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2-03-04

七年级数学教案小学生。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为了给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效率,教案是个不错的选择,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常规课,没有游戏和丰富的活动,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这节课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就成了我思考的重点。

课后反思对于这一节,我是准备了很久的,应该说是比较充分的。但讲完以后却发现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教学的整个过程做出一点回顾和思考。

这一次,我依旧采用了先讲评作业,后进行新的内容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本节的内容稍微多了一些,但我还是不想因为公开课而拉下学生原本该更正的作业反馈。我觉得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只有改正了才能有进步。

对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问题,我觉得设计的还是很好的。就用三班的学生去小卖部买东西为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周围,或者说数学是很有用的。从上课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他们很感兴趣。这对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很有帮助作用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是收到了这样的效果的。

对于探究新知的环节,由前面的问题很自然就过度到新知上了。其实整式的加减本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的问题,或者说本身是没有什么新的内容的,只是需要让学生知道前面所学的就已经是整式的加减了,只不过没有明确的讲罢了。所以这一个环节还是做的很好的。

对于去括号法则的幽默记忆,我觉得这是一个亮点。运用谐音的方法把知识点记起来,长久不忘。这是一种方法,不仅仅是学数学,其他科也同样如此。通过此不仅仅是可以学好数学,同时还可以学好其他科目,我本人觉得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对于例题的教学,故意设置了需要让学生列式这一步,目的是增加一定的难度,好让学生感觉到有一定的挑战性,进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

对于习题的讲评,出了点问题,说严重的应该说是教学事故了:把最后的求解答案给写错了。这是一个不该犯的问题,我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回事了,怎么会出现这么低级的失误。还经常要求学生做题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尤其是计算题,会做的题一定要得满分,可是我自己却出现了这种差错,真是感觉做的太失败了。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铭记于心,下不为例!

【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知识内容安排做了很多调整。

第2章第1节整式的加减内容安排了同类项概念,升降幂排列,合并同类项。其中例题中又涉及到化简求值和列代数式。

把“同类项概念,升降幂排列,合并同类项”,合在一起完不成教学任务,单讲同类项概念,书上有没有相关练习题,升降幂知识写在提示处,不知是否属于考试内容。

讲这节课时,我选定同类项概念和升降幂排列,正赶上领导听课。打算下一节讲合并同类项。

学生活动之后,有些学生对升降幂排列不太明白。

这样安排内容保证内容的完成性。

第3课张老师也讲的这节课,他安排内容同类项概念,合并同类项。对于合并同类项学生也没学彻底。

【反思】

整式的加减是承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续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有其奥妙学法教法值得反思。

一、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与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而同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同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单方程。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因此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真正含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似乎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数字,但在数字运算的背后,却隐含着式的运算,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无论是概念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示的,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学业生看到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整式比数学更具一般性的道理。

三、类比数学习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关于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况,由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充分注意数式联系与类比,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四、抓住重点,加强练习,打好基础

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用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准确判断同类项,把握去括号要领,防止学生易出错地方,并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掌握。

【反思】

《整式的加减》是全日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解方程、解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整式的加减》教学中,我主要是从我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掌握的知识出发。

第一步: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将各种粉笔头混合在一起,要求学生从中挑出红色、黄色、白色的粉笔头进行分类;再让学生想想,在饭堂吃饭后洗的饭碗与汤匙的摆放,引导学生想一想东西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虽然这些事情看似与数学学习毫不相干,但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却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分类思想,为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及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还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步: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同类项的概念,我首先出一些单项式,其中也有一些单项式是有相同字母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让学生把这些单项式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找出其相同点:含有相同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我就告诉学生这样的项就叫做同类项,否则,不是。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同类项的例子,明确强调要成为同类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所含字母要相同;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必须要相同。所以在举同类项的例子的时候,只要让学生把系数改变,字母部分不变就可以了,这样通过学生的体验,很快的明白了同类项的意义并且能够准确地举出同类项的例子。

第三步:在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后,然后提出问题“在多项式3x2-2y4-4xy-2+3+5x2-5y4+2xy中。1、这个多项式中有那些项?2、哪些项可以合并在一起?(特别强调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学生往往会不注意)为什么?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从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着乐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巩固了同类项的概念,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步:去括号的法则和注意的事项。

总的来说,《整式的加减运算》最基础的是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准确判断同类项,把握去括号要领,防止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并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学生就能有效的掌握好,也为今后学习同类根式的运算打下好的基础。

【反思】

对于《整式的加减》教材中首先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数。了解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

