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发布时间:2020-07-23

我是谁幼儿园说课稿。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朋友的女儿幸运地考入了平中985班,全家人很高兴,但兴奋的劲儿还没消失,随之而来的第一次月考成绩,沉重地打击了朋友,月考成绩在班内是最后一名。朋友认为我女儿今年考入了浙江大学,肯定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要来向我求救来了。

女儿对于学习相较于一般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自觉的。因为女儿比较胆小,非常听老师的话,我把这形容为“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总是会不折不扣地完成,而家长要让她额外地做一些补习之类的作业,她是置之不理的,拿一些人话来说“很有个性,有自己的想法”。

女儿的学习成绩我一直把它比喻成“火箭式的心电图”,弯弯曲曲而且直上直下的那种弯曲。尤其是表现在初中的时候,好的时候在班内前五名,差的时候,可能就是倒数几名了。有次英语考试女儿只得了70多一点,初中班主任打电话来,毫不留情地说:“照这样的成绩,不要说考上平中了,就是当高也上不了。”碰到这样的事,性情急躁的家长估计见到孩子就容易冲动,像火山爆发一样什么训人的话都会喷出来,搞得自己与孩子心情郁闷,还伤身体。我的做法是,刚听完老师的话,当然也很气愤,很快我就平静下来,当天接女儿并没有问考试的事情,我看女儿自己心情也不太高兴。我想让自己与女儿都是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谈一谈。过了两天,看女儿又恢复了笑脸,我插了一句:“前两天英语考试怎么回事?”“考砸了呗”“那你得分析原因啊”“嗯,我已经分析过了,基础部分以前很容易得分的,此次扣了好几分,就连需要背诵的内容也错了好多,很不应该,阅读本来就是弱项,本次更是惨不忍睹,作文也写得不好,还有写错单词的。”“知道原因就好,就是接下来你要怎样提高成绩,我认为,学英语其实是和语文没啥区别,也是要大量阅读,不是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我知道啦”虽然是叛逆期,女儿与我还是比较能沟通的。这以后我就没有接到过老师类似的电话。

试想一下,如果在我接到老师电话的当天就怒气冲天地把女儿数落一番,女儿能静下心来去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吗?我估计女儿肯定是哭鼻子抹眼泪的份了,而且估计以后女儿的心理话也不会与你分享了。是的,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经常性地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家长需要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01

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

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那么,为什么许多父母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父母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02

“四十岁死,八十岁埋”?

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四十岁左右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

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

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

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03

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

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

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

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

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04

孩子的教养,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说起对孩子的教育,可能很多家长总是会吧这个和孩子的成绩之类的联系在一起。其实,家长有这样的观念是不好的。因为这对于孩子的“三观”是一会有影响的。

说起来,孩子的教育影响的因素主要就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可想而知,家庭对于咱们孩子的成长是有多么的重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咱们的家长一定要做好家庭教育这一块。那么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哪些方式呢?

1、暗示对孩子的重要作用

很多家长总是错误地理解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有话就大声说出来”的好。却不知道日常生活之中,除了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大声说出来之外,其他的都可以用“暗示”的方式向孩子传递。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鼓励和肯定,因而暗示对孩子就显得很重要了,无论是行为上的暗示,还是心理上的暗示,或是语言上的暗示,都能对孩子起来鼓励和肯定的作用。从而让孩子更加自信和阳光,成长成一 个优秀的好孩子。

2、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暗示

有一类孩子,她们可能行为习惯差一点,这是因为日常家庭教育的原因所导致,当父母发现这个问题之后 ,就可以直接用语言方面的暗示。

比如孩子进出门不跟父母打招呼,父母就可以这样子说:“我今天回家 的路上遇到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她会主动和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当时没有跟父母打招呼,他们会觉得 很不好意思,也就会在父母的语言提醒之下马上打招呼。

这样子的暗示,已然是明显了,孩子自然是能听 懂的,他们也就在父母的暗示之下马上改正了自己的不良习惯。

3、对孩子进行行为上的暗示

当孩子出现不良习惯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就成了对他们最好和地为暗示,父母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言行,争取一举一动都做孩子的好榜样。

