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猜谜:儿童在快乐中变聪明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猜谜活动方案。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进行了巧妙的设置。游戏就是一种智力活动,是幼儿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教师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教,你会怎么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猜谜:儿童在快乐中变聪明”,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猜谜就是通过谜面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说出谜底。由于在猜谜活动中需要对谜面进行分析、判断,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因此,猜谜是一种较好的益智游戏。

1、选择的谜语要贴近于孩子生活或者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要想通过猜谜活动来开发孩子的智力,选择好谜语是很重要的,因为有的谜语太深,孩子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易猜着,这样就会使孩子失去猜谜的信心,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是不利的。

如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谜底是眼睛,由于眼睛是孩子很熟悉的器官,孩子通过分析谜面将会猜着。如谜语“夹生饭”,谜底“烦”,由于孩子尚未认字,孩子不易猜着,这样的谜语就不能选择。

2、鼓励孩子在猜谜过程中积极思考,促进孩子思维发展

有的谜语孩子不能一下子说出谜底,这时父母不能把谜底直接告诉孩子,而要对孩子进行适当地启发,鼓励孩子思考,从而促进孩子思维发展。如谜语“紫色叶片紫色树,紫色树上开紫花,开了紫花结紫果,紫果个个盛芝麻”,谜底是茄子,如果孩子一时未猜中,父母可启发孩子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平时吃的蔬菜中有哪些是紫色的,如茄子、扁豆,待孩子说出后,再让孩子根据谜面提供的信息选择其中之一。

3、鼓励孩子自编谜语,促进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孩子学会了猜谜语后,父母还要鼓励孩子根据物体的特征、用途等来编一些谜语,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自编的迹语会不成句,或者没有节律,这时父母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帮助孩子进行修改,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乐在“玩”中学在“棋”中


玩具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也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物品,是幼儿“无字的课本”。玩具凝结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成人有责任帮助幼儿理解玩具,促进幼儿在与玩具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北京市西城区曙光幼儿园的李楠老师提供的《棋手的挑战》这篇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玩具是如何促进幼儿学习的,教师如何利用玩具帮助幼儿掌握和理解玩具中蕴含的概念。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趣的玩具、一次有意义的学习、一位有心的老师。

有趣的玩具

但凡看过幼儿玩“奇鸡连连”玩具的视频,都忍不住为这款玩具拍手叫好。叫好的理由是大家觉得这个貌似简单的“井”字游戏“太有意思了”。

这款玩具最大的特点是不仅“大可以吃小”,通过“套住”“移动”来一决高下,还可以“解套”。案例中,在第二局的时候,一名幼儿通过“解套”,一招赢棋,而在第三局时,另一名幼儿却因为“解套”,一招输棋。所以,一“解”输,还是一“解”赢,全看小棋手是否能记住棋的分步和推理出移动后的可能性。有趣可爱的造型、简单易懂的规则、变化莫测的棋子,让“奇鸡连连”具备了比井字棋更多的可能性和可变性,这一充满挑战的过程让孩子们对玩具爱不释手,不论输赢都依然享受着游戏的乐趣,就连成人都忍不住想上去一决胜负。

有意义的学习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本案例真实地反映了玩具如何作为幼儿学习的中介,来促进幼儿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在“奇鸡练练”的五局对弈中,有意义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呢?男孩权权刚开始只关注自己的棋,以自己原有的五子棋经验迎接挑战,并没有仔细思考应该如何布局。输了第一局后,权权才意识到不能无目的地出棋,对出棋要进行规划。游戏中,变化的棋局提升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对弈”的玩法帮助幼儿学习去自我中心、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学习统一协调,培养了耐性、持久性、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几局的调整,权权从无目的出棋到“统筹安排”,从关注自己到“纵观全局”,从“被动应战”到“主动出击”,最后反败为胜。幼儿游戏行为的这一系列变化,体现了新经验与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正是深度思考、有意义学习的结果。

本案例中,幼儿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实际上是具备了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条件的。客观条件是“奇鸡连连”这款玩具本身具有的逻辑意义,其概念、规则、方法、步骤在幼儿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幼儿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主观条件是幼儿的认知结构中对棋类游戏的原有经验,具备了建构新经验的基础条件。幼儿在理解规则、数学能力、社会性合作、策略运用的学习中,使“策略”“推理”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经验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改善,使新经验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这种具有心理意义的学习过程,是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可迁移的深度学习,不仅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有心的老师

李楠老师的有心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读得懂玩具

李楠老师在分析该玩具的时候说“此棋非彼棋”,总结出了这款玩具的“大门道”在于“策略”,明确了这是一款“蕴含推理判断与策略部署”的玩具,适合大班幼儿操作。其核心的教育价值是幼儿的“逻辑思维获得发展”以及“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和规则意识”得到培养,促进幼儿形成“善于反思、乐于坚持”的学习品质。

作为教师,分析总结出玩具的特点和蕴含的核心教育价值非常重要。它除了帮助教师判断该玩具适宜的年龄,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找准观察的“点”、介入的“点”,提供依据。就像该案例中,因为李楠老师心中非常明确该玩具“策略”的特点和核心的教育价值,所以她在观察和记录幼儿游戏时,就能准确地提炼关键信息,记录幼儿如何根据当前的形式,来调整自己的方法和步骤。在分析幼儿行为的时候,才能对应玩具的核心教育价值,做出解释和判断。

在“三研究”的过程中,有很多老师反映不会写玩具研究案例,不知道应该如何介入游戏。其实这个问题首先是因为教师还没有“读懂”玩具。因为没有分析和提炼出玩具的核心价值,所以在观察的时候找不准观察“点”,出现“有观无察”,抓不住关键信息,也就无法依据这些关键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

第二,读得懂幼儿

在本次游戏活动中,李楠老师貌似没有介入,其实她的介入在日常。本次游戏中之所以采取“不语”策略,恰恰是基于教师对幼儿的解读和分析。

教师首先依据日常观察和对幼儿的了解,认为幼儿“喜欢玩益智类玩具,思维清晰爱动脑”,有游戏的前经验准备,具备挑战的能力。其次,观察到“两名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愉悦,享受与同伴对弈的乐趣,能平和看待输赢,没有出现消极情绪”。所以,教师将重点放在观察和分析幼儿上,分析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调整和解决的,幼儿是如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如何在自主游戏中获得新经验的建构。由此可见,“不语”是基于对幼儿的理解与信任,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与幼儿的“息息相通”并不在于某一次活动中,而在于日常师幼共同的生活、学习中。

玩具“奇鸡连连”研究案例向我们呈现:一款好的玩具如何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让幼儿乐在“玩”中,学在“棋”中;一名好的教师,如何通过研究玩具、研究儿童,实现自身观察、分析、识别与判断能力的提升。

小小建筑师

山西省幼儿教育中心实验幼儿园宋书媛

积木区是大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去的地方。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孩子们的游戏故事。这一天,煜璁、博栋、经博、旖苒、可心五名幼儿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去积木区,积木区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情境1

