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
发布时间:2020-11-17 三岁幼儿故事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眼下,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小公主很多时候已经能让我觉得很欣慰了。有时候看着熟睡中的她,真盼望着她慢点长,永远能停留在这个最可爱、最纯真的童年。
有一天,丫头放学回来,臭美的伸着手指头让我看:妈妈,我抹指甲油了,漂亮吧?你没有不?
看着满手的星星点点,肯定是老师在幼儿园里给抹的,小女孩天生爱臭美,老师也乐意去打扮这些爱臭美的小丫头,我觉得倒是挺好。
又过了两天,丫头放学回来又对我说:妈妈,糖糖抹指甲油了,我也要!
我:老师不是也给你抹了吗,你也有啊?
丫头:糖糖的不是老师抹的,是她自己抹的,她有指甲油,xx也要!
一直觉得孩子抹指甲油不是太好,有时候还习惯把手放嘴里,所以就拒绝了。
可是这丫头,一个指甲油,在我耳边唠叨了好几天,真的是早上刚睁眼也要,睡觉也要,最后没办法,还是买了一瓶。
拿着她的指甲油,给我抹,给她婶婶抹,给奶奶抹。叔叔爷爷回来也非要给抹,给她解释说男孩子不能抹,好说歹说,这丫头才算放过了她叔叔和爷爷。
接连几天,上学都要带着她的指甲油,每天都要抹上一抹,我们仍然不放过。
又是一天放学,丫头对我说:妈妈,我要带小兔子的鞋。浩天穿带小兔子的鞋。(浩天是个小男孩)
我和她婶婶都给她说:你看你的鞋多漂亮啊,上面有长颈鹿,比小兔子漂亮多了。
不管我们怎么解释,就是听不进去。
我敷衍着说:等明天妈妈给买!
这丫头长了不少心眼子,对着我说:现在去买,一会天就黑了,超市就关门了!
好哄歹哄得,好歹算是安静下来了。
第二天刚睁眼,还是给我要兔子鞋,我说:你先去上幼儿园啊,等你放学妈妈就给你买回来了!
不愿意,对着我大声说:先去买鞋,然后回来再去幼儿园!【799918.cOM 好句摘抄网】
我觉得我小时候反应也没这么快啊,别说小时候了,就现在反应都得慢半拍,没想到这丫头这点一点也不随我。
她的小脾气上来,我就不能脾气对脾气了,她来硬的,我得改改自己的坏毛病,咱来软的。
于是,对她说:你要是再哭,妈妈可真生气了,以后你要什么都不给你买了。一会老师就来接你了,赶紧的不哭了,好好的去上幼儿园,要不老师也不喜欢你了。等你放学,妈妈一定带你去买!
有时候虽然这丫头很拧,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能听得进去劝的。
到了放学,刚一下车,还是继续要小兔子的鞋,没办法,答应她了,就得带她去买。
看到鞋店就进去,让她自己看,可是看了三家都没有看到小兔子的鞋,我都不知道这鞋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只能她去选。
到了第四家,看了一圈,果真看到一双上面带有小兔子的鞋,是运动鞋样式的,粉红色的。难道她班那个小男孩,也是穿的粉红的?有点不可思议。
老板说,这款带小兔子的鞋是去年的款,号也不全了,然后又拿出一双上面带光头强的粉色红色的鞋说,这是今年的新款,而且鞋底踩下去可以亮。
xx被那一闪一闪的亮光吸引了,又改口说要光头强的鞋。
在避免回家给我闹的前提下,我问了她好几遍:你确定要这双光头强的,那回家以后不能再给我要小兔子的鞋了!