比如孩子到了个公共场合玩,看到地上有几个矿泉水瓶子,孩子随手一丢把自己手上的也扔了下去。

此时父亲却弯下腰来看所有的水瓶子一个个捡起来放进附近的垃圾桶之中。孩子会不会觉得羞愧脸红呢?父母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要爱护环境,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 惯的暗示。父母不是采用的批评孩子乱扔垃圾的教育方式,即给孩子留了面子,又让他们上了很深刻的一 课一举多得。

4、对孩子进行环境上的暗示

在中国有一句很通俗的谚语:“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意思很容易懂,就是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如果父母给孩子营造的是一个健康温馨感恩的家庭环境,那父母就能收获一个阳光健康懂得感恩的孩子。

相反,父母可能就不会那么幸运地收获一个这样的好孩子了。因此,对孩子进行环境上的暗示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忽略这一环节。

孩子“天赋”是怎样丢失的


增强小学老师的爱心,提高小学老师的素质,纯洁小学老师的队伍,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强盛。但愿我的这一观点,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数学总是不及格。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原因:是他贪玩不好好学,还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对他的刺激,抑或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天赋会莫名其妙地消失?不是我这个做母亲的自夸,儿子自小就很有数学天赋的。

那时,我在县文化馆的文学创作组上班,工作相对比较自由。幼儿园放假后,我便带着儿子上班。3岁的他,聪明、活泼又很懂事,深受文化馆同事的喜欢。他又好表现,平时总爱给大家背诵乘法口诀和算算术。他算算术,总是倍数相加,而且出口流利快速,比如:2+2=4、4+4=8、8+8=16、16+16=32……以此类推,到一千以上了,他还能流利地加出来。

可两年后,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算术考试竟然考了个不及格,甚至后来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倒数第一。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孩子的数学天赋是被他父亲和他的小学算术老师给生生扼杀掉的。那时,我已经和他父亲离婚,调到了市报社工作。儿子跟着他父亲,留在了县城的小学。

听说我儿子是个离婚家庭的孩子,那个算术老师就有些歧视他,再加上儿子脑子中那种数字的东西和老师教的格格不入,他又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结果考试成绩一直不好。自然,在学校里挨打就成了家常便饭。

回家后,因为他的调皮、不听话,他父亲又打他。打着打着,就把孩子早期的天赋给打散了、打乱了,最后给打丢了。很明显,正是这两个缺乏爱心和不懂教育的男人把我儿子的数学天赋给扼杀了。

后来,三年级时,儿子转到了张家口市里的小学,算术成绩一跃成为了全年级第一;初中、高中、大学时,他的数学成绩都很不错,高中时还参加过省里的数学竞赛;现在,他在德国一所著名大学学的也是数学专业。但那都是勤奋钻研的结果,和他早期的数学天赋无关。

有时我会想,有多少孩子的天赋是被这样的小学老师给扼杀了的?现在甚至有一首民谣已把小学老师和黑社会并列了,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有失偏颇,多数小学老师是既富有爱心又很敬业的,但那种不负责任、随意打骂孩子的小学老师也不在少数,且有与日俱增之势,这不能不让我们做家长的感到忧虑。

许多家长看见孩子磕了碰了,心疼得不得了,可是却对那些肆意伤害孩子心灵的老师说:“该打该骂由你!”这样的纵容,势必会造成那些类似于残暴老师在孩子脸上刻字、让孩子吃屎的悲剧不断上演。

增强小学老师的爱心,提高小学老师的素质,纯洁小学老师的队伍,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强盛。但愿我的这一观点,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的两个绝招

一、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

有很多家长,一生努力打拼,只为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护其一生无忧。但却没想到,钱财这种有量的东西,迟早有一天会被孩子们挥霍殆尽。

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每日大手大脚的孩子,一旦高品质生活被打乱,到时留给他们的只有堕落和无尽的悔恨。

所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们百万财富不如给他们几个好习惯。好习惯可以拓宽孩子未来的人生格局,对他们的人生成长及其重要。

阅读的习惯

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对学习和人生阅历都作用极大。

孩子有阅读的习惯,不仅在写作上的词汇会大幅增加,而且对于见识、知识的拓展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吃苦的习惯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给予孩子优渥的物质生活和学习环境时,孩子们往往不会珍惜,肆意挥霍。

这样的孩子除了自私自大、不能体恤父母的辛劳之外,也没有一颗感恩、孝顺的心。

所以,家长们请给孩子们吃苦的机会,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这样才能理解生存的艰难。

