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游戏对幼儿教育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9-12-19

幼儿教育活动方案。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幼儿园游戏是幼儿与外界进行交往的最佳途径。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你觉得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游戏对幼儿教育作用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戏对幼儿教育作用分析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出发,通过对游戏概念、游戏特点以及游戏类别的阐述,探究科学的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种类;教育作用

我国《教育大辞典》中对幼儿游戏是这样解释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其具有趣味性、具体性、虚幻性、自由自愿性、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有目的地进行游戏设计,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游戏的种类

幼儿游戏的种类非常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多种形式,例如从幼儿的认识发展角度,可分为感觉游戏、运动游戏、符号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等,而从模仿社会结构的角度,可分为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合作游戏等,而现实教育中,经常用到的幼儿游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创造性

游戏所谓创造性游戏是指教师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在一定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情境创设的灵感,并通过创作性的环节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生活、感受生活,并积累一定的经验,比较典型的创造性游戏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以角色游戏为例,教师教师如果想让幼儿积累购物经验,可以利用教具布置一个超市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理货员、销售员、顾客等角色,进而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买与卖的关系,以及不同社会角色的责任。

2、规则性

游戏所谓规则性游戏是指教师通过制定一定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在规则的框架下进行游戏,并获取相关知识的游戏项目,其主要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以体育游戏为例,如某教师为了锻炼学生往返跑、钻等体育技能,利用纸箱和呼啦圈等教具布置游戏场地,并向学生讲明游戏规则,即两组学生分别站在起跑线上,排头的学生在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开始绕着纸箱跑,跑到场地的另一端钻过呼啦圈后,返回,拍到第二名学生的手,然后该名同学接着做前一个同学的动作,最后比较哪组学生完成游戏所用时间最短。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应该反复向学生重申游戏规则,让学生在获得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能够增强遵守规则的意识。

二、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1、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精力旺盛,渴望融入到成人的社会实践中,但是其心理发育却不健全,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就是一些儿童莫名其妙发脾气的原因。关注幼儿心理卫生,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关键,而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幼儿通过参加游戏活动可以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教师和同龄人的友爱、热情,并提高缓解暴躁情绪的能力;其二,幼儿通过参加角色扮演等模仿性游戏,可以满足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进而缓解其心理需求和个人能力之间的矛盾。

2、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全面发育

幼儿正处与身体发育的初级阶段,其身体机能的力量、速度、灵活性、协调性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而游戏正是实现幼儿身体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幼儿教师为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设计了“小兔采蘑菇”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在游戏场地中间悬挂一条高约70厘米的长绳,作为“树林”,然后在“森林”另一端撒上“蘑菇”,而扮演成“小白兔”的学生可以利用从下面钻、从上面跨的方式穿过“森林”去采“蘑菇”,而通过训练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腿部肌肉的灵活性。

3、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阶段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黄金时期,而游戏通过情境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并在表达中实现幼儿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深度,进而实现智力的提升,例如在中班智力游戏“一枪打四个”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掌握游戏规则,即在教师说到“一枪打四个”的时候,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伸出作“枪”,右手则伸出四个手指作“靶子”,然后两手随着指令来回变换,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幼儿手指的灵活度,更能够提高学生大脑的反应速度。

4、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优良的品格

学生的品德和性格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一些体现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游戏来帮助学生对“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形成基本的判断,例如在“坐公共汽车”的游戏中,教师利用椅子、彩色纸板等道具制成公共汽车和红绿灯,然后通过司机、乘客、等公交的人等角色的扮演,让学生懂得基本的交通守则,并通过上车排队、让座等行为培养其形成关心他人、礼貌待人的品格。

5、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提高审美能力

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在游戏中,幼儿体会着、反映着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美好形象。除此之外,幼儿还可以使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美,例如在音乐和美术的相关活动中,幼儿通过与色彩和音符的接触,融入美化后的游戏环境,在教师的鼓励下依据自己的意愿用语言、动作、歌舞等方式去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而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结论

总之,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活动,它贯穿于幼儿生长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学习探索,掌握游戏类别,为幼儿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情境与游戏环节中增加肢体训练和心理训练,进而达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游戏阅读

浅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幼儿教育主要针对的是3—6岁年龄段儿童,这一时期是个体的基础教育时期,也是为个体奠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奠基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好奇心也比较重,会逐渐形成基本的个性品质。这一阶段不但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最佳时期,也是健全幼儿人格的关键时期,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保证幼儿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心智获得健全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成长;发展

一、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常识性教学需要通过游戏来加强认知

幼儿教育中需要进行许多常识性教育,这种教育内容通常需要与幼儿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所联系,使得许多教学中必须将学生未来生活中所需要应用到的尝试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而简单的说教式很难让性格多动的幼儿产生多大的兴趣,连续的枯燥乏味的讲解会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烦感。而有效地借助游戏的方式,则很容易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开放活跃的游戏,而不是单调乏味的课堂。

(二)儿童语言培养可以迪过游戏来提高

儿童语言教育通常与童话等类型的文体进行结合,这类教学内容可以方便地与扮演类游戏进行融合,而且幼儿也更喜欢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学习。在学习中,通过自身的扮演亲自融入到情境当中,将自己作为主人公,并模仿主人公的话语,这对儿童语言能力培养有着较好的作用。而且在游戏当中,由于与情境结合较为紧密,幼儿也能够将语言表达的更为丰富和生动。

(三)游戏可以增强儿童的综合能力

幼儿教育是需兼顾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性教育,只有兼顾各项内容才能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包括身体素质、优良性格以及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由于教学游戏的开展通常会设定相应的游戏内容和规则,对于规则的执行使得幼儿可以逐渐的养成相应的纪律性及陛格品质,而游戏中的内容设定通常需要幼儿进行一定的体力或者脑力锻炼,这种低强度但在幼儿教学中频率较高的训练能够逐渐的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思考、学习水平,对于幼儿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幼儿教育中推广游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给孩子提供轻松愉快的的游戏环境