想搭一个不一样的桥

做计划的时候,为了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搭建,我有意识地请幼儿一起制定计划——打算去积木区搭什么?怎么搭?孩子们商量了一会儿,博栋和经博决定一起搭房子,旖苒和可心决定一起搭高架桥。煜璁说要搭一辆坦克。

我问他们:“你们打算先搭什么?后搭什么?”旖苒说:“我们先搭第一层高架桥,再搭两层、三层……”五名幼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我说:“可以尝试将你们的想法画下来吗?”五名幼儿想了想,决定由经博在纸上画他们的计划。

经博先在纸上画了一辆坦克和一座房子,然后可心来画高架桥。可心用线条将房子和坦克连接起来。旖苒说:“我们搭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高架桥吧?”可心说:“对,我们可以搭一个三层的。”博栋说:“搭一个可以拐弯的高架桥吧。”

我说:“我这里有一幅高架桥的图片,你们可以看一看和你们说的高架桥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观察后,可心说:“图片里高架桥有三层,第二层从第三层下面穿过去了。”旖苒说:“我们一会儿就搭有穿越的高架桥,我来画!”旖苒用两条弯曲的线条从另外两条线条中穿过,穿越的部分还体现了遮挡。

孩子们完成计划后,拿着自己的计划进入了积木区。

分析

进入大班以后,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在一起讨论计划。但是,我发现他们说完计划之后,在接下来的搭建中,往往还是各搭各的。为了能让幼儿产生合作搭建的愿望,我这次特意加入了他们的讨论,通过问题的引导,引发幼儿一起策划、协商,帮助幼儿对计划思考得更具体。为了能促进幼儿的符号表征能力,我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把计划画下来,进一步支持幼儿符号表征能力的发展。当幼儿表达想要搭建与以往不一样的高架桥时,我及时提供了图片支持,帮助幼儿补充和丰富了关于高架桥的经验。

情景2

第一次亮相的圆角楼房

进入积木区后,博栋和经博开始搭建楼房。博栋先拿来两个四倍单元积木平行摆放,然后对经博说:“我们今天要搭的房子是弯的。”

博栋到积木柜里拿了两个大四分之一圆,然后在两个四倍单元积木的连接处用大四分之一圆分别与四倍单元积木进行连接,形成了四个圆角的底层。搭建好底层后,博栋选择用大圆柱积木放在底层上面来做楼房架空的支柱,搭到一半时,大圆柱积木用完了。博栋站在积木柜前观察了一会儿,然后从柜子里选了两块单元积木,他将两个单元积木合并在一起,来替代圆柱体积木,作为楼房架空的支柱,然后在支柱上面放了与底层同样的积木,完成了楼房第二层的搭建。

两名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搭建完成了四层楼房,并在楼房的顶部用异形积木进行了装饰。

分析

我发现孩子们这次搭的房子和以前搭的都不一样,以前搭的房子都是直角的,而这一次的房子是圆角的。这说明幼儿敢于尝试选择不同的积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体现房子不同的造型,体现出了幼儿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博栋小朋友平常很喜欢在积木区游戏,积累了很多感性的经验,所以当发现圆柱体积木材料不够时,很快通过目测就找到了用单元积木做替代物,说明幼儿已经具备了以物代物的能力。

情景3

高絮桥土问题了

旖苒在搭建高架桥坡道时,先把两个大圆柱体摞在一起,四块单元积木两两并在一起摞起来,然后在圆柱体和单元积木之间放了一个斜三角完成了高架桥下坡第一节坡道。

接着,又拿了两块单元积木竖起来,然后将两个半倍积木和两个单元积木平放在它的上面当做高架桥第二节坡道的支柱。当她在上面放上斜三角形时,发现第二节坡道与第一节坡道一样高,没有能形成下坡,她就从下面的支柱中拿走了一个半倍积木,再次尝试将斜三角形放在上面,这次形成了下坡的第二节坡道。

在搭建第三节坡道时,旖苒直接将两个单元积木竖起来,在上面平放减少了一个半倍积木和一个单元积木当做高架桥第三个坡道的支柱,并在支柱上面放上斜三角形成了下坡的第三个坡道。她用同样的方法将坡道延伸到地面。

旖苒和可心在连接第三层高架桥的斜坡时,尝试了几次都连不上。旖苒对博栋说:“我们的高架桥有些连不起来,你们过来帮帮我们吧。”博栋和经博走过去,帮忙连接高架桥,但是正好遇到了高架桥的下坡拐弯处,两个人尝试了好几次都没能将斜坡连接起来,每个斜坡连接中间都出现了缝隙。博栋尝试用半倍积木盖在缝隙上,发现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分析

幼儿在搭建高架桥的过程中,反复尝试,自己解决了斜坡的问题,这和我们班最近组织的一次关于“斜坡”的集体探究活动是分不开的。集体活动中,幼儿一起探索了斜坡现象和斜坡与速度的关系,幼儿因为具备了这些前经验,这一次才能顺利地自主完成任务,并且找到了搭建斜坡的规律。

幼儿此时遇到了高架桥连接不上的问题,一开始希望自己解决,但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转而选择向同伴求助。可惜,同伴的帮助仍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幼儿这个时候并没有仔细观察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没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景4

连接的问题解决了

博栋这时候回头看着我。我问:“你需要我的帮助吗?”博栋点了点头。我问:“你们的高架桥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博栋说:“高架桥之间总断开,连接不上。”我说:“为什么会断开呢?”博栋又仔细观察了一下高架桥,说:“有几个地方都没有连接好,有缝隙。”宋老师说:“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经博说:“我们应该从高架桥下坡连接口那里开始检查。”

博栋按照经博说的方法,开始从下坡最高处检查,一边检查一边把斜坡积木向上移,弥合缝隙,当检查到最后一个斜坡时,发现斜坡和旁边平铺的单元积木有一个较大的空隙。博栋看了看,拿来一个半倍积木填补在斜坡和单元积木中间,之前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

博栋开心地对旖苒说:“是因为高架桥的下坡一开始就没有连接好,所以后面才会出现缝隙,连接不上!”

