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车厢坐几人》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8-31 幼儿园中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中班我的幼儿园的教案下面是“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车厢坐几人》及教学反思”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学会总和10以内的两数相加的方法,会说出结果。
2、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健康快车”操作墙,羊羊插片若干,计数用水彩笔若干、玩具插片若干。
2、精神准备: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点数有了概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
孩子们来园时插羊羊了吗?提问:第一车厢的男孩儿来了几个?请举手,让我们数一数:1、2、3,一共来了三个男孩儿。第一车厢的女孩儿谁来了让我们数一数:1、2、3、4、5、6,一共来了六个女孩。请问:第一车厢一共来了多少人?8个、9个、10个幼儿猜着说。我们的答案不一样,怎么办?老师有一个好办法。
二、基本部分:
1、情景再现
(1)请第一车厢实际幼儿手拿“羊羊”插片,男孩女孩各站一排。
重难点:先各站一排各数出总数,然后合成一排,再数出总数。
2、操作羊羊卡片,算出总数
(1)喜洋洋和美羊羊各代表男孩儿、女孩儿;
(2)教师用羊羊插片在黑板上演示过程
(3)老师出题,幼儿操作
例:第二车厢来了两名男孩儿、四名女孩儿,请幼儿先点数排列出两张喜羊羊卡片,再点数出四张美羊羊卡片,然后合成一排点数出总数。
3、分组操作练习
(1)分组:喜羊羊、美羊羊卡片计数组、水彩笔计数组、玩具插片计数组、男孩、女孩列车组
(2)讲清规则和操作方法:用同一种颜色的水彩笔可以代表男孩儿,换一种同样的颜色可以代表女孩儿;同一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男孩,另一种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女孩儿。老师说请几名女孩儿几名男孩儿上火车,你们就从自己的材料中相应地摆出几个,然后再合成一排数出总数。
(3)自由选组
(4)教师出题,幼儿分别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或本身来算出总数
三、结束部分:游戏
游戏:我们的火车开动了
老师当火车头,走到哪一桌,那一桌的小朋友就依次上火车。在教室里开上一会儿。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上过托班,比一般中班的孩子有了更多一些的数学经验和年龄上的优势,一半幼儿已经过了5岁了,他们对加法已经有了一些兴趣,例如在平时有的幼儿会在一起提问,几加几等于几的问题,也是家庭的教育的影响,也许是CPM课程的影响,幼儿的表现是猜总数,不明白怎么得出总数,我想如果教给幼儿方法,把代表两数的实物放在一起数出总数反复这样操作、游戏,对幼儿慢慢理解两数相加的实际意义有帮助。但只能停留在用实物帮助下,初步理解的层面上,不能深入地去做抽象的数学题,那样还需要一个不断渗透,反复大量操作和更多的生活体验过程。
“活动目标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定的有些大,不易操作和衡量,于是改成了“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中,我设计的物质准备是有层次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用羊羊卡片的方式来代表自己,用红、蓝卡片计数和三角形、方形计数是分别在颜色和形状上增加了难度。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这些准备还是有问题,它们都是纸质的卡片,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还需要教师一一去剪裁准备,于是我从活动区中寻找到了两种替代物。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代替红蓝纸片用不同形状的玩具插片代替三角形和方形纸片,既增强了数数时的乐趣,又能减少多余的劳动。
我改变了设计中导入部分的提问方式,直接把幼儿带入问题中,思考中,经过课前试机,电脑上的照片在电视上不显示,看电脑的小屏幕不清楚,美羊羊和喜羊羊的区别不明显,于是就临时改成了直接请某车厢的男女孩分别举手,请幼儿分别点数的形式了,效果良好。
分组操作时,玩具插片计数组并没有按不同的形状来按数取物,而是将同一种形状玩具按颜色不同计数,与老师投放材料的方式有关系,但是我没有去纠正,主要考虑让幼儿获得成功,充满自信更重要。
不足之处:
在导入部分当幼儿的答案不统一,出现问题时,我没有请幼儿充分地去思考,讨论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就直接说老师有一个好方法,然后引出下面的教学活动,限制了幼儿的思考和发挥想象。
最后的游戏环节,只体现了趣味性,缺少对“我的车厢有几个人的认识和点数,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设四节车厢和四个列车员,请列车员点数乘客上自己的车厢会更好。
