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那些不能对孩子说的话

发布时间:2020-11-27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语言的力量很神奇,一个人也许会因为一句话而积极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话而失去自信。在生活中与孩子说话,有些话对他有帮助,有些话最好不要说。

1.“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

当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哭,或者一个4岁的孩子拒绝在公共汽车上老老实实地坐着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做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的事儿。当然,如果孩子表现得更加地成熟、懂事、得体,父母会十分满意和高兴,但当你要求他“合理”时,你实际上是在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他会出现这样“不合理”的行为的原因之前,就说出了这样带有责备性质的话。这时,你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孩子带给你的影响(让你尴尬或者难堪)。真正地去关心他的感受,理解他并给他以足够的体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为觉得呆在这里很烦闷?或者他饿了?

2.“你真是个没用的孩子!”

和孩子开玩笑,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开发他幽默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诸如“你又忘记了拧紧瓶盖,你是不是没脑子啊!”这样的“玩笑”,却很可能让孩子感到受伤或者气馁。尽管有些父母想,这样嘲笑一下孩子,也许会对他将来承受更多人际关系的复杂会有帮助――他会因为有过这样的“训练”而变得“坚强”!这是错误的。作为孩子的父母,你的任务是爱他、支持他、帮助他、教导他,而不是应该把这种装腔作势的“挫折训练”隐藏在“玩笑”里。如果心里并不是真心觉得他很蠢很没用,那就请你不要那么说。

3.“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的孩子一样啊!”Www.yjs21.Com

这种把孩子与别人比较的方式,最直接能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孩子自己觉得像个二等公民,同时加剧他与其他人的对立情绪。也许父母是想通过这种比较让孩子能更听话或者更努力地学习,但它除了会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说他不行,他就会越觉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时也要正视孩子的弱点。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行为,发扬或改进,才是正确之道。

4.“别跑!你会摔跟头的!”

也许父母自己认为自己的关心和提醒简直是无微不至了,可你的这种警示其实在告诉他“我已经遇见了你会摔跟头的”――这会让孩子觉得很沮丧,他越努力(想做得更好)越会遭遇失败(“跑了就会摔跟头”)!其实你可以叮嘱他“把鞋带系好了再出去玩儿”,这时你谈论的是他的鞋子,是装备的准备,而不是孩子的“无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发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会忽视你的提醒,因为他觉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请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孩子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真笨”这个词经常就会出现在父母的口中,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最笨的,他什么都不会,连吃都不会,也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为什么我们不说他笨。

原来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

懂事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也许,多年之后他能证明自己不笨,可当时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你真笨!”这三个字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来,孩子心里有多么难受!他想说:“实在对不起,我怎么这么笨呢?”

为人父母者,不知是否听人说过这三个字,或者在心里对自己说过这三个字,如果你知道这三个字的份量,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孩子说呢?

对孩子的行为说不


许多家长经常对我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上放学路上总是要这要那,不给买就哭闹个不停,真的很气人。这几天,我班的一个孩子,来幼儿园总带着东西,有时是零食,、有时是玩具。据他的家长反应这几天只要一上学,就要买东西,不给买就闹,拿它没办法。这一天,他又带来了一架玩具飞机,我劝他让他的家长带回去,回家再玩,他说什么也不肯。家长走后我就问他,你每天买这买那你爸爸给你买吗?他的回答让我觉得非常惊讶,他小小年纪,居然这么了解自己的家长。他说:我爸爸不给我买,我就使劲哭,使劲哭,他就给我买了。当时,我不由的对他说:你真厉害。

听到这个孩子如此说,我也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孩子,不也这样吗。走出校门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东西,不给买就碰头打滚,没办法只好一次又一次的妥协,结果,抓住了我拗不过他的弱点,形成了只要一出校门就买东西的习惯。

其实,形成这种恶性循环的真正原因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的态度。家长总认为自己就这么一个孩子,挣钱不给孩子花给谁呢,何况又花不了几个钱,再加上周围人的眼光,觉得不给买就丢了面子,也就乖乖掏钱给孩子买了。而孩子呢,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让孩子形成了,只要我想要的东西,不给,我就闹,一闹就给的想法。

那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呢?家长就要学会对孩子的行为说不,但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事不对人,只要坚持住一次,就能坚持住两次、三次……。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招不灵了,无理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少。家长们觉得我的这一招有用吗?我觉得肯定有用,不信,你也试试吧!

