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中班随笔:自由与秩序

发布时间:2021-02-08

中班教育随笔笔记。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来说,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教学方式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而教育笔记可以丰富老师授课经验,提高主观能动性。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如何去写教育笔记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中班随笔:自由与秩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周四中午,孩子们吃完午饭各自做着喜欢的事。大部分孩子围在电视旁看他们喜爱的《猫和老鼠》。爱下棋的几个孩子靠在第三组一角下起了飞行棋,今天帆带来了这副飞行棋,他们觉得很新鲜,下得格外投入。语、柔及几个小女孩向来不爱看电视最爱围家家,几个空椅子围在教室一角,优闲着晒着太阳,这不她们又围了起来。

三堆人儿各自做着自己喜爱的事,互不影响。就如区域活动。喜欢这样的场面。孩子们的笑脸舒展着。

动画片那边传来欢快的笑声,有趣的画面吸引着他们。几个围家家的女孩正说着悄悄话玩着自创的小游戏。帆这边的人好像多了几个,有点儿挤了,于是听到帆的命令:我点到的名的先出去等下再玩!接着听到的是他的口气十足的命令:***、***出去,点到名的自觉的走了出去,无奈之下只好去看电视。好一声命令,这下子下棋这边宽敞多了,他们可以好好的下棋了。坐在一边的我直觉好笑,好一个帆,还真看不出你还有这套。

在教育书籍上总能看到国外孩子的一些自由活动,安静有序的自由活动,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做的事。但这一前提是,教师要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自由活动中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引导者。理解它容易而要真正做到很难。自由不等于散漫,这里的自由是适度的自由。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比如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活动,能自觉整理好一个项目再进行另一个。yjS21.com

这种看似简单的情景,对它的引导与组织我满是困惑。

小铃响起,这是一个上午。小铃的响起是请孩子们安静下来,结束区域活动,然而孩子们的激动情绪久久未停下。有的还在整理;有些冲冲理一下胡乱往架子上塞;这边一堆好朋凑在一起聊,那边又有几个说得正热闹。大声的喝斥或是出示新鲜的事物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只是想:小铃失去作用了吗?我的引导提示声为什么淹盖在吵杂声之下让孩子们若无其是呢?等稍安静后,有孩子喝水,又有孩子小便。折腾一番后才得已静下。大家有这个看法:区域活动会使孩子个人活动散漫。对于爱把自由给孩子的我一下馅入了困境,怎样让自由与秩序与我日常的教态结合在一起,我思考着。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中班教育随笔:让孩子自由交往


为了能让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间里有丰富的活动内容,并培养孩子们学会分享、与同伴交流、互动的良好品德,我们请班里的孩子每周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幼儿园。

吃完点心后,孩子们都捧着自己喜爱的玩具,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换玩起了玩具。突然,从后面的角落里传来了一阵争吵声,这时斐斐愁眉苦脸的跑过来说:“天天不愿意和我交换玩具。”我看着斐斐的眼睛,都快流出眼泪了,正想去询问天天为什么不愿意与好朋友交换玩具的理由。这时,一旁的冉冉说:“我来给斐斐出个主意”。她拉着斐斐的手轻轻的说:“你别着急,你去和天天说,我们是好朋友,交换一下玩具吧,玩好了就还给他嘛!”斐斐听了,跑过去对天天说:“你的玩具借我看看,我的玩具也给你玩。玩好了再交换,好吗?”天天想了想,终于把玩具给了斐斐,斐斐也露出了笑脸。

看着这一幕场景,我深深地明白了小朋友之间的交往是由他们自己去努力的,并不是一定要依靠老师来帮忙解决的,让孩子们自主、自由的交往,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地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怎样去解决同伴间的小矛盾,对以后的交往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育随笔:给孩子自由


教育随笔:给孩子自由

每天,我们结束一节活动时孩子们出来一起玩,一起做游戏,那时候,真的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你看着他们笑,看着他们跳,禁不住的就会被他们所感染,融入到他们中去。