幼儿百科:车厢几乎都在交通工具上,火车有车厢,有的汽车也有。火车车厢是一节一节的,所以火车是由一节节车厢连起来的。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车厢坐几人》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幼儿园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我的车厢坐几人》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总和10以内的两数相加的方法,会说出结果。
2、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健康快车”操作墙,羊羊插片若干,计数用水彩笔若干、玩具插片若干。
2、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点数有了概念。
【重难点分析】
把两数用两种不同的物体(事物)表示,数出总和。解决措施:用不同层次的代表两种事物的计数物反复进行实际练习,把两种不同的“羊羊”插片用实际男女幼儿来排排站,体现出总人数,使幼儿接受,认同两种不同的事物数在一起得出总数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孩子们来园时插羊羊了吗?提问:第一车厢的男孩儿来了几个?请举手,让我们数一数:1、2、3,一共来了三个男孩儿第一车厢的女孩儿谁来了让我们数一数:1、2、3、4、5、6,一共来了六个女孩。请问:第一车厢一共来了多少人?8个、9个、10个幼儿猜着说。我们的答案不一样,怎么办?老师有一个好办法。
二、基本部分:
1、情景再现:
(1)请第一车厢实际幼儿手拿“羊羊”插片,男孩女孩各站一排。
重难点:先各站一排各数出总数,然后合成一排,再数出总数。
2、操作羊羊卡片,算出总数。
(1)喜羊羊和美羊羊各代表男孩儿、女孩儿;
(2)教师用羊羊插片在黑板上演示过程。
(3)老师出题,幼儿操作。
例:第二车厢来了两名男孩儿、四名女孩儿,请幼儿先点数排列出两张喜羊羊卡片,再点数出四张美羊羊卡片,然后合成一排点数出总数。
3、分组操作练习:
(1)分组:喜羊羊、美羊羊卡片计数组、水彩笔计数组、玩具插片计数组、男孩、女孩列车组。
(2)讲清规则和操作方法:用同一种颜色的水彩笔可以代表男孩儿,换一种同样的颜色可以代表女孩儿;同一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男孩,另一种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女孩儿。老师说请几名女孩儿几名男孩儿上火车,你们就从自己的材料中相应地摆出几个,然后再合成一排数出总数。
(3)自由选组。
(4)教师出题,幼儿分别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或本身来算出总数。
三、结束部分。
游戏:我们的火车开动了
老师当火车头,走到哪一桌,那一桌的小朋友就依次上火车。在教室里开上一会儿。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上过托班,比一般中班的孩子有了更多一些的数学经验和年龄上的优势,一半幼儿已经过了5岁了,他们对加法已经有了一些兴趣,例如在平时有的幼儿会在一起提问,几加几等于几的问题,也是家庭的教育的影响,也许是CPM课程的影响,幼儿的表现是猜总数,不明白怎么得出总数,我想如果教给幼儿方法,把代表两数的实物放在一起数出总数反复这样操作、游戏,对幼儿慢慢理解两数相加的实际意义有帮助。但只能停留在用实物帮助下,初步理解的层面上,不能深入地去做抽象的数学题,那样还需要一个不断渗透,反复大量操作和更多的生活体验过程。
“活动目标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定的有些大,不易操作和衡量,于是改成了“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中,我设计的物质准备是有层次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用羊羊卡片的方式来代表自己,用红、蓝卡片计数和三角形、方形计数是分别在颜色和形状上增加了难度。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这些准备还是有问题,它们都是纸质的卡片,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还需要教师一一去剪裁准备,于是我从活动区中寻找到了两种替代物。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代替红蓝纸片用不同形状的玩具插片代替三角形和方形纸片,既增强了数数时的乐趣,又能减少多余的劳动。
我改变了设计中导入部分的提问方式,直接把幼儿带入问题中,思考中,经过课前试机,电脑上的照片在电视上不显示,看电脑的小屏幕不清楚,美羊羊和喜羊羊的区别不明显,于是就临时改成了直接请某车厢的男女孩分别举手,请幼儿分别点数的形式了,效果良好。
分组操作时,玩具插片计数组并没有按不同的形状来按数取物,而是将同一种形状玩具按颜色不同计数,与老师投放材料的方式有关系,但是我没有去纠正,主要考虑让幼儿获得成功,充满自信更重要。
不足:
在导入部分当幼儿的答案不统一,出现问题时,我没有请幼儿充分地去思考,讨论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就直接说老师有一个好方法,然后引出下面的教学活动,限制了幼儿的思考和发挥想象。
最后的游戏环节,只体现了趣味性,缺少对“我的车厢有几个人”的认识和点数,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设四节车厢和四个列车员,请列车员点数乘客上自己的车厢会更好。
幼儿百科:车厢是旅客列车车厢有硬座车、软座车、卧铺车、餐车等。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及反思《我的车厢坐几人》
【活动背景】