游戏因为独特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目的决定了其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智力水平的开发,我们要给孩子提供轻松渝快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考虑物理空间和环境,包括游戏道具、器材的样式、大小、颜色以及类型,还有游戏场地的位置和器材在场地的布置搭配,既要做到保证器材道具安排科学合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同时又要保证符合学生的审美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选择教室的桌椅时,要投其所好,选择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颜色和样式,在摆放桌椅时要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既要满足游戏活动的需要,又要保证孩子活动自由,不受羁绊。另外,教师要将空间充分利用起来,营造和谐愉快的游戏氛围,例如,将教室的墙壁用壁纸和墙饰进行装饰,比如在引导孩子认识秋天时,可以在墙上贴上一幅幅描绘秋天的图案,营造秋天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增进对秋天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教室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布置,间接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其次,教室还要考虑教学心理环境,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

(二)使幼儿成为游戏的真正主人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幼儿游戏最大特点就是自主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利,玩什么,扮演什么教色,怎样进行游戏等都是由幼儿自行决定的,成人只是幼儿游戏的一个参与者,或者旁观者,对幼儿游戏只能引导而无权干涉他们的游戏活矶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享有自由、成为游戏的主人时,他们才能把自己对周围环境认识通过游戏尽情表达出来,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若是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让幼儿按照成人设计的游戏思路进行,就会极大的挫伤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一个模仿者,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游戏的教育价值,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三)以教育内容作为游戏主题

游戏活动主要用来模仿和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中的活动,不但要有模仿对象,而且要对模仿对象进行相关的加工与重组。因此,幼儿的生活内容非常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就会越多,游戏主题就会更加充实、更加新颖。为此,教师应将幼儿在生活中或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拓展为游戏内容,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更好的理解与消化这些生活经验。

总结

总之,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为幼儿老师我们要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游戏活动的优势,满足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趣味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激发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其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理特征紧密联系,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心理需要,它对幼儿生长发育、心身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一、 趣味体育游戏可增强幼儿的机体健康

趣味体育游戏是以体育运动为基础,采用游戏的形式,将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幼儿教育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特定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比赛规则创编的,兼具运动性和趣味性。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能使身体各部位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幼儿的体质不断增强。单纯的体育锻炼枯燥无味,重复的动作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体育游戏将运动与游戏相结合,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能引发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从而达到理想的锻炼果。 二、 趣味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幼儿成长不仅需要机体发育完善,更需要接受外部知识信息。幼儿的大多自然和社会知识来源于对事物的感知,趣味体育游戏根据特定需要创设环境,设置情境,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思维活动的条件,通过参

加体育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不断储存积累知识技能经验,丰富对事物的感知,逐渐完善感知观察能力、表象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幼儿认知能力提升的保证。同时,通过体育游戏,使幼儿具备正常的智力,积极愉快的情绪,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趣味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能和他人保持正常关系,乐于与人嬉戏,友好相处,与多数幼儿建立良好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体育游戏一般都通过集体形式进行活动,幼儿在合作过程中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会促进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体育游戏一般都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能够促使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协调,幼儿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处理人际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游戏中,每个幼儿充当不同角色,在愉快的体育游戏中,渐渐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养成相互关心、相互谦让、相互协作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措施分析


摘要:幼儿教育是一项学问深远的教育,随着家长对于早教的重视程度提高,幼儿过早的接触音乐、游泳、数学等项目,虽然培养了人才,但是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兴趣,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对于幼儿基础教学和技能学习过程中,游戏的开展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培养,增加其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就目前幼儿教育中游戏开展现状展开分析,阐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实效性;措施

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效果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为此,应在这一教育阶段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于满的内容安排,进行改革.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结合游戏这一教学方法,应制定完善的教学措施,才能推进教学的开展.幼儿教学应正确的选择游戏的形式,游戏的内容,将其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顺利发展.

一、幼儿游戏形式的选择

有效形式的选择要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正确选择幼儿游戏,使游戏能够激起孩子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完成教学目标.具体应从幼儿的兴趣和与教育内容相关两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孩子的兴趣是教育的起点,只有满足兴趣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幼儿阶段,错误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走神,甚至是哭闹.因此要正确发挥游戏的作用,使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我国大量的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些适合孩子的教学课程,当然幼儿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之一,还应在教学中针对孩子的个性正确地运用,对游戏内容进行调整.一方面使游戏具有可行性,不可难度过大,要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使孩子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通过伙伴们的相互帮助完成,总之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选择与教育内容相关的游戏形式

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虽然幼儿阶段学生要学的东西本应不多,但是依然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游戏形式,使其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如选择看图识字,可以选择与孩子年龄段相符的图片内容,并且采用举手竞猜的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完成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游戏较多,应正确分析,采用具有指导意义的游戏,并采取游戏的形式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二、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学内容调整

对于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采用合理的内容,当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对游戏的重视程度,并且要与教学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并丰富教学内容.

(一)游戏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幼儿的发展和喜好,来调整基本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更加合理,保证其执行效果.游戏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贯穿始终,否则浪费孩子的精力,又不利于其知识的掌握.

(二)游戏教学应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于幼儿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坚持多样性,游戏不断的变化才能满足幼儿的喜好,并且在内容选择上应循序渐进,不应起步就选择过难的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游戏的选择也应不同,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另外游戏还应体现团队的作用,独立完成的作用,要具有多个环节,丰富的内容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效果.

三、明确教学对象,提高游戏的针对性

对于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具有针对性,明确教学对象是幼儿,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合理,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因此明确教学对象是游戏教学实施的基础.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于幼儿游戏教学做出如下要求和调整.

(一)游戏教学应以幼儿为主要对象

将幼儿作为主要的对象,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一方面,将幼儿作为教学对象才能促进下一步教学的实施,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在游戏和其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始终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对游戏的足够重视不代表所有的教学内容均以游戏开始和结束,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师除了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应对幼儿学生具有指导和管理能力,保证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安全,是以幼儿为对象的教学要求之一.将幼儿作为教学对象也是其兴趣被挖掘的主要手段,每个幼儿具有自己的兴趣,尽早的挖掘孩子的兴趣,对于其特长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游戏教学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不仅在幼儿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在高中阶段均使用,但是幼儿阶段也处于特殊阶段,游戏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十分重要,重复的游戏最容易使孩子失去兴趣.当然,教师的重点还应放在孩子的应变能力、思考能力提高上,而不是刻意的去编制游戏,经过验证的游戏可以根据现实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可以引入,只要能够满足幼儿需求,并且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便可以应用.

