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
发布时间:2020-10-26 小班活动区域教育笔记 幼儿区域活动方案 合作的幼儿故事孩子们最开心的是玩,这是孩子们与生俱来就有的,即使在学习中,也是在玩中学习的,这次,我主要针对孩子们在“医院区”中观察了孩子们的举动。
在孩子们展开区域活动时,我走到了医院的活动区域,孩子们玩的特别开心。
这时,突然,朱宇豪小朋友对我说:“张老师,余烨不让我给他打针。
”边说边使劲地按着余烨小朋友不放,而余烨小朋友也在挣扎、逃脱,示意不愿意看病,他厌烦的跟我说:“张老师,我不想打针,他硬要打我!”孩子们出现了矛盾,顿时有了纠纷,只看到朱宇豪皱起了眉头,余烨撅起了小嘴,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看到这情况,我走了过去故意与他们打起比方来,“朱宇豪,你觉得病人不愿意打针,你这个医生硬要给他打针,你觉得这样好吗?”他没回答我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说:“但是他生病了!”“哦,余烨有病是要治病的,但你有没想过用另外的方式给他看病呢?要看病人的情况决定,如吃药或者说服他让他打针,是吗?”这时,余烨一个劲儿的点头,
朱宇豪也心服口服,他们俩个又开心地玩起来。
为了避免矛盾事故的冲突,建议在下次玩区域活动时一定让幼儿在活动前商量好角色的分配,如:2、3名幼儿当医生,1名幼儿当结账员、还有部分幼儿当病人。
这样,区域活动才能更好、更开心的进行。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2020区域活动时在玩具区
12月24日,区域活动时在玩具区,舜舜大声的叫道:“老师,胡毅涵抢我这个。”我循声走过去,看到胡毅涵正在和舜舜争夺玩具区的小吊车。我走过去坐在他和胡毅涵中间,轻轻的摸了摸舜舜的头,问:“发生什么事了?”(冷静的接近,阻止伤害性行为)舜舜看着我说:“胡毅涵抢我的吊车。”他说话的时候似乎要哭了,于是我摸摸他的背,说:“老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他点点头,我有对胡毅涵说:“涵涵,舜舜现在很难过。”但是胡毅涵并没有什么反应,我又对舜舜说:“你说说看,你为什么难过呀?”舜舜又指着胡毅涵说说:“他抢我的吊车。”说完,他哽咽了一下。(认可幼儿的感情)我闻到:“胡毅涵,你为什么抢他的吊车啊?”胡毅涵说:“我也想玩,我最喜欢玩小吊车,我家里没有。”(收集信息)我对他说:“原来你也喜欢玩吊车啊,可是你的家里没有吊车。”于是我又对舜舜说:“原来胡毅涵他也很想玩小吊车呢,他家里没有这样的吊车。”(重复问题)“那你们俩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我玩好了再给他玩一下好了。”舜舜脸上已经没有了一开始委屈的哭脸。“涵涵,这样好吗?等舜舜玩好了让他把吊车给你一起玩?”胡毅涵想了一下,点点头说:“好吧。”(寻找解决方法)我接着说道:“你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涵涵你现在是先去玩别的玩具,还是在旁边看舜舜玩,或者和他一起玩呢?”“我要看着他玩。”涵涵说,玩了一会,舜舜就把手里的小吊车给涵涵玩了。(准备给予进一步支持)
在区域活动发生的事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在区域活动发生的事”!