纲要中提倡鼓励幼儿运用正在发展的数学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我班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总数有了概念,但对于解决游戏和生活中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能力。本班的来园签到墙饰是一列有四节车厢的小火车,每节车厢坐10名小朋友。幼儿对“来园乘车”环节非常感兴趣,因此,我想由此入手来培养幼儿用10以内数学经验解决生活、游戏中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总和10以内的两数相加的方法,会说出结果。
2、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健康快车”操作墙,羊羊插片若干,计数用水彩笔若干、玩具插片若干。
2、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点数有了概念。
【重难点分析】
把两数用两种不同的物体(事物)表示,数出总和。解决措施:用不同层次的代表两种事物的计数物反复进行实际练习,把两种不同的“羊羊”插片用实际男女幼儿来排排站,体现出总人数,使幼儿接受,认同两种不同的事物数在一起得出总数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孩子们来园时插羊羊了吗?提问:第一车厢的男孩儿来了几个?请举手,让我们数一数:1、2、3,一共来了三个男孩儿。第一车厢的女孩儿谁来了让我们数一数:1、2、3、4、5、6,一共来了六个女孩。请问:第一车厢一共来了多少人?8个、9个、10个幼儿猜着说。我们的答案不一样,怎么办?老师有一个好办法。
二、基本部分:
1、情景再现:
(1)请第一车厢实际幼儿手拿“羊羊”插片,男孩女孩各站一排。
重难点:先各站一排各数出总数,然后合成一排,再数出总数。
2、操作羊羊卡片,算出总数。
(1)喜羊羊和美羊羊各代表男孩儿、女孩儿;
(2)教师用羊羊插片在黑板上演示过程。
(3)老师出题,幼儿操作。
例:第二车厢来了两名男孩儿、四名女孩儿,请幼儿先点数排列出两张喜羊羊卡片,再点数出四张美羊羊卡片,然后合成一排点数出总数。
3、分组操作练习:
(1)分组:喜羊羊、美羊羊卡片计数组、水彩笔计数组、玩具插片计数组、男孩、女孩列车组。
(2)讲清规则和操作方法:用同一种颜色的水彩笔可以代表男孩儿,换一种同样的颜色可以代表女孩儿;同一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男孩,另一种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女孩儿。老师说请几名女孩儿几名男孩儿上火车,你们就从自己的材料中相应地摆出几个,然后再合成一排数出总数。
(3)自由选组。
(4)教师出题,幼儿分别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或本身来算出总数。
三、结束部分。
游戏:我们的火车开动了
老师当火车头,走到哪一桌,那一桌的小朋友就依次上火车。在教室里开上一会儿。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上过托班,比一般中班的孩子有了更多一些的数学经验和年龄上的优势,一半幼儿已经过了5岁了,他们对加法已经有了一些兴趣,例如在平时有的幼儿会在一起提问,几加几等于几的问题,也是家庭的教育的影响,也许是CPM课程的影响,幼儿的表现是猜总数,不明白怎么得出总数,我想如果教给幼儿方法,把代表两数的实物放在一起数出总数反复这样操作、游戏,对幼儿慢慢理解两数相加的实际意义有帮助。但只能停留在用实物帮助下,初步理解的层面上,不能深入地去做抽象的数学题,那样还需要一个不断渗透,反复大量操作和更多的生活体验过程。
“活动目标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定的有些大,不易操作和衡量,于是改成了“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中,我设计的物质准备是有层次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用羊羊卡片的方式来代表自己,用红、蓝卡片计数和三角形、方形计数是分别在颜色和形状上增加了难度。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这些准备还是有问题,它们都是纸质的卡片,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还需要教师一一去剪裁准备,于是我从活动区中寻找到了两种替代物。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代替红蓝纸片用不同形状的玩具插片代替三角形和方形纸片,既增强了数数时的乐趣,又能减少多余的劳动。
我改变了设计中导入部分的提问方式,直接把幼儿带入问题中,思考中,经过课前试机,电脑上的照片在电视上不显示,看电脑的小屏幕不清楚,美羊羊和喜羊羊的区别不明显,于是就临时改成了直接请某车厢的男女孩分别举手,请幼儿分别点数的形式了,效果良好。
分组操作时,玩具插片计数组并没有按不同的形状来按数取物,而是将同一种形状玩具按颜色不同计数,与老师投放材料的方式有关系,但是我没有去纠正,主要考虑让幼儿获得成功,充满自信更重要。
不足:
在导入部分当幼儿的答案不统一,出现问题时,我没有请幼儿充分地去思考,讨论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就直接说老师有一个好方法,然后引出下面的教学活动,限制了幼儿的思考和发挥想象。
最后的游戏环节,只体现了趣味性,缺少对“我的车厢有几个人”的认识和点数,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设四节车厢和四个列车员,请列车员点数乘客上自己的车厢会更好。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我坐过的汽车》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我坐过的汽车》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探索了解各种车的功能,回想自己坐过的汽车。
