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游戏课教案《谁的点子多》
发布时间:2020-09-21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谁吃谁 幼儿园中班课教案 幼儿园游戏课教案【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探讨联系朋友的多种方式。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狗点点、小猫咪咪的头饰;写信的卡纸、彩笔;剪刀、胶水、彩纸、废旧彩色画书;玩具:电话、手机、各类玩具车;拼插用的积木。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师:今天中班来了两个好朋友,他们听说我们中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动脑筋想办法,特意带来一个问题,请你们帮忙解决。小朋友来猜猜它们是谁?
教师分别学小狗叫的样子和小猫捋胡子的样子,幼儿猜出后,教师出示小狗点点和小猫咪咪的头饰。
2、教师向幼儿交代问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初步探讨联系小白兔的方法。
师:点点和咪咪要到小白兔家过生日,他们用什么办法联系小白兔呢?小朋友,你来给它们想个办法好吗?
幼儿动脑筋,为点点和咪咪想出联系的办法.(幼:打电话、发短信、写信、飞鸽送信、上网发邮件、坐车去、骑马去等)?
3、教师引导幼儿分层次进行扩散思维活动。
(1)如果点点和咪咪想亲自去小白兔家,乘什么交通工具去联系呢?
幼儿讨论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小白兔家联系的方式。如:乘火车、坐公交车、坐飞机、骑摩托车、骑电动车、骑马、跑步等等。
教师指导用语:你这个办法不错,还会想到什么办法呢?
(2)如果点点和咪咪不想亲自去小白兔家,它们又怎样进行联系呢?
幼儿讨论:打电话、写信、飞鸽传书、发短信等等。
教师指导:你还有什么新方法吗?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
4、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1)选择利用交通工具去小白兔家进行联系的为一组。幼儿自己选择材料,或用积木拼插交通工具,或用彩笔画出交通工具,或用其他方式,鼓励幼儿进行合作。
(2)选择写信的方式联系小白兔的为一组。幼儿自选卡纸、彩笔、剪刀、彩纸、废旧画书、胶水等材料,用图画、符号或粘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来联系小白兔,鼓励幼儿合作进行创作。
(3)选择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联系小白兔的为一组。幼儿自选材料进行操作活动,积木拼插、绘画的方式制作出电话,幼儿之间进行打电话的游戏。
(4)选择其他方式跟小白兔联系的为一组。有不同意见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操作活动。
5、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活动。
幼儿之间互相展示,互相说;每组一个代表说说本组的情况。
教师指导用语:你是用什么方式联系小白兔的?跟大家说说你的办法!把你的信念给大家听听!你粘贴的内容是什么?说出来,让大家分享一下!
6、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与众不同的好办法,点点和咪咪真是太高兴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好多的事情,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就会想出好办法。
幼儿跟点点和咪咪再见,结束本课。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中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谁的花样多》
活动目标:
1. 探索在平衡木上的各种游戏方法,提高站、走、跑、避让等身体平衡能力。
2. 在和同伴一起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材料准备:
长凳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情趣,引入课题。
1.言语导入:我们一起来利用平衡木开展游戏,比一比谁动脑筋,玩的花样多。
2.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在平衡登上做小动物的游戏。
二、展示自我,发展能力。
1.站在平衡凳上原地踏步。
2.站在平衡凳上蹲下、起立。
3.站在平衡凳上原地踏步,同时向左转、再向右转。
