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是你自己关机还是妈妈关机

发布时间:2020-07-13

什么是教育笔记。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是你自己关机还是妈妈关机》,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上周五董旭花教授来到我们幼儿园为家长朋友进行了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我做为班主任有幸陪同参加了聆听,真的感觉受益匪浅,这里想说说关于跟孩子谈时间的问题。

谈到孩子玩起来就没有时间观念,特别是爱看电视与电脑,董教授认为,电视电脑只是一种工具,依实际需要定,不能让电视电脑成为孩子的保姆,不必要的时候就收起来。那么怎么让孩子主动关机呢?一般情况下,孩子没看够,大人要关机,孩子一哭闹大人就会心软,怎么办呢?董教授教给大家一个办法,那就是家庭约定!大人与孩子提前商量好看电视的时间,一般如果看动画片,最好一次看完一集,尽量不要在中途强行关机(),那样会激起孩子的反感。时间到了,孩子还不想关机,要求再看一会儿,这时候不要与孩子商讨再看多长时间的问题,而是转移问题“时间到了,是你自己关机还是妈妈来关机?”选择的问题改变了,也把孩子的关注点改变了,这时孩子想的是选择谁关机而不再是还要接着看电视的问题,他的答案出来了,不管选择自己关还是妈妈关,结果都是必须关机。这是他自己选择的,也就会平静地接受而不再哭闹。Www.YjS21.CoM

回家以后我进行了实验,果然很灵。我儿子一直喜爱看电视上的动画片和玩电脑游戏,每次到时间了都很难让他自觉关机,弄得气氛很紧张。这次我按董教授的办法实施,儿子玩电脑到时间了,我说儿子该歇会儿了,儿子还象以往那样“再等会儿,再等会儿”,我不动声色,问他“是你自己关还是妈妈关?”他还想说“再等会儿”,我再一次重复“是你自己关还是妈妈关?咱们提前说好时间了,就得说话算数,如果这次不关机,下次就没得玩了。说吧,自己关还是妈妈关?”儿子马上乖乖选择自己关机,非常干脆,一点不象往常拖泥带水。

只此一例,足以看出专家的对策果然非常好用,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扪心自问,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亲密育儿是如何使管教

孩子变得容易起来的

你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亲密育儿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对孩子的管教手段,但它们确实就是管教孩子的有效途径。亲密育儿往往会使你的孩子将来对心理疾病具有免疫力。本节讲述了亲密育儿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来改善孩子的行为和孩子体验生活的方式。

吉娜是一个爱子情深的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告诉我们:“了解我的孩子们让我在他们当中很有威望。”对孩子的了解就好像是一种第六感觉,让你能够对各种情况作出预测和控制,从而使你的孩子避免遇到麻烦。

我们的养女黛安向我们描述了她采用这种养育方式得到的经验:“我在莉莉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她有深深的了解,亲密育儿让我能够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我总是去猜想她需要我为她做些什么。”

亲密育儿促进相互间的敏感

6岁的时候,马修常常会带着恳求跑到我的身边说:“爸爸,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但是……”由于我们之间有着很高程度的互相敏感和互相信任,他知道什么时候我会作肯定的回答,什么时候会作否定的回答。他是在试探我,实际上他知道我的回答是什么。

关系亲密的父母和孩子能够十分容易地交流彼此的感觉。只要你与孩子亲近,你就能够读懂他的肢体语言,能够正确地引导他的行为,你的孩子也将能够读懂你对他的期待,努力地让你感到高兴。正如一个与孩子亲密的大人所说的:“通常我只要失望地看着他,他就会停止调皮捣蛋。”

西尔斯养育手记妈妈的敏感力练习

由于受到了所谓的“专家”们的误导,有些妈妈必须先“擦除”头脑中“已经写入的程序”,然后才能对宝宝作出自然的回应。这样的妈妈可以来试一试下面的练习:当自己或者别人的宝宝哭起来的时候,你观察一下自己浮上脑海的第一感觉。正常的情况下,你会感到不安。你是否感到不安了呢?这种正常的不安有没有难以抗拒地促使你亲切地抱起孩子、给他以爱抚呢?宝宝的哭声也有可能引起的只是麻木不仁的反应:“我可不想让这小家伙来控制我。”如果你的回应并不是急切地去照料他,那么你与孩子之间将很有可能形成令人失望的养育关系,因而你就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小宝宝们的需求,重新考虑你该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

一位到我办公室来做产前咨询的母亲担心她自己不会是一个好妈妈。我问她听到婴儿啼哭时会有什么感觉,她回答说:“我决不会让孩子去哭而袖手旁观,我会赶紧过去把他抱起来。看到别的妈妈对宝宝的哭声置之不理,我会感到不安。”我肯定地告诉这位女士,她在很大程度上会是一位好妈妈,因为她有敏感的天性。宝宝的啼哭让敏感的女士感到不安,当然也会令敏感的男士感到不安。其实,婴儿的啼哭本身就应该让我们感到不安。

亲密育儿促使宝宝保持安静的警觉

许多研究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表明,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宝宝较少哭闹。那么他们在空闲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他们在安静的警觉状态中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在清醒的时候,宝宝要做出许多类型的行为:啼哭、打瞌睡、警觉不安或者安静地警觉。

