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中外的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2021-04-25

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中外的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儿子Sean明天就要为他的小学生涯提前做placement了,因为有了大儿子在选学校上的参照,对Sean这次的“择校”我已经驾轻就熟了。但想起两年前刚回中国为他挑幼儿园的经历,那绝对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我也在其中又悟出了中西方在幼儿教育上很大的区别。记得当时我为了给小儿子找到合适的幼儿园,曾四处打探,经过一次次地参观比较,我直观觉得国内传统的幼儿教育太过“居高临下”,不论是理念还是老师,总被“权威”的光环笼罩着;相比之前儿子所受的西方幼教,他们走的则是“人性、人情路线”,处处透着“互动”的气氛。

权威的打分制VS互动的亲子项目

在国内,分数历来是高悬在小朋友头上的一把厉尺。用它来衡量孩子的优劣,丈量孩子的前途。现在,打分制更是提早被用在了学龄前儿童身上,幼儿园都有了入园试,分门别类给小朋友考试打分。

在西方,无论公立私立,小学四年级以前都杜绝“打分”,也鲜有“回家作业”的。代之老师会布置一个小小的project,要求孩子回家与爸爸妈妈协同一起完成。比如,我儿子在上幼儿园时,适逢秋天老师就要求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一项保护树木的project。于是,我就带着儿子一起去捡落叶、树枝,然后回来拼装成一个装制品。而到了圣诞节,小朋友的project则是用手工制品装饰班级的圣诞树。对于幼儿,西方的教育理念是摒弃一切与应试相关的东西,他们推崇课本外的现实体验,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和集体协作力。

权威的分流制VS互动的错龄班

东方的教育理念喜欢对学生三六九等进行分类,小学就分流,精英班、差生班各自分门别类。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小朋友小小年纪就有尊卑观,自卑心理,或是清高离群。如错过一班,那就班班错。而在国外盛行错龄编班制。他们会把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家庭经济背景,不同文化和种族的孩子,按比例地科学化编班。西方教育认为小孩的生长如同植物一样,需要纯自然的相互弥补的环境,类似的经济、文化、性别、年龄背景对宝宝的生长是不利的,没有冲突与比较,孩子的世界观会变得狭隘。

幼儿在混龄班里可以熟悉各种社会行为,而且能够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品质。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时代里,混龄编班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大家庭中兄弟姊妹一起成长的感觉,也使孩子懂得礼让,懂得分享,使孩子们相处更加的融洽、和谐。

老师的权威VS朋友式的互动

先说国内的幼教老师,虽然她们讲起课来很亲切、也很生动,听课的孩子们也喜欢。但是讲课时,老师总是鹤立鸡群般地站在一群正襟危坐的小朋友中。这生生地就拉长了老师与孩子的距离感,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一定要听老师的话”。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独立及思维发散的能力。

而在西方,老师更多的是作为小朋友的大朋友。记得大儿子在纽约上幼儿园时,家长被鼓励与孩子一起早到半小时,在教室中自由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走进教室,你一时间很难分辨这是教室还是活动室,小朋友四处“游窜”,老师则“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段时间也是儿子向我献宝的最好机会,他会拉我去看他昨天搭的一个沙盘图形,读的一本好玩的书,或随手涂成的一幅画。他们每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存物箱(cubby),让小宝宝们养成习惯去管理自己的物件。

小朋友最喜欢的是CircleTime(围坐活动时间)。这时,老师和宝贝们围圈坐在地板上,大家会一起是唱儿歌,读2-3本故事书,做1-2个游戏。其间,老师会细心观察,如果孩子对某个环节失去了耐心,那么就会立即跳到下一个游戏。老师的教程总是灵活机动的,总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先。

而西方幼教中的午餐时间也非常特别。像是个大派对,老师会像朋友一样和宝宝们一起坐着吃饭。对待宝宝们手叉并用,老师也不会为难或训斥,因为老师明白每个孩子生理心理成长的进程可以参差不齐,快慢不一的,要给每个孩子自然成长所需的时间。

权威的教具VS互动的玩具

记得大儿子Ian进入小学一年级后,我去送他上学,总会在教室里逗留一下。他的教室中间会放着一堆buildingblock,比一般积木要大,很光滑的原木表面。学期的主要教学都与buildingBlock游戏相关,老师则会旁敲侧击地把数学、空间、长度等初级概念慢慢通过block游戏概念来植入宝宝的小脑袋中。因此,在学前班或初小教学都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引导出抽象概念。比如,讲倍数的概念,老师会用block来游戏,一边是三块积木,一边是六块积木,六块的积木就比三块的积木长高一倍。

