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推荐】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谁吃了我的粥》

发布时间:2021-07-31

大班语言教案。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谁吃了我的粥》,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材分析

这本图画书故事温馨,情节曲折,视角非常生活化,读来让人会心一笑。似曾相识的事情,让人不由自主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孩子经常会有不喜欢吃的东西,比起生硬的说教,这个故事里的熊爸爸、熊妈妈、熊爷爷、熊奶奶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小熊的心理转变非常孩子气,也非常自然,这将会让许多孩子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和自己很像的熊宝宝。

这本图画书始终贯穿着温暖的爱和关怀,看得人心里软软的、香香的,这也许就是作者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吧。

活动目标

* 感受小熊家温馨快乐的气氛以及故事紧张曲折的情节。

* 理解故事,知道究竟是谁吃了小熊的粥。

* 学习动词"摇""放""采""吃"。

活动准备

* 生活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吃粥的生活经验并了解"魔鬼"的意思。

* 教材教具准备:《谁吃了我的粥》图画书一本、视频展示仪一台、微波炉一台,小碗与小勺每人一套,甜粥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 引起兴趣,导入话题。

(1)教师出示盛甜粥的小盆,询问幼儿:你们吃过粥吗?"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喜欢吃吗?

(2)教师往粥中加蜂蜜和葡萄干,引起幼儿兴趣,并告诉他们:这是小熊的粥喔!想知道小熊吃掉它了吗?

(3)配班老师扮演的小熊把粥端走了。

2. 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紧张曲折的节奏。

(1)教师和幼儿一同翻看图画书,共同认知故事中的人物:小熊、熊妈妈、熊爸爸、熊爷爷、熊奶奶。

(2)讲述《谁吃了我的粥》。

* 在每一次小熊去老树桩那儿的时候,请小朋友猜测:他的粥还在不在?被谁吃了?

* 引导幼儿体验小熊的粥两次被"魔鬼熊"吃掉以后的那种既紧张又有点舍不得的复杂心理。

(3) 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用动作理解故事。

* 模仿故事中小熊的表情,感受小熊从不喜欢粥到喜欢粥的心理变化。

* 模仿故事中的动作:"摇头""采果子""爬上树张望""放在外面""咝溜咝溜地吃粥",熟悉故事有趣而曲折的情节。

* 教师提问:究竟是谁吃了小熊的粥?

3. 分享"小熊的甜粥",体验吃粥的快乐。

配班老师扮小熊端着粥出来,在微波炉中热一下,请大家分享。

延伸活动出去一起玩"魔鬼熊和小熊"的游戏。

场地:没有障碍的道路两条。

材料:大塑料碗人手一个,浆果树若干(用塑料饮料瓶装饰而成)、小桥、石头路、山洞。

规则:幼儿按意愿分别扮魔鬼熊和小熊,谁先跑到对面的树桩处(用凳子代替),捧起大碗"咝溜咝溜"地吃粥,谁就胜利了,就可以拿到老师事先放在那儿的奖品。

活动反思

1. 活动目标

一开始,我们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幼儿自主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充分体验小熊一家的幸福和谐,理解家长对孩子深沉的爱。后来,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谁吃了我的粥?》这本书的内容和教育价值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来说有些复杂和深奥,情感目标定得较大,在幼儿没有深入理解故事内容的时候,这些情感得共鸣是无法传递到的。于是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阅读活动的教育目标是:幼儿自主探索故事过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认识到“厌食”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初步理解全家人对小熊的爱。

根据目标,我把此次阅读活动调整为三个阶段完成,也就是三个课时。把“充分体验小熊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同时,理解家长对幼儿深沉的爱”放在最后一个课时,将小熊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幼儿自身的情感当中,帮助他们理解家长对自己深沉的爱,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2. 活动开场白