分析

幼儿尝试了多次,没有解决高架桥断开的问题后,向我求助。我介入后,首先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问题。然后重复了博栋用半倍积木盖在缝隙上的动作,让幼儿仔细观察问题出在哪里。幼儿因为聚焦在问题上,所以发现了缝隙不是在这一个地方,而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连接好,所以提出了要从第一个连接处开始检查,最后自己解决了问题。

教师介入幼儿的游戏,不是要为幼儿提供答案和直接的帮助,而是要想办法让幼儿关注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情景5

应该把它们连起来

孩子们指着地毯上的积木,喊我:“老师,我们搭完了!”我问:“你们的计划都完成了吗?”这时,可心拿起计划图,看着地毯上的积木说:“我们的高架桥还没有和他们的楼房、坦克连起来。”

我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连起来吗?”孩子们说:“可以把桥和路一直铺到楼房。”“对,还可以到坦克那里。”“可以通往我们想去的各个地方。”说完,五名幼儿开始改进他们的作品。煜璁负责搭建一条路,将自己搭的坦克和旖苒、可心的高架桥连接在一起。博栋、经博则是从旖苒的高架桥处往自己的楼房铺路,最后将高架桥的路与自己的楼房连接在一起。旖苒、可心一起帮助博栋为楼房添加了门。

孩子们的这次搭建活动圆满完成了。

分析

我之所以提示幼儿对照计划,是因为发现幼儿在之前的计划(图)中,是把各自的建筑物连接在一起的,但是在搭的过程中,幼儿基本还是两两或独自完成搭建。为了能够引发幼儿的合作搭建,我请幼儿想想怎么可以把自己的建筑物和别人的连起来。有了这个共同的任务以后,五名幼儿开始自觉、愉快地合作、分工,互相帮助。在各建筑物连接的过程中,幼儿的团队意识增强了,合作水平也获得了提升。

情景6

我们搭的是巨型作品

游戏结束了,在分享回顾的时候,经博和博栋自豪地说“我们这次把地毯上都搭满了!”“我们这次搭的是巨型作品。”博栋说:“我在搭楼房柱子的时候发现大圆柱积木不够用了,我就用两个单元积木来作替代。”可心说:“我刚开始想用两个小三角立起来当斜坡,可是发现有点陡,我就用其他两个斜三角来当斜坡。”为了让其他小朋友更能理解可心的意思,我鼓励可心带着小朋友一起到积木区,可心拿出自己搭建用的三角积木和斜坡积木一边比划,一边给小朋友讲解。

经博说:“我们还解决了一个问题。高架桥的斜坡连不上,我们从最高的地方开始检查,发现每一个斜坡连接都不能有缝,最后一个大的缝,被我找到一块积木把它正好填上,这个桥面就变平了!”

看到孩子们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搭建任务,听着孩子们自豪地分享搭建的经历,我由衷地为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感到高兴。

反思

1幼儿的发展水平

此次搭建活动中,幼儿的很多方面都获得了发展。

在搭建技能方面,幼儿能运用“架空”“斜坡”“围合”的技能,创造性地搭建出具有艺术美感的弧形建筑物和具有穿插特征的高架桥,搭建水平又一次提升。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开始关注建构物的细节,感知到各物体之间的连接,建立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感性经验。

在想象和表征方面,幼儿能以物代物,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象征物,还能对自己的建构物进行分析,加以描述。

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幼儿之间开始出现“合作建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幼儿之间能友好、愉快地协商、讨论,能接纳他人的意见,愿意分享经验。

在语言发展方面,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并能有逻辑地表达,描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搭建过程中,幼儿还表现出专注、坚持、自信、乐于表达的学习品质。

2教师的支持策略

我参与了幼儿计划的制订,引发幼儿的讨论与协商,并帮助幼儿将计划思考得更具体一些。当幼儿产生新想法的时候,我及时地提供图片支持,有效地帮助幼儿补充和丰富了经验。

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自己解决的时候,我以介入游戏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注意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地肯定幼儿游戏中遇到问题积极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精神,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还有助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在幼儿的回顾中,我鼓励幼儿描述自己在搭建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问题,除了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让孩子在玩中更有创意


虽然鼓励孩子参与手工游戏,但一些如加热等步骤还是不要让孩子单独操作,要特别注意安全。

寒假里,除了带孩子外出游玩外,还可以在家寻找一些乐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用家中能食用的材料进行手工游戏,也会使孩子兴奋不已的。

富有创意的手指画

大多数孩子都会很喜欢这种绘画方式。可以找大一些的纸,让孩子用手指蘸取不同的颜色进行作画;还可以在每份调好的颜料中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素,调配出更独特的颜色;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干脆来一场身体绘画,在脸上、手上、胳膊上和腿上作画,把自己画成五颜六色的小人,孩子肯定会非常乐意享受这个过程。玩够了,只要冲个澡就恢复原形了。

提示:用来画画的原料最好自己动手调配。可以用3大勺糖、1/2杯玉米淀粉、两杯冷水以及适量食用色素和清洁剂。先将糖和淀粉混和均匀,再加水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用小火加热,并不停地搅拌,直到所有原料充分混合均匀。之后把混合物用容器分成4~5份,每一份都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以及少量浓缩的清洁剂,这样即便弄在身上,也很容易清洗。

自制多彩的橡皮泥

玩法和普通的橡皮泥一样,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所不同的是,这种橡皮泥材料绝对安全,甚至可以吃,只是有点咸。如果实在玩腻了,还可以试试用这种橡皮泥喂喂家中的小宠物,说不定它们也会喜欢上这个味道。

提示:自制橡皮泥的方法只需准备1杯面粉和1/2杯盐,还有2汤勺塔塔粉、2汤勺食用色素和1杯水。方法是,在锅内将面粉、盐和塔塔粉充分混合,加入水和食用色素,搅拌均匀后用中火加热3~5分钟,要不停地搅拌。然后将制作好的混合物晾凉后装在密封盒中,以后就可以经常拿出来玩了,一盒能玩很久。

新奇独特的装饰软陶

如果能成功制作成一件软陶作品,一定会让孩子充满成就感。不仅能和外面店里的软陶制品媲美,更重要的这是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制作中要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制成后可以让他作为小礼物送给小伙伴。如果制作的比较多,还可以积累起来,到圣诞节用来装扮圣诞树,一定比买的饰品更有意义。

提示:需要准备必要的材料,譬如1杯玉米淀粉、2杯发酵粉、1.5杯凉水,以及食用色素、水彩颜料、丙烯颜料、清漆或透明指甲油等。制作时先把玉米淀粉、发酵粉和水搅拌均匀,放入锅中用中火边加热边搅拌,加热4分钟左右直到混合物变粘稠;然后将混合物倒入盘中盖上保鲜膜晾凉;再取出一定的量揉成需要的形状,再晾干;最后用水彩颜料或者丙烯颜料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待颜料干后,刷一层清漆或者透明指甲油作为保护。

尽兴玩弄干净的泥巴

这是专门用来为爱在户外玩泥巴的孩子准备的游戏。那些“特制”的泥巴,也可以像用土做出来的泥巴一样,装入塑形的沙滩玩具中,制作成想要的形状。其实,有时孩子喜欢玩“泥巴”,并不是想塑出什么形来,而是他们喜欢“泥巴”在手里滑动的感觉,那就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和泥巴。

