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蜗牛》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7-17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活动教案及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蜗牛》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并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百科:蜗牛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蜗牛》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蜗牛》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蜗牛》及教学反思”!

目标:

1、会运用各种线条有序的组合来表现蜗牛的外形特征,感受线条画带来的美感。

2、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作画习惯。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重难点:

创作新的线条组合来装饰蜗牛;并注意线条之间的疏密。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经验准备:

已经有画线条画的经验;

教学准备:

1、哭声、欢笑声、雷雨的音乐

2、两只蜗牛范画

3、蜡笔、粗、细记号笔、已画好外形的蜗牛与幼儿人数相等。

教学过程:

一、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放音乐《欢笑声》。教师提问:“谁笑得这么开心呀?”

2、过渡:原来是蜗牛轩轩和乐乐。瞧,他们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参加选美大赛呢!

二、出示范画,欣赏教师画的蜗牛的范例,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蜗牛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师:老师画的蜗牛是什么形状的?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进行装饰?

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几种线条组合变成新的图形的装饰效果。

三、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培养孩子的爱心,激发创作欲望。

1、放音乐《雷雨声》、《哭声》。激发孩子的助人为乐精神。

教师:呀!雨水把轩轩和乐乐身上画的漂亮的线条和色彩都冲洗掉了,他们没办法去参加选美大赛了。听,他们哭得多伤心呀!孩子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激发创作欲望。

教师:轩轩和乐乐喜欢的线条是几种线条组合变成的新线条,而且他们喜欢自己身上的线条是别人没有的,你能画出来吗?

3、请个别孩子到前面画出自己创作出的线条组合,并给线条命名。

四、师示范讲解如何对蜗牛进行装饰?如何处理分割画面?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的画法:

(1)教师简单在蜗牛身上示范分割画面的块,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

(2)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用什么线条来装饰?

五、师提出作画要求:

(1)在作画前先想一想:你是想帮助轩轩还是乐乐?要用什么线条装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线条的组合,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并注意点、线、面的疏密变化。

(3)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请完成作品的幼儿把作品送到画展栏中进行评比,选出最漂亮的作品送给轩轩和乐乐去参加选美大赛。

六、幼儿创作,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

(1)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的运用。引导孩子自由发挥,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3)请完成作品的幼儿把画送到画展栏中。

七、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装饰的蜗牛。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轩轩和乐乐装扮的漂漂亮亮的,轩轩和乐乐都说非常漂亮,他们说你们都画的非常漂亮,决定把你们的作品都带去参加选美大赛呢!

教学反思

1、用音乐转换情境,为孩子创设了愉悦、直观的听觉效果。

2、用一个故事作为主线把各个教学环节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让孩子在故事情景中复习所学的线条,激发创作出新的线条,层次清楚,难度层层递进。

3、线条画的范画作品要比蜡笔画、水粉画的大许多,孩子才能清楚地看见线条的组合及疏密排列。

4、教师讲解太多,语言不够精练。要注意提问的艺术。

幼儿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蜗牛》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蜗牛》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蜗牛》”。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模仿故事中小蜗牛的语言,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模仿故事中小蜗牛的语言。

3.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

4.大胆想象,尝试讲述故事的不同发展。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绘画纸和彩笔,每位幼儿一份。

2.幼儿在活动前已观察过蜗牛,对蜗牛的特征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你见过蜗牛吗?你知道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吗

引导幼儿学学蜗牛爬的样子,让幼儿了解蜗牛爬行缓慢的特点。2.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的小蜗牛第一次去树林是什么时候出发的?

教师:小蜗牛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时候树林里的景色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为什么小蜗牛没有采到草莓和蘑菇?

3.再次讲述故事

4.引导幼儿讲述各个季节的景色

教师:小蜗牛在夏秋冬三个季节分别看到了什么?如:绿叶、草莓、黄叶等。

教师:你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看到过什么景色?

