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要有孩子
发布时间:2020-08-18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一次,我们班开展区域活动。小朋友都在各活动区玩,只有宋凯在那儿趴着。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参加活动?他说不愿意玩。我对他说:“小朋友都参加活动。”他却说:“老师,我趴着行吗?”我想他是不是病了?用手摸摸他的头,不发烧。如果硬把他推到活动区,似乎违反了“尊重幼儿意愿”的原则,我该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我决定,在不违反“活动区规则”情况下,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时宋凯以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进入到“别人的区域”。这样,既能有效地保护幼儿游戏热情,又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大家想办法帮助他。于是我问宋凯:“你愿意到那儿玩啊?”他光搓手指不说话。我又问小朋友:“谁愿意请宋凯到你们那儿玩?”这时,小朋友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安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宋凯你到我们这儿来吧,我们欢迎你。”玩娃娃家游戏的浩轩说话了。宋凯高兴的跑过去和他们玩起来。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玩得可开心了。
我觉得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帮助他们学会调整,要做到“眼里有孩子”。(活动范文吧 WWw.f236.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眼中时刻有孩子
这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都陆续穿好了外套准备吃点心了,只有pzy还没有穿外套,阿姨让他快穿上外套,他说找不到了,阿姨问他放在哪里了?他说放在床上了。
于是我们三个人就开始帮他找,整个卧室活动室反反复复找了许多遍,我连床底下都反复找了很多遍,没有找到,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儿,因为天气不好,上午也没有带孩子出去,后来我担心是顽皮的孩子会把彭pzy的衣服丢到窗子外面,又在每个窗子了外面进行“搜索”,仍然毫无进展,再后来,n老师说是不是pzy换了衣服,因为前两天pzy穿的是一件近似灰色又有点墨绿的融融外套,我就是认着那件衣服在找,n老师在孩子们放衣服的地方找到一件红色加黑色的夹克外套问是不是pzy的,他说不是,他说他的衣服有帽子,可是有几个小朋友非常肯定的说那就是pzy的衣服,可是他偏偏哭着不让老师给他穿那件衣服,n老师怕他着凉感冒哄着他说先暂时穿着,老师再帮他找,我又开始翻箱倒柜,最后出了一身大汗,仍然一无所获,我在想:这如何向家长交代啊!孩子的衣服在班里都能找不到了!
这时我想还是打电话问一下pzy的妈妈,孩子今天穿的是什么样子的外套。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孩子一上午穿着红颜色的衣服,我还认着灰颜色的找,pzy自己明明穿了没有帽子的衣服,他却一定要有帽子的衣服,唉!真是一个“大糊涂”和一个“小糊涂”。事情就这么结束了,但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观察也太不仔细了,竟然都过去半天了,还能如此糊涂,真是太不应该了。眼中时刻有孩子应当铭记于心。而且对于午睡放衣服也应当引导幼儿能够摆放有序,以后才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孩子眼里的都是好东西
我利用中午放学的时间,在我们班里修剪了印好的图片,随手将那些五彩缤纷的边角料扔进身旁的废物箱里,下午孩子们入园了,他们一进门就边探头探脑的,还不时诡秘地转过头来察看情况,紧跟着,好几个小朋友也被吸引了过去,只见他们叽叽喳喳地指点着什么。我便带着一丝好奇,上前去探个究竟,还听孩子们发出一阵阵赞美之声,这个说,这张纸好漂亮呀,那个说,上面的花边像我家窗帘上的。其中一个小朋友忽然冒出一句:“要是给我带回家玩玩就好了!”她就不加思索的伸手就抓。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老师来啦!”她的手赶紧一缩,小朋友们就立刻散开了。
在我们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纸,每次废纸扔进垃圾箱我都觉得有点可惜,所以我们班一直有几个大纸箱,作为孩子们剪手工的边角料、画错的白纸的“家”。每次箱子满了我就会把这些废纸卖成钱给孩子们买些小奖品作为鼓励。我一直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方法,可是今天,当看见孩子们那种带着遗憾还不时会偷偷瞟几眼的神态时,我在反思,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节约,要废物利用。可是当孩子想真正去利用它的时候我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采的,一朵小花,一个小石子,一根小木棍都会让其珍惜不已,而作为成人常常会忽略与不解。