在安静的警觉状态,宝宝对周围环境的注意程度最高。由于很少焦躁不安和苦恼,他们保存了自己的精力,把它用在交流上,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大人更喜欢与他们在一起,同时也促使宝宝更长久地保持安静的警觉。

亲密育儿增进了亲子间的信任

照料孩子是对孩子进行管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不仅仅需要依靠父母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还需要依靠父母来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行为轨道。在孩子面前有权威是管教他们所不可或缺的,而权威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要让宝宝相信你能够带给他安全,这一点至关重要。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宝宝会学着去信任与他十分亲近的人。当宝宝能够相信妈妈会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将期待妈妈对他的行为作出帮助。

亲密育儿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

如果你对亲密育儿是否会使你的孩子缠住你不放和具有依赖性感到疑惑,那么你完全不必担心。亲密育儿实际上有助于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独立性之间的良好平衡。与父母亲近的孩子相信他的父母能够帮助他更有安全感,因此他更有可能安然地探索周围的环境。实际上,研究已经表明:与妈妈感情安全可靠的学步期孩子和那些与父母的亲密程度较低的孩子相比,在游戏中往往更具有独立性,也更能够适应新的游戏环境。

1~2岁之间的婴儿会完善他的一种被称为“人物保持力”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在脑海里再造了一个人物的形象,即使这个人不在眼前。与照料者之间有着稳固感情的宝宝会把照料者在他脑海里的形象带到他不熟悉的场合。即使妈妈并没有在那儿,在宝宝的心里妈妈就在那儿,这就给了孩子更多的信心去探索周围的环境。亲密育儿帮助孩子在脑海里建立起了亲切的、可依靠的形象,从而能让孩子感到自信和能干。如果在孩子能够保持脑海形象之前就强迫他独立,那么他会焦虑不安,并且会十分缠人,或者表现得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许多本该用于探索新环境的精力都被用在了对付这些不良的感觉上。

西尔斯养育手记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

假定父母由于担心宠坏孩子或被孩子所左右而不对孩子的啼哭作出回应,因而形成了疏远的、缺乏交流的亲子关系,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宝宝要么哭得更响、更尖利,好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要么停止啼哭,放弃自己的需求。不管发生的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宝宝都会从中发现他周围的照料环境是不敏感的。由于他发出的信号都得不到回应,最终他就学会了不再发出信号。他会意识到,他的生活中缺乏某些东西,因而内心充满愤怒,产生出对别人的敌意,性情变得孤僻难处。如果发生的是第一种情况,宝宝会让你觉得很烦人,父母会想方设法地躲避他。而如果发生的是第二种情况,宝宝就难以亲近,因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就会相当淡漠。发生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孩子变得很难管教。他会逐渐建立起这样的观念:能给他带来安全和保护的只有他自己。如果一个孩子在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可信赖的观念中成长,那么他与父母间的关系就会产生许多问题。由于缺乏亲情的父母强迫自己不对宝宝发出的信号作出本能的反应,因此他们就会变得对孩子不敏感,并且会逐渐对自己的养育技巧失去信心,这是产生养育问题的另一个根本原因。

对于这种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你通过他的表情就能辨别出来,或者你通过他脸上的冷漠就能辨别出他。这样的孩子不会主动与别人进行目光交流,不像与父母感情融洽的孩子那样给别人以亲切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通常听到的描述是:“他看起来很失落。”你也可以通过一个宝宝呆板、执拗的行为表现来判断他是否是一个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尽管他的肩膀还很稚嫩,但他看起来却像他坐的婴儿椅那样硬邦邦的。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不当的行为上,而且常常是人们指责的对象;或者他会表现得生活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中。这样的孩子会变得阴沉、忧郁,大家会觉得他是满腹怨气的捣蛋鬼、坏小子。他那些令人失望的行为实际上是他寻求亲情的一种应对策略。由于缺乏对感情作出判断的尺度,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去重新获得幸福感。他在寻求感情方面存在困难,因为他对曾经失去的东西丧失了信心。这样的情形会导致父母的养育变得漏洞百出,父母可能要花费许多时间去咨询专家的意见。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较少主动去寻求欢乐,周遭很少有让他高兴的事。因此,与孩子感情疏远的父母在家庭环境中就体会不到成就感,这使得他们只有在职业或者不涉及孩子的关系当中去寻求满足。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就这样慢慢地越来越远了。与父母感情亲近的孩子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具有亲和力。而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正好相反,小伙伴们都唯恐避之不及,他甚至还会排斥那些能够帮助他产生亲情的人。因此,在感情方面,往往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通过向专家咨询,这样的孩子还是能够和父母亲密起来的,他们之间能够出现给彼此都带来最大益处的养育关系。当然,这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才能做到,因为自然地形成最佳亲子关系的时机已经被错过了。新生儿比6岁或9岁的孩子更容易被父母所接纳。越早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感情,以后就越能保持这种亲密。

小话题点:《变形计》中的很多少年都与父母感情疏远,西尔斯博士说: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确实容易出问题呀!所以,要想改变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就要先改变自己,与孩子培养出亲密的情感。