在以往的绘本阅读活动中,老师习惯于这样开场:“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这样的开场往往导致教师和幼儿不能把阅读活动和故事讲述、看图说话区分开来。阅读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并不是单纯地让幼儿掌握一个故事,学会看图讲述。

我园关于绘本阅读的理念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坚持,让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首先,每天要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还要保证在固定的阅读时间里让幼儿有新鲜的阅读体验,所以每次活动的开场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抓住孩子的心,还要把这种阅读理念渗入幼儿的心里。基于以上的阅读要求,我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为阅读活动起了一个固定的名称——“阅读故事屋”,并且根据幼儿对咒语的特别偏好,设置了一个阅读咒语“故事屋,故事屋,开门吧”。经过几次实践,我们改良成一个固定的“图画书阅读屋”开始仪式,就是活动开始时师幼共同的开场白。

我们发现,幼儿非常期待每次绘本阅读之前的这个开场,也因此而对阅读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同时,开场的这一环节不仅能帮助幼儿做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还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让幼儿带着一颗愉悦心开始阅读。

3. 重点环节设计

本次阅读活动的第四个环节,即“片断赏析”环节是调整过的,一开始的安排是,播放重点页面PPT,让幼儿通过自己对图画的理解,找出线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虽然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能够大致读懂故事,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不能支持他们对自身理解的顺利表述,因此这个环节师幼之间产生不了有效的互动,进而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参与积极性低。于是,我们重新做了调整,一边播放画面,一边教师朗读。图文结合的阅读方式,使幼儿对图画和内容的理解更加清晰,增进了幼儿的阅读自信心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样一来,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够在归纳故事大意的时候说出“因为小熊不爱吃粥,所以家人才把粥放到了树桩上让魔鬼熊吃”这样的话。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谁吃了我的粥》


设计意图

初次读《谁吃了我的粥?》,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一本引导幼儿解决“厌食”难题的图画书。后来再读,首先被那温馨、细腻的画风吸引住,小熊一家幸福、和谐的生活状态尽情流淌在每页图画当中。对图画的兴趣,让我更愿意在字里行间去寻找和发现作者创作时的原发情愫。经过细细的咀嚼和品味,我恍然大悟,原来《谁吃了我的粥?》的另外蕴意是“谁分享了我的爱”。故事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表哥,这说明小熊生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还有爸爸采的蜂蜜、爷爷奶奶采的浆果、叔叔和阿姨采的榛子,这代表着全家人对小熊浓浓的爱。

厌食是幼儿早期阶段的共性,解决孩子厌食问题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家长们绞尽脑汁,办法用尽,可“厌食的小熊”能否理解家长们的良苦“爱”心?食物对孩子来说可以随便弃之,唯有父母的爱才能让孩子视如珍宝。作者用何其敏锐和柔软的情感,把看似寻常普通的生活常态,用灵动的笔尖化“白粥”为“大爱”,牵引孩子去感受、理解、珍惜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并且开始懂得什么是付出,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分享。

围绕这个绘本,我们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分别对应三个课时:1.自主探索,初步理解阅读内容,初步理解全家人对小熊的爱。2.自主总结和交流阅读感受,认识到“厌食”是不良的生活习惯。3.学会感恩于父母的爱,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爱意。本文为整体教学的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 观察图画,能够准确地为图中人物定位。

2. 在听赏的过程中,找出“小熊的粥不见了”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表达出来。

3. 初步感受全家人对小熊的关爱,认识到“厌食”是不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班得瑞《童年》,绘本《谁吃的我的粥?》电子书或者PPT,人手一本绘本。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主人公,设置疑问

师:欢迎小朋友来到图画书阅读屋,今天我们故事屋的小主人公会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使用暗语打开阅读屋的大门——

师幼共同:阅读树,阅读树,快开花!

师:开朵什么花?

幼:开朵智慧花!

师:今天是谁给我们带来智慧花呢?有请今天的“智慧花小使者”小熊。小熊不仅送来了智慧花,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难题,我们需要帮他解开这个难题,他才能将这朵智慧花送给我们。到底是什么难题呢?

