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落叶送回家 2020教育笔记
发布时间:2020-07-22 幼儿园落叶说课稿 教育笔记小班 教育理论笔记晴天沙漠的操场,雨天坑坑洼洼的水塘,进过周六周末的风吹,操场上都是树叶,值日的老师扫了好久才算干净,可是半天已过,又都是落叶了。于是我想了个点子,问孩子们树叶你们知道有什么作用吗?孩子笑了笑说,可以看到很多颜色、可以贴画、、、、、、“还有呢?”我笑着说,孩子们:“玩。”“恩,现在操场上有那么多落叶,我们一起帮落叶找个家好不好?”孩子们高兴的说:“好.。”馨馨马上问:“落叶的家在哪里啊?”我就讲到了落叶的作用:
由落叶、残草与土混拌后,稍加水堆置并压紧,半年后翻堆一次,并浇水或稀薄人粪尿,次年即可使用。
具有富含腐殖质、疏松的特点,一般呈微酸性。因肥分高,不宜单独使用。
腐叶土又称腐殖土,是植物枝叶在土壤中经过微生物分解发酵后形成的营养土。
在这个由多种微生物交替活动使植物枝叶腐解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于自然土壤的优点。
一是质轻疏松,透水通气性能好,且保水保肥能力强;二是多孔隙,长期施用不板结,易被植物吸收。
与其他土壤混用,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三是富含有机质、腐殖酸和少量维生素、生长素、微量元素等,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四是分解发酵中的高温能杀死其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等,减少病虫、杂草危害。
讲完了自己害怕孩子们没有听懂自己就总结了一句话说:“落叶能肥沃土地。”落叶的家就是我们的大地。下课了,我带着孩子们一起拿起了垃圾桶,捡起了大地的“金子”。有的孩子一手拿着垃圾桶,一手去捡垃圾,有的孩子双手捡着落叶,天气不是那么晴朗,孩子的笑容确实特别的灿烂。捡完了,孩子们踊跃的说:“我要把落叶送回家。”“恩,好多”我笑着回答。孩子拿着小棒子一起挖着坑,把我们的落叶送回了家。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送玩具回家
今天和往常一样,把孩子们都送走以后,我和苏老师边走边聊天,忽然听到有孩子的哭声,我回头一样,原来是我们班里的正浩妈妈抱着正浩回来了,我心里犯嘀咕了,今天没有小朋友欺负他啊,他更不会去欺负别的小朋友,我和苏老师又没有批评他,那是怎么回事呢?我正想着,他妈妈说生气的说:“浩浩,你自己跟你杨老师说说我为什么抱着你回来。”可是他一个劲的哭,什么都不跟我说。他妈妈用手拧他的屁股,可他还是不说,他还真倔啊。他妈妈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一把雪花插片来:“你跟你杨老师说,这是什么?”倔强的他还是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他妈妈跟我和苏老师说:“我抱着他刚出门口,他就给我掏出来看,我问他谁给他的,他说小朋友给的,我就问他那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他支支吾吾的半天也没说谁给他的,我一听就知道他在撒谎。”我把浩浩抱过来:“浩浩不是故意的对不对?浩浩只是想和他们做朋友,想带他们回家玩对不对?但是,晚上的时候浩浩是不是在自己的家里啊,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他们的家就是幼儿园,你如果把他们带走了,你如果把他们带走了,他们会想妈妈的。”这是他才慢慢的把头抬起来了,他悄悄地跟我说:“我不带他们回家了,我明天再来玩。”他妈妈这才不生气带着他回家了。
一个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就培养的,一个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好的性格,一个好的性格可以成就一个好的人生。
教育随笔:把鸡骨头带回家
周六午睡时我发现陈**小朋友在小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我一走过去,他就迅速把小手放进被子里,装作已经睡着的样子。第一次我没有说什么就走开了,躲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一会儿,又见他在枕头上面摸来摸去,拿出一件东西放在手里,并不时放到鼻子上面闻一闻。等我走过去,他又快速把子放回被子里继续装睡。我—离开,他就又拿出来……如此反反复复好几次后,我不禁觉得奇怪:这个四岁半的小家伙到底在跟我捉什么迷藏?