提示:做这种洁净的“泥巴”,要准备一只中号脸盆、一卷卫生纸、一块肥皂、硼砂、餐刀、水,以及一些沙滩玩具。方法是,把卫生纸撕成碎片放入脸盆中,用刀把肥皂切成片也放入脸盆内;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再加入一点硼砂,就能使之成型,而且保留时间也更长一些;再将脸盆盖上盖子闷一夜,第二天纸便会分解,成为粘糊糊的形状,干净的“泥巴”就制成了。

游戏提醒

●虽然鼓励孩子参与手工游戏,但一些如加热等步骤还是不要让孩子单独操作,要特别注意安全;

●游戏中,要尽量让孩子痛快的玩,不要有太多的规矩和禁忌;

●对一些手工制品,父母要帮助孩子收集,最好加上简单的文字记录。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孩子们规规矩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抹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逐步开展了小型多样、开放、任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努力使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一、保证自由活动时间,实行玩具开放

我们根据全日制幼儿园的特点,充分利用入园早、课前课后、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多的特点,组织幼儿自由活动,他们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结伴,按自己的喜爱和意愿进行游戏。欢声笑语荡漾在幼儿园上空,孩子们开心的笑了。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每一次活动,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智能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们提供了纸板上的跳舞衣、外套、儿童头型等,开展了扣钮扣、系鞋带,扎蝴蝶结、梳小辫等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乐此不疲,非常认真,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准备了旧纸板、废布料,开展拼布块、做钱包,钉钮扣、缝衣裤等游戏;提供了布娃娃,孩子们有的给布娃娃穿衣服,有的为布娃娃绣花被,有的织围巾;通过这些游戏,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进行科学游戏时,我们准备了小电动机、灯泡,导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自己动手连接线路,做电动玩具;从小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能力,孩子们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编制皮带、窗帘、桌布、手风琴;用火柴盒制作火车、小船;用玉米、高梁杆制作各种交通工具、日用品;用红萝卜切成各种形体,组合成房屋、汽车、轮船;用蛋壳制作各种动物头具,灯笼;用形状颜色各异的种子、树叶粘贴各种小动物,供舞蹈、表演用的花帽子和各种形状的书签;制作简易木偶,用于各种游戏活动。

三、自主、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教师需制定周密的计划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游戏结束,要提醒幼儿整理好玩具,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另外,要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使游戏活动在宽松、友好、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四、开展自由选择游戏的几点体会

首先充分发挥了游戏这一教育手段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对幼儿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如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创造力等。通过这种自由、自主、开放的游戏活动,既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其次,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手脑并用,亲自感受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团结友爱,相互合作,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识字


教孩子认字,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结合实物和生活情境,并让孩子在游戏和快乐中学习。

1.自制识字卡片

为了教探探(化名)识字,我们准备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卡片,还有双面胶、绳子、彩笔,这些都放在随时能拿到的地方。并把家里各种物品的名称都写在卡片上,贴上去,有时还把价格也写上,我和儿子轮流当营业员和顾客,玩购物的游戏。只要我们出门散步或到超市购物,会随手带上几张卡片和彩笔,以便见到探探感兴趣和不知道的事物及时给他记下来。

2.抓住孩子最佳识字时机

兴趣和好奇心能激活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抓住这个时机,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探探特别喜欢玩玩具,每次给他买新玩具时都教他认许多字。一次我给他买了一把手枪,他爱不释手。趁他高兴之际我先教他认手枪”,接着又边讲边教他认“子弹”、“扳机”、“目标”、“瞄准”、“靶子”、“喜欢”、“爱不释手”等等。这一连串的字词在说着玩着中探探就会说、会认、会用了。

3.创造识字环境

教孩子识字并不仅局限于家这个小环境,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孩子识字的情景和教材。

①超市和菜场

经常带探探到菜场和超市,让他在这种真实的情境和环境中认识各种蔬菜和水果。教他分类认,对比认;认形状,认颜色。每次回来除了买一点稀有的水果和蔬菜之外,就是带回来许多识字卡片。回到家后,我们又摆卡片超市,做购物游戏。在这种情境中,他不但把字与实物对应起来了,而且认得快,记得牢。

②广告和商品包装

带探探出门,见到广告就读;买任何东西先让他自己看包装,买回来后便把包装上的标志和一些有用的东西剪下来,作为孩子认字和了解各种事物的素材。

③写下孩子认识的人的名字

我常把孩子认识的人的名字写在卡片上教他认。先写亲人的称呼,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然后再写亲人的姓名。儿子上幼儿园时,我又把他们班上三十多个小朋友的姓名全部写在卡片上教他认,时间不长就都会认了。

4.组词与游戏

这种方法可以教孩子懂得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字的用法,丰富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感觉认字并不是种刻板的学习,而是种能让他快乐的游戏。比如,我教他《小儿垂钓》一诗,我把这些字写在卡片上,先教他读,再告诉他意思,然后我们进行表演。我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他拿着棍子向前走;读“侧卧莓苔草映身”,他躺在草丛中作垂钓状;到“路人借问遥招手”,他连看也不看我,只是挥动着他的小手,我问他为什么不理我,他回答道:“怕得鱼惊不应人”,那神情可爱极了,傍晚散步时,我们又带着这些卡片,我把卡片当飞碟向前抛一个,他捡一个,并迅速地认出这个字,再组一个“词”。就这样,他不知不觉地既背诗,又认识了许多字。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游戏有助于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不仅关系到他们现在健康成长,还会对他们一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

一、更多的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游戏,有助于增强幼儿身体素质

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新鲜空气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孩子们感冒咳嗽的少了,免疫力增强了;空气的流动、压力、温度和湿度对幼儿产生刺激,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阳光的照射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尤其是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紫外线还能促使维生素D的正常吸收,促使骨和软骨的骨化和正常生长,起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

二、尊重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的权利

由于幼儿受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的限制,其喜欢的游戏也各不相同。于是,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伙伴,例如:我们北方流传的“打宝”、“弹珠”、“夹弹子”等游戏,受到男孩子们的喜欢。特别是“打宝”的游戏,几张硬纸壳剪成圆片片,印上图案,也有的用烟盒折成三角玩,三五成群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调查中发现,孩子们有的是喜欢好看的图案,有的是喜欢扇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更多的是喜欢好胜,符合学前儿童的竞争心理。女孩子们则喜欢“跳皮筋”、“跳格”、“打沙包”等游戏,因为这些游戏可以边说儿歌边跳,玩法上从易到难,提高了玩的兴趣。边说边跳则可以锻炼跳的动作和节奏感,玩得快乐。此外,玩沙、玩水、玩胶泥,更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

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每天除了在固定的主题活动、户外活动时间进行各种游戏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零散间隙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课间时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翻绳”、“转拉线陀螺”、“找东南西北”、“手指游戏”、“石头、剪子、布”等,使幼儿一日生活中减少排队、等待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由于孩子们的兴趣不同。