亲密育儿有助于形成密切的亲子关系

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孩子有一种特别的神情,让你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他们。他们看着别人时神情专注,他们由衷地对别人感兴趣。我很喜欢与这样的孩子进行目光交流,因为他们是那么全神贯注。这些孩子会直截了当地看着你的眼睛,原因就在于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成长在与别人的泰然相处之中,他们与别人关系融洽。他们注视人的眼光既不是紧张、锐利得让人反感,也不是茫茫然缺乏生气,而是真正能吸引人、引起别人关注的目光凝视。

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对配偶和工作的满意程度)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人亲密相处的能力。我们访问过的心理治疗师都曾主动告诉我们,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治疗对与人亲密相处感到困难的病人身上,而且他们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努力让他们的病人重新感受到父母之爱。

受到父母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孩子是在学习与“人”密切联系而不是与“物”密切联系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而他们就把这种与人亲密相处的能力带到了成年。在许多夜晚我看到2岁的劳伦在床上一点一点地靠向玛莎,紧紧地依偎在她的身边。即使是在这么小的年纪,劳伦都在学习着他终身受用的本领——让人感到亲近的能力。

西尔斯养育手记重新建立亲情联结

如果由于健康问题、家庭的原因或者由于接受了错误的养育建议等原因,使得你在最初的两年中未能与宝宝建立起亲密关系,孩子的养育出现了问题,那你该怎么办呢?

所幸人类天性中的一个优点就是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能够从一个糟糕的局面回到正确的轨道,最终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然而,重新建立亲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会由于时机不当而困难重重。当然,要建立亲密关系,任何时候都不算太晚。无论你的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挽回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就是仔细地考察你们之间的感情深度。如果感情比较弱,那就应该想办法来加强。你要记住,孩子的态度不是在一天两天里形成的,他的行为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就有所改变。重新建立感情的过程可能会花费你6~12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各种计划,还要频繁地给孩子以关注。在很多时候,你只要与孩子在一起娱乐就够了。我们认识的一位母亲在家里教他6岁的孩子读了一年书;另一位父亲在他频繁的商务旅行中总带着他7岁的孩子。一位父亲这样描述与他执拗的孩子重新建立感情的过程:“就好像是与我5岁的孩子进行了一年的野营。”你所要做的就是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尽力去做吧!由此,你自然而然地就能够顺利地管教他。

时机的把握当然是很重要的。正在成长的孩子在需要表现独立性和感受独立性的时候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孩子一般具有拒绝性的表现,会说:“我自己做这件事。”这个阶段很有可能发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然后,孩子们又会往后退一步,进入第二阶段——一个接受父母的阶段, 这时他们为了必需的情感充实又回到家庭的大本营。在这个阶段,孩子最容易接受父母与他的感情交流。你要等待孩子进入这个亲近阶段:当你在躺椅上阅读杂志的时候孩子坐在了你的身边,这时别再继续读杂志,应该停下来阅读你的孩子。已经长大的孩子重新露出了小时候睡觉前要你给他讲故事的神情,重新表露了要在你的房间里“睡一个晚上”的心迹,你应该尊重孩子与你亲近的要求。当孩子缠在你身边的时候,你要把握这样的良机重新与他亲近。如果你选错了时机,在孩子要疏远你的时候去亲近他,那么结果往往是遭到拒绝。

忙碌的上班族妈妈回到家不要忙着洗洗涮涮,多关注下孩子的需求吧。如果他正在玩着自己的游戏,你可以不必凑过去,但如果他有与你亲近的表示,请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儿,给孩子以关注吧!

亲密育儿帮助你管教执拗的孩子

亲密育儿能帮助你了解孩子的行为,增强你对孩子特殊需求的敏感,增加你对孩子的管教取得良好效果的机会。

适应能力强的孩子更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变化来调整自己,他们学习接受别人对他们错误行为的纠正,最终能够自己纠正错误。有些孩子生来就是刺头,亲密育儿能帮助你找到管教他们的办法。

亲密育儿有助于孩子对你顺从

亲密育儿的真正回报是孩子对你的顺从。这种养育方式除了让父母为宝宝的需求敞开大门之外,还让宝宝为父母的期望打开了大门。

父母们常有的抱怨是:“我的孩子根本不听话。”我们来考察一下“听话”这个词,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通常从依赖父母逐渐地变得独立起来,寻求着自我,孩子听从的是他自己的意志。因此,你的孩子实际上是听话的,但他听的是他自己的话,而不是你的。

你的孩子会有多顺从,这取决于他的禀性以及你与孩子的亲密程度,他的禀性你无法加以控制,而你们之间的亲密是你能够加以影响的。由于你和感情亲密的孩子心灵相通,孩子会敞开心扉接受你的观点,用你的想法代替他原有的想法,听从你的话,不再对你封闭他的心。与父母感情亲密的孩子相信父母对世事是最在行的,这样的孩子总想让父母感到高兴。

即使是最执拗的孩子也会服从于父亲或者母亲的意愿,只要父母采取“我的孩子越执拗,我就越要与他亲近”的养育原则。盼望着取悦父母、努力地顺从父母,这正是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的行为标记。

妈妈们,不是你脾气差,是你太累了


很多时候,对着孩子发飙你是不是很在行呢?

