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比身高》说课稿通用

发布时间:2023-03-26

身高说课稿。

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如何写出有逻辑性的教案呢?以下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整理的《《比身高》说课稿》,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比身高》说课稿【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108页教学实践活动捆0量身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接触统计,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估计的能力。

教具准备:身高测量仪若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l,提问导人: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统计表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用途较大,谁能举例说明

2.今天我们就用学到的统计知识,来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测量身高,(板书课题)并把测得的数据分段整理,绘制成统计表。

二、组织讨论

1.讨论:

用什么方法测量全班学生的身高既方便、迅速,又科学、准确呢

指出:

为了很快测出全班学生的身高,可以分几个小组,以56人一组为宜。

2.提问:分了小组之后,同学之间如何配合呢

指出:一学生看身高读数,一学生记录测得的身高,用厘米作单位。

三、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

2.让小组里的学生分工,相互协作测量身高,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各小组报告测量结果,每个学生把数据填人第148页的身高汇总表。

4.把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1)指名说一说数据的范围。

(2)适合以几厘米为一段分段呢分成哪几段呢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让学生统计出各段的人数并绘制成统计表。

集体校对。

5.看表分析:

(1)让学生说说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2)估计一下,本地其他学校的四年级同学的身高大约集中在()厘米到()厘米之间。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测量身高这一实践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比身高》说课稿【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使用体重仪和量身高的仪器。

2、尝试量身高称体重,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体检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体重仪(带有量身高的仪器)一台

活动过程

一、回忆以往经验,感知体检的项目。

1、教师:大家想想,我们保健室的老师给你们体检的时候,会检查哪些项目呢?

2、幼儿回忆以往经验并回答,

教师从幼儿的回答中提取出量体重和测身高两个方面。

二、探索正确使用体检的仪器。

1。出示体检用的仪器这是什么?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谁会用它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演示使用量体重和测身高的仪器

3。幼儿讨论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尝试帮助同伴称体重、量身高。

1。我们今天要称体重、量身高,请大家一起来帮忙,我们应该怎么看测量的结果呢?

2。幼儿自由述说自己的经验,知道要看仪器上面的刻度。

教师:我们测身高时应该怎样站呢?

3。大家共同测量身高和体重。

四、请小朋友记录下自己的测量结果,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比身高》说课稿【篇3】

活动目标

(一)尝试用多种方法测量自己和同伴的身高并进行比较。

(二)大胆地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已的比较方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测量自己和同伴的身高。

难点:用绳子测量、比较身高。

活动准备

(一)和保健医生联系,取得配合。

(二)测量用的绳子和其他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测量比较的材料。

(三)记录纸和笔。

(四)幼儿用书第1册第25-27页。

活动过程

(一)比比谁高(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测量有一定的经验,而身体的成长让他们对自己到底有多高、班里的同伴谁高谁矮都有了探索的兴趣。先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比较身高,从而引发他们对本活动的兴趣。)

1.测量身高方法多。

(1)今天我们来比比大家的身高,请你找个朋友想办法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鼓励幼儿结伴后用各种方法比较身高。)

(2)交流分享经验。

说说你和好朋友是怎样测量身高的。(引导幼儿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法,如:背靠背站立后目测比较;躺下来后请其他同伴在地上画记号,再进行比较;使用教室里的身高尺图进行测量比较。

(二)绳子量身高(设计意图:使用绳子作为统一的活测量工具来测量和比较身高,让孩子们突破测量这一难点。)

1.量一量。

(1)这里有绳子,请每人拿一根,和你的朋友互相用绳子来量量身高吧!(幼儿使用绳子量身高:一名幼儿笔直站立,其他幼儿帮助把绳子从头顶垂落下来,到地面后在绳子的相应部位做上记号或者直接把多余的部分剪掉。)

2.比一比。

请一个组的小朋友把量出你们身高的绳子放在一起,比一比谁高谁矮。(引导幼儿把记录身高的绳子一头对齐,排列在地板或者固定到墙面上,进行比较。)

3.高矮来排队。

把你们的绳子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成一排,然后你们也来排队!(每一组幼儿把绳子按顺序排列,再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让其他小组检查是否正确。)

4.谁最高?

我们全班,谁的个子最高?(每个组选出自己组里最高的幼儿,再次进行比较。)

(三)到底谁最高(设计意图:用标准的仪器进行测量,一方面是让幼儿获得关于自己身高的准确数据,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带幼儿到保健室,请保健医生使用测身高的仪器给每名幼儿进行测量,让幼儿用纸笔记录下自己的身高数据。

2.再来比一比。

医生为我们每个人测出了精确的身高数据,这次我们再来比比,全班小朋友到底谁最高?(共同比较数据,并在幼儿用书上记录下自己的身高和好朋友的身高,找出全班最高的幼儿。)

《比身高》说课稿【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身高尺测量身高,初步了解正确的测量身高的方法。

2、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运动、睡眠等)

3、培养幼儿的测量兴趣和探究欲望。

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6、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身高尺、铅笔、记录好身高的表格与空表格各一张、幼儿测量身高的录像片段、记录纸。

教学重难点:

掌握正确的量物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过程:

(一) 比较刚进幼儿园时的身高与现在的身高的不同,体会自己长高了

1、 刚进幼儿园时你有。

多高?我们班谁最矮?谁最高?