4.左脚胯下,右脚在凳子上,听口令。
5.人在凳上的一边站立,听口令站在另一边。
6.在平衡凳上迎面走。
三、拓展练习,树立信心。
一张平衡凳,两边垫子保护,两组幼儿迎面走动,在一张平衡凳上交换位置。
教师小结:表扬与鼓励不怕困难,注意力集中做动作的小朋友。
四、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提高幼儿站、走、跑、避让等身体平衡能力,也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在活动中通过比一比谁的花样多,幼儿不断的探索发现新的玩法,尝试出各种各样好玩的玩法,在游戏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2020小班游戏教案反思《看谁抓的多》
—、游戏名称:看谁抓的多
二、适合年龄:小班幼儿。
叁、所需材料:彩色硬纸板、剪刀、彩色毛线、彩笔、绳子。
四、制作步骤:
1、在彩色硬纸板上画出小狗、小猫、小鸡、小兔等各种小动物头像。
2、用剪刀剪出所画各种小动物头像。
3、用彩笔装饰小动物头像。
4、在活动区扯上几根长绳,高度已超出幼儿高举的手指尖以上10—15厘米为限。
5、用彩色细绳把各种动物头像悬吊在长绳上,高度错落有别。
五、游戏价值:高效度:10分。
六、玩法过程:
1、幼儿站在教师周围,一边说儿歌一边模仿教师动作:
小朋友起得早,
走一走跳一跳,
蹲下来跳上去,
看谁跳得高又高。
教师要重点示范向上跳的动作,并对幼儿的动作加以纠正。
2、教师把幼儿带到绳子下面,请幼儿在音乐开始后,跳起来抓动物头像,音乐一停,马上站好,看谁抓到的动物头像多,如此反复进行。
3、让每个幼儿把抓到的小动物头像分类,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然后让幼儿说出每个小动物的特点、习性。
七、个人反思:
通过和孩子一起多次做该游戏发现,孩子们都很愿意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活动也充分发展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弹跳能力,在游戏中孩子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一次次尝试,直到成功。但游戏也有稍多不足之处,没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过程不同、结果不同”的多种经验,同伴之间分享游戏成功的快乐和经验。要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调整,使之更加有趣、好玩。
中班游戏课教案《轮子》
【活动目标】
一、通过重演轮子的发明过程,激发探索轮子的兴趣。
二、初步培养比较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初步运用科学程序的能力。
三、丰富对轮子外形特征与安装轮子后能省力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一、师生共同布置:轮子展览会。
二、多媒体动画片:轮子应用录像片;三箱重物,许多圆木棍;一根较粗的圆木棍、小短锯一把;装有石头的有轮木头车和无轮木头车,每个幼儿一组。
【活动过程】
一、玩搬物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1.导语:"今天老师遇到一个大难题: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把这三只又大又重的纸箱搬到活动室外面呢?请你们帮我想一想吧!"(让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试试办法的可行性)
2.出示动画片:"巧虎也想了一个办法,你们过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1)幼儿分组实验:在纸箱下加上圆圆的棍子,然后拉着纸箱向前走,观察棍子的滚动状态。
(2)讨论:比一比你刚才用的方法(在地上推、拉、拖等)与现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小结:原来在又大又重的纸箱下加上圆圆的棍子,棍子会滚动,所以拉纸箱时会变得轻松了。
二、轮子的制作。
1.导语:"原来,圆圆的棍子使我们运东西很省力,怎样把圆圆的棍子变成圆圆的轮子呢?"
2.教师把一根圆棍用短锯锯成一小段一小段,演示轮子的制作。
3.幼儿自由滚轮子玩。
三、轮子的实验。
1.导语:"现在我们来玩'运石头'的游戏,每个小朋友都分别用两辆车来运,一辆车有轮子,一辆车没有轮子,请小朋友用手去推车子,看看用哪辆车运石头更好一些。"
2.幼儿实验,注意相互之间不要碰撞。
3.讨论:你有什么发现?用哪一辆车运石头更好一些?为什么?
四、轮子的应用。
1.最初,人们用木头做轮子,现在,聪明的人为了轮子使用起来更方便、更结实,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轮子,你见过什么样的轮子?在哪儿看见的?