你把满腔怒气都发泄在这个小可怜身上,你总是有道理的,错的都是别人,你毫无节制,直到把孩子说的无地自容,自尊、信心皆失,你才痛快地打住。

但看到孩子的泪水,你又心疼的不行。但自责并不能阻止你再次的发飙。怎么办?!你真的是脾气差吗?

也许,是你太累了!

1做勤劳的妈妈,累!

中国妈妈常挂嘴边的是“把你拉扯这么大我容易吗”。“拉扯”二字极形象地表达了养孩子的操劳辛苦。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下班后给孩子辅导作业,深更半夜洗衣服。勤劳朴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贤妻良母的优秀品质,怎能不累?

2做最无私的妈妈,累!

养房有房奴,养车有车奴,养孩子你是不是成了“孩奴”?有了孩子,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

很多女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当妈后没了自我,变成了一颗只围绕孩子转的卫星。与丈夫相处的时间少了,与朋友的联系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少了,业余的兴趣少了。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单位组织的大多数聚餐和旅游活动,甚至放弃原本辉煌的事业,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似乎只有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称得上称职的好妈妈。

3无时无刻不在保护孩子,累!

为什么在国际上总认为中国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西方养孩子以生存技能为本,而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点伤害,所以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妈妈们越来越感叹: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值得信赖的呢?奶粉、护肤品、疫苗、校园……啥都不安全。不信任社会,所以,也不信任孩子。

4中国妈妈最担心孩子,累!

中国妈妈随时精神紧张。比如带宝宝外出,中国妈妈常常不停地唠叨:小心过马路看车、多穿点别冻着,不要乱摸东西……在家里宝宝睡觉妈妈不放心,着凉怎么办?出汗怎么办?……

咱们小时候背着书包自己上下学的场景,如今已经很少见到了。环顾四周,我们看到的都是校门前拥堵的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和车流。对孩子的担心,是妈妈脑子里永远无法摆脱的绷得最紧的一根弦,身心俱疲。

5被责任心绑架,累!

中国妈妈为孩子付出的最多,把养育孩子当做人生最艰巨的“任务”来完成,并不注重享受孩子的天真童稚带来的欣喜和乐趣。中国人看孩子是“环绕伺候”,大人们被小孩左右着,一会向东,一会往西,吃饭追着喂,穿衣哄着穿,吃个饭等于长征两万里,能不累吗?

6控制欲强,累!

有专家认为,中国父母的最大错误在于,觉得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自认为美丽的图案。所以,很多人会给孩子规划人生,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倾注于孩子身上,甚至将后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望子成龙的努力中。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如果孩子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自己的决定,就是“叛逆”。

7喜欢攀比,累!

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爱,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中国妈妈”有段时间却成了贬义词,令不少华裔学生烦恼,因为中国妈妈爱攀比。从大事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国妈妈总是要和朋友同事比一比。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我的孩子也要去;孩子考了班级第二名,要问第一名是谁,并要孩子下次超过他。总是以别人为标杆,要子女去跟人攀比。

中国妈妈是世界上对自己最苛刻、对孩子最愧疚的妈妈!

西方父母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中国的父母总是自责。如果孩子外出忘了带某个东西,孩子常常会埋怨父母:“都怪你忘了给我带。”受到谴责的家长通常也会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急就忘了,下次一定记得。”因为母乳时间不够长,妈妈愧疚;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孩子,妈妈愧疚;偶尔对孩子发脾气,妈妈愧疚……

妈妈们,你能不累吗?

你是不受孩子欢迎的妈妈吗


如果孩子总是让你不“顺心”,如果孩子经常不听妈妈的话,做妈妈的不妨静下心来想想,审视一下自己属不属于孩子最不喜欢的五类妈妈。

“苛刻妈妈”束缚孩子

孩子: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

点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对孩子过于严厉,且总是说“不”,这让孩子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而儿童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

建议: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孩子,要大胆放手,让他适当自由和放纵。

“谦虚妈妈”压抑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我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

点评: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妈妈却认为孩子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面指责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攀比妈妈”让人厌烦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妈妈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邻居的孩子比我强。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

点评: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对比,对孩子进行责备,会使孩子不服气,甚至反感,对孩子的独特个性和自信心也不利。

建议:妈妈应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这才是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

“无能妈妈”不受欢迎

孩子: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妈妈这些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对我的爱好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对我的提问也从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小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

点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让孩子感到很失望。同时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孩子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同时,也要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孩子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孩子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就像孩子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

“电视妈妈”冷淡孩子

孩子:妈妈一有空就坐在电视机前,电视连续剧一集不落,把我搁在一旁。

点评: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孩子,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

建议: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孩子一起活动。

我是个好妈妈吗《你不是个好妈妈》随记


上网浏览之际,读了周振华的《你不是个好妈妈》随记,不觉也愧疚万分,马上关了电脑去陪儿子。

最近,儿子要参加华罗庚杯数奥决赛了。要知道,他能在初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也甚为欣喜,希望他能继续有好的表现吧,故而总时不时地提醒他多抽时间学习、思考、练习一下,许是他听烦了,总说:“你又说这了。”这不,今晚我还是催了。过去一看,他正看书看得津津有味,想来这一看又不知到什么时侯。

