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课
发布时间:2020-11-04 美工区教育笔记 幼儿园的美工教案 幼儿园美工教案每次美工课的时候,总会有些孩子说:“我不会。
”我不行”,还有些孩子看老师快走到她(他)身边的时候马上用手或身体盖住,不让老师看,桂孝亚就是其中一个。
其实,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
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凡事喜欢为什么,并跟你讲道理,可就是一到美工活动时就犯愁,特别是在老师面前总是不敢下手,有时还放声大哭。
安慰她、鼓励她效果都不佳。
今天的美工课活动是用废旧报纸撕苹果,小朋友们都纷纷动手撕自己的苹果,当我来到孝亚身边时,她却愁眉苦脸的对我说:“老师,我不会。
”我蹲下来问她,你哪里不明白?她摇头说:“我不会。
”我分析她并非能力弱,而是缺乏自信心。
我没有帮助她,只是拍拍她的肩膀说:“孝亚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会撕出一个最好的苹果来。
”
然后我就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只是偶尔回到她身边小声说几句“不错”“撕的真好”……的赞许话。
活动结束时,经全体孩子评选,孝亚的苹果是全班撕的最好的一个苹果。
我在孩子的面前表扬了她。
通过这见事情让我想到:认真仔细的观察每位孩子,使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相信:“我能行!我真棒!”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幼儿美工课——掉了色的国旗
美工课上,我教幼儿制作国旗。一听说做国旗,孩子们立时来了兴趣。爱说的刘长昊说:国旗是红色的很漂亮,一年级就升国旗,我也会做。我问孩子们是否知到国旗是什么形状的,有几颗五角星,它们是不是一样大,是怎样排列的,孩子们纷纷回答。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动手做起了国旗。很快,孩子们就根据国旗的样子将五角星粘到了长方形的红纸上,完成了作品。这时,张明芮小朋友的国旗不小心洒上了水。她拿着国旗看了看,对我说:“老师,我的国旗上洒上水了。”“放旁边晾着!”我顺口说了一句。她好象没有听见,拿着国旗回到座位上,盯着看了一会儿,便掏出手绢仔细的擦了起来,轻轻地,慢慢地......终于她把国旗上的水擦干拿到了我的面前。这是一面被擦掉了色的国旗。我拿在手里,虽然颜色淡了,可显示出孩子对它的爱护和珍惜。我把这一面掉了色的国旗和其他小朋友的国旗放在了一起,她看着笑了,高兴的回到了座位上。孩子的童心是纯真的,我们应该细心呵护,让她健康的成长。国旗在孩子的心中是神圣的,我们应该保护好那颗纯真的心。
记美术课堂研讨课活动
为了提升教师美术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展现教师的教学智慧,美术组开展了美术课堂研讨课活动。
本次两节课选材颇有创意,各具风格,以不同的课型展示了我园教师在《指南》的引领下,以游戏为活动形式,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大胆表达的机会与空间。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既提高了绘画技能,又体验了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了思维。
朱老师执教的小班美术《五彩石头路》,主要结合我园特色——乡土、生活为主线,以孩子们熟悉的蔬菜为主材料,通过游戏化的形式,使孩子不但掌握了印画的技能,也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毛老师执教的大班美术游戏《沙画》,开始就利用生活中的美和大师的作品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让孩子们对沙充满了神奇和向往。毛老师采用和孩子一同欣赏、一同对话的执教方式,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大胆尝试多种技法的沙画绘制。
活动后,执教老师与教师们交流了活动的设计意图,进行了自我反思。随后,教师们通过集中交流,对两个活动进行了重点研讨和深入剖析,梳理了美术活动组织中值得大家学习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次研讨活动,为美术组教师提供了学习、研讨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们教研水平的提升。
美术课上的事
今天美术课上孩子们完成作品之后,小朋友之间开始互相评价作品,在这个环节中不但能提高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而且通过自己对作品的讲解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看,小朋友们都举起小手准备讲解自己的作品,都期待着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肯定。“这是我画的水果娃娃的聚会,有西瓜、苹果、梨子、香蕉。”“老师他涂的颜色不漂亮,水果娃娃会不高兴的!”孩子们的目光都投了过来,“对啊,一点都不漂亮,怎么都是绿色呢?”明明是个怕羞的孩子,经大家这么一说他也低下了头,这时我赶紧说:“明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他涂成绿色当然有他自己的想法。”小朋友听了之后都很惊讶,“为什么啊?”明明接着说:“我的水果娃娃还没熟呢!它们是去参加聚会,别人不会吃了他的。”经明明这么一讲孩子们都不再笑他了,有的还说“你真棒,真聪明。”还有的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神情。一阵不解之后,明明的脸上又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孩子们都是艺术家。”这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美发出的由衷感叹!孩子的画稚拙、纯真而富有情趣,在她们的画里蕴藏着鲜活的艺术生命。我们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行为,创造条件让孩子动手动脑,丰富孩子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提供给孩子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在创造中得到创造的快乐成果!
