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为何不打凳子了

发布时间:2020-09-27 教育孩子笔记 升中班了教育笔记 幼儿园了教案

为了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每天早晨幼儿入园或下午离园时,我都会安排几个早到园或晚离园的幼儿,帮老师把小凳子轻轻放到桌子上,以便于阿姨打扫卫生。久而久之,许多孩子都以帮老师打凳子为荣,甚至有的孩子为了能帮老师打凳子,要求早入园、晚离园。班内出现了幼儿争先恐后帮老师打凳子、打扫卫生的现象。可最近几天,我发现多数孩子不愿打凳子了,我很纳闷。一天,我问几个正不情愿地搬着凳子的幼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以前都抢着帮老师打凳子,可现在怎么都不愿打了呢?”“老师……”琪琪欲言又止。“为什么?大胆告诉老师!”在我的鼓励下,红红说话了:“老师,打凳子不是好孩子做的事情。那天做游戏,小凯不听话,您不是罚他到教室打凳子了吗?”我愣了一下。

哦,那是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孩子们在户外做钻圈游戏时,调皮的小凯趴在地上做鬼脸,自己不钻,还影响了后面的小朋友钻圈。我一气之下,说:“小凯,你不愿做游戏,到教室里打凳子去!”小凯不情愿地从地上爬起来,慢腾腾地走进了教室……没想到,我的这一举动让孩子们感到帮老师打凳子是不光彩的事。为了挽回影响,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我向小凯道了歉,并肯定了热爱劳动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此后,孩子们又争着打凳子了,我心里又是一阵欣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一切为了孩子


一颗小树苗,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单薄无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实并不漫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朋友之间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等等。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我们还获得了快乐与幸福,在这简单的幸福里,我们也在不断成长。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不可以因一次的失误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启蒙老师,那更是重要的。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孩子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放学,一天的时间,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多的则是与老师相处,学习老师身上的东西,老师自身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伟大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于每一个眼神都影响着孩子,所以说老师是孩子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传授孩子知识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教学方法;在我们给予孩子快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孩子也在回报我们。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与孩子共成长。所以,让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变的更开心、更活泼,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而更加努力向上!

孩子不搬椅子了


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前或下午离园后,我都会安排几个早到园或晚离园的幼儿,帮老师把小板凳轻轻放到桌子上,以便于老师打扫卫生。

久而久之,许多孩子都以帮老师搬放板凳为劳,甚至有的孩子为了能帮老师搬板凳,要求早入园、晚离园。

班内出现了幼儿争先恐后帮老师搬板凳、打扫卫生的现象。

可最近几天,我发现多数孩子不愿搬板凳了,我很纳闷。

一天,我问几个正不情愿地搬着板凳的幼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以前都抢着帮老师搬板凳,可现在怎么都不愿搬了呢?”“老师……”丫丫欲言又止。

“为什么?大胆告诉老师!”在我的鼓励下,陈彤说话了:“老师,搬板凳不是好孩子做的事情。

那天做游戏,一一不听话,您不是罚他到教室搬板凳了吗?”我愣了一下。

那是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孩子们在户外做钻圈游戏时,调皮的一一趴在地上做鬼脸,自己不钻,还影响了后面的小朋友钻圈。

我一气之下,说:“一一,你不愿做游戏,到教室里搬板凳去!”一一不情愿地从地上爬起来,慢腾腾地走进了教室……没想到,我的这一举动让孩子们感到帮老师搬板凳是不光彩的事。

为了挽回影响,当着全班同学小朋友的面,我向一一道了歉,并肯定了热爱劳动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此后,孩子们又争着搬板凳、打扫卫生了。

