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河马村长》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5-28 大班语言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幼儿园语言教案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河马村长》”的内容一文。让幼儿能在同伴面前用完整的话大胆表地讲述自己的想法,体验故事的幽默与诙谐情趣,能根据动物特性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合理分工,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目标:
1.体验故事的幽默与诙谐情趣,能根据动物特性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合理分工。(jK251.cOM 教师范文大全)
2.能在同伴面前用完整的话大胆表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3.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PPT,动物图片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根据动物的特征性进行合理分工。
体验故事的幽默和诙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生问好!
2.出示PPT第一副图,师:“瞧!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请我们小朋友来猜一猜?”(幼儿回答)
师:它们究竟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河马村长》。
二、出示PPT幼儿边看边听故事1—2节
师:这些小动物究竟是在干什么的呢?(它们在选村长)
那村长是干什么的?(请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村长就是领导、管理村里的一切事情。
师:它们选的是谁做村长?为什么?
(它们选的是河马为村长,因为河马嘴巴大、身体大、脑袋也是最大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三、引导幼儿继续欣赏故事。
师:河马先生做了村长,那它会怎么做呢?
幼儿继续边看PPT边听故事。
师:河马先生是怎么做的?(它把小动物们常干的事换了下)
师:你们觉得小动物们干了一天,会发生什么养的事情呢?
幼儿回答:母鸡不会打鸣、猪小姐不会耕地、小鸭子不能负责安全工作、牛先生不会捉虫、兔妹妹捉不到老鼠、猪弟弟不会拔萝卜、小狗孵不出小鸡来。
师:那河马先生是个称职的村长吗?为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河马先生不是个称职的村长,因为它没有根据小动物们的特性来安排它们的工作。
四、师幼共同讨论
如果你是村长,你会怎样去安排这些小动物?
幼儿交流讨论。
师幼共同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如果我们当上了村长,可一定要根据动物的特性进行合理分工,这样动物村才会是个既快乐又安全的动物村。
五、拓展活动
动物村还有些动物也想找份合适的工作,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出示的动物图片,幼儿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
活动反思:
经过第一轮研讨,我更加明确了“村长”的含义,知道在一节语言活动中,抑扬顿挫的故事讲述、丰富的肢体动作,才能充分调动小朋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第二轮教研活动中,有了之前的指导和提升,才能让小朋友在情境中快乐的学习。当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如:无效性的问题要少问,甚至不问等。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研讨,对于语言活动的开展,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幼儿百科:村长是解放前对一个村落领导者的俗称。解放后,我国实行村民自治,设立了村民委员会,最高领导的规范性称谓是村委会主任。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2020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2020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积极思考,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3.积极思考,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
幼儿学会律动《马儿跑》
多媒体课件,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玩具小马,录音机磁带“√”“ⅹ”标志牌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1.幼儿随音乐《马儿跑》学马儿跑进入活动场地
2.出示玩具小马
教师:刚才我们学什么动物跑到这里来的?我这儿也有一匹小马,今天要讲一个关于小马的故事。
(设计意图:幼儿模仿马的动作进入场地坐下。教师特意安排的,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分段、分情节)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至“小马连忙收住脚本,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体验小马当时矛盾的心情。
提问:①故事中有谁?
②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③牛伯伯是怎么对小马说的?
④小松鼠又是怎么对说的?
⑤小马会怎么想呢?它会怎么做呢?
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继续边操作课件边讲故事至“没┉没想过”
提问:河水到底是深是浅?
引导幼儿讨论。
(意图: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目标:得到落实,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导幼儿体会深浅的相对性。
提问:①为什么说牛和松鼠说的都对?