国外幼儿园也非常注重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他们会在教室的一旁设有一个readingcorner,摆放着各类图书,老师会挑一本书作为本周的阅读物来与大家分享,但每天集体阅读时间不会持续很长,宝宝会有相对较长的自由阅读时间,去选择自己爱读的书。有时,老师也会与个别孩子们一起读某本书,以了解个人兴趣。

在国内的幼儿园,我看到老师会更多地用识字卡片,描文本等做教具,而且大部分的玩具都好像披着“教具”的外貌。老师很多时间会拿着“教具玩具”在问“这是哪个数字啊?这是什么颜色啊”宝宝们听到的是老师自上而下的权威地教条教育,缺乏互动交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中美的学前教育有何不同


第一,学费问题

中国的学前班教育实际上是羞羞答答,忧抱琵琶半遮面,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学前班教育这一项,但是各个小学尤其是重点小学又得让孩子进行入学考试这一关,使得幼儿园学前教育风生水起,民营教育学前班开办得如火如荼。当然了,一箭双雕,各个机构都赚的盆满钵盈。家长们开始了囊中羞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银子花花地往外倒得心甘情愿。

美国的学前班是设置在小学中的,学费,书费,各种文件通知作业纸费,早餐费,午餐费通通免费,这一点,我们中国比不了,欧洲很多发达国家也比不了。

第二,教学目标

中国学前班教育目标明确,培养孩子初步学会数学20以内加减法,熟悉所有汉语拼音,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幼升小考试,因为选择任何一所好学校都得通过考试这一关,说白了就是学前教育是送孩子幼升小的必由之路,通过了入学考试才能取得起跑资格,否则您的孩子连跑道都沾不上。目标清晰,压力陡增。

美国学前班教育目标也清晰,培养孩子初步熟悉数学这门学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些叮哩咣啷的美元钢嘣是和数学息息相通的,只有数清了钢嘣才能吃喝玩乐,五谷丰登。(所以儿子整天和我拿着那些我都搞不清楚的cent,nickle,dime,quarter,dollar数来数去)英语语音课相当于我们的语文课,让孩子熟悉26个字母和相关的单词。因为上了学前班直接升入所在学校的一年级,美国学前班似乎是没有多大压力的,但是对于我儿子这样的外国人来说,一点都不轻松。

第三,教学步骤

中国学前班教学步骤是紧凑的,迅速在4个月内把20以内加减法算清楚,10以内的加减法是数苹果,对付10以上的加减法,中国的杀手锏是进位法,并且此招一出,立刻所有百位,千位,万位的加减法通通拿下,我记得当时那两天,儿子迅速成长起来,足以对付小学2年级的数学题。让我卓实地得意了一下。总之,中国的数学教育相当紧张高效,哗哗哗的数学习题做了一本又一本,不断温故而知新,通过海量的数学等式计算不断操练加深印象,以期做到百发百中。枯燥不枯燥不知道,反正通过填鸭式的训练,孩子们都会了。

美国学前班教育数学节奏是舒缓的,题目是幼稚的,过程是繁琐的,半本书了,也还是仅限于数数钱币,10以内的苹果涂涂颜色,10以上的钱币加起来是要靠数的。据说再大点的数要靠计算器了。

第四,教材

中国因为学前班教育定位的模糊,所以学前班没有统一教材,我儿子所在的那个私立幼儿园教材是幼儿园自己印刷的活页纸装订的,所选内容还是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总体上还是让孩子们一定程度上能接受得了的。语文数学每学期各一本活页书。但是语文书编写的不如数学出色,因为语文教材中太多的绕口令,对于不认识汉字的孩子来说这些绕口令除了博得孩子们当时上课学习跟读时的哈哈一笑之外,对于孩子学习汉字和拼音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基本上课后成了摆设。

美国学前班教材正规,数学语文也是每学期各一本,应该说美国的教材还是经过了教育专家严格编写的,数学教材设计多变,可以涂色,可以剪贴,总之是在游戏中认识数字,学习加减法。(数学节奏缓慢大概也是西方特色,中国人印度人的数学能力强大概是天生的。所以中国人精于算计,不过算计来算计去总是犯算计的错误,不知道算计好还是不好)美国语音书编写的非常好,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使用起来适用也实用。每一个英语字母大概都会占12-15页的篇幅,通过5,6种的不同方式的游戏练习熟悉相关单词,比如连线,涂色,分类,朗读,抄写等等。这样的设计非常有趣,既契合了5,6岁孩子绘画,模仿等等的心理需求,也让语言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第五,老师

中外好老师的标准是一样的,课堂上滔滔不绝,对语文数学知识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课堂下和蔼,可亲,对孩子亲如父母。所以中国古代尊称老师为师父和师母,而美国孩子见到老师就是Mr…,Mrs…文化底蕴高低浅薄一看即出。

