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发布时间:2020-11-25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盲人摸象》引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出示被分成许多份的大图片,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把它拼成完整的一幅图片。yjs21.cOM

小结:许多的部分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整体。这里的每个部分都是这个整体里面的,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中。

2,小游戏,自己制作拼图。请幼儿拿起剪刀把自己的卡片按老师的要求剪成几个部分,之后在把它们拼起来。进一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出示鱼的图片,请幼儿观察鱼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然后在讲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可以联系到我们人,我们的身体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缺一不可,这里加入自我保护的教育。

三,分散活动:玩拼图泡沫积木。幼儿把自己的一块泡沫中的图形拼出来。

四,结束部分:小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幼儿百科:在词性理解和实际应用上,要特别注意“整体”和“总体”的区别。通过这两个词的对比,可以实现更为准确的词性和使用环境的把握。(下文有描述)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活动目标:

1、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张大动物图、绳子、纸(正方形,长方形)、杯中的水、若干图形等。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

出示大动物图,请幼儿观察画面,有什么图案和特点。幼儿述说。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把这张图裁成四小块,分给四位小朋友每人拿一小张。请幼儿组合。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一张张小图拼贴起来又变成和原来一样的大图了。再请四位幼儿重新以最快的速度组合一次。

二、理解整体与部分

师:如果我们把这一张大图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请小朋友给这一张张小图片起个名字。

幼儿起名(部分)

我们刚才就把这整体分成了四部分,然后又把这四部分组合起来成为整体。

三、操作活动

小朋友觉得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绳子、各种形状的纸、杯子里的水)你们可以玩一玩,也把他们分成几部分,然后再拼起来,玩的时候你可以把分割下来的小部分和原来的整体比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玩得,然后再比较一下整体和部分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整体比他的每一个小部分都大,每一个小部分都比整体小。

四、游戏:找朋友

这里有许多画,小朋友看一看,发现什么了?有的缺一个角,有的只有一半,好看吗?那怎么办呢?剩下的部分都在中间的篓子里。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哪一张是你手中的画面上的一部分就赶紧贴在你的画上,看谁拼的又快又对。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整十与个位相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整十与个位相加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师生问好。

2、听音乐取动动板。

3、导入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红(拍手)黄(拍腿)蓝(拍肩)。

4、师:今天有两组小朋友来咱们教师作客,我们来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第一行1—9第二行10—90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1—9是一位数,10—90是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零,叫整十。

5、游戏:

规则:我是9可不可以进个位家的门?为什么?

我是35可不可以进整十家的门?为什么?(幼儿双手合十可以进时,双手打开,不能进时摆手)

6、师:请小朋友把我们的动动板变个脸到位数板。

提问:十位家住的是什么颜色的棋子宝宝?各位家呢?

请幼儿在动动板上摆出20、50、80等等在个位摆出9、3、4等。

提问:20+3在动动板上怎么摆?

幼儿尝试操作。

先在动动板的上半部分摆出20,3应败在动动板的下半部分,整十与个位相加各位相加十位不变。

7、幼儿反复练习( )。

8、收棋子。

9、游戏:抢板凳(没抢到的小朋友做题)。

10、延伸:营救个位弟弟。

将幼儿分两队,一队为整十哥哥,一队为个位弟弟,并且将个位藏在黑板的后面。山神抓走了个位弟弟,必须让十位哥哥营救才可获得自由。A、我是整十哥哥50,我要救个位弟弟2,通过我们合起来是52。

山神说,获得自由可以通过。(两人结伴出场)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等分》


活动目标:

1.感知、尝试将规则图形二等分、四等分。

2.通过分蛋糕游戏感知理解图形的分合变化。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等分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通过游戏操作把图形等分。

活动难点:感知理解一个图形能够分成相同的几部分。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学具:每小组若干正方形和长方形彩纸。剪刀,黑色水彩笔。每组一个空的小篮子。

2.教具:自编故事《小熊过生日》,讲述小熊过生日请朋友吃蛋糕,随着来访朋友的人数多少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平分蛋糕。自制正方形、长方形蛋糕图片,小熊、小猪、小马、小牛图片。教师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白纸若干张。水彩笔。黑板。事先画好的分割完成图(见教材,去掉分割长方形的不等梯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拼图,感知回顾图形的分合关系。

1.用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长方形,找到一样的朋友拼成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参与观察了解幼儿的拼法,了解现有经验。

故事引入,初步感知分蛋糕。

1.小熊过生日请朋友吃正方形的蛋糕,来了一只小猪好朋友,两个人怎么分吃蛋糕?

