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允许孩子犯错
发布时间:2021-06-01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社会学家Gartrell说过:“对于儿童来说,犯错是一个自然的结果,是处于无经验、正在发展中的幼儿尝试着与另一个复杂的、渐渐客观的世界进行交往的结果。”作为老师,把孩子的“打、骂人”行为当成一个错误,而不是不良行为,将会为孩子带来一次新的学习机会。
案例:区域活动时间,娃娃家里,乐乐正在用小瓶子给她的玩具娃娃喂水。(瓶子是幼儿自己制作的)布布走过来一把抓过瓶子,当乐乐又抢回瓶子时,布布捶打乐乐的胳膊,并说:“我讨厌你,你这个笨蛋”。
后面发生了什么?(我的指导策略):
我过来蹲在了两个孩子的中间,对布布说:"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你也想用瓶子。但你不能打乐乐,不能叫他笨蛋。“(认同幼儿情绪,并明确原则)
然后转身对乐乐说:“我先帮你们拿着这个瓶子。”,说完后接过乐乐手中的瓶子。(控制争抢物)
乐乐:“这个瓶子是我先用的。”
老师:“你生气是因为你正在用瓶子时布布拿走了。”(询问收集信息)
乐乐点点头。
老师:“现在你们两个都想要这个瓶子,怎么办呢?”(提出问题关键)
布布:“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个!”
老师对乐乐说:“布布说你们可以一起做一个,你同意吗?”(引导幼儿提出解决方法)
乐乐点头微笑表示同意。
然后,乐乐和布布一起做了一个新“奶瓶”,乐乐用原来的瓶子,布布用新的“奶瓶”。
我最后对他们说:“你们两个用制作一个新奶瓶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特别开心。”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老师犯的错
教育随笔:老师犯的错
午睡时间快到了,孩子们一个个排着队准备拉尿睡觉,只见曹俊伟和李雨喜你推我拉地在争抢位置,曹俊伟气愤地来告诉我,李雨嘉抢了他的位置,而雨嘉否认,为了这么一点事,两人喋喋不休,我忙于说午睡时的规则,无暇顾及,也没搞清事情经过,便随便地让雨嘉排到了最后一个去,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等我来回巡视幼儿准备午睡情况时,我发现雨嘉在哭,看似十分伤心,顿时我明白过来,一定是为了刚才那件事而难过呢,心里应该很不服气吧。我试图了解情况,可她始终不肯言语,一个劲地哭,眼神中透着一股憎恶我的感觉,这时,我更加确定,是我伤害了她。孩子和成人一样,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脾气,我忽视了这一点,更是硬生生地给磨灭了,我意识到是我错了,是我伤害了她。
很多时候,老师会因为当时自己的情绪影响去处理事情,处理过程中,并没有考虑之后所造成的结果或影响,原因可能就在于对象是孩子,认为一个小小的孩子不懂事理,或只要骗骗就过去了,就这样我们放弃了倾听他们心声的机会,其实这样的行为是很可怕的,孩子不仅会对你失去尊敬、崇拜之情,甚至回丢失他们那宝贵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心想:老师不相信我,只会怪我,老师不喜欢我。如此一来,也许今后碰到任何事,他都会只采用逃避、压抑等消极的方式来解决,再往下猜测,那就是深深地迫使着一个原本怀着积极向上心态的孩子,向着颓废消极的心理发展方向前进着,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吗?孩子是无辜的,我们应当平等地看待他们,不能因为他们还小,懂得不多就敷衍对待他们,也正因为他们还小,懂得不多,所以更要认真负责地对待!
对于这件事令我反省了很久,也领悟到了这一点,所以事后我花了好长时间,耐心和蔼地与她交谈,终于弄清了事情地经过,确实是我做错了,我向雨嘉道歉,终于我又看到了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也欣慰地笑了!