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说的四句话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的时候就会口无遮拦,想说什么说什么,那是因为家长不了解一些话说出口以后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甚至是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当然,这里的孩子是指还不具备很明确的辨别是非能力的宝宝。以下四句话,建议家长一定不要常对孩子说。   第一句:"你看人家谁谁"

家长爱比较,这种比较大多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较,这样的做的初衷显然是想让孩子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奋起追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真的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吗?不见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陷,别说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是你历经世事沧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验满腹的大人,也有不如人的地方。而这样拿自己孩子短处和别人长处对比,不仅不会让孩子完善,更有可能的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从而让孩子陷入两种困境:一种是自卑,另一种是嫉妒。我的父母嫌我不如别人,我比不过他,我抬不起头,我嫉妒他,这两种情绪一旦形成,立刻相互转化,从而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鼓励永远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句:"别人抢你东西,你不会抢他的啊"

大人看着自己孩子受欺负,心里不爽,但又实在不好意思亲自动手去帮孩子抢,只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能争口气,于是就教育孩子,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还回来。

想想,这样的思想多么可怕,以怨报怨,怨怨相报何时了。今天小朋友抢了你一颗糖果,你告诉他要抢回来,于是无形之中孩子头脑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等长大了,别人打你一拳,你要砍他一刀;别人得到上司宠爱,你要想方设法破坏,人一旦把仇恨的种子埋进心里,就会变成一条毒蛇,盘踞你的大脑,滋生出报复心,而这样的种子,正是当年家长一句"别人抢你东西,你不会抢他的啊"种下的。

第三句:"爸爸对你好还是妈妈对你好?"

只要是自己的孩子,无论爸爸妈妈对孩子都不可能有了差心,这种情况下问出这样的问题就是无事生非。很明显,孩子很难在这个问题里做出什么选择,因为在他心里,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爸爸妈妈对他都很好,但必须要回答,这个时候有一个完美答案就是"爸爸妈妈都好"。家长问出这个问题,很明显是想听这个完美答案,他们会觉得孩子懂事,因而夸奖几句。久而久之,孩子在回答的时候,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就会不自觉地就带上一种迎合,奉承的意思,你喜欢听什么,我就说给你听,慢慢孩子长大了,不用教就懂得察言观色,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这种东西绝对不是天生的,幼年的教育在其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句:"谁欺负你,爸爸(妈妈)去给你打他"

这句话很平常,或许在说出口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目的性,只是父母为表示对孩子的喜爱,是啊,孩子是心头肉,自己还舍不得捅一指头呢,别人要敢打还不急了眼?但这样的话说多了,就会给孩子这样一种心理暗示:别人欺负我,我不怕,我爸爸(妈妈)会给我报仇。再往下发展,或许会主动去欺负别人,反正有父母在背后撑腰呢。

这就是仗势。父母教给孩子的,应该是自立自强,绝不应该是仗着另一股力量去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孩子小,受了欺负父母可以报仇,进入社会了呢?孩子又会不自觉地想到倚仗父母的金钱,关系,实在没有可仗的了,就会想方设法寻找更强大的势力去投靠,这样的人,本质上已经坏掉了。

就是这么稀松平常的几句话,恐怕很多家长都在无意之间对孩子说起过,但很少有人考虑过这几句话会对孩子的人格起到怎么样一种作用。很多时候,看似复杂的事情,原因其实很小很微不足道,尤其是这种心理上的暗示,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或许即使在这样的教育下,你的孩子仍然可以成长为一个可以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但他的品质,绝对会存在瑕疵。

