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发布时间:2020-09-07 幼儿园说课稿猜猜我有多爱你 绘本教育笔记 绘本教育教育笔记栗色的小兔子想要去睡觉了,它紧紧地抓住栗色的大兔子的长耳朵,它要栗色的大兔子好好地听。它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噢,我大概猜不出来。”栗色的大兔子说。“有这么多。”它伸开双臂,拼命往两边张。栗色的大兔子的手臂更长,它说:“可是,我爱你有这么多。”嗯,是很多,栗色的小兔子想。
“我爱你,有我够到的那么高。”栗色的小兔子举起胳膊说。“我爱你,也有我够到的那么高。”大兔子也举起胳膊说。这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有那样的胳膊。
然后,栗色的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朝下倒立,把脚往树干上伸。它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栗色的大兔子说,它把栗色的小兔子高高地抛到了它的头顶上。
“我爱你,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小兔子哈哈大笑,它跳上又跳下。“可是我爱你,也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大兔子微微地笑着,它跳得那么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上面了。跳得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能跳那样高。
栗色的小兔子大叫:“我爱你,从这条小路一伸到河那边。”“我爱你,过了那条河,再翻过那座山。”栗色的大兔子说。这实在太远了,栗色的小兔子想。它太困了,实在想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它抬头朝高高的灌木丛上望去,一直望到一大片黑夜。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天空更远了。“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么高。”它说,然后闭上了眼睛。“噢,这真远,”栗色的大兔子说,“这非常远、非常远。”
栗色的大兔子把栗色的小兔子轻轻地放到了树叶铺成的床上,低下头来,亲亲它,祝它晚安。然后,它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小声地微笑着说:“我爱你,到月亮那么高,再——绕回来。”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请你猜猜我是谁
一次户外活动,我带领孩子们在玩滑梯,忽然我发现滑梯下面有一群孩子玩得特别开心,边蹲下来想看个究竟,原来孩子们用轮胎做房子再玩过家家的游戏,我也看得入了迷。忽然一个小孩爬到我背上问我:“老师好!”我很高兴,听声音是个小男孩:“小宝贝你叫什么名字?”他笑着跳到我面前:“老师,我叫王瑞,是北大园四班的。”“王瑞,你真是个好孩子!”看到可爱的孩子,我把他揽在怀里,亲了亲他的小脸蛋,,他也高兴地亲了亲我,开心的跟我说了一会话,又走到一边玩去了。过了一会,不知被谁捂住了我的眼睛:请你猜猜我是谁?”听到那甜甜的稚嫩的声音我才是刚才那个小男孩,我故意拖着长音说:“唉,这双小手好像我刚才摸过,这个漂亮的脸蛋好像我刚才亲过,肯定是长得帅帅的王瑞。”见我记住了他的名字,他很开心:“老师,我也知道你是辛老师。”小家伙高兴地拿起我的手亲了亲又跑去玩了。
看到可爱的孩子,我心里感觉好幸福,孩子能如此开心自由自在地玩是我们每个幼儿教师都喜欢看到的,愿可爱的孩子们玩得永远开心,过得永远幸福!
孩子的心思你要猜
兰兰是我们班一个文静、听话的好孩子。
在班里什么事情都做的很好,可以说在老师的眼里是个乖乖女,非常让老师省心,让老师放心。
每次入园时,她总会笑着说声“老师好”,叫的我们心里美美的,甜甜的。
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今天早晨入园时,兰兰哭哭闹闹的,让奶奶抱着,奶奶一放下她,她就打奶奶,老师问她为什么,她不说,奶奶问她为什么,她也说不出来,就是撅着嘴不高兴。
我心里很着急,兰兰昨天还好好的,为什么今天闹情绪呢?我有些不解,一定有什么原因。
对了,昨天下午,原因可能就是昨天下午的事。
记得昨天下午,我们班的小朋友轩轩有些不好受,我把轩轩叫过来,又问又抱,让兰兰看见了,一向认真画画的兰兰,走到我身边好几次,好像有什么事似的,我没在意的告诉她回到座位上认真画画。
对呀!兰兰的心思我猜出来了。
兰兰当时流露出羡慕和嫉妒的眼光,好像在说要是抱抱我该多好呀!想到这里,我一把抱过她,紧紧的搂在怀里,她虽然哼哼着,但一下抱住了我,我给她奶奶使了个眼色,奶奶悄悄的走了。
我抱着兰兰,来到小板凳边坐下,慧慧还是抱着我,我笑着和她闹着玩,说:“我知道你想干什么?”又点着她的小鼻子,说:“你想让我抱抱你!”兰兰偷着笑了笑,不一会儿,兰兰像小兔子一样,活蹦乱跳玩起来,好像在宣布我的愿望实现了。
孩子们的心思像湖水,清澈却深不可测,我们只有细细的观察,细细的体会,才能猜出来。
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孩子的心思你要猜,你要揣摩,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随笔:有趣的绘本故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和班里的一位家长沟通中,无意间聊起了绘本,聊起了绘本的教学,聊起了绘本的内容,哪些绘本好,哪些绘本孩子特别的喜欢,在今后如何开展有关阅读方面的班级活动时,家长向我推荐了《神奇的校车》这本书。这本书不单单只是语言,美学方面的内容,主要以科学知识为主的绘本。
第二天我借到了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的知识教育点有很多,难易层面也是容易被现阶段的孩子所能接受的,而且画面非常丰富,我想孩子们一定很喜欢,于是我把它做成PPT准备讲给孩子们听。