幼教随笔: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美玉也会存在瑕疵,何况这些自制力极差的孩子。让我们给孩子一份犯错误的权利,还孩子一份自由的天空。
我园要举行会操比赛,无论是从精神面貌还是动作的整齐性、协调性上,对于小班孩子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虽说训练之前我做了较强的心理准备,可当面临到孩子的松散、懈怠时,我还是心急如焚,不免对孩子们怨言重重。
在业务学习时,我看到这样一句话:“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我为之一振,是啊!他们不是成年人,不会具有成年人的自制力,他们只是些三四岁的孩子,没有经过训练,无法“坐如钟、行如风、站如松。”他们又怎会顺应成年人的心思呢?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放任自流,还要在允许的基础上,给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其自身克服纠正、改正错误。面对这一些,又该如何做呢?我思绪重重。
今天下午练操时,接近放学时间,门外已来了不少家长,看到众多家长,我便对孩子们说:“门外有好多家长,我们让家长们看看我们有多精神好不好?”“好!”孩子们众口一词,意料之中,孩子们这次训练动作整齐、有序,令人满意。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美玉也会存在瑕疵,何况这些自制力极差的孩子。让我们给孩子一份犯错误的权利,还孩子一份自由的天空。
教育随笔:错怪孩子之后
我班有一小朋友,名字叫王涛,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特别好动、又调皮。不是动动这儿,就是去打其他小朋友,在座位上坐不上几天,就有孩子告他的状,于是,我就经常性的给他调调座位。今天我把他安排在靠近作品展览橱的一排,觉得,那地方比较适合他。
作品展览橱上摆放了一些孩子们制作的蛋壳制作,做工特别精细,漂亮,我很喜欢,孩子们也很高兴,时不时的走过去看看,都对它们爱护有加。
课后,我看到王涛拿着一些碎蛋壳在自己桌上玩,我很生气:“王涛,你怎么弄破的?”我严厉的批评了他,离园时,我班的韩笑悄悄过来对我说:“老师,那不是王涛弄破的蛋壳,是他今天早晨从家里捎的鸡蛋……
我深深认识到,无论发生什么事,出现什么问题,都不应该简单处理,而应该耐心询问,认真观察,正确处理,否则,将会错怪孩子,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己也会深深自责而懊悔不已。
允许孩子乱写乱画
海轩懂事了
海轩是个倔强的男孩,他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一定会做得很好,玩不尽兴就撅着嘴巴半天不高兴,甚至还会发脾气。
一次美术课上,别的小朋友都在画画,而他却将自己的彩笔一根一根拧下盖来,拿出里面的色棒乱画一气,而且非常自豪地夸耀,这样涂色更快。我怕其他小朋友会模仿他的行为而损坏自己的东西,于是狠狠批评了他,让他马上把彩笔装好。没想到,他不但不装彩笔,还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一边哭着一边伸出两只手,拼命地挖地板。
一时间,孩子们的目光都转向了海轩,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他慢慢平静了下来
,我走上前把他抱在怀里,握着他的小手,轻轻地对他说:“好孩子,没事了!以后不损坏学习用品,好好爱护他们,老师还是很喜欢你的。”
他听了我的话,懂事的点点头,同时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老师,我不该发脾气!”我朝他一笑说:“你对不起的可不是老师,是你的彩笔和你可爱的小手,他们好无辜啊!彩笔天天陪你画画,还让你弄了个七零八乱,它们会很伤心的,以后可不要这么做了,好吗?”
听了我的话,海轩轻轻地将他的彩笔安装起来,并小心翼翼的放进了书包。从此以后,再也没见他破坏学习用品,也不再动不动就发脾气了。
允许孩子“乱写乱画”
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都明白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幼儿的早期智力,但怎样去开发一直是萦绕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一大问题。
要想让孩子们心智得到健康成长,首先我们老师自己先调整心态,给孩子适当的降低难度,采取关注、接受、支持的态度,多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你去帮助他就是在伤害他,就会限制他画画时的想法;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纸上乱写乱画时,要耐心倾听孩子们的讲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你会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上表达的情感、个性。美术教育是一把开启孩子心智的钥匙,而我们要为拥有这把钥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正如老师所说:没有画错的画,只有没有完善的画面,让我们用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去指导孩子完善每一幅作品,让孩子们在我们美的熏陶下感受美,体验、学习、成长!
