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在亲子游戏中的8错误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的亲子游戏。

教学经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对教学游戏化的实施影响巨大。幼儿园游戏有利于增强小朋友的自律性,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教师要注重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活动区的创设。有哪些优秀的幼儿园游戏值得借鉴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父母在亲子游戏中的8错误,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

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

错误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

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5: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6: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

玩具玩完了就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错误7: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

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

错误8: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

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就在日常游戏中注重改善氛围、利用玩具、现代游戏、民间游戏等为特点的策略体系,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发展、完善。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的同伴关系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伴关系指在游戏中幼儿在一起玩和游戏。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一个人玩游戏,到了幼儿园与同伴一起玩;首先要得懂谦让、合作、分享;以及解决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同伴间矛盾不统一的问题,这种不统一来自幼儿家庭环境、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个别差异,那么游戏就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向社会合作型发展。

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小鱼游”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鱼网”下钻过。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蔽的规则,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

二、游戏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表白,逐渐学会表达,丰富词汇,而游戏中的儿歌更是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斗。”又如游戏“开火车”一个人当火车头,发出鸣·········拉着说:“嘿嘿我的火车马上开”,大家问“哪里开”?领头的小朋友说:“天津开········。”幼儿唱着儿歌边动作,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环境创设是主体性游戏的一个主要内容

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包括游戏空间组织,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氛围的形成,把教育氛围具体化、物质化,是幼儿在教师创设游戏环节中更愉快地开展游戏。

环境的创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环境即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主的;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大胆的按自己的意愿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并积极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使他们真正的从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发展。二是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玩具和材料,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玩具的投放是很富教育性的教练要研究玩具,材料投放的数量与时间,根据各班幼儿的不同特点;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就会对幼儿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身心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四、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幼儿从早晨来园开始,晨检、游戏、进餐、午睡等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都在和教师进行密切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幼儿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教师把幼儿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样幼儿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例如:游戏“老狼几点了”有的幼儿不原做“老狼”,他们知道“老狼”是专门吃小动物的。这样,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说:“你们是看其他小朋友玩的多开心呀!”当他们看见其他的孩子玩得很高兴时,自己也想积极参加了,教师的语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多以肯定的语气鼓动幼儿,让孩子树立信心,重新参与游戏。

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而且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是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为中心,做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在游戏中成长


导读:我们的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且内容丰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主自愿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情绪高涨,思维积极。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互相协商、合作,并主动探索,努力解决问题,这使得幼儿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纲要》也直接规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实,在游戏中幼儿享受成功、体验挫折、尝试解决问题、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经验,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大班组合作创设了以“新民路”为主题的游戏活动,以促进幼儿的素质全面发展。

一、班级之间的合作、互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一个班的资源是有限的,能提供给幼儿的游戏形式、材料、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大班组利用走廊相连的优势合作设计了“新民路”的主题。我们采用资源共享的方式在“新民路”上根据幼儿需要创设了“肯德基”(大1)、“邮局(大1)”、“丹阳书城(图书室)”、“影楼(大2)”、“儿童医院(大2)”“大统华超市(大3)”“儿童银行”(大3)等区域,游戏中三个班的幼儿可在“新民路”上任意选择、游戏。这样使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多,交往、发展空间的更大。

二、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得到更大发挥。

我们的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且内容丰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主自愿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情绪高涨,思维积极。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互相协商、合作,并主动探索,努力解决问题,这使得幼儿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与同伴的协商、合作,建立正确的交往方式。儿童医院里:你当了外科医生我就当内科医生吧,我来当病人,我当药剂师吧……就这样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步的加强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也能够有许多创意性的想法:一位“化妆师”正在为他的顾客打扮,围巾一会儿扎脖子上扣一个漂亮的蝴蝶结,一会儿扎在腰上作腰带、一会儿披头上作新娘的头纱,积极动脑筋想把他的顾客打扮的最美。就这样常常在操作中、交往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游戏中我们通过“买”、“卖”自然的引导幼儿主动的去学习对10以内加减法的正确运算,学习兑换钱币、找赎等,巩固对加减法的熟练程度,同时也使幼儿认识了人民币,对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角色的扮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交流,通过角色间的对话锻炼幼儿的思维反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角色游戏《儿童医院》中,“医生”关切地询问:“你哪里不舒服呀?”

“病人”详细的描述自己的“症状”:“我头疼、肚子很难过像要吐……。”

《大统华》超市中营业员:“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什么?”