丫头点点头,不说话。
付了钱,丫头就换上了新鞋,回到家对着家里人一阵炫耀。
到今天为止都三天了,每天都穿着这双鞋,睡觉的时候,都必须把鞋放在床头,不能放远了。
在我心里,其实我是最拒绝孩子有攀比心理的,可是这丫头才三岁,班里小朋友有点什么,回家就对着我要,虽然自己很排斥这种现象,但是很多时候,我还是答应了丫头的要求。
因为自己至少有能力去满足她这样小小的要求,不想让孩子心理有遗憾,觉得别的小朋友有,自己没有,心里全是羡慕。
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很多时候看着别的小朋友有,自己心里那么羡慕,真的好羡慕。但是也不会张嘴和妈妈要,因为我知道,我要了,妈妈也不会给我买,因为买不起。
小时候,多么渴望自己能有一件漂亮的连衣裙,有一个好玩的玩具,能尝一尝那永远也不知道味道的零食。这种小小的缺憾,在我心理是一个小小的阴影。那时候就发誓,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孩子不能亏了,更不能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的孩子光看着,眼馋着却得不到。
都说女孩子富养,可是在我心里却是那么的含糊,我不知道我这种做法是纵容了孩子攀比的性格,还是属于富养的一种。
这样下去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自己现在一点都不清楚。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如何解读两三岁孩子的心理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了,你不觉轻松了半截,长叹一声:“小鱼儿终于走出恶人谷了!”
2岁,情感开始丰富
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这个曾经事事都让你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经累了,给你安慰?
解读:因为他们正学着去爱。一个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着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他能读出妈妈脸上的表情,知道妈妈累了;看动画片时,看到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会为孙悟空感到难过而落泪,这时,他不但能够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已经能够体验到别人的难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能保持适度敏感和积极态度,你就为孩子“爱”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喜欢说不“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他们怎么就不乖了呢?
解读:两年的成长,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变得更有能力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爸爸妈妈抱着他们到某个地方去,同时他们开始逐渐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清楚,特别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时,他们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小大人”。当他们发现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妈有妈妈的想法,而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焦虑,因此,他们要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通过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来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比如,当妈妈提出我们出去吃饭吧,他很可能说:“不!”然后你告诉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妈妈出去吃。”他很可能说:“不!”然后却紧紧地跟在你们后面。
给父母的建议:切不可乱了方寸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平静地接受这场风暴,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纵容。通过书籍或者其他途径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持积极的态度,你积极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议爸爸妈妈们分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在吃饭前,摆摆小板凳,拿自己的小饭碗;或者,夏天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洗洗小手绢,没洗干净不要紧,关键是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如何应对孩子的拖拉?
我的邻居是一个公司高管,但有一次这个女强人却跟我说,她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工作,而是催孩子。
从做早饭开始,她就催孩子起床。孩子起床似乎很困难,好不容易坐起来,还要呆上半天才肯穿衣服,然后是催洗脸、催刷牙、催吃饭……
伴着自己的唠叨,孩子好不容易吃完饭,又要催他拿书包、穿鞋子、赶校车……
就这样,还没开始上班,她的精力就在各种“催催催”中消耗掉了,好心情也一扫而空。
《简单父母经》的作者培恩说,现代人过度使用的一个词就是——赶快。
好像无论大事小情,都有“截止期限”,只有越快才越好。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也是我们焦虑的根源。
而我们又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造成孩子逃避和磨蹭。
有个美国心理咨询师有4个孩子,是的,4个,而且还都处在学龄期。
所以她每天早上都要大喊:快点!该起床啦!你怎么还没洗脸?!回来再弄吧,赶紧走!你的书包呢!
更让她沮丧的是,催促不仅没让孩子变得自律,反而更容易急躁、发脾气,经常因为一块面包闹矛盾,或者伴着哭声去上学。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想通了问题所在:当她在催促孩子的时候,是在把孩子的问题,往自己身上揽。于是,她决定把责任还给孩子们。
她告诉孩子说:从明天起,早上7:15她会准时出门,不会再等那些赖床、磨蹭的人了。结果第二天早上两个女儿很准时,两个儿子磨磨蹭蹭没有赶上妈妈的车。妈妈也说到做到,真的没等他们。
当儿子们向她抱怨上学迟到时,她说:准时上学是你们的责任,我的责任是送你们上学。但我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我建议你们头一天把书包准备好,按着时间表,6:40起床,6:50吃早饭。这样你们7:10就能准时出发了。
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像这位妈妈一样,把责任还给孩子。
Facebook上曾经流传过美国一个中学校长给家长的“校规”说:“如果你想把儿子忘记带的课本、食物、作业等拿给他,停!请你转身离开。你的孩子会在没有你的情况下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忘了带午餐?饿一顿你就会记住;
忘了带作业?那就等着被老师或家长惩罚吧;
忘了带铅笔?自己找同学借吧。
总之,让孩子明白:你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催促不仅让孩子焦虑、烦躁,还会给他造成这样一种意识:你一个人不行,只有靠我督促,你才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事。
所以我们能经常见到这样的风景:一个磨磨蹭蹭的孩子,伴着一个着急上火的妈妈。
其实,要避免孩子拖拉磨蹭,不妨换个方式。比如引导孩子自己想象后果:王老师说活动9点开始,你觉得要是迟到的话会怎样?
