辫子的,宝宝头发乱糟糟的,老师看了心里也不好受啊。但是,要提醒各位妈妈,不要给宝宝梳太复杂的辫子,也不要扎太紧,一切以宝宝的舒适为主。另外,现在宝宝用的发夹非常漂亮,不过最好不要用太多。有些宝宝在午睡的时候喜欢乱抓,把头上的发夹拿下来玩,可能不太安全,妈妈们要权衡利弊哦。
3.老师不会偏心
问:在幼儿园里总有老师特别喜欢或不太喜欢的孩子,当然在我们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可爱的,肯定见不得自己的孩子不受到重视,我想问一下,作为老师会怎么做呢?(袁袁MaMa)
答: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妈妈担心的,的确在家里,都是四五个人围着宝宝转的,可是到了幼儿园,一个班级少说也有20个孩子,得到的重视肯定不如家里来得多。但是,不用担心,幼儿园的老师都是专业的,不会特别喜欢哪个孩子,特别不喜欢哪个孩子。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尽量沟通,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当然,爸爸妈妈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在自己眼里,孩子是最好的,最聪明的,但是要知道,别人的孩子也和自己的孩子一样聪明可爱。
4.给宝宝一个缓冲
问:宝宝到9月份就27个月了。因为怕她一下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先上离家最近的幼儿园的亲子班,也就是每天上半天,家长先陪着上,然后可以逐步脱手的那种班,打算等宝宝基本适应后再考虑上托班(托班是否上这家幼儿园倒还没定呢)。不知道这是不是个好主意?对于宝宝哪种更好,是有个缓冲过程好还是直接送入正规托班好?(杰西爱妞妞)
答:对于宝宝来说,有个缓冲的过程比较好,这样她会比较容易接受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对幼儿园的生活也不会过于抗拒。当然啦,如果对于那些平时就不太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一下子送幼儿园可能问题也不大。
让宝宝爱上幼儿园
大多数孩子刚上幼儿园都会哭一段时间,有时是一星期,有时会更长。这段时间,对家长来说是最揪心、最难熬的。但是,只要熬过了开始的几天,等乐乐对幼儿园环境熟悉一些,就会发现老师对自己挺亲切的、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挺好玩的,这时,你也就不用太担心了。
此后,虽然,你在送乐乐去幼儿园的时候,她可能还是会哭得很伤心,但那是因为对你太依恋,不愿和你分离,而并不是害怕幼儿园,不愿意待在幼儿园里。建议你从家里出发时,就和乐乐说:“今天乐乐去幼儿园,妈妈去上班。下午妈妈一下班,就去接乐乐,然后咱们一起回家来。”这样,让乐乐心理有一个准备,知道过一会儿妈妈就要去上班,而且下午会回来接我,分离焦虑就不会在幼儿园离别那一刻爆发的过于猛烈。而且,你离开幼儿园时,一定要坚决而镇定,如果你也表现得依依不舍,乐乐就会哭得更厉害了。
推荐游戏:《妈妈还回来》
游戏目的:让宝宝适应和亲人的短暂分离,减轻宝宝的焦虑情绪。
参考玩法:您可以和宝宝玩“藏猫猫”的游戏,比如,妈妈藏在门后,让宝宝寻找,宝宝找到您后,您要抱起宝宝亲亲他。逐渐延长您躲起来的时间,甚至可以走得远一点,用这样的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宝宝适应同您的短暂分离,为进入幼儿园做准备。
扩展建议:妈妈还可以告诉宝宝您的计划,告诉他您准备什么时候走,到哪里去以及什么时候回来,即使他还没有时间概念,但是会让宝宝心中有数,感到放心。
