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前切记五大忌
发布时间:2020-01-11 幼儿园五大领域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五大领域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案一忌: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三忌:迁就放纵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四忌: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笔墨评语网 bMrbh.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儿童早教切忌求贵求洋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果从孩子出生的第3天开始教育,就已经晚了两天”,这既是早教专家们关于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生动描述,也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奉若神明的早教信条。专家指出,早教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也并非越贵、越洋越好,只要能适合孩子年龄发展需求就是达到了效果。
高价收费难挡家长热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早教机构的收费价格不尽相同,一学期下来,费用堪比大学。多家早教中心每小时收费均在50元以上,有的一小时收费要两三百元,其中最便宜的也要近100元一小时,一些早教机构则按照课时的多少推出季卡、半年卡和年卡等,宝宝参加早教的课时越多,每节课的平均收费就会相对低一些。但这也比一般大学生家教收费高出不少。
早教收费堪与大学学费比高低,但仍难挡家长们的热情。“虽然120元一节课有些贵,但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市民胡女士告诉记者。在某早教机构,记者看到,报名和咨询者不少,其中不乏怀抱两三个月大婴儿的家长。而“80后”父母因其消费观念新潮,更成为早教机构的主力客户。
早教质量参差不齐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大部分早教中心都打着国外教学品牌,除了美国的,还有英国的、意大利的等等。工作人员都说自己的“最权威”、“最专业”,可这些国外教学法各自有什么特点、哪里不同,工作人员又说不清楚,而家长们更是不知道。
走访多家早教机构,记者发现工作人员大都很年轻。一家早教机构的经理说,他们中心的教师都是从正规院校毕业的,英语需具有专业水平,最好达到8级。而另一家早教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则称,他们那里招聘的人员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就行,主要需要具备0-4岁幼儿教育经验。
有业内人士指出,早教教育人员培训时间少则10天,多则半年。由于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早教教师资格认证,培训人员并无统一的考核标准,师资水平难免良莠不齐。
“一掷千金”后家长心存疑虑
万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宝宝上了早教课后,才发现课上无非是让孩子玩玩具和亲子游戏。“很多东西自己在家也能做,这些钱花得很不值。”采访中,很多家长“一掷千金”后却又对早教的效果心存疑虑。市民张女士也表示,一节课10个孩子,都是几个月大的,孩子不是东倒西歪就是睡觉,而家长也多忙着照顾孩子。“几个月下来并没有看到什么效果,真不知这样的早教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
令家长们眼花缭乱的还有早教机构各执一词的早教理念,有的早教机构称全部使用国外课程,全球领先;有的则称为你的宝宝量身订制,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其设置的课程,许多家长也表示无法分清其中的差别,更不知道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的宝宝。
专家建议,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早教班的时候,要亲自去学校查看一番。首先,家长要看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其次,父母最好能够亲身体验一下早教班的教学内容,家长要结合早教班的教学特点和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最后,家长还要查看一下早教班的资质。比如是不是的确为连锁机构,教师的学历情况、是否经过长期培训,学校是否得到了教育机构的认证等。
接送孩子幼儿园的“五要”和“五忌”
“五要”是——
要“走路回家”
孩子刚刚入园,离开家人一整天,见到家人会有“撒娇”的表现。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要“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要“分享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要“主动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积极配合”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坚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一贯”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五忌”是——