不能小看了孩子


这一学期,哈佛园开设的特色课——五子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随着不断地练习,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高涨,看着孩子们的起劲,我也忍不住加入了进来。“哈佛园三班的徐志远小朋友下的很棒!”王老师说道。“是吗?我可要去挑战一下!”于是径直步入了哈佛三班,“徐志远,听说你的五子棋下得不错,老师来挑战一下你。”“老师,挑战是什么?”“就是我们俩比赛看谁能赢啊。”他点头同意了。“不就是个孩子吗,再厉害能比的上老师吗?”我心里暗暗想着,开始了我们的比赛。他下棋认真而且又稳又准,感觉出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来,于是放松了原来不屑的思想开始认真下起来……“老师,我赢了!”他很平静的说道。啊,我愣住了,可仔细看了看,的确是他赢了,忽然间自己有些坐不住了,原来不屑的心情也开始紧张起来,觉得很为自己刚才的傲慢而惭愧。“奥,果然是你赢了!不过可不能骄傲啊,改天老师还要挑战你的啊。”我微笑地说道。是啊,孩子的聪明智慧和潜力是很大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经验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也小看不得。虽然孩子们的年龄小,可有时候他们的思维甚至会比老师还要细腻。“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亦是如此。“青出于蓝胜于蓝”,看到孩子在特色课上取得的成绩我也很为之欣慰。

为了孩子,少开电视


电视是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工具。电视节目富于教育性和娱乐性,也是知识的源泉。坐在家里就可知道国家和世界大事。但是目前电视中有一些节目内容不适合儿童观看,父母要注意节目内容,陪同孩子一起看,对他们进行诱导、讲解,孩子受到教育、开发了智力、丰富文娱生活,将受益不浅。

通常建议宝宝在2岁以前尽量不看或少看电视,如果2岁前宝宝大量地看电视。会给宝宝带来4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1、对宝宝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根据澳大剥亚的最新脑科学研究表明,当宝宝看电视时,专管视觉、分析、计算等功能的大脑左侧皮质,会因注意力随画面的转移而呈散乱状态。接受颜色信号的右侧皮质也会丧失信息抑制力,让左右皮质之间的通路减少,而呈现脑构造破坏的惯性状态。长时间让宝宝面对着电视画面,宝宝的大脑细胞发育将受到抑制。这种抑制会带来脑神经结构性和神经细胞化学性的损伤,这种损伤会影响宝宝正常脑功能的发育。

2、抑制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于年幼的宝宝还不能清晰地思考,也不能进行建设性的想象,电视影像会在宝宝的脑中留下一些不受处理的图像,长久地在脑中徘徊。如果没有成人的启发和讲解,年幼的宝宝不理解所看的图像,这些图像就在宝宝的脑海中遗留下一些永久性的扭曲内容,使宝宝变笨。多看电视还会使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受到抑制。许多老师报告,一些常看电视的宝宝们不能看懂没有图的故事,因为电视枯萎了宝宝在自己脑中制造图像的能力。此外,宝宝对待事物持之以恒的能力也因多看电视而大受破坏。他们习惯于看上几小时的电视,却难以处理一件在30分钟或1小时内就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些宝宝受不了一些较难学的事物。每当需要他们长时间专心完成一项任务时,遇到一个小困难便马上想放弃。

3、影响宝宝的语言交流能力

对于那些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说,电视的声音对宝宝只有单向的沟通,宝宝坐在电视机前,毫无选择地不断接受图像和声音的冲击刺激,却习惯性地不作任何主动的反应,长此以往,主动反应的语言智能,便因缺乏使用机会而日渐停止进化,甚至出现退化。于是许多电视迷宝宝,到了3岁仍旧不会说话,当旁人要对宝宝说话时,宝宝的目光也不懂得要跟别人的目光接触,常常像个半盲的人似地东张西望,而所发出的声音都局限于“嗯”“唔”等无多大意义的单音。受电视损伤比较严重的宝宝。甚至可能出现自闭症的倾向。

4、难以形成良好的注意力

长期机械式地看电视,宝宝失去了主动思维的能力,而且注意力品质也不高。那些在低幼年龄痴迷于电视的宝宝进入幼儿园后,往往无法很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因为这时候,孩子已经习惯了电视那种快速度的信息播放频率,对于课堂上老师呈现信息的方式和比较缓慢的速度难以适应。于是,孩子就容易通过做小动作、开小差、看着黑板发愣等等来进行自我平衡和弥补。到了小学阶段就表现出学习能力低下,“弃学厌学”等现象。