但是中国的教育过程是选拔式的,淘汰式的,这样的教育适合那些聪明懂事的孩子,一路上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关,最终劈荆斩棘,到达众人仰慕的顶峰,但是这样的孩子凤毛麟角。更多的孩子在大浪淘沙过程中惶惶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在哪个坎上一头栽倒,又不知道在哪年哪刻幡然醒悟。

西方的教育注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人成长,纽约市针对我儿子这样的外国学生设置的ESL课程即是证明之一。我儿子班上的老师是一个美籍韩裔老师,东方的面孔让我觉得有点亲切,纯正的美语又拉开了我对她的心理距离。总之这个老师既继承了东方人的精明强干,又透露出美国人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每天我都是被她重点“照顾”的妈妈,因为我儿子的可怜英语,她不断会给我布置一些课后辅导任务。我除了感激以外,也真是佩服美国人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

早教机构与幼儿园有何不同


早教机构与幼儿园有何不同

为孩子寻找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一位做家长的共同的愿望,那么哪种环境能更好的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呢,下面就是一位家长询问的有关这方面的话题:

孙女士:我孩子今年2岁,想让他接受早期教育,请问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曹云昌答:亲子教育是近年来世界流行的一个新的教育观念,早教机构是随之而诞生。早教机构开展亲子教育是对于幼儿园办园理念与形式的一次创新,是与一般意义上的幼儿园教育不同的。

第一、教育的对象不同

幼儿园将幼儿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而早教机构其教育对象除了孩子,还有家长,而且首要的是家长。早教机构强调亲子互动,使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游戏掌握亲子教育的方法与技能,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

第二、教学活动的形式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面向幼儿,以教师讲解、幼儿学习为主要形式。而早教机构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父母与宝宝在老师指导下一起游戏的方式,引导父母学会在游戏中观察儿童、了解儿童,进而掌握一套科学的游戏方式,并通过这些游戏方法对儿童的发展进行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育模式,早教机构更强调父母(看护人)与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这不但能促进婴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的人格,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第三、教育的目标不同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而早期教育机构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家长如何对孩子实施科学的亲子教育,从而达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增进亲子感情的目的。

第四、教学活动的时间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时间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一个学期为一时段,每周一至周五在园。而早教机构的教学活动时间以3个月或更短时间为一时段,家长可带孩子定期参加早教机构组织的集体游戏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1个小时或2个小时,活动结束后就可离开。

中美子女培养观念有何不同之处


幼升小是孩子教育生涯的第一步,每个父母都期望孩子将来成为“精英人才”。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世界型融合,直接影响了现有教育的培养方向。无论国内或是国外,“精英”一族均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等各方面拥有领先优势的尖端群体。然而在如何达到成才标准的方法上,中国与美国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培养观念。

相比较中国家长对子女考试成绩等知识方面的要求,美国人更看重子女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希望占领的是高端行业的高端职位。以下总结几点美国人教育子女成才的几个关键词,来看看与中国家庭究竟有何不同之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关键词之一:国际化

在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相融合的基础上,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已是日益膨胀。美国的富人阶层里,培养子女具备高瞻远瞩的能力和水平,“国际化”就是一个必备课程。那么美国人理解“国际化”与中国有何不同呢?

其实中国家长并不缺乏这样的觉悟,甚至我们经常感觉到,中国家长在对子女成长为国际精英的愿望上更加强烈。但是从培养方式上相比较,中国的父母则显得单薄很多。提到“国际化”中国家长想到的就是“语言”,能够跟老外沟通就是对子女所期望的终极目标。所以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培训机构也都打着“单词速记”、“考试过级”等旗号吸引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为孩子报名。

然而在美国人眼中,语言只是沟通工具,本身不具备竞争力,国际化的视野是需要孩子对其它国家的文化、精神、甚至思维方式都有所了解。就像一个会说地道英语的美国人却不能成为一个集团的CEO,因为大部分人不会懂得商务谈判等语言技巧,差别就在于不同的人说出的语言所体现的价值不同。而我们学英语,但是不懂得西方人的行事特点,在谈合作时并没有数据模型做支撑,只是一味地谈经验,那么肯定很难达成协议。所以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中,其实非常需要渗透对西方文化和思维的解读,这样在日后的国际竞争中才能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评判等。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很多中国的高端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为孩子报名英语培训班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孩子的国际化视野方面究竟可以成长多少。

关键词之二:能力

其实在如今70后、80后的家长眼中,能力的概念已经从早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逐步发展成为知识和技能兼备型的培养目标。所以演变成了几个特点:一、成绩要高,这其实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唯分数论的家庭直接导致了孩子长大后成为了“书呆子”;二、专业技能要过硬,典型表现就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家长为孩子报志愿时对IT、财务等专业度高的职业特别青睐。