2.参加轮子展览会(实物、图片、录像),观看各种各样的轮子。
【活动延伸】
一、用黄泥制作带轮子的小汽车。
二、户外体游:骑小车。
游戏名称:看谁抓的多
看谁抓的多 —、游戏名称:看谁抓的多
二、适合年龄:小班幼儿。叁、所需材料:彩色硬纸板、剪刀、彩色毛线、彩笔、绳子。
四、制作步骤:1、在彩色硬纸板上画出小狗、小猫、小鸡、小兔等各种小动物头像。
2、用剪刀剪出所画各种小动物头像。
3、用彩笔装饰小动物头像。
4、在活动区扯上几根长绳,高度已超出幼儿高举的手指尖以上10—15厘米为限。
5、用彩色细绳把各种动物头像悬吊在长绳上,高度错落有别。
五、游戏价值:高效度:10分。
六、玩法过程:
1、幼儿站在教师周围,一边说儿歌一边模仿教师动作:
小朋友起得早,
走一走跳一跳,
蹲下来跳上去,
看谁跳得高又高。
教师要重点示范向上跳的动作,并对幼儿的动作加以纠正。
2、教师把幼儿带到绳子下面,请幼儿在音乐开始后,跳起来抓动物头像,音乐一停,马上站好,看谁抓到的动物头像多,如此反复进行。
3、让每个幼儿把抓到的小动物头像分类,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然后让幼儿说出每个小动物的特点、习性。
七、个人反思:
通过和孩子一起多次做该游戏发现,孩子们都很愿意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活动也充分发展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弹跳能力,在游戏中孩子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一次次尝试,直到成功。但游戏也有稍多不足之处,没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过程不同、结果不同”的多种经验,同伴之间分享游戏成功的快乐和经验。要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调整,使之更加有趣、好玩。
中班优秀游戏教案《点名游戏大全》
幼儿园点名游戏大全
点名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常见的环节,但在点名活动中,时常会遇到孩子发怪声、乱说话的现象,弄得班级乱哄哄的,很多幼师为此伤透了脑筋。其实,合理运用幼儿园点名游戏,能让点名纪律井然有序。
幼儿园每天晨检要点名,检查班级幼儿的出勤率要点名,活动课上要点名回答问题……在幼儿园要点名的环节实在太多了,单一的点名会使幼儿失去兴趣,每到点名时间就变得有点不耐烦,经常是点名不过半,班里是"蛙"声一片,使点名活动弄得一团糟,怎么办?
一、幼儿回应方式
1、语言回应:教师喊幼儿的名字,幼儿用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来回答,如老师:**,孩子:苹果。生活中,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吃的某一样水果,当听到老师的要求时,他们觉得很新奇,自然而然的关注起老师的点名,而且愿意把自己的爱好告诉其他的同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不但倾听老师,同时会倾听同伴的回应。
1)介绍玩具:老师点到一位孩子的名字,这位孩子就要给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让每个孩子抱一抱。
2)问候大家:老师点到一位幼儿的名字,并向幼儿问候,要求幼儿向老师、同伴、家长问好。
3)介绍爱好:老师点到一位孩子的名字,要求这位孩子说出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
4)自我介绍:老师拿出一位孩子的名字,这位孩子就立马站起来说,"我是xxx,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大家喜欢我"。
5)模仿动物叫声:点名之前,老师带上鸭妈妈的头饰,告诉老师是鸭妈妈,他们都是鸭宝宝。当老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叫一声:"嘎"。
2、节奏回应:在幼儿有了一定的节奏经验后,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某一节奏型来回应,如老师:**,孩子用××或者×××的节奏型来表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一方面能够巩固孩子对学过节奏型的掌握,另一方面能达到与同伴共享的效果。
1)音乐对唱:师:×××∣×××∣幼:∣×××∣×××∣×××∣
AA在哪里?我来啦在这里在这里
通过对唱来进行点名活动,也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一种方式,从而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拍打节奏:老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按一定的节奏旋律拍掌、跺脚等。
3、动作回应:允许点名活动可以不喊"到"可以用站起来表演一个动作来代替,至于表演什么则不受限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实践证明,幼儿对于这种"游戏"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奇,摒住呼吸等着我点他们的名字,并且胸有成竹的准备好了自己表演的节目,不出所料,这次点名进行得非常顺利,大部分孩子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1)摆造型点名:老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摆一个造型,看谁的造型最酷。如铠甲勇士向怪兽宣战的造型,巴拉巴拉小魔仙的造型,或者摆出一副可爱的笑脸……