这天,一出去,我站在旁边看着孩子们玩,这时候有几个孩子用我们做游戏的绳子,挂在另外一个小朋友的衣服上,一个小朋友在前面牵着绳子走,一个小朋友在后面被牵着在低上爬,前面的小朋友一边走还一边说:小马小马加油。当时,看到后,我挺佩服这几个孩子,他们一定是看见过这样的场景,他们都能把生活中这样的细节加以应用,和游戏结合起来,玩得那么不亦乐乎说明孩子敢于创新,我没有阻止孩子,而且还加入了进去,我觉得这样的游戏比较适合孩子玩。

放学后,有家长来接孩子,接出去后,孩子不愿意回家,说要玩一会,于是,他们有的小朋友就在外面玩这个游戏,孩子刚刚开始在地上爬,就有妈妈说,你怎么在低上爬呀,地上多脏呀,还有的家长说你怎么让别人牵着你做小动物啊。孩子们不能玩了,一个个都低着头,好像自己做错了事一样。

其实,在孩子的心里,孩子并没有想那么多,什么我做小动物被别人牵着很羞羞,我在地上爬……。孩子们本来是很开心的,结果呢……。

在地上爬,衣服脏了可以洗,可是,打击了孩子积极性就无法再弥补,所以,有时候,适当的给孩子一些自由,不要对孩子太过于牵制,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大更好的活动空间。

幼教随笔:面对挑战,自由发散


面对挑战,自由发散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设计了第一环节,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门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知“形、体、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当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让我惊喜,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阮鸿飞已经把薯片筒等立在桌上摆好了。他现在对于如何把圆形光盘立起来很感兴趣。他捏起关盘的一边试图让光盘立稳,可是一松手,又倒了。如此几次之后还是没成功。突然飞飞光盘倒下来旋转时的样子找到了灵感。他想旋转硬币一样把圆盘转了起来。“看呀!陈老师,我把他立起来了!”方玮威则把一张硬的卡片圆形纸夹在了两个瓶子之间,拍拍手说“我也把圆形里起来了!”其他的还也对于圆柱体、球体等东西的站立无动于衷,一心在钻研尝试如何让平面的圆形物体立起来,个个都很专注。我知道我在操作前提要求时犯了一个要求不具体的错误。应该是如何让它们独立地长时间的立起来。这样孩子们会顺利照着我的目标发现形体的不同。可是这不也是我们老师的一种思维定势吗?我们习惯了把门向里推,习惯了从左向右看书,习惯了把苹果立着对切,习惯了圆形的西瓜,方形的报纸。这是一种常识,但也正是这些阻止了我们的想象空间。而孩子不同,他们正是因为“无知”,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正是因为知道的少,才会多角度的提问,思考。我们要培养的创造性人才,可是我们已经无意识的抹煞了孩子大胆想象的空间,剥夺了还自由创造的机会。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有更多的思索。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同时我们有时太低估了孩子,不敢或不知怎样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的活动的。这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有更多的成功的感觉。在其中也会得到多方面发展,而是我们教师或家长想象不到的。在以后的一些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能得到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由呼吸


让孩子自由呼吸

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近年来许多关于人类脑潜能的医学研究成果见于报端,形形色色的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课程、方案、教学方法更是大行其道,他们冲进了毫无抵抗能力的幼儿园和家庭,侵占了幼儿洁净的心灵,遮住了幼儿精神成长所需的自由空气……

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最需要什么,幼儿教育应该是根的培育与呵护,过早的剪掉了在他们看来是多余的大树用来吸收阳光和水分的枝叶,结果播种并未最终获得丰收。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原来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关注和耐心等待,把幼儿过早的规定为某种模式违背了幼儿教育本质。

幼儿教育应是生活的体验与创造,幼儿的天性应是游戏的,好奇的,探索的和梦想的;幼儿的生活中应该有着足以滋润幼儿生命的“养料”,有着幼儿健康成长的时机。

所以,把枝叶还给大树,把大地还给幼儿,让幼儿重新拥有本应属于他们的天地!