教师:我们这里的四季景色和故事中小树林的景色一样么?我们这的四季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词汇描述四季特征,如:鲜花盛开的春天、炎热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等。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表演区继续扮演蜗牛妈妈和蜗牛宝宝等角色表演故事,进一步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2.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画自己知道的四季并讲述给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故事中弥漫着一股平静悠闲的气氛,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种年龄的幼儿欣赏。本节课在环节设计上合理有序,幼儿兴趣高,态度积极,课堂氛围融洽,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幼儿表述四季特征的环节中,词语运用有些单一,需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累积。

幼儿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有趣的蜗牛》课件


活动设计背景

学校地处山区,幼儿经常在上学途中或学校的花坛里找小动物来玩,特别喜欢小蜗牛,经常找来蜗牛放在小书包里,于是我想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利用家乡现有的教具,和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并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教案来自:.)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小班教案《变色蜗牛》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案《变色蜗牛》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变色蜗牛》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在游戏情景中仿编儿歌,感受变色的乐趣,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儿歌,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变色蜗牛》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变色蜗牛》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儿歌。

2、愿意在游戏情景中仿编儿歌,感受变色的乐趣。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变色蜗牛》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肉色、红色、紫色蜗牛图片各一,草莓图片3-4张,

2、青菜、菠萝等大图各一,白色小蜗牛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蜗牛图片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啊(小蜗牛),跟小蜗牛打招呼。

小蜗牛是怎么来的呢?(爬呀爬)小蜗牛爬呀爬,去干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小蜗牛在说些什么?

二、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示范儿歌。

2、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原来小蜗牛在高兴的唱歌呢,你听见它唱了些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边作出回应,学学小蜗牛的样子。(如爬,啊呜吃的动作等)

(2)再次欣赏儿歌。

3、学念儿歌。

师:我们一起学小蜗牛唱歌吧

(1)完整跟念儿歌2遍。第一遍边演示教具边念,第二遍可以一起边做动作边念。

(2)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2遍。

师:我们一起学学小蜗牛的样子,一边唱歌一边去找草莓吃,好吗?

4、创设情境,尝试仿遍儿歌。

(1)师:小蜗牛吃了红草莓,变成了红蜗牛,真好玩,可小蜗牛还没有吃饱,它还想吃,它爬呀爬呀,爬到了哪里呢?出示茄子,茄子是什么颜色的?蜗牛吃了会变成什么蜗牛呢?小蜗牛吃了茄子也唱起了好听的歌,它怎么唱的呢,我们帮它一起来唱唱吧:(我是一直小蜗牛……)

(2)小蜗牛真好玩,它还会边颜色呢,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做一只小蜗牛啊

(贴上胸饰)小蜗牛们看,我们这里还有许多好吃的,有什么呢?(青菜、菠萝),

你想吃什么呢?那我们一起唱歌一边去吃吧。(请老师帮忙粘贴变色)

(3)个别幼儿念儿歌。

师:小蜗牛真有趣,是一只什么样的蜗牛啊,会变颜色的蜗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变色蜗牛。

三、结束活动。

师:变色蜗牛吃了红草莓变成了红色、吃了青菜变成了绿色、吃了菠萝变成了黄色、那变色蜗牛还会吃到什么东西,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蜗牛呢?变色蜗牛,你们吃饱了吗?那我们到外面继续去找东西吧?

活动反思:

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颜色鲜艳的图片给幼儿以感官上的刺激,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认真倾听故事的积极性。其次选择的故事内容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内容中的短句的重复有助于教育目标的落实。最后是每一个环节的展开与实施比较自然、紧凑,体现递进的关系,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幼儿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相关推荐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蜗牛》及教学反思”!目标: 1、会运用各种线条有序的组合来表现蜗牛的外形特征,感受线条画带来的美感。 2、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

2020-07-09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蜗牛》”。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模仿故事中小蜗牛的语言,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 活...

2020-06-10 阅读全文

活动设计背景 学校地处山区,幼儿经常在上学途中或学校的花坛里找小动物来玩,特别喜欢小蜗牛,经常找来蜗牛放在小书包里,于是我想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利用家乡现有的教具,和幼儿一起进行科...

2022-02-08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变色蜗牛》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在游戏情景中仿编儿歌,感受变色的乐趣,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儿歌,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变色蜗牛》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快来...

2020-09-24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变色的蜗牛》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会说短句:小蜗牛吃了×××,变成了×颜色的蜗牛,能正确认识生活种常见的几种颜色,并能根据颜色大胆联想,在集体面前大...

2020-10-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