2、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认真观察实验过程。
难点:统计的熟练程度
活动准备
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车的模型,有小汽车,洒水车,自行车,摩托车,挖掘机等等。还有各种废旧的物品,水,土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创设环境,幼儿游戏
(二)基本环节
1、教师示范车的功能的实验,让幼儿观察。
实验一:教师用挖掘机挖去地上的土。教师小结:挖掘机可以挖去地上的土,所以它有挖土的功能,那小朋友说它还有什么功能呢?幼儿回答还可以挖石头,让幼儿自己尝试,体验。
实实验二:教师用洒水车挖地上的土,挖不起。装上水它可以给干燥的地洒水。
教教师总结:每种车都有它特有的功能,有它的价值
让孩子们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以打勾的方式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进行指导。(看看每种车是否有相同的功能)
(三)结束环节
经验分享,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各种车不同,也有相同的功能。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火车等都可以载人,洒水车可以洒水,挖掘机挖土等等。
(四)延伸环节
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探索还有哪些车有哪些功能!
教学反思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我感觉有些孩子对有些车还不是很了解,我只是针对哪些了解车的的孩子,没有设计到全体幼儿。
如果让我重新上《我坐过的汽车》这一课,我会面向全体孩子,在他们熟知各种车名称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分组去探索、去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幼儿百科;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但乘用车不包括在内。主要有: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大班教案《我坐过的汽车》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2020幼儿园中班教案《排第几》及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排第几》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1—5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
2、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建立一维的空间位置对应。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小猴子、小狐狸、熊猫、长颈鹿、大象)的图片各一张。
2、五节车厢的小火车(画在黑板上。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自然导出序数概念。
1、故事导入:
动物王国有一列小火车,小动物们决定乘火车去北京玩一玩。教师出示五节车厢组成的小火车图,请幼儿数一数小火车共有几节车厢(1、2、3、4、5,共有五节车厢)?我们用数字王国里的数学宝宝来为这几节车厢做上标记吧!(引导幼儿把数字宝定贴在车厢上。)
2、教师标识数卡:
教师:我们怎么来标上数字呢?(我们先找到火车头,从火车头的一边开始标数字。)
3、教师边演示边说:
这里是第一节,我们用数字1表示,把数字1贴在上面;这里第二节,我们用数字2表示,把数字2贴在上面……
教师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教师小结:
我们刚刚说的“第一节、第二节……”就是数学里的序数词。
4、教师提问:
有哪些小动物要去旅游呢?教师拿出动物图片,一边示范讲解,一边把相应的动物放入相应的车厢里。小猴子坐在第一节车厢,小狐狸坐在第二节车厢,熊猫坐在第三节车厢,长颈鹿坐在第四节车厢,大象坐在第五节车厢。
二、理解序数的概念,口头表达谁排在第几节车厢。
1、火车开了很长时间,停了下来请乘客们下车休息一下,动物们都下了车。
2、等火车马上就要开走的时候,熊猫着了急,因为它找不到自己的车厢了,它不记得自己坐在第几节车厢了。
3、谁愿意帮助他呢?可以怎么帮助他?(告诉他是第几节车厢,或直接带他去。)
4、请小朋友说一说谁在第几节车厢。
三、通过操作,尝试进行序数与空间位置的对应。
请几名幼儿分别把小动物的图片放在火车相应的空格处,进行序数与空间位置的对应练习。
四、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边完成操作练习。
1、共有几只小动物在玩滑滑梯?它们分别排在第几位?
2、请在每个小动物后面对应的方框内打勾。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幼儿百科:集合论基本概念之一,是日常使用的第一、第二等表示次序的数的推广。序数概念是建立在良序集概念之上的,而良序集又是偏序集、全序集的特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