中班随笔:与孩子沟通无限


子越是个爱说话的孩子,可妈妈反映孩子回家不肯说幼儿园的事。我就询问子越妈妈问些孩子什么问题。妈妈说:“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子越高兴地说:“我玩了建筑角,还搭了上海中心,还有。。。。。。”“玩玩玩,就知道玩,我问你今天学了什么?”妈妈打断了子越的话,子越低下头:“没什么”,接着就不说了。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子越妈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每天回来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了?”“最特别的事情”“最开心的事”“最不开心的事”等,一定能从这些内容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及孩子的想法和心情。子越妈妈尝试了,果然孩子对她敞开了心扉。

在与孩子的沟通,成人应该以理解孩子的情感为先。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大人的认可同时,孩子才会向你打开话匣子。同时,我们老师也应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许多家长既想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生活,却又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所以,我们老师应通过网络、现场沟通、家长会等平台让家长了解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促进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

教育随笔:小小“自由人”


教育随笔:小小“自由人”

昊昊聪明伶俐,可就是管不住自己,总是把老师提出来的要求当耳旁风。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组织孩子们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为了防止幼儿发生危险,老师要求幼儿在排水口的一侧跑,不要跑到排水口的另一侧。

可是转眼之间,昊昊就像是一只敏捷的小动物一样,在排水口两侧飞速地跑来跑去,我几次上前提出要求,可是昊昊依旧如此。

要回班级了,小朋友们听到集合的信号,都能够将玩具送回原来的箱子里,快速的回到老师身边站队,昊昊却旁若无人的在不远处的滑滑梯上玩着,直到我们走到他的身边,他才愿意回班级。

午睡时,安静的午睡室总能听到昊昊的说话声;集体活动时,他也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不举手,有时还会离开座位走到桌子边上去。面对这样一个对教师的要求熟视无睹的“自由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是否是管束太多?——我们可以试试逐渐提高要求

有的幼儿性格比较随意,不习惯条条框框的约束,同样的要求,别的幼儿觉得很自然,但他却觉得受管束。如果教师一昧的要求幼儿遵守规则,和其他幼儿保持一致,也许还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教育的难度。试着在不违反原则情况下,对他适当降低一些要求,并对他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然后逐渐提高要求。

昊昊之前搬椅子的时候,都是两只手拉着椅子靠背,基本在地上拖着走,我走到他的身边,要求他两只手分开拿住椅子的两侧,告诉他这样地板就不会受伤了,昊昊搬起了椅子,支支吾吾回了我几句话,我并没有听懂,但是没过多久,到了把椅子搬回去的时候,昊昊又开始在地上拖椅子了,我继续强调了要求,并告诉他地板脸上都会有伤痕的,同时俯下了身子,摸了摸地板。告诉他,刚才搬起小椅子是你的本领,可不要把你的本领忘记了。

之后的几次,搬椅子的情况有些改善,同时,我也要求昊昊在每次集体教学的时候,坐在小椅子上听讲,并在他有些走神的时候用不同的声音来激发他的兴趣,或者表扬他身边上课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来激励他。

孩子现在能逐渐地约束自己,在中午讲故事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专注的眼神,他能够渐渐控制自己的行为了。放学的时候,我也和昊昊的奶奶进行了交流,希望能够在家中也能够建立规则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双方共同努力,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随笔: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教育随笔: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宽松、自主的游戏学习氛围,但是“自主”并不等同于放任,还需教师适时适地指导,让区域活动的价值体现出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功能。所以对中班幼儿的区域活动规则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区域活动常规的建立,应该让幼儿意识到区域活动的自主性、有秩序性,在规则建立时与幼儿讨论每一个区域的活动人数、如何保护区域活动材料不受损、建立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规则,同时可以将规则蕴含在环境中,以形象暗示幼儿该怎么做。中班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强,所以有可能出现一个孩子争抢一个角色。怎么办?通常我们都是留给孩子们自己解决,让他们明确这个角色只有一个人,所以你必须讲出你想当的理由,不行的话就以猜拳游戏解决。这样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平等。由于孩子们感受到了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其次是气氛的营造。通过观察、实践,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让他自愿选择伙伴及区域,把权利发放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温暖的气氛,引导幼儿自己管理和处理活动时将发生的事情,使幼儿变成环境下的主人。但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为每个孩子创造展示优势的机会就显得非常重要。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区域、不同层次的表现材料,让孩子们有机会肯定自己,增强信心。指导幼儿游戏,给予孩子较大的自主权,自愿选择,自主展开,自由讨论,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以角色的身份加入。然后作针对性指导,从而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正确、适当的指导,从而更有利于游戏的开展,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才会循序渐进树立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自由”与“控制”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尊重幼儿”“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等观念深入人心。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很多教师也改变了传统的“示范一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给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但是,很多教师感到在“发挥幼儿主体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教师的这一困惑实际上反映了教育中如何把握“自由”与“控制”的度的问题。