对孩子的行为说不


许多家长经常对我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上放学路上总是要这要那,不给买就哭闹个不停,真的很气人。这几天,我班的一个孩子,来幼儿园总带着东西,有时是零食,、有时是玩具。据他的家长反应这几天只要一上学,就要买东西,不给买就闹,拿它没办法。这一天,他又带来了一架玩具飞机,我劝他让他的家长带回去,回家再玩,他说什么也不肯。家长走后我就问他,你每天买这买那你爸爸给你买吗?他的回答让我觉得非常惊讶,他小小年纪,居然这么了解自己的家长。他说:我爸爸不给我买,我就使劲哭,使劲哭,他就给我买了。当时,我不由的对他说:你真厉害。

听到这个孩子如此说,我也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孩子,不也这样吗。走出校门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东西,不给买就碰头打滚,没办法只好一次又一次的妥协,结果,抓住了我拗不过他的弱点,形成了只要一出校门就买东西的习惯。

其实,形成这种恶性循环的真正原因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的态度。家长总认为自己就这么一个孩子,挣钱不给孩子花给谁呢,何况又花不了几个钱,再加上周围人的眼光,觉得不给买就丢了面子,也就乖乖掏钱给孩子买了。而孩子呢,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让孩子形成了,只要我想要的东西,不给,我就闹,一闹就给的想法。

那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呢?家长就要学会对孩子的行为说不,但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事不对人,只要坚持住一次,就能坚持住两次、三次……。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招不灵了,无理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少。家长们觉得我的这一招有用吗?我觉得肯定有用,不信,你也试试吧!

孩子不爱发脾气了


洋洋是我们班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由于样子长的很帅,又很开朗,所以很快就适合了幼儿园的生活,很快的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最近我发现我们班的洋洋在班里老是爱发脾气,有的时候因为别的小朋友不跟她玩或者自己想玩的玩具没玩到都会生气。只要是不随自己心意就会撅着嘴在地上坐着。不管老师说什么都不起来。前几次我都按她的意愿满足了她,可是发现这种情况出现的越来越频繁,我感到特别疑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组织孩子们上一节手工的复习活动,教孩子们学习折桃子,孩子们都在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折,刚教完折全部的,已经有部分幼儿折出来了,突然,只见洋洋小朋友气呼呼的走到我面前,我说:“怎么了?”洋洋生气的说:“我把纸撕掉了。我不折了?”我忙说:“为什么撕掉纸啊?是不会折双三角形吗?我教你折好吗?”还没有等我说完,他又急匆匆的跑到垃圾桶里找出纸张来,又将已经撕碎的手工纸撕得更碎了?正好趁着接孩子的时候看到她妈妈,我就跟她妈妈聊了起来。问洋洋在家怎么样?洋洋在幼儿园表现得都很不错,每次都自己穿衣服,只是最近老是爱生气,不知道在家里也那么爱生气吗?毛毛妈妈也说,在家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让做那就肯定会生气,大人一看小孩子在闹所以就让她随便玩了。晚上回家我就一直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翻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幼儿到了2、3岁的时候,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想按自己的意志去做事,这时给家长显信号就是发脾气。幼儿养成爱发脾气的不良习惯因有四点:1、培养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在溺爱型家庭里边,家长对幼儿过分地宠爱,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很少让其受到挫折,致使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点批评或困难,就会大发脾气;2、不满足幼儿园不合理要求孩子因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发脾气时,家长就屈服了,尽管知道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为了不让孩子发脾气,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使孩子认为发脾气是求得满足的妙招,于是,就常常用发脾气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3、家长应做好榜样作用家长说话不负责任,随便对孩子许愿而不兑现,这样,就会引起孩子内心的不满,时间长了,孩子感觉内心十分压抑,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发泄;4、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暴力家庭的孩子,让孩子感觉家长不讲道理,心理会失去平衡,也会发脾气。于是我把我学习到的几个处理方法和我平时工作中的经验和她进行了交流:1、冷处理2、恰当的表扬和鼓励3、防止幼儿用发脾气逃避责任4、不要被孩子的哭闹所左右等。后来我把这些资料也给了她妈妈,我们一起学习帮洋洋改掉爱发脾气的坏习惯。在幼儿园洋洋发脾气的时候我也用了几次上面说到的方法,有一次小朋友们都坐在小椅子上活动,而他没挨着钦钦坐又生气的坐在地上了,我这次就没叫他的名字,我就像没看到她似的说美美坐的真漂亮,我们给她鼓励的小手吧!这时我就发现洋洋自己静悄悄的做回了凳子。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脾气越来越少了,也会听老师的话了,会按老师的话去做了。在家里也不会乱发脾气了,只要教师和家长在任何时候都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在他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他帮助,做好榜样示范作用,这样会对孩子的影响会小点,可以及时的纠正,只要细心呵护孩子他们就会更少的发脾气,变成一个讲道理的小孩了。