顾客:“我想买汽车,多少钱。”

营业员:“五元。”

顾客:“太贵了,便宜点。”

营业员:“不贵,我们这是最低价,照本钱买给你的,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我们就要亏本了。”

在游戏中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礼貌的、适当的语言交往,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四、废旧材料的运用,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

在我们的周围,瓶子、盒子、包装袋等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随处可见,利用这些废物作为游戏资源,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效果显着:布的边角料贴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装饰在肯德基的墙上;娃哈哈奶瓶制成了热水瓶,摆在了超市的生活用品柜上;牙膏盒做成的汽车、机器人摆在了玩具柜上;吸管穿成项链,做成相框;海绵制作成了薯条、面包。在游戏中这些动手又动脑的操作,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还使幼儿懂得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道理。在游戏中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渐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也在慢慢养成。

五、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程》中要求: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工作者”“消费者”这两种主要角色。幼儿通过“工作”(扮演医生、经理、清洁工、设计师、服务员等)获得“工资”,有了“钱”才能去“消费”。游戏中工作者只有认真工作才能拿到工资,假如不好好工作,擅离岗位,经理就要扣工资。通过这样的游戏规则逐渐培养了幼儿爱劳动、做事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我们还创设了“儿童银行”,游戏中幼儿把自己的劳动所得(“工资”)存入“银行”,当想消费时再从“银行”取出。在游戏中幼儿会比比谁的“存款”最多,在消费时他们也常常因东西价钱太贵而舍不得买。在潜移默化中幼儿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意识不知不觉形成。

总之,随着幼儿教育科研和改革的逐步深入,游戏在整个幼儿教育中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成长。

在游戏中学习


轩轩比较调皮,自控能力较差,经常与其他孩子玩不到一起,因此很少有孩子愿意跟他一起玩。

这天,孩子们各自选择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轩轩一个人在娃娃家前转来转去。我走过去问:“轩轩,你在干什么?”他看了看我,低着头不说话。我蹲下身又问了他一遍,他这才低声说道:“我想去娃娃家和他们一起玩。”我想,轩轩有这样的愿望是一个好兆头,我应该鼓励他,并让他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于是,我对他说:“那你就去吧!”说完我就走开了,退到一个角落里悄悄地观察他。

轩轩站在娃娃家的门口,一次又一次地往里面探着头,可是在娃娃家游戏的小朋友都没理他。他见没效果,又走到娃娃家窗口,嘴里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娃娃家里的小朋友还是没理他。只听见娃娃家的辰辰对其他孩子说:“我们不能让他进来,他会弄乱我们的东西。”听了辰辰的话,我发现轩轩的情绪明显低落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看到这一隋形,我灵机一动,拉着轩轩的手去敲娃娃家的门。“谁呀?”我说:“我是邻居施阿姨,我现在要出去办点事,你们能帮我照顾一下我的孩子吗?"欣欣说:“行,进来吧。”我转身叮嘱轩轩:“孩子,你在邻居家可不要随便动人家的东西,要有礼貌,要和大家好好地商量,好好地玩,知道吗?”轩轩乐得直点头,立即走进娃娃家乖乖地坐在椅子上。我对主人说:“那就谢谢你们了,等我办完事就来接他。再见!”说完我就离开了。过了一会儿,我悄悄地去娃娃家观察,发现他们玩得很融洽,我就没有去打扰他们。活动结束后,轩轩一脸灿烂的笑容。我问他:“轩轩,你们玩得开心吗?”“开心,我们一起做了好多点心,辰辰还讲故事给我们听。”“是呀,今天你很有礼貌,很守规则,小朋友们就愿意跟你一起玩了,以后还想玩吗?”“想。”轩轩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第二天的区域活动时间,我看到轩轩和辰辰相邀来到娃娃家,看来他们要继续昨天的游戏。

以前我也曾鼓励轩轩主动找小朋友玩,并且对他不守规则的行为多次进行批评和教育,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次当轩轩表现出与同伴一起玩的强烈愿望时,我创设游戏情境,帮助他参与游戏,不仅让他体会到与同伴游戏的快乐,还让他明白,只有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相处,才能快乐游戏。相信轩轩以后会做得越来越好。

在游戏中走近孩子


2001年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年份,就在那一年,《纲要》颁布了,它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了反思调整的依据,更有了努力完善的方向。直到今天,当我们回首过去十年的实践时,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的教育行为已发生了数不尽的变化……