二、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教育学里,与其苦口婆心劝孩子好好学习,不如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一个家庭的气氛是和谐有爱的,那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紧张,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在于身份定位。

不当“领导”,学做“教练”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总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孩子铺路,告诉他们学什么特长好,看什么书籍有用……

虽说出发点是为孩子好,却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畏惧你,远离你,不会和你谈心,自然对你的话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会出现很多难题。这时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建议,帮他们指出问题所在,然后一起攻克难关。比起一个要求听话和服从命令的上级领导,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贴心教练。

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运动场上的裁判,眼睛时刻盯着运动员,一旦发现有犯规行为,立马给予警告和退场,处理起来毫不心软。而啦啦队则时刻充满活力,为队员们加油鼓气和呐喊助威,给运动员带来自信和动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拿筷子、第一次骑车……可能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摔倒很多次,也会不断重复错误。这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点缓冲的机会,不要开口就是“你怎么这么笨,都几遍了还学不会”。

俗语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长对孩子的批评除了会让孩子心里难受外,也会让父母和孩子的距离拉远,对亲子双方没有任何好处。

没有谁天生就有做某事的能力,大人都免不了犯错,更何况孩子呢?当孩子事情完成的不够好,我们要多给他们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更正错误。

教育没有想象中的难,不过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庭的焦点。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怎么科学地在家庭教育中,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势在必行。

教育中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家长爱孩子,最擅长以己度人

孩子渴了,想喝矿泉水,而家长认为鲍鱼营养丰富,孩子偏偏不喜欢。

家长给孩子买高级的玩具,而孩子偏偏喜欢摆弄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

您处心积虑地花费很多,孩子还不开心,原因是,这些不是孩子需要的。不需要的东西,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

误区二:上了补习班,成绩一定能提高

现在的补习班,名目繁多,如雨后春笋般,将孩子们层层包围。家长花费了金钱,好像心里就得到安慰,会不会想到,孩子的辛劳与压抑。孩子平时的课业负担,还不够繁重?沉重的书包,已令他们压弯了腰。

从科学角度讲,大脑皮层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受身体和情绪的控制。人在疲劳状态下,有情绪困扰时,他的记忆、分析、判断能力消失。会产生愤怒、生气、害怕等情绪。不仅健康受到影响,还会表现为厌学,学习拖沓,封闭自我,不和人交流。甚至会有猝死或自杀等极端现象的发生。

误区三:行有不得,总找外因

有一些家长,理解孩子的辛苦,和孩子一样,经常对当前的中国教育品头论足。弄得孩子也怨声载道。遇事抱怨,不是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各有其利弊。客观上讲,应该取长补短。回顾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抱怨社会、体制,于事无补。家长该有这样的理念与远见:立足于自己与孩子,让孩子有发展的空间。任何一个环境,都可以帮助孩子成就梦想。

给孩子这样的人生定位:所有的变化都是机遇,让你自己痛苦的人,都是天使。自己才是主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误区四:成绩不好的孩子,一定不聪明

孩子的智能分很多种,有听觉、视觉、语言、体验、逻辑、社交等很多方面。

学校教育,重视应试,主要考核孩子语言文字与数理逻辑的智能。而其他技能均不在应试的范畴。这就造成家长严重的误区,以为孩子成绩不理想,就不会成才。

如果达尔文、爱因斯坦的妈妈,也听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就放弃对孩子的培养,或一味要求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那么,科学会停滞多少年?

李安的数学成绩,是负分,丝毫没影响他成为一名大导演。

海蓝老师讲了个动物学校的故事,发人深省:

兔子跑的快,偏让它去游泳、飞翔,结果淹死了、摔死了。

对于孩子,令他擅长的地方发挥到极致,就会成功。

为了取得满意的成绩,以损害孩子的身心作为代价,以破坏亲子关系作为代价,犹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啊。

误区五:严格的教育,是对孩子负责

古语有:一日不打,上房揭瓦。靠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是教育的最低层次。指责、批评、命令、说教,仅次之。

这些方法,看似严格,而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问题发生了,家长应该认真分析,这个问题,是孩子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

如果是孩子的问题,要学会接受和倾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如果是自己的问题,要客观描述,不批评、指责,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如难过、担心,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最后提出希望。这样的交流,孩子对家长的想法,会得到明确的判断和理解,得到有效的沟通。

最智慧的父母,在家庭中,主动营造温馨的氛围,注重自己的个人成长,身体力行地做孩子的榜样,影响孩子。这才是家长中的九段高手。

严格的教育,本来的出发点,是对孩子负责。这是没有错的。而家长往往以对孩子好的名义,伤害了孩子,破坏了亲子关系。

如果可以心平气和、语重心长地和孩子交流,以合理的方式帮孩子解决问题,何必怒发冲冠、求全责备呢?