或者给孩子选择式的思考:如果6点出发,我们就能在电影开始前赶到。你要是不抓紧,那可就看不到电影开头了。
不过,最好有个时间表式的规则,引导孩子养成守时的习惯。一开始会很困难,孩子可能不配合,但贵在坚持,如果你能坚持下来,我想,你一定会发现孩子没你想的那么难缠。
当然,前提是你别再把孩子的拖拉磨蹭当成自己的问题。只有你不再急躁,孩子也才会减少焦虑和烦躁,才更容易专注自己的问题,行动也才会更有效率。
如何对待孩子恐惧心理
幼儿三岁时开始惧怕黑夜,骂孩子是胆小鬼,吓唬他不许哭,决不是好办法。正确的做法是向他讲明事情的真相,当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被你一语点破,他就会相信你的力量可以保证他的安全,恐惧感自然随之消失。
1、当孩子害怕的时候,切勿责备、嘲笑或愚弄孩子。
幼儿三岁时开始惧怕黑夜,骂孩子是胆小鬼,吓唬他不许哭,决不是好办法。正确的做法是向他讲明事情的真相,当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被你一语点破,他就会相信你的力量可以保证他的安全,恐惧感自然随之消失。
2、不可强迫、诱使孩子将恐惧隐藏在心里,或否认它的存在。
儿童无论担心、害怕什么,你应当告诉他们害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多和孩子交谈,经常给孩子讲些常识,是帮助他克服恐惧感的最有效方法,只要明白其中道理,心境自然平和。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对可能发生的困扰做好心理准备。
3、注意观察,及时处理。
孩子一旦产生恐惧感,要考虑这是否与他的年龄相称。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孩子思想感情的变化,恐惧持续的时间。他是否因恐惧而什么事都不想做——不肯独自睡觉,不愿去上学,甚至不敢离开父母?问清原因,进行处理。
4、培养孩子具有坚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包括帮助孩子养成依赖别人和相信自己的健康心理,同时觉得自己有办法对付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人生总是充满着挑战,做父母的要以行动来引导子女。
您该如何应对孩子3-6岁叛逆期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什么都不听,对着干?怎么办?”
首先,请各位家长放宽心,像青春期的叛逆一样,3-6岁是孩子经历的第一个“叛逆期”。叛逆期阶段,孩子心理与身体活动能力增强,感觉不再像2岁多那样听话,总想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断的挑战未知的底线,这种“叛逆”心理和表现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和自我意识成长的重要标志。遇上叛逆期,是孩子心里有“我”这样的概念了,家长当喜不当忧!
在这宇韬老师给大家讲讲孩子叛逆期表现与应对方法,帮助爸爸妈妈和宝宝们顺利渡过叛逆期。
一、望闻问切:叛逆期儿童的常见表现:
1.不建设,爱破坏:
摔东西、拆玩具、乱涂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
2.不明理,易烦躁:
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
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
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想做的事坚决要做,否则就大哭大闹;
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3.唱反调,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不让越要做;
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权威,攻底线:
故意破坏之前一起订好的规矩;
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
和父母讲条件,要达到要求才肯做事。
5.起冲突,易动手:
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爱争抢同一件玩具,争抢先后顺序,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又爱抢别人的,严重时甚至打人。
二、四步除虑:如何应对儿童叛逆期?
1.深入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与动机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和父母最为亲近,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父母无法假手他人,知子莫若您俩人。
平时父母要注意观察,多与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尝试、独立表现的要求,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或充分的满足。
宇韬建议:当您想发火时,不妨停一停,看看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一定能投射出孩子内心的真正诉求
上课过程中,常常遇到父母指责孩子:上课时候去什么厕所?唯心角度出发,生理需求一定不能扼杀,所以我的课堂,孩子去厕所,一定要去,咱不憋着。
家长们,上课前,提醒孩子喝适当水,同时一定要求他去遍厕所,上课时孩子还会去厕所?