过了一会儿,看他又把东西拿出来玩,我就突然快步走近他问道:“陈**,你在做什么?把你的东西拿出来让老师看看可以吗?”原来,是一块中午吃饭吃剩下的鸡骨头。我想,这孩子居然把鸡骨头带进寝室当玩具玩。我没出声音把手伸向他,示意他把东西交给我,他很不情愿地拿出它的“宝贝”递给我,我刚要转身走开,他突然从小床上爬了起来,胆怯地对我说:“王老师,不要把他扔掉,给我留着好吗?”“为什么?”“我家的小狗乐乐生病了,今天在家打吊瓶,它最喜欢吃骨头,我想把骨头送给它,这样它的病很快就好了。”
原来小家伙是想把骨头作为礼物送给乐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不禁被感动了,这么小的年龄就有了爱心,知道关心自己周围的人和动物。于是我重新用小塑料袋把骨头包好放在一个小纸盒里,放在桌子上让他在傍晚带回家。
2020教育笔记:把青菜都吃光
有一次午餐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喜欢先把肉食类的食物吃完,剩下了一些青菜,他不喜欢吃就放到别的小朋友的碗里,还告状说别的小朋友没有吃完青菜,让老师批评。然后我认真的看着他:“为什么这样做?”其实他很明白不吃青菜的不对的,他也知道自己错了,红着脸低下头不说话。午餐结束的时候,我把他带到我的身边,轻轻地抱着他:“你为什么把青菜放到别人的碗里呢?”他红着脸说:“我不要吃。”“你为什么不吃青菜呢?是不是觉得青菜不好吃?”他点点头,不说话。“可是你知道青菜的营养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青菜补充营养,这样才能健康,少生病!”他认真的看着我,“而且,你看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多都是把青菜消灭光的,那是因为他们也知道青菜营养好!如果你真的不喜欢吃
,那你就先吃几口,好吗?”他又点了点头。接着,我郑重对他说:“最最重要的是你不喜欢的东西也不能放到别人的碗里哦!这样很不卫生!”他红着脸:“我不会了!”我揉了揉他的头:“阿姨相信你,希望明天你能有好的表现!”放学后,我和家长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希望能够一起帮助孩子爱上青菜。
第二天,我们大家一起帮助这位不吃青菜的小朋友,让他多吃点青菜。现在,这个不吃青菜的小朋友基本能够把青菜都吃光了!
当孩子拿了玩具回家 2020教育笔记
开学的时候,班级里有很多新的玩具供小朋友玩耍。小朋友对待新的玩具也极其的喜欢,就连上课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还拿着玩具,爱不释手。前一个月,玩具框里还是满满的玩具,但是,没多久,我整理玩具的时候,就发现玩具少了,我也没在意,但是接着,玩具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有的小朋友告状说是某某小朋友把玩具带回家了,还有的小朋友说另一个小朋友把玩具放进书包里偷回家了,。怎么能说是偷回家了?会不会真的带回家了,怎么办?难道搜书包?这样不好吧,应该让小朋友认识到错误,自己主动吧玩具拿回来。小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不是偷,她们只是自控能力比较差,还不太会分清自己很他人的东西,不知道,自己的可以自由拿,别人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走的
,她们只是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忍不住拿来看看,玩玩,不自觉的就会放进书包。于是,上课的时候,我特地说,玩具是我们的好朋友,我知道小朋友喜欢他,但是她是我们幼儿园的东西,是其他玩具的好朋友,我们不能随便的带回家,要是把玩具带回家了,那剩下的玩具就会很孤单,没有朋友了,会哭鼻子的,幼儿园的园长也会哭鼻子的。。我们小朋友喜欢,可以在幼儿园玩。转天,就有孩子把玩具带回幼儿园了,接着,又有孩子把玩具带回幼儿园了。我很开心。另外,我想到,孩子把玩具带回家,家长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没有一个家长跟我反映呢?我觉得应该跟家长沟通一下。没想到,有的家长不以为然,说,这有什么的,不就拿几个玩具回家吗/?但是有的家长却很重视,。我觉得教育孩子是件大事,我们应该家园相互配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孩子在幼儿园看待喜欢的东西就拿回家,如果这有的行为习惯不加以矫正,很可能发展成很严重的问题,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漠不关心,不但不配合老师的工作,还漠不关心,这让让老师很寒心。孩子犯了错,教师要加以引导,但是要注意方式。希望家长和老师相互沟通,互相尊重,共同教育,使幼儿学习更上一层楼。
2020教育笔记 把问题留给孩子
那天我们正在进行民间游戏活动《炒黄豆》,《炒黄豆》有一定的技巧性与难度,游戏性很强,但活动量也比较小,很适合小班幼儿。小朋友们都高兴的找到了伙伴,开始了游戏。
杜莹算是我们班比较特别的一个孩子了,平时的她,脸上一直是笑嘻嘻的,而在她感兴趣的活动中却是一脸的专注。虽然聪明可爱,但又调皮的像男孩子一样,经常有小朋友告她的状。因此,有一些幼儿就不太喜欢跟她一起玩。在活动中,其他小朋友都找到朋友了,可是她和许书豪却在哪里争吵。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马上跑来告诉了我。其实,我早就看到了他们,但是我想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矛盾。
有时候两个小朋友吵起来了,在成人的眼中,一般都会认为是两个孩子在打架,也会及时地去劝阻他们停止相互之间的争斗。这样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其实,只要你耐心的仔细看下去,就不难发现,这些吵闹有时候也是孩子的一种游戏方式。