爱心提示:2~3岁的宝宝大都要面临进入幼儿园的问题,家长要适当采用一些小策略来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上班一样,这是任务。”而不能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恐吓、威胁性的语言,这样会让宝宝感到幼儿园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就更不愿意去幼儿园了。孩子刚进幼儿园,心理上可能一时受不了,接孩子时尽可能早一点。接完孩子后抱一抱,亲一亲,肌肤之亲会给孩子一种安慰,让孩子感到不是妈妈不要我了,妈妈还是很喜欢我的。
让宝宝爱上读书的感觉
多陪孩子一起看书
父母多陪孩子看书,是孩子喜欢书的关键。对于刚开始接触书的孩子,不要按照大人的意愿强迫孩子该怎么看,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他愿意看什么就看什么,愿意翻哪一页就翻哪一页,父母要一边指给他看一边讲,讲完一页时,孩子可能并不一定按顺序翻,那也没关系,他翻到哪一页就讲到哪一页,但要切记每次讲的内容一定要一样,最好能做到用词都一样,这样便于孩子记忆。孩子把这些一页一页的内容记下来之后,他就能分清哪些内容在前哪些内容在后,也就知道看书要从前往后看,不会乱翻。
同样是念书给孩子听,有些父母能做到亲子尽欢,有些却弄得双方都不愉快,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亲子共读时是否能掌握以下诀窍。
轻松愉快地念故事
阅读是孩子人生起点上一种充满刺激与想象的游戏,如果一开始念书的过程就非常生动、活泼、有趣,孩子就会养成“书本即乐趣”的信念。而父母为孩子念书的第一要诀,就是热忱和保持愉快的心情,并且把这当作一种游戏。
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随处可见的文字和印刷品,父母都可以把握机会念给孩子听。例如坐公车时念公车的号码和地名,上街时念路边的广告和标志给孩子听,带孩子购物时把孩子感兴趣的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念给他听。重复念一个故事
反复念孩子喜欢的书,是协助孩子进入书本世界的方法之一。一遍又一遍地聆听,是孩子成为一位阅读者的必要过程。重复多次之后,孩子对文字与语音的印象加深了,对内容也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听故事时,他们对故事的发展有所期待,也能预测书中的人和动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重复为孩子念一本书,不仅让孩子从听懂的层次提升到欣赏、体会故事的层次,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预知故事的发展而获得莫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以富有感情的声音念书
父母在念书的时候,可以根据孩子接受的程度,以自己的语句重组、裁剪故事,最重要的是让亲子都能完全融入故事之中,享受故事的乐趣。对于年纪很小的孩子,父母最好从“看图说话”之类的简单图片或图画书开始念起。慢慢地,父母可以念些短篇的故事给孩子听。如果孩子还不能了解每个字句的意思,父母可以简化故事的内容。
父母最好以富有感情的声音念书,增加图画书对幼儿的吸引力;有时也可以配合情节学些动物或机器的声音,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让您的宝宝爱上听故事
导读:2-4岁的孩子正处于爱听故事的年龄段,为什么您的孩子最近不能安静听您讲故事,要联系以往是否爱听,是一贯不爱听或最近才不爱听,原因了解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对故事的兴趣
2-4岁的孩子正处于爱听故事的年龄段,为什么您的孩子最近不能安静听您讲故事,要联系以往是否爱听,是一贯不爱听或最近才不爱听,原因了解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对故事的兴趣。
一、选择故事很重要:
