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别把孩子抓得太紧
发布时间:2020-10-14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育儿观念:别把孩子抓得太紧
这学期我由大班转入中班任教,真的感触很多。“喂,杨老师吗?您好,我是XX的妈妈
,XX的家庭作业怎么这么少,麻烦你帮我女儿多布置点作业了。“对这样的电话我只能
是说我会考虑家长的意见。
“喂,杨老师,您好,你们幼儿园有几门兴趣班,我想让我女儿多学几门”。接完XX妈
妈的电话,我心里有种压抑感,经过交流,她妈妈才让她报了她喜欢的绘画。
XX是这学期从别的幼儿园转到中九班的,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女孩,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
时候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胖乎乎的圆脸蛋,见了谁都是乐呵呵的,我喜欢她每天
早上一来甜甜叫我一声:老师早上好,可这段时间却听不到她“甜甜”的声音了。
我找到一个机会,喊她到我身边:“XX,你最近不喜欢上幼儿园了吗?能告诉老师怎么
了吗?”她仰起脸还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每天晚上要我写好多好多作业,还要画好多好
多的画。我说我手写酸了,等会儿写,妈妈就说我不听话,妈妈还要我在幼儿园每门课
程都要得一百分,我好担心我得不到一百分,如果那样,妈妈就不会喜欢我。“听完她
的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估计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但是,如果家长做到这个
程度是不是也有点过了呢?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快乐,这才是最根本的,让我们携起手,
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空间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请别把孩子迟到不当会事
小班开学已经有些时日了,我们班的元元和月月两个双胞胎小朋友依旧“坚持着”迟到,更多的时候在早餐结束的尾声才姗姗来迟,妈妈还要求“老师,她俩还没吃饭呢,帮忙去厨房再要点饭吧”,然后特殊的孩子被特殊对待了,早饭后的集体教学时间用来吃饭了。
先不说,早晨半小时的户外晨间锻炼,有利于舒展一天的活动,孩子错过了;热乎的早饭也错过了;因为早饭吃的晚,到中午的午饭孩子就没有多大的食欲,长期对孩子的消化系统也不是个好事;重要的是,因为错乱的时间,孩子没能和小朋友们一起上第一节课,融入不到集体里,而且会吸引一部分上课孩子的注意力……这就是看似简单的迟到,所带来了各种负面的连锁反应。
幼儿其实对时间的概念意识比较弱,起居习惯都需要大人来帮助培养。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不同与学校,没有什么纪律可言,想什么时候送孩子就什么时候送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行为拖拉、懒惰、缺乏时间观念的习惯。当习惯的形成,你们还会认为到了小学,孩子就能一下子脱胎换股的有了时间观念?事实上,即使是上了小学也很难适应纪律的约束。
那怎样可以帮助孩子不迟到呢?
1、从孩子对时间观念的认知开始,可以讲一些关于时间概念的儿童故事,做一些关于时间赛跑的游戏,让孩子感知时间存在的意识。
2、早睡才能早起。熬夜,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也必然会带来早晨起不来。睡前听听故事或者是舒缓的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3、如果有早晨起床后在家大便的习惯,那么就把“叫醒”服务提前一点,留出多一点的时间,避免时间不够用。
4、如果早晨叫床困难的孩子,可是试试转换角色,设上小闹钟,让孩子当家长,来叫醒爸爸妈妈。
5、当一不小心迟到了,请家长不要帮孩子找理由推脱责任,要让孩子意识到是自己的原因,并且明白迟到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6、大人的以身作则很重要,请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迟到,请不要再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无关紧要。因为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请家长朋友们多加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吧,作为家长的您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育儿观念: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育儿观念: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儿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是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的年龄.说他不懂,他话说出来,让你敬佩有加。比如,他二姨的两个孩子都比他大,却既不听话,学习也不行。二姨一来,除了诉苦,还是诉苦。他背着我们给二姨出上主意了:“是你的孩子,你总不能一个都不管吧?要不,你在他们两个当中挑一个好一点的,多用点心,好好培养,另外一个受他影响说不定也会变好的。”说他懂,有时说出话来,让人啼笑皆非。有一天,他在看完电视后,问他妈说:“合肥可有妓院?舒城没有吧?”他妈就骂他:“小孩子胡说些什么?跟你学习有关吗?”他一板一眼道:“我在想,爸爸到现在都买不起房子,是不是把钱都到妓院院里去了。”他妈跟我一说,我只有摇头的份。不管孩子是懂与不懂,我还是决定:把他自己事情的决定权交给他自己.这是几番交锋之后,才得出的决断。他想学画画,我觉得他画画没什么感觉,就硬逼着他学写作。他倒好,能三句话就是一篇,交给我了事,说完成任务了。他喜欢吃烤鸭,其他的菜不感兴趣,我就命令他不吃其他的,烤鸭也不让吃。他真就什么都不吃,光吃饭。强制来,强制去,他是什么事都要问,什么事都要大人帮着搞定,全没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我意识到代他做主的弊端和危害了。