“儿子,今天妈妈陪你一起学习数奥,好吗?”没想到他爽快地说:“好啊!”又疑惑地问道:“你今天怎么不忙啊?有空陪我?”听着觉得很难为情,总不好意思说怕自己不是好妈妈吧,只是应声是。

一本正经地端了个凳子,坐在他旁边,也向他要了本草稿本备用。因教了语文

,对数学的东西渐渐就淡忘了,脑子也没有读书时好使了。更何况数奥的内容都需要超常规思维,而我这人又常常正而八经惯了,所以水平和儿子也差不了多少了。

我们研究的是图形的面积。凑着脑袋读题、解题、画辅助线、说思路,时间飞快地溜走了。和儿子一起研究,其实真的蛮幸福的,也会为终于弄懂了来龙去脉而兴奋着。

时间已晚,儿子也说脑袋发胀了,便准备休息。

忍不住在他起身之时问了一句:“你觉得我是个好妈妈吗?”

“是。”儿子毫不犹豫地答道。

暗喜之时又像孩子似地追问着:“为什么呀?”

“因为你陪我做数奥。”

“啊?就这点?”我惊得差点叫出来。言下之意岂不是以前就不是好妈妈。

“不是,还有很多。也说不上来,反正是个好妈妈。”儿子赶紧补充道。

哦,我不由幸福地抱了抱他。

笑眯眯地看着他做着睡前的准备。他大概觉得我很反常,又关切地问了一声:“你的《青铜葵花》课件做好啦?”因为先前我正略做修改。

真懂事的儿子,像大人一般体贴我,情不自禁地又抱了抱他。

等着他上了床,可他又缠着看会儿书。我乘机又打开电脑敲起了字。

我是个好妈妈吗?是,又不是。

记得他出生不久,我就开始了漫长的8年的边工作边读书的日子。那时,我是个好妈妈。每天一下班,总是先陪儿子,直到他睡着了才偷偷地再起床看书。有的时侯,不知不觉也睡着了。所以,往往是半夜12点左右起床,看到凌晨2、3点,最晚的到凌晨4点。那时侯的日子是艰辛的,但决不亏欠儿子。也算是仗着年轻力盛才熬过来了。

他读幼儿园开始,我就不太称职了。原因是我开始担任了学校的大队辅导员,而后又进了教导处。除了自己所教学科的事

,各种各样烦杂的事接踵而来。渐渐地,就好像自己不是单单属自己了。常常会因着这样那样地理由少陪儿子了。因此,儿子在读二幼的时侯,我不是个好妈妈。因常是奶奶去接的,又不识字,故而不能将儿歌、曲子等抄回来让他练习,再加上他总不爱午睡,便成了班里的后进生。小红花很少,也渐胆小起来,也不怎么得老师、同学的喜欢。为了他,我也落了不少眼泪,也想了些办法。大班时,每周用录音机让他讲故事录下来,拿到幼儿园放,提高他的自信,可效果并不明显,也觉得很无奈。其实,也是我不称职的托辞罢了,只想着自己的工作。

入附小的第一天,他代表全体新生做了发言。(为了这费了不少口舌,总算让小小的他应下。我知道,抓住这个机会让他成功一回,可找回自信与阳光。在不识字的情况下,他背下了内容,在家里将楼梯、凳子、餐桌,甚至是床当成了学校的司令台翻来覆去地练习。终于在开学的第一天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之后

爸爸难当还是妈妈难当?


现在时代进步了,大多是两个人一起赚钱,公平分担家庭经济负担。女人追求独立,男人养家糊口的作用似乎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然而,男人还是可以以事业的理由去做各种工作或非工作的事情,以此“逃避”家庭责任,母亲们却没有任何借口说因为工作忙而不管孩子。

“不用麻烦了,不用麻烦了,工作呼唤我,美女需要我,爸爸很忙的……”有网友将周杰伦的《牛仔很忙》改成了“爸爸很忙”,以此来调侃忙碌的爸爸们在孩 子成长中的“隐形”。亲子班上,爸爸没有出现;家长会上,爸爸没有出现;升学考场外,爸爸也没有出现;孩子生日那天,电话中喝醉的爸爸压根儿就不记得这个 日子……

其实,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哪个男人,不想做个好爸爸。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次独自怀抱初生的女儿搭火车。车程中,女儿不知是因饥饿还是不适啼哭不已,叶利钦怎么哄都无效。这位年轻的 父亲无奈之余,只好解开胸前的衣服钮扣,众目睽睽之下,袒露其胸,让女儿含着他的乳头,虽然并无乳汁分泌,但女儿因着这样的安抚,很快安静下来。叶利钦, 是个具有强悍作风、铁腕手段的政治人物,即使在病危时,也舍不得放弃他的权力,整肃异己更是不留余地。然而这样一位冷酷、严肃、铁面无情的男人,在照顾孩 子的时候竟然也有他柔情的一面。