1、注意故事的教育性,有益于培养良好的品德,能增长孩子的知识,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如武侠、惊险、鬼怪之类的故事不能讲。
2、故事内容要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要让孩子可以接受,听得懂,如简单的童话故事等。
3、故事的语言要生动,孩子能理解,有利于孩子学习和模仿,最好是还能让孩子复述、可以表演的小故事。
二、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1、要掌握好讲故事的时机和时间。每天安排一定时间,不要在饭前讲故事,也不要在孩子玩游戏正兴趣时讲,因为玩兴高潮时不易把注意转移到故事上,这样对孩子进餐不利。讲故事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过短,一般应在10-15分钟左右。
2、讲故事的语言要儿童化,不要用成人语言、书面语言,孩子听不懂就不喜欢听。
3、讲故事的声调要变化,情感要丰富,才能吸引孩子。绘声绘色的讲述,既能帮助孩子领会故事内容,又能激发孩子模仿学习的兴趣。
4、教孩子重述故事,故事的名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情节、动作等都可教孩子模仿重述,这样既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也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育儿心得:宝贝,想说爱你不容易
育儿心得:宝贝,想说爱你不容易
再过半个月子炎就满五周岁了,有时候抱着他温暖的小身体我都恍恍忽忽,恍若梦中,曾经以为会刻骨铭心的一幕一幕,现在回想起来,也平淡了许多。我最亲爱的子炎,曾给了我多少的泪水心痛顽强勇敢力量和幸福!有些事情是我一生永不可忘怀的,有些回忆是我一生永不可磨灭的。那些日子,我经历过生命的无常和生命的顽强,我想用一支笔的力量支起他的人生旅途,用一支笔的繁华记载他的美丽生活。
2008年的10月,我怀孕了,一个小生命正在我的肚子里孕育着,虽然孕期的反应及为剧烈和不适,但是即为人母的喜悦还是充斥着我的内心。我积极备战着,按时去做产检。我的预产期是2009年7月5日,加之5月份要准备一场考试,4月11日手头上工作移交完毕后,我就开始在家休息备考。那些日子子炎在肚子里陪着我看书看的天昏地暗,偶而也会踢踢我提醒他的存在。那会儿由于反应太历害,我总是报怨说为什么他不早点儿出来(所以说有时候好话不灵坏话灵,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为这句话后悔),6月4日下午我和平时一样去二院产检,此前由于我肚子一直不显,所以每次产检都是我独自前往,或许那天就预感不好,硬让老公请假陪我一同前去。
到了妇产科,看周医生门诊的人很多,候诊时碰到个孕妇在和朋友商量哪天剖宫产好,我也就随便听着,由于离我的预产期还早也就不以为然,直到四点多钟才轮到我,一开始我和周医生都很轻松,以为还会像以前一样一切正常,可是听着听着胎心周医生的脸色紧张起来,说胎心很不规则,即刻去查B超。那时已经快到医院下班时间了,交钱的时候我赶紧和最前面的人商量让我先交,等我赶到B超室的时候,医生已经准备关门了,B超显示宝宝脐带绕颈两周,胎心减慢不规则。忐忑不安的把报告单交给周医生,心里七上八下。周医生也是言简意骇胎儿宫内窘迫马上住院吸氧观察并让我做好剖宫产准备。当时我的脑子里嗡嗡直响,诊室里其他人也很同情的看着我,我说我不会现在生的,胎儿才35周不到,生下来的后果我能承担的起吗?我和老公商量了下,决定住院,心想可能是一时的情况,观察一晚就能回家了。由于事发突然我们什么也没有带,老公回家拿住院用的东西,我就一个人坐在医院的椅子上,心里木木的。
