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宝贝,对不起
发布时间:2020-10-30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恩节亲子活动方案"妈妈,你怎么天天工作,你都不陪我睡觉了!"这是儿子四周岁生日临睡前跟我说的一句话,听了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自愧难当……
儿子你今天整整四岁了,妈妈有些话想对你说……
儿子,你是妈妈的小棉袄,自从知道妈妈怀孕之后,你很少再让妈妈抱你,每天回家你帮妈妈脱鞋子,拿拖鞋,每天坚持给我夹核桃,拿钙片吃……对妈妈力所能及的照顾,真的,谢谢你!
儿子,你是妈妈的骄傲,每次路上见了大人都会主动问好,别人帮助你时你会记得说“谢谢”大家夸你是懂礼貌的孩子,妈妈听了心里很欣慰,很自豪,我为你骄傲。
儿子,你是妈妈的一面镜子。工作的压力、忙碌让我回到家就疲惫不堪,就想静静地躺在那里休息,有时你会黏着我,让我觉得特别烦躁,就会莫名的对你发脾气,发过脾气后我才恍然感受到自己的错误,想跟你道歉可是拉不下脸,可你还是“不计前嫌”的陪我玩耍,从没有责怪过妈妈,你用自己的行动"照亮"我身上的不足,妈妈应该向你学习!WwW.yJs21.COm
儿子,你是我们家的男子汉。记得有次中午陪你午休时,你用玩具插了一把"抢",你拿着进来告诉我:"妈妈,我保护你",虽不起眼的一句话,但会在妈妈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儿子,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我不会像其他小朋友的妈妈一样,每天送你上学、放学。甚至不能陪同参与你的任何亲子活动……因为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你们举行活动的同时我们班还有32名孩子等着我陪他们一起玩……有时想想妈妈真对不起你,你上小班一年了,妈妈甚至不知道你班小朋友的名字,不认识你班小朋友的家长……对你,妈妈充满了愧疚!
儿子,妈妈最近确实工作比较累,比较忙,昨晚回来八点半你已经睡着了,今天把你送到床上让你稍等我一下我又去修改我的晒课文件,可等我回来后你又睡着了,你肯定在睡觉前特别希望妈妈陪着你给你讲故事是吗?想到这里,妈妈的心里酸酸的……
儿子,妈妈自知有时对你苛刻、严厉,那是因为妈妈希望你从小不要娇生惯养,我想让你从小经历挫折,长大后你才不会因些许失败而患得患失,虽说我也知道孩子应该在鼓励中成长,培养你的自信,可我更知道,你长大后的社会不会时时鼓励你,你经受过的失败是为你明天的成功打下的奠基石。
儿子,你以后的路很长很长,妈妈不能陪你走到最后,我只希望在我陪伴你的过程中,你要学会礼貌,礼貌待人,增加人际关系的交流。坚强,有一颗坚强的心,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分享,学会分享,你才能收获快乐。包容,学会包容你才会成长。乐观,有一颗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可以坦然微笑接受的心态……当然妈妈也希望你这一生平平淡淡,快快乐乐,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懂事的宝贝
育儿观念:懂事的宝贝
昨天我下班一进家门子豪马上跑过来说:“妈妈,你快过来,我给你准备了礼物。”我换好鞋来到客厅,子豪用前些天买的串珠玩具做了两条项链,他说:“妈妈,这条大一点的给爸爸,小一点的给你,这是给爸爸39岁和妈妈37岁的礼物。”然后他指了指旁边他摆的图案,有一盆花和一条小船说:“妈妈,这也是给你的礼物。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我说:“我感觉心里很温暖,刚一回家就受到礼物,谢谢好儿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子豪每次从幼儿园回来都会给我准备礼物,有时是一幅画,或者是一个小纸片,甚至有时是一片小树叶,反正每次下班回家孩子都会给妈妈惊喜。
晚饭吃涮羊肉,我为了照顾给孩子夹菜一直站着吃饭,子豪看到后说:“妈妈,你来坐我站着吧。”我说:“没关系,妈妈不累。”子豪说:“妈妈,我坐着一点也不舒服,还是你来做吧。”说着他端着碗站起来,我只好坐下了。子豪说:“我小的时候妈妈很辛苦地照顾我,现在我长大了,必须要照顾好父母。”子豪真的是一个感情很细腻的孩子,有的时候他在吃好吃的东西,一般我都舍不得吃,留给他和姐姐吃,但是通常情况下他为了让妈妈吃会说:“妈妈,我都吃不了,太多了。”或者说:“妈妈,我都吃够了,你也尝尝吧。”
孩子真的是上天带给我的天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无比幸福。
育儿观念:家有宝贝-成长
育儿观念:家有宝贝-成长
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是上帝赐予父母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孩子成长的同时也是父母成长的时刻。另一方面讲,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教给我们怎样更好的规范自身,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很多不足!