如何面对一些不勇敢的孩子


我们班上的昊昊小朋友,几乎每天都是爷爷奶奶一起接送的,孩子在老人的过渡保护下,就像是一个“洋娃娃”一样,处处小心谨慎,连打招呼也是家长抢先代替,我们老师和他说话,他奶奶常常帮忙回答,并不知道给孩子机会,逐渐的昊昊就形成了担心、不敢说、也懒于说的局面,不仅自理能力偏弱,而且上课的时候没有积极性,常常在别人唱歌的时候,他都只是呆呆的听着,不知道跟着一起歌唱。在一次穿衣的时候,他居然说:“我是大笨蛋,我什么都不会,奶奶说我要长大了才会自己穿!”这种不自信的表现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家长在打电话或者在来接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这样问我:“老师,孩子最近乖不乖?”有时我会这样回答他们:“嗯,现在的表现比以前好了,在不断的进步中,在其他方面都还好,就是胆子有点小了点儿,而且表现欲望也不怎么不强!”家长们又总会说:“给他们多锻炼的机会,上课的时候多请他们发言。”可是这些小朋友往往上课喊了他,站起来却什么都回答不出,这应该怎么做呢?常常发现不少幼儿在日常生活、班级活动和同伴交往中,都表现出“胆小”。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其身心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消除这个障碍,帮助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有必要重视起来。而且,我还发现我们班里的一部分孩子常常会表现出种种不勇敢的行为,比如犯了错误不敢承认,老师一说就哭鼻子,并且不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勇敢的表现。我们想有些孩子可能对某些事情有种天生的恐惧,但除此之外,还会是因为以前的不愉快的经验、陌生事物等都使得小朋友们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另外,幼儿的“胆小”还与他们的自信心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常常会因为对某一事物缺乏足够的自信而产生畏惧心理。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应从改变家长和老师等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开始,慢慢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来。并且胆子也是练出来的,成人多鼓励、多促进,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每一个“胆小”的孩子都会变的勇敢起来,变的更加自信!

跟孩子说话要细致些


老师们正在为室外环境创设忙碌着,孩子们在我们的身后边看边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老师,你画的真好看!”“快来看,咱大班老师用的是黄颜色,中班老师用的红颜色。

”“我喜欢红色,你看多新啊?”……。

正听着孩子的你一句我一句自言自语与交谈,“老师,你们是用什么在画啊?”接过孩子的问话,我笑着对孩子们说:“老师用的是漆,这好多的颜色都是漆……”还没等我把话讲清楚,只听见中班的孩子“7,7像镰刀割青草。

”大班的孩子“7有6种分合法,7可以分成6和1,6和1合起来是7……”呵呵,好丰富的孩子啊!见到一个孩子说,其余的孩子也随声附和着,于是,幼儿园里,响起了一片7的分合组成式的话题。

看到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说着老师教给她们的这些数的知识,我先是微笑着点头示意,“恩,刚才小朋友们说的不错嘛,对于数的组成掌握的很好啊?那老师要问了,刚刚我说的漆是这个数字7吗?”刚才还兴致勃勃的孩子们,听到我的问话,孩子们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原本的吵闹声嘎然而止,面面相觑的看着我。

“不懂了吧,孩子们。

这是油漆的漆,漆是专门用来涂门窗用的,是一种有味的液体,可以用来保护我们的门窗、桌子等,不是我们数字7,它们是同音不同意,这下明白了吧。

”“老师,是不是,数字7就是7个小朋友,7块糖的7。

刚才老师用的是红漆的漆,漆门的漆啊?”“对啊,这下小朋友们用的太好了”。

我们练习一下,这个组词……

听到孩子们通过老师的一番解释,重新找到了要说的话题,我要说,以后跟孩子说话交流一定注意要把话说的在形象、在细致一些,让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消除,借此机会,我便与孩子就着画面进行了,对数字与颜色的认识,进一步让孩子们感知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以及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还有怎样正确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融知识与我们的环境创设结合中,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以及词汇的运用能力。