2、 现在你长高了多少?谁长得最快?(充分利用课前幼儿的记录表)

小结:每个小朋友在进园的时候都是小小的个子,小朋友是最高的,小朋友是最矮的。现在每个人都长高了,说明我们都长大了。

(二) 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 你现在有多高?(出示预先测量的数据)

2、 和老师给你们测量的结果会一样吗?(比较与正确数据间的差距)

3、 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观看录像,帮助幼儿体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测量的方法不对,测量的结果会不正确。人是否站直、尺是否放平、穿鞋与否、女孩辫子的高度等都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幼儿互相测量,再次体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 交流讨论,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1、 你长高了吗?长高了多少?为什么有的人长得快,有的人长得慢?

2、 怎样才能快快地长高、长大?(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平衡营养、加强运动、保证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快快地长高长大。

(四)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小朋友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有的长的矮?怎样才能让自己快快长高呢?

小结:影响长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多加强营养、多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都可以帮助我们快快长高。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继续用正确的方式测量他人的身高,布置“成长快乐”的宣传画,请幼儿到中班和小班进行健康宣传。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联系。设计与幼儿密切联系的事件,让幼儿将自己生活中的知识带到活动中,使幼儿感到无比的亲切。“体验数学”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所倡导的,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是一种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的学习活动。体验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整节活动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巩固新知,形成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百科:女孩比男孩身高发育的早,在12-13岁为快速增长时期,到19-23岁开始停止增长,而男孩身高发育的晚,在15-16岁为快速增长时期,到20-24岁停止增长,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比身高》说课稿【篇5】

一、教材分析

在小学,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表、平均数等知识,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有所体验,在本章的前半部分,学生又学习了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等内容,掌握了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教材设计了“身高和度长有关系吗?”这一内容,它是一个在恰当的背景下的实际问题,寻求身高和度长的关系,并进一步寻求一些一般性的规律。这既是对所学统计知识的复习,也是一个深化。

学习统计需要学生亲身的经历,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也需要学生亲身的经历,因此教材将它设计为数学活动课。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能增进对统计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数学情感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但在实际背景中,学生很难意识到运用统计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初一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因而本节活动课的重点是运用数据作出推断。难点是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统计活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本节课的活动始终围绕“猜想”展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力求达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亲身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

(二)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运用数据作出推断的统计观念。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同桌的两人准备软尺一把、计算器一个)

(一)提出问题

1.引子

一只小猫捉老鼠,老鼠钻进了洞里,小猫用胡须量了量洞口,很快就知道了能不能钻进洞里捉到老鼠。这是为什么呢?你知道吗?

2.情景

一个人在旅行时看到一棵大树,发现他正好可以用双手合抱大树,此时双手中指指尖相对,于是他马上估计出这棵大树有多粗。如果这个人就是你,你能吗?

小猫可以用胡须来估计身体的宽度,旅行者可以用双手合抱来估计大树的周长,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学生对将要进行的猜想设置合理的情境。将情境设计成互动的,便于学生从自身出发,去模拟当时的情景,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动手做试验

1.重现

当时的情境是怎样的?你能做到吗?让学生模拟。一人双手环抱,保持双手中指指尖相对,另一人从旁协助,进行测量。

2.优化

这样测量方便吗?有没有更好的测量方式?能否将两臂左右水平伸直?引出度长的概念。

3.质疑

旅行者是这样得出结果的吗?那他是怎么知道的呢?你能从小猫的例子中想到什么?

4.猜想

人的身高和度长应该是近似相等的!引出本节活动课的主题:身高和度长有关系吗?

原景重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既解决了上一步的问题,又让学生得到了自己度长的数据。观察数据,再联想到小猫的例子,学生可以自发地意识到这个数据与身体的某个特征量有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自身,又可以自然而然地提出猜想。

(三)测量记录

1.思考

要判断猜想是否正确,就需要收集每个人的身高和度长的数据,能做得到吗?在现有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呢?