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进行锻炼,我园还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得到家长的热烈响应。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到户外、来到田园边,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玩各种家长们小时候也曾经玩过的民间游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不仅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促进了孩子们机体健康成长,而且家长们也找回了童年的乐趣,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其次,民间游戏种类繁多,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民间游戏多可以促进幼儿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大肌肉动作。“跳绳”、“跳皮筋”、“跳格”、“打电球”、“荷花荷花几时开”等游戏都可以发展跑、跳、投、躲闪等动作,可增强幼儿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例如:奔跑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幼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挑棍”、“抓籽”、“夹籽”、“抓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等是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配合协调,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抽七打八”、“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翻绳”、“夹弹子”等游戏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

二是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头。”又如游戏“拍大麦”中,“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两人边念儿歌边拍手,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三是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城门几丈高”,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城门”下钻过。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

再次,民间游戏的开展,有助于消耗幼儿体能,增强幼儿的食欲。

民间游戏的开展,消耗了幼儿的体能,增加了幼儿的食欲,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以前,常常遇到家长们诉苦,孩子食欲不好,一口饭含在嘴里咽不下去,每餐要大人费很大的力气哄着孩子吃,很令老师和家长烦恼。自从家园开展民间游戏后,孩子们的运动量加强了。因为民间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再加上孩子们从室内来到室外,活动范围宽阔了,自然增加了运动量,消耗了幼儿的体能,使机体产生饥饿感,孩子们吃起饭来也就有滋有味,不用老师家长催促,吃得干干净净。也正是由于孩子们玩民间游戏后产生的旺盛食欲,使食物被充分的消化吸收,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自此,孩子们吃得下,睡得着,身体越长越棒。

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美好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幼儿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

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的成长


“逻辑狗”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已有十年之久,十年来,我亲身感受到老师们对组织“逻辑狗”活动的兴趣,以及孩子们对”逻辑狗”的喜爱、专注。孩子们通过玩“逻辑狗”,各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为他们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不断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比教孩子学习知识更加重要”。观察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孩子要认识一个事物,首先是从观察开始的,有了观察,便开始有了注意、记忆、想象、推理、思维等。孩子们拿到“逻辑狗”卡片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先从观察开始,然后去思考、理解,最后动手操作。那么,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如何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1.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观察特点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观察特点是不一样的。如,小班幼儿的观察往往是观察局部,很多时候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心情而选择观察的内容,观察的目的性很差,观察没有顺序性与条理性。因此,针对小班幼儿的观察特点,最重要的是先培养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老师让看哪就能看哪,而且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观察。当然,要培养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一定要给孩子们提供简单、干扰因素少的画面,否则孩子们会失去观察的兴趣。如,小班下学期《在儿童的活动室里》主题中的第9张卡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找到颜色与形状一样的图形,就是在孩子观察目的性的培养中给予了一点点干扰,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排除干扰,找到正确的答案。

2.观察卡片时,设计有效问题

在带领幼儿观察时提问非常关键,如果提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思考,那么幼儿会根据提问不断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如,大班《图形对对碰》主题的第3张卡片,可以这样设计提问:“看一看,卡片上小魔女在看什么呢?小乌鸦为什么把苹果从篮里叼出来呢?”由于大班幼儿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较丰富,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也可以发现卡片题目与答案的联系。老师的提问一定要具体、有效、有启发,通过这样的提问,孩子们在观察图例时也就知道这张卡片的目的是什么了。

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逐步提升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的人,在遇到难题时会想出多种解决办法,善于转变思维方向,随机应变,从全方位思考问题。因此,思维灵活性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幼儿每操作一张卡片都要反复操作,而且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如,图3是中班主题《在动物园里》中的一张卡片,这张卡片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进行排序。我们在带领孩子们操作时,让幼儿进行仔细观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最后通过观察蛋、脖子、腿等,都能够排好顺序,也即可以通过观察三个不同的角度都能够找到答案。那么,如何在“逻辑狗”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呢?

1.善于总结

每次操作完卡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总结操作方法。如,你用了什么方法操作的?图3那张卡片也许大部分幼儿都是通过观察蛋找到的答案,有小朋友忽然说:“老师,我看火烈鸟妈妈的头也能找到答案。”这时其他小朋友就会恍然大悟,思维顿时打开。正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倾听,思维逐步灵活。

当然在总结时,教师的提问也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同样是图4这张卡片,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提问:你为什么要把红色圆钮推到这只小熊的旁边呢?幼儿可以简单说出关键词。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以提问:你是先观察哪里,又观察哪里找到的答案?幼儿不仅要能够说出关键词,还要说一下自己的思路。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提问:你用的什么方法?幼儿直接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由于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提问语可以抽象、概括一点。

2.反复操作

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操作。在这里,主体指的就是幼儿本身,而客体指的就是操作材料。因此,当幼儿总结完方法,一定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再次操作。只有让幼儿真正操作,幼儿才可能真正理解;也只有让幼儿真正地思考,思维才会逐步灵活。

此外,每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式都存在着差异,因此,让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同一张卡片,能帮助幼儿建立他的思维模式——灵活,并能够将这种思维模式延伸到生活当中,进而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游戏化的过程中,有一套能让孩子得到锻炼的常规,从而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能力。

1.生活常规的培养

归类与管理。孩子入学前,不仅要从知识层面进行过渡,同时自理能力的提升也非常重要。在“逻辑狗”的游戏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自己取放模板,自己整理卡片,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习惯。

2.学习常规的培养

专注。在“逻辑狗”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强调“三独立”,让幼儿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检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锻炼孩子爱思考、爱提问以及专注的学习习惯。

自检。孩子上小学要考试,很多孩子由于马虎的习惯,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而自检对我们一生都是很重要的习惯。在“逻辑狗”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每次做完卡片,一定要自己检查一遍,目的就是要养成自检的好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在“逻辑狗”的游戏活动中,就是充分地玩、充分地感知、充分地操作、充分地体验,从而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在游戏情境中开展幼儿乒乓运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幼儿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游戏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我国被誉为“乒乓王国”,乒乓运动是一项集娱乐性、知识性、技巧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玩乒乓可以健体、益智、育德、审美,是促使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文化教育、体育教育。我园地处郊区,大多数幼儿来自于生活空间较大的农村和乡镇,对乒乓运动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就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乒乓运动教育实践活动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游戏化不够,活动形式单一,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把握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立足本园,开展了“在游戏情境中开展幼儿乒乓运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乒乓运动游戏情境是指教师将幼儿乒乓运动与游戏情境(包括运动情境、故事情境、材料情境等)有机融合,让幼儿自由尝试乒乓运动,从而激发兴趣,促进幼儿主动运动、健康发展。这里所指的乒乓运动分为室内与室外乒乓运动游戏、高结构和低结构乒乓运动游戏、集体和个别乒乓运动游戏以及亲子和同伴合作乒乓运动游戏等。