美国家长们则不然,尤其美国的富人家庭里,对能力的要求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性,而不是专业度。我们常常可以听说美国某个小孩在假期打工时通过自己的经营创造了多少财富,或者电影里也常表现的在假期中一群孩子有组织的分工完成了一个很伟大的任务。项目管理能力、领导的才干、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中国家长眼中可能“偏软”的能力培养,却是美国父母们最最关注的。

少儿英语教育专家Sally女士说:“在美国执教期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跨国公司不肯让中国人当中国区的总裁,因为美国的高层觉得,中国人在演讲的能力和风度方面可能都有所欠缺,于是他们也怀疑我们的管理能力。所以,精英的能力当然可以体现在技能上,但是软实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些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之三:创造性

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耶鲁大学留学时有这样的体会:在西方人眼中,对人赞美或贬低都不是讨论他的身家背景,而评价一个人“Boring”则算得上是极低的评价了。一个人的无趣程度一定是与他的创造性有关联的。拿职业来说,最简单机械的岗位一定毫无创造挑战,也只适用于低级劳动者,而越高级的岗位越要求人的创造力。

创造性需要一点点培养和引导。美国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创造主要有几个方法:“比如说教孩子学数学,在美国的课程中不会让孩子去背公式,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形象例子,引导他们自己去想4*6是如何得来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去总结三角形需要具备哪些特点,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孩子不会因为没有背下来公式而犯愁,因为他们明白了算术后面的思考过程。”

记者发现,周围很多家长确实都习惯于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而忽略了让孩子自己探索的过程。而美国的家长则由于经常对孩子进行引导式的提问,使得美国孩子在想象力的保留和创造力的拓展方面更具优势。

国内已有一些教育界人士呼吁,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给孩子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因为孩子的个体对事物的理解是具有独特性的,家长和老师要善于抓住他们的独特性进行培养,让孩子在思考问题的广度和维度上不断延伸,这些都会成为长大后无形但也最具价值的“财富”。

中国的人才结构其实也导致了国家身份的定位。当我们看到“制造大国”这个角色的时候,更应该看到制造业劳动结构的矮化。尽管近年在美国对中国的项目中,已经从简单的制造加工扩展到IT技术类的外包,这当然得益于中国技术型人才的庞大,但是中国依然离“创造大国”的身份相隔甚远。从美国人培养精英的思路上看,具备国际化的视野、科学高效的管理水平、以及无可替代的创造性,将是美国继续握紧经济脉搏的核心标准。然而中国何时能出一个像苹果这样靠着创新去横扫市场的公司?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精英培养观念是否需要得到彻底的反思?这是中国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教育行业的挑战。

未来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精英人才的标准都应该是国际统一的。家长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关注旅美学者薛涌在《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中所提到的:“过去的财富和权力,通过继承而来的成分甚大。如今的财富和权力,则是通过教育而来。富裕阶层除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外,更多的倾向于塑造创造力、想象力、领导才能、人文价值、艺术品位等等综合性素质,使子女们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具备了高瞻远瞩的能力。等他们长大后,作为个体具有超人一头的才能,靠自己就能在竞争中获胜。”

中外教育幼儿的差异


中外教育幼儿的差异

这次回国呆的时间长达三个月,我们决定把女儿爱米粒送入中国的幼儿园当个临时插班生,借此也了解一下中西早教的异同。

经观察,我总结出中西幼儿园的几点区别:

第一、中国幼儿园硬件设施略胜一筹。

中国的幼儿园偏新偏高级,一般幼儿园都是为建园专门设计的建筑。

相比之下,澳洲的幼儿园则多屈居在普通民居内,一般都只是在民居平房原来的格局上做进一步的修改,装上相应的儿童保护措施,把民居的后院布置为室外游乐场所,就是一个幼儿园了。只有少数私校的附带幼儿园才有专门为建园而设计修建的建筑。

第二、师生比例差异大。

在澳大利亚,政府规定的幼教师生比例是1:4,也就是每四个小孩就要有一个老师负责看管。

爱米粒在中国上的这个小二班估计有二三十人,老师不超过三个。比例大概为1:10。当然,这样的比例是根据国情制定的,中国人口多,幼教的地位和收入或许还做不到吸引大量的人才加入,人手短缺,师生比例自然不可能提高。

园内活动内容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在体育运动和游戏活动上的区别尤为突出。在体育运动方面,中国幼儿园运动场地的设施不差,可是却没被充分利用。不知是我没看到还是了解不够,除了每天早上一入园的集体体操,平时孩子们好像很少有机会到户外活动。就说这个早操吧,一开始我还觉得蛮有趣的,因为孩子能从中学到一些儿歌和音乐。可是时间长了发现每天都是同样的动作和歌曲,孩子们不免厌烦,懒洋洋地随便抬抬腿伸伸脚,动作根本不到位,难以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其实,这个年龄的小孩子本来就是爱跑爱跳的,就算不让他们集体做操,他们肯定也会一刻不停。与其让他们过早地做一成不变的早操,为何不用这个时间让孩子们在户外自由自在地跑跑跳跳玩玩滑梯骑骑单车呢?

