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淘气,事出有因

发布时间:2020-11-10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孩子淘气,事出有因经验感受:孩子淘气的原因,一是因为好奇心与探索欲;二是因为困倦和疲惫;三是希望得到关注或者有情绪要渲泄。

这次带**回婆家,婆家不少亲戚都觉得我实在太宠孩子。

看吧,回到爷爷奶奶家,**为了看鸡和鸭,竟然一路追赶到了隔壁人家家里去了。而那些鸡和鸭受到惊拢,自然是鸡飞鸭跳,人家家里院子里乱糟糟的。可是呢,这种情况下,我这个当妈的竟然也没有“讲”孩子,而是只管一直提醒**:“小心,那只母鸡生气了可能会来啄你!”

公婆家外面有一户人家正在盖房子。门前堆了一大堆沙子,还有铁锹和锄头随意扔在沙堆边。我和**都高兴起来,这是多么现成的又有趣的“玩具”呀!**开始用铁锹铲沙子,我发现他人虽然瘦矮,但力气并不显小,竟然把铁锹抡起来,还铲起了一些沙。玩罢铁锹,他又玩锄头,后来干脆就把这些全部扔下,用手抓沙子玩……这家的女主人连连摇头:“这么脏的沙子,你也让他玩?这怎么能玩呢?”

前两天,我去看朋友的女儿小A。小A才一周岁多,会走路,会蹦几个单字了。微微一笑的样子实在动人。朋友见我上门,给我倒了一杯水。水还有一点烫。小A看见了,走过来,伸手去碰那个杯子。朋友立即想阻止:“这个不能玩!”但我说:“小A想看杯子。但是杯子里的水还烫!烫!”

小A用手捏在杯沿上,将杯子移过来一些,碰了碰杯面,说:“烫!”然后,把杯子推开。

隔了几秒钟,她又捏着杯沿(那一圈不烫)将杯子移到跟前一些,说:“烫!”看看我,再把杯子推开。

接着,她再这样来来回一次,还将一个手指头轻轻地探到杯子的水里,之后说:“烫!”再将杯子推开。

如此三次之后,她离开了这杯水,转而对我戴的玉佩产生了兴趣。拿起来摸了,咬了,晃了。抬起头,对她的父母露出微笑。很漂亮。

我觉得小A是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烫”的意思,而且她还有“提醒”我的味道:阿姨,水是烫的,还不能喝,拿开吧!我试了又试,水还是烫哦!

上面这些孩子的行为,我们认真观察,会看到两个非常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孩子。而如果不看细节,只看表现,那么这两个孩子都会让人觉得“添乱、烦人”,动了不该动的东西的孩子

还是说**。有一次坐在车上,车里坐得比较挤,我是抱着他的。他坐了一会后就开始左动右动显得很烦躁。因为这次显然和他几次坐车的经历不同,他没办法在车里比较自由地活动。我拿出包包里的一片口香糖,他一见就说要,剥开后,自己不吃,塞到我的嘴巴,我便开始嚼了起来,不料**又忽然大哭:“我的!我的!还给我!”见口香糖已经被我咬嚼得不成片了,他愤怒地举起手来,往我脸上狠狠一挠,还不够,嘴里说:“我打你!”另一手就要打我的头。同车的小姑看到了,不由得惊叹:“天哪,敢打妈妈!”

我抱住**:“口香糖被妈妈吃了,**很生气。你一定是困了,让妈妈抱着你睡觉……”三四分钟后,**睡着了。

很困很累的时候,**还有更失理性的举动:他爬到餐椅上,径直拿起勺子盛汤,然后用筷子狂搅,搅罢又将汤从小碗里倒到大碗,又将大碗里的汤倒到汤匙里,汤匙盛不下,汤汁流得满桌……试图劝阻他,他却显得万分执拗,力气上拗不过大人,他便放声狂哭……这时候如果打他一顿,他会哭得更凶,反抗得更厉害。但是如果明白了他其实是很困很烦,抱住他说:你看起来很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去……他会顺势安静下来。

孩子和大人不一样,因为是孩子,所以他们还不懂得在自己疲惫和烦躁的时候用语言表达出来,他们是用行动来表示。而如果大人不了解孩子的作息规律,那只能对孩子的上述举动给予“淘气”的评价。

我打算整理衣服,所以把**放进小床铺里,让他玩玩具。玩了一会儿后,**发现了摆在小床旁边的床头柜上的一摞书。他伸手去够。没够到,书反而丢到了地板上。哗啦一声响。这一响,反而让**发现了“新大陆”,他继续推书,结果书一本接一本地被他推落,稀里哗啦响成一片。我听见了探头一看,大叫起来:“不可以!不可以!”但是他似乎根本没听见,仍然继续。直到所有的书都堆到了地板上。

我大怒,过去把他从小床上拎起来“扔”到地板上:“给我把书一本一本拣起来!”