这本讲的是气候大挑战,在讲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特别的专注,他们对每一个环节,现象,陌生的词语都很好奇,在整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孩子大胆的提出他们的问题,“什么气候”“什么是化石燃料”“恐龙化石能不能变成燃料”“什么是氦气”“什么是温室”“全球变暖我们会死吗?”到处可以听到孩子们在底下讨论的声音,“我见过节能汽车”“我见过太阳能发电板”·······哇,我当时很惊讶,课堂气氛也很难控制,因为孩子们这样探索的欲望被这样一本绘本所激发,他们愿意去思考,愿意去提问,我看到的也是那一双双渴望知道答案的小眼神。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认为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一定要有一个具备能被探索的外界因素来支撑,因为在中班这个年龄阶段,大部分孩子是没有提问的意识,或者最多的提问是无效提问,所以需要这样的因素来激发孩子,而这样的外界因素可以是图书中的内容,可以是在对一个蛋糕工厂店的参观后,可以是在一次游玩时对景点的解说后等等,来引导孩子来激发孩子的探索,提问的意识,当孩子的知识储备越大,他对知道的就会越多。
而在绘本中,我们也可以挖掘具有科学领域,的能讲给孩子听,从而也能发展孩子的逻辑性思维。
在故事教学中引导幼儿合理猜想
-->
在故事教学中引导幼儿合理猜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要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提问模式,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变换成“可能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来猜想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或结果。这样的问题不局限于故事原文,没有固定的答案,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现以大班看图讲故事教学活动“幸运的一天”为例来谈一谈我的做法。
1.以猜想导入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幼儿知道故事名是《幸运的一天》和故事的主人翁是小猪和狐狸后,教师提问:“幸运一天,到底是狐狸的幸运一天还是小猪的幸运一天?”请幼儿猜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幼儿根据图片来猜想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为了保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他们认真而仔细地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图片进行比较、分析,寻求答案。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在幼儿自己的反复观察与讨论中得以突破,他们最终借助对图片的观察,自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2.探究猜想,尝试证实。在幼儿交流了各自的猜想后,不同的猜想结果又激起幼儿进行验证的需求,此时他们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积极探究究竟是“谁的幸运一天”。看图讲述过程中,教师不断追问:“你猜此时小猪又会想出什么办法?”不仅让孩子推断并讲出小猪的心情和行为,而且还让孩子大胆地想象和表现小猪的表情。
3.层层递进,获取答案。在经过一次次的猜想、一次次的证实却还未得到正确答案时,幼儿的好奇心被高度唤起,期待的心理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故事的结果是:狐狸的幸运一天最后变成了小猪的幸运一天。一直到最后,孩子们才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学习气氛立刻达到高潮。
故事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猜想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要合理。教师要鼓励幼儿猜想出可能发生的情况或结果,并耐心、真诚地倾听幼儿的想法,接纳和支持幼儿不同的想法。不要急于评判对或错,更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而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引导幼儿学习根据故事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事件的主要线索,合理地推测和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
2.猜想应有度。教师在充分考虑到活动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和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与生活经历后,再设计让幼儿猜想的问题。好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去合理猜想。在幼儿不断猜想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猜想的适度性,不能让幼儿为猜想而猜想,更不能让幼儿漫无目的和毫无根据地胡乱想象。过度的猜想会干扰幼儿对故事核心内容的理解,影响幼儿对故事的整体感知甚至“跑题”,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3.猜想应多角度。当孩子的猜想比较单一时,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种猜想,有时还需要摆出矛盾的事实。教师可以在故事开始部分、讲述过程中、故事结束后,通过组织幼儿观看图片、倾听不同的音乐、观察不同的符号标记等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合理猜想。