所以,男人并不是不懂得照顾孩子。只是,没有母亲那样事无巨细,没有母亲那样善于表达。男性从小就被教导要勇敢刚强,要胸怀大志,要稳重。所以,骨子里常常有一种做父亲的“威严”,不轻易显露感情。

所谓“严父慈母”,传统父亲几乎就是“威严”的代名词,让人敬畏。然而,现在对父亲这个角色赋予了很多深刻的内涵,也提出了很多复杂的要求。“出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曾经是男人们择偶的重要标准,而今套在父亲们身上也并不为过。

曾几何时,提起“全职奶爸”,总是感觉很另类很奇怪。现在这个队伍可是日益庞大。看看网络上的爸爸专题、爸爸论坛、爸爸日记、爸爸博客,越来越多的男人们正在抛弃事业、全心全意的育儿。

一位从事文字工作的父亲说道,他去采访商界名人时,如果知道对方也是父亲,那么他们的话题往往是从聊孩子开始的。而男人们谈论孩子,也不再遮遮掩掩。“父亲”不再是单纯的养儿育女的家庭职称,“父亲”更是一种骄傲,是一种对能力的肯定。

今年1月份,我去北京电视台参加了《名人堂》的一期节目,嘉宾是两位明星爸爸:演员朱时茂,和当当网的总裁李国庆先生。当主持人问到,“你们觉得爸爸 难当还是妈妈难当?”茂哥回答“爸爸难当。”主持人继续问:“你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好爸爸吗?”两人同答:“是的。”然后,一些育儿用品道具被推上舞台,让 爸爸们现场演示一下如何照顾孩子。结果是,李国庆给宝宝穿尿不湿,穿反了;朱时茂给宝宝泡奶粉,半天没有打开奶瓶盖;两人联手折叠一辆童车,手足无措,无 计可施。

两位爸爸的手忙脚乱让现场的妈妈们一阵哄笑。然而,接下来在聊到孩子的教育、读书、理想、恋爱等等情况时,爸爸却是侃侃而谈,而且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比如如何鼓励孩子去交往朋友、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创造,等等。

所以,在男人眼里,“好爸爸”并不一定是给孩子喂奶、哄孩子睡觉、帮孩子洗澡、给孩子换尿布,这是妈妈们该做的事儿。他们深信自己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育,在孩子的社会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上周四,去新浪参加了一期视频聊天,嘉宾是着名的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先生。他的新书《宝贝宝贝》,非常详细的记录了女儿的成长经历和童言趣事,以及他在育儿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方法。字字句句,都流淌着父爱的温柔。

做一个好爸爸真的不容易。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要能支撑起整个家庭,给父母一个安乐的晚年、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家庭中的“父亲”角色,施加这么强大的压力,提出这么复杂的要求。

女人从怀胎十月的艰辛,到痛不欲生的分娩,再到哺乳和养育,其中的酸甜苦辣,做过妈妈的都深有体会,所以,“妈妈难当”更多的是来自切实的身体感觉。

而父亲是这样的人,他也许从来没有喂孩子吃过饭、没有为孩子洗过衣服、洗过澡,但是,他却是很多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对象,是孩子遇到困难时最想求助的对 象。孩子小的时候,母亲的生活照料更多,而孩子上学以后,尤其是上了中学以后,开始接触社会,开始思考人生,这时父亲能够在思想上给孩子启发和引导,遇到 一次挫折,父亲的鼓励可能会让孩子振奋。所以,“爸爸难当”更多的是来自精神上的责任感。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怕”爸爸,但是长大之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理解自己的父亲,越发能够体会到在那层威严的脸色后面,涌动着细腻柔软的父爱。

母亲更喜欢抱着孩子成长,而父亲则是牵着孩子成长。

在母亲的眼睛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总担心吃的不饱穿的不暖,千叮咛万嘱咐。父爱,深沉而内敛,很多事不常挂在嘴边,但是在需要时总是会提供很有力量的支持。

母爱似水,父爱如山。

母爱无边,父爱如天。

育儿心得:是自由还是放纵


育儿心得:是自由还是放纵

全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要留给孩子发展的空间。老师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尊重孩子的想法,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现在上课的方式和以前不同。以前是灌输式,现在是引导探索的方法让孩子快乐地、主动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