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突破这一认识,需要一定时间,我在讲这节课的时候利用了“物以类聚”这一生活常识。例如:a>0,它的数学含义就是用字母a,>,0这三个数学符号的组合表示大于0的数,也就是正数。对于其它一些概念的理解具体的安排如下:

(一)同类项:通过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如□+□+□=3□,让学生模仿例子做练习,然后推出同类项的定义。课前练习要有模仿性及代表性,能让学生易于观察推出结论。因为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类的东西”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会辨认同类项就不难了。

(二)合并同类项:先讲系数这个概念,既避免了与单项式的次数一起讲所带来的易混淆性,又是合并同类项所必须掌握的基石。然后,重点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去括号:运用乘法分配律引入及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四)整式的加减:可用两个课时把重点知识巩固好。

通过实践,我对教材的整合中,使学生轻松的认识、理解、掌握知识,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习,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

【反思】

反思与收获: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常规课,没有游戏和丰富的活动,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这节课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就成了我思考的重点。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逐步引出课堂重点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的特点,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当堂课知识,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不再是灌输式,而是引导式。教师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的合作者,课堂气氛宽松融洽,有利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在处理问题二时,学生的突然提问属于课堂上的意外。对于这个意外,我自己感觉处理得比较好,解决了学生提出的疑问,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维护了课堂公平、民主的氛围,并保护了学生敢于质疑的胆量和精神,为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优秀教学案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优秀教学案设计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优秀教学案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优秀教学案设计

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

学习目标

1.知道整式加减的意义。

2.会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3.能用整式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步骤。

5.教学难点:应用整式加减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整式加减的法则

学一学::1.阅读教材P74“动脑筋”和例题4,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同类项?xyz与24xyz是同类项吗?怎样合并同类项?

(2)你能说出去括号的法则吗?想一想容易出错的情况

(3)例题4中,如果要求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差如何计算?

【归纳总结】:求多项式的和或者差时,先将多项式用括号括起来,然后用“___”或“____”连接,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知识点二:利用整式加减法则化简求值

1.阅读教材P75例题5,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例4第一个括号的去括号结果-()=

(2)写出例4第二个括号的去括号结果-2(2.5xy+10)=-()=

【归纳总结】:1.括号前面系数不为1时,最好先将系数乘进括号去,再去括号;

对于多项式的计算,应先____,再代入____进行计算较简便。

填一填:计算

=-()

=

=

知识点三:用整式的加减解决实际问题

1.阅读教材P75例题6,回答下列问题

(1)阴影部分的面积=的面积–的面积

(2)一个长方形的宽为a,长比宽的2倍少1,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当a=2时,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当a为时,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

合作探究

1.多项式的值()

A.与x、y的值有关B.与x、y的值无关

C.只与x的值有关D.只与y的值有关

2.减去-3x得的多项式为()

A.B.

C.D.

3.若A=,B=,则A-B为()

A.B.

C.D.

4.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2,b=-1

【反思】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全新思维,创新性人才,而这种人才是靠教育培养的,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只是把学生作为"受体",强加地把所有东西都填装进去,这就难以开拓学生思维,挖掘他们的潜力,课改正是要改变这一点,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实践。所以本节课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几个特色:

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平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图形的,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牙膏盒、茶罐、魔方、墨水盒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品,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前观察、收集,课内动脑、动手对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只要通过积极思考,大多数时间都是有权力发言的,我一直鼓励他们大胆的说话,大胆的提出自己对题目或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

1.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重点)

2.能用整式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3.能在实际背景中体会进行整式加减的必要性.

一、情境导入

1.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1)让学生写出答案:n+(n+1)+(n+2)+(n+3);

(2)提问:以上答案能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

2.化简:

(1)(x+y)-(2x-3y);

(2)2(a2-2b2)-3(2a2+b2).

提问:以上的化简实际上进行了哪些运算?怎样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整式的加减

【类型一】整式的化简

化简:3(2x2-y2)-2(3y2-2x2).

解析:先运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注意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负号,那么括号中的每一项都要变号;合并同类项时,只把系数相加减,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解:3(2x2-y2)-2(3y2-2x2)=6x2-3y2-6y2+4x2=10x2-9y2.

方法总结:去括号时应注意:①不要漏乘;②括号前面是“-”,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各项都要变号.

【类型二】整式的化简求值

化简求值:12a-2(a-13b2)-(32a+13b2)+1,其中a=2,b=-32.

解析: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a与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原式=12a-2a+23b2-32a-13b2+1=-3a+13b2+1,当a=2,b=-32时,原式=-3×2+13×(-32)2+1=-6+34+1=-414.