(三)分层次的进行教学

我国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这一部分,尤其是家长,甚至将早教作为培养孩子的唯一出路,这种过于重视的教育使得幼儿教育走入误区,现代很多幼儿园开始大量的学习英语,游泳甚至是钢琴等教学内容,对于这种现象应正确对待,一方面教师和家长都应认真对待这种现象,根据孩子的能力去选择项目,并且尽量不要多项选择项目,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不偏离主方向的基础上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才符合幼儿教育的发展.

四、总结

幼儿教育阶段,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应注意方式和内容,才能符合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作为重要的组织者,要对游戏正确的掌握,并对幼儿起到引导作用,顺利完成游戏,并在游戏中掌握教学内容.

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明中所具有的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及特殊的情感交流方式。民间游戏因其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深受幼儿的喜爱,并且能强身健体,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意识品质,增加沟通合作能力。探索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课堂活动的类型,还能够很好地综合训练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探索

一、传统民间游戏概述

1.传统民间游戏的特点

(1)童谣贯穿游戏中。传统民间游戏寓教于乐,对儿童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喜欢趣味性和娱乐性极强的游戏。游戏配上诙谐流畅、旋律优美的童谣能明显增加游戏的生动性。童谣贯穿的传统民间游戏旋律优美、妙趣横生,深受儿童的喜爱。(2)简单、易上手。民间游戏需要工具非常简单。生活中常见的弹球、纸牌、橡皮筋、手绢等物品就能让游戏妙趣横生,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民间游戏规则简单,几条简单的基本规则几分钟就可以掌握,不需要长时间的基础练习就可以上手,并且玩得很好。(3)对场地要求不高。民间游戏形式多样,随意性强,对场地要求低,教室、操场、卧室等或大或小的场地都可以开展游戏。

2.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1)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民间游戏在提高儿童智力、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民间游戏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各种感官,玩好游戏不仅需要肢体协调的运动,还需要大脑灵敏的反应。一方面,在团队协作的民间游戏中,孩子们需要设定战术互相沟通交流,不仅丰富了儿童的语言,而且锻炼了孩子们的智力。另一方面,旋律优美的童谣贯穿于游戏中,幼儿的乐感得到了培养。民间游戏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感知社会,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成长。(2)强身健体。民间游戏需要幼儿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和肢体,参与游戏经常需要奔跑、跳跃、追逐。在游戏中,幼儿生理得到了健康发展。(3)健全幼儿人格。民间游戏不单单是游戏,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模仿。孩子们在游戏中要经历社会上的成与败。当成功时,不骄不躁,快乐而自信;当失败时,不弃不馁,愈挫愈勇。民间游戏对健全孩子们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二、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活动环境的创设

虽然传统民间游戏对场地的要求不高,但是不同的民间游戏需要不同的场合。开展民间游戏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游戏选取合适的活动环境。为了确保游戏能够顺畅进行,教师首先要根据具体的游戏选取合适的游戏场地。游戏活动范围较大,需要比较宽阔的地方作为活动场地,可以选择在操场或重新布置的教室进行。对场所没有太高要求的游戏,可以选择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环境不仅包括场地的选择,还包括活动器材的准备、参与人员的选择。有些活动需要家长的协助,教师要提前通知家长以寻求配合。教师要结合游戏的内容和教育的目标对游戏的活动环境做合理的规划。游戏的顺畅展开和进行,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改造和创新传统民间游戏

一些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对于这些传统的民间游戏,幼师可以进行一些改造和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不适宜孩子的内容删除,增添新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在改造传统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紧紧盯着游戏中的糟粕,还可以在精华的基础上做出新的改进。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利用原有游戏的框架做出更为有益于孩子的游戏。同时在游戏进行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鼓励孩子们做一些对常规思维的突破。这不仅能使游戏更贴切孩子的视角,增加游戏的乐趣,还能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另外,现在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孩子形成乐于分享、协作的人格。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游戏逐渐取代了传统民间游戏,传统的民间游戏地位大大下降,濒临灭绝。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该课题的研究中,并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

游戏对幼儿教育重要性及应用


游戏对幼儿教育重要性及应用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游戏教育可以很好地促进儿童发展。幼儿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本着为了幼儿们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幼教观念,从而探索出新的、富有活力的,又适合幼儿的游戏,让幼儿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游戏的愉快性是游戏的本质所在,幼儿教师要真正地把游戏看作幼儿发展的活动,不要把游戏仅仅作为吸引孩子的“噱头”。本文介绍了游戏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幼儿教育中游戏应用的策略做了简要阐述。

一、游戏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是人类最早接受教育的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幼儿教育能够顺利展开,使孩子从小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游戏又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游戏教育的重要性

游戏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爱玩、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充分说明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当前,很多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游戏不仅是幼儿乐于去做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接受学习的有效手段。我认为只有将游戏活动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的活动和游戏环境,放飞孩子们的天性,才能让幼儿们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快乐的、美好的童年。

席勒曾说过:“只有当人是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可见游戏对人的重要作用。相比较成人来说,游戏对幼儿有更重要的意义。纳什根据贝洛医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游戏不充分的或很少被抚摸的幼儿,他们的大脑比同龄正常儿童的大脑要小20%~30%。”

游戏可以增强孩子对社会的认识,加强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幼儿教育中需要进行许多常识性教育,这种教育内容通常需要与幼儿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所联系,这种联系使得许多教学中必须将学生未来生活中所需要应用到的尝试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而简单的说教式很难让性格多动的幼儿产生多大的兴趣,连续的枯燥乏味的讲解会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烦感。而有效地借助游戏的方式,则很容易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开放活跃的游戏,而不是单调乏味的课堂。例如:在一些生活常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各类所需的生活工具提供给儿童游戏所用,让学生亲自使用,并记忆其用途。这样不仅避免了学生的厌烦情绪,也可促进儿童的参与积极性,使儿童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游戏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现代西方心理学派中,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作用的一个派别,他们认为:“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是一些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而游戏就是表现这些原始的、受压抑的冲动和欲望最好的一种方式。”在游戏中,没有任何价值取向去约束或者说“牵制”幼儿的游戏,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想法,发泄自己的情感。在游戏中幼儿没有具体的任务去完成,他们要做的仅仅是游戏,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是最终目的。因此,幼儿在虚幻的“王国”里尽情地释放因受社会环境(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以及大人的要求(现在大部分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是小大人)而产生的紧张和压力,帮助幼儿消除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早期的人格构建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应用的策略优先,游戏的设定必须具有趣味性、激发性、互动性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