2.分组

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内明确分工,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设计记录表,有的负责记录。测量小组每个成员的身高和度长并记录下来。

这实际上就是收集数据的过程。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自觉地运用数据作出推断。学生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内驱力),就要自发地收集身高和度长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将发展自身的统计观念。同时,采取分组的方式,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优越性。

(四)解释现象

1.观察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并与自己的猜想进行比较。(由于个体的差异及测量的误差,学生收集的数据中,大部分身高和度长近似相等,也会有少数例外)

2.质疑

能够根据这几个近似相等的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3.选择

该选择哪个统计量来描述数据呢?(提醒学生可以利用计算器)

4.解释

引导学生利用所得的数据,给出符合本小组实际的解释。

这实际上是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学生经过观察、归因、对比,选择了平均数这个统计量进行描述,既加深了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又很好地发展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现象的解释,实际上也是对猜想的一个调整。

(五)陈述结论

1.交流

请各小组代表陈述本小组对数据的解释。虽然各小组的数据不同,但平均身高和平均度长都是近似相等的。这说明我们的猜想在小组范围内成立,那在全班范围内呢?

2.汇总

汇总各小组的数据,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度长。

3.结论

一般情况下,人的身高和度长是近似相等的。对于身高和度长这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其中的一个来估计另一个。

这实际上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发现了差异,在讨论中得出了结论,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进一步体会了“运用数据作出推断”这一基本的统计思想。同时,通过陈述自己的结论,既锻炼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教材要安排这样一个数学活动呢?度长很少被提到,那研究身高和度长的关系还有意义吗?难道只是为了使学生再次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吗?我认真研究了教材和课标,逐步领会了其中的深意:身高和度长是两个随机量,学生开始收集的数据都是杂乱无章的,但通过这节活动课,我们可以发现,看来没有关系的两个随机量之间也存在某种关系,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如身高和度长近似相等。从哲学上来看,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有结构的、生动的世界。随机现象也存在类似的关系,而寻找这些关系,就需要我们运用统计的知识对数据进行恰当的处理,找出其中的规律。

具体在本节活动课中,要始终把握“一个关键点,明暗两条线”,以点带线,开展活动。活动的关键点是猜想。通过观察、联想、猜测、验证、交流的过程,串起明暗两条线。明线是:使学生亲身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运用数据作出推断(体现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暗线是: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交流,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也就是说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比身高》说课稿【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测量的工具及方法、能以自然物为单位记录测量结果。

2,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有过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纸盒、垫子、棍子、长条积木、绳子等,幼儿记录单、笔。

活动重点、难点:

掌握自然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培养孩子们多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中班小朋友在玩医院游戏的时候,遇到一个困难,他们想学医生的样子给小朋友量身高,可是他们不会用尺子,又找不到其他的材料来量,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想一想,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量身高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于测量的自然物体。幼儿每说出一种材料,教师就追问幼儿该材料的使用方法。如:“箱子怎么量身高呢?你打算怎么做?只要把箱子摞起来就能知道小朋友的身高吗?”“积木怎么量身高?你认为积木竖着放会怎样?怎样放不倒,又可以量出身高?”

二,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分组探索测量的方法。

1, 师:你认为哪种材料合适,你就去试一试。如果材料很少,但想用它的人却很多那该怎么办?(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分工合作使用同一种材料。)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的方法。

三,讨论解决测量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明确测量的方法。

1, 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2,幼儿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3,教师展示一组幼儿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存在的问题。

4,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确测量身高的具体方法。

四,幼儿再次探索并记录测量结果。

1, 师:等会小朋友再去量,想一想怎样量身高才准确。这次量过身高之后,不仅要把你用了什么材料,是用什么方法量的记录下来,还要把你有多高用数字和标记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引导。

五,展示幼儿记录,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 引导幼儿从记录上发现同伴使用了哪些材……

2, 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测量的方法。

3, 教师提出幼儿在测量中或记录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活动后思考。

活动延伸:

1,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带他们进一步探索。

2,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

活动反思:

1,孩子们在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中结束了本次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物体量的认识及对不同量测量工具的了解;,虽然参与性很高,但对与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本次活动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记录活动环节。因为平时的教学活动在这方面我没有细心指导,忽略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孩子们记录起来很困难。

2、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比身高》说课稿【篇7】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比身高》说课稿【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身高、体重的含义,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2、大胆的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

重难点:

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数学)白纸、笔人手一份;测量用的木棍、绳子与保健老师联系,告知活动的意图,获得配合重点与难点

活动过程及指导策略:

(一)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

1、交流自己对身高和体重的已有认识。(丰富词语:身高、体重)带幼儿至保健室,测量身高、体重,幼儿记录,教师也记录。

(保健教师依次按次序给每个幼儿测量,大声报出幼儿的身高和体重,请幼儿自己记录在纸上。)检查记录结果,交流记录方法。

2、哪个数字表示身高?哪个数字表示体重?应该怎么记录?记录有错误的幼儿再次测量记录。

(引导幼儿辨认两位数和三位数,并区分左右进行记录,知道数字从左至右写。)

(二)小组成员相互比较身高与体重,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组里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轻,谁最重。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较的方法。

1、实物比较的方法:逐个站立比较高矮;相互抱抱感觉轻重等。

2、测量比较的方法:用绳子量身高,看谁的绳子最长等;称称体重,比比谁最重。

3、数字比较的方法:比较体重的数字(两位数),先从左边的数字比,如果一样,就比比右边的数字,哪个大就是哪个重;两个数字都不一样就用减法算一下等。

《比身高》说课稿【篇9】

教学内容:

课本6162页。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

认识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设疑:草地上有五个人在玩,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0岁,请你想象一个是怎样年龄的五个人在玩?