2)模仿小动物:被点到名字的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走、跑、跳等,其他幼儿可以猜猜是什么动物。
4、学习点名:老师请两名幼儿上来,先请说的好的幼儿先说,请不会说的幼儿也跟着说一遍,在加上老师的总结和梳理,能力弱的孩子也会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教师点名方式
1、直接喊幼儿的名字:这种方法是我们平时比较常用的不详细介绍。
2、用嘴型提示幼儿:教师不出声,但是用嘴型来提示,幼儿接触到这种新方法特别喜欢,他们生怕看不清楚老师的提示,在点名环节中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老师的身上,不仅注意了自己名字,同时也关注到了同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3、用音乐点名:出示毛绒玩具:"嗨!大家好,我叫小猴波波很高兴认识你们,谁愿意来和我做好朋友?告诉大家你叫什么名字?"幼儿逐一说自己的名字,并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名字。
4、用游戏点名:通过点名游戏,让幼儿在情景活动中介绍自己,向大家问好等。
1)动物园游戏:点到谁的名字,该幼儿就报出一种动物的名称,后面点到谁的名字,该幼儿就报出一种动物的名称,后面点的幼儿不能重复前面幼儿已报的动物名。这样,每个幼儿必须认真倾听才不会出错,大家感到非常新鲜有趣。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创编"小菜场……水果店"等游戏。在游戏中点名,既达到了点名的目的,又培养了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2)开火车游戏: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我是一号***,就是一号小朋友说完后,二号小朋友马上跟上,我是二号***,二号小朋友说完,三号小朋友马上跟上。就像开火车一样一个接着一个说下去。"小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的表情很好奇,我笑着对他们说:"接下来,我们点名就开始啦。"
3)找小鸡游戏:点名时,请出一只小动物,说:今天我们请来了毛茸茸的小鸡。老师就学小鸡的口吻说:"AA在哪里啊!"AA对小鸡说:"唉,我在这里。"并走到小鸡跟前和小鸡握握手。当小鸡说:"BB以在哪里。"BB就对小鸡说:"我来了,我喜欢你。""CC、CC,你在哪里呀!""我也喜欢你,你真漂亮。""DD在哪里啊!""小鸡,我在这里,你早、你早。"
4)打电话游戏:游戏前,以吹泡泡的形式将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老师站在圈内,向幼儿提出:"我们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好吗?"然后做打电话的手势走到幼儿对面时,幼儿马上学打电话的样子"接电话"。"喂----,你是谁?""我是AA!""喂-----,你是谁?""我是BB!"……老师走到哪个幼儿对面问一句,幼儿就响亮地回答一句,幼儿个个欢呼喜悦,兴致勃勃,即使没有接电话的孩子也伸长了脖子等待。
5)转花园游戏:小班的孩子老师可以用嘴巴发出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如:嘭!啪!等,在点到孩子的名字时,发出这样的声音同时去摸摸他的头、亲亲他,与孩子有了一个亲近的情感交流,彼此的心情也洒满阳光。
三、点名注意事项
1、教师应善于捕捉孩子日常生活小细节,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活动情况等,有针对性地采用鼓励、引导、模仿等办法,让孩子感受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并引导孩子愿意说、乐意表现。
2、在点名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情绪回应孩子,当孩子有所回应时决不吝啬亲吻、拥抱……,让孩子感受教师对他的喜爱并鼓励孩子大胆开口或表演。
3、点名活动的开展必须持之以恒、灵活进行,餐前餐后,户外室内均可进行,但必须过渡自然,组织流畅,开展和谐。
结语:在点名活动中,幼师就要做个有心人,平时注重挖掘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园点名游戏多变新花样,使幼儿对点名游戏保持新鲜度,让幼儿感觉每次都不一样,把点名游戏变成幼儿共同的期待,相信幼儿会兴致勃勃,再没有以前点名交头接耳,或者抓耳挠腮的现象了。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谁的习惯好教案
中班游戏活动谁的习惯好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环境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游戏情境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好习惯的重要性,在自我评价中,逐步引导孩子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谁的习惯好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好习惯的重要性。