眨眼间,淇宝已经快四周岁了。记得2011年初,淇宝出生的时候,第一眼见她,心情无比的激动。她的小手紧紧攥着我的手时脸上露出的微笑,就像漂泊在大海之中的一叶小舟终于靠了岸,那一刻我感觉到如此的幸福,同时也感觉到了责任。
淇宝出生前我感觉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这个小生命,但是很多现实把我无情的打回原形,让我措手不及。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耐心,小孩子天生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很多时候淇宝问我这问我那,我总是不耐烦的敷衍了事,甚至觉得孩子怎么这么麻烦。但是看着她嘟起的小嘴,我心里又有些愧疚,。有时候责备自己,说好的责任呢?说好的耐心呢?慢慢的,淇宝也改变了我的一些性格,使我懂得怎样静下心来处理事情。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孩子本来就好动,很多时候不是他们做错了,而是我们感觉她们做了我们认为错的事情,而去责备她们!淇宝也是一个比较好动的孩子,每天在家总是把里里外外都翻一遍,没有她不敢碰的东西,没有她不敢拿的东西。我们总是喝令她不要动这个不要碰那个,总是想让她乖乖的听我们的话,按照我们的意思做个乖宝宝,可是事后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孩子的天真,孩子的活泼吗?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去磨灭孩子的这一天性,慢慢的我学会了陪着她共同玩耍,教她玩具用完要放在它们该在的地方。辅导她学习写字,虽然她总是不专注不认真的写,我也会怕她落后而大发雷霆,但我会冷静下来给她道歉,她会哭着说原谅我,我会擦干她的泪继续辅导,她学的很好,写的很认真,虽然不是很标准,但我觉得她的努力我很满足。我学会陪淇宝玩游戏,给她讲故事,耐心的听淇宝讲她一天的开心或不开心的事!
也许成长中会有很多的挫折和烦恼需要她去克服,但我相信她会做的很好。我不需要她多么优秀,不会强求他去做这学那,只愿她以后的每一天都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过!带给我们阳光,欢乐,惊喜和感动,做我们永远最最可爱的小公主,陪伴我们共同成长!
宝贝,爸爸跟你说对不起
有时候,我真的怀疑自己不是个合格的爸爸。我想跟她说对不起,虽然,我是因为爱她,可我却觉得自己充满了罪恶。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可以打98分,早上当我看着她眼角的泪痕,自责开始慢慢浮上来。我的心开始抽搐,像一只大手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我呼吸不过来。我弯下腰在她额头轻轻地吻了下,在她耳边轻声说:对不起,爸爸上班去了。
当我坐在这里,给你写这封信。我知道你不会看到,可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亲爱的小宝贝,爸爸要全力爱你,无条件保护你,可现在却如此容易地伤害了你。你已经很乖了,只是很黏我。可是你黏我,也是因为爱我,你觉得我是你最值得依靠的人。所以,你要紧紧抓住我,你怕我像别人一样离开你,把你丢在人海里。可是我却把这里一味全部推在你身上,觉得,你应该长大了,觉得你侵犯了我的空间,觉得你像个包袱一样。
宝贝,记得你第一次因为伤心而哭泣的时候,我的心很疼,我告诉自己不会让你受到别人的伤害,可是现在确实我在伤害你。
绝对不要低估小宝宝的情商,她懂得表达自己,她常常把小脸贴在我脸上或腿上,微笑着看着我,天啊!那种温暖简直让我融化!多么柔嫩的小心灵,简直容不得一丁点儿伤害!这种温暖伴随着微微的痛,后来一直提醒着我,做为爸爸,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自己的心情试纸,这对于她们是难言的伤害,对于我们,则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宝贝,爸爸一直在自问:
1.到底爱不爱你?