猜谜语
午餐结束后,给孩子们测完体温,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今天玩点什么呢?以前带孩子们散步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好好散步,不要在院子里乱跑,我想尽了一切办法:有时做手指操,有时说说好听的儿歌,有时拍着小手做律动等等。
日复一日,时间久了,这些活动已经不再吸引这些活泼好动的小家伙,调皮的他们一个劲儿的在队伍里面打闹,任你怎样招呼,他才不理你呢。
我忽然想到前几天在书上看到的几则谜语,猜谜语吧,这个办法也许会有点效果。
于是我悄悄的放慢脚步停了下来,孩子们也陆陆续续的停住站在我周围,好奇的看着我。
我把手指放在嘴边做了一个“嘘”的动作,然后用最轻的声音告诉他们:“我们来猜谜语怎么样?”“好!”几乎是异口同声。
“老师妈妈有个要求就是谁也不能大声喊,要静静地听,然后举手告诉我谜底。
,谁要是能猜得出来,可是有小奖品的噢!”“什么奖品呀,是小粘贴吗?”快嘴的毛海霏问。
“我家也有,不稀罕。
”这是王艺皓的声音。
“我也不喜欢,要是别的吗,可以考虑。
”是机灵的李嘉辉。
大班孩子还真不好“糊弄”,小粘贴已经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关注、所喜欢的了。
我一本正经地说:“不是小粘贴。
今天的奖品是——他可以被老师抱着原地转两圈,怎么样?”一听到这儿,孩子们可来了兴趣了。
“真的吗?”孩子们疑惑的问。
“那当然了!”我肯定的回答他们。
“老师妈妈,快点说!”“老师妈妈快点说!”于是我开始提出游戏规则:第一,要慢慢散步,不能乱跑。
第二必须举手回答,不能大声吵吵。
第三、要想好了再说,每人只有两次机会。
“这些规则能不能做到呢?”我问。
“能!”他们迫不及待的一起喊了一声。
游戏开始了,我先说了一个最简单的:“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想把镰刀。
”好多孩子举起了手。
我一看,平时最调皮的白玉奎这次最安静,走的也最好,就让他来猜。
“白玉奎,你来说。
”“是月亮吧!”“对吗?有没有不同的答案?”“没有,就是月亮!这个我们在中班就学过了!”于是我就兑现了我的诺言,真的抱起白玉奎在原地转了两圈。
孩子们可惊呆了,然后就响起了掌声。
“王老师妈妈说话真算数!”“老师妈妈真有劲儿!”“白玉奎真幸福,要是我也能被老师抱着转两圈就好了!”孩子们羡慕的讨论着。
看着他们羡慕的样子我接着问:“想不想继续玩?”“当然想啦!快点吧!”“那可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哦!”于是游戏继续进行下去。
“一个小小游泳家,说起话来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大了有脚没有尾”。
“白衬衣,黑大褂,走起路来摇摇摇,冰天雪地都不怕。
”······一个又一个谜语被孩子们猜了出来,一个又一个的孩子被我抱着转圈圈,好开心啊。
孩子们也不再跑来跑去,也不再互相打闹,只是安静的听着,积极动脑筋,争先恐后的猜着。
餐后的散步时间就这样在我们的猜谜语和转圈圈中很快过去了。
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样子,我们约好:明天继续玩。
小朋友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谜语,我们明天一起来猜小朋友带来的谜语。
有时候我们面对这么多调皮的孩子,真的有点束手无策,可是只要我们多动脑筋想一些办法,多找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投其所好,调皮的孩子也会变得很乖,很可爱。
教学工作故事:我爱你,小兵!
孩提时代,我对未来充满憧憬,曾经幻想穿一身警服威严的站在交叉路口指挥交通;也曾幻想在噼噼啪啪的算账中与日月谈心;更渴望踏上幼教这片圣洁的土地。在朦胧迷离的晨曦里,我从远方走来,走进了孩子的世界,开始了我历史上的许多故事,有喜有忧,有笑有乐,充满神奇,让人回味无穷……
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我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总会有让他们感兴趣的花样,故而成为“透视焦点”、“中心人物”,甚至连同事们闲暇之余的玩笑也不放过。
一天中午,我依旧坐在桌前翻书,总能听到有人窃窃私语,我巡视一遍,对说话的小朋友摇摇头,示意一下,谁知他只冲我挤眼,然后伸出食指往回勾了勾,轻轻地说:“韩老师,你过来!”我被他神秘兮兮的样子搞糊涂了
,“韩老师,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吧!”我一听,脸“刷”地红了,不知如何作答。“那小孩长得可帅了,会修汽车,会讲故事,放风筝,住在俺家楼上,可好了,真的。”“他家有大房子……”我由含羞到最后笑得前俯后仰。这小家伙儿太可爱了,边说边打手势,就像个大人,看他说话一本正经的劲儿,我还真无法“镇压”。“谁呀,谁呀!”寝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他呀,叫彬彬,今年七岁半,在三小上学。”我笑了,这小家伙却急了,“真的,我没骗你……”
孩子是大人的影子,是一台小小的摄像机,成人的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孩子们小大人似的反应,让人不可思议,同时倍感温馨。回首往事,我和我的小兵在一起的每个时刻,都被喜悦包围,在我的感觉里有的只是欣慰。
我爱你们,我的小兵们!