方法总结:化简求值时,一般先将整式进行化简,当代入求值时,要适当添上括号,否则容易发生计算错误,同时还要注意代数式中同一字母必须用同一数值代替,代数式中原有的数字和运算符号都不改变.

【类型三】利用“无关”进行说理或求值

有这样一道题“当a=2,b=-2时,求多项式3a3b3-12a2b+b-(4a3b3-14a2b-b2)+(a3b3+14a2b)-2b2+3的值”,马小虎做题时把a=2错抄成a=-2,王小真没抄错题,但他们做出的结果却都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明理由.

解析:先通过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对多项式进行化简,然后代入a,b的值进行计算.

解:3a3b3-12a2b+b-(4a3b3-14a2b-b2)+(a3b3+14a2b)-2b2+3=(3-4+1)a3b3+(-12+14+14)a2b+(1-2)b2+b+3=b-b2+3.因为它不含有字母a,所以代数式的值与a的取值无关.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的思路就是把原式化简,得到一个不含指定字母的结果,便可说明该式与指定字母的取值无关.

探究点二:整式加减的应用

如图,小红家装饰新家,小红为自己的房间选择了一款窗帘(阴影部分表示窗帘),请你帮她计算:

(1)窗户的面积是多大?

(2)窗帘的面积是多大?

(3)挂上这种窗帘后,窗户上还有多少面积可以射进阳光.

解析:(1)窗户的宽为b+b2+b2=2b,长为a+b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求得答案即可;

(2)窗帘的面积是2个半径为b2的14圆的面积和一个直径为b的半圆的面积的和,相当于一个半径为b2的圆的面积;

(3)利用窗户的面积减去窗帘的面积即可.

解:(1)窗户的面积是(b+b2+b2)(a+b2)=2b(a+b2)=2ab+b2;

(2)窗帘的面积是π(b2)2=14πb2;

(3)射进阳光的面积是2ab+b2-14πb2=2ab+(1-14π)b2.

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看清图意,正确利用面积计算公式列式即可.

三、板书设计

整式的加减的运算法则: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通过“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习题的复习归纳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小组讨论概括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然后出示例题,由学生解答,同时采取由学生出题,其他同学抢答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整式的加减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

教学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1)学生写出答案:n+(n+1)+(n+2)+(n+3)

(2)提问:以上答案能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

2.化简:

(1)(2x-3y)+(5x+4y);

(2)(8a-7b)-(4a-5b).

二、讲授新课

1.整式的加减:教师概括或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整式加减的步骤.

不难发现,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因此,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

(2)如果有同类项,那么先合并同类项.

2.例题:

【例1】求整式x2-7x-2与-2x2+4x-1的差.

【例2】计算:-2y3+(3xy2-x2y)-2(xy2-y3).

【例3】化简求值2x3-xyz)-2(x3-y3+xyz)+(xyz-2y3),其中x=1,y=2,z=-3.

3.课堂练习:

课本P69练习第1,2,3题.

4.巩固练习:

(1)已知A=a2+b2-c2,B=-4a2+2b2+3c2,且A+B+C=0,求C;

(2)已知xy=-2,x+y=3,求代数式(3xy+10y)+[5x-(2xy+2y-3x)]的值.

分析1)可用逆运算来代入求解;(2)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化简,再求值,这个地方应注意运用整体代入思想.

三、课时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

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

(2)如果有同类项,那么先合并同类项.

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可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作业

课本P69习题2.2第6、7、9、10题.

【反思】

1.寻找教材以外的资源,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堂课下来,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的拓展同学们的思维,去寻找教材以外的资源。比如在上这节课前,我要求学生去搜集、整理一些生活中有规则的物体,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照顾到了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人人都能参与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理解。

老师出示一幢建筑物,让学生找出图中包含有哪些立体图形,同学们通过寻找,体会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3.动手制作模型,体会立体图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只要通过积极思考,大多数时间都是有权力发言的,我一直鼓励他们大胆的说话,大胆的提出自己对题目或概念的理解。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大大地锻炼了学生交流的能力,加深了对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做到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地有力结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来加深对概念内容的理解,既不死记硬背,又能完全体会到问题的精髓,让学生感受到做数学主人的乐趣。

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介绍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介绍》

《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介绍》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整式的有关概念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一、教科书内容和本章学习目标

1.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2.教科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整式的有关概念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内容的编写是在学生已有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整式的加减运算是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学习整式的乘除、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这两节内容都是由章前引言中的问题引出的。在章前引言中,教科书以2006年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为背景,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设计了几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对式子进行化简等,为引出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等概念和法则提供实际背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这些概念和运算是实际的需要。