现在的家长也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每位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班里有一个小朋友有些与众不同,情况也比较特殊,孩子也很有个性,家长也是经过一番考察才把孩子送到这里的,因为之前也上过两个幼儿园,不是很满意,中途退园了。所以我对他很关注,也经常和孩子家长交流、发短信、谈话等等,经过一个多月的了解、相处,还有我们老师所做的努力,孩子也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对我们也算满意,但通过最近发生的事情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太理解他妈妈的做法,她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介绍了她的育儿方法、教育观念。我赞同她说的“爱和自由”,这是孙瑞雪在文章中提到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行为上有些偏差,在我看来,她的这种“自由”变成“放纵”。她告诉我在家里比较尊重孩子,不逼孩子干他不想干的事情,要不孩子时间久了不快乐,会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我认为给孩子自由也要有个限度,看孩子的要求、做的事情是否合理。她也告诉我们不要过多地约束孩子,我们也尝试着对他进行个别教育,循序渐进,让他慢慢适应集体生活,对他不做过多的要求,但最近发生的事让我觉得不知是家长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她说小时候她因为家教很严,所以自己心里都有阴影,不敢干这不敢干那,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就吸取自己的教训,对孩子完全放手,给孩子自由,不太约束孩子,有一次孩子在班里随地大小便,正好她也看到了,什么也没说,还和我说在家也没怎么要求,他想尿在哪还不让我们说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后还有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难道都成了约束孩子、限制孩子的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清楚事情的性质,对的可以让孩子做,错的事情就不能做,虽然孩子一时闹情绪,但事后给他讲道理,孩子也会明白的,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后果会很严重的。她对孩子比较敏感,总是顺着来,不让孩子受委屈,害怕孩子心理有阴影。她对孩子的爱,我能理解,但做法我不赞同,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明白怎样做才是给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我也要以实际行动向她证明怎样做是正确的,现在孩子在家自由惯了在幼儿园就不太适应,也比较有个性,比如我们在上课,他想出去玩,这是没办法满足的,有时睡觉了不想睡,让老师带他去玩,这也不太现实。她的这种教育形式我以为培养的孩子独立性很强,也很有主见、有思想,不太依赖大人,但是现在需要别人满足他的要求,合理的还可以,但是有时不能满足就张嘴大哭,向大人示威,这样显然是不行的,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变得不讲道理,会很任性的。

我只想说以后我们只能适应社会,不是社会来适应我们,不一定想要的就可以得到,给孩子讲道理就可以接受的,不满足不全理的要求并不是不爱他。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哭闹就答应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爱孩子是有限度的,希望家长朋友们不要迷失了方向,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让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是礼物重要还是礼物重要?


是礼物重要还是孩子重要?以下文字是我去年写的,把它重新提起是因为文章里所提起的现象越来越

泛滥了起来!而且还变本加厉的直接用物质来诱惑孩子们。只因身在其中,

所以对用物质来诱惑孩子的行为及其的厌恶。这些行为的后面,藏着有辱

“老师”“教育”这些名称的种种动机。这多么需要从事教育行业的人认

真的去思考。也非常需要家长们擦亮眼睛,为孩子选择一方净土,让孩子

们的天赋得到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做了这个物质时代的牺牲品。

————xx年xx月xx日

今天在课前准备美术材料时和一位5岁半左右的孩子有这么一段对话

孩子:老师我很喜欢画画的。

老师:哦,是吗,那太好了!

孩子:不过我没有报美术班。

老师:能告诉我原因吗?

孩子:因为美术班不发礼物的,我报了某某班,他们有礼物发的。

老师:哦,原来是这样。那美术班如果也发礼物你会来参加吗?

孩子:会呀!

老师:那不发礼物呢?

孩子:那就不报了。

老师:那你喜欢画画吗?

孩子:喜欢呀,不过我怕弄脏衣服,我身上很干净的。

………….(省略部分对话)

开学初,就有老师建议我准备一些礼物给孩子,理由是便于招生,并且很多兴趣班都发给孩子礼物,孩子很喜欢。听到老师的提议我最初的反应是愣了一下,当时也没想太多。今天和这位孩子的对话让我不得不在这里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在幼儿美术教育的岗位上十年中从没有给孩子们发过礼物,就连在幼儿园非常盛行的可以贴在脸上手臂上的贴纸我都没有发过。我奖励孩子的方式就是用肯定而激动的言语对他们说:“天呀,你太棒了,这张画画的很特别,连我都没有想到可以这样画呢!”除了语言,我还会给孩子们大大的一个拥抱,然后在孩子们的脸上加上一个狠狠的吻。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而且我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我会像孩子一样瞪大眼睛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用欣赏、新奇的眼神看着孩子。孩子的反应可想而知,并不比收到礼物高兴的劲差。往往这样做之后有的孩子嘴上露出偷偷的笑,有的孩子咯咯咯的大笑,有的孩子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把一副画痛痛快快的讲一遍,还不断的添加内容,还有的孩子什么也不说转过身画的更带劲。然后无论我在什么地方碰见那些孩子,那些孩子都会非常热情的和我打招呼,有的孩子还会主动的拥抱我,我也会回应一个热烈的拥抱。有的孩子干脆说“老师我爱你”“老师我喜欢你”。让我无比的感动,我会紧紧的抱着孩子,说“我也很爱你,我也很喜欢你!”

让我很欣慰,我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不是因为“礼物”而是因为“爱和喜欢”。

我不喜欢用物质的东西来奖励孩子,比如小花红,小礼物什么的。因为我认为物质的鼓励是残酷的,严重的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通常,只有表现好的孩子才能得到小红花、小礼物,或者老师为了讨好孩子的时候才发给孩子。当我们把一张贴纸一个礼物发给一个孩子而不发给另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将孩子分了等级,分了好与坏高与低。尤其是很多老师,在发贴纸的时候都忍不住对表现不好的孩子加上几句挖苦的话“谁让你今天表现不好的”“下次表现好我就发给你”“今天老是捣乱还想要贴纸?”一张小小的贴纸,一份小小的礼物就那样对孩子进行了评价,就那样“诠释”了孩子存在的价值。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抵御不了“礼物的诱惑”,这也成了很多人的招生手段。“礼物的诱惑”破坏了孩子们天然的好奇心和兴趣,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改变了学习的动机。“礼物的诱惑”让孩子们单纯的需要变的复杂;孩子与老师之间建立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深厚的感情;不是相互信任和接纳,而是屈服于老师屈服于礼品的诱惑;美好的情感得不到传达,心灵也得不到滋养。礼物、贴纸表面上能促进孩子们的进步,实际上那种进步是孩子为了讨好老师,为了得到奖品而放弃了自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或者故意约束了自己,可想而知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多么大的阻碍。