二、扉页导入,引出主题“谁吃了我的粥”

师:你们看小熊手里拿的是什么呢?其实这是一个碗,而碗是用来装吃的,可小熊的碗都快扣到头上啦,也没有见到吃的东西掉出来。猜猜看,小熊的难题是什么?

三、出示人物图画,介绍故事人物背景

师:想要解决难题可不容易,我先替小熊考察一下你们,请擦亮你们的大眼睛看一看,图画上的人物是小熊的什么人?

说明: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中人物的特点,来判断各人物与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表哥),这为幼儿观察、理解、判断、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四、片断赏析,了解故事大致情节

师:恭喜小朋友顺利通过考验,你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接下来我们不仅要看,还要听,这次小耳朵也要发挥作用啦,能不能从这段话里找出小熊的粥为什么不见了?

教师朗读绘本第2~3页、6~7页、10~11页。读完后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刚才大家根据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把大家的看法统一了一下,小熊不爱吃粥,家人就把小熊的粥放在屋外的树桩上,结果“魔鬼熊”来了,把小熊的粥吃掉了。现在看来答案似乎找到了,可老师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不管它啦,我请小朋友们来表演“小熊不爱吃粥”的故事吧。谁来演小熊的朋友们?谁来演小熊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有表哥表弟?

说明:阅读不仅要读出来,还可以触摸、聆听。教师尝试使用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幼儿在听(声)赏(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图文结合起来理解故事,这既可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画内容。情境表演不仅能使幼儿对图画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是幼儿获得快乐和经验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使幼儿爱上阅读的有效方式。

五、完整阅读(师幼共读),理解整个故事

师:谢谢小朋友的精彩表演,我要采访一下演小熊的小朋友,你认为小熊不爱吃粥的习惯好吗?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呢?

师:我们要感谢一下演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的小朋友,他们辛苦啦,为了让小熊爱上吃粥,他们想尽了办法。还有一个人物一直没有出现,猜猜看是谁?那就是“魔鬼熊”,原来老师觉得不对劲的问题在这里呀,到底有没有“魔鬼熊”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阅读屋去图画书中寻找答案吧!

播放背景音乐,师幼共读图书。

六、交流感受,发现故事主题

师:总算舒了口气,原来“魔鬼熊”是小熊的朋友们。我们要感谢“魔鬼熊”,是他们让小熊改掉了不爱吃饭的坏习惯;我们也要感谢小熊的全家,全家人为了解决小熊不爱吃粥的坏习惯,想尽了办法,把全家的人对小熊的关爱都装在了这碗粥里。现在让我们一起给这碗粥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爱心粥)。

活动反思

1. 活动目标

一开始,我们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幼儿自主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充分体验小熊一家的幸福和谐,理解家长对孩子深沉的爱。后来,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谁吃了我的粥?》这本书的内容和教育价值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来说有些复杂和深奥,情感目标定得较大,在幼儿没有深入理解故事内容的时候,这些情感得共鸣是无法传递到的。于是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阅读活动的教育目标是:幼儿自主探索故事过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认识到“厌食”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初步理解全家人对小熊的爱。

根据目标,我把此次阅读活动调整为三个阶段完成,也就是三个课时。把“充分体验小熊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同时,理解家长对幼儿深沉的爱”放在最后一个课时,将小熊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幼儿自身的情感当中,帮助他们理解家长对自己深沉的爱,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2. 活动开场白

在以往的绘本阅读活动中,老师习惯于这样开场:“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这样的开场往往导致教师和幼儿不能把阅读活动和故事讲述、看图说话区分开来。阅读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并不是单纯地让幼儿掌握一个故事,学会看图讲述。