一、“自由”的含义及意义

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但对自由的理解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与权威相对立,认为自由就是不受限制、随心所欲,它强调个人的爱好、兴趣及选择,反对权威的约束与控制,权威的指导越多.个体享有的自由就越少;另一种并不反对权威,认为没有权威就没有个人的自由,强调个体对规则和规律的把握和遵从。艺术活动中的“自由”是一种理性的自由,它强调的是个体在一定的规则和规律指导下获得的自由。

儿童画是艺术,更是儿童心理活动的表现。幼小儿童把绘画作为表现自己的手段,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创造美好而丰富的人生.而这功能是通过自由实现的。“艺术的理想就是一种快乐的自我表现。它要求具有想象力,因为艺术就是要通过使我们的行为个性化和富有独创性来创造高层次的自由。”[1]

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注重幼儿本人的心理活动和意愿.尊重幼儿自己对内容和画法的选择,着眼于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新:另一方而教师要通过给幼儿更多的自由,把幼儿的潜力挖掘出来。这也是艺术教育的真谛所在。而传统的“示范--指导”绘画教学模式正是由于教师的过多指导与干预,使幼儿习惯于依赖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从而压抑了幼儿的个性,束缚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违背了艺术教育的宗旨。教师只有真正理解“自由”的含义,才能理解艺术教育的本质。

二、美术活动需要教师的“控制”

“自由”并不代表不受限制、随心所欲.人只有在理性、规律和权威的指导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正如社会规范不是为限制人的发展而存在的,教育规范的作用在于保障主体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就是自由发展,所以教育规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个体更好地享有自由,获得全面发展。在绘画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自由地表现自己,教师要发挥主体作用,适当“控制”,精心策划、铺垫和循循善诱。

三、教师应当如何“控制”

教育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教师不恰当的“控制”会压抑幼儿个性。束缚幼儿的发展:适时、适度的“控制”,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控制”幼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尊重幼儿的个体独立行为前提

任何幼儿都应享有与其心智成熟程度相适应的自由权利,我们不能以幼儿尚未成熟为借口,剥夺他们应有的自由。这就要求教师把幼儿看作发展中的独立个体,尊重幼儿的情感、思想,与幼儿平等地交流。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控制”仅仅是因为幼儿需要帮助,而不是因为幼儿无知无能。“控制”也并不意味着幼儿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建议与命令。我国学者金生铉指出:“当一个社会在制度和社会治理上把社会成员当作理性的思想者和行动者的时候。当一个人作为一个理解的、自治的存在而不是隶属于任何精神监护权威的时候,启蒙就真正地存在了,理性精神才能张扬,德性得以养成.个性得以确立。”[2]毕加索认为.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相信每个幼儿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能,而一个民主、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发挥潜能,创作出一幅幅好的作品。

2.以鼓励幼儿自我表现为着眼点

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其生理、心理的发展都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他们观察和表现外界事物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无法理解成人讲授的技巧与规则。因而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需要表现的主要不应该是绘画技巧,而是幼儿自身的感受和情感。美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应着眼于幼儿的自我表现,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幼儿有想表现自己的需求以及自信心,绘画的技巧与规则只是幼儿表现自我的一种手段,而不应该是目标,过于追求技巧与规则会使幼儿被技巧与规则所奴役。