2.在自我评价中,逐步引导孩子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
3.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乐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环境准备:
1.创设一个“家”的情境,两组游戏材料:a组玩具;b组图书。
2.评比表1张,红花若干。
3.磁带《健康歌》、录音机、摄象机。
活动过程:
1、邀请“小客人”入场,有礼貌地打招呼。
老师介绍“我家”——书房、游戏房;
介绍另一位小客人——“皮卡丘”并出示“皮卡丘”红花榜:“看看下面的活动哪个孩子表现好,比比哪组的红花多。”
愿意看书的孩子请到“书房”,愿意玩玩具的孩子请到“游戏房”。
教学建议:这一环节将幼儿引入游戏情境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情绪引导,让幼儿感受到现场创设的情境氛围,从而放松情绪投入游戏活动中,保持原生状态,以保证下面环节录像的真实性。
2、教师实况录像。
幼儿自由选择分组游戏:愿意玩游戏的孩子请“玩玩具”;愿意看书的孩子请到“书房”看书。
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关键所在:教师尽量不去打扰孩子的活动,让孩子自由进行。并用摄像机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记录下每个孩子在活动时的行为习惯。
3、组织幼儿分段观看刚才现场拍摄的录像,并展开讨论。
A:(1)第一段“看书”:看看、想想自己怎么做的?你的好朋友怎么做的?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观看第一段后,幼儿相互讨论: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谁?(你)他的表现怎么样?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幼儿自由发表看法,教师逐步引导,根据幼儿回答以儿歌形式加以总结,并鼓励孩子说给“皮卡丘”听听。贴红花以示鼓励。
B:(1)第二段录像:“玩玩具”。看看玩玩具的孩子怎么做的?玩玩具时要注意什么?要养成那些好习惯?
(2)观看第二段后,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倾听,并参与讨论。
(3)幼儿自由表述。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回答,逐步加以引导,归纳,用儿歌形式总结,并将编成的儿歌说给朋友听听。
教学建议:本环节教师应依据现场孩子的习惯表现、灵活随机地加以组织引导。参与幼儿讨论表扬习惯好的孩子,认识到不良习惯给大家带来的影响与不便,鼓励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习惯。
4、数数哪组红花多,教师表扬、鼓励习惯好的孩子。
5、邀请大家参加家庭舞会——《健康歌》听音乐,跳舞,做运动。
教学建议:本环节虽接近尾声但仍以家庭舞会的形式结束,让幼儿沉浸在游戏情境中,拓展到其他方面的好习惯,如:生活、卫生习惯,寓教于乐。
幼儿角度:
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通过自身与同伴的习惯对比是否会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幼儿是否乐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角度:
能否适时、适宜、灵活地进行随机引导,组织幼儿讨论,进行现场调控。
活动反思:
幼儿沉浸在游戏氛围中,轻松自由,讨论热烈,基本能很好地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于孩子的现场反应表现,也能恰当,适宜灵活地给予回应,师幼互动频率高。
延伸活动:
在日常活动中,开展“比比谁的习惯好”活动。对有进步、习惯好的孩子,奖红花、贴星进行表扬鼓励。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谁是小熊》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表演,并随着音乐协调地做动作、小跑步等动作。
2、能随着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换动作的幅度与姿态。
3、遵守有些规则,音乐停止时,能迅速地就近找位子坐下。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过《看谁反应快》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家》。
用连贯、跳跃的唱法表现歌曲的抒情和欢快。
二、熟悉歌曲《谁是小熊》并边唱边表演。
1、教师范唱。
2、说出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3、在教师带领下,学习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三、学玩游戏。
1、了解游戏情节。倾听音乐(二)。
“小熊在树林里,山洞里到处游荡,它到底在哪儿呀?我们来找找吧!”