有一定素质的教育者是不会用这样的手段去拉拢孩子的,更不会以此来表示爱孩子。相反这不是真正的爱,也不是孩子真正的需要。孩子需要的是老师永远宽大的胸怀,甜美的笑容,是老师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接纳。老师本人的素质和修养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部分因素之一。孩子不仅需要与老师一起快乐的学习,还需要从老师感受到老师身上焕发的美好人格。这样孩子才能从老师的身上吸取营养,得到浇灌。

所以,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还是传播爱与平等的使者。

我有一个小侄女,以前我去看她时出于礼貌我会带上礼物去看她。有时会空手去,孩子就问:“姑姑,你怎么没给我带礼物呀,你记得下次要带礼物给我啊!”我想这样下次去不行,于是有一天我故意没带礼物,孩子问姑姑你带礼物了吗,我说我带了,你闭上眼睛,把手展开等我说睁开眼睛你就可以看到了。小侄女很听话按我说的去做了,于是我蹲下来用我的手紧紧的抱着孩子,在孩子的脸上亲了一下,我说这就是姑姑给你带的一个大大的礼物!你也给姑姑这样的礼物吧!我和孩子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开心的笑了!接着小侄女用同样的方法拥抱了奶奶、妈妈和爸爸。

从此后这个方式成了我们的见面礼和表示喜欢对方的方式。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感动的时候我们都会说:“来,我想给你一份大大的礼物,闭上你的眼睛,展开你的手臂让我抱抱你!”

喜欢《是你自己关机还是妈妈关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你是好爸爸还是“坏”爸爸 下列场景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果你已为父多年,请回忆一下当你遭遇同景时,曾经如何选择;如果你初为人父或是将为人父,请认真学习,不要让孩子看到“坏”爸爸的一面。 场景1:爸爸是不是理智? 晚上,爸爸加班...
    2021-02-05 阅读全文
  • 你还是在以自己立场训斥孩子吗 导读:一般的父母为什么会骂孩子呢?大体上的原因是孩子没有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去做。 由于体谅的实质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所以只要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充分体谅孩子的心情,就不会想到要去责骂孩子...
    2021-11-06 阅读全文
  • 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扪心自问,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亲密育儿是如何使管教 孩子变得容易起来的 你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亲密育儿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对孩子的管教手段,但它们确实就是管教孩子的有效途径。亲密育儿往往会使...
    2021-05-31 阅读全文
  • 妈妈们,不是你脾气差,是你太累了 很多时候,对着孩子发飙你是不是很在行呢? 你把满腔怒气都发泄在这个小可怜身上,你总是有道理的,错的都是别人,你毫无节制,直到把孩子说的无地自容,自尊、信心皆失,你才痛快地打住。 但看到孩子的泪水,你又...
    2021-08-16 阅读全文
  • 是爱还是走开 导读: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微笑,它也微笑;你愁苦,它也愁苦;你对它横眉冷对,它也对你怒不可遏。教育的生活,尤其如此。 人的一生是纷繁杂乱的,有的时候甚至是疲于奔命。当许多的日子,睁眼、闭眼之间总为不尽的...
    2021-05-05 阅读全文

下列场景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果你已为父多年,请回忆一下当你遭遇同景时,曾经如何选择;如果你初为人父或是将为人父,请认真学习,不要让孩子看到“坏”爸爸的一面。 场景1:爸爸是不是理智? 晚上,爸爸加班...

2021-02-05 阅读全文

导读:一般的父母为什么会骂孩子呢?大体上的原因是孩子没有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去做。 由于体谅的实质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所以只要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充分体谅孩子的心情,就不会想到要去责骂孩子...

2021-11-06 阅读全文

扪心自问,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亲密育儿是如何使管教 孩子变得容易起来的 你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亲密育儿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对孩子的管教手段,但它们确实就是管教孩子的有效途径。亲密育儿往往会使...

2021-05-31 阅读全文

很多时候,对着孩子发飙你是不是很在行呢? 你把满腔怒气都发泄在这个小可怜身上,你总是有道理的,错的都是别人,你毫无节制,直到把孩子说的无地自容,自尊、信心皆失,你才痛快地打住。 但看到孩子的泪水,你又...

2021-08-16 阅读全文

导读: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微笑,它也微笑;你愁苦,它也愁苦;你对它横眉冷对,它也对你怒不可遏。教育的生活,尤其如此。 人的一生是纷繁杂乱的,有的时候甚至是疲于奔命。当许多的日子,睁眼、闭眼之间总为不尽的...

2021-05-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