3.以激发幼儿兴趣为立足点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知识或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产生思维的基础和求知的内在动力。幼儿美术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立足点,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否则会破坏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在绘画活动中不应该强调幼儿画得如何像,色彩用得如何好,但是一定的审美经验和绘画技巧还是需要的。没有任何经验基础的创作可能会让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还应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活动逐步培养幼儿相应的绘画技巧,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为他们自如的创作提供知识和能力的“给养”。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也应注重创设自由的、宽松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发现这些“给养”。如,教师在每次绘画活动中尽量为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作品,这些作品应该明显包含想让幼儿发现的某种特定审美特征或技术特征。组织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自己来观察、讨论,发现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审美要素或技术要素,这样会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与欲望,幼儿自然就会投入创作,并且会在创作中自觉使用这些他们“自己发现”的审美要素和技术要素。

4.以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经常会在不同的环节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与指导。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决定是否干预以及如何干预时应该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考虑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以及能够达到的水平,因人而异地给予不同的帮助与指导。教师“控制”的程度和方向应该是让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于那些胆小、不敢自由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幼儿,可通过鼓励等多种方式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主动去创作。对于那些受技能技巧的限制而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的幼儿,一方面应鼓励其自由作画,另一方面应逐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获得必要的技巧。对于那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而反复画同样的画的幼儿,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他们不断创新。

相信《中班随笔:自由与秩序》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班教育随笔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集体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 集体阅读:集体阅读时老师要合理地组织,既可以是全班幼儿一起阅读,也可以是分组阅读,通过对阅读内容的分享、倾听、讨论、交流,来帮助幼儿完整地欣赏作品,了解阅读的正确方式与方法。 在共同阅读《有些时候,我...
    2021-06-11 阅读全文
  • 中班教育随笔:让孩子自由交往 为了能让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间里有丰富的活动内容,并培养孩子们学会分享、与同伴交流、互动的良好品德,我们请班里的孩子每周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幼儿园。 吃完点心后,孩子们都捧着自己喜爱的玩具,三三两两...
    2021-02-18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爱与自由 育儿心得:爱与自由 一直以来周围总有不少人询问我,为什么你的孩子这么乖,这么好带?我总是笑着回答:她生来就是这么乖这么好带!其实,这中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顶着舆论的压力把她经常抱在怀...
    2020-11-19 阅读全文
  • 游戏与幼儿自由说话 二十一世纪,是个充满竞争、交流、合作的社会。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必需掌握如何去充分表达自己,如何去顺利地与别人交际的技能。而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显示出其重要的价值。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期正...
    2019-12-1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给孩子自由 教育随笔:给孩子自由 每天,我们结束一节活动时孩子们出来一起玩,一起做游戏,那时候,真的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你看着他们笑,看着他们跳,禁不住的就会被他们所感染,融入到他们中去。 这天,一出去,我站在...
    2021-06-07 阅读全文

集体阅读:集体阅读时老师要合理地组织,既可以是全班幼儿一起阅读,也可以是分组阅读,通过对阅读内容的分享、倾听、讨论、交流,来帮助幼儿完整地欣赏作品,了解阅读的正确方式与方法。 在共同阅读《有些时候,我...

2021-06-11 阅读全文

为了能让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间里有丰富的活动内容,并培养孩子们学会分享、与同伴交流、互动的良好品德,我们请班里的孩子每周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幼儿园。 吃完点心后,孩子们都捧着自己喜爱的玩具,三三两两...

2021-02-18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爱与自由 一直以来周围总有不少人询问我,为什么你的孩子这么乖,这么好带?我总是笑着回答:她生来就是这么乖这么好带!其实,这中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顶着舆论的压力把她经常抱在怀...

2020-11-19 阅读全文

二十一世纪,是个充满竞争、交流、合作的社会。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必需掌握如何去充分表达自己,如何去顺利地与别人交际的技能。而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显示出其重要的价值。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期正...

2019-12-19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给孩子自由 每天,我们结束一节活动时孩子们出来一起玩,一起做游戏,那时候,真的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你看着他们笑,看着他们跳,禁不住的就会被他们所感染,融入到他们中去。 这天,一出去,我站在...

2021-06-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