幼教随笔:孩子的心思你要猜
孩子们的心思像湖水,清澈却深不可测,我们只有细细的观察,细细的体会,才能猜出来。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孩子的心思你要猜,你要揣摩,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慧慧是我们班一个文静、听话的好孩子。在班里什么事情都做的很好,可以说在老师的眼里是个乖乖女,非常让老师省心,让老师放心。每次入园时,她总会笑着说声“老师好”,叫的我们心里美美的,甜甜的。
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今天早晨入园时,慧慧哭哭闹闹的,让奶奶抱着,奶奶一放下她,她就打奶奶,老师问她为什么,她不说,奶奶问她为什么,她也说不出来,就是撅着嘴不高兴。我心里很着急,慧慧昨天还好好的,为什么今天闹情绪呢?我有些不解,一定有什么原因。
对了,昨天下午,原因可能就是昨天下午的事。记得昨天下午,我们班的小朋友轩轩有些不好受,我把轩轩叫过来,又问又抱,让慧慧看见了,一向认真画画的慧慧,走到我身边好几次,好像有什么事似的,我没在意的告诉她回到座位上认真画画。对呀!慧慧的心思我猜出来了。慧慧当时流露出羡慕和嫉妒的眼光,好像在说要是抱抱我该多好呀!
想到这里,我一把抱过她,紧紧的搂在怀里,她虽然哼哼着,但一下抱住了我,我给她奶奶使了个眼色,奶奶悄悄的走了。我抱着慧慧,来到小板凳边坐下,慧慧还是抱着我,我笑着和她闹着玩,说:“我知道你想干什么?”又点着她的小鼻子,说:“你想让我抱抱你!”慧慧偷着笑了笑,不一会儿,慧慧像小兔子一样,活蹦乱跳玩起来,好像在宣布我的愿望实现了。
孩子们的心思像湖水,清澈却深不可测,我们只有细细的观察,细细的体会,才能猜出来。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孩子的心思你要猜,你要揣摩,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随笔:老师,我没猜错啊
金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游戏,玩的是《猜猜谁是领头羊》。游戏是这样的:请一个孩子站到前面、背对着孩子当大灰狼,其他的孩子在位置上由老师指定一个孩子当领头羊,其他的孩子都当小羊,看着这个领头“羊”做动作,领头的做什么动作、其他的“小羊”跟着他做动作。如果领头的变换动作了,其他的孩子也要跟着变动作,要与领头保持一致。游戏开始时,“狼”就转过来观察,找出谁是领头羊。可以有三次机会,如果没猜到就要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开始了,想当大灰狼的孩子很多。金老师请了源源上来。源源一上来,就很仔细地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一下子就找出了领头羊:“是璐璐。”金老师很高兴,表扬了他,并说:“老师再奖励他做一次大灰狼!”源源听了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于是,源源又一次转过身去,游戏再次开始。金老师这次指定的领头羊是坐在第二排的琛琛,这次是难度增加了。源源转过身来开始猜,到底谁是领头羊。他非常用心地一个个看过去,他马上发现前排有孩子们的头老往后看,虽然前排大多数孩子是看着老师一起做动作。于是他就将重点放到了观察后面,我发现他的眼睛一直瞟后面,很专注地一个一个地看过去,终于,他发现了琛琛的动作比别人快,而且他一变动作其他的孩子马上会和她保持一致!他非常高兴地喊起来了:“老师,我知道了!是琛琛!”“小朋友,源源猜对了吗?”“猜对了!”孩子的脸一下子很灿烂。这时金老师说话了:“源源猜对了,老师再让他做一次大灰狼。”孩子刚才还很灿烂的脸一下子暗了下来,很委屈地说:“老师,我没猜错啊。你为什么还要我做大灰狼呢?”“老师是奖励你啊!”“我不要。”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看到一篇报道,题目是《表扬还是惩罚》。其中讲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小女孩家里来了客人,她妈妈让她弹一首钢琴给客人听,小女孩就弹了一曲,客人夸她弹得真好,这是她妈妈又说了:“你再弹一曲吧。”这时,小姑娘就很委屈地说:“妈妈,我又没弹错!”其实,金老师的做法就与这位妈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孩子多看、多猜,他已经觉得累了,而老师又不能很好地把握好这个度,所以孩子就感到了委屈。其实,很多老师都会犯这个错,只不过有的孩子表现出来了、有的孩子没有。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要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其实,游戏后有许多奖励方法包括老师很有激情地对孩子的拥抱,孩子都会感到很高兴的。
通过这件事,其实也是给我们老师提了个醒:就是凡事要多考虑、观察孩子的感受与所需,而不是自己想当然地自己认为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