误区六:不尊重孩子,爱泼冷水

一个人行为改变的过程依次是:知而未动、知而心动、知而行动、动而坚持、修成正果。这是个渐进的过程。

很多时候,因为家长的粗心、疏忽、武断,导致前功尽弃。

对于孩子而言,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情的难度,大过成人。而家长习惯于孩子做事的萌芽阶段,以责怪的口吻打压孩子。诸如,孩子学习刚有点进步,或培养某种好习惯的初期,家长会说,“才考这么点分,就骄傲。离------远着呢!”或者在孩子意识到问题,努力改变的过程中,不及时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一下子消失,星星之火,被一盆冷水浇灭了。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

家长需要具备一双慧眼,即时发现孩子知而心动、知而行动的苗头,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误区七:把自己的目标当做孩子的目标

很多家长,在孩子身上充满了期待。而这份期待,孩子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没有人会为了其他人的目标而努力,有很多方法帮助孩子实现他的愿望,同时实现我们家长的愿望。

家长希望孩子成绩提高,孩子期待一份向往已久的礼物。在成绩与礼物之间,就有一个结合点。可以把这个礼物的样子,让孩子画在一张纸上,分割为若干天,去完成。每天完成几分之一,日久天长,孩子看到他的愿望一天天地临近,会主动地做好该做的事情。在达成愿望的那一刻,孩子的成绩提高了,他的奖励也得到了。岂不皆大欢喜!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孩子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自律性、抗挫力。

在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同时,把自己的目标放进去,才是明智的做法。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所为,有所不为。愿天下父母,用您的爱心与耐心,以正确的理念与方法,培养孩子,使他们的梦想成为现实,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一、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

有很多家长,一生努力打拼,只为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护其一生无忧。但却没想到,钱财这种有量的东西,迟早有一天会被孩子们挥霍殆尽。

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每日大手大脚的孩子,一旦高品质生活被打乱,到时留给他们的只有堕落和无尽的悔恨。

所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们百万财富不如给他们几个好习惯。好习惯可以拓宽孩子未来的人生格局,对他们的人生成长及其重要。

阅读的习惯

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对学习和人生阅历都作用极大。

孩子有阅读的习惯,不仅在写作上的词汇会大幅增加,而且对于见识、知识的拓展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吃苦的习惯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给予孩子优渥的物质生活和学习环境时,孩子们往往不会珍惜,肆意挥霍。

这样的孩子除了自私自大、不能体恤父母的辛劳之外,也没有一颗感恩、孝顺的心。

所以,家长们请给孩子们吃苦的机会,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这样才能理解生存的艰难。

二、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教育学里,与其苦口婆心劝孩子好好学习,不如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一个家庭的气氛是和谐有爱的,那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紧张,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在于身份定位。

不当“领导”,学做“教练”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总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孩子铺路,告诉他们学什么特长好,看什么书籍有用……

虽说出发点是为孩子好,却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畏惧你,远离你,不会和你谈心,自然对你的话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会出现很多难题。这时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建议,帮他们指出问题所在,然后一起攻克难关。比起一个要求听话和服从命令的上级领导,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贴心教练。

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运动场上的裁判,眼睛时刻盯着运动员,一旦发现有犯规行为,立马给予警告和退场,处理起来毫不心软。而啦啦队则时刻充满活力,为队员们加油鼓气和呐喊助威,给运动员带来自信和动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拿筷子、第一次骑车……可能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摔倒很多次,也会不断重复错误。这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点缓冲的机会,不要开口就是“你怎么这么笨,都几遍了还学不会”。

俗语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长对孩子的批评除了会让孩子心里难受外,也会让父母和孩子的距离拉远,对亲子双方没有任何好处。

没有谁天生就有做某事的能力,大人都免不了犯错,更何况孩子呢?当孩子事情完成的不够好,我们要多给他们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更正错误。