不想孩子摔倒,就不知不觉中将他面前的石头搬走。(注意是不知不觉,都帮搬走是溺爱)
2.原则问题绝不迁就
叛逆期的孩子是矛盾的,不断挑战规则,又不断追求规则。如果规则混乱,孩子一定缺少安全感。
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慎重科学并坚守:
坚守:规则一旦制定,就必须遵守
慎重科学:不制定超过儿童能力的规则,例如要求孩子上课不走神等。
【抓大放小,要有重点。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坚决不能做之外,其余鼓励孩子尝试,多数时候宽松,该严格的地方坚决sayno。】
【尊重孩子的需求,有时候孩子的只是要求自主行动,例如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不应当因为大人嫌麻烦而禁止孩子做。】
宇韬建议:大人无底线,孩子不好管,分清规则与爱的界限,原则问题不妥协,莫让爱成了溺爱。
3.多种方法巧妙引导
叛逆期的孩子“问题”多,情况多,父母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巧妙引导,对策大致分七类,请灵活运用:
对策1:激将法,利用孩子唱反调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么,就偏偏不让孩子做什么。
【示例】:父母让孩子吃饭,孩子偏不吃。父母可采取激将法,要求孩子不吃饭,孩子反而拼命要求吃.
注意:使用这一方法时语气尽量真实平静,要根据孩子情绪适当调整。此外相反的“你去做XX”的激将法并不有效。
对策2:冷处理,装作没看见。
【示例】:孩子到处扔东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装作没看见,继续和爸爸聊天。孩子看见没引起她想要的效果,就自动停止。
对策3:把问题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示例】:孩子吃苹果是故意乱扔苹果皮,就是不肯扔到垃圾箱。父母可以等苹果吃完,装作才看见的样子,大吃一惊问孩子:怎么乱七八糟的,怎么办?让孩子想办法,孩子多半会主动扔到垃圾箱,注意不要问是谁弄得乱七八糟。
对策4:传递正向信息,明确告诉孩子要怎么做,不要说不能怎么做。
【示例】:孩子到处乱写乱画,把墙壁弄的一团糟。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画画要在画板上。
注意:不要指责孩子乱画。
对策5:拉三角关系,借助权威,通过孩子特别喜欢或佩服的人,告诉孩子怎么做。
【示例】:去幼儿园上课的时间快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但孩子在公园玩沙,就是不走。这时按响手机铃声,假装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让你快去幼儿园,孩子会立刻起身离开。
对策6:运动发泄法,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为越强,通过运动游玩,使孩子精力有发泄的渠道。
【示例】:孩子在家,一会要吃零食,一会要看电视,到处搞破坏,就是不肯乖乖玩。可带孩子去公园或游乐场,或与孩子一起玩一些消耗精力的游戏。
对策7: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
【示例】:孩子爱打人,打过许多小朋友,甚至家里人也打过。这种情况下,父母若用“打”来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
宇韬建议:这7个方法是给大家的“下三路”招数,上三路是理念,下三路是技术活,育儿,定要上下三路,理念加技术结合,太理念,容易忽视教育中的细节;太细节,又容易忽视孩子感受。运用下三路,切记应景。
4.负面情绪冷静处理
孩子情绪激动时,千万不要和孩子讲道理。
当孩子大哭时,情绪处理四步走:
抱着孩子或者到安静的地方,静静的听孩子哭一会,让孩子平静。
帮助孩子搞清楚为什么哭,是哪一种情绪,伤心还是愤怒。例如:哥哥不让你玩他的玩具,你是伤心?还是生哥哥气啊?
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例如:我知道你好伤心,伤心你就哭一会吧!
等孩子情绪平静了,提出新的办法转移注意力,例如:我们去玩沙子吧!
宇韬建议:哭闹,是不如意的宣泄,成人都有不如意,何况孩子?放慢脚步,静待花开
3-6岁,关键期,叛逆期,幼升小一个个关键词始终萦绕父母心头,父母再不易,再辛苦,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孩子健康和快乐的成长。孩子就是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成长的,宇韬老师与您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快乐,遇问题,问宇韬,欢迎交流探讨!