不能敲打小孩子的头颅


日常生活中,少数脾气急躁的父母,盛怒之下对待他们不听话、好动、学习不专心的孩子,用手或随手拿起东西劈头盖脑地朝孩子头部打去。殊不知,这种体罚除了让孩子无所适从外,更为危险的是,可能引发癫痫,造成终身遗憾。

众所周知,孩子的大脑很娇嫩,封闭在坚硬的颅骨里面,是颅骨保护着大脑。科学家早就发现,初生儿的大脑约为390克重,但大脑细胞的数目恒定,7-8岁时脑的形态才与成人相差无几,只不过功能上不够成熟,分化还未完善而已。正因为孩子大脑的动脉和毛细血管发育还不够完善,倘若成人用棍棒或手猛力打击孩子的头颅时,轻则有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重则可能引起颅内血肿,临床小儿就会出现头痛、呕吐、恶心甚至昏迷等现象,如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

当然,绝大多数的孩子头部被打后,往往只哭叫一阵,并不会出现头痛、哎吐症状,数天后也没有诉说有哪儿不适。但很可能其中有一部分孩子其脑子另有一处或多处的血管出血,随着时间的推移,短则2-3个月,长则4-5年甚至到成年后,这些颅内出血小病灶,有的被吸收,有的则形成疤痕组织。这些病灶如同定时炸弹。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力降低,在某些诱因激发下就会引起癫痫发作。医学上称继发性癫痫。

近年来,有从事小儿神经疾病研究的学者认为,孩子经常头部被外部打击,虽然既没有造成脑部微小血管的破裂,也没有引起颅内血肿等器质性病灶,但年幼的孩子多次受到脑外打击,也能破坏大脑神经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导致神经细胞生化代谢的异常,这同样可以诱发癫痫发作。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刚接到这个小班,我并不清楚所有的情况。直到后来,我才发现我们班有几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三个做过心脏手术,其中一个智力还有些问题。

有智力缺陷的小女孩叫月月,她较班里其他小朋友大些,但因做过心脏手术,被医院评定为智力残疾,小小的她承受了很多,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但她明白外界的一切。明白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只要是关于她的,她都会侧耳倾听,努力睁着双眼看着我们。

她脆弱,所以我们尤其包容她,理解她,同时原谅她。小班上学期,刚入园的她,因为入园焦虑,总是哭着。不吃东西,不睡觉,不参与任何游戏。但我们很害怕她哭,因为她一哭,脸会冒着青筋,嘴唇发紫,所以我们会拥抱她,安慰她,顺着她。

慢慢的她不哭了,但她经常忘记大小便。尿裤子是常有的事情,湿了又换,换了又湿,时候裤子一天换几遍;大便也是我们闻着味道一个个寻找才发现是她。保育老师忍着刺鼻的味道将她的裤子洗净,烘干。只对我说了一句:“难怪她是生病了,连被子都要烘久一点才会干”。