我郑重地对他说:“从今天起,你的事情,你自己作主。我和你妈妈只给你提供参考意见。”话这样说了,也就开始这样做。一个月给他十块钱零花钱,他自己决定用场。只不过我有言在先:橡皮、铅笔等学习上的小用品,得从上面开支。言下之意,你把钱全部吃掉了玩掉了,学习受影响了可是你自己的事。兴趣班学什么,由他自己决定和报名,但在他做出决定之前,我会启发他:画画是艺术,唱歌和写作也是艺术,艺术是相互关联的,你学了这个,有可能对那个也能起到促进作用,都关注一下比单纯地只学一样是不是更好一些?我宣布:他的作业从此不检查了,是错是对,由他自己承担责任。由此带来的反应是,他变得认真和细心了,不会马虎了事,去掉了“反正还有把关的人给他收尾”的意识。穿什么衣服,穿多少衣服,什么时候做作业,看哪些课外书,无一例行地,在他做出决定或提出疑问之前,我总会提出几个方案,供他参考和选择。但最终的决定权,永远是他自己。一段时间过去,他感觉到有成就感了,感觉到自己是个小大人了,事实上,他也的确独立起来,有了属于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作为父母,我们不但感受到了难得的轻松,还偶尔当一回受教育者,聆听他的教诲。我和他妈吵嘴,他会在一旁评判道:“不就是那么那么回事么,这么这么不就行了,还吵个不可开交。你们就是这样给我做榜样的?”他评论完了,战事自然而然地结束。而且,将决定权交还给他之后,我们小家庭的民主氛围日渐浓厚,无论什么事,基本上都是举手表决,连我和妻多年未愈的抬杠争狠毛病也慢慢销声匿迹。不知有没有科学家做过研究,在快乐放松的心境下做事,其成功率和圆满程度绝对要比强制状态下高得多好得多。同样地,给予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受尊重的感觉,才智的正常发挥也好,潜能的挖掘也好,也肯定是淋漓尽致、非同一般。就像船行水上,舵由他自己掌,所要做的是,往哪个方向吹风即可。用看似无意却颇具匠心的建议引导,还需要担忧其决定是否脱离正道吗?交还的,是决定权;掌控的,是大方向!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我的娃娃”“什么都是我的“……
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将过多的爱给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也会无条件的妥协。好吃的蔬菜先给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给孩子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我转,造成了幼儿自私、小气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努力,抓住锲机、及时教育。
首先,一个家庭要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而在学校里也要创造分享的学校氛围,让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一袋零食开始,开始孩子可能会哭或哀求。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不能让步。只要一个孩子学会分享更多的孩子就会学习。
第二,让孩子学会赠与。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方的宝宝就要让他学会赠与。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应该拿出来和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肯定、赞扬。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孩子享受分享带给他的乐趣,并喜欢分享。
第三,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时满足的要求,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有想法。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很多活动中,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合作,所以。让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大方、共享的心态。
要让孩子告别自私、小气的心理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要让这份希望茁壮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宋xx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当她讲到“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发育”时,让我感觉到身为幼儿老师职责的重大与光荣。
随着421型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的变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孩子说的话就是圣旨,家长们也习惯了对孩子处处谦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母爱,父爱的温暖。久而久之,孩子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我就应该吃最好的,我就应该玩我最喜欢的,我就应该是这个家庭的核心……
生活中充斥着这样的场景。公共汽车上,坦然的坐在座位上的是孩子,母亲却在旁边毫无怨言的垂手站立;饭桌上,最好吃的饭菜孩子一伸手就拉到了面前,家长也就自觉的缩回了伸向那菜的筷子;电视机前,妈妈正在饶有兴致的看电视剧,孩子进来了,不由分说的换成了动画片……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也许有些家长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处处让着孩子”。
其实,一个孩子站一路或坐一路对他的身体发育可以说是毫无影响的,但养成贪婪、自私的习惯却是贻害无穷的。
孩子变得贪婪起来,谦让的想法少了。一旦要让他做出一些让步,他就会感到十分委屈,一旦不能受到特别的照顾,他就会感到受到了冷落,他对被关注的要求大大提高,也就非常容易产生挫败感。
一个爱子心切的母亲为了满足五岁的儿子的愿望,在寒冬腊月,跑遍了整个北京城去买香蕉,当母亲说想吃一口香蕉时,儿子却一把抢过香蕉说“这是我的,你不能吃。”
这就是你那捧在手心里的宝贝!这就是你那用一切温暖培育出来的花朵!母亲掩面而泣,但她是否知道,孩子这么自私都是她长期自我牺牲,处处让着他的结果。孩子已经习惯了接受照顾,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已经习惯了母亲的谦让,孩子已经认为那才是最合理的。
让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学会关心,让孩子从小就在爱和贪欲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孩子学会了爱,第一个爱的会是我们,孩子学会了贪婪,第一个伤害的也会是我们。这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也无需处处让着他,要让他们从小树立起平等的意识。所以,当孩子用他们稚嫩的声音说“妈妈,你吃一个”的时候,请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