**伤心地一边大哭,一边拣。

看着他拣书的样子,我忽然意识到,他只是想让我注意他。他想要有人陪他玩,我让他自己玩,他觉得不够。我过去帮助他一起拣,然后问他:“你想不想让妈妈陪你一起玩?”他的回答是:“妈妈,我要玩电钻!呜……的一声响,钻了一个洞!”

我将衣服先堆在那儿,陪他玩起来。一会儿后,他不玩电钻了,改玩“画画”,而且入了神,自说自话,根本不理我了。我再去整理衣服。然后时不时在他眼前出现一些,和他笑一笑。

小家伙可能也非常不喜欢被人当成空气。为了引发关注,不惜冒着被体罚和责骂的风险。

所以,我想,当孩子显得很淘气,行为不理性的时候,想一想,是因为对某个事,某件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吗?是因为特别困特别累了吗?是在希望得到关注吗,是不是有某个情绪要表达?要相信,孩子们的淘气,是天性,但不是无缘无故的。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淘气”行为,将让孩子成长得更为快乐和健康。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不是出气筒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自己的情绪问题的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父母自己心情不好时,孩子往往就成了出气筒,父母会不管不顾的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无缘无故的成了父母情绪的受害者。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释放,就会被压进潜意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人之后,那些被压进潜意识的负面情绪,一旦被触碰到,就会跳出来伤害其他人。

在我们自由绘画心理乐园,有一个家长,从小在妈妈的棍棒下长大,妈妈不仅打,而且打完还要罚她挺直了跪1—2小时,如果腰弯了,还要继续打。当年打断的木尺依然放在娘家的柜橱里。这位在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妈妈,内心压抑了太多的负面情绪,由于没有正确的出口,最后身体承担了她的痛苦,身患两种癌症。妈妈的情绪无处释放,孩子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妈妈的出气筒。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爱表达,到四五岁的时候,孩子已不与外界交往。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被诊断为有严重的自闭倾向。

在家长课堂上,经过我的多次启发,妈妈终于打开了自己的内心,向我哭诉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她说她以前从不掉眼泪,更不会向外人诉说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经过多次疏导,妈妈情绪得到了释放,再也不把孩子当出气筒了。随着妈妈的改变,孩子的状态有了很大的好转,自闭“开了”。所以,父母能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

那么父母应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把自己内心深层次的负面情绪清理掉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你对外界所有的看法,都是你内心向外的投射。如果你的内心是平静的,安宁的,那么外边的世界就是宁静的,和谐的。当你的内心充满了愤怒,怨恨,恐惧,你就会感觉世界充满了危机,周围的人充满敌意,经常有麻烦,容易出问题。我把内心的负面情绪比作炸药库,而孩子的问题是你炸药库的导火索。当你需要爆炸的时候,孩子就会不断地出问题,充当你的导火索去引爆。可以通过绘画心理等咨询方法,清理你的炸药库,把你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如果你的内心没有了炸药库,就不再需要导火索,你看孩子的眼光就变了,孩子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

其次、当看到孩子问题想要发火时,学会向内看。

人往往是向外看找别人的问题,总认为是孩子不听话,是配偶不够关心,是同事找麻烦等等让自己发火。这样找的结果,自己的火气越来越大。如果你学会向内看,想一想是自己内心的什么东西投射到目前的问题上。当你想发火的时候,问问自己怎么了?为什么因为一点小事就有这么大的火气?这时候你的火气就下去了一半。等你冷静下来梳理情绪的时候,你的情绪就下来了。

其三、要学会正确表达情绪

当有负面情绪时,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和合适的方式表达。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配偶,都需要使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谁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学会传达“我”信息,就是告诉孩子或配偶自己当下的情绪和感受,让他们能够理解你当下的心情,包容你当下的情绪。你能够正确的表达情绪,对孩子本身就是榜样作用,孩子也会像你一样,有了情绪时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和释放情绪。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时候却在无意中深深地伤害着孩子。高兴时孩子就是你的心肝宝贝;不高兴时,孩子就是你的垃圾箱,出气筒。你对孩子的态度一会儿是零上40度,一会儿是零下40度,想一想,幼小的孩子怎么受到了!家长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家长请爱护孩子淘气的天性