慢慢的她主动吃饭了,我们很开心,虽然有时候会撒洒在地上,但我们还是很高兴,因为我们见证了她的进步,至少证明她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融入社会,能自理。

慢慢的她也会跟其她小朋友交往了,虽然有时候会恶作剧,有时候会发脾气,有时候也会委屈大哭,但终究有朋友了,有朋友陪她上下楼,有朋友等她去寝室,有朋友等她上完厕所,手牵手回教室。还有个她喜欢的哥哥,她有了会分享的同伴,她的交往圈在扩大。我们期待着她的每一点进步。

过了一学期,她长大了很多,笑声多了,学律动,说儿歌,看图书,做手工,玩胶泥一样都不落下,认真地对待,尤其是画画,涂色是画画的一部分,第一次看见她慢慢地,用力地将画纸涂完,我激动地跟其他老师分享,这让我明白了上帝真的会在一个人的门关闭的时候,留下一扇窗,只要我们发现窗在哪里,每个人都会美丽。

经过一个学年她变得更有礼貌,走路更稳,自理能力更好了,也有了更多的朋友。她会承受着心脏的压力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我想这也可以帮助他提高肢体协调能力。

在她身上,我发现,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会发现许多美的存在。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会收获奇迹。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的心会容纳更多。

其余两个孩子是男孩,他们比较内向,但做事很专注,叫俊俊的小男孩,记忆力很好,回答问题也快,叫航航的小男孩热衷于幽默的动画、音乐,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候也会把自己逗笑,慢慢地,她们都会成长的,只要我们对他们充满期待,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相关推荐

  • 孩子见了人,为何不愿主动打招呼呢? 孩子见了人不愿打招呼,原因大致有三种: 一是因为羞怯;二是不懂得见了人要打招呼是礼貌行为;三是可能受过人为的惊吓,不愿意和人打招呼。 纠正这一现象的方法如下: 1、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孩子挨打了 ,要不要教孩子还手 这的确是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一但处理的方法不对,孩子就不仅仅是身体上受苦,很可能在心理上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阴影,对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孩子挨打了,到底要怎么办呢?记得她刚上幼儿...
    2020-07-17 阅读全文
  • 家长不打骂孩子如何教育 不打骂孩子怎么教育孩子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如何遏制孩子不良行为? 导读:当场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落实您和孩子之间达成的协议。即使孩子的不良行为依然没有改正的迹象,也要把您和孩子之间达成的协议坚持完成。您必须保持协议的一致连贯性,而且要做到言出必行,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您...
    2021-11-18 阅读全文
  • 孩子,你为何迟迟不开口? 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却迟迟不开口,对此有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说话有早有晚,没关系。老人们常说“贵人语迟”。 典型病历:七岁的亮亮说话还像蹦豆似的,一个字一个字的蹦,连句完整的话都没有,这可怎么办?上学后...
    2021-07-27 阅读全文

孩子见了人不愿打招呼,原因大致有三种: 一是因为羞怯;二是不懂得见了人要打招呼是礼貌行为;三是可能受过人为的惊吓,不愿意和人打招呼。 纠正这一现象的方法如下: 1、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

2020-09-30 阅读全文

这的确是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一但处理的方法不对,孩子就不仅仅是身体上受苦,很可能在心理上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阴影,对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孩子挨打了,到底要怎么办呢?记得她刚上幼儿...

2020-07-17 阅读全文

不打骂孩子怎么教育孩子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2020-09-30 阅读全文

导读:当场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落实您和孩子之间达成的协议。即使孩子的不良行为依然没有改正的迹象,也要把您和孩子之间达成的协议坚持完成。您必须保持协议的一致连贯性,而且要做到言出必行,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您...

2021-11-18 阅读全文

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却迟迟不开口,对此有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说话有早有晚,没关系。老人们常说“贵人语迟”。 典型病历:七岁的亮亮说话还像蹦豆似的,一个字一个字的蹦,连句完整的话都没有,这可怎么办?上学后...

2021-07-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