第2.1节“整式”主要介绍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其相关概念。这些概念是结合实际问题给出的。在引出这些概念的过程中,教科书充分重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本节开始,教科书从章前引言中的问题(1)入手,在速度已知的前提下,利用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首先计算当时间是具体数字时火车所行驶的路程,然后逐步过渡到当时间用字母表示时火车所行驶的路程,这个路程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教科书的这种设计,让学生回顾复习小学所学的用字母表示数,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子更具有一般性等。接下去,教科书安排了两个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式子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然后设置一个“思考”栏目,通过分析引言与例1中的式子的共同特点给出单项式的概念、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等。为了进一步巩固概念,教科书设计一个例题,例题中包括四个实际问题,要求用单项式解决问题。通过这个例题,在巩固单项式概念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单项式表示出来,为学习下一章列方程打基础。有了单项式的概念,教科书在此基础上开始研究多项式的概念。对于多项式概念的引入,教科书采用的方式与单项式概念的引入基本相同。首先设置一个“思考”栏目,通过分析例2中式子的共同特点,教科书给出了多项式的概念,以及多项式的项和次数的概念等。为了进一步熟悉多项式的概念,教科书给出一个例题,要求用多项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字母的取值进行计算。

第2.2节“整式的加减”是在学习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基础上,研究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本节内容的编写充分重视了“数式通性”,是在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来研究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本节开始首先研究了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教科书从章前引言中的问题(2)出发,通过分析这个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化简这个式子需要合并同类项,这样教科书就通过实际问题引出了对合并同类项内容的讨论。接下去,教科书设置“探究”栏目,栏目中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有理数的运算,实际上是在式子中,当t取2和-2时的算式,计算这两个算式可以利用分配律,这为解决问题(2)提供方法上的引导。问题(2)要求根据问题(1)中的方法化简式子,由于这个式子中的字母t表示数,问题(1)和问题(2)中的式子有相同的结构,这样,教科书通过分析算式与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结构,通过与数的运算进行对比,引出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即利用分配律合并同类项。至此,教科书对同类项的讨论只涉及到一次的情形,重点引出了合并同类项的依据,为更一般的同类项的合并提供方法上指导。对于一般的同类项的合并,教科书设置了一个“探究”栏目,要求类比前面所研究关于式子的化简,讨论更一般的同类项(例如多项式中的项的次数高于1,字母不止一个等)的合并,并结合这个“探究”栏目,讨论了同类项的特点,给出同类项的概念。之后,教科书采用与数进行类比的方式,讨论了利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将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进一步体现了“数式通性”。与合并同类项一样,去括号也是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教科书在充分讨论合并同类项之后,研究去括号的内容。教科书从章前引言的问题(3)出发,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在已知速度和时间的前提下,列出表示路程的式子,这两个式子都带有括号,化简它们首先需要去括号,这样教科书就结合一个实际例子引出了对去括号的探讨。类比着数的运算,分析去括号前后各项符号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得到去括号的符号变化规律。研究了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内容,就可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接下去,教科书通过几个具体例子给出了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

3.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二、编写时考虑的几个问题

1.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本章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科书将这些内容的编写与列出整式表示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起来,而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之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等,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因此本章编写时,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在整理小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例如,在本章第2.1节的一开始,教科书就提出问题“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这个问题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数到式过程,体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为下面继续学习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进行引导。因此,教学时,要注意与小学学过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在第2.1节的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例子,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复习时要注意这个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复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含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2.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似乎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数字,但在数字运算的背后,却隐含着式的运算。因此本章编写时,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无论是概念的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的。例如,本章的章前引言,以青藏铁路为背景提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引出了本章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在讨论单项式的概念时,教科书从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1)出发,引出用字母表示数,指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接着,教科书安排了两个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的例题,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引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概念。再比如,在学习整式加减运算时,对于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这两个进行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教科书也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的。对于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教科书是结合着章前引言中的实际问题(2)引出的;对于去括号,教科书是结合着章前引言中的实际问题(3)引出的。另外,在本章的例题和习题中,也设计了大量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选材广泛,有的选自于工农业生产,有的是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也有反映社会进步的,等等。教科书的这种编写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体会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类比数学习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整式可以简明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这使得关于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说整式的运算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的,式的运算更具有一般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本章编写时,充分注意了与数的运算相联系,类比着数的运算,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和规律。例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法则时,教科书通过一个“探究”栏目,将数的运算和式的运算对照起来。先让学生进行数的运算和,在计算的过程中,重点思考进行运算的依据,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这个依据,探讨关于式的运算。由于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因此可以用关于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式子进行变形和化简。对于类比数的运算来学习式的运算,教科书是非常强调的,在可以进行类比的地方基本都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在研究去括号时,教科书提出如下问题“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类比数的运算,它们应如何化简?”。因此,本章编写加强了数的运算与式的运算之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数的运算来学习式的运算,充分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体现“数式通性”,促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