②小马后来怎么做的?它发现河水到怎样?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幼儿理解、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再赏故事拓展经验
放故事录音,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3.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你生活中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迁移至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突破了重点,回应了难点。)
四、游戏活动 享受快乐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让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头饰,出示标志牌“√”“ⅹ”。屏幕上出示一条小河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标志牌下,不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ⅹ”标志牌下。
2.幼儿游戏1次,互相交换头饰,游戏2次。
3.学动物走(戴头饰的动物)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充分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并使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同时动静交替,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95%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及个别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教师加以提醒引导。
1.营造故事意境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3.巧设学习障碍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幼儿百科:马被人类驯化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马的用途经历了肉用、乳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和运动娱乐等多个阶段交替或互相融合的过程。
2020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马过河》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2020幼儿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的内容一文。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复述故事,引导幼儿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大多数都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长此以往幼儿们不但缺乏实践精神,更缺乏探索欲望。而要改变现状,单靠教师摆事实,讲道理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看着大班幼儿一张张稚嫩的脸,使我忽然想到儿童是与故事分不开的,故事中错杂的情节,美妙的色彩,神奇的关系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而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将教学理念融入故事中,应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设计了大班语言活动课《小马过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复述故事。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3.引导幼儿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2.教学难点:让幼儿懂得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的道理。
活动准备
1.《我不敢做》的flash动画
2.《小马过河》挂图和故事录音
3.小马,老牛,小松鼠,老马的头饰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播放《我不敢做》的flash动画,猴妈妈叫小猴上树去摘桃子,小猴说:“我不敢做,我怕摔下来!”猴妈妈叫小猴去拿来一些树枝烧火做饭,小猴摆摆手说:“我不敢做,我怕扎着手!”……
基本环节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是怎样的一位小朋友吗?他为什么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胆小,不能帮妈妈分担家务…)
下面,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马,看看他遇到这样的事是怎样做的?
二.探究新知:出示挂图,幼儿立刻被挂图上美丽的色彩和可爱的小动物所吸引。播放《小马过河》的故事录音。
在一个美丽的村庄里,住着老马妈妈和小马。除了每天妈妈往河对岸送粮食外,小马和妈妈寸步不离。可是有一天,妈妈有些不舒服,,就对小马说:“小马,请你帮助妈妈把粮食送到河对岸去,好吗?”“没问题,妈妈!”说完,小马驮起一袋粮食就向河边跑去,至于妈妈在背后说了些什么,他根本没听见。边跑还边快乐地唱着歌。可是,到了河边,小马愣住了,浪花滚滚的小河似乎是在向小马示威。怎么办呢?小马东瞅瞅,西望望,看见了正在耕地的牛伯伯,小马向牛伯伯走去……
请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1.小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开始时他是怎样做的?(不敢过河,向牛伯伯请教)
2.牛伯伯是怎样告诉小马的,后来谁又给小马提了建议,他是怎样说的?(牛伯伯说河水很浅;小松鼠,河水很深)
3.谁鼓励了小马?他过河了吗?(妈妈,安全的过了河)
4.为什么牛伯伯和小松鼠说的不一样?(牛伯伯高,小松鼠矮)
三.讨论交流:
1.将幼儿分组
2.以组为单位交流。
3.幼儿分组汇报。(突出重点)
四.学有所得:从小马过河的故事中,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道理?小朋友们以后想做一个怎样的人?(遇到事情要多思考,要勇于实践。)(突破难点)
五.比一比:小朋友们叙述小马过河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老师奖励他智慧星。(进一步突出重点)
结束环节
分角色表演:将小朋友分组,让他们自选角色,分别扮演小马,老牛,小松鼠,老马。老师帮助小朋友戴上美丽的头饰。幼儿在表演时,老师提醒幼儿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延伸环节