通过区域活动不断细致、深入地开展,我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区域活动。
星期五下午,孩子们与往常一样进入区域开始玩游戏了,我看到有好几个小朋友们都往运动区跑,因为他们特别喜欢玩球。
跑得快的幼儿在球筐里东翻西挑的,跑得慢的也一哄而上,不一会便听见孩子们的吵吵嚷嚷声,甚至你推我挤地抢球,有的幼儿上面的球不拿,偏要弯着个背捡最底下的,这样一来,影响了其他小朋友拿球,大家就这样一个叠着一个,嘴里还不停地嚷嚷……看到这情景,我赶紧跑上去,让小朋友分散,并要求他们按顺序拿球,这才避免了万一会发生的危险。
通过这件事,我不由想到,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长辈都把好东西留给小孩,好吃的、好玩的一个人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的精神。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多注意这方面的教育,作为教师应注意及时引导,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时难免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
耐心教育他们友好地与同伴玩,让他们学会谦让。
不知道本文“在区域活动发生的事”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区域活动个案分析
经过区域活动观察,发现有个别幼儿不愿意参加参与活动,对此现象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观察。
李祎洋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男孩,很少和同伴一起交往。今天,又到小朋友进区域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只见,李祎洋小朋友一个人站在旁边。我就问他:“李祎洋:你怎么不进区域玩啊?”他说:“我不想玩。”我说:“区域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进区域玩,好不好?”他点点头。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么样与小朋友一起玩,可以多鼓励他交好朋友,改善这一情况。
由于李祎洋的父母很少带他到人多的地方玩,使他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知道怎么样和同伴一起玩。当他看到小朋友们都进了区域玩,而自己又不知道怎么样去和他们一起玩。只有一个人站在旁边看着小朋友玩。从兴趣点出发,找到这个孩子爱好。
针对幼儿遇到困难就想放弃的迹象,我采取了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并给幼儿讲述了《拔萝卜》的故事,使幼儿懂得了,当面对困难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要懂得团结合作的道理,在接下来的几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李祎洋幼儿对区域的兴趣逐渐增多,并且和小朋友一起快乐的玩耍,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做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区域游戏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自主游戏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大胆创作。但孩子们在活动中也会出现不喜欢与不知所措,这时就需要教师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做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案例一:阅读活动的合作者
班级中的五个区域,阅读区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幼儿的兴趣度并不太高。这一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其他区域孩子都抢着去活动,阅读区相比显得“冷清”。有几位小朋友参与了阅读但并不“甘心
”,小声嘟囔着:“我想去玩建构区的玩具”,看到有小朋友挑选自己喜欢的书阅读时,自己也开始找了一本书来翻看,接下来便开始不停地换书,还出现了与小朋友争抢、胡乱扔书等等一系列不好的行为。
看到此现象,我走近孩子们悄悄地问:“你们在看什么书?”“我们可以一起来看吗?”孩子们也用很小很小的声音回答:“当然可以啦。”于是吵闹、乱扔、争抢的现象全部消失了,孩子和我投入到了阅读一本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书《专注力养成大画册》中,孩子们以比赛的形式去找书上对应的物体,而我就作为孩子们文字的朗读者,每个人都认真的参与阅读中,用最小的声音与小伙伴交流,阅读氛围浓郁。第二天的区域活动我被小朋友们邀请参与他们的阅读活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孩子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对孩子来说有这么大的作用与影响。
案例二:捡“垃圾”行为的支持者、引导者
最近发现孩子们只要出去户外就会趴在地方捡什么东西,也经常会听到小朋友告状:“老师,他手里那东西了”。通过观察与询问发现,孩子们捡的、拿的东西就是中班器械操道具漂亮花环上脱落的五颜六色的花瓣。针对这一现象与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喜欢捡这些花瓣,于是孩子们便开始七嘴八舌的讲了起来:“花瓣有好多颜色可好看了”“我喜欢红色的”。
看到孩子们对于捡花瓣有这么多的兴趣,我也不忍心将他们捡的“垃圾”没收并扔掉,于是引导幼儿想办法把捡来的花瓣用到我们的区域活动中,接下来就有好多玩法出现了。首先我们让小朋友把自己捡的花瓣用手分离成细细的线,然后让小组长将所有的细线收集起来,中午区域活动时美工区的孩子们就用这些五彩的细线进行了粘贴画,看到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发出了感叹:“哇,好漂亮呀”、“这是我们用捡的花瓣用胶水自己做的漂亮的大书跟五彩鱼”。看到孩子们充满成就感的笑容,听到孩子们开心的话语,我很欣慰因为我做了孩子游戏活动中的支持者与引导者,让我们成人眼中的“垃圾”变成了孩子手中的美工材料。