教育没有想象中的难,不过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庭的焦点。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怎么科学地在家庭教育中,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势在必行。

教育中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家长爱孩子,最擅长以己度人

孩子渴了,想喝矿泉水,而家长认为鲍鱼营养丰富,孩子偏偏不喜欢。

家长给孩子买高级的玩具,而孩子偏偏喜欢摆弄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

您处心积虑地花费很多,孩子还不开心,原因是,这些不是孩子需要的。不需要的东西,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

误区二:上了补习班,成绩一定能提高

现在的补习班,名目繁多,如雨后春笋般,将孩子们层层包围。家长花费了金钱,好像心里就得到安慰,会不会想到,孩子的辛劳与压抑。孩子平时的课业负担,还不够繁重?沉重的书包,已令他们压弯了腰。

从科学角度讲,大脑皮层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受身体和情绪的控制。人在疲劳状态下,有情绪困扰时,他的记忆、分析、判断能力消失。会产生愤怒、生气、害怕等情绪。不仅健康受到影响,还会表现为厌学,学习拖沓,封闭自我,不和人交流。甚至会有猝死或自杀等极端现象的发生。

误区三:行有不得,总找外因

有一些家长,理解孩子的辛苦,和孩子一样,经常对当前的中国教育品头论足。弄得孩子也怨声载道。遇事抱怨,不是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各有其利弊。客观上讲,应该取长补短。回顾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抱怨社会、体制,于事无补。家长该有这样的理念与远见:立足于自己与孩子,让孩子有发展的空间。任何一个环境,都可以帮助孩子成就梦想。

给孩子这样的人生定位:所有的变化都是机遇,让你自己痛苦的人,都是天使。自己才是主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误区四:成绩不好的孩子,一定不聪明

孩子的智能分很多种,有听觉、视觉、语言、体验、逻辑、社交等很多方面。

学校教育,重视应试,主要考核孩子语言文字与数理逻辑的智能。而其他技能均不在应试的范畴。这就造成家长严重的误区,以为孩子成绩不理想,就不会成才。

如果达尔文、爱因斯坦的妈妈,也听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就放弃对孩子的培养,或一味要求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那么,科学会停滞多少年?

李安的数学成绩,是负分,丝毫没影响他成为一名大导演。

海蓝老师讲了个动物学校的故事,发人深省:

兔子跑的快,偏让它去游泳、飞翔,结果淹死了、摔死了。

对于孩子,令他擅长的地方发挥到极致,就会成功。

为了取得满意的成绩,以损害孩子的身心作为代价,以破坏亲子关系作为代价,犹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啊。

误区五:严格的教育,是对孩子负责

古语有:一日不打,上房揭瓦。靠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是教育的最低层次。指责、批评、命令、说教,仅次之。

这些方法,看似严格,而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问题发生了,家长应该认真分析,这个问题,是孩子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

如果是孩子的问题,要学会接受和倾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如果是自己的问题,要客观描述,不批评、指责,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如难过、担心,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最后提出希望。这样的交流,孩子对家长的想法,会得到明确的判断和理解,得到有效的沟通。

最智慧的父母,在家庭中,主动营造温馨的氛围,注重自己的个人成长,身体力行地做孩子的榜样,影响孩子。这才是家长中的九段高手。

严格的教育,本来的出发点,是对孩子负责。这是没有错的。而家长往往以对孩子好的名义,伤害了孩子,破坏了亲子关系。

如果可以心平气和、语重心长地和孩子交流,以合理的方式帮孩子解决问题,何必怒发冲冠、求全责备呢?

误区六:不尊重孩子,爱泼冷水

一个人行为改变的过程依次是:知而未动、知而心动、知而行动、动而坚持、修成正果。这是个渐进的过程。

很多时候,因为家长的粗心、疏忽、武断,导致前功尽弃。

对于孩子而言,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情的难度,大过成人。而家长习惯于孩子做事的萌芽阶段,以责怪的口吻打压孩子。诸如,孩子学习刚有点进步,或培养某种好习惯的初期,家长会说,“才考这么点分,就骄傲。离------远着呢!”或者在孩子意识到问题,努力改变的过程中,不及时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一下子消失,星星之火,被一盆冷水浇灭了。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

家长需要具备一双慧眼,即时发现孩子知而心动、知而行动的苗头,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误区七:把自己的目标当做孩子的目标