我园关于绘本阅读的理念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坚持,让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首先,每天要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还要保证在固定的阅读时间里让幼儿有新鲜的阅读体验,所以每次活动的开场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抓住孩子的心,还要把这种阅读理念渗入幼儿的心里。基于以上的阅读要求,我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为阅读活动起了一个固定的名称——“阅读故事屋”,并且根据幼儿对咒语的特别偏好,设置了一个阅读咒语“故事屋,故事屋,开门吧”。经过几次实践,我们改良成一个固定的“图画书阅读屋”开始仪式,就是活动开始时师幼共同的开场白。

我们发现,幼儿非常期待每次绘本阅读之前的这个开场,也因此而对阅读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同时,开场的这一环节不仅能帮助幼儿做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还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让幼儿带着一颗愉悦心开始阅读。

3. 重点环节设计

本次阅读活动的第四个环节,即“片断赏析”环节是调整过的,一开始的安排是,播放重点页面PPT,让幼儿通过自己对图画的理解,找出线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虽然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能够大致读懂故事,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不能支持他们对自身理解的顺利表述,因此这个环节师幼之间产生不了有效的互动,进而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参与积极性低。于是,我们重新做了调整,一边播放画面,一边教师朗读。图文结合的阅读方式,使幼儿对图画和内容的理解更加清晰,增进了幼儿的阅读自信心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样一来,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够在归纳故事大意的时候说出“因为小熊不爱吃粥,所以家人才把粥放到了树桩上让魔鬼熊吃”这样的话。

大班语言教案《我是谁》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我是谁》”。让幼儿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

2、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CD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用书、引出活动

1、教师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互相说说画面上有谁,他在做什么。

2、教师:书上画的是一首好听的儿歌的内容,儿歌的名字叫《我是谁》。

3、请幼儿重复一遍儿歌的名字。

二、继续阅读幼儿用书,欣赏儿歌。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念一遍儿歌。

2、老师提问: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儿歌里讲了些什么?

教师小结:儿歌里讲了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的眼里是心肝宝贝,在护士的眼里是勇敢的小病人、在大毛的眼里是好朋友……说明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三、学念儿歌

1、请幼儿跟老师一起轻声学念儿歌。

2、教师播放CD,幼儿学念儿歌。

四、尝试有感情地学念儿歌。

1、教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节奏来念这首儿歌呢?

2、幼儿分组进行朗诵,教师评价。

3、教师:念这首儿歌时要注意节奏,声音要有轻幼重,如:"妈妈说"中的"妈妈"两个字可以念的轻一些,表现妈妈的温柔。

4、教师再次朗诵儿歌,注意节奏和语气。

5、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活动反思:

本学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主题《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的展开是为了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进而促使他们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并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

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给孩子以启发和帮助,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揭开身边的小秘密,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让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

因课程的安排,星期五上午我执教了一节社会活动课——《我是谁》。一开始我以为只要幼儿会念这首儿歌,课堂效果应该就会还好,但是在本次社会活动中,我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幼儿了解“我”在别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因为我的这个不小的疏忽,所以课堂上幼儿的活跃度不太高,有些幼儿没有用心去念,这从他们困惑的眼神中我能觉察的到。

我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思路走,而是以我自己的方式、想法来上这堂课的。一开始的导入部分我就发现自己存在很大的缺点,显得很直白。我想导入时更应该让幼儿产生悬念,激发他们对这堂课的好奇心理,从而让幼儿产生一种我要学、我想学的求知心态。课堂上少数几个幼儿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我并没有直接去打断她们说悄悄话,而是用面部表情来告诉她们要好好听老师上课,这样才能学到本领。她们好像意识到了,小手自然而然地放在小腿上了。

通过总结、反思这次的社会活动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解读幼儿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同时还要反复琢磨教材,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像本次活动一样,平时我们往往较多的考虑怎样保持课堂纪律,怎样去教会幼儿,因此,虽然教学活动中的每句话,每个要求都交代的清楚准确,但幼儿始终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自然学习效率就有不高。而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感到宽松,自由,敢于积极发言,因此,教师不必提出过多的要求和限制,重要的是在幼儿求知探索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给幼儿一些挑战和鼓励,并进行适时的点拨让幼儿真正理解语言课程的本质内容。