游戏的趣味性是教育游戏首先应具备的特点,虽然教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是如果缺乏趣味性,幼儿就会失去对教育游戏的兴趣。但是也不能忽视游戏的教育目的,应用教育游戏时能开发或提升幼儿的某种能力,是教育游戏的主要目的。另外,由于儿童能力有限,因此游戏的设置必须简单、易于操作,否则会直接影响幼儿的体验,即使内容和画面再积极有趣,对幼儿的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如果游戏过难,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教育水平,甚至会阻碍幼儿自信心的提高。其次,在游戏的设置中,要将游戏与生活完美结合,使孩子在游戏中明白生活常识。对比一些过去的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这些经典游戏为什么会经久不衰,原因就在于,它们有深意,通过这些游戏,可以让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交往朋友的重要性。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该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在游戏中培养其成长、成熟,对社会的熟悉。

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细心地观察,努力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导”结合,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浅谈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浅谈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影响和决定幼儿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根本性变化的主导活动,缺少游戏机会与经验将影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幼儿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游戏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关系;游戏与幼儿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游戏与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关系等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关键词:游戏 幼儿发展 天性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影响和决定幼儿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根本性变化的主导活动,缺少游戏机会与经验将影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幼儿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游戏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关系;游戏与幼儿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游戏与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关系等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那么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

一、 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1、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乃儿童的天性,这是人们的共同,因此有许多思想家阐述这个哲理。其中,将儿童的游戏天性提升到人的本位论高度来认识的是德国哲学家席勒。席勒提出了他最着名的这个命题:"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游戏是自然赋予儿童的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爱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游戏,之所以乐此不疲,是大脑细胞的发育需要。所以,孩子才专注地从事着在成人看来极其枯燥无味的游戏。孩子喜欢游戏,尤其喜欢复杂的游戏。因为游戏越是复杂,对孩子的刺激越大,孩子就越兴奋。通过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拓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等社会性行为,增强体质。所以说孩子天生就是勤奋的,他们生来就有一种求得胜任的内在欲望,生来就有去做、去学如何做的冲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儿童的天性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发挥。

2、游戏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

当前在婴幼儿教育中,游戏行为往往不被鼓励,爱玩常被看作是淘气、调皮捣蛋、不用功、没出息。喜欢不喜欢玩,会不会玩,对大人也许不那么重要,可对婴幼儿却是件大事,它是衡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由于婴幼儿游戏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水平,因此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

因此游戏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孩子需要游戏,就像人需要足够的食物与休息,他们在游戏中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后,综合感觉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另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3、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儿童通过学习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游戏犹如火焰,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如在爬攀登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他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他能够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器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如推小汽车玩,他会观察到汽车的速度和用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游戏是个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幼儿在操作物体的动作中建构经验,因而它同时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促进认知发展的功能。一方面这一功能表现为自发探索。幼儿在游戏中的尝试性行为的频发率是极高的。凡是用来游戏的物体,孩子们从不马虎,他们先要了解物体的性质,然后要作为工具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敲敲打打、摸摸看看、拆拆弄弄等各种作用于物体的方法就成了他们的游戏行为。另一方面这一功能表现为自发练习。幼儿游戏的主要外显特征就是重复性行为。他们天生就有一种不断重复刚出现的动作、刚获得的经验的活动倾向。这种重复的价值就在于练习,重复就表明这个活动是孩子力所能及,却还没有充分发展完善的一种能力表现。孩子就是在这种重复中巩固了刚刚萌发的许多新的身体能力和心理水平。

游戏有助于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从而带动认知的发展。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所以说认知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能力的发展。

二、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

1、游戏能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可以说,交往语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构建的。例如:在游戏“娃娃家”中,扮演母亲的孩子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提出抗议:“妈妈说话不是这样的,妈妈说话是轻轻的,很温柔的。”扮演母亲的小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妈妈”,但是她又必须改变自己的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说话的口气,操持“家务”,照料“孩子”,分派家里人的“工作”,并与周围人交往,这样她就能比较自然地学会交往语言。

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并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于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学会理解别人,并尝试体验长大后可能成为角色。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在游戏中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游戏分为单人游戏和多人游戏。顾名思义,单人游戏是一个人独自参与并完成的游戏,多人游戏(也可以叫做合作游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游戏。游戏常常以多人游戏的形式出现,多人游戏是游戏的主要成分。在多人游戏中,富含着社会性教育因素,有分工协作,有人际交往,有相互尊重与谅解,甚至有社会责任和义务? ? 在这里,孩子们学到了他们作为社会人应该具有的一面,为他们融人社会,真正地成为社会的一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游戏促进幼儿情绪的发展。

幼儿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情绪对幼儿社会交往的作用;情绪对幼儿个性形成的作用。其发展的一般趋势为:情绪社会化;情绪的丰富与深刻化;情绪的自我调节化。而通过情绪社会化趋势表现为: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情绪表达的社会化。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待焦虑都需要得到表现。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如何安全、妥当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的途径,从而能够设法驾驭、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行为。

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因此游戏好像是儿童情绪的晴雨表,教师可以从游戏中观察了解到儿童的喜怒哀乐。如一个小女孩抱着她心爱的洋娃娃,温暖地抚摩、亲热、说悄悄话,也充分表现了孩子愉悦美好的心理感受。

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重要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他们选择一件玩具。这个玩具代表了他所惧怕或不喜欢的东西。在游戏中操作和摆弄它,能够使儿童消除害怕或者厌恶的情绪,重新获得自信,解决问题。如儿童乐意玩医生和护士的游戏,在游戏中儿童扮演医生或护士,津津有味地玩着打针的游戏。有的孩子在娃娃家中哼着唱歌哄娃娃睡觉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里利用游戏让儿童掌握一些难以掌握的词。例如,用示范法让女孩掌握"你"字,不成功,用游戏情绪激动法则成功了。姨妈问她:"这只手风琴是谁送给你的?"女孩答:"刘老师送给你的。"姨妈立即说:"啊!送给我的。"随即拿走了。这使女孩激动起来,立刻叫喊:"送给我的。"从此对"你"、"我"二字十分注意。有时说了"某某给你的",立刻改正为"给我的"。有时干脆先说"给我的"。有时干脆先说"给我",再说"某某给我的"。