如今,我们班又多了一个“百宝箱”。手工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用这些边边角角剪剪贴贴,再进行适当的添画,作品非常漂亮,孩子们也很感兴趣,这样即真正变废为宝,又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今天,我与园内姐妹一起到曹桥幼儿园观摩了省特级教师陈宴老师带来的两个歌唱活动《小茶壶》、《小兔跳呀跳》与一个关于“歌唱教学”的专题报告,通过观摩、聆听,有了些许感想。
我牢牢记住了陈老师所说的“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这句话,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幼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吧!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就是高压者,控制着幼儿的一切行动。缺少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陈老师在她的活动中充分尊重孩子意愿和建议,当孩子们表示再想玩一次游戏“狼来了”时,陈老师就配合他们再玩一次,并亲自扮演狼这一角色,用好听、有趣的话语指导幼儿游戏,如:“这个团成一坨的是什么?”该幼儿说:“蛇”。陈老师扮演的狼就说:“蛇,我不喜欢吃,”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变出了更多的物品:花、石头、大树等。又如:当幼儿回答不正确时,陈老师没有否定这个孩子的答案,没有扼杀孩子回答的积极性,而是用另一种方式,表扬孩子非常有想法,尊重了孩子,促使孩子更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
陈老师让孩子多形式的学唱,充分感受歌曲的有趣、动听,使得我们听课老师耳目一新,改变了以往歌唱教学中反复学唱的枯燥。在学唱的过程中借助试唱,反复比较,让孩子们自个儿发现问题,并解决。如:风儿呼呼呼和树叶沙沙响后面所加的节奏符就是幼儿试唱后得出来的正确结果。因此每一次的学唱,让孩子们的歌唱能力得到提升。
一个半天就这样愉快的过去了,我也丛中学到了很多歌唱教学方法:图谱支架、衬词伴唱、趣味形式、体验式情景创设等,都为我以后的音乐教学指明了方向,添加了新元素,会使教学更有效。我也会让我班的孩子爱上歌唱,歌声更美好。
让孩子打从心眼里接受你
“老师,小宇坐在桌子上。”耳边传来小朋友的告状声。我一听就知道准是小宇小朋友趁我转身的时候在搞恶作剧。要是以前,我准会批评一番,但是今天我面对小朋友的告状我并没有多说什么,照旧和孩子们在讲着故事,时而转身引导小朋友们看图片。过了一会儿我猛一转身,看见小宇尴尬的小脸,原来他又趁机坐在了后面的桌子子上。看见我严肃的目光,他识趣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因为他个子高,坐在其余小朋友的后面,所以涛涛的恶作剧并没有过多的引起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小宇属于那种比较聪明但又调皮的小朋友,高高的个子,在班里男孩子中间是一名“男子汉”有时经常看见他在帮别的小朋友打抱不平,当然方式方法不免有点过分,所以许多的孩子对他敬而远之。对于老师的批评也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在老师的眼里是一个比较头疼的孩子。我发现像这样的孩子,他对老师只是表面的尊敬,他并没有完全的接纳老师。所以对于老师的苦口婆心或严厉批评也只是口头接受,而心里却有着很强的逆反心理。面对这样的孩子,要让他对老师心服口服。摸准他的心理对准下药,让他打从心眼里接受老师。面对其余孩子的告状,这次我并没有在集体面前严厉的批评他,而是给了他一个严肃的眼神。小宇的目的就是想引起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假如我当场就批评的话那么就达到他的目的了,所以我并没有这么做。事后,我对他说“小宇,你是不是想考验一下我是不是聪明,会不会发现你在恶作剧。”小宇点点头,孩子毕竟是孩子,真是可爱。我严肃的说“我是大人,我不看你都知道你在做什么,不信你试试看。”孩子被我的话唬住了。我还说“你是男子汉,在我们班里你个子最高,有时候我们都需要你的保护,但是我不希望在上课的时候叫你的名字,因为我相信你看得懂我的眼睛说的话。”现在的小宇,会时时的关注我的眼神,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搞恶作剧了,因为我们彼此眼里都有了对方!重要的是他从心里接受了我。
不要把孩子装进“笼子”里