2、学习游戏玩法,请部分幼儿围着椅子边听音乐边顺着一个方向做走步动作,音乐停止时要立即找座位坐下。
3、组织幼儿掌握游戏结尾(三)音乐停止后,教师立即问大家:“小熊是谁呀!”幼儿边唱着回答边指向未坐到座位的幼儿。
4、变化音乐第二部分的速度与力度。引导幼儿表现爬山、走崎岖的道路、钻树林等情节,表现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四、完整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座位排成圆形(椅背朝里),椅子数少于幼儿人数1张,幼儿围着椅子站成圆形。
音乐(一)幼儿面对圆心,边唱歌边表演。
谁是小熊歌词:
一个娃娃一个家,
小熊小熊没有家!
小熊是谁呀?
我们要找到他!
小熊是谁呀?
我们要找到他!
2020小班游戏课教案《猜猜各是谁》
【活动设计】
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热播,喜羊羊和他的朋友也成了小朋友们的好朋友。通过描述这些孩子们熟悉的卡通人物的特征,让他们猜对其中的人物,从而喜欢上猜谜,体验和同伴共同猜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出示的提示以及谜面说出答案猜对谜底。
2、活跃思维,体验和小伙伴共同猜谜的乐趣。
3、锻炼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用: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公仔(条件不足可由图片代替);
2、奖励用: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贴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进入活动:
羊羊们从羊村来幼儿园做客,想认识幼儿园里的新朋友。他们每个人都给小朋友们出了一道题,答对的小朋友就可以跟他们成为好朋友,他们还会请你去羊村做客哟。
二、进行活动:
1、描述各个动画人物的特征,让孩子们猜猜他们各是谁,猜对的小朋友奖励一张相应人物的贴纸,让孩子们和羊羊们做朋友。
2、引导孩子根据提示的内容提出问题,猜出相应的人物后,可问“喜不喜欢这位新朋友”来开启小朋友的思维,锻炼听和说的能力。
3、随着孩子水平的提高,可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收集的或自编的简单谜语,玩猜谜语游戏。
三、结束:
小朋友们很棒,把羊羊们出的难题都解决了,他们都很开心呢。美羊羊说,请小朋友们一起吃青草蛋糕哦。(可播放音乐:《大家一起喜羊羊》)
中班游戏课教案《巧用游戏棒》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专心、细心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长短不同的游戏棒若干根。
活动过程
1、利用游戏棒拼图形。如让幼儿在一定时间里,用游戏棒分别拼搭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想象中的栏杆、滑梯、秋千架、房子、飞机、机器人等。每次可拼一个,或几个,最后以拼得对、拼得快为胜。
2、两人一组,每人有10根游戏棒,先用猜拳来确定玩的次序(先A后B)。A先将20根游戏棒握在手中,然后将棒垂直立于桌面,双手松开。用单手去取桌上的游戏棒。在取棒过程中,每次取一根,不能碰到其他棒,否则,让B进行。游戏以取棒多者为胜。
案例分析
幼儿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在教师交代完游戏方法和规则后,立即动手操作了起来,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游戏棒拼插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里很好的锻炼。由于在游戏中加入了竞争的游戏规则,幼儿争先恐后的活动起来。在第二环节中,与第一环节截然相反,由于要求幼儿不能碰到其他的棒,所以幼儿非常专心、细心,对幼儿能力的锻炼比较全面。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