课堂延伸:小马过河后是什么心情,请小朋友们用动作表现出来,也可以用语言续编故事。(此设计意在给小朋友们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如下几方面有所提高:1,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的语言习惯。如小马在向牛伯伯请教时,使用了礼貌用语:“您好,请问,谢谢”等。在故事的其他地方也有礼貌用语的使用。2,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并且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3,我在课堂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幼儿们则是课堂的主人,幼儿们发表看法,幼儿们表演故事,幼儿们续编情节。
但在本次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幼儿在汇报时,有争着说的现象,我又不能批评幼儿,只能尽力引导,但效果不好。我想,可能是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交谈习惯这方面做得不够,今后在教学中,我要多注意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其次,在课堂上,由于给了幼儿较多的空间,尤其是在分角色表演这一环节上,幼儿贪玩的性格表现了出来,使得课堂上较乱,而且时间又不好控制。我想我应该加强课堂的灵活应变能力,通过转移注意力和奖励等方式,将幼儿引导到正常的课堂轨道上来。
总之,我会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我。
幼儿百科:过河,即渡过河流之意。小溪小河在生活中很常见,古往今来,因为过河而产生过很多故事,有很多文艺作品就是以过河命名的,比较出名的是高尔斯华绥的同名小说、潘长江的同名音乐小品、周涛的同名散文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大肚子河马》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案《大肚子河马》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大肚子河马》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有礼貌的说话,激发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大肚子河马》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有礼貌的说话,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准备:
1.红、黄、绿色水果大图片一份,小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2.河马,猴子大头饰各一张
3.活动河马一个
过程:
一、出示各种水果,引导幼儿说出水果名称及颜色
引导幼儿学习句型:;xx颜色的xx水果
二、讲述故事《大肚子河马》
1.引出故事。
师:这么多的水果可真香呀!有一位动物朋友很想吃。它有一张大大的嘴巴,还有一个大大的肚子,你们猜它是谁呢?(河马)
师:对,它就是河马(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河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第一遍: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呢?3.小猴请河马干什么了?4.小猴请河马吃了什么颜色的水果?(逐一出示图片)(要求幼儿完整表述)
第二遍故事:用提问引导幼儿学习。
师:小猴请河马吃水果时怎样说的?(要求幼儿完整学习句子“我请你吃XX颜色的X(水果名称)
三游戏:喂小熊吃水果
1.教师扮成小熊启发幼儿喂小熊吃水果。师:小熊肚子饿了,你们愿意学小猴喂小熊吃水果吗?
2.学说句子:“小熊,我请你吃红色的苹果(水果名称)”。
3.请一名教师或幼儿示范。教师操纵的小熊在听到幼儿说“小熊,我请你吃红色的苹果(水果名称)”时才张开嘴吃。
四、结束活动:小朋友请客人老师吃水果,巩固句子“老师,我请你吃xx颜色的xx(水果名称)。
课后反思:
故事《大肚子河马》,既有礼貌教育又有知识的涵盖,一问一答符合小班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孩子们通过游戏学习了对话,理解了故事内容,并学会了用故事中的对话来做游戏,而且激发了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整节教学活动孩子对故事很感兴趣,能够安静的倾听故事,大部分幼儿能说出句式如:黄色的桔子红色的苹果,还有个别幼儿需要个别辅导,幼儿快乐的游戏,真正的感受到了活动的快乐。
幼儿百科:河马是陆地上仅次于象的第二大哺乳动物,体躯庞大而拙笨,体长为350-450厘米,尾长约56厘米,体重3000-3500千克,但比较矮,四肢特别短,肩高只有140-165厘米,还不及象的一半高。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河马肚子大》及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教案《河马肚子大》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喜欢听故事《河马肚子大》,学说“河马,我请你吃××颜色的××(水果名称)”,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河马肚子大》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河马肚子大》,学说“河马,我请你吃××颜色的××(水果名称)”。
2.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3.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1.展板一块,展示架四只。(物质准备)
2.红、黄、绿、紫色的小房子图片各一,红、黄、绿、紫色水果大图片一份,小图片幼儿入手一份,河马操作玩偶(可用纸盒制作)6个,猴子头饰一个。(物质准备)
3.动员家长带孩子去水果店、超市购买水果,让孩子认一认、尝一尝,积累有关水果的经验。(幼儿经验准备)
4.认识几种常见水果,能分辨红、黄、绿、紫等颜色。(经验准备)
活动流程:
分辨颜色——欣赏故事——分组游戏——拓展经验——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分辨各种颜色的水果
1.表达已有经验。
师(出示各种水果大图片):果园里水果大丰收了,有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绿色的西瓜,还有……(引导幼儿说出各种颜色的水果。)
2.游戏:水果找家。
教师先介绍水果的新家——红、黄、绿、紫色的小房子图片,然后请幼儿将各色水果按颜色分别送到相应的小房子中。
(二)、欣赏故事《河马肚子大》
1.引出故事。
师:水果大丰收,你们想不想吃呀?有一位动物朋友很想吃。它有一张大大的嘴巴,还有一个大大的肚子,它是谁呢?