国外的幼儿园也许设施不够先进,可是只要没下雨,无论春夏秋冬孩子们都会被允许出去室外玩耍,老师们也很强调室外运动与呼吸新鲜空气的重要性。还记得一个老师曾经跟我说过:在外面玩永远是自己喜欢的!

第三、游戏活动方式不同。

一般来说,一切有可能让小孩子把自己衣服弄脏的游戏,如玩沙子,玩水,画油画等,往往都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在国外,每个幼儿园必备一个室外沙池,里面装着卫生的细沙,还配有很多能盛沙的锅碗瓢盆铲子杯子,供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夏天孩子们能享受到玩水玩冰块的快乐;在室内,则一定有一个艺术角,供喜欢画画的小画家们自由发挥。

在澳洲,每天从幼儿园回来,米粒的鞋子袜子和头发里,一定装了很多的沙粒。她的鞋子如果不在门外抖一抖是不敢拿进家里的。倒出来的沙子往往能在门前堆个小山堆。衣服上和手上有时候有没洗干净的颜料,一看就知道今天又当了一回小画家。

可是在中国,同一个小朋友,从幼儿园回来却是干干净净,鞋子和衣裤都一丝不苟,仿佛从未在身上穿过一样,令我着实费解。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个幼儿园竟没有沙池,而且这种情况是普遍现象。

当然,不是非要把孩子弄得脏兮兮一团糟才是成功的教育,但是,因为怕摔了孩子而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因为怕沙子进眼睛而连沙池都干脆不设,这样过度保护,过度限制,因噎废食,孩子们的天性是否就会因此被慢慢泯灭呢?

第四、对孩子个体差异的尊重程度不一样。

在中国,园里面的活动大都以老师指定的团体活动为主,就我能看到的几段时间来说,基本没见过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地活动。例如,每天一早入园第一件事,就是集体早操。从小小班到大班的小朋友全部都排列整齐地站在自己的位子上跟着老师做一模一样的动作。这在澳洲是从没有见过的。

再说玩滑梯这件简单的事:爱米粒平时在外自由玩滑梯的时候,一会从楼梯上,一会从管子爬,一会又会从滑梯上倒着往上走,滑下来的时候更是花样多多,什么坐着滑,躺着滑,还有头朝下趴着滑,玩得非常自由开心。可是国内的幼儿园,居然连玩滑梯的时间都是有组织的:小朋友们必须排成队,一个接一个从楼梯走上去,再从简单的直滑梯上滑下来,显得简单呆板,没有任何创新。

我想,小孩子天生都是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玩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如果都要规定他们怎么做,而且必须人人一样,那么将来还期待他们能做出什么创新呢?据了解,一天里其他的活动也大多如此,都是在固定的时间里老师拿出指定的玩具或设备,让所有的孩子玩一样的东西。

在澳洲,只有两个时间段会出现所有孩子做相同事情的情况。一个是进餐时间,另外一个就是每天的“集体时间”里,老师在地上铺一个毯子,所有小朋友自由择位席地而坐,听老师讲故事或是唱儿歌。就算如此,如果有的孩子真的很不想参加,也能被允许在一个角落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其他时间段里,孩子们都能自由选择那天那刻自己正好感兴趣的活动来参加:画画、手工、看书、积木、在厨房角玩过家家或者是到院子里自由活动。院子里有着各种有趣的东西:植物角、多组合滑梯、大大的沙池、平衡木、三轮车等。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更能培养孩子的主见和个性。

什么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中外学生的不同遭遇告诉你


【导读】有人说,中国人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夸奖、打骂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我们被父母打骂的关键性人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不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阿卡索小编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些年被“别人家的孩子”所支配的恐惧。

近段时间微博上的一段采访视频让大家再次目睹了什么叫做“成功的家庭教育”。视频中的女人叫陈美玲,1955年生于香港,曾经是与邓丽君齐名的当红歌星,然而现在的她却是以“成功妈妈”的身份出现的,因为她的三个儿子全部陆续考入斯坦福。这意味着,连同她自己(陈美玲拿到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陈美龄的家里有了四个斯坦福学生。现在有太多人好奇,她究竟有什么育儿妙招。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曾说过:“教书的是教师,育人的是父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意义重大,父母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别人家的孩子”无处不在

有人说,中国人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夸奖、打骂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我们被父母打骂的关键性人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不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阿卡索小编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些年被“别人家的孩子”所支配的恐惧。