2、揭题

二、探索新知

1、与学生一起欣赏

淘气所在班级学生的升高情况。

2、根据淘气所在班级学生身高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结合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2 )说说淘气身高在班级的位置。

(3 )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的班级定制运动服提出建议。

3、数学书61----62页

某地20xx年1月到12月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销售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等离子/台 200 250 300 450 600 300 350 400 450 650 450 300

液晶/台 400 500 550 650 800 650 700 550 800 1000 750 600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启示

(3)两种电视全年中销售最好的月份占

全年销售数量的百分之几?

(4)液晶电视全年销售数目比等离子电

视销售数目高了百分之几?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出示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交流后,出示答案:引导学生通过求平均数验证

改编例题后,出示

与学生一起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

出示小练习

引导对中位数和众数又有那些认识

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的众数不唯一,也可以没有,一组数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可能是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的练一练。

完成后,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表示这组同学跳绳的平均水平。

下表是华星小学五年级男女人数统计情况

班 级 5、1 5、2 5、3 5、4

男/人 24 30 28 19

女/人 23 22 22 28

(1)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五年级女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四班男生比二班男生少百分之几?

(4)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板书设计 :

身高的情况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不重复

制成统计图 不遗漏

分析数据

《比身高》说课稿【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身高、体重的含义,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2、大胆的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数学)白纸、笔人手一份;测量用的木棍、绳子与保健老师联系,告知活动的意图,获得配合。

活动过程:

一、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

1、交流自己对身高和体重的已有认识。(丰富词语:身高、体重)带幼儿至保健室,测量身高、体重,幼儿记录,教师也记录。

二、小组成员相互比较身高与体重,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组里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轻,谁最重。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较的方法。

1、实物比较的方法:逐个站立比较高矮;相互抱抱感觉轻重等。

2、测量比较的方法:用绳子量身高,看谁的绳子最长等;称称体重,比比谁最重。

3、数字比较的方法:比较体重的数字(两位数),先从左边的数字比,如果一样,就比比右边的数字,哪个大就是哪个重;两个数字都不一样就用减法算一下等。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比身高》说课稿通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说课稿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身高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中班数学说课稿:比较高矮 导读:设计这堂课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把幼儿知识和发展其智力两个要求同时加以体现。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课内容是《比较高矮》一课,教学对象为: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比较高矮》在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中的教学...
    2019-12-12 阅读全文
  • 说课稿:比本领 说教材:这是一节以计算为主的综合活动,感知物体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而数学是枯燥无味又抽象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中班幼儿,往往对学习数学很不感兴趣。针对孩子这...
    2020-07-31 阅读全文
  • 比长短说课稿 育儿分类:说课稿一、说活动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比较、排序在小班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到。我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吸管投放到活动中,运用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2020-03-09 阅读全文
  • 比本领说课稿 说课稿:比本领 说教材:这是一节以计算为主的综合活动,感知物体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而数学是枯燥无味又抽象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中班幼儿,往往对学习数学很不感...
    2020-06-01 阅读全文
  • 《散步》说课稿通用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栏目推选:“散步说课稿”。以下的《散步》说课稿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优秀的教师授课前,都会备好教案。传统的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2023-03-08 阅读全文

导读:设计这堂课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把幼儿知识和发展其智力两个要求同时加以体现。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课内容是《比较高矮》一课,教学对象为: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比较高矮》在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中的教学...

2019-12-12 阅读全文

说教材:这是一节以计算为主的综合活动,感知物体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而数学是枯燥无味又抽象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中班幼儿,往往对学习数学很不感兴趣。针对孩子这...

2020-07-31 阅读全文

育儿分类:说课稿一、说活动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比较、排序在小班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到。我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吸管投放到活动中,运用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2020-03-09 阅读全文

说课稿:比本领 说教材:这是一节以计算为主的综合活动,感知物体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而数学是枯燥无味又抽象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中班幼儿,往往对学习数学很不感...

2020-06-01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栏目推选:“散步说课稿”。以下的《散步》说课稿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优秀的教师授课前,都会备好教案。传统的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2023-03-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