美术课随笔:画妈妈
今天的美术课学习画《我的妈妈真漂亮》,当我讲解完示范画后,让幼儿根据老师的范画,自己画出自己的妈妈,当幼儿在细心作画时,我巡回视察,我发现只有龙龙小朋友坐在那里,手里拿了一支彩笔,一动不动。
中班的老师向我介绍过,龙龙的绘画能力在班上是比较差的,对这样的孩子要放低要求。于是,我蹲下来摸摸龙龙的头问:‘‘龙龙,你怎么不画呀?’’龙龙说:“我不会”。我指着范画又问道:“你想画这个妈妈呢,还是画自己的妈妈?”。“我要画自己的妈妈。”龙龙很坚定地说。“好,先想一想妈妈长得怎么个样啊”。“我妈妈是长头发,扎辫子的。”他说着就画了个圈,表示头,在圆上面用黑彩笔画了两根长线,表示辫子,接着画眼睛,边画边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妈妈是小眼睛。”然后画了两个小圆点,表示妈妈的小眼睛。然后又换了一支红彩笔,在眼睛下面画了个较大圆,抬起头来告诉我:“这是我妈妈的嘴巴。”旁边的小朋友看了看说:“哈,你妈妈嘴巴怎么是这样的。”他肯定地说:“是的,我妈妈的嘴巴就是这样的。”接着在在头下面画了一个长方形表示身体,在身体下面画了两个长方形表示两条腿。画好这些后把笔一放,把画交给了我表示画好了。我接过来看了看说:“哎呀,老师还不知道你妈妈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然后又把画交给了他。
过了一会,龙龙拿着他的画让我猜。我笑着说:“我来猜,你的妈妈一定是喜欢穿花褂子,黑裤子,是不是?”龙龙高兴地拍着手说:“猜对了,猜对了”。我及时鼓励他说:“因为你画的好,所以老师猜对了,以后你只要多画,会画的更好。”龙龙点点头。小心地将画折好,藏进口袋里,说:“我要送给妈妈。”
说实话,龙龙的绘画水平确实差劲,可这又有何妨呢?只要他从中得到了快乐,萌发了兴趣,就获得了成功。从这件事中,我深深体会到对能力差的孩子,更需要尊重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健康活泼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幼儿美术课上的范画
今天的一节美术活动《瓜子粘画》,主要是引导幼儿用瓜子组合拼贴的方法创作蚂蚁图像。对幼儿来说用瓜子粘画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幼儿非常感兴趣。活动一开始我先出示了一只蚂蚁,让孩子了解蚂蚁的构成,知道蚂蚁主要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的。之后我又通过让孩子观看不同动态的蚂蚁,用动作表示蚂蚁的姿态,进而为以后孩子们用瓜子组合不同形态的蚂蚁做铺垫。和孩子们探讨完蚂蚁的形态结构以后,我出示了孩子们喜欢吃的西瓜子,告诉孩子瓜子除了可以食用以外,还可以画画,之后我又提出了用瓜子粘蚂蚁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先尝试着说说怎么用瓜子粘出小蚂蚁,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很切合我们的实际要求。紧接着我给孩子简单的讲了讲粘贴的步骤,就让孩子自己动手粘画了。在孩子粘画的过程中,我轻声的提醒幼儿好好想想蚂蚁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是怎么变化的,该怎样变换瓜子的摆放位置才能摆出蚂蚁的不同形态等等。幼儿基本都能按照我的提醒拼出蚂蚁的主要特征并画上脚和触角,只有个别幼儿画的不是很清楚,不仔细看看不出是蚂蚁,有的还画了无数条腿,这些小问题都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一一改正了。虽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小失误,但是我觉得孩子们都还是很用心的,毕竟我没有范画,只是口头的简单的指导了下孩子,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成这样我已经是很知足了。粘贴完蚂蚁以后,我还请每位幼儿添画太阳、白云、花草和房子,并涂上漂亮的底色。画完后看到每幅画都有每幅画的特色,每幅画都有每幅画的故事,于是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请每个孩子自己当小老师,为身边的小朋友讲述了自己画的故事。说者津津乐道,听者沉醉其中。最后我把每幅画都贴到了展板上进行展览,听到孩子们观看时的那一句句这是我画的蚂蚁搬家、这是我画的蚂蚁上树,这是我画的……,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每次上美术课孩子们都能给我带来很多的惊喜,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远不是我们能比的。从这学期开始每次上美术课我都不给孩子们范画,而且说的步骤很简单,这样孩子们就没有了思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也许他们有些画的并不是我们大人想象中的那样,但是却是他们一次次思维碰撞的结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以另一种思维来看待,说不定他们也会带给我们永无止尽的出奇的想象呢!就让这种课堂持续下去,就让孩子的思维就这样一次次开阔起来吧。