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荣耀与屈辱,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游戏是由儿童自发、自由、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例:我在开展游戏活动中,观察到我班小阳小朋友,看他长得高大,其实他的胆子特别小。有一次,我发现他自己吊起药瓶不停地给自己扎针,游戏结束后我跟他谈话,他说:“平时爸爸妈妈带我去打针,我总是又哭又叫,爸爸说我不像男子汉,丢脸。老师你看,刚才我给自己打针,不是没有哭了吗?”原来在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做到了现实中做不到的事,证明了自己不是爸爸说的“丢脸”。从而满足了自己的心理的需要,使幼儿被压抑的情理问题能够在游戏中得到解决,自信心也就树立了增强了。

5、游戏有利于幼儿自主性、探索性、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我成长是相当重要的。自我成长是探索性学习能力的成长,是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成长,也是自主性、创造性的成长。游戏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幼儿在实现游戏意图的过程中会不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体会其中乐趣,使游戏得以继续下去,愿意得以最终实现。例:在游戏“理发店”里,我看到两个幼儿在争吵。一个说:“我不洗头了,你们的理发店连吹风机也没有。”另一个说:“你不要这样了,我们一起想办法啊。”商量了一阵后,他们拿了一个纸巾筒,一个筷子,做成了一个吹风筒。可以看出,通过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了。自主性、探索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6、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手段之一。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幼儿不仅从外界吸取知识经验,而且还想把自己头脑中的丰富想象表达出来,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例:在游戏“商店”里,我观察到慧慧小朋友因买不到电脑而苦恼。在游戏评价时,我向幼儿提出,现在电脑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好朋友,但我们这里还没有电脑出售,怎么办呢?问题一展开,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用积木做、用纸箱做、用泡沫做……品种多样。电脑城构建起来了并走进了各个游戏区内。可见创造能使游戏顺利开展、游戏发展的动力,反之游戏能调动幼儿的创造力。两者相辅相成。

总之,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开展游戏活动,对儿童成长有明显的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为幼儿创造适宜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幼儿园生活;使幼儿能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它能寓教于乐,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游戏与幼儿教育


Youxi yu you’er jiaoyu

游戏与幼儿教育(play and ear childhood education)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人们的教育价值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不同,对游戏的教育价值的认识不同,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也不同。

历史与现状 19世纪之前,幼儿游戏不是以“自然”面貌进入幼儿教育领域,而是经过了“筛选”。一些教育家认为游戏是符合幼儿天性的自然活动,教育应追随、适应自然,让幼儿游戏,但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好的、符合教育的目的与要求的,因此,应当对幼儿的游戏进行筛选,选择与引导幼儿的游戏。在此思想的指引下,游戏被分成好的和不好的,好的游戏受到鼓励,不好的受到抑制。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采用了这种利用游戏的方法。

19世纪以后,随着托幼机构的建立与发展,促使人们探索科学、有效的幼儿教育理论与方法。一些教育家认为仅仅筛选是不够的,还要改造游戏,即还要抽取出在教育上有价值的游戏因素,设计和编制出符合教育者意图的教育性游戏。以福禄贝尔(F.W.A.Froebel)、蒙台梭利(M.Montessori)的幼儿园教学体系为代表采用了这种利用游戏的方法。

随着20世纪初美国托儿学校运动和美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运动的发展,一些教育家认为应当再造幼儿游戏,即教师应创设模拟或自然的游戏环境,减少对幼儿游戏的不必要的直接干扰,保持幼儿自然游戏的风格与特点,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游戏。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幼儿的自然游戏被引入幼儿园的教室,成为合法的教育活动,托幼机构的环境逐渐成为一个以拥有多种游戏材料为特征的环境。

以上无论哪一种策略的倡导者都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J.J.Rousseaus)等都把游戏看做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认为,游戏是母育学校时期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手段。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幼儿园课程模式多样化,由于各种课程模式所依据的幼儿发展理论与教育理论不同,因此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也不同。尽管这些课程模式对游戏的利用程度与方式有差异,但都把游戏看做是幼儿适宜的学习方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周围环境,与成人和伙伴互相作用。

游戏在中国 通过几十年来对国外幼儿教育理论与现状的研究、借鉴,对自身幼儿教育的不断反思与总结,中国幼儿教育从20世纪印年代以来,从观念到实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强调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国家教育部在1981年10月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游戏是解决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它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任务与要求,是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完成的,不可偏废;要纠正忽视游戏等重要活动的偏向。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L最易接受教育。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膏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89年6月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这一部分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在第二十四条对游戏做了专门论述,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当前,中国幼儿教育理论对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的基本观点是:游戏对于幼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中心地位。对于这一观点,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理解:

①游戏是以幼儿为主导的、基本的活动,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②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向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或说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游戏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不能把它和学习、劳动等活动对立起辣,必须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相辅相成的教育手段。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学前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

④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良好形式,也是教师了解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反映的瓣。幼儿虽然在游戏当中能自然地获得―些知识经验,但只有在成人的支持、帮助与引导下,他们的游戏水平才会提高、游戏方向才会健康。教师要充分运用游戏,充分发挥游戏的自身价值和教育价值。

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手指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项活动,他能调动幼儿的听、说、想等各种器官,幼儿手部肌肉群得到发展,促进左右脑和谐发展,随着手指活动的不断深入研究合发展,在人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开展手指活动对幼儿早期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手指游戏是我们身边最方便简捷的游戏,具有无拘无束(不受形式、时间、材料的束缚)、随时随地、轻巧灵活的特点,且在稳定幼儿情绪、训练语言、锻炼肌体、开发智能、合作交流和多元智能发展上有“润物细无声”之功效。这是一种低耗高效的游戏形式,也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游戏。作为幼儿教师应充分挖掘手指游戏的内在价值,发挥其教育功能,让游戏和学习结合在一起,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手指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它是指幼儿边说儿歌边用手指做出缠、绕、张、合等各种模仿动作,它能调动幼儿听、说、想等各种器官,培养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及手眼的协调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我们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在3—4岁之间,而这一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词汇量迅速增多,而幼儿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作为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时间关键期,对幼儿进行能提高语言能力发展的适时的教育;其次手指游戏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具有有趣好玩并同时能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促进大脑与手部神经协调,促成手口一致的特点,加之手指游戏又简单易学,琅琅上口,深受幼儿的喜爱,非常适合小班幼儿以表象记忆的特点,运用手指游戏可以在幼儿记住儿歌的同时理解了儿歌,更加加深了记忆,提高了语言能力。本文尝试以手指游戏的特点及功能着手,小班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入手,通过手指游戏在小班幼儿活动组织中的运用,探索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