淘气源于好奇

1-2岁的幼儿身体高速成长,他们有能力到处跑,喜欢到处走动,还经常碰碰这个,摸摸那个,表现得很淘气。有人问我,孩子淘气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回答,因为淘气不淘气不是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可目前不少家长评判孩子好坏只看听话不听话,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往往是一发现孩子的淘气行为就马上予以制止,可是愈制止愈引起他的好奇。为什么孩子会淘气?其原因就是他们的好奇心,在大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却是每一样都充满了吸引力,他们想一个一个地研究明白。

儿童心理学认为,好奇是“知识之门”,是“萌生科学的幼芽”,对好奇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儿童心理学家将淘气称做“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因此,父母应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要宽容孩子一时的小小的破坏行为,给孩子提供宽松、安全、合理的环境,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尝试,支持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事物的奥秘。

淘气有理

淘气本天成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仅不应阻止,而且还应很好地爱护它、培养它。淘气的孩子总是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喜欢刨根问底,爱挑刺,这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这是发明创造最需要的一种思维。淘气的孩子胆子大、敢闯、敢干,接触面广,这对扩大知识面,发展个性都有好处。未来社会需要思维独特、有个性的人才,应该给孩子一点淘气度,千万别把他们束缚得死死的。

淘气者更容易成功

父母一般都比较喜欢听话的孩子,对淘气的孩子常感到头痛。其实对孩子来说,淘气并不是一件坏事。发明家爱迪生年幼时,看到母鸡孵小鸡,于是也用自己的肚子去孵小鸡,这种看起来很淘气的行为,正是爱迪生探索求知精神的体现。有的孩子看到闹钟会报时,就试图拆开来看;看到父亲刮胡子,也想跟着试一试……如果父母们采取训斥、限制等粗暴态度去阻止孩子,那么孩子的求知欲就会受到压抑,由此,孩子可能变得小心翼翼,缩手缩脚,甚至造成消极的性格。淘气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他们长大后,在社会上的成就可能远远超过处处听话的孩子。

如果不准孩子淘气

影响孩子的性格

很多把淘气看作坏事的父母,常常阻止甚至斥责孩子。可是淘气并不是训斥就可以消除的,孩子的理解是有限的,他只感到这是一个制止自己的举动,并不能理解大人的用心,于是孩子会变得畏缩、恐惧,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必要的心理障碍。父母如果反复给予严厉地制止或责骂,孩子会逐渐放弃淘气,变成一个老实听话的“乖孩子”,其结果必然压抑了孩子的自发性。当这种“乖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自我的萌发,他们对长期受压抑的情绪不堪忍受,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反抗,甚至患上身心疾病,对孩子今后人格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抑制孩子的潜质

有调查显示,亚洲的父母通常每天对孩子说数百个“不”(不要动、不要戳、不要跑、不要哭、不要调皮等)。这些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探索精神,但是这些不绝于耳的“不”会切断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甚至会使孩子变得呆头呆脑。在这个应该获得大量刺激的重要时期里,再没有任何东西比“不”更能毁坏孩子的潜质了,它很容易形成孩子意识中的一部分,对孩子产生长久的抑制作用,所以,“不”的使用,应该仅仅限于孩子的行为会带来危险或者是会对他的性格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想禁止孩子做什么事,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引向其他的玩具或游戏。

如何应对孩子淘气

提供安全的空间

孩子的淘气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当孩子通过淘气使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后,便不会继续做了,所以,父母不要过多斥责孩子,而要让他按着这个过程发展。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要做的是防范淘气带来的危害,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孩子避开那些有危险的活动,把可能有危险或不宜摆弄的东西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将刀、剪、热水瓶、药品等物放在小儿不容易触摸到的地方,把容易引起麻烦的东西锁起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尽量让宝宝在动手过程中学习观察和思考,发展他的认知能力。

让孩子自我锻炼

一个安全又可以让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父母设置绝对安全的环境,那么孩子长大后将缺乏预防伤害的意识和能力。在家庭中接受过度保护的幼儿,在心理上往往表现为胆怯、怀疑甚至恐惧,这种心理影响对日后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家长应当把安全保护作为一种体验教育来对待,让幼儿面对较为复杂的环境,依靠自我保护能力创建安全的空间。这种自我保护能力是一种“童子功”,若从小开始培养,那么你的孩子将来会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我们不能指望世界上没有陷阱,但我们可以教孩子跨过陷阱。