“成功妈妈”陈美玲在采访中也提到了不少家长惯用的教育方式,动不动就搬出“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孩子作比较,从而让孩子的自信心大受打击。而陈美玲的做法是从来都不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她认为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小朋友就会没有信心,他的潜力不敢让父母看到。自我肯定力低的小朋友,他们更可能会去欺负别人、看不起别人,以此博取更多关注。

其实,家长爱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其目的是希望为自己的孩子一个奋斗的目标,激励孩子不断向上,但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激励孩子,反而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甚至对家长不满,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因此,阿卡索小编提议,父母不要拿孩子同别人作比较,而是让孩子和他自己比,帮助孩子了解他身上的不足,同时正确引导他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倡导鼓励教育,中外各有不同

现在的中国家长开始关注家庭教育,不再是随意地打骂、批评,开始倡导鼓励教育。但是,在鼓励教育方面,中国和外国并不相同,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式鼓励教育其实更像是“奖励”,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是“如果你考了100分,我就给你买你喜欢的玩具”“你考第一名的话,我就满足你的心愿”。这样的鼓励其实就是一种物质奖励,孩子先达到家长的期望值,然后家长来满足孩子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中国的鼓励教育往往是对孩子学习结果的鼓励,孩子达到了目标,就进行物质上的鼓励。久而久之,学习这件事情变得如同“交易”一般,等价交换,这难道是我们所期望的教育吗?

而国外教育中所提倡的鼓励教育是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鼓励,尽管每个家长的目标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但是一旦孩子在攀登“顶峰”的时候有进步,家长就会去夸奖他,鼓励他,这样孩子的成长路上一直都会有父母的鼓励。

现在不少中国家长也愿意孩子去尝试国外教育,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激发潜力,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有了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在线外教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加便捷地感受到外国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国外教育特点。当孩子在一家专注在线真人外教一对一的教育平台,譬如阿卡索外教网,跟着外教进行一对一英语学习时,外教老师风趣幽默,很会调动课堂气氛,不管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都会极力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并且及时的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自己有意识地主动开口说英语。同时外教老师还会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情动作来辅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路上保持自信,保持思维的活跃。

对于当前的中国教育现状来说,家庭教育的情况并不太乐观,同一些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的教育理念虽然不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但是在许多方面仍然值得我们借鉴,譬如今天小编提到的“鼓励教育”,虽然应试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育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才是未来的教育方向,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到底有哪些不同


又是一年七月到,迎来了暑假,大班的孩子们即将要成为小学生了。在暑假期间,许多父母选择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的培训班。那么,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1)幼儿园大班教学的时间大致上还是安排20分钟作为一个单元,而小学就要40分钟,这对于小孩的专注力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

2)大班的学习生活,更偏向于“动”,通常都在各种活动中度过,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比较大。然而到了小学,每个人都有桌椅,除了体育课等一些活动课程,上课时间多数是要安静地坐着,更偏向于“静”。

3)大班的教室里往往还配套有生活设施,如喝水区,洗手池,小厕所,午睡区等,生活上如有个别不能自理的情况,有阿姨可以协助。到了小学,教室里只有学习相关的设施,生活设施相对配套没那么多,因此对小孩的自理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4)学习内容方面,幼儿园的学习相对都比较形象,主要是增强幼儿的认知水平。而小学的开始,就需要有一些抽象的学习,比如拼音,看图说话,算术的学习,需要大脑进行一定的富有想象力的抽象思维,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是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

5)在书写方面,幼儿园通常没有太高的要求,课后作业也通常是孩子口述家长书写。到了小学,拼音,汉字,算术,都是要靠自己书写,并且将有一定量的作业要完成,对手掌正在发育过程中的幼儿也是一个挑战。

可以对照以上几点,如果家里的孩子有3点以上存在一定的衔接差距,不妨考虑适当参加“幼小衔接”培训班,帮助大班的孩子完成向小学生的转变。当然,如果家里的孩子自律性已经比较强,适应能力也比较强了,可以考虑在家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即可,向孩子说明未来的小学生活可能存在的一些挑战,鼓励孩子开启全新的小学生活。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父母意见不同意有哪些影响


1.缺乏安全感

爸爸妈妈扮演黑脸白脸的角色时,必须考虑是否会让宝宝接收到矛盾或是不一致性的信息,一旦宝宝感受到教育上的不一致性,可能会让宝宝有种无法预测感,进一步带来缺乏安全的感觉。

2.价值观混淆

“黑脸白脸”的教育方法是不适用的,一个打一个护,宝宝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没有,不同的标准很可能会造成宝宝价值观的混淆,让他难辨是非,也有可能会让宝宝将来的个性容易投机取巧,甚至逃避问题。