也许没有人说自己不爱着自己的小宝贝,但,我的爱是真正的爱还是自私的爱,是把你当作聪明的、独立的、有思想的人,还是简单地把你当作“你是我的,你要听我的,要理解我”。可是你还那么小,我却把一些不该你承受的东西放在你身上。宝贝你不是我的附属品,因此我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你。现在,我要告诫自己:记住,她是一个天使,她毫无恶意,她很弱小,她很单纯,她仅仅是想跟爸爸一起玩,千万不要伤害她!
2.应该怎么样去爱你?
爸爸很爱护自己的眼睛,因为眼睛是爸爸心灵的窗户,是爸爸了解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沟通地主要途径。
那么现在,爸爸要把你当作自己的眼睛一样去呵护。
宝贝,你会原谅爸爸吗?我很幸运,上天把你带到我的身边,让我看到你弯弯的眉毛、清澈的大眼睛。你是上天给我最大的恩赐,我的小天使,爸爸错了,但爸爸已经改正错误,我们还是好朋友,对吗?
育儿观念:我与宝贝同成长
育儿观念:我与宝贝同成长
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已成长为可爱的小小男子汉,现在3岁多了,有时我们会叫他大名——陈苏祎!当我准备孕育他之前,记得我们班的阿姨就说过“你以后有了孩子,一定是个儿女心非常重的妈妈”。果然如此,从十月怀胎至今,他真的成为了我生活的重心,每天心里满满的装的全是他。为了他我吃不喜欢的水果和肉类、为了他我的生活时间调整的非常规律。当然,也正因为如此,他从出生时就是个时间很有规律的孩子。兔年10月底出生的他,胖嘟嘟的,天气越来越冷了,他也就很少会出门,很少有哭闹现象,除了吃就是睡,记得那年过年时,楼上的天天妈妈好奇的问:“你生了吗?怎么没听见你家宝宝哭呢?”是啊!那时琦琦已经是3个月了。回头想想琦琦的成长,我真的有好多话要对他说,因为伴随着他成长的同时我自己也在成长!
家和万事兴
这句话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我们走在新时代的这个尖端上,新时代造就了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中大同小异的状况,那就是家里两代长辈都把爱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我们家的情况较特殊,家里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四个姑姑,大家几乎都是围着宝宝转的。要知道一大家人,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个人都会对宝宝付出自己那份爱,人多力量大,可人多事情也多,难免会有意见冲突时。可是家里人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自从宝宝出生后,感觉家里比以前更加和谐,大家互相之间更加的谦让,更加的关心。很多人都问我,你和家里那么多人住在一起,怎么相处啊?其实我们一大家人的和睦相处都要归功与宝宝,宝宝就是一家人的调和剂,他的笑、他的哭、他的可爱举动和点滴成长成了我们每日茶余饭后的开心时刻。宝宝现在已经3岁多,对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很关心。有时,我们在家里说话声音比较大或者我们比较激动的讨论问题,可在他看来我们就像是吵架,有时我和宝宝爸爸会打打闹闹地,每当这些情况出现,他都会及时站出来制止,他的一本正经常常弄得我们哄堂大笑,他自己也会跟着我们一起笑,和谐便来自与家人的笑声。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虽然一大家人都宠着他,但大家都明白良好的习惯得从小培养。夏天时,宝宝早上起床后已经是自己穿衣服了,衣服、裤子、袜子和鞋子,这些他都会穿。刚开始他也不是很情愿,于是我们一起带着他、鼓励他、和他比赛故意输给他,慢慢的他早晨起床后便养成了自己穿衣的好习惯了。到了冬天,天气冷,衣服厚,穿衣服的难度较大,我们会帮助他,不让穿衣服这件事给他造成压力。除了穿衣,他还坚持自己吃饭。入园前开始,每餐都坐在自己的餐椅上,和大人们同时吃饭。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能坚持自己吃饭,这就很值得鼓励了。其实,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时需要大人多动脑筋,提供给他自己动手的机会,如:为了方便他冬天入厕,我将他的裤子从里到外全都开了小洞洞,有小便时他自己进厕所就能解了。不用一件件的脱再一件件的往上提裤子,这大大提高了他自我服务的意识,更减少尿裤子的可能。洗完脸厚,他总是自己拿着小瓶子自己擦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很多时候孩子的习惯都依赖于家长的培养和锻炼。你给他一滴水,他便以涌泉相报。这句话用在这也是很恰当的,家长稍微动动脑筋,孩子便能还你无限惊喜。
抓住黄金发展期
幼儿3岁时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此时会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较多,而且他的语言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周围的人说的是哪种语言孩子很快就能听懂并学会。宝宝祖籍是江苏盐城,我们在盐城过羊年,过年那段时间,他学会很多盐城方言。看到动画片里的简单英语,他也能跟着学几句,有一次只看了一集英文动画片,就学会了一首英文版的《小星星》。这样的语言能力令我们惊讶不已,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大多都有类似这样的表现。我们给他订阅了幼儿杂志,其中有书、有碟片,还有配套的玩具,这满足了他多方面的需求:可以看书,边看边说;也可以看动画碟片,满足视野需求;还可以用手触摸着配套的玩具,同时增进交流的和沟通的能力。关于动画片和杂志,一定要有选择的给孩子看。不健康内容一定要远离孩子,家长要把好安全关。