一、幼儿乒乓运动游戏的意义和目标

新课程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要求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有趣的运动情境,开展形式多样、富有野趣的活动,在幼儿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幼儿园乒乓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的一项运动,是向幼儿传授一些乒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幼儿体质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与社会性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游戏情境中开展幼儿乒乓运动,旨在完善幼儿的个性,发展智力,为幼儿喜欢打乒乓球打下基础。

二、幼儿乒乓运动游戏的实施方法

1.以境激趣快乐体验

一个好的游戏情境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可以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运动、健康发展。

注重室内外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我们对幼儿园大厅、楼道、走廊、专用活动室、教室区角进行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布置,环境中处处渗透“乒乓”创意与特色,营造宽松愉悦的“乒乓”氛围。如走道里有用乒乓球“绘成”的装饰画,乒乓室的墙上张贴着幼儿熟知的乒乓球明星,巧妙装扮乒乓运动器具……这样的环境使幼儿一进入幼儿园就置身于一个“乒乓”的情境中,萌发对“乒乓”的喜爱之情。

注重区域运动对幼儿的影响,我们在户外混龄乒乓运动——“勇夺金牌”的主题中,精心“打扮”运动器械,用PVC管做成各种形状的拱门,布置成山洞,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蹲、走、钻、跨:又将高低不同的彩色障碍间隔摆放,让幼儿跑跳、跨跳,在有趣的情境游戏中练习乒乓运动所需要的各种身体动作技能。丰富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入境动情,在自然、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习得经验,获得体验。

2.有效投放满足需要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有序投放材料。依据《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的要求,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特别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投放运动材料,以激发幼儿对乒乓运动的兴趣。如《爱探险的朵拉》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部动画片,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结合中班幼儿动作发展的要点,在教室有限的空间中布置了“爱探险的朵拉”专区,利用废弃的牛奶盒、饮料罐在走道内创设了探险小路,让幼儿根据任务提示卡在钻山洞、穿树林、过小河的情境中大胆尝试,一方面进行行进垫球的训练,另一方面发展走、钻、跨、平衡等各种运动能力。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分层投放材料。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尊重、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依据幼儿运动的速度、耐力、运动量等,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选择符合自身运动水平的活动方式,力求做到让幼儿“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的材料投放既能促进幼儿完成任务又能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

3.多元整合全面发展

乒乓活动要力求体现生活化、情感化、游戏化,促进幼儿认知、运动、情感、社会等多方面发展。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期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幼儿经验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在尊重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和注重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中寻找平衡点。

4.多方互动拓展经验

幼儿不是单一的个体,教师应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在乒乓活动中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材料的互动拓展经验。这样的过程能使幼儿、教师、家长、环境四者产生积极作用,共同参与幼儿园的乒乓活动。

◆人境互动

幼儿的生活中有很多可挖掘利用的乒乓资源,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观察、发现、选择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幼儿活动的重要资源。如在“小猫学本领”的活动中,让幼儿戴着胸饰扮演小猫捉滚动的“老鼠”(乒乓球),并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小老鼠,跑跑跑,小花猫,本领大,喵呜一声抓住它”为背景,让幼儿在追球的游戏中锻炼走、跑、滚、追的动作技能。在儿歌和游戏情境的互动中,幼儿的动作和语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师幼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在运用乒乓板进行行进托球的游戏中,教师设计了“小羊过桥”的活动,活动中教师扮演“羊妈妈”,幼儿扮演小羊,他们要经过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小桥”,将“食物”(乒乓球)送给对面的“羊奶奶”。游戏中有的幼儿时常把“食物”掉在“小河里”,“羊妈妈”就提醒“小羊”要当心,别掉下去。由于是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更为贴切,在掌握幼儿动态的基础上随时调整游戏材料或游戏要求,让幼儿获得各种有效的经验。

◆家园互动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指出:积极开发运动资源,教师应借助家长与周边环境资源,开展安全、适宜的运动。因此,我们积极开发家长资源及周边环境资源,赋予幼儿户外乒乓运动环境创设的新内涵。如我们动员家长一起规划、设计、制作幼儿户外乒乓运动场地、内容和器械材料,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开展乒乓运动游戏。如在亲子活动时,我们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玩“舀汤圆”“夹乒乓球”“吸乒乓球”“瓶中取球”等游戏,家长们时而看着幼儿用勺子将圆又大的雪白“汤圆”(乒乓球)一个一个舀到小碗中,时而和幼儿一起屏住呼吸用筷子将乒乓球一个个夹起,时而鼓励幼儿用足力气将乒乓球吸起来……互动中家长不仅了解了幼儿园乒乓运动的各种游戏,还增进了家园间的互动。

三、幼儿乒乓运动游戏的实施成效

1.幼儿方面

将乒乓运动与游戏情境(包括运动情境、故事情境、材料情境)有机结合,让幼儿自由尝试乒乓运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乒乓运动的兴趣,提升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敏捷性,促进幼儿乒乓运动能力的发展,在使用器械和材料中,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还培养了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2.教师方面

教师在不断地学习、研讨中,对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有了准确的认识:教师观察分析幼儿行为、整合材料、寻求支持策略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在课题的研究中,为了增强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教师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更强了。

3.家长方面

幼儿园在开展乒乓运动的活动中,不仅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还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同时,通过家园之窗、家园小报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开展的有趣的乒乓运动游戏,提高了家长的育儿能力,丰富了家长在家中开展活动的经验,使家园关系、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得到了和谐发展。

在问题情境中建构游戏规则


以前组织孩子游戏时,我总是把规则讲解得非常清楚,但还是有幼儿会犯规。回忆自己小时候游戏时,更多的规则是在游戏中逐渐产生和自动完善的。为何不给班上孩子这样的机会呢?于是,我尝试在告诉孩子基本玩法和安全要求外,让他们在游戏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共同建构游戏规则。有的规则是大家认可的,有的规则可能随玩法、材料、场地等的变化而变化。在师幼共建规则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他们逐渐学会了自己解决与同伴间的矛盾,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在组织民间游戏“攻城堡”时,我尝试让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的玩法是:场地上画一个圆圈表示城堡,用沙包表示城堡里的宝物。游戏时,一半幼儿在圈内做守城人,另一半幼儿在圈外做攻城人。攻城人要想办法拿到宝物,而守城人要竭力守住宝物。游戏规则有两个:(1)攻城人被守城人拍到后必须停止游戏。(2)守城人不能跑出圈外,不能把四散的沙包聚集到一起。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将游戏名称改成了“夺宝奇兵”,守城人被称为“守护神”,攻城人就是“夺宝奇兵”。

第一次游戏——这样不公平

我带孩子们来到活动场地上,简单地交代了游戏的玩法,然后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角色。多数孩子选择当“夺宝奇兵”,只有几个孩子选择当“守护神”。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宝物就被夺光了。夺到宝物的孩子非常兴奋,守城的孩子开始愤愤不平:“这样不公平。”“他们人多,我们人少。”于是,我适时地抛出问题让幼儿讨论:“那怎样才能公平呢?”“怎样才能使人数一样多呢?”