“走近”不爱说话的孩子


在我们的班上,一定有过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当然,绝大多数孩子不是出于生理上(发音器官)的原因。面对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认为他们是问题儿童?我们是否曾忽视了他们?或者我们认定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并试图加以改变?当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时,我们是否感到着急和烦恼?假如是这样,让我们“走近”这些孩子!性情使然——不必太过强求在我们熟悉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虽不善言谈,却很有智慧。他们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却爱多用眼去看、多用心去想。有些人思维缜密,还兼有做事专心、意志坚韧的品质。如果了解到孩子是这种性格,我们最好不去强迫他们非要如何如何。他们可能更愿意在特定时候、用特定方式、向特定对象表达自己的意志。难道,我们不觉得这样的孩子很令人欣赏吗?胆小害羞——从一小步开始这样的孩子在初入园时多一些。虽然幼儿园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教养环境,具有非常强的教育功能,对孩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面对集体的关注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直接面对大集体,会使孩子产生极大压力,有可能刺激孩子由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能在生人或众人面前大胆讲话,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飞跃。所以,我们应关注这些孩子最初介入集体活动的过程,这时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刻。他们往往不只是不好意思当众讲话,有时连在游戏中拉拉别人的手都不敢。但是,当他们最初入园,母亲把他的手放入老师的手中时,母亲已把她对老师的信任传递给了孩子。因此,孩子会关注老师的举动,看老师是否一直对他很关心,看他是否很安全。所以,玩“找朋友”时,老师多去找他几次,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用亲切的歌声与他交流,用温暖的手握住他,他就会多一份胆量;当他在“娃娃家”时,我们不妨多给他打几个电话;当他有得意之作时,不妨让他给老师或者给大家讲一讲。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多说话,而是为了让他变得勇敢、自信。不善表达——给他最好的听众有的孩子其实特别想说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可是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免不了被人打断或取笑,时间久了就会回避谈话类活动和人多的场合。这样的孩子有时会在不被人注意时自言自语,对他们而言,周围人的态度很重要。老师应努力帮助孩子们培养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好习惯。当这样的孩子能够在大家专心倾听下,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得到肯定和鼓励时,他该多么高兴啊!最起码,老师应该是他最耐心的听众,这对孩子很重要。懒得说明——成人担起责任懒得说话的孩子不多见,但是的确有。**都四岁多了,却连几句完整的话都不会说,也不愿说。原来妈妈是幼儿教师,在孩子小时,孩子只要一哭,她就立刻明白是为什么,赶紧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呀呀学语时,刚发出一个简单的音,妈妈就立刻懂得孩子要干什么。有时一个简单的手势,妈妈也能明白。妈妈一直为自己了解孩子一举一动的需要而自豪,而没曾想忽视了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语言是我们人类独有的交流工具,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喜欢学习和运用。成人的包办代替会令孩子和成人都遗憾终生,这个责任主要在我们成人身上。在幼儿园里,有趣的语言游戏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交往,都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成人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要多加留意。当然,当孩子能说而不说时(或不完整表达),成人可适当不予理睬。这不是弃之不管,而是为了刺激孩子想说好话的愿望。器官缺陷——更需关怀爱护这种情况不多见,但它却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原因。家长本身就会积极地考虑治疗方案,而老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这样的孩子在班里和其他孩子自然相处。共同生活;让孩子们明白,每个人都和别人是不同的,这非常重要。假如这个孩子懂得,我说话不清楚和他个子矮没什么区别,这件事就会变得很正常。但是老师别忘了,要让这样的孩子拥有使自己自豪的东西,比如一张美丽的图画、投包很准、喜欢助人、快乐等,适当让孩子尝试练习说一些节奏感强的儿歌和歌曲,会有一定效果。另外,有时孩子突然不爱说话了,很可能是身体生病的信号。当然,孩子不爱说话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总之,要正确看待这一现象,重要的是老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孩子不爱说话的确切原因,在尊重孩子和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做出适当的反应。