反思促进步,进步促成长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时他会比较自私,自己的玩具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吃饭时衣服和桌面上都是饭粒,还有老师跟我们反应的问题等。表面上这些都是孩子身上的问题,可我想孩子的问题也就是更能折射出大人的问题,我们或多或少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妥和失误,宝宝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强大的网络力量和身边同事朋友的有效事例,老师提的建议,都是家长自我改进和自我修炼的好途径。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我们的镜子。当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时我们必须思考,问题来源自哪里,找到根源,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育儿观念:宝贝总粘着妈妈怎么办
育儿观念:宝贝总粘着妈妈怎么办
“家长沙龙”是个不错的交流时间,家长们总能分享一些育儿方面的心得。
强强妈妈对我说:“刘老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强强以前还不错,最近发现她越来越粘人了,到哪里都拖着我,玩的时候也总是要我陪在旁边,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哦,你注意过大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嘛?”我说。
“好像前一段时间在我妈那里还好,现在回来了,好像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可能孩子一直在外婆家,难得看到妈妈,所以特别依恋吧。”
我尝试和强强妈妈一起分析孩子黏人的原因。
“以前也在外婆家,回来也不像这样,到哪里都紧紧地拉着我,好像怕我跑掉一样,让她跟小朋友一起玩她也不愿意了。”“那也许你可以多鼓励孩子跟人家小朋友一起玩玩,经常带孩子到小区孩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去试试。”
强强妈妈:“最近外面毛病也比较多,我们倒是不怎么出去和人家一起玩了,以前和小朋友一起玩得还蛮好的,还愿意主动去拉别的小朋友的手呢。”
我说:“依赖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的情感现象,因为他们还缺乏独立的能力,同时孩子在情感上开始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并且会通过成人的行为来认识和分辨外面的世界和事物。会不会是因为你对孩子保护的比较多,因此在她的意识里形成了外界不安全的印象!?”
虽然协商注重去权威化,但作为专业教师,我们更加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因此,我认为在与家长的协商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引领对协商的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强强黏人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当然,这些分析并不是绝对的,一方面是基于教师对该年龄段幼儿特点的了解,一方面是来自于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和理解。
强强妈妈:“听你这么说,好像是有一定的道理,可能是我对她保护的比较多一点,所以她对一些事情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吧。刘老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我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你用过哪些办法呢?”我说。
家长从自身的实践中获得有效的经验,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家长分析、总结经验,以使家长有针对性地教养孩子,促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有的时候在家里玩,她也总是要我陪在旁边,我趁她不注意离开一下,她马上就能发觉,然后又要我陪着,一步都不让我离开。”强强妈妈说。
我说:“哦,我觉得像强强这么大的孩子应该是能够理解家长说的话的,也许你可以在离开前和强强说一声,让强强知道妈妈为什么要离开,以减少她的分离焦虑。”“我试过,告诉她妈妈一会就来,但还是不行呀,我离开个10分钟,她就要吵了”,强强妈妈说。“也许10分钟太长了,你可以尝试从离开1分钟开始,然后逐步增加离开的时间,让孩子慢慢地去适应”,我说。
“恩,这倒是可以试试看。”强强妈妈若有所思。