区域活动中的哭声
今天下午,我班正在进行区域活动,正当孩子们玩的高兴时,结构区的志扬小朋友竟然把玩具摔在地上,或把玩具扔着玩。他倒乐呵呵的。其他孩子却愤愤然。为了能及时把握机会。让他认错。我没有马上过去。这时,志扬又把玩具扔到美工区的小朋友们的坐区里,还吓了孩子们一跳。于是我走过去大声说:“喂,小朋友,你们快听一听,是谁在哭呀?”孩子们都停下来,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奇怪的问:“老师,没有哭的呀?”我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没有呢,你们仔细听听,好多玩具在哭呢,它们对小朋友们的意见可大了,刚才有的小朋友扔玩具,把玩具摔疼了。正在哭着向老师告状呢。它还说,如果你们在不爱惜玩具,它们就会与别的班里的小朋友交朋友。不与我们班的小朋友玩了。我的话刚说完。下课铃响了。志扬乖乖地把玩具捡起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一声不响的轻轻的把玩具和其它材料收好,并轻轻的放入玩具厨里。
适时教育,恰到好处。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乱扔玩具的现象。
中班区域活动随笔:棋类区
今天的棋类区有两组小朋友在玩。我看到李绪伟先到,他一直在等待另外一个小朋友来,东张西望的。过一会,章宇辰来到。他就和章宇辰一起下起飞行棋来。我看到他们两人一开始的时候好长时间没有下起来。他们一直在说话,好像在争论到底怎么下。尤其是李绪伟,好像说了很多话。但是听起来好像说的都是跟下棋有关的话。
他们争论着骰子怎么抛,抛到的数字怎么走棋子,棋子怎么走,抛到6怎么办,走的线路是怎么样的等等。
我们在玩区域活动的时候,经常会注重玩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般情况下,就是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边玩边解决。
像这样的玩之前先来讨论的情况很少。而且他们是针对下棋的方法和规则来讨论的更少。
这种现象是一种难得的好现象。因为我们在玩一种游戏之前,经常需要达到共识,对游戏的方法和规则等大家都认识一致时,游戏才能正常运转起来。
针对这个情况,我觉得可以把这种现象进行发扬。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对游戏的规则进行讨论,交流。这种讨论和交流可以帮助孩子对游戏的更加明确,两个人的认识可以达到一致,对顺利地完成游戏是非常有帮助的。
区域活动中许多游戏都需要这样的交流与沟通。这也是幼儿提高游戏能力的体现。
语言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要做到全面
今天的数学区有新的内容:给伞涂上三种颜色红、黄、蓝。第一步,给三个小朋友见了三顶伞帽(做伞,是三角形的,红、黄、蓝三种色。)第二步,我简单给孩子示范了怎样用三种色来装饰雨伞,并进行粘贴。孩子们听完后就兴致勃勃地做了起来。只是孩子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做完了涂伞第一个工作准备做第二个工作。唯有王季硕孩子慢慢的涂色,怎么还没涂完呢?我问。“老师我涂不好。”涂色对小班下半期的孩子来说已经比较简单了,但在涂色中有些孩子往往没有耐性,涂的不是很仔细。这就需要老师去指导。王季硕就是其中的一员,当老师示范后,他明白怎么做,但因性子急没耐性,才导致画面上涂烂了。我没有训斥他,我只是告诉他这样的画大家的画会喜欢吗?你想不想让大家都喜欢你的画呢?于是我又给他讲解了为什么会图烂的原因。不要一味的在一个地方使劲涂色。他明白的点了点头。重新领了一张开始细心的涂起色来。针对这种现象,我应该在涂色之前就应该给孩子语言提示:不要一味的涂了又涂,在着重强调一下涂色的要求和方法。(刘晓雪)
中班上学期区域活动随笔
中班上学期,幼儿园决定让我班试点实验班,主要在区域活动开展上进行试验,开创出一种非正规活动的进行模式。因为是实验班,所以幼儿园的决策层和实验班的所有老师一起共同策划和布置了班级的区域布局。我们中班的场地因为是改造的,所以本身有点挤。但因为区域的需要,又放置了六张正方形的小桌子。刚放进来的时候,老实说,我觉得很挤。因为习惯了传统的集体教学,觉得好像没有一块大大的空场地作为集体教学的位置,好像不知道小朋友要怎么坐。一直都在这种感觉中。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场地就是这样的,就必须得要面对现实,要根据新场地来安排活动。
现在我们的集体活动基本上在前面部分的场地上。后面的桌子,我们渐渐地发现它的好处了。因为小朋友经常会有程度不同的,学习的进度不同,完成任务的速度不同,那些先完成的人和后完成的人一般都是我们老师比较难管理的部分,完成快了没事干,完成慢了,又管不着。但是现在我发现麻烦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因为,每次先完成的,我就打发他们去参与区域活动,因为有平常玩区域的经验,他们一般也能自主地开展起来,有些孩子还能坐一些自主的事情,比如上次他们玩过什么了,兴趣还有,这次就又去玩了。而且,他们在后面玩区域尽然一点也不影响前面孩子的学习。这种情况,让我可以专心辅导好剩下来的孩子的学习。
有时候大部分孩子都完成了,我又打发那几个所剩无几的孩子到后面去继续完成。我自己对大部分的孩子继续下一个活动。有些孩子比较做事比较细心,作品做得很仔细,但是花的时间很多,有时候,老师也不忍心打断他,但是因为场地和环境的关系,会忍痛打断。但现在因为有了这个条件,我就可以允许他做完。比如今天做手工“花仙子”,有几个孩子做得慢一些,我就可以不打断他,让他安心在后面做。只要不影响吃饭就行,对他来说,能坚持做完手中的一件事,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种完整过程的体验,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昨天的骨干教师展示课中,中班的一位孩子专心做伞到最后,老师也没打断他,我觉得就很好。
区域小桌子,一个我原先并不怎么认可的设施,现在慢慢地越来越发现它的好处了。也许是我的做法,随着环境的改造在改变,但是真正的,其实我知道,是我的教育观念在改变,这种观念的改变他是一种进步。因为,我觉得我的新做法让我的教育过程变得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