很多家长,在孩子身上充满了期待。而这份期待,孩子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没有人会为了其他人的目标而努力,有很多方法帮助孩子实现他的愿望,同时实现我们家长的愿望。

家长希望孩子成绩提高,孩子期待一份向往已久的礼物。在成绩与礼物之间,就有一个结合点。可以把这个礼物的样子,让孩子画在一张纸上,分割为若干天,去完成。每天完成几分之一,日久天长,孩子看到他的愿望一天天地临近,会主动地做好该做的事情。在达成愿望的那一刻,孩子的成绩提高了,他的奖励也得到了。岂不皆大欢喜!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孩子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自律性、抗挫力。

在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同时,把自己的目标放进去,才是明智的做法。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所为,有所不为。愿天下父母,用您的爱心与耐心,以正确的理念与方法,培养孩子,使他们的梦想成为现实,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谈谈我是怎样进行班级管理的


导读:在班级管理中,只要具备了对幼儿广博的爱心,对琐事有足够的细心,对班级事务做到处处用心,就能创造出和谐,使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我们这个集团化管理的幼儿园里,一个班级无疑就是一个“器官”,班级组织与管理的成效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幼儿园这个大系统的运作与发展。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这样三种不容忽视的人员结构:保教人员、幼儿、幼儿家长。而此三种人员之间是否能够和谐发展并具凝聚力,直接展示了班级的管理是否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因此,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力求探索一种和谐管理的模式,尽量使班级始终运行在良性循环状态下。要追求这种和谐,管理者必须做到三个有心:

一、以对幼儿广博的爱心,创造教师与幼儿间的和谐。

教师与幼儿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二者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的成与败,只有在二者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方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其能力,并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的身心健康,而建立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教师必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状况,信任和理解孩子,对他们一视同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幼儿,防止情绪和行为偏激,从而在二者之间建立交流互动的平等关系,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格,更重要的要有一颗广博的爱心。

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爱别人的孩子难;爱漂亮的孩子容易,爱丑陋的孩子难;爱聪明的孩子容易,爱愚笨的孩子难。”要做到对每一位孩子平等施爱,确非易事,但要达到教师与幼儿间的和谐,我们必须做到博爱。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孩的身影,始终让我挥之不去,她是一个瘦小、不美又不聪明的女孩,性格孤僻、内向又胆怯,从不回答老师的提问,偶尔叫到她回答问题,她也总是答非所问,乱说一句,引得其他幼儿哄堂大笑。自由活动时,她总是自已拿一件玩具躲到一个角落里偷偷地玩,没有人主动去找她,有的男孩子还经常暗中欺负她,有时抢走她的玩具,有时故意揪她的衣服,或者站队时故意将她挤到队外……,这些奇怪的现象发生后,我隐约感到一种不和谐的因素正在扩大,孩子的母亲似乎也觉察到了什么,她已经在以一种不放心的眼光留意她的女儿了。为了使这个孤独、怯懦的孩子建立起自信,也为了使班级能够处于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我首先走近她,做了她的朋友,我和她起玩玩具,做游戏,我们的快乐,很快吸引了其他幼儿,起初他们只是好奇地看看我们,后来就有一些幼儿一起参加我们的游戏了,在我的带动下,另两名保教人员也走近了她,经常陪她玩,我又及时召开了班务会,探讨如何培养该幼儿在班级中的自尊和自信,建议老师多多走近她,在课堂上尽量以最简单的问题向她发问,答对了及时表扬,让其他幼儿知道,老师们很欣赏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朋友们能主动找她玩了,男孩子也不再欺负她了,女孩儿的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她的母亲也对女孩的变化感到很高兴,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了。所以,教师只有具有广博无私的爱,才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平等互爱,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

二、以对琐事足够的细心,创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和谐。

教师与家长之间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保教质量。设想一位对你冷眼相视尽找毛病的家长肯定会使你反感和不快,也会影响到你对其孩子的教育。要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创造和谐,需要做到两点:一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对待他的孩子,二是不要忽视家长向你提出的任何一个要求和建议,不要因为都是一些琐事而不认真对待。最好建立一个记事本,将每一天家长的交代都记录下来,然后逐条解决。