优选: 中班美术说课稿3篇
中班美术说课稿(篇一)
一、 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他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或动作以及其他非语言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而教师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美的快乐。
春雨过后,我和孩子们在散步时,发现草丛里和小树上躲满了小蜗牛。孩子们兴奋极了,纷纷都跑去捉蜗牛了。软软的身体,大大的贝壳房子,很是可爱。为此,我设计了这一主题活动,一方面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好好的亲近可爱的蜗牛,另一方面是通过孩子的这一好奇心加以引导孩子认识蜗牛的结构特征。就如《新纲要》中所说的,"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的活动来源于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制定了如下三大目标:
1、感知蜗牛的形态,并能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2、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3、发展想象力,进行添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蜗牛。 2、练习添画, 感知环境的意义,组织确立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关系。
难点: 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蜗牛的形态。
(四)说教学准备
1、自由观察蜗牛。
2、示范画一张(白纸中间画了一只大大的蜗牛妈妈),两簇草丛(用泡沫纸制作的)。
3、人手一盒蜡笔、一张画图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创设环境,带幼儿到一个富有童趣的世界中,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直观形象法:中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还没有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而活泼可爱的小蜗牛的直观形象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易被他们所接受。
3、演示法:幼儿的绘画需要一定的经验基础。我带着孩子们帮助蜗牛妈妈寻找蜗牛宝宝,实际这一过程正是在教孩子们怎样画蜗牛。
4、操作法:让幼儿自己来操作,找一找,画一画,调皮可爱的蜗牛宝宝在哪儿呢?
本次活动借助调皮可爱的小蜗牛的吸引力,采用情景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帮助蜗牛妈妈寻找蜗牛宝宝。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与幼儿一起寻找,欣赏幼儿的童心,保护幼儿的天真,使幼儿的作品更富有童趣。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绘画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审美教育不仅体现在对美的感受力、接受美的能力上,更主要体现在表现美的能力上。幼儿通过看看、想想,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画一画,表现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表达,以及对蜗牛形态的把握。
同时采用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 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八个环节:
经验准备-激发兴趣-创设情景-绘画示范-添设情景-幼儿操作-评价指导-展示作品
1、经验准备:有了之前的观察蜗牛的经验准备后,孩子对于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把握蜗牛的形态,有所帮助。
2、激发兴趣:让孩子猜一猜,猜猜今天老师请来了哪位小客人,激发孩子的兴趣。
3、创设情景:出示示范画和两簇草丛,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场景。一场大雨刚下过,草地上湿湿的,太阳公公也笑嘻嘻的从云朵里钻了出来。蜗牛妈妈带着蜗牛宝宝们从草丛里钻了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喝点甜甜的雨水。小蜗牛们可调皮了,不一会儿呀就都跑出去玩了。玩了好久,小蜗牛们还没回来,蜗牛妈妈就有些担心了。我们来帮助蜗牛妈妈找找小蜗牛,好吗?