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提出了解决办法:按组分、按男女分,他们还想到了用猜拳的方法。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了竞争应该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

第二次游戏——有人赖皮

孩子们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开始玩第二次游戏。这次,“守护神”们很努力,可城堡里的宝物还是越来越少。这时,亮亮小脸涨得通红地拉着浩浩来找教师评理:“老师,他赖皮。他已经被我抓到了两次,还要来夺宝物。”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老师,她是‘守护神’,却跑到城外来抓我们。”

“老师,我们好不容易夺到了宝物,却被涛涛偷回去了。”

“老师,明明我是守城的人,他还抓我。”

混乱中,孩子们已搞不清谁是守城人,谁是攻城人。在游戏接近尾声的时候,告状也越来越多。由于有这么多的纠纷,这次游戏最终没有分出胜负。

于是,我再次引导孩子们讨论:“怎样分清谁是攻城人,谁是守城人呢?”

大家讨论很激烈,也想到了很多办法,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1)给攻城人做个标记。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决定给“夺宝奇兵”的脖子上系一根彩带以区分角色。(2)违反规则的要停止游戏。经过共同约定,大家再次强调规则:“夺宝奇兵”被拍到就不能再来夺宝,“守护神”也不能跑到城外来抓人。“如果还有人违反规则该怎么办呢?”我顺势引导。孩子们想到在城堡旁边设一个等待区,大家在游戏时注意观察,如果发现谁犯规了,就请他暂停游戏,到等待区等待。

第三次游戏——他们耍阴谋诡计

规则明确了,游戏不再像以前那么混乱,双方的争抢变得更激烈。这时,几个守城的孩子想出了一个鬼主意。他们悄悄地将宝物聚集在一起,几个人围成一团,形成了严密的防线。经过一段时间激烈的争夺,“夺宝奇兵”收获不大。在游戏结束的哨声响起后,“夺宝奇兵”围着教师表示了不满:“老师,他们耍阴谋诡计。你看,他们把宝物都围住了,我们根本攻不进。他们不应该把宝物围住的呀!”这的确是一个新问题。怎么办?我再次引导孩子们讨论:“宝物应该怎么放?能不能把它们都聚拢在一起?”“要是把所有宝物都聚拢在一起,我们怎么夺呀?没意思。”孩子们发现这本来就是游戏中既定的规则。于是,大家很快明确城堡里的宝物是不能乱动的。

第四次游戏——这个游戏真好玩

在经过多次冲突、协商、讨论后,孩子们对游戏的玩法、规则逐渐清晰起来。他们展开了激烈而公平的竞争。孩子们还不断地总结经验,想出巧妙的应对办法。“夺宝奇兵”们瞄准机会,乘“守护神”不备,巧夺宝物,机警能干的守城人则严阵以待。

游戏结束了,“夺宝奇兵”们兴奋地数着自己的战利品,而“守护神”们则庆幸地数着自己守住了多少宝物。活动场上没有了前几次游戏后的火药味,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有几个孩子意犹未尽地说:“太有意思了,今天的游戏真好玩。”

我欣喜地看到,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经历了冲突、讨论、协商、合作的过程,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支持和鼓励,尝试运用已有经验,自己寻找办法解决了游戏中的问题,形成了他们自主建构的规则。这种规则比教师的硬性规定、重复提醒更容易被大家接受,遵守起来也更容易。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如何处理好游戏规则与幼儿自主游戏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应在不影响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活动,适时提出问题,激活幼儿的思维,促使他们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我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美丽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意蕴,如果将其引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观察、思维等能力,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都会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为此,我们在中班区域活动中专门开设了剪纸区,通过一年的组织实施,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引导幼儿制规则,把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许多家长对孩子使用剪刀忧心忡忡,对于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剪纸活动持怀疑态度。为此,我们专门对幼儿进行了使用剪刀的安全教育,制订了周密的安全保障措施。如每人一个操作盘,每个操作盘只放一把剪刀;每次活动时,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操作,随时提示幼儿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如剪刀尖不能朝着自己的头和脸,用剪刀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能东瞧西看,与小朋友交流时剪刀尖不能朝着小朋友,把剪刀递给小朋友时一定要将有把手的那一头朝小朋友递过去等等。我们还和幼儿一起商量设计了进区规则,如活动人数不能超过9人,在自己的操作盘里剪纸;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安全意识,能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能合理利用材料,不浪费;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等。我们将以上规则以示意图的形式张贴在了剪纸区。

抓住剪纸艺术的特点,将剪纸技法化难为易

区域活动是由多个区组成的,教师在组织指导上不可能只盯着剪纸区,这样就限制了剪纸活动的讲解演示和对剪纸区活动的细致指导。剪纸虽然可以灵活变通,但也有一定技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适合幼儿学习的措施:1.让图示、范例说话。每次活动我们都在剪纸区投放分步范例或示意图,这样能力强的幼儿听完教师的简单讲解后就能掌握方法,能力一般的幼儿看着图示就能明白方法,而能力弱的幼儿学着分步范例,也能慢慢掌握方法。2.运用幼儿喜欢的顺口溜、儿歌或童话形式来学习剪纸。如在引导幼儿剪双喜时,因为还没有学习识字写字,幼儿不容易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我就编了儿歌:“新郎新娘要拜堂,我们来把喜字剪。长方形折两次,开口一边剪五刀,不开口的剪两刀,咔嚓嚓咔嚓嚓,喜字口边要剪掉。大红喜字剪好了,大家见了乐陶陶。”这样一来,本来很难掌握的剪喜字就在儿歌声中完成了。又如,幼儿剪四方连续图案时老是把图案剪断,于是我把四方连续的方法编成了儿歌:“四个好朋友,永远不分离,有时头碰头,有时手拉手,有时脚碰脚。”这样一讲,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不一会儿就剪成功了。

重视环境创设,让环境说话

在区域活动中,环境和材料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经验和知识。为此,开学初,我们就用剪纸作品来布置活动室,活动室的上空悬挂着贴有剪纸图案的纸袋和透明塑料灯笼,玻璃窗上贴着各种剪纸作品,让孩子们置身活动室,到处看到的是一幅幅剪纸艺术品,首先在视觉上感受到美。搬新家、结婚等张贴窗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我们便发动家长拍摄了许多剪纸照片让幼儿欣赏,进一步营造了民间剪纸艺术的氛围,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

在剪纸区材料的投放上,我们按照幼儿的不同水平、不同的操作盘投放不同的材料。如有的操作盘里只放了纸张、剪刀、胶水、底板,有的操作盘里除了上述材料外还投放了示意图及分步范例。这样不同水平的幼儿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盘,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时“跳一跳够得着”,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们还把剪纸活动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比如圣诞节时我们引导幼儿剪雪花,过年时发动孩子为家里剪窗花,并把自己的剪纸作品送给亲戚朋友张贴;四五月份结婚、搬新家的人特别多,我们就引导幼儿剪双喜,送给办喜事的亲戚朋友……这样的活动更进一步调动了幼儿剪纸的积极性。