我们很快办好了住院的手续,护士安排我住进了待产的产房,随后让我上产床吸氧作监测。在我旁边的产床上一位产妇呻吟着,后来才得知她也是35周羊水早破早产了。由于一下午没吃东西加之慌乱紧张,我当时头疼的历害,只觉的胸闷喘不过来气,即使插着氧气管我还是会有休克的感觉。监测做了将近一个小时,一切都很正常,周医生也来了告诉我结果我又乐观起来,下了产床后,打电话给肖琴让她来医院帮我咨询下医生,好几个朋友也打来电话询问。我当时也以为没事情了,一口气还吃了半个西瓜。产房里另外还有一个产妇,准备第二天生产,我还很高兴的给了她些建议,她和她妈妈也安慰我说肯定没事情的,说医生都是小题大做的。一夜无眠值班护士每隔两小时听一次胎心,我听着胎心仪咚咚的声音心里也是有如小鹿在跳,害怕至及,之前肖琴说有个同事也曾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只差两小时宝宝就没保住,我无法想像如果在这深更半夜情况不好我要怎么办。好不容易熬到早上六点钟我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来了,胎心又不规则,护士叫来住院医生我又上了产床做监测,这次没有昨晚那么幸运了,胎心时有时无,宝宝仿佛也很难受好久才动一下。护士见此情况关掉了仪器,周围一下子静了下来,只有我无助的躺在那儿。一群医生护士来到了我床前,围了我一圈,我瞬间感觉自己就像动物园的动物任人观看。一群人根据我的情况讨论了一下,让我自己做决定是继续观察还是立刻生产。我的泪水一下子就流下来了,我又饿又怕,极度难受,说实话那时我已经不再重要了,我无视于自己身体上的痛苦,想着在我肚子里已经35周的宝宝,让我有一种要保护他的感觉。我可怜兮兮的对医生说“我想再保保我的宝宝,他才35周,我害怕……也舍不得”他们让我考虑考虑并让我在意见书上签了字,我拿起柜子上一个桃子,机械的咬着,这时三姐打来电话让我和周医生说话,周医生说“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如果不手术,依目前的情况,情况会更糟,其实过了28周,宝宝一样会存活,所以我建议你立刻手术,终止妊娠。你别担心,早产的很多孩子也是很能够健康的“我当时就哭了,对周医生说,好吧,那我听你的。我把电话还给住院医生张岚,周医生让她赶紧联系手术台怕没有空下来的手术台,我也算是明白了什么叫时间就是生命,所幸正好空出来一台手术台。
这时已经是09年的6月5日了,七点多钟,护士给我换上了手术服,推我去另一个房间备皮插尿管,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点也不紧张也不害怕,想想之前,原本胆小的我总是考虑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以为我会因为害怕手术的痛而吓得战战兢兢,可是没有,当时我就想豁出来了怎么都得挨一刀,只要我的宝宝平安就好,护士和我说了很多话缓解我的担心与不适。推进手术室时我模糊的看见了三姐的脸,也不知道为什么泪水就涌出来,姐姐跟在手术车后面说潘婷你不要担心,周医生说了宝宝生下来至少有5斤。我听了泪眼更加婆娑一片。八点左右,我被推进了手术室,在进手术室的时候,我看看守候在门外的家人,望着长长的走廊,有一种要上战场的感觉。6月初的天气还不是很炎热,手术室里又开足了冷气,我一进去浑身都凉嗖嗖的,曾经在电视里看过太多的手术室的样子今天总算真实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第一次看见了那盏让人望而生畏的手术灯和灯下发白的手术床。麻醉师很温和,温和的跟我说着话,温和让我弯成一个虾米,温和的将针管插进了我的后背,以为打麻药很痛的我竟然觉得一点也不难过。不久我的下半身就麻痹了,我试着用手去摸我的大腿,就好像塑胶一样木木的,我整个人好像也有些神智不清醒,模糊中听护士对我说:潘婷啊,你不要紧张,你的宝宝已经35周了,虽说是早产,但是早的不多,你要放下心来。医生让我躺平后,护士给我戴上了氧气罩,我的手术也拉开了序幕。我清楚的感觉到手术刀在我的肚子上划开,清楚的听到周医生和张岗的对话:脐带太短且绕胫两周,难怪胎心减慢。接着医生用力的压着我的肚子,我听见周医生说了一句:是个小儿子。仿佛过了很久,我听到了一声啼哭,我的孩子出生了。2009年6月5日8点45分,我的孩子终于来到了人间,虽然这过程伴随着我的难过家人的担心但也是极其欣喜。周医生告诉我是个男孩子,可是宝宝只有5斤1两,好小啊。