流鼻血之后
下午,孩子们急急忙忙都在做离园的准备。突然,听到有小朋友说孙子轩流鼻血了,是小刚碰的他,我马上去洗手间和他清洗血迹,看到他眼泪不断往下流肯定是很痛。我讲述自己流鼻血的经历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他忘记了鼻子流血反问我:“死了吗?”我说:“没有啊
,我这不是好好的,站在你面前吗!”让我惊奇的是;孙子轩接着问我小刚害怕了吗?他还在担心他的好朋友,而小刚呢还在自责,不小心碰到自己好伙伴。自己突然意识到幼儿之间沟通关键在于要有好的桥梁来搭建、引导。想起小朋友经常说的一句话告诉孙子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可以自己去问呀?你们是好朋友,他肯定会告诉你的。”不要一味的批评结果的错误,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学习着理解,热爱孩子,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育随笔:承认错误的孩子
教育随笔:承认错误的孩子
今天班里的老师请假了,只有我自己一人带班,虽人有点累但是我并不害怕,反而担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怕他伤着碰着,所以每次我要是有急事情时总是特别嘱附孩子们的安全,每当想到安全这两个词语的时候我总想到开会时园长常说的一句话:“安全,是第一位的,假如你们班出现了安全问提那么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为零。”所以我每天都把这句话记在脑海里时刻提醒着自己,我也常常提醒着孩子。
领点的时间到了为了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我先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我的教育刚开始时候小二班的一个孩子来对我说:“我老师让你领点,我说我马上就去。”我刚拿着点盆走出教室的门口时在楼道里就能听到班里的吵闹声、桌子的响声于是我一声不吭的走进教室却只看见牛牛站在桌子上在给孩子们做表演,看到这些我又好笑又好气,因为前短时间芸萱上桌子我已经批评过了,这次又有同样的事情发生了,于是我把他叫到面前,非叫他表演个够。看着他底着头聋拉着脑袋可没有了刚才那表演的兴趣了。看到他这样我的脑海里便有了想法我想为什么几次的批评他总是不改呢?是不是自己的方法处理的不当,还是……我不断的对这件事情进行着反思还是他们压根不明白这样做是危险的。想到这里,我便问孩子:“你们谁知道为什么不能上桌子。”这时我听到有的孩子说:“因为踩的桌子很脏,还有的说站在桌子上会摔伤的。”听到孩们说的句句有理,我想孩子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他们讲的都很有道理,在看这时的牛牛,竟主动承认错误针对这些,我有强调了安全教育问题。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明白幼儿做错了事情,光靠生硬的语气一味批评说叫是不正确的,要通过启发诱导,让他真正的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自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改正错误。
教育随笔《孩子的错,谁之过?》
在漫长的工作中,我们有时会去反思、去思考自己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正确的,对孩子的成长是不是有利的,这样孩子是否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有些家长也会有此疑问,最近就有家长反映,孩子越大了越不听话了,动不动还发脾气,回家光知道玩,看电视也不学习,没法管了。
每当听到类似抱怨的话,我们自己先想一想,先去问问家长: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学习?为什么孩子光想着看电视、玩?为什么孩子喜欢独处?为什么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
相信以上问题有很多家长都遇到过,但这些真的是孩子错了吗?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人意识到了,孩子并没有错,孩子是一面镜子,反映的是成人的影子,孩子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与家长有关。孩子不听话时,你问清孩子自己的意思了吗?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吗?当孩子不喜欢学习时,请问你的教育方法引起孩子的兴趣了吗?当孩子在看电视、玩的时候,你有没有去管束?你忙的时候,有没有说过“一边玩去,看电视去”的话吗?当孩子想和你说话时,你在干什么?当孩子将有趣的事情分享给你时,你是否只是以冷淡的态度去回应?