3.因害怕失去主见

在“黑脸白脸”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宝宝,可能会让他依赖“外控”,失去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因此实施黑脸白脸的教育方式前,家长得先思考一个问题:让宝宝感到害怕究竟能够让宝宝学到什么?是否到头来只让宝宝学到了畏缩的想法,甚至让他在成长的路上不敢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害怕与人沟通。

4.习惯找借口

如果宝宝一做错事情,家长就用骂或打的方式解决,然后过一会再去安慰宝宝,长期下来,宝宝会认为不论做错什么事,不必经过反省也不用调整自己的行为,终究会被原谅。如此可能会养成将来找借口、遇到事情就逃避的人格特质。

5.亲子关系破坏

另外,黑脸白脸的角色扮演,也有可能会让宝宝产生亲近白脸、惧怕黑脸的状况,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不仅失去了当初的教育目的,更有可能会让家人间失去更多宝贵的情感。因此,爸爸跟妈妈必须好好考虑,究竟有没有必要牺牲亲子关系来达到一种“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

6.影响人格发展

黑脸白脸的教育方式,会衍生出的一个问题是,扮演黑脸的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可能因为宝宝长时间感受到黑脸的怒意与不悦,因此无论生活中发生了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都不愿意与黑脸分享,造成了跟黑脸无可避免的亲子疏离。一旦造成这种情况发生,要修复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如果宝宝从小就在亲子关系疏离的家庭下成长,对宝宝人格特质的发展也会有不好的影响,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

上述所涉及的外控行为、亲子关系疏离及畏缩的想法等等,并非所有在黑脸白脸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宝宝都一定会出现以上的状况,但是在不确定这种方式是否会对宝宝不利时,家长还是要尽量避免采取这种方法,而是用具有一致性的教育方式,尽量预防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中美教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中国的儿童往往属于被动的一方,是父母主动对孩子实施一些行为,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成长。而美国的儿童是具有自愿的主动性,也富有创造力,这完全和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横向激励与纵向发展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集体精神与发展个体

中国人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体要与集体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则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美国人强调个性差异,教师总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活动。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稳重听话与活泼好动

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稳重听话”是一大优点,“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国人中形成共识。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各种规章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美国人喜欢孩子富有孩子气,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允许孩子随便说话,甚至相互打闹,美国人总觉得中国孩子在课堂上太死板,没有生气。

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

中国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肯定结果与重视过程

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习什么,为求学深学透,无论干什么,力求完美无缺。美国人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他们注重孩子的参与意识,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多,教师还极力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概括地说,中国人力图使儿童发现社会存在,创造环境使儿童学会怎样长大成人,儿童是被动的,富有可塑性的,重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成长。美国人力图使儿童能真正作为孩子,儿童是主动的,富有创造的,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与发展,成人只需提供有利的条件即可。

教育孩子,不同阶段家长扮演不同角色


教育孩子,不同阶段家长扮演不同角色

切记:一个孩子造型容易,改型难!

1.0-6岁,爱等于陪伴

1.智力的塑造

0-6岁智力发育最快,

50%的智力在4岁前形成。

聪明不是脑细胞有多少,而是脑细胞间的连接有多少。

在某方面刺激多,脑神经元较粗,在某方面的智力就发达。

2.情感培养

左脑发达:逻辑思维。

右脑发达:创造性思维,想象力。

完整的情感才有完整的人格:不要约束太多。

陪他玩,让他赢

(每赢一次都增加他的自信)。

3.性格的造型

建立概念,知对错

(6岁之后千万不能动手),把教育放在故事里,少讲道理。

习惯于有求必应,必致骄横无礼;

习惯于有求无应,必致自卑消极。

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最重要!

6-12岁,爱等于教练

孩子拥有第二个世界了:学校!

进入群体社会,他感受到群体的力量。表扬或批评都起到暗示教育的作用。

在语言和行为上传递爱的信息:爱是最伟大的动力。

假如他能感受到爱的阳光和雨露,小树苗就茁壮成长。

教练正面暗示的力量很重要:

你怎样评价孩子,孩子就会变成怎样;你希望孩子变成怎样,就怎样评价孩子。

始终传递正思维,正语言,正能量。

1.自信养成:

跟着孩子的兴趣走,不是为了让他成名成家。

拇指教育,而不用食指教育!

18岁前要完成2万次的肯定。

赞美一定要及时、当面。

批评要在宽松中严肃。

三明治教育:

缺点夹在优点中讲,批评夹在希望中讲(肯定--但是--相信)。

做错了,错在哪里?