一忌“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三忌“迁就放纵”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四忌“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妈妈切忌定时给婴儿喂奶
以往人们习惯于定时给婴儿喂奶,使婴儿同成年人一样定时定次的吃奶,专家研究表明,这种传统的定时喂奶对婴儿和母亲都不利,应做到按需喂奶,婴儿想吃就喂,母亲奶胀就喂,这样可满足母婴的生理要求。
妈妈切忌定时给婴儿喂奶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吸吮力很强,这是让他学习和锻炼吸吮能力的最佳时刻,不必拘泥定时喂奶。如定时喂奶,他可能入睡不吃,而不喂奶时,他又想吃,哭闹不得。因此,硬性规定喂奶时间和次数,就不能满足其生理要求,必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按需喂奶、勤喂奶,还能促进母乳分泌旺盛,有利于婴儿吃饱喝足,可加快婴儿生长发育。实验证明,每天喂6次奶,乳汁分泌平均每日泌奶为520毫升,如每天喂奶12次,每天平均分泌乳乳汁725毫升。同时有利消除奶胀,养活患乳腺病的机会。
为了实现按需喂奶,婴儿生下来就应和妈妈睡在一起,实行母婴同室或同床,这除了能保证随时喂奶有利母婴外,还便于增强母婴关系,较快地提高母亲抚养婴儿的能力和使新生儿多接受到母爱。
妈妈手记——儿子入园前心得
妈妈手记——儿子入园前心得
儿子入园前心得
时光如梭,转眼儿子已满三周岁,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作为幼儿教师的我,看着活泼可爱的儿子,心想儿子肯定会很好送的上幼儿园,虽说归说,但心里总会有些纠结的情绪……
2011年9月1日,这一天对于上小班的孩子和家长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孩子们怀着父母的期望,迈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重要的一步;每一个父母都希望那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暑期的这两个月,我和全家人也是一样的心情,并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做着准备工作。孩子上幼儿园哭闹这似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开始,而且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从这个阶段渡过他的初入园期的,然而孩子上幼儿园哭闹的原因无非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带来的不安全感、离开亲人的焦虑等。我觉得首先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让他觉得幼儿园是安全的、是充满乐趣的,才不会对这个地方产生抵触的情绪。作为幼儿教师的我,经常会和儿子聊聊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情,讲讲其他小朋友在幼儿园是怎么吃饭?怎么睡觉?爸爸妈妈会什么时间接送?等等问题。让孩子入园后能尽快熟悉,对孩子来说只有熟悉的才是安全的、才不会焦虑。我觉得孩子之所以哭闹,很大的原因是担心父母把自己扔到这里是不是不管了?那种恐惧会让他焦虑不安。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重点强调一点,“爸爸妈妈下了班就很快来接你”,简单的一句话一定会让孩子有种安全的感觉。
有一次,我和儿子谈话,谈到上幼儿园的问题时,我随机问他:“你如果上幼儿园,你会哭鼻子吗?”儿子说:‘妈妈,你是老师,我上幼儿园跟着你上,我就不会哭闹了,看着儿子清澈的眼眸,听着他那稚嫩的话语,我没有说话,心里却在隐隐做痛。儿子你不懂妈妈的苦心,正因为你对妈妈过于依恋,妈妈才不教你,妈妈是为你好呀!我非常清楚,作为教师,我要跟我的同行一样,要严格遵守纪律;作为母亲,我要跟别的母亲一样,决不能搞特殊化。
我们家宝贝在家时可是很粘人的那种,甚至于自己都不敢在客厅里看电视或插积木,总要有人陪着才安心。因此,一想到他这种情况上幼儿园,心里难免会犯愁些?我想孩子的成长历程就是这样的:那就必须要服从管教,得到约束,经历挫折。这样你才能成长。因为踏入幼儿园也算是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在这里对于你的性格,行为习惯,处事,外交能力的培养都是有帮助的。
亲爱的宝贝,你缺乏锻炼,你需要这样的锻炼。妈妈期待着你的成长。希望你在幼儿园里得到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学会独立,学会规则,学会与小朋友的沟通和交往。虽然我们平时也在尽力给你这样一个环境,但有一个大前提是解决不了的,就是所有的场合都有家长的陪伴,那样的独立和沟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沟通。宝贝你长大了,不知你是否真的能学会忍耐。真的能受得了那份约束。妈妈的观点是你在幼儿园或许会吃苦,但你也许会收获更大的快乐,因为不同年龄需要不同年龄的同伴。从此以后,你不再孤单,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好朋友,有了同学,玩伴,相信你会变得更充实和快乐!
听人说,“每个孩子都是飞进妈妈怀中的天使,在他弱小而无助的时候需要妈妈全身心的呵护和宠爱,可总有一日,当他的羽翼丰满,他就要飞了,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天空,用自己稚嫩的脚步去探索世界。”宝贝上幼儿园就是你要迈出的人生第一步,那么我的孩子请勇敢面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