用事实教育孩子

对于有危险的事情,可给予适当的负面刺激,如当小儿不知深浅去动热水瓶时,家长可溅一点点热水在他手上,给他一些感性认识,或用略加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告诫宝宝。有了切肤之痛之后,宝宝自己就会收敛一些的。

所以,只要是没有什么危险,应尽可能地对孩子的活动少加限制,容许孩子淘气,等待他自己从淘气中“毕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孩子淘气的天性得到尽兴的发挥。即使是淘气地玩耍,对培养孩子的自发性和意志也都是很重要的。

当然,太淘气也不行,也不利于孩子成长,我们提倡的是给孩子一点淘气度,而不是放任自流。对太淘气的孩子还是要给以引导,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决不能让他们变得无法无天。

如何管理和教育淘气的孩子?


贪玩、淘气的孩子却使不少家长十分头疼,他们看到孩子放学,把书包往家里一丢就玩个没完没了。家长不叫,作业也不做,家长不催,饭也不吃,有的孩子还搞恶作剧,惹事生非,给家长添了好多麻烦,于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贪玩、淘气,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对贪玩、淘气的孩子动辄训斥、体罚,却收效甚微。

那么,怎样教育贪玩、淘气的孩一呢?

第一,要因势利导,淘气、贪玩的孩子,只要不干坏事,父母不必过多限制他们的活动,有的孩子因贪玩影响了功课,家长只要给他讲清道理,帮他合理安排时间就行了。不要因此返孩了整日坐着读书。至于淘气的孩子干了错事,家长就不能迁就。放任了,一定要耐心给孩子讲道理,使他认识错误,自觉改正,千万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打骂孩子。

第二,要给孩子找事做,俗话说:无事生非,孩子更是如此。家长要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正事上来。比如,让他们哄弟弟、妹妹,买东西,收拾屋子,学习做饭,为邻居收水电费等?孩子干得好,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

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


01

学习没条理性,不知道先做什么

小白的爸妈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每天都把他的生活安排得面面俱到。可洋洋写作业总是慢慢腾腾,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什么作业。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他的作业乱无章法,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

妈妈也很苦恼,因为小白在家做作业之前准备文具也是很混乱。每次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这中间磨磨蹭蹭就花去好多时间。

这是一个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的典型案例。写作业时不知道有什么作业,文具准备不齐全,对各科作业的先后顺序没有条理……这样写作业当然慢了!

☆对策:

对于小白的情况,父母要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让孩子自己动手安排自己的事务,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慢慢学会规划和条理。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100%理论。世界上许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论,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

如果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被父母剥夺了。当然,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

02

过度完美主义

欢欢作业工整,成绩优秀,缺点就是写作业慢,写的字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她就马上擦掉重写,所以花的时间就长了。欢欢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

但是有些孩子写作业慢却是父母们训练出来的,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完美的,样样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比如作业:即使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父母都严格要求孩子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

☆对策:

对于这种喜欢使用橡皮不停地擦来擦去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患有橡皮综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而要用奖励手段进行强化训练来达到目的。

孩子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字,就有一定奖励。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家长最好把橡皮没收,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03

对学习没有兴趣

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基础差,作业不会做,写作业自然而然的就慢了。还有的孩子,对学习没有乐趣,即使会做也不想去做。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弥补孩子的缺陷,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对策:

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

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拿去问父母,问完之后接着写作业,刚坐下没多久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又拿去问。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时间就耽误了!

这样做一方面会打断做作业时的安静氛围和专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会打断孩子做题和写作业的思维。

建议父母最好能引导孩子如何调换顺序做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最后再做不会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

在辅导孩子不会的题时,重思维引导,不是全部一古脑儿讲给孩子听。逐步的引导启发孩子,最后让孩子自己领悟。孩子知识储备够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人们都是这样,对于喜欢有趣的事都乐意去做,而对于枯燥乏味的事,则是能拖则拖。

所以,对于不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尽量调动孩子写作业的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04

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这是一种被动的磨蹭,被父母逼出来的磨蹭。许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做完学校的作业后再做些题目。所以,每天加了许多“妈妈作业”。

听听一个孩子的说法吧:“快点写作业?我为什么要快呀?写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写完了老师的作业,我还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写完妈妈布置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又来了,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

没想到“磨蹭”还成了孩子的一条对策。若是爸爸妈妈总给孩子加“父母作业”,孩子会开始有意识的慢,久而久之,渐渐地养成习惯,就真得变成磨蹭的坏习惯了。

☆对策:

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

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孩子在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05

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

小宝活泼、可爱,但是小健的父母却一直揪心着他的学习。因为小健写作业时总是东看西看,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吃铅笔,一会儿咬手指,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写法怎么能快起来?