4、绘画示范:一起找一找,边说边画:身体有点像横着的小水点一样,头大尾巴小。用一条螺旋状的线表示身体,它重重的贝壳就出来啦。再给它加上两根细长的触角,添上眼睛和嘴巴。哇,小蜗牛找到啦。
5、添设情景:提问:我们这两只小蜗牛是在哪里找到的呀?(在树枝上、在草地里……)再添画上相应的情景。让孩子发挥想象,提问:我们还可以在哪里找到蜗牛宝宝呢?
6、幼儿操作:在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上再让他们来操作。
7、评价指导:在孩子们画画时我从旁巡回指导,先个别指导,当看到孩子们绘画的精彩之处时,就集体评点一下。并让让孩子大胆的介绍自己的小蜗牛是在哪里找到的? 绘画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孩子就会大胆、自信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8、展示作品:将孩子的作品放到展示区,让大家共同欣赏。看到自己美丽的作品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赞美声后,孩子们体验到了绘画的乐趣,往后更积极的参与美术活动。
中班美术说课稿【篇二】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体验敲印图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三个大浅盘,每个盘中分别盛有红、黄、蓝三种颜料;彩笔若干。
2、湿毛巾若干块;一张大白纸,一张小白纸。
活动过程
1、观察与尝试
教师介绍用手敲印的方法:教师在小白纸上向幼儿分别示范,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时,如何蘸颜料、敲印及擦手的方法。
幼儿边观察边分辨教师是用手的什么部位或什么动作进行敲印,如手掌、手指、拳头等部位。
教师与幼儿共同敲印出“螃蟹”(两只手掌并列,掌心向下平放,两拇指根并拢)、“脚丫”(手握拳侧面敲印,并用指肚敲印脚趾)等图案;让幼儿体验,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产生出生动形象的愉快心情。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用什么办法敲印?
2、操作
(l)教师请幼儿在大纸上共同尝试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出螃蟹等图案。教师提醒幼儿蘸颜料要适量,变换颜色前应先擦净手。
(2)教师启发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并观察自己敲印出的图案像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在敲印图案上添画。教师应参与幼儿的操作,与幼儿一起在大纸上敲印。
3、观赏作品
教师请幼儿分别介绍自己敲印的图案,并将大纸贴在墙上。
活动延伸:
1、可将颜料浸在海绵上,然后放入浅盘中,以避免颜料洒出或幼儿蘸颜料过多影响敲印效果。
2、此活动适合小组进行,人数以4-8人为宜。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拓印意愿画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拓印意愿画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对色彩的变化感兴趣。
2、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毛笔一支、调色盘一个,铅画纸、白纸、夹子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王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来当小小魔术师好不好?”
教师出示调色盘,引导幼儿认识一下颜色:“你们看,老师盘子里准备了一些颜料,这些颜料是什么颜色的呢?”(红、黄、蓝)
2、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变色游戏。
(1) 师示范并讲解:“今天我们就要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变魔术看看王老师是怎么来变的好吗?先拿一支毛笔蘸点水蘸上红色,把它放在盘子里,然后呢再蘸点黄色,把红色和黄色搅和在一起变变变,你们看变出了什么颜色?(橘黄色)把变出来的颜色涂在这个铅画纸上。”师再选择别的颜色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变色1-2次。
(2) 幼儿进行调色操作,教师观察,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变色。师:“现在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变魔术了,看看哪个小朋友变的颜色最多,变出来的颜色我们把它涂在铅画纸上,呆会有大用处。”(提出卫生要求——魔术师要小心啊,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
(3) 学习拓印的方法:(师出示一张白纸)“看王老师手里有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按在刚才画好的画上,用夹子夹住,然后轻轻的在上面压压,再轻轻的提起来,你们看印出了什么?”
3、添画。
(1) 师示范给印出来的画添画。“王老师觉得有点象一只螃蟹的壳,王老师把它变一变,变成一只螃蟹行不行。”
(2) 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画。
4、分享活动的乐趣,积累经验。
教师展现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及时鼓励、表扬一些作品富有创造力的幼儿。
中班美术说课稿【篇三】
中班美术活动:快乐的新年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看看,用绘画的形式大胆地表达新年里开心的事。
2.大胆有创意地画出自己新年里开心的事,运用绘画的方式,让幼儿大胆地构图,表现自己新年里的开心事。
3.乐于与同伴一起创作、作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绘画材料人手一份。
2.范例。
活动过程:
一、儿歌引题,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想念一首儿歌给你们听,希望你们听了以后能告诉我:儿歌里说了些什么事?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引导幼儿讲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事?这些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4.你们能把自己新年里发生的事告诉老师吗?