教师鼓励幼儿设想分蛋糕的方法,说明要把蛋糕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部分,倾听幼儿表达想法,询问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蛋糕分好的两块是一样的,肯定幼儿的设想并请幼儿前来尝试用纸尝试对角折、对边折的方法折出印痕、画线条,详细讲解过程,使幼儿看见正方形蛋糕被“画”成了两个三角形和两个长方形,将图形留在黑板上,问问幼儿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2.教师小结:先把正方形对角和对边折纸、再画线的方法可以把正方形蛋糕分成两块一样的。

二、初步尝试操作。

1.给小熊分蛋糕。幼儿用刚才看见的方法用剪刀把正方形彩纸折、画、剪成二等分图形,把分好的图形放在小组桌子中间的小篮子里。

2.幼儿分割的时候,教师观察、互动,和幼儿交流讨论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好的两块蛋糕是不是一样大的,给幼儿分好的图形拍照。

3.看照片小结幼儿的成功尝试,说明一块蛋糕分成了两块一样大的,幼儿会发现在正方形里,对边折的时候竖线和横线分割出的图形是一样的。

4.故事继续,图形引申。

——教师:小熊和小猪都喜欢吃蛋糕,小熊的蛋糕很快吃完了,其实小猪也带了蛋糕:长方形蛋糕!这该怎么分呢?

——鼓励幼儿思考用刚才折纸的经验进行对角折、对边折、画线条。

——发现长方形折后和正方形蛋糕的形状不同,也发现横对边折和竖对边折折出的图形是不一样的,把折好、画好线条的图形和正方形的一起陈列,观察它们的不一样。

——幼儿把长方形图形剪成二等分图形,放在小篮子里。

——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给剪好的图形拍照。

5.观看照片小结。长方形也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图形,分享交流大家是怎样分的。

三、运用已有经验探索四等分,提升思考和实践能力。

1.教师:又来了两个好朋友,小马和小牛,他们也带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蛋糕来祝贺。4个人怎么分蛋糕?

2.根据幼儿意愿例如先分正方形。师生讨论怎样把一个正方形分成4个一样的。教师:刚才我们用了对角折、对边折的方法,折了一次。现在要分成4份,还是用这个方法吗?怎么折?折几次?

——请幼儿示范,如对角折纸、画出线条。

——还可以怎么折?另取一张纸,对边折纸。

——还有其他方法吗?如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思考折叠的不同方向,或者说出自己和大家不一样的办法,进行示范。

3.长方形的蛋糕怎样分成4份呢?

————请幼儿示范折纸、画出线条。

——还能怎么折?另取一张纸。

还有其他方法吗?如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思考折叠的不同方向,或者说出自己和大家不一样的办法,进行示范。

——把折好、画出线条的图形出示在黑板上。

4.问问幼儿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都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变化出来的,它们和刚才只折一次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5.幼儿操作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帮助个别幼儿进一步梳理折纸分割的方法,对幼儿的细心提出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并为幼儿的操作结果拍照。

——在长方形四等分中,幼儿可能会有竖着等分的现象,使得长方形被分成了4个长细条,这也是一种分法,教师应予以说明和肯定。

6.观看照片小结。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分成4份,要用到和分成2份一样的方法,但需要多折、多画、多剪,分好的几个图形就是一样的。

四、回顾、总结。

1.在黑板上竖排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图片各一张,和幼儿一起回顾、讨论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2.随着幼儿的回顾、表达,教师在每个图片的的右侧贴上事先画好的分割完成图,如对应正方形图片的是一张画着一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画着一条中间分割线的正方形,画着两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画着中心十字线的正方形,画着竖线分割成四块的正方形。长方形同理出示。

3.师生共同观看,用归纳、表述的方式整理思考,巩固习得经验。

延伸活动:

1、把幼儿操作剪好的小图形分类、压膜,放在科学区域,供幼儿练习拼图和分割,巩固对图形分合的经验认识。

2、在数学活动中继续开展图形认知活动。

3.鼓励幼儿在家里找一找由几个小图形拼成一样家具等的物品将数学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又使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迁移到后续数学活动中,不断增长新经验。

幼儿百科;等分等量划分。另“等分”就是将一个物体或数量等分几份的一种解题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解答有关多边形的面积问题,常会使人有“柳暗花明”的感受。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


大班数学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学课件。

2、小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10的分解组成。

1、故事导入(1)有几只小兔?

(2)10只小兔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看图,学习10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二)游戏活动"猜猜猜"。

相关推荐

  •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活动目标: 1、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
    2021-05-2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整十与个位相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整十与个位相加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师生问好。 2、听音乐取动动板。 3、导入游戏:...
    2019-12-2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等分》 活动目标: 1.感知、尝试将规则图形二等分、四等分。 2.通过分蛋糕游戏感知理解图形的分合变化。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
    2020-11-2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 大班数学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
    2019-12-2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花儿与夹子 产生背景: 游戏,是幼儿最爱的活动;动手操作,是幼儿最愿意干得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动手操作的恰当运用,将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我班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总愿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事物与大...
    2019-12-1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

2021-05-26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整十与个位相加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师生问好。 2、听音乐取动动板。 3、导入游戏:...

2019-12-2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感知、尝试将规则图形二等分、四等分。 2.通过分蛋糕游戏感知理解图形的分合变化。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

2020-11-26 阅读全文

大班数学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

2019-12-23 阅读全文

产生背景: 游戏,是幼儿最爱的活动;动手操作,是幼儿最愿意干得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动手操作的恰当运用,将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我班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总愿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事物与大...

2019-12-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