4.加大探索空间,发展思维能力

给学生留出探索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本套教科书的一个编写特点。为此,教科书在正文中专门设置了“思考”“探究”和“归纳”的栏目,力求使得数学结论的获得是通过学生思考、探究等活动而得出的。此外,教科书也设计了“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等专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的空间。本章编写时,结合本章内容的特点,在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做了积极努力,无论是对于概念的获得,还是运算法则的研究,教科书都充分注意为学生创造探索空间。例如,对于本章的两个主要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教科书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出概念的做法,而是设计了一个由学生探索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单项式为例,教科书要求学生分析一些式子的共同特点,得到单项式的概念。这个过程让学生经历形成概念的探索过程,对单项式概念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再比如,对于运算法则的获得,教科书也给学生留出了较大的探索空间。以研究合并同类项法则为例,教科书强调类比数的运算来研究式的运算。教科书通过设置“探究”栏目,将这个类比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找到数的运算与式的运算的相同之处,通过类比得到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同时也理解了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总之,这样的一种编写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为学生留出探索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意识。

三、对教学的几个建议

1.加强式与数的类比教学

在前面介绍本章的编写特点时,我们谈到本章编写注意加强式与数的类比,体现“数式通性”,利用学生熟悉的有关数的运算来学习整式的运算。根据教科书的这个编写特点,在整式运算的教学中要强调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学习式的运算,理解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在式的运算中仍然成立,体会“数式通性”。通过对数与式运算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又由一般(抽象)到特殊(具体),在不断重复中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2.重视培养学生列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

加强与实际的联系是本章编写的一个特点,对于本章重点概念(如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的引出,以及运算法则(如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的,可以说实际问题贯穿于全章内容的始终。教科书的这种编写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整式的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到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整式比数字更具一般性的道理。另外,从实际问题所隐含的数量关系看,基本上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有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有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以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等。教科书选择具有这些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整式表示出来的过程,这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实际问题的作用,结合实际问题学习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以及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等,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列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逐步让学生养成善于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抓住重点、加强练习,打好基础

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它们是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其次,要明确合并同类项的含义是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这样多项式就得到了简化;最后,要使学生明确“合并”是指同类项的系数的加减,把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系数,要保持同类项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去括号是对多项式变形,学习去括号时,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掌握去括号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去括号。对于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等重点内容,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年级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


没有母亲,也就没有我们,正是母亲给了我们一切!如果你不懂得珍惜,在你失去什么之后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课文中,让我们明白了珍惜这个道理。那么,你知道哪些写的不错的《秋天的怀念》教案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重点:

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

小结: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诀别

2.简介作者: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出处:《史铁生作品集》文体:散文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明确:文中怀念的是“母亲”。两次写到秋天。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从上面题目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5、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四、探究语言

1、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并结合相关词语说说它们对表现伟大的母爱的作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明确:动作描写。“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搞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4)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心理描写。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五.精段阅读:(第2段)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态度、情感;

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指导;可分角色朗读。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六、拓展延伸(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

(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

七年级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说明: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解题: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秋天的怀念》

二、感知课文

1、听示范朗读

2、听完朗读,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

——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3、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

——(第一段)

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

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4、为什么,他的脾气会这么暴躁?

—— 双腿瘫痪。是啊,原来生龙活虎,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自然会脾气暴躁。

三、深入分析

1、面对这样的儿子,他的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悄悄地”——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扑过来忍住哭”——坚强、坚韧

“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

“抓住我的手”——执着

2、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表达对儿子的爱?

“挡在窗前”——怕儿子触景生情

“一会坐下,一会站起”——为儿子愿意看花而产生的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央求般的神色”——母亲的执着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细心、体贴

3、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 儿子瘫痪

【拓展阅读】:“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事实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4、“深受苦楚”的.母亲: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有没有猛地把手边

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 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5、“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朗读描写菊花的句子,找出形

容菊花的品质的词语: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

风中正开得烂漫。

淡雅 高洁—— 母亲的写照

热烈而深沉——母爱的写照

6、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归纳总结】: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

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拓展阅读一】:“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

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拓展阅读二】:“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得哭喊,心里

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拓展阅读三】:“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

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课文题目的内涵:

——怀念母亲对儿子博大无私的爱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四、课后练习

1、文章最后自然段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学习这种写作手法,试着写一段

景物描写以抒发某种情感。

2、写一段给母亲的话,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深刻理解。

七年级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品味伟大无私的母爱。

2.品味理解作者对母亲的复杂丰富的情感。

3. 理解鉴赏标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味文中丰富深沉的思想情感,并能做简要分析。

教学难点:

能够用文字全面、深刻、准确地分析文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

要注重教学的整体性,要尽可能减少频繁琐碎的问答,减少短暂肤浅的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xx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时年22岁。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时年28岁。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20xx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死后把绝大部分的器官捐献了出去,令人感动。[8]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深圳中学生杨林在他的文章的鼓励下,走出来车祸带来的阴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

本文发表于1981年,时年30岁!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二、重点字词:见《高分突破》早读材料。

三、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本文深沉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味本文在平静内敛中表现深沉炽烈情感的叙述风格,要品味与《春》热烈张扬的风格的不同描述。

四、整体把握:读诗读文都应当首先考虑把握一篇诗文的主题中心

1.考虑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记叙要素,梳理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概括文章的能力。)

(可以首先简要研讨本文情节发生的季节,及在文中的依据。

是秋季:北归的雁阵,树叶飘落,北海的菊花开了。)

在一个秋天,我因为瘫痪而暴怒无常,后来我终于同意母亲推我去北海看花,但母亲出门却再也没有回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花,我们兄妹都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活儿”

2.阅读全文,说说都表现了作者哪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并做简要分析。

① 有对母亲最深切的怀念和赞美。这种感情贯穿全文,尤其是最后一段写景抒情,描写斑斓热烈的秋花,更是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

② 有深深的愧疚、悔恨和自责。第①②段,母亲已是病危,我却一无所知,反而暴怒无常,只给母亲增添痛苦。

③终于领悟了母亲所说“要好好活儿”的道理。最后浓墨重彩描写热烈的秋花,含蓄而又鲜明地表明作者终于走出困境,已振奋精神,昂扬面对苦难的命运。

五、①认真回想,写一篇表现母亲关爱自己的作文,5分钟之内尽可能多写.

②完成第一课时堂堂清。

第二课时

六、找出文中蕴含着丰富思想情感的语句及细节描写,并作简要分析。

1.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这几句是对母亲的动作、语言描写,很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听到我愿意出门看花时的那种喜出望外的激动兴奋的心情,体现了母亲对我极其深切的爱,渴望着能帮助我减轻痛苦。看看似平静的叙述,实则蕴含着作者对母亲最深沉的怀念。

2.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这几句记叙了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读来令人心酸。母亲一生艰难,少有幸福,然而在临终前心中完全没有自己,而只有对还不能独立生存的儿女的无限牵挂。这几句充分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也融注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和愧疚。

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①这几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各色菊花,暗喻着母爱的伟大无私,蕴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怀念和热烈的赞美。②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③与第三段母亲央求“我”看花相呼应,表明终于实现母亲的心愿,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在母爱的激励下改变了先前暴怒无常、悲观绝望的状态,正以积极乐观、振奋昂扬的姿态地面对苦难,面对生活,告慰九泉下的母亲。

七、概括母亲的形象,并做简要分析。

① 细心体贴:母亲挡住落叶怕我看到更加悲伤,对“跑”“踩”比我还敏感。

② 坚忍顽强:母亲肝痛到了极点也不肯叫一声,儿子瘫痪,暴怒无常,母亲也从不灰心绝望,而总是耐心劝导激励,总是坚忍地面对生活的苦难。

③ 从容睿智:母亲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顽强坚韧的“好好活儿”,活出自己的尊严和幸福。

④ 伟大无私,慈爱容忍:母亲一心只想着能为儿女做点事,而完全没有自己,病痛难忍也没有告诉我,临终前也只牵挂着儿女。我暴怒无常,母亲却只有理解、安慰、包容,而没有任何责骂,对“我”承受的瘫痪只有最深的理解。

八、找出文中描写秋景的词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意义。

1.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照应标题,暗示事情发生在秋天。

2.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①表明往事发生在秋天,渲染“我”悲凉的心境。②同时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铺垫。

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案与前文相同)

①这几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各色菊花,暗喻着母爱的伟大无私,蕴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怀念和热烈的赞美。②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③与第三段母亲央求“我”看花相呼应,而今终于实现母亲的心愿,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在母爱的激励下改变了先前暴怒无常、悲观绝望的状态,正以积极乐观、振奋昂扬的姿态地面对苦难,面对生活,来告慰九泉下的母亲。