当孩子对我说“不”时


上午活动时我跟孩子们谈论着一些有趣的话题,我顺手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几片“会飞的树叶”,我得意洋洋地问孩子:“老师画的好看吗?”“好看!”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好看!”在众多肯定的声音里,我还是听到了一个持否定意见的声音。我高兴的心情突然消失了:“是谁说的不好看?”很快有孩子告诉我:“是天天说你画的不好看。”这时候我发现天天满脸通红低着头不敢看我。我想也许孩子有自己观点和想法,天天是一个比较聪明活泼的孩子,平时画的很好而且想象力也很丰富。于是我说:“我知道天天的意思是他会比我画的更好,是吗?”只见天天使劲点了点头,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孩子们也纷纷向他投去了佩服的目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肯定的评价,连孩子的评价也不例外。但是,我想我们和孩子的交流是平等的,对孩子否定的评价也应该坦然地去面对。我的一句“天天会比我画的更好看”,不仅是对孩子持不同意见的尊重,而且这平心静气的一句话能让更多的孩子不慑于老师的权威,敢说真话,感受平等。

教育不能省事,有些谎言不能说


1。不科学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认知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答不上来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不知道,查好了资料再告诉孩子,千万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告诉孩子一些不科学的知识。

家长对孩子撒谎大部分都是为了图省事,觉得谎言比讲道理更能有效、迅速地抑制孩子的一些想法、要求。李园长提醒家长,教育不能省事,有些谎言不能说。以下三种谎言,无论是在孩子的情感上,还是认知上,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

2。情感型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哭得厉害,家长不应该心烦意乱随口就说:“你再哭,再哭,妈妈不要你了。”孩子会真的以为妈妈不想要他了。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糟糕。

3。吓唬型的谎言不能说

晚上9点了,可是宝宝还不睡觉。家长说:“赶快睡,再不睡,大鬼小鬼就来找你了。”此时,给孩子读几个故事可能比谎言来得更有效。

相关推荐

  • 父母对孩子说过的那些夸奖话语 你今天确实做得很好...
    2022-03-15 阅读全文
  • 赞美一下那些不听话的孩子 我刚来到这个班时,我们班的孩子都很听话。例如张馨茹·王新格等人,她们不管是在上课还是在平常都很懂事,也很乖,可是最近张馨茹有点不听话了。上课时别的小朋友都在安静的听课她就在那说话,我就叫过她来问说的什...
    2021-03-25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不能说的话 1、不说类似“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是很痛苦的事情,必须刻苦努力”的话。 作用:人具有逃避痛苦的本能,你说学习是一件很不容易、很痛苦的事情,需要“头悬梁、锥刺骨”,就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学习是多么可怕的事,...
    2020-09-30 阅读全文
  • 不要对孩子说“反话” 故事1:午睡前,XX班的老师急匆匆跑来向我诉苦:“J老师,这些孩子没法教了……”“怎么回事?”“刚刚进入午睡室前,有两个孩子做坏事,我就说把他们送到小班去好好学习一下。本来我以为他们会害怕,会记住这个...
    2021-04-16 阅读全文
  • 请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孩子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真笨”这个词经常就会出现在父母的口中,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
    2021-10-02 阅读全文

你今天确实做得很好...

2022-03-15 阅读全文

我刚来到这个班时,我们班的孩子都很听话。例如张馨茹·王新格等人,她们不管是在上课还是在平常都很懂事,也很乖,可是最近张馨茹有点不听话了。上课时别的小朋友都在安静的听课她就在那说话,我就叫过她来问说的什...

2021-03-25 阅读全文

1、不说类似“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是很痛苦的事情,必须刻苦努力”的话。 作用:人具有逃避痛苦的本能,你说学习是一件很不容易、很痛苦的事情,需要“头悬梁、锥刺骨”,就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学习是多么可怕的事,...

2020-09-30 阅读全文

故事1:午睡前,XX班的老师急匆匆跑来向我诉苦:“J老师,这些孩子没法教了……”“怎么回事?”“刚刚进入午睡室前,有两个孩子做坏事,我就说把他们送到小班去好好学习一下。本来我以为他们会害怕,会记住这个...

2021-04-16 阅读全文

孩子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真笨”这个词经常就会出现在父母的口中,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

2021-10-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