女儿已经8岁了,回想起这八年来女儿的成长之路,我略有一些感慨: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做家长的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训练,并创造性的运用一些独特的教育方法,孩子没有学不会、做不到的。
记得女儿只有两岁时,我就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引导她自己吃饭、穿衣、穿裤子、扣纽扣。
我只帮她做一半,另一半由她自己学着去完成。
在她5岁的时候,有一次朋友来串门,看到女儿把自己的小皮鞋擦的亮亮的,惊得瞪大了眼睛,忙问:“你是怎样教育的?”我指着孩子的皮鞋说:“开始擦的时候,我总是让孩子在一边看着,替她擦一只,另一只由她自己擦。
现在这些事她自己基本上都能自理了。
”擦一只皮鞋后,再将两只皮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孩子自然明白为什么要擦的道理。
而在大人擦皮鞋的过程中,孩子也可以学到擦皮鞋的方法,这里没有丝毫强迫的意思。
孩子自然去模仿着去做,一切尽在不言中。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所有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天生的笨蛋和懒汉,一切都看他们背后有什么样的家长。
从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我就经常带着孩子出门散步,这时我便发现他对不平坦的路面特别感兴趣。
即便看到挺平常的石阶、楼梯,他总要从我的胳膊弯上溜下去,然后牵着我的手去走一走。
虽然孩子的步伐因此更加蹒跚,但她却在这种不常有的尝试中得到了在平常路上不能得到的快乐。
所以这时的我们不妨放开手,让孩子从一开始学走路时就学会失败和摔跤,只要他们能够不断地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总有一天她会明白:人的一生不可能都走在没有坡度和难度的路上,今后的几十年将要面对许许多多艰难的、不平坦的路,只要自己勇敢的去面对、去战胜它,将来就会走到人生中充满无限风光的顶峰。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家长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但在满足孩子愿望的同时,又把精心设计好的“笼子”把孩子给装了进去。
但你可曾想过,孩子应该天真烂漫地度过童年的时候你却把他牢牢的封闭在你为他设计好的“笼子”里,那你这只“小鸟”还能展翅飞翔吗?
老师,你眼里有我吗?
课堂上,面对孩子的嬉闹和吵嚷我有点束手无策,情急之下,我扯破喉咙喊了一声:“都坐好了!”那气势,绝对是一言九鼎,不可违抗。看到我凶神恶煞的样子,孩子们害怕了,赶紧坐好。可是没过几分钟,又乱作一团,我转念一想:我不能在孩子们心中充当机械的权威者,我应利用我们之间相互融合的情感来解决问题呀。想到这里,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大家:“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我喜欢的孩子眼睛里还有老师呢!”孩子们马上好奇起来,纷纷问我:“老师,你喜欢我吗?”“老师,我的眼睛里有没有你?”我像巡查似的,从每个孩子身边走过,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生怕错过我的眼睛。检查完后,我说:“喜欢和我学习的小朋友,老师喜欢你,你的眼睛里就会有老师!”接着我列举了几个小榜样,这一招真奏效,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的眼睛里有老师,听得特别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整个教育活动生动有趣。“老师,你的眼睛里有没有我?”很快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孩子们也总是非常认真地注视着我,希望从我的眼睛里找到他自己的影子。眼睛很快成了我们相互传递信息的通道和表达爱的窗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渗透着我和孩子们之间无尽的爱。
学习故事:孩子眼里的房子世界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小1班建构区
观察对象:吴**、宗**
观察者:张**
注意:
山上的房子:
“张老师,你帮我扶着这两块长板子好吗?”刚走进建构区,吴**就对我做出了请求,我蹲下身答应了她。两只手扶着板子,我问:“是这样吗?”她点点头,从篮子里拿来了一个小长方形积木,放在了两块长板子的上端,“老师,你可以松手了。”她说,我按照她的意思松开手,我问:“这次是哪里的房子的啊?”吴**说:“这是山上的房子,下面是山,山顶上有一座小房子。”“你是在哪里见过的吗?”“妈妈带我去爬山,我看见的,山上有很多房子。”我点点头,示意她继续搭。她拿来了三根细细的圆柱,排在了架空的长方形积木上,接着又拿来了长板子盖在了圆柱上。接着用三角形、小长方块又往上搭了一层。搭好后,她指着三块三角形说:“这是那个宝塔周围的那个屋檐,这个宝塔有两层。”说完,又用同样的技巧,在另一边搭了一座不一样的房子。