曾经有一位家长,送孩子时面色不悦,将孩子送到老师手中转身就走,开始我们很纳闷,马上反思自己的工作,想来想去问题找到了:前几天,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爱破鼻子,让我们提醒孩子多喝水,我们当时答应下来,因为没有记录,就忘记了家长的提醒,家长一定认为我们根本不关心他的孩子,所以不高兴。我们便及时约这位家长沟通、道歉,说明原因,家长这才释然,表示理解。答应的事没有做到,显得教师没有责任心,容易失去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为了把家长的嘱咐能随时挂在心上,我们便建立了记事本。所以在家长交代的琐事上一定要细心,才能赢得家长的心,从而创造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和谐。

三、以对班级事务的处处用心,创造班级保教人员之间的和谐。

保教人员之间是否和谐,是班级一切工作能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班级事务杂而乱,仅凭一个人孤军奋战,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只有三个人既分工明确,又团结互助,方能顺利完成各项工作。首先必须建立班级成员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合理安排班级的各项任务,协调三位保教人员之间的关系,使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班长要处处用心,以身作则,凡事身先士卒。要使别人爱“家”,自己首先做一个爱“家”的人,对“家”中的一切(如:近阶段保教任务,班级物资管理,成员间的关系,每个人的情绪状态,身体状况等等)都要了如指掌,要在精神上创造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氛围,在生活上时时处处关心班级成员,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好,要及时找她谈心,使其消除忧虑和不快,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最后,班长还必须做一个教学上的有心人,不断探索发现好的教学方法,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带动班级教师搞好教研活动,共同探讨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大家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教育目标。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只要具备了对幼儿广博的爱心,对琐事有足够的细心,对班级事务做到处处用心,就能创造出和谐,使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这样,班级工作才能在和中求稳,稳中求胜,从而把班级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如何让我的话孩子愿意听


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有些孩子不听话常常是希望通过反抗或其他不听话的方式使大众满足他的愿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但家长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空话与禁止。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好孩子,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地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礼貌”“你很热心”……使孩子对好行为的具体性更明确。

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因素如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成人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别说要纠正自己的行为了。此时利用严肃的谈话,例如,先暂时停止他的工作,请他到一个角落,认真地跟他谈,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他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

细心和耐心地纠正与教育。孩子不听话,有一些是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家务繁重等,在面对孩子过错时过于漠然随意、熟视无睹,也有一些是因为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而没有细心地引导和纠正,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渐渐形成对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缺失。同时,小错不纠,大错难补,等到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产生严重后果的时候,一则家长引导起来会更加困难,无从下手,二则孩子由于没有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准则规范,会对错误及错误的后果不以为然,对父母的想法置若罔闻。

喜欢《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是谁幼儿园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大班谈话假如我是 这是大班谈话假如我是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围绕"假如我是--"主题,大胆地、连贯地讲述自己的愿望。 2、尝试大胆想象讲述自己想当什么人,想做什么...
    2021-08-15 阅读全文
  • 案例:大班案例反思假如我是孩子 大班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主题活动“我的身体”中他们开始了探究。慢慢的孩子发现:人与人之间有着许多不同点,就连看似相同的指纹,也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在无意中孩子发现指纹很有趣,用笔稍...
    2021-05-20 阅读全文
  • 小班语言活动《假如我是。。。。》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幼儿园优秀小班语言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动物的特征。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的卡片...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小班语言教案:假如我是。。。。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动物的特征。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的卡片、背景图、图谱。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找小动物”了解动...
    2019-12-26 阅读全文
  • 小班语言教案:假如我是……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动物的特征。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的卡片、背景图、图谱。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找小动物”了解动...
    2019-12-26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谈话假如我是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围绕"假如我是--"主题,大胆地、连贯地讲述自己的愿望。 2、尝试大胆想象讲述自己想当什么人,想做什么...

2021-08-15 阅读全文

大班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主题活动“我的身体”中他们开始了探究。慢慢的孩子发现:人与人之间有着许多不同点,就连看似相同的指纹,也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在无意中孩子发现指纹很有趣,用笔稍...

2021-05-20 阅读全文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幼儿园优秀小班语言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动物的特征。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的卡片...

2019-12-12 阅读全文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动物的特征。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的卡片、背景图、图谱。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找小动物”了解动...

2019-12-26 阅读全文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动物的特征。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的卡片、背景图、图谱。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找小动物”了解动...

2019-12-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