附与孩子交流过程中三不要:
不要在任何情况任何形式的“打孩子”行为;
不要对孩子说“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妈妈不要你了”的语言惩罚;
不要说“你看看,隔壁的妹妹都会....了,你怎么还不会”的比较行为。
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期”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反抗期”,每位家长都要面对这样的时刻。看到这个话题深有感触,就把之前的两篇日记找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2008年3月4日晴
这是很早以前的一件小事。现在回想或许正是眺妈使用了沟通的技巧,才很好地解决了眺眺第一个“独立”时期和我们的“摩擦”。
记得那时,眺眺还不怎么会说话,可已经会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次眺妈给眺眺洗完澡后,让他帮忙把水里的瓶子拿起来,眺眺却故意抱着瓶子不给,任凭眺妈怎么给他“戴高帽”都不行。后来眺妈说:“眺眺,先把黄色的瓶子给妈妈,还是先把红色的瓶子给妈妈?”话音刚落,眺眺马上把一个瓶子递给眺妈。谢过之后,眺眺又把另一个也拿给眺妈。
小小的一个顺序选择却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自尊心”,使原本“对立”的局面很快转变为“合作”的情形。这说明父母多掌握一些“技巧”,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个方法我们沿用至今,效果非常理想,这也是我补记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使用此法的关键是要设计好自己的问题,既能达到目的又能呵护婴儿的“自尊心”。问题的答案不应该在“做”与“不做”之间选择,而是怎样去“做”。
2008年11月9日晴
眺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不再是我们说什么他都照做,更多的时候他都会提出反对的意见,我们选择坚持,他则采取赖皮的方式。几经较量,我们摸索出用“缓冲时间”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早上带眺眺去淘气堡玩,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招呼眺眺回家吃饭。小子一口回绝:“不要!”我们说:“奶奶在家里饭都烧好了,怎么眺眺还不来呢?就着急了!”眺眺口气也软下来:“再玩一会儿哪!”“那再玩5分钟,爸爸叫你的时候可不能赖皮哦!”为了彼此能守信,我们拉勾为证。5分钟后,眺眺虽意犹未尽,可也是如约和淘气堡再见回家。我们对眺眺守信用的表现大加赞赏。
晚上送眺眺去阿婆家,我们照例陪他玩到8点多,临行告别时小子又尽力挽留:“再陪眺眺玩一会儿哪!”我们告诉他:“爸爸妈妈明天很早要上班,应该回家休息了。”“那玩到10点钟。”小子又变个法儿挽留。“那太晚了,这样吧,那个长的针(分针)走到12,眺眺和爸爸妈妈再见好吧?”见我们让步,小子也见好就收。
网友支招
伟大的外交家周总理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谈判是一种妥协的艺术。和孩子们相处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强压政策”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适度的让步既照顾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缓和他的抵触情绪,何乐而不为呢?对眺眺而言,还学会了看时间,真是“一块石头好几只鸟”!哈哈!
——网友眺爸
我认为,4岁的孩子本来就不大明白道理,以前听话是因为出于本能的“爱”,为了让大人高兴,可以给他更多的关爱。当他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定。这个时候大人还用以前命令式的语气要求他,他自然也会用强硬的态度来回应。有时候孩子并不是真的不要,只是表明他想拥有自我。
关于小西画画只画5分钟这件事,我认为4岁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就不长,当他对这件事没兴趣时,就会转移注意力。这个时候家长要弄清楚,孩子是遇到困难了,还是真的有了新想法。我们可以尝试着要求孩子完成某一个图形,或是完成某一个轮廓,下次再填色,并对孩子的坚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甚至是奖励——他已经很努力了。
对于看电视,是可以先约定好的,时间快到时可以提醒他:还有几分钟就该关电视了。如果违反约定,可以减少第二天看电视时间,几次违约,可以取消看电视一次;如果做到了,可以给予奖励,并经常强化孩子的这个优点:说话算数。