“作为一个妈妈,我的孩子也有这么一个阶段,当时,我除了这么跟孩子沟通以外,我还很坚持原则。首先,是告诉她妈妈只会离开一会,然后就离开很短的时间,回来的时候我一定告诉她:看,妈妈说好一会就回来。这样我觉得会让孩子增强对家长的信任,慢慢的孩子对我的离开就不是那么的敏感了。其次,我还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应该拥有自己的空间,也许在这个时候我是把孩子放在了和成人一样的高度,但是,事实告诉我,这么做在我的孩子的身上是成功的,现在她已经知道什么时候大人是可以陪着她一起玩的,什么时候是不可以打扰他人的。同时,我认为坚持原则也很重要,如果我成功了一次就放弃了,或者在孩子的哭闹面前退缩了,又或者家里有人和我唱对台戏了,也许我每天回家也会被孩子缠得受不了的,所以家庭内部的统一一致也是蛮重要的。当然,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不能说在我的孩身上的经验对你一定有用,不过我建议你可以各种方法都去试一试,然后观察一下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找到那种更适合她的方法。”
强强妈妈:“听你这么说我也觉得很有道理,很多时候好像知道怎么做,但是孩子一哭闹,我们大人又舍不得了。你推荐的几种方式,我都去试试看,就像你说的,希望找到一个最有用的方法。谢谢你,老师!”
每个家庭有不同的情况,每个孩子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在我们的指导中也许并不存在真正正确的方式。在交流中,教师提出的几种方法不过是一个参考,但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与家长的交流能够找到一种最适合这个家庭、这个孩子的方法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育儿观念:如何面对起的小外号
起外号似乎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中都有的经历,现在想来,不乏快乐和难忘。但是,想起当时的情景,或许还为此伤心过,懊恼过……我们的孩子也一样,他们的世界里也有“小土豆”,也有“机器猫”。他们同样像我们当初一样,伤心过,哭过鼻子,甚至不愿意上幼儿园。这不,我们班就有一个叫溪溪的小女孩,她就是因为有小朋友叫她“小西瓜”而闹着不愿意来幼儿园。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该怎么办呢?
及时关注,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
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心情一定好不了,非常需要得到理解和安慰,因此,作为家长要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关注和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一旦发现孩子的情绪出现问题,要及时给与积极引导和帮助。聊天是最好不过的方式,朋友式的沟通可以让孩子敞开心扉,增进亲子情感,助于家长对孩子全面了解。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今后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愿意与家长诉说,使得家长能够及时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正确看待,让孩子有正确是非观。
现在想来,孩童时期给别人起外号其实大多并无恶意,因此,家长面对这种事情首先要抱着一种理解、宽容的心态去处理,用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孩子,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在孩子情绪稳定后,家长可以边和孩子聊天,边和孩子一起分析,如果外号本身并无恶意就没必要生气。就像溪溪,小朋友叫她“西瓜”,仅仅是因为她的名字里有个“溪”字,取了谐音,叫着好玩,并没有讽刺挖苦的意思,所以不必生气。正确的分析可以帮助孩子自己学会分辨是非,为今后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巧妙调节,让孩子快乐接受。
聪明的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学会分析和判断,更要会巧妙地化解孩子心中的结,将原本不愉快的经历变得轻松起来,便于孩子快乐地接受。比如溪溪妈妈可以微笑着对溪溪说:“西瓜怎么了?妈妈就喜欢西瓜,夏天的时候吃西瓜最能解暑了!你就是妈妈可爱的小西瓜!”几句话,一定会让女儿破涕为笑的。另外,家长还可以根据亲子关系的实际情况自由发挥,比如说“你是妈妈的小钱包,你是妈妈的小火炉”等等,总之,家长轻松幽默的态度会让孩子一下子就忘记了烦恼,并帮助孩子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后续引导,让孩子学会交往。
当然,如果真的有孩子给别人起了很难听的外号,并带有嘲讽的意思,那么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同时,还要教给孩子如何应对这样的外号。比如不要生气,你越生气,别人越叫,你不理睬他,他自己就觉得没意思了,也就不叫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启发孩子的同情心、同理心,这样他不但自己不会给别人起很难听的外号,而且还会主动去安慰被伤害的小朋友。
其实,起外号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在于家长要有正确的观点,并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重新获得阳光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