老师也反应小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经常调皮捣乱,一会儿拽别人的头发,一会儿拉别人的衣服。

这个属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走神,如果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作业当然就拖拖拉拉了。

☆对策:

作业分段

你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然后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给予奖励。

如果作业太多,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如第一次规定做15分钟,完后休息一会,然后再规定一个15分钟,再休息。当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后,往后所定时间就可以慢慢延长,等养成高度集中学习的好习惯时就不用再分割时间了。

要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孩子学习的环境还要安静,不要在孩子学习时,中途为了关心孩子,又为孩子送水果,倒水,这其实也是在干扰孩子。

训练注意力本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还处在发育当中。(?提升孩子注意力)

你看,单孩子写作业磨蹭,这个看起来很平常的问题,都包含这么多原因,更别说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磨蹭了。生活中,家长需要多注意这些细节,对孩子多一些耐心,为作出正确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

相关推荐

  • 孩子做恶梦事出有因 导读:常常在恶梦后,能清晰描述其梦境内容,儿童在完全清醒后因为害怕,不敢自己回床睡觉,常要父母亲在身边或立下保证后才敢再人睡。本病常伴随有说话,而尖叫、击打物体或行走很少发生。 梦魇以恐怖的梦境为基本...
    2021-09-21 阅读全文
  • 孩子淘气的真正原因 导读:孩子淘气的不得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表现一:打人、咬人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
    2021-10-14 阅读全文
  • 幼教教育叙事(淘气的孩子) 一次户外活动课上,晓梅把一位名叫淘淘的小朋友撞倒了。淘淘坐在那儿哭了起来。而晓梅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头也不回的走开了。我跑过来,问明了情况后,就把晓梅叫了过来对她说:“你把同学撞倒了,就是你的...
    2021-01-20 阅读全文
  • 冷淡应对孩子淘气 导读:孩子总是有着层出不穷的好奇心,从而诱发出各式各样的淘气事件。面对孩子淘气,要冷淡应对,不去理睬要比大加干涉效果来得好。 男孩的淘气行为往往是他好奇的表现,一旦好奇心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这种行为失去...
    2021-09-28 阅读全文
  • 淘气的小猴子故事 1、淘气的小猴子故事 森林中,小兔子跟小猴子是邻居。 有一天,小兔子在路边散步,忽然他看见路边有一架葡萄树,那上面挂满了紫红紫红的葡萄,就像晶莹的蓝宝石。她眼睛望着,不知不觉流下了口水。 “喂,小兔子...
    2021-04-26 阅读全文

导读:常常在恶梦后,能清晰描述其梦境内容,儿童在完全清醒后因为害怕,不敢自己回床睡觉,常要父母亲在身边或立下保证后才敢再人睡。本病常伴随有说话,而尖叫、击打物体或行走很少发生。 梦魇以恐怖的梦境为基本...

2021-09-21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淘气的不得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表现一:打人、咬人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

2021-10-14 阅读全文

一次户外活动课上,晓梅把一位名叫淘淘的小朋友撞倒了。淘淘坐在那儿哭了起来。而晓梅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头也不回的走开了。我跑过来,问明了情况后,就把晓梅叫了过来对她说:“你把同学撞倒了,就是你的...

2021-01-20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总是有着层出不穷的好奇心,从而诱发出各式各样的淘气事件。面对孩子淘气,要冷淡应对,不去理睬要比大加干涉效果来得好。 男孩的淘气行为往往是他好奇的表现,一旦好奇心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这种行为失去...

2021-09-28 阅读全文

1、淘气的小猴子故事 森林中,小兔子跟小猴子是邻居。 有一天,小兔子在路边散步,忽然他看见路边有一架葡萄树,那上面挂满了紫红紫红的葡萄,就像晶莹的蓝宝石。她眼睛望着,不知不觉流下了口水。 “喂,小兔子...

2021-04-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