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

“游戏中的教师”,顾名思义,强调的是“教师”的角色。因为自认为是“教师”,所以我们常常煞费苦心地去制订游戏计划、设定游戏目标:要教会“医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要引导“演员”制作节目单;要提醒个别幼儿不要沉迷在一种游戏中……我曾经就带着这样的计划,每天在幼儿的游戏中穿梭,毫无空暇。

瞧,来到“娃娃家”,我“笃笃笃”敲门,非要幼儿发出“请进”的邀请才心满意足;走进“娃娃家”,我不厌其烦地启发幼儿给我让座并说“请坐”,锲而不舍地引导幼儿招待我,说“请喝茶”“请吃饭”;当我要离开时也毫不懈怠,一定要听到幼儿说“再见,欢迎再来”才觉尘埃落定……

到“医院”看病,我也决不放松,始终念着要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第一天,我挂号去看感冒,脑子里想着要让幼儿了解“季节交替时要注意及时穿脱衣服”;第二天,我假装鼻子出血了,意在指导幼儿知道“危急时刻如何自救”;第三天,我捧着吃坏的肚子来到医生面前,想尽办法诱导幼儿总结出“吃饭前要洗手”的道理;第四天,我告诉幼儿我近视了,以便让幼儿领悟到“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如此日复一日,看似热闹的医院游戏却带给我深深的苦恼:“能想到的疾病我都患过了,接下来还能做什么,发展幼儿哪些能力呢?”

面对这样的困惑,我们开始与专家、园长、老教师一起研讨,也开始研读《纲要》。在反复掂量“是孩子的游戏还是教师的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自己的苦恼源于错误地把游戏看作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过程,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追求即时目标的达成,赋予了游戏过多的任务,结果让游戏变得无味又无趣。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从改变“教师”身份入手,督促自己牢记“我只是幼儿游戏中那个年龄稍长一些的玩伴”。

从“教师”变成“玩伴”,我开始傻傻地坐在桌前,跟着“小老师”学习折纸;我会跟着幼儿的需求去寻找材料,为他们搭建“花车”出份力;我也会悄悄地告诉“医生”身体里的“秘密”……最关键的是,我不再按照自己的计划“指手划脚”,而是跟着幼儿做他们想做的事:摸奖、卖手机、开科技馆、造南浦大桥、遨游太空、举办中国博览会、召开南西奥运会……

游戏中的我依然忙得不亦乐乎,只是和以往带着清晰的目标介入幼儿的游戏相比,我拥有了一份只有“玩伴”才能拥有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尽情体味职业乐趣,不再试图统领和掌控幼儿整个游戏过程,使幼儿得以拥有一个快乐、自主的游戏过程。

不过,作为一个“年龄稍长一些的玩伴”,我也会在了解幼儿所思所想的前提下,给予一些适当的“回应”:有时会认同幼儿的游戏,欣喜地看着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任其发展;有时会找来一些现成物品,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有时会诱发一些新的游戏情节,以拯救那些“低迷”的主题;有时会组织讨论,帮助幼儿整理原有经验;有时也会当仁不让地传授一些新经验……

从“手把手教”到“让幼儿自主”

以往和幼儿一起做游戏,我们总是煞费苦心地创设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等环境,还找来各种形象逼真的玩具,期待着幼儿能在其中快乐地游戏。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很焦虑,脑海里总有许多挥之不去的担心:幼儿之间的能力水平有明显差异,他们能玩得起来吗?假如一些幼儿从来没玩过、不会玩,怎么办?于是,我们常常会捋起袖子手把手地教幼儿玩。我们进入娃娃家,热情地将玩具一样一样呈现在幼儿面前:“这是煤气灶,是妈妈用来烧饭的!”“这是电视机,这里有一个开关,还有两个按钮!”“这是冰箱,想想冰箱可以派什么用处呢……”有时,我们甚至会动用家长资源,比如,请来医生家长穿着白大褂对幼儿言传身教,希望幼儿能在游戏前记住医院挂号看病的程序,学会使用听诊器……

相信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而这些行为的用意是教师不想看到游戏现场因幼儿缺乏经验而变得“惨不忍睹”。于是,就有了教师在游戏前执着的示范,希望通过“单刀直入”的方式规避幼儿在游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而,经过教师“负责任“的透彻讲解,幼儿的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变成了“教师的游戏”。