九、说说你对标题“秋天的怀念”的理解。

表层意义:

① 点明往事发生的时节。母亲是一个秋天本要推我看花时去世,我又是在秋天去看花怀念母亲。

② 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深层意义:

③“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与思想的成熟,“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过残酷命运的打击,终于走出暴躁绝望,在母亲去世后,在菊花绽放的秋天,才真正体会了母亲的坚忍与期望,悟出了生命应有的顽强洒脱的姿态。

④标题简明而又意蕴悠长,“怀念”直接指向母亲,“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十、完成堂堂清

十一、教学拓展: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史铁生《合欢树》《我与地坛》,并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七年级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篇四)

今天讲《秋天的怀念》其实是猝不及防,早上本来计划第二节听课,杨老师让我第一节去给他们班学生上课,不管备了什么,我把七年级第一单元除了文言文都备了,最后决定讲《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是精读课文,也是新加的课文,我初中没有接触过,按理说是两课时讲完,结果我在14春用了不到一节课,上课前杨老师去印课文,我看到铃声响了杨老师也没有来,就先让学生们把课文在手机上搜出来看一遍,十分钟后才开始上课,第一节课还是太仓促,有些东西都没有讲出来,板书也不详细,下课后思考了一下,发现问题设置的不对,觉得文章题目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应该放在第一个,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文中怀念母亲从哪些方面描写应该放在母亲的人物形象前面,顺便提及写人的方法,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样会比较顺,最后扣题,说明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引导学生回答,最后总结,让学生思考母亲对自己的爱,这样比较好。

结果到了15秋准备听陈老师的课,陈老师让我再讲一遍,这次我发现不是我之前提到的两个问题顺序不对,前后可以这样排列,只是我连接的不好。我可以把人物性格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最好是朗读,就像陈老师说的那样可以防止学生干其他事,这节课很明显比上节课好很多,板书也很详细,因为第一节课讲过了知道不足在哪里,这一节课补充。四十五分钟我没有讲完,这篇课文四十五分钟的确是讲不完的,还有一个问题:文章题目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没有讲到,这是一个点题的地方,总之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要好些。杨老师还告诉我备课的方法和顺序,两个课时的课一定要分开备,先看课本再看课后题,最后看教学参考,这也是我一个需要改正的问题,感谢老师们指正。还有学生,因为我是在职教中心实习,所以学生们有春季秋季之分,这些学生最大的也只比我小五六岁,我心里很是忐忑,几节课下来,对学生也有了认识,14春的学生相当于高三,气氛比较沉闷,需要想办法调动积极性。

15秋的学生相当于高二学生,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他们虽然一个活跃一个沉闷,但是问题能回答出来,还能说到点子上,很不错。

七年级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篇五)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写作背景: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学情分析

对六年级学生而言,还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重点语句中,结合自己的感受做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一听,读一读,思一思。

1、歌曲《母亲》。这就是母亲。师:“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永远牵挂着儿女的安危,永远包容着儿女的过失,永远理解儿女的一切。因为有了母亲,我们才幸福。

师:可21岁的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这一年,母亲突然去世,这对他真是致命的打击,每次想到母亲,史铁生这样安慰自己(请大家默读这段话):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你读懂了什么?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预设:苦)

师: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史铁生的课文《秋天的怀念》,去体味这位母亲的苦,母亲的爱。(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通过母亲的语言、表情、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三、自读课文,感知“母亲”:

要求:请自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可随手写下自己的感受,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读一读这些话。

四、品词嚼句,诠释“母爱”(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读,读出母亲的苦,读出母亲的爱。)

1、一语双关的话。“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一个21岁的年轻人突然双腿瘫痪,可想而知,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谁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他的脾气怎么暴怒无常。生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到“我活着有什么劲!”言外之意,我想不想活?)

如果你是他的弟弟、妹妹、朋友、同学,你会怎么劝他?生说。师读“我活着有什么劲!”那么最了解他的母亲又是怎么做的,才能让儿子从心里改变。生读“咱们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区分:母亲走过来,拉住我的手,止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原文更能体现母亲的焦急、担心。母亲“扑”住的是儿子想死的念头,“抓”住的是儿子的命)

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她的哭声吗?再读第一自然段,小组交流(预设:儿子的坏脾气、自己的病痛、儿子的打击??)再读这一句。

“母亲病重”你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简单介绍肝癌。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理解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师读“母亲常常肝疼??睡不了觉。”送这位母亲一个字“忍”!