那一刻我的眼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妈妈的宝宝,虽然你很小,可妈妈终于看见你了,你会和妈妈一起努力的不是吗?很开心宝宝的生命体征很好,出生评分满分。医生继续压着我的肚子,要挤出羊水并清理子宫,这时候我一下子胸闷起来,喘不上气,感觉就要死去一样。我拼命挣扎着告诉医生自己的感受,医生安慰着我,一会儿我渐渐平静了下来,不再那么难受了。这时候医生开始给我缝针,一针一线的穿过我的宝宝曾经待过的地方,那里还有宝宝的体温,宝宝的味道,只是分开了一会儿,妈妈就开始思念着宝宝。手术终于完成了,我被推出了手术室住进了产科病房,宝宝就睡在我旁边的一个小摇床里,可能是由于麻药的原因,虽然我心里很明白,但是我的眼睛很模糊,话也说不出来,我听见姐姐看着他,心疼的说才生下来就在吃手啊,神态太像潘婷了,我努力想睁开眼睛看看他可就是看不见。这时我看见了很多朋友同事的脸,我迷迷糊糊中想他们怎么都知道了,怎么这快就来了呢!我太累了,从昨天到现在担心受怕恐慌充斥着我,现在我要好好休息。。。。。。。。
麻药的作用已经过去,我在疼痛中终于醒来,睁开眼睛看到陌生的天花板,我居然第一句话就是问老公怎么把卧室的天花板更换了,老公说你说什么呀,这是在医院啊,我慢慢清醒过来,想起了一切。现在已经是晚上了,老公说我昏睡了很长时间,其间不停的说胡话,是的,我记起来了,我好像是睡梦中老让护士给我听胎心,原来是真的,老公很难过的对我说,现在宝宝已经不需要听胎心了,看,他现在睡在你旁边呢。可我的眼睛直到现在还是看不清,夜里姐姐喂宝宝喝了点奶,她离开以后,我的伤口加上子宫的收缩我的身体开始剧烈的疼痛,可更令我揪心的是宝宝也开始不停的哼哼,他是那么的小,和同病房那个足月出生的小女孩比他的哭太微小了,可我还是从中听出了宝宝的不适,我让老公把他抱到我的怀里,握着他的手希望他能舒服一些,但无济于事,老公叫来了值班护士,护士又叫来了儿科医生,医生赶紧把他从我的身边抱走转到了六楼的新生儿病房。我泪水横流,心中默默的想着我的宝宝,妈妈连你长的什么样子都没有看清楚,你就要一个人孤零零的去面对你人生中的第一个难关,妈妈知道你一定会很健康很平安,从此我的思念开始生芽,枝枝蔓蔓的缠绕在我的宝宝身上。
第二天第三天,我在泪水中度过,面对着诸多来探视我的人,我想坚强一些,可往往哽咽不能言,宝宝在新生儿病房里,医生暂时给不出确诊的答案,主要症状是呕吐比较历害,老公事后曾对我说那时候他很难受,特别是有一次我抑至不住哭着对他说我们把宝宝转到大医院去看吧。所幸周医生来看我时候说,她心里有数宝宝出生时情况很好,不会有问题,现在主要是早产所以引发了新生儿咽下综合症,过些日子就好了,新生儿科那边每天情况也很平稳,宝宝喝奶和睡觉都很好,渐渐的我也就放下心来,第四天我已经能下地活动了,老公领着我去了新生儿病房,隔着窗户我总算第一次清楚的看见了我的孩子,他睡在那儿眉目完全舒展开来,还有那老公家人特有的光光的额头。
6月11日,我要出院了,大姐终于把宝宝从新生儿病房抱了出来,揭开小被子,原本睡觉的他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看着他那双与我一样的眼睛我喜及而泣,太多太多的思念和泪水也随着宝宝的回家而变为疼惜爱恋和温暖。
亲爱的子炎,现在的你已经长成了一个壮壮的小小男子汉,你是那么顽强和勇敢,是你给了妈妈力量,可以让妈妈坚强的挺过你不在身边的日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姑姑会给你最大的关怀和疼爱,妈妈要永远牵你的手,用一生中的所有来庇佑你的健快乐成长。
育儿家长心得:子炎妈妈《宝贝,想说爱你不容易!》
后记:
我的孩子终究是幸运的,张岚医生也曾经说过,如果那天我没有去产检,如果那位排在前面的大叔没有让我先交钱,如果那天早上姐姐不去找周医生,如果周医生没有替我下决心,如果那天恰好没有空余的手术台……
所以现在想起当时的一幕幕,我除了庆幸还是庆幸,亲爱的孩子你现在太小不明白妈妈的心情,希望你长大后能明白这个世上没有人会比妈妈更爱你了,但愿你早日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