幼儿百科:我,汉语常用字,读作wǒ,最早见于甲骨文,其甲骨文本义指奴隶社会里一种用来行刑杀人和肢解牲口的凶器,后由本义衍生出“手持大戉,呐喊示威”等意;但到了战国时代,“我”字本义所代表的凶器被后起的更优良的凶器淘汰,于是“我”字在汉唐以后便被普遍地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所以《说文解字》解释为“施身自谓也”,此意沿用至今,且字音不变。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猜猜我是谁》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猜测。

2.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 . 普米课件:请你猜猜我是谁。

2.合作游戏者(课前邀请一名教师及幼儿参与游戏活动)。

3 . 用牛奶箱做的大头娃娃两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平时玩过什么好玩的游戏?

2.介绍游戏名称“请你猜猜我是谁”。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请你猜猜我是谁”。

二、结合课件,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猜测内容。

1.出示课件画面一:七星瓢虫花纹

(1)教师:请你猜猜我是谁?幼儿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猜测内容。

师:有位朋友来跟我们玩游戏了。听听它说了什么?谁来猜猜它是谁呢?看看它身上有什么?

师:我们一起用完整好听的话把它请出来。

(2)出示“七星瓢虫”画面,点数瓢虫身上的小圆点,了解“七星瓢虫”的名称。

2.出示课件画面二:青蛙嘴巴

(1)教师:又有一位朋友来跟我们做游戏了。听它在说什么?请你猜猜我是谁?幼儿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猜测内容。

(2)出示“青蛙”画面,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

(3)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捉害虫吧。(带领幼儿有节奏地边模仿青蛙的叫声边跳。)

3.出示课件画面三:蜜蜂背部花纹

(1)教师:这个游戏太好玩了,有位朋友也想玩,它呀寄来了一张关于它的照片,你们看。请你猜猜我是谁?幼儿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猜测内容。

(2)出示“蜜蜂”画面,师幼共同模仿小蜜蜂采花蜜的情景。

让我们跟着小蜜蜂一起飞到花园里采花蜜去吧。

三、小结三位小动物的特征。

1 . 师:刚才有几位朋友跟我们玩游戏了呀?他们都是谁呢?(根据幼儿回答一一出示相应的动物)

2 .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朋友都有哪些特征呢?"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七星瓢虫身上有黑色的小圆点、小青蛙有大大的嘴巴、小蜜蜂身上有黄色和黑色的条纹。)

3 . 师:每一位朋友都有他自己的特征。刚才是昆虫和动物朋友跟我们玩了游戏。在我们周围还有些朋友也来跟我们玩游戏了。等一会我,我们可要仔细看看她有什么特征猜猜她是谁?

四、教师与幼儿玩“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课前邀请一名教师及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带上大头娃娃,分别请幼儿猜测,幼儿鼓励幼儿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猜测内容。

师: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

五、结束活动。教师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玩“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一起去和后面的客人老师玩一玩这个游戏吧!

活动反思:

小班语言《请猜猜我是谁》我根据小班上学期幼儿语言发展的能力及特点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猜测。2.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3.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活动中我紧紧抓住小班孩子爱玩,爱活动的天性。以兴趣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活动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我从孩子们身边所熟悉的小动物入手,给孩子们提供了七星瓢虫背上的斑点、跳跃的小青蛙、小蜜蜂嗡嗡的叫声,这三个即典型又抽象的情景。孩子们在猜一猜的游戏中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的同时轻松地学会了“我猜你是XXX‘的句式。在不知不觉中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活动最后我又将生活中常见的老师和小朋友也利用了起来,体现了取材于生活。正是这一取材将活动带向了**。整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孩子们始终都处于自主、愉快之中。我想这个活动虽然活动准备是那样的简单朴实,却能带给孩子们无尽的快乐和新的知识。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还请各位领导和姐妹批评指正。