根据幼儿认知特点,重视剪纸活动的循序渐进

中班幼儿的小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之前很少使用剪刀。此外,孩子们在美术方面的绘画、动手操作、欣赏等能力还很薄弱。为此,在充分考虑了孩子的方方面面,对他们各方面能力进行了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如下学习方案:

时间

学习内容

目标

方式

2012.9

欣赏剪纸作品,练习使用剪刀(剪小草、剪饼干)

激发剪纸兴趣,练习剪纸基本功;制订剪纸区规则,并认真执行

创设剪纸情境剪纸区区域活动幼儿自主练习

2012.10

学习剪四边形窗花

初步学习剪四边形窗花的方法;会简单的镂空,如圆形、三角形

剪纸区区域活动幼儿自主练习家园配合亲子互动

2012.11

学习剪八边形窗花

把折剪四边形的方法变通,折剪出八边形窗花,会镂空出长方形和椭圆形等图案

剪纸区区域活动幼儿自主练习家园配合亲子互动

2012.12

201 3.1

学习剪三边形窗花

初步学习剪三边形窗花的方法,能镂空出不规则图形

剪纸区区域活动幼儿自主练习家园配合亲子互动

2013.2

学习剪六边形窗花

运用剪三边形窗花的方法变通剪出六边形窗花,会剪雪花,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镂空出各种花纹

剪纸区区域活动幼儿自主练习家园配合亲子互动

2013.3

学习剪五边形窗花

初步学习剪五边形窗花,并能根据要求剪出花纹

剪纸区区域活动幼儿自主练习家园配合亲子互动

2013.4

学习剪双喜

初步掌握剪双喜的方法,并能对双喜进行变形

剪纸区区域活动幼儿自主练习家园配合亲子互动

2013.5

学习对称剪纸

初步掌握对称剪纸的方法,能剪出各种水果和简单对称物体

剪纸区区域活动幼儿自主练习家园配合

2013.6

学习四方连续剪纸

初步掌握四方连续剪纸的方法,能剪出简单的四方连续图案

剪纸区区域活动幼儿自主练习家园配合亲子互动

我们制订的上述方案,每个月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这样对于能力差的孩子可以等待他们慢慢摸索、感悟,逐步掌握方法;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又给他们提供了创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方案中,后一个剪纸内容是以前一个内容为基础,这样既体现了剪纸艺术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又体现了剪纸活动灵活、变通、创造性的特点。此外,内容安排的由易到难,既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使他们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让他们始终保持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发展,对活动进行观察记录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剪纸区的活动,并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在剪纸区设置了幼儿自主记录和教师跟踪记录本。幼儿自主记录是要求幼儿记录每次在剪纸区的活动,包含“我今天遇到困难了吗”“解决方式”(是教师指导、同伴帮助还是自主解决,用了什么办法)“作品完成情况”“我的心情”“安全评价”(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是无安全事故,遵守规则;二级是无安全事故,在教师提醒下遵守规则;三级是有危险的行为存在)五个部分。而教师跟踪记录与幼儿自主记录相对应,也包含五个部分:“幼儿是否自主完成作品”“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安全评价”“指导措施”。(如下图)

剪纸区幼儿自主记录表

幼儿姓名: 号数:

我今天遇到困难了吗

解决方式

作品完成情况

我的心情

安全评价

剪纸区教师跟踪记录表

幼儿姓名: 号数:

幼儿是否自主完成作品

遇到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安全评价

指导措施

进行这样的双向记录有两方面的意义:对幼儿而言,记录表有一定的暗示和提醒作用,能够促进幼儿自主积极地入区活动;对教师而言,记录表有利于教师掌控、对比、分析、反思幼儿活动情况,并能依据记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指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开展的剪纸艺术活动实施一年来,可谓硕果累累。现在一走进我们的活动室,目之所及。到处是孩子们的剪纸作品。更可贵的是,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在剪纸活动中的成长和变化,原来做事马马虎虎的楦楦,自从进入剪纸区活动后安静的时间延长了,做起事来变得认真又专注;原来动不动就说“我不会,你帮我”的椿椿现在也能剪出一幅幅漂亮的图案,脸上时常露出自信的神情;原本不善交往的玥玥变得自信大方起来,总是热心地帮助这个指点那个;原来动不动就打架搞破坏的铭铭也学会了爱护作品,张口闭口说“谢谢”了……因此,开展剪纸艺术活动给我们的切身感受是:孩子们的作品很美丽,而活动的过程更美丽。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猜谜:儿童在快乐中变聪明》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猜谜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在随机教育中收获快乐 让孩子们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 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
    2020-11-06 阅读全文
  • 大班活动教案:在快乐中成长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乐器表现4拍子的强弱规律,初步了解从头反复的音乐符号。 2、学习使用两种乐器、三种乐器合奏一小节。 3、在与同伴的合作演奏中,感受打击乐的快乐。 教学准备...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孩子在成功中享受活动的快乐 经过一学期的剪纸练习,孩子们对剪纸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忙着选择了自己的游戏,巧手坊里的小朋友拿着小剪刀喀嚓喀嚓的剪起来了,他们正在认真地制作“奶牛”,正在这时,突然听到有小朋友用...
    2021-04-14 阅读全文
  • 育儿经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育儿经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每每听到这首儿歌,我都会有很多感触!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
    2020-09-12 阅读全文
  • 孩子们在自主中获得快乐 最近,班级里的小顾特别喜欢跑步比赛,玩飞盘时要跑步比赛,玩纸球也要比赛,因为天气很热,又想到安全性,都被我拒绝了,这一次玩球的时候跑又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想要跑步比赛嘛,好不好嘛。” 想到他是十分调...
    2020-12-23 阅读全文

让孩子们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 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

2020-11-06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乐器表现4拍子的强弱规律,初步了解从头反复的音乐符号。 2、学习使用两种乐器、三种乐器合奏一小节。 3、在与同伴的合作演奏中,感受打击乐的快乐。 教学准备...

2019-12-12 阅读全文

经过一学期的剪纸练习,孩子们对剪纸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忙着选择了自己的游戏,巧手坊里的小朋友拿着小剪刀喀嚓喀嚓的剪起来了,他们正在认真地制作“奶牛”,正在这时,突然听到有小朋友用...

2021-04-14 阅读全文

育儿经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每每听到这首儿歌,我都会有很多感触!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

2020-09-12 阅读全文

最近,班级里的小顾特别喜欢跑步比赛,玩飞盘时要跑步比赛,玩纸球也要比赛,因为天气很热,又想到安全性,都被我拒绝了,这一次玩球的时候跑又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想要跑步比赛嘛,好不好嘛。” 想到他是十分调...

2020-12-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