师:对,它就是河马(出示玩偶)。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河马肚子大》的故事。
2.边演示玩偶边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3.用提问引导幼儿学习。
师:小猴请河马吃了什么水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这两个问题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的。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用一句连贯的话来讲述,如:“小猴请河马吃了红色的苹果和红色的草莓。”甚至还可将其他颜色的水果一起说出来。而能力弱的幼儿则可以这样说:“小猴请河马吃了苹果,是红色的苹果。”】
(三)、分组游戏:喂河马吃水果
1.出示另外几个河马玩偶,启发幼儿喂河马吃水果。
师:河马肚子饿了,你们愿意学小猴喂河马吃水果吗?
2.学说句子:“河马,我请你吃XX颜色的XX(水果名称)”。
3.请一名幼儿演示。教师操纵的河马在听到幼儿说“河马,我请你吃XX颜色的XX(水果名称)”时才张开嘴吃。
4.幼儿分散游戏。
【一部分幼儿操纵河马玩偶,其余幼儿喂河马吃水果,游戏可交换进行。配班教师及保育员进行配合。】
(四)、拓展经验
师:河马还没有吃饱呢,你知道还有什么水果可以喂给河马吃吗?
【幼儿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充分表达,如果一时说不出,可以回家后继续找找、说说,自然地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
(五)、延伸活动:
带上红、黄、绿、紫色的小房子到户外进行“住房子”的游戏。方法是:幼儿先说出自己是某种水果,然后住进与这种水果颜色相同的小房子里,如先说出“我是黄色的芒果”,然后住进黄色的小屋里。游戏可反复进行。
附:河马肚子大
秋天到了,小猴家的果园里水果大丰收了。
小猴请河马来尝尝他种的水果。小猴请河马吃红色的水果:苹果、草莓。河马吃完了,指指大肚子说:“饿。”
小猴请河马吃黄色的水果:香蕉、梨和菠萝。(文章出自.教案网)河马吃完了,指指大肚子说:“饿。”
小猴请河马吃绿色的水果:西瓜。河马吃完了,指指大肚子说:“饿。”
小猴又请河马吃紫色的水果:葡萄。河马吃完了,又指指大肚子说:“饿。”
小猴把他种的水果全部拿出来给河马吃。河马吃完了,还是指指大肚子说:“饿。”
小猴只好赶紧送河马回家。“还好,还好,河里有吃不完的东西,河马不会挨饿了。”
活动反思:
通过创设“水果找家”的情景,在活动室贴上红、黄、绿、紫的图片,让幼儿置身在帮水果找家的环境中,从而引起幼儿对整个情景的好奇心与讨论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的气氛中,大胆的与同伴及老师交流见闻和已有的经验。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感受语言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语言的兴趣。生动的故事,形象的动物和游戏的方法,使幼儿置身于故事游戏中,讲述的难度降低了,使幼儿的语言较丰富,掌握了一定的句子。在延伸活动中,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在游戏表演中巩固了所学的句式,并从第三者的讲述转为第一人称“我”的讲述,为幼儿口头语言表述能力提高作进一步的铺垫。
幼儿百科:河马喜群居,善游泳,怕冷,喜温暖的气候环境。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而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