我把两位小朋友叫到了我这里,向他们问明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是许书豪觉得自己很高,杜莹比较短,他们两个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会不能翻转,而杜莹觉得是可以玩的。其实很简单,只要试一试就知道能不能翻转了,为了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孩子们重新再开始游戏,让小朋友可以交换朋友来炒黄豆,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乐趣,还帮杜莹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育孩子是门学问,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争吵打斗,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即使孩子吵打得不可开交,大人也不要盲目干涉,而要先让孩子平静下来,再让他们各自讲出自己的理由,作为老师不能简单地批评了事,应该在保护双方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合理引导,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把问题交给孩子 2020教育笔记
把问题交给孩子
大班的孩子已经能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在班里问题出现的时候,和他们一起找出问题,列举出来一二三,然后大家一起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怎么去解决它或是避免它。我发现在这时,每一个孩子都会很关注,一旦老师说:“这么多问题让老师很为难,老师非常需要你们这些爱动脑筋的“点子王”来帮忙,谁来说一说你的好主意!”孩子的表情立刻显得非常庄重,很期待为老师“排忧解难”,每当解决掉一个问题,大家的表情就会愉悦几分,而我也从中发现了很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想法独特,思维活跃,语言贴切等。
孩子的问题交给他们自己去发现
,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彼此的交流中会有更多的碰撞和火花来点燃心中的希望,特别是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更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提升,有一种被信任、被重视的感觉,他们会乐于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帮助”老师,让自己的成就感获得满足。
“被别人需要”和“需要别人”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感觉,每个人都期望自己对他人是有帮助的,自己的内心才会无比充实。其实孩子也是这样,给他一定的尊重,让他做一次决定,并试着去实行,孩子会得到鼓励,把问题交给孩子,或许会让老师看到不一样的他们。
请宝宝把玩具送回家
刚进入幼儿园的小托班宝宝自理能力有些差,所以宝宝们在玩完玩具后,我老师会帮他们把玩具收好,就这样慢慢的剥夺了小宝宝自我锻炼的能力。久而久之,宝宝们也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开始无责任的乱扔东西。针对这个问题就覆水难收了,我最后决定想办法挽回我之前犯的小错误。
宝宝们都是天生,善良的。我就开始以故事的方式教育宝宝自觉完成任务。我首先跟大家讲“小朋友们,你们下午放学后是想回家啊还是继续留在学校上课呀?”大家齐声喊“回家~~~”那今天呀,老师告诉大家玩具的家在哪个地方,看~玩具架就是玩具的家,所以以后,小朋友们玩完玩具后请把玩具送回家,如果小朋友们不把玩具送回家,随手丢掉玩具就回不了家了,玩具心里会很难过的。我们以后玩完玩具一起送玩具回家好吗?小朋友们齐声喊“好~~~”。
渐渐地,果然每次宝宝们每次把玩具带出来以后都会在把玩具安全送“回家了”。我觉得有些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我们可以试着给宝宝们机会,让宝宝们形成良好的做事方法。
教育随笔: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后
昨天放学时间快到了,孩子们排着队走到教室门口,“老师,菥菥手里拿着橡皮泥!”辰辰突然大喊。“菥菥,这个橡皮泥你从哪里拿的?”我用正常的语气问他。“就是从那个罐子里拿的!”菥菥一边说,一边指着美工区。“你很喜欢这个橡皮泥是吗?”见他点点头,我接着说:“这橡皮泥是幼儿园的,你不能把它带回家,如果你喜欢的话,明天来幼儿园可以继续玩,好吗?”“好的。”菥菥点点头,把橡皮泥还给了我。“张老师,昨天他还把幼儿园的陀螺带回去了呢!”浩浩又报告。
因为放学时间到了,我没有继续追着这个问题,待小朋友们都走了之后,我给菥菥的妈妈打了电话,告诉她这件事,菥菥妈妈真的在家里找到了两个小陀螺,她很生气,但是我提醒她,作为家长,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训斥孩子,要温和地与孩子进行三个步骤的沟通:第一步——了解事实;第二步——澄清认知;第三步——引导解决。第二天,菥菥就把陀螺带回来了,还说以后要在幼儿园玩这些玩具。
这件事情从表面看来,孩子似乎做了件很不应该甚至很不“道德”的事情,怎么能把幼儿园公家的东西拿回自己家呢?事实上,小班孩子也就是通常3-4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还没有那么清晰的概念,还不太能分得清你的我的幼儿园的。对孩子而言,一样东西只有喜欢喝不喜欢这两种感受,喜欢就要拥有,不喜欢就不予理会,这是很正常的幼儿逻辑。所以,孩子很可能只是因为喜欢好玩而顺手把东西拿回了家,过后就忘了,不要担心孩子真有什么“道德”层面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只是教会孩子慢慢去理解和分清物品的所有权,让他明白这个玩具是幼儿园的,是小朋友一起玩的,不是我们家的,也不是你一个人的,如果确实喜欢想要借回家玩几天,必须要向幼儿园老师说明并经过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