二、具体实施情况

(一)课题初我们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制定如何开展小班手指游戏的相应计划。

1、从书上、网上搜集、筛选国内外适合小班幼儿的手指游戏。

我们先翻阅幼儿园的书籍如“手指游戏大全”等,从中选择了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手指游戏,如:"毛毛虫"“春天的太阳”“小老鼠",其次我们查阅一些网站,收集了一些比较耳闻目染的幼儿童谣儿歌,这些童谣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如:看大戏等,还收集了一些国外的手指儿歌,让幼儿来进行欣赏学习。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初步学习手指游戏的相应计划。

我们小组全体成员学习了相关的不同的中外理论书籍,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学习手指游戏计划:首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手的结构,先从认识各个手指的名称入手,逐渐向生活常规培养、教学辅助转化。其次通过磁带的播放,教师的生动语言朗诵,不仅让幼儿享受了语言的美,体验了儿歌的亲切及可爱,也因此更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对手指游戏又有了更深的喜爱,在情感中真正得到了学习语言的快乐。第三教会幼儿边说边做,再配上相应的音乐,听音乐时,既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又陶冶了情操,边说边做,锻炼了他们的大脑,又培养了他们的手口一致性,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通过手指动作,辅助的肢体语言及音乐背景来提高幼儿学习手指游戏的兴趣,初步提高语言能力。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以后,幼儿的模仿能力有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发展,因此让幼儿学习的儿歌可以加长,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开始借助于四肢、体态、表情等,但仍以手指的动作为主。手指儿歌与生活密切相连,能规范幼儿的活动规则,如加上音乐,让幼儿边听边说边做,这样,听音乐时,既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又陶冶了情操,边说边做,锻炼了他们的大脑,又培养了他们的手口一致性,在幼儿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对手指游戏所需的内容、材料多元化的进行收集、供幼儿实践学习操作。

1、 内容的多元化

陈鹤琴先生的主张,他提出儿童有好动心、好模仿、好奇心、游戏心等心理特点,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我们应当为我们的孩子们来创造适当的环境、适当的多元化的内容来丰富手指游戏的运用及操作学习,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共同提高。如:《包饺子》活动,这个活动源于幼儿中午吃的饺子,我们一起尝试包饺子,让幼儿把小手摊开,咱们来包饺子吧,幼儿对这些手指游戏爱不释手,动手操作兴趣提高了,经常在课后与同伴一起游戏,即使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较快,又丰富了幼儿的课余时间。

2、材料的多元化

新鲜的材料会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因此在手指游戏教学中我们也尽量避免材料的单一提供。如在《王老先生有块地》中,我们不仅引导幼儿通过手指游戏来进行学习,我们还为他们准备了图谱,在图谱上我们根据儿歌内容画上了形象生动的实物,使幼儿学习起来更容易。我们还运用手偶穿插到游戏中,使幼儿的学习更生动。

3、 教学形式多样化

(1)游戏化

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总是喜欢嬉戏的,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的无拘无束地投入和参与。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他们的一日生活更是具有游戏化的特点,他们的各种教学活动也应富于游戏化的特性。

(2)情景化

手指儿歌形象生动,有助于幼儿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而情境手指游戏教学是一种十分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儿歌之前,为幼儿创设学习儿歌的适宜情境,让幼儿在学习之前处于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有更多的想游戏的意愿。《唱大戏》的活动中,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唱大戏),咯吱一下(停顿,突然把手伸到孩子脖颈处,咯吱一下,以后每次孩子都会惊喜地等着这一时刻)我用积木搭成一个小舞台,用布做个小木偶等等,模仿看戏的情景,做看戏的动作,孩子们观察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来尝试做游戏,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对学习手指游戏的兴趣与语言的发展。

三 、小结

我们充分证实了通过手指游戏的学习能较好的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并在小班实验班开设的有效性较好。幼儿对手指游戏有了较多的认识,发现了学习手指游戏的乐趣,在游戏活动中也能与同伴之间运用手指游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增强了同伴间的交流,最重要的是锻练了幼儿手的灵活性、协调性,使幼儿的大脑得到了发展,语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实践也证明小班幼儿学习手指游戏的兴趣较高,在激发幼儿学习手指游戏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互动能力、语言能力,幼儿学习手指游戏的兴趣、模仿能力、身体表现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能力、记忆力等等都有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


游戏作为幼儿教育区别于小学教育的一种特有的教育手段,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游戏对幼儿智力、社会性、情感等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喜爱,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游戏的重要性,却往往被成人所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和部分幼儿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幼儿,对游戏的教育价值缺乏高度的认识,他们错误地认为游戏是幼儿无意识地消磨时间的玩耍,并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有功,戏无益"为据,限制甚至反对幼儿游戏。有些家长常以孩子在幼儿园识了几个字,会唱几首歌,能解几道题等知识内容作为衡量教师教得好坏,孩子学得如何的标准,把教师组织幼儿游戏视为"哄孩子玩,不务正业";有些家长认为游戏不过是兴趣性活动,可有可无。其实,游戏不仅使幼儿情绪愉快,而且是他们的一种严肃的活动。成人也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幼儿的游戏,充分利用这种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游戏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在讨论游戏对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时需要明晰是哪种游戏,我们不能孤立地探讨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不加分析地铺张它的优点。因为有些游戏会对幼儿的成长和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可能导致社会批评和否定的游戏以及更极端的可能导致身体伤害的游戏。

从游戏的分类来说,游戏有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两种,本文主要讨论本体性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其主要指幼儿的自由游戏,是指幼儿自愿参加或退出的游戏;是幼儿自发的,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游戏;是幼儿按照游戏内容假装的自然环境的游戏;是能给幼儿快乐,达到心情愉悦的游戏。