我眼里的汽车站:
从上次观察过中大班的建构游戏后,昊昊回来就爱上房子前的马路。每次在建构区玩都会在房子前加上一条通往神秘王国的小路。今天的他也不例外。一条长长的马路从一座建筑前驶出。我问:“宗慎昊,今天搭的什么?能跟我介绍一下吗?”“这是如皋汽车站,这是车站前的马路,汽车要从这条路上开,才会到达下一站。”在马路的尽头有一个大曲面,我问:“这是哪里呀?”他说:“那里是南通汽车站。”说完,昊昊又在马路上加上了大大小小的曲面积木,我问这些大大小小的洞洞又是什么,他说:这是路上的隧道,汽车会从隧道里开过。接着他从;篮子里拿来了一个小圆柱,说:“这是我的小汽车,它要出站了。”汽车从“如皋汽车站”开出,经过各种隧道,最后终于到达了南通车站。
识别:
从积木建构的阶段来看,吴鑫怡和宗慎昊两人现在处于第5阶段:图案、第6阶段:命名建筑物与早期象征以及第7阶段:重建。比如:图案,在宗慎昊的作品中,他在马路上加上了隧道的装饰;吴鑫怡的房子里的屋檐、半圆形和方形的门洞。两人的搭建都是在重建自己曾经见过的建筑物。
从建构技巧看,两人都具备了架空、覆盖、垒高的技巧,宗慎昊的隧道还有点穿越的意思。
在语言表达方面,两人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清楚地介绍搭建的作品。
在科学探索方面,从两人的将现实中的建筑呈现出来的情况可以看出,平时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够仔细观察,发现其特征。同时能够用不同形状的积木将它再现出来,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社会交往方面,吴鑫怡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大方的请求别人的帮忙,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回应:
1.将两位小朋友的搭建作品展示给同伴,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提升建构经验。另外我会请两位小朋友介绍他们的作品,帮助其他孩子寻找搭建的灵感。
2.针对今天出现的车站间马路,我会引导孩子想一想汽车站除了房子还会有什么?比如:停车场,以及针对马路,我们还可以提供哪些辅助材料。
不要用“完人”的眼光看待孩子
故事是这样的:一天徒弟问师傅:“世上真有完人吗?”师傅笑而不语,随后从身旁的桌子端起一只茶杯,递给弟子,反问道:“你看这只杯子与其他的有何不同呢?”弟子仔细端详了一阵子,回答道:“这只杯子缺了一角。
”师傅接着说:“其实,除了那微末的一角之外,整个杯口不都是圆的吗?每个人都有缺点,若不去计较缺点,那么这个人就是很好的人了。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我班的几个孩子:尹紫颖:他是个集画画、舞蹈、学习都非常优秀的孩子,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可是有一点就是她喜欢个小朋友“告状”,不管是小朋友无意的或是有意的碰到她,她总是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每天总有几十次告状,搞得我们三个老师都麻木了。
可是,换个角度总体来看,她还是很不错很不错的孩子,什东西一学就会,什么东西到了她的笔下都能够得到创新。
若我们不去计较她这个“小喜好”,她不就是个完美的小天使吗!张权辉:他是个活泼,爱笑,善良热心的小男孩,不管是做什么他总是很认真,而且每次画完画、做完手工还喜欢对着自己的“完美作品”哈哈大笑,这样一个天真的小男孩怎么能不让人喜欢?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洒脱的小男孩,每次喝奶都喝到最后,而且还有时候喜欢发呆,不过若我们不去计较他这些,理智的看待他,认为他喝到最后是在细细品尝,发呆是在想快乐的事情,这有何不可呢?李晓畅:是个漂亮、大方的小女孩,她是班级中最热心的,每次都抢着帮小朋友洗刷碗筷,还自豪的对每个小朋友说自己是劳动小班长,就应该每天当值日生。
可就是这样一个勤劳的小宝贝每天画画时都有些浮躁,贪快而使自己的作品总有些小插曲,不过这也没什么,若我们不去计较这些,她不还是一个完美漂亮的小蜜蜂吗?王靖茹:听话、懂事、善良的小女孩,不论做什么,都很认真,都能耐得住性子去做,从不浮躁,而且对人也很有礼貌,不过有一点是一遇到困难就哭,就像今天跳舞时没系好裙子就着急的哭了起来。
若我们不去计较她这点“小习惯”,她不就是一个完美的好宝贝吗?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孩子当然也是一样的,若我们不去计较他们这样那样的小缺点小个性,他们其实都是一个个美丽的小天使。
我们是老师,不是判官,不要轻易评论孩子,定孩子的“罪”,试着去欣赏他们,欣赏他们的个性,他们也许有一天会成为真正的完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作为孩子的榜样,在与人相处时,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味的去责备别人的缺点,以此培养自己的气度,向“完人”的境界迈进。
我要做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