以上问题,家长问听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纯真的天使,当他们出现以上情况时,我们成人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每次都指责孩子的错。我们要适时的去反思,去思考自己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正确的,对孩子的成长是不是有利,这样孩子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师随笔:孩子犯错,不能光顾着指责
幼师随笔:孩子犯错,不能光顾着指责
小朋友们都爱玩儿玩具,会有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一点也不奇怪,特别是在幼儿园里,孩子很多,玩具也很多,但是一件玩具并不是只有一个小朋友会喜欢,发生争执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这天早上,我让小朋友们一起玩儿积木,他们刚玩了一会儿积木,俊俊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熙熙抢我的积木!”我来到熙熙面前,问道:“熙熙,你抢积木了吗?”熙熙不吭声。我重复了一遍,熙熙低低地说:“我还给他了。”“以后不能抢小朋友的积木?”“不能。
矛盾化解了,孩子也知道了要怎么做,我刚想走开,但想想看,又觉得有些不妥,于是我蹲下身来,要求熙熙看着我的眼睛,问道:“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积木?你自己不是有吗?”“我少了一个轮子。”熙熙不高兴的说。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作品,果然,不错的一辆小汽车,就缺一个车轮。于是,我做出很神秘的样子对他说:“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一定会得到一个轮子!”熙熙放下手中的积木把耳朵凑过来。听了我的“秘诀”,他高兴地点点头,来到俊俊面前说:“我的小汽车缺一个轮子,你能借给我用用吗?”俊俊看了看他手中的小汽车,爽快的答应了。
集体讲评时,我利用刚才发生的事情,我请全班小朋友一起来分析事情,想办法解决问题。浩浩说:“不能抢玩具。”荀荀说:“应该大家一起玩。”我说:“发生了抢玩具的事情该怎么办呢?”源源说:“把积木还给别人。”王怡辰说:“不能拿很多玩具。”接着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两位小朋友,一位小朋友一开始抢玩具是不对的,但他能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值得大家学习;另一个小朋友能主动寻求帮助,后来还乐于助人,更值得大家学习。
这件事使我想到:教师在处理各种事情时,仅仅充当一个公正的裁判员是不够的,而是要利用一切机会教会孩子正确交往,当问题出现后要学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幼儿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你说呢?
再来说一件事吧,唔,还是来说说熙熙的事情吧,每次户外活动的时候,熙熙总是一个人躲在墙角边自个玩,没人和他一起玩。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直在想办法如何来帮助他学习交往。于是我找来一个能力和他相仿的孩子,我手把手地教他们一起玩:我说:“来,我们一起来玩皮球,你滚给他,他滚给你。”尝试了一下,还不错,玩起来了,而且玩得很开心。但是玩的时间不长。第二天,我又鼓励他们一起玩:“来,我们一起来玩沙包,你仍给他,他仍给你。”一来一回,又玩起来了。第三天,我还鼓励他们一起玩:让他们一起滚圈,一起玩开车游戏……一天又一天,熙熙有了自己的玩伴,也越来越会玩了,不再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独自玩了,语言交流也多了,情绪也开心了。相信从最简单的交往入手,一定能帮助像熙熙这样的小朋友能学会交往。
教育随笔:犯错也要通过奖励激励他
我们班级有个孩子,整天都定不下心来,上课随意讲话、坐不住,每次提醒都不管用,仍然“我行我素”。试了很多办法都没有用。
一次,在一节课后,我奖励课上表现好的小朋友贴纸,在发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安静聆听着,专注的眼神一刻都不曾离开过,都期待着能拿到贴纸。我发现他也不例外,身体坐得正,安安静静地坐在那。我当下有了想法,课后,我单独找他聊天,我拿着漂亮的五角星贴纸问他:“你喜欢这个贴纸吗?”他点点头,我继续道:“你想要吗?”他看着我继续点头,我摸摸他的头,“如果你能安静上课并认真听讲的话,第二节课后这个贴纸就是你的了。”为了显得“隆重”些,在课前,我也向其他孩子说明此事。在课上,我发现他居然真的不再随意讲话,反而是坐得端正,还能举手发言了。我心里很是开心,除了他,我还发现经常和他一起玩的一个孩子,也同样安静听讲和举手发言了,这次,上课认真听讲的孩子明显变多了。课后,我兑现诺言,奖励他贴纸,不仅仅是他,其他认真的孩子我也奖励了。
孩子总有犯错的时候,而教师需要在其犯错时指出错误,也要通过奖励激励他,这就是奖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