二、通过说、看,引发创作的欲望及积累绘画技能
1.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新年里一些开心的事。
2.听了你们那么多新年里开心的事,老师也开心,所以,我要送给你们一些礼物,看看是什么?
3.教师出示8张范例图片,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说。
4.现在我想,你们是否也想动手画一画自己新年里的开心事?
三、幼儿动手画出自己新年里开心的事,体验绘画的乐趣
1.现在老师请你们到为你们准备好的位置上去画自己新年里的开心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适宜指导
四、欣赏、交流作品,进一步感知新年里开心的事
1.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做品展示在展板上,互相欣赏自主交流。
2.和幼儿一起欣赏交流幼儿的作品。
3.我们把自己画的新年里的开心事去拿给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也让他们开心开心好吗?
粗心的小画家(美术课随笔)
今天的美术课“画熊猫”,在活动之前,我就带孩子们看了一段录像“可爱的熊猫”,看时我引导他们仔细的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同时让他们对熊猫产生兴趣,知道熊猫是我们的国宝,看完录像后,我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熊猫的样子,他们都兴致勃勃地给我描述着熊猫的样子:熊猫胖胖的,有四条腿,有两只耳朵,很可爱……。接下来我就让他们给熊猫画像,他们很高兴地画着,可是有几个粗心的小画家画的熊猫和他们描述的是两回事,有的没画鼻子,有的没画眼睛,有的只有三条腿,有的没嘴巴……我想批评他们,又怕他们对绘画失去信心,我想了想,还是不能批评他们,等他们画完后,我把他们的画收来放在一边,画得好的放在另一边,在欣赏作品这一环节时
,我先让他们看画得好的画,接下来我便出示一张没画眼睛的熊猫像,我说这只熊猫很难受,你们好好看一下它为什么会难受,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熊猫没眼睛,我让他们知道,熊猫没眼睛会看不见任何东西,很难受,接着我以同样的方式让他们观察了其他几个粗心小画家的画,这样一来,这几个粗心的小画家不但没对绘画失去信心,同时还迫切的希望给他的熊猫画上眼睛、鼻子、嘴巴、腿……
通过这活动以后,这几个粗心的小画家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也变得细心多了,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有成就感。
乐乐在美工区
游戏开始后,乐乐在美工区里制作爸爸的领带,他认真地用蜡笔把领带涂颜色,并且涂色涂得很均匀。不一会儿,他把领带剪下来拿到我面前,说:“丁老师,你看,做好了。”我说:“你做的领带不错,如果能沿着线条,把领带剪下来,肯定会漂亮。”接着他尝试修改,但剪的歪歪的,没有沿着线剪,快剪刀头的时候,乐乐直接放下剪刀,用手撕起来,哗一下,撕坏了。不久,他拖着小凳子离开美工区,寻找新的游戏。到了建构区其他宝宝说:“老师,这里满了,乐乐还要来”我说:“乐乐,老师一起把你的领带做好,送给爸爸好吗?”他点点头。
从案例中可以发现,刚开始乐乐能够在美工区把一条领带都画好,而且涂色很均匀可以看出他还是很有耐心的
,当孩子完成以后给老师看,说明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也及时给与了肯定,并且提出了新的要求——剪。在老师的建议下,乐乐尝试用剪刀剪,但是在剪的过程中明显没有画专注了,剪着剪着就直接用手撕就可以看出来,而且马上就没有耐心了,开始选择新的游戏。反思其中原因,说明乐乐对于剪刀剪直线的能力比较弱,这和上学期没用过剪刀有关系,因此孩子对于自己没能力做到的事情马上失去了耐心,这时候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孩子尽快学会用剪刀。
我想,经过上学期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大多数孩子已经能自觉遵守一次游戏中不换区角的习惯。但是,有时还是会出现换区的现象,教师这时候也应该分析原因,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