改掉一次错,就会越来越好……

2.习惯养成:

重视细节,所有得到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对自己诚实。

3.奖励和惩罚:

关注他的喜好,等到该奖励的时候给他,让他因肯定而感动。

不当众训斥,保护好他的自尊。

孩子即使做错事,让你生气,也要把事情和爱分开,你犯错,应批评和惩罚,但惩罚不是为了发泄不满,而是为了教育,为了爱。

每一次的教育都与爱连接在一起。

4.责任养成:

独立或依赖都是培养出来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做完整。

代替他做,无法代替一生,教会他做,他可受用一生。

5.玩与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好玩,才能好好学。

12-18岁,爱等于尊重

他正走在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路上。

我长大了,要求平等了。

你跟朋友怎么说话,就跟孩子怎么说话。

1.家长和老师:

别把老师的话当圣旨。

让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哪些地方有进步?

所有的孩子都怕老师告黑状。

让孩子喜欢老师很重要

2.学业和成绩:

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一时的成绩,不能代表一生的成败,不断的成长,才能造就一生的成就。

千万不要因为成绩差而让孩子产生歉疚感、负罪感。

3.给思想:

成为什么样的人?

成为正直的人,

善良的人,

成为有故事的人,

成为对家庭有贡献的人,

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赢得别人尊重的人……

未来要成为一个领导人,能三吃亏:

出钱的时候吃亏,

出力的时候吃亏,

讲话要舍得吃亏。

4.给平台:

鼓励去图书馆,培养阅读的习惯。

鼓励参加文体团队活动。

鼓励在安全的前提下,行万里路。

让孩子热爱生活。

参加暑期夏令营。

5.给榜样:

与谁同行,向谁学习。

恰当的目标,鼓励达成。

多关心

多沟通

多抚摸。

抚摸对孩子心理影响巨大,传递理解、信任、尊重。

永远记得让家成为每个孩子心中温暖的港湾,不要让家成为竞技场!

喜欢《中外的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中美的学前教育有何不同 第一,学费问题 中国的学前班教育实际上是羞羞答答,忧抱琵琶半遮面,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学前班教育这一项,但是各个小学尤其是重点小学又得让孩子进行入学考试这一关,使得幼儿园学前教育风生水起,民营教育学前班...
    2021-04-28 阅读全文
  • 早教机构与幼儿园有何不同 早教机构与幼儿园有何不同 为孩子寻找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一位做家长的共同的愿望,那么哪种环境能更好的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呢,下面就是一位家长询问的有关这方面的话题: 孙女士...
    2020-11-28 阅读全文
  • 男孩女孩 语言发展有何不同 生活中出现像家兴这种情况的小男孩并不少见,尽管以前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女孩在语言学习上比男孩更有优势,但是这种现象一直没有得到生理学上的证据。 男孩&女孩的语言发展特点 ·男孩——语言加工更为具体感性。 ...
    2021-12-03 阅读全文
  • 中美子女培养观念有何不同之处 幼升小是孩子教育生涯的第一步,每个父母都期望孩子将来成为“精英人才”。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世界型融合,直接影响了现有教育的培养方向。无论国内或是国外,“精英”一族均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等各方...
    2021-03-17 阅读全文
  • 中外教育幼儿的差异 中外教育幼儿的差异 这次回国呆的时间长达三个月,我们决定把女儿爱米粒送入中国的幼儿园当个临时插班生,借此也了解一下中西早教的异同。 经观察,我总结出中西幼儿园的几点区别: 第一、中国幼儿园硬件设施略胜...
    2021-04-20 阅读全文

第一,学费问题 中国的学前班教育实际上是羞羞答答,忧抱琵琶半遮面,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学前班教育这一项,但是各个小学尤其是重点小学又得让孩子进行入学考试这一关,使得幼儿园学前教育风生水起,民营教育学前班...

2021-04-28 阅读全文

早教机构与幼儿园有何不同 为孩子寻找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一位做家长的共同的愿望,那么哪种环境能更好的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呢,下面就是一位家长询问的有关这方面的话题: 孙女士...

2020-11-28 阅读全文

生活中出现像家兴这种情况的小男孩并不少见,尽管以前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女孩在语言学习上比男孩更有优势,但是这种现象一直没有得到生理学上的证据。 男孩&女孩的语言发展特点 ·男孩——语言加工更为具体感性。 ...

2021-12-03 阅读全文

幼升小是孩子教育生涯的第一步,每个父母都期望孩子将来成为“精英人才”。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世界型融合,直接影响了现有教育的培养方向。无论国内或是国外,“精英”一族均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等各方...

2021-03-17 阅读全文

中外教育幼儿的差异 这次回国呆的时间长达三个月,我们决定把女儿爱米粒送入中国的幼儿园当个临时插班生,借此也了解一下中西早教的异同。 经观察,我总结出中西幼儿园的几点区别: 第一、中国幼儿园硬件设施略胜...

2021-04-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