一、游戏的特征与本质游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呢?这是认识游戏必须要解决的根本性、前提性问题。其实,迄今为止,社会各界人士对游戏的概念众说纷纭,对游戏的特征也是各持己见,但总的来说游戏的特征无外乎以下几种:

(一)自发性从游戏的动机来分析,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是出自内在的动机,是完全主动自愿的。也就是说,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游戏既不为内驱力所控制,也不为顺从社会要求的外在动机所控制。这几乎毫无异议地被公认为是游戏最内在的本质的表现,是游戏区别于工作等其他活动的首要标志,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游戏了。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曾深刻地指出:"一切游戏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游戏的强制性模仿。"

(二)自主性从游戏的过程分析,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内容,布置场景,选择游戏伙伴,游戏材料,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或通过与伙伴的协商,改变原有游戏的操作程序,制订新的游戏规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控制游戏过程与进程。也就是说,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都是由幼儿自行决定的,幼儿是游戏的真正主人。因此可以说,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

(三)趣味性趣味是游戏不可缺少的因素,游戏对于幼儿的吸引力就在于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对幼儿来说他们所进行的游戏是有意思的,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因此游戏必须以它本身的趣味性吸引幼儿,使他们主动参加,并在游戏过程中感到愉快。

(四)虚构性从游戏的内容分析,游戏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却并不是真实生活的活动。它是在假想的情境下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幼儿游戏的虚构性最为明显,游戏中的"妈妈"并不是真的妈妈,"女儿"实际上是玩具娃娃。幼儿尽管可以把狭小的游戏场所变成广阔的天地,既可以在那里盖高楼,又可以铺铁路,既可以开轮船,又可以开汽车,但这一切,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都是"假装"的。"从游戏情景的虚设,游戏角色的确定到游戏玩具的假想,再到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认定,幼儿的幻想随时都可以发生。"

(五)社会性和团体性幼儿的许多游戏是真实社会生活的缩影,在游戏中幼儿不仅作用于物,而且与人交往,学习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的技能。游戏的社会性突出表现在游戏的主题内容和行动规则上。幼儿常见的游戏主题是"娃娃家"、"商场"和"小兔乖乖"等等。在这些游戏中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游戏的角色和规则,一定是幼儿所能够了解和想象得到的,而幼儿所能了解和想象到的,又必须是他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或以直接、间接接触过的事物为素材。游戏中,幼儿从遵守游戏规则到学会遵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幼儿在游戏中所使用的材料和玩具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幼儿的游戏多半是集体性的,幼儿不会长时间地自己游戏,他们更喜欢几个人一起玩,合作玩,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协商、互助、分享等技能,以求得游戏可以进行下去。在团体活动中,游戏才能满足幼儿想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以及和同伴亲密交往的需要。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游戏的几个基本特征,是从整体上就游戏的一般情况而言的,每一个具体的游戏并非一定都具有以上所有特征,在每一个游戏中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或倾向。

从以上游戏的基本特征,我们不难看出游戏是游戏者能动地创造、驾驭活动对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体验的活动。再来分析游戏的本质。游戏不同于探索性行为,探索性行为是由"这个东西是什么?"引起的,受外部刺激的控制,由外部刺激引发而来。游戏还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规则性行为。虽然游戏也是一种有规则的活动,但这种规则是内在的,是为幼儿所自愿的、自由的、愉悦的。在游戏中,问及幼儿"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幼儿的回答都是"好玩"、"高兴"、"有意思",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的,幼儿进行的游戏活动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不受外在事物的控制和约束。因此,不难看出游戏的本质是自由和快乐。

二、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任何人的孩提时代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游戏是最适合于幼儿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权力,它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在这里,我们主要论述游戏对幼儿智力、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游戏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游戏的过程是一个自然地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是幼儿建立在好奇心基础上的,由自己观察和探索得出结论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式的学习,这也就是当代教育家提倡的最有价值的学习。游戏使幼儿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自然材料,通过具体活动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认识各种物体的特性和用途。正如上文所说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家"里摆放的各种"家具"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家里仿造来的,从游戏中幼儿逐渐明白了饮水机如何开关、哪个按纽是冷水、哪个按纽是热水、如何喝到不冷不热的水;在游戏《商场》中,幼儿可以了解到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商品的保质期和有效期;在游戏《医院》中,幼儿能够了解到医院看病的基本程序,让幼儿知道生病后不要乱吃药,要到医院让医生看病,这样才不会有危险,等等。

总之,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许多日常生活中幼儿不懂得、不了解的事物我们都可以把它们运用到游戏中来,以加深幼儿对现实事物的了解。因此,我们说,"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是获取知识、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的有效手段。

2.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依靠想象进行游戏,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游戏又促进想象的发展。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卡纸制作出床、桌子等家具,在制作同时要幼儿想想自己家里还有哪些家具,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家具都可以做出来。这样在教师的言语与行动的指导下,幼儿相继制作出了饮水机、淋浴器等较先进的电器。幼儿最初只会简单的联想,通过教育,能够使想象越来越有目的性。在游戏之前先想好行动计划和行动结果,然后按计划去展开详尽的想象活动。这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3.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游戏也可以促进幼儿思维概括水平的提高。因为游戏要求有概括力。例如,只有当幼儿看到自己和妈妈的共同点时,才能担当起"妈妈"的角色。通常总是女孩子当"妈妈",很少有男孩子当"妈妈"。把不同事物的共同点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概括。在这里,游戏的主要作用在于:

幼儿在这种活动中自然地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作为思维活动的支柱,通过活动,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为思维概括准备了条件。

在游戏过程中,抽象概括能力是逐渐提高的。小班幼儿的游戏要依靠具体的事物来进行。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对实际材料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幼儿可以用说话和简单的手势代替事物和扩展的行动。比如,在大班的游戏《娃娃家》中,孩子们说:"该吃饭了。"于是他们会走到墙前比划着洗手的样子,然后说:"洗完了!"这就是依靠简化了的行动和语言进行的想象和思维过程,其概括程度要比小班高得多。

总之,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智力活动,幼儿的智力可以在各种游戏中得到开发。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儿童早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令人兴奋、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特殊过程,这恰恰是游戏的作用所在。"