【推荐】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比比谁的耳朵灵》


目的:

1.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 提高幼儿的音准能力

准备:

1. 钢琴2. 幼儿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节奏型

过程:

一、指导语:我们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唱歌,那你们知道歌曲是有什么组合起来的呢?;来源;;对了,是节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个游戏,它的名字叫《比比谁的耳朵灵》。

二、规则:幼儿根据老师弹出的曲调拍手打节奏,并用"啦啦啦"哼唱。节奏、唱歌都准确的即为成功。我们来比比哪组小朋友的耳朵最灵敏。

三、老师示范:钢琴弹do do do ,老师边唱"啦啦啦",边拍三下手。

四、分批开展游戏,教师指导

1.教师首先弹出特定节奏型的曲调,让幼儿用手打出节奏

2.教师重复这一曲调,幼儿用"啦啦啦"哼唱

3.教师第三遍弹奏,幼儿边唱边用手打节奏

注意:

1. 给幼儿听的节奏可以由易(如2/4拍)到难(如切分节奏)。

2. 对于幼儿唱错、拍错或者唱的和拍手不协调等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及时纠正。

教学反思:

其实对这一堂语言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我花的心思不够多,但此次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还比较高。活动组织效果比较好,大多数幼儿能被吸引到活动中来,气氛比较热烈。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能力水平单方面估计过高;

2、教学环节设计的关联性不够,整个过程不够流畅;

3、少数幼儿不能参与到其中。

如果要真正上好一堂课,一定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磨合,更要不断地进行修改,最终虽还不是最完美的,但会缩短与完美的距离,这样也才能加快自己进步的步伐,否则只能是停滞不前。

喜欢《【推荐】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谁吃了我的粥》》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语言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谁吃了我的粥》 设计意图 初次读《谁吃了我的粥?》,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一本引导幼儿解决“厌食”难题的图画书。后来再读,首先被那温馨、细腻的画风吸引住,小熊一家幸福、和谐的生活状态尽情流淌在每页图画当中。对图画的兴趣,...
    2021-09-01 阅读全文
  • 大班语言教案《我是谁》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我是谁》”。让幼儿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
    2020-06-04 阅读全文
  •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猜猜我是谁》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猜测。 2.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普米课件:请你猜猜我是谁。 2.合作游戏者(课前邀请一名教师及幼儿参与游...
    2021-12-30 阅读全文
  • 【推荐】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比比谁的耳朵灵》 目的: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提高幼儿的音准能力 准备: 1.钢琴2.幼儿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节奏型 过程: 一、指导语:我们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唱歌,那你们知道歌曲是有什么组合起来的呢?;来源;;对了...
    2021-08-07 阅读全文
  • 大班语言教案《谁轻谁重》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谁轻谁重》”。让幼儿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出相互比较的结果,区别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2020-05-27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初次读《谁吃了我的粥?》,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一本引导幼儿解决“厌食”难题的图画书。后来再读,首先被那温馨、细腻的画风吸引住,小熊一家幸福、和谐的生活状态尽情流淌在每页图画当中。对图画的兴趣,...

2021-09-01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我是谁》”。让幼儿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

2020-06-0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猜测。 2.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普米课件:请你猜猜我是谁。 2.合作游戏者(课前邀请一名教师及幼儿参与游...

2021-12-30 阅读全文

目的: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提高幼儿的音准能力 准备: 1.钢琴2.幼儿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节奏型 过程: 一、指导语:我们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唱歌,那你们知道歌曲是有什么组合起来的呢?;来源;;对了...

2021-08-07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谁轻谁重》”。让幼儿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出相互比较的结果,区别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2020-05-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