母亲还忍住了“我”的坏脾气。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母亲忍住了“我”的坏脾气?生读。

面对“我”的暴怒无常,面对自己的病痛,(对比)她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她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她有没有捶打自己双腿大声呼喊我活着有什么劲?为了忍住儿子的坏脾气,深受苦楚母亲是怎么做的?(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圈出重点词,读一读。师友交流。)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

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圈出其中的叠词)

文中还有一处“悄悄地”: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品味“悄悄地”,体会母亲的这份“忍”:小心、耐心、关心、心疼。)“悄悄地、躲、偷偷地”看出了母爱是宽容、母爱是理解。。请带着母亲的小心、理解再读这三句话。 母亲自己活着苦,儿子的病让她苦上加苦,她对儿子却是用心良苦。她忍着 儿子的坏脾气、忍着自己的病痛,还劝儿子“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 儿活??”

再读课文 。母亲想让儿子怎么“好好儿活”?

2、常说的话。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儿活”,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去看菊花。 当我乱发完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进来,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 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1--3自然段。为什么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去看菊花?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史铁生看到落叶,会想到什么?幻灯片出示: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我想。 聚焦“挡”住儿子想死的念头 。透过这一挡,你知道母爱是什么吗?预设: 母爱是呵护,母爱是给儿子生的希望。

3、多说的话。儿子同意去看菊花后----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敏感”, 透过一个“敏感”,你看出了什么?母亲平时说话都小心翼翼。)

4、最后的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读文4--5 自然段。史铁生知道母亲接下去要说什么吗?透过母亲还没讲完的话,想想母爱又是什么呢?预设:母爱是牵挂、割舍不下。

读文最后一段(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生命也可以如花般绽放;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5、轻声读课文,把“母爱是理解,是呵护,是宽容,是牵挂” 批注在合适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

1、母亲死后,史铁生才慢慢悟出母亲的这些爱以及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

的意思。作者最终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成了著名的作家。

又一个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听着听着甜美的歌声,我 ;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六、作业设计: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用《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也可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内心),给妈妈写一封信。

伟大的母爱

教学反思:

在曲都小学讲完了这节课,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十二、三的孩子,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难度太大了。

因为我讲的是第二课时,所以第二节课我没听课,我在这个班讲了第一课时。在第一课时我范读课文时,读到“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时有两个女生笑了,我就反思孩子们心中的母亲平时只是唠唠叨叨地嘱咐孩子日常生活琐事,肯定没有像文中母亲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也不知道怎么读算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范读课文之后想找几个孩子读一读,再怎么鼓励就是没有人举手,我只好一人一句开火车读。不过在第二课时有孩子们举手了,也能跟着老师试着有感情地读了,我心里感到还是比较满足的;还有就是我自己也有很大的进步:我终于能反复地范读课文了(因为在“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中”老师们给我提议让我范读,训练学生朗读)虽然今天我可能读得有点多,学生反而读得少了一是孩子们确实不敢张嘴读;二是我也想读到孩子心里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由“扶”到“放”这一教学模式改为放手让孩子们尝

试自己学会自学。

连着四次讲课,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多的。

幼儿园教案《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七年级数学教案小学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优秀教学案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优秀教学案设计反思》《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优秀教学案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2022-03-04 阅读全文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只要...
    2022-03-04 阅读全文
  • 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介绍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介绍》《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介绍》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整式的有...
    2022-03-05 阅读全文
  • 七年级数学教师述职报告汇总4篇 时间就这样静静地从我们的指尖溜走,静静的思考着这一学期的工作做的如何,那么现在应该好好写一篇初中数学教师述职报告了,述职报告是总结工作,展示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写初中数学教师述职报告中,哪些需要重点讲呢?下面是编辑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数学教师述职报告》,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2-10-12 阅读全文
  • 七年级培优补差工作小结 有时候应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在学期前做好培优补差的计划,培优补差是使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重要措施,优秀的培优补差工作总结要怎样写才能写出来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培优补差工作小结”,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2-04-24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优秀教学案设计反思》《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优秀教学案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2022-03-04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只要...

2022-03-04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介绍》《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介绍》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整式的有...

2022-03-05 阅读全文

时间就这样静静地从我们的指尖溜走,静静的思考着这一学期的工作做的如何,那么现在应该好好写一篇初中数学教师述职报告了,述职报告是总结工作,展示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写初中数学教师述职报告中,哪些需要重点讲呢?下面是编辑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数学教师述职报告》,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2-10-12 阅读全文

有时候应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在学期前做好培优补差的计划,培优补差是使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重要措施,优秀的培优补差工作总结要怎样写才能写出来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培优补差工作小结”,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2-04-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