(二)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伙伴交往越来越重要。在游戏的情景中,幼儿要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选择、组织游戏,共同指定游戏规则,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要不断监督、评价自己与同伴的游戏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逐渐了解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区别,不断解除活动的自我中心,学会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行为举止,逐步养成对于周围环境的态度,逐渐建立友谊、公正、负责的意识和观念。可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协作共同将游戏进行下去,培养幼儿的"学会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使幼儿获得初步的社会生活知识和技能,以及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正确态度和社会价值观。尤其对待性格孤僻、喜欢独处的幼儿,更要多一些爱护关心,为他们创造一些有利于社会能力提高的环境。如在分组游戏时,可以把他分到交往能力比较强的组里,使其有机会模仿到积极的社会行为,家长也应舍得花时间陪孩子游戏,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同时要支持、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让幼儿自己解决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样,幼儿通过游戏就可以使社会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2.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游戏中,每一个幼儿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幼儿通过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遵守自身所扮角色职业的性质,例如,扮演警察的幼儿会严格按照警察的职业性质忠于职守,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司机""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扮演"妈妈"的幼儿会在家照顾"孩子",整理房间,准备饭菜等,而扮演"爸爸"的幼儿则出外挣钱为"孩子"和"妻子"买生活用品。游戏中的幼儿都会学着遵守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游戏加深了幼儿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

3.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是幼儿意志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表明:幼儿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都较差,意志品质处于薄弱时期,意志行动还不成熟。但是,为了能够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了完成游戏任务,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觉地遵守游戏的规则,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超长的毅力,坚持不懈,调节和控制自己不合理的需要与动机。一场游戏,往往要幼儿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完成,获得成功后,得到成人的赞扬,幼儿也从中得到乐趣,增强了成功感、自尊感,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的自信心。如:在大班体育活动"长凳游戏"中,游戏从易到难,长凳一张张叠高,有些小朋友因怕高而不敢跳,在同伴的带动和老师的帮助鼓励下,全班幼儿都能坚持到底,勇敢地跳下去。有研究表明:通过体育游戏,幼儿更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办事,依赖性减少,进取心增强,并且更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吃苦精神。再如在角色游戏中,"妈妈"要抵御住各种诱惑,会把她认为是多的、好吃的食物分给"爷爷""奶奶"和"宝宝",把那份少的不好吃的食物留给自己等等。可见,游戏可磨练幼儿的意志,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

(三)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游戏常常给人快乐的情绪体验。但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假装和虚构的情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他们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情感,如医生对病人的关心、父母对孩子的爱、小伙伴之间的情谊等等,使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等得到发展。

2.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成就感与美感在游戏中,孩子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孩子在游戏中不会有挫败感,每一次玩,他都可以体验到自己的成功。比如,2-3岁的孩子搭积木,他虽然没有掌握大小积木的平衡关系,只是乱搭,小积木在下面,大积木在上面,没搭几块就塌了,但是他还是很高兴,积木倒下去的过程他觉得很快乐。

游戏中,幼儿可以自己布置自己喜欢的场景与环境,可以自己制作喜欢的家具或玩具及装饰品,他们的成果会得到其他幼儿及教师的认可,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拥有成就感。丰富多彩的游戏,为幼儿美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例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等,都可以使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文艺作品中的美好艺术形象。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游戏可以使幼儿体验动作的美;结构游戏可以使幼儿体验到结构造型的美;音乐游戏可以使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发挥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表演游戏既可以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幼儿对文艺作品的理解,能更好地发挥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而且,幼儿在游戏中对玩具的选择与使用、环境的布置等方面也都感受到了美。

3.游戏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反之,就会导致自我孤立,逃避行为,攻击性行为以及各种偏离的异常人格,这将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游戏能满足幼儿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当父母、当司机等),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想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游戏又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能掌握环境。

综上所述,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它对幼儿心理各个方面都能起促进作用。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有效的活动形式。而游戏的发展是与幼儿心理发展相一致的,促使幼儿游戏的发展,也就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但是,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决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跟成人,特别是与教师的正确组织和指导分不开的。因而,限制幼儿游戏或任其自己去玩耍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家长和教师最好是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游戏,有目的地发展他们的能力,并通过游戏教给幼儿一些初步的知识,为进入学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着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对于儿童,"以游戏的方法去教训他,没有不喜欢听你的话的"。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游戏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从而转变教育观念,让孩子在游戏中不断成长。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游戏对幼儿教育作用分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教育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浅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幼儿教育主要针对的是3—6岁年龄段儿童,这一时期是个体的基础教育时期,也是为个体奠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奠基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好奇心也比较重,会...
    2019-12-19 阅读全文
  • 趣味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激发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其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理特征紧密联系,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心理需要,它对幼儿生长发育、心身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一、趣味体育游...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措施分析 摘要:幼儿教育是一项学问深远的教育,随着家长对于早教的重视程度提高,幼儿过早的接触音乐、游泳、数学等项目,虽然培养了人才,但是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兴趣,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对于幼儿基础教学和技能学习过程...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案例: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简单说,教育案例就是一个教育情境故事。 教育案例是教学反思的工具、教育科研的手段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首先是与论文的区别: 一是主题大小不同,一般而言,论文的主题较大、较完整...
    2021-06-07 阅读全文
  • 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明中所具有的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及特殊的情感交流方式。民...
    2019-12-19 阅读全文

浅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幼儿教育主要针对的是3—6岁年龄段儿童,这一时期是个体的基础教育时期,也是为个体奠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奠基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好奇心也比较重,会...

2019-12-19 阅读全文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激发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其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理特征紧密联系,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心理需要,它对幼儿生长发育、心身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一、趣味体育游...

2019-12-19 阅读全文

摘要:幼儿教育是一项学问深远的教育,随着家长对于早教的重视程度提高,幼儿过早的接触音乐、游泳、数学等项目,虽然培养了人才,但是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兴趣,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对于幼儿基础教学和技能学习过程...

2019-12-16 阅读全文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简单说,教育案例就是一个教育情境故事。 教育案例是教学反思的工具、教育科研的手段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首先是与论文的区别: 一是主题大小不同,一般而言,论文的主题较大、较完整...

2021-06-07 阅读全文

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明中所具有的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及特殊的情感交流方式。民...

2019-12-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