孩子敢于说“不”,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孩子成长了。家长要做的是:改变以前的沟通模式,尊重、理解、接纳、适应孩子的变化,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是什么都由家长说了算,自己没主见,从而无法真正成长,直面人生。
——网友宇蕾妈
我觉得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是个不错的办法,还有就是跟孩子一起亲子阅读,书上有很多正面的反面的形象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像昨天他突然拍打我,很疼。我就拿《我好生气》这本书和他一起看,告诉他:“你这样突然拍妈妈,妈妈好生气的。”他就表示以后不这样了。有时候孩子不吃饭,我就说:“你看,小波(天线宝宝里的人物)不喜欢吃饭,所以个子最矮;丁丁(儿子最喜欢的角色)吃饭吃得又快又多,所以个子就最高,多好呀!”儿子就乖乖吃饭了。
——网友酒窝阳少爷
以前儿子也很喜欢说“不”,动不动就是“不好”、“不行”、“我不会”。这固然跟孩子的依赖性与叛逆期有关,但仔细检讨一下自己平时的言语,发现也带了很多的“不”字。比如,儿子说要买玩具,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儿子要玩手机游戏,我们的第一句回答就是“不可以”……大人的这一举止在《大卫,不可以》这本书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认为孩子的叛逆与我们对他果断的毫无商量的拒绝有一定关系。现在我尽量纠正自己的表达,努力让自己的言语中避开“不”字。
当他提出买玩具时,不再一棒子用“不”字打死,而是先听完他的购买理由,再向他说明我们不买的原因。几次讨论交流后,基本上他都能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想法。通过这种正面引导,发现儿子的确进步不少,至少从他口中蹦出的“不”字已明显减少了。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都是讲道理的,只要我们给他充分表达、充分交流、充分理解的机会,相信孩子也会给我们投桃报李。
——网友lkl2003
育儿心得:如何应对孩子撒谎
育儿心得:如何应对孩子撒谎
昨天晚上儿子在校门口玩的时候另外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用陀螺打到他的后脑勺,估计可能打的挺疼的,我儿子一下子就嚎哭起来了,说实话,我也有点害怕,别有什么脑震荡之类的。他要求今天不上幼儿园,我就同意了,他看我很紧张,就觉得可以用头疼这个方式来要求更多。
今天早上起床,他就说他头有点晕,不想起床,不想上幼儿园,我说好,我说昨天说好了不去幼儿园,妈妈不撒谎,既然答应了你就一定不会反悔的。我不知道他是真晕还是假晕,就说,那妈妈带你去医院检查一下。他不同意,我心里猜,可能是假晕。然后我就说本来明天我们约好了和大娃一起走玻璃栈道,如果你头晕,那明天也只能在家休息了。他一听,马上说,我明天不晕了啊。我说。如果你真晕,我们就去医院拍片,如果你不去,就说明你是撒谎的。他顿时就哭起来了:“我只是想看看妈妈紧张不?”“你撒谎是不想去幼儿园?”“嗯?”“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和我玩。”“那我打电话问问老师为什么小朋友不和你玩。”“小朋友要和我玩。只是和我坐一桌的小朋友不和我玩。”“那我去问问张玥为什么不和你玩。”“她们要和我玩。”“为什么撒谎?和谁学的撒谎?”“爸爸学的,他每次说话都不算话,说的陪我玩,结果就是玩手机。”
忽然觉得言传身教多么重要,回想以前,每次出差,为了安抚儿子,都会答应给他买玩具,但是从来没买过,出差回来也没见他问,以为小孩子说过就忘了,其实现在看来,他并没有忘。只是他已经形成了妈妈没做到也没啥,可能这也不是不对,所以他潜意识里也会这样做。
他爸爸也是,很多时候为了安静的看手机,会答应他很多事,但是从来没做到,而当儿子要求他兑现时,他就高压压回去。时间久了,孩子就觉得,说话不算话,撒谎其实也是可以的。
和他爸爸谈了下这个情况,我们达成协议:
1、轻易不要许诺一些根本完不成的愿望。
2、在孩子面前答应了的事一定要做到,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完成,要给孩子做一个说话负责的榜样。
3、大人之间也要说到做到。
4、周末不玩手机。
今天下午上幼儿园之前他要求我在他上衔接班的时候坐在他教室外面等他,我答应了,本来是个权宜之计。但现在,我决定要去陪他,哪怕家里一堆的事等着我做,我也要放下所有的事去实现我的诺言,钱少点可以吃差点,但是孩子的品性一旦养成,毁的就是他的一辈子。
儿子,妈妈愿意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