我们开始思量:手把手教幼儿玩游戏,有必要吗?通过观察,我们欣喜地发现,没有教师的传授,幼儿的游戏照样精彩。

瞧这边,当一位经验丰富的“顾客”到“银行”遇到一位一窍不通的“工作人员”时,他们的游戏并没有因此停止。只见“顾客”反客为主,对着“工作人员”吆五喝六,而这位“工作人员”自知是“菜鸟”,便对“顾客”的指挥言听计从,积极配合。他们最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各有所获。瞧那边,“警察”们急着要去执行任务,需要警棍,可事先没有准备,怎么办?有的“警察”一脸茫然地要来求助教师,可也有聪明的“警察”没等教师出招,就找来了塑料萝卜,每人分发一根,往腰里一插,还彼此欣赏一下,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很显然,没有教师的刻意安排、辛苦传授,幼儿反倒少了许多“应该如何游戏”的束缚,从而能够创造性地赋予材料不同的功用。游戏也没有因为个别幼儿缺乏经验而被迫中断,他们会自发地“找寻出路”,同伴间的互动会有效推进游戏的进程。自此,每当我看到幼儿“放肆地”把塑料调羹粘贴在脸上充当主持人的“耳麦”,忘乎所以地唱着歌挥着手演绎“音乐喷泉”,指挥同伴扮演张牙舞爪的恐龙,我总是兴奋异常。放弃“手把手教”,收获的正是我们最期望的让幼儿在游戏中“想所想,做所做”。

游戏与教学从分离到融合

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在游戏与教学之间存在着兴趣脱节、内容脱节的现象。在游戏时段里,教师会鼓励幼儿自主地表达表现,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建博物馆、开轮船、玩“达人秀”、造动物园、搭游乐场等,也会大力支持游戏情节的发展。然而,在游戏结束后,教师依然恢复到“权威”状态,按部就班地完成其教学计划,教幼儿认识五官,教幼儿区分蔬菜,全然抛开幼儿几分钟前感兴趣的内容。

《纲要》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学习《纲要》之后,我们开始反复思索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如何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并将其转化为适合的教学内容。通过一项关于“游戏课程中幼儿的生成活动及教师的回应策略”的课题研究,我们终于感到“柳暗花明”,有了不少收获。

如今,在和幼儿一起搭建飞机时,我们会引导幼儿关注飞机乘务人员与乘客之间的互动,会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和幼儿一起讨论行李安全问题,会让幼儿通过多媒体学习如何安全乘坐飞机,还会提供材料将活动自然地延伸到了解和比较各种交通工具上……当幼儿对开花店产生兴趣时,我们不仅会和他们一起收集各种花花草草,还会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形态,引导幼儿交流、探讨植物的生长过程,乃至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并且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植物的功用……当个别幼儿发起建“汽车博物馆”的游戏时,我们会给予支持,并悄然将活动推向全体幼儿,让大家共同来收集“老式的车”,畅想“未来的车”……

如今,我们会把握幼儿自发游戏活动中的教育契机,有时会及时介入,积极引导,有时则会将有价值的内容延伸至教学活动。从游戏中生成的教学活动不仅顺应了幼儿的需求,更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自信在表演游戏中成长


导读: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一种活动。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一种活动。表演游戏时,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角色,通过想象来说话、行动,各角色又要互相配合,这就要求表演的幼儿要互相交往、沟通、合作、体现集体的存在。在表演中还要自信、大胆……因此这对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积极的情感、良好个性的形成、发展、表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开展表演游戏是十分有益的

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以往在上语言课《看图讲述》的过程中,我都是以常用的方法来进行,幼儿先观察图片内容,然后按图片的顺序讲述,最后把故事情节归纳在一起。上学期,我改变了授课的方法,采用了表演游戏的方式来上课,效果很好。

要让幼儿参与表演游戏,首先要唤起幼儿学习表演游戏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我从让幼儿欣赏表演入手,我先让能力强的幼儿与我配合,分配好角色,表演要生动、有趣,很快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幼儿看的很认真,也激发起了他们的兴趣和表演的愿望。如在表演游戏《母鸡和苹果树》中,当我与配合的幼儿表演完后,幼儿都要求自己要表演一下。这时,我就按组为一集体,给他们时间进行讨论,自己选择所喜欢的角色,然后分组表演。每组表演后,我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的语言更加丰富,表情更加生动了。几次活动后,我不再示范了,而是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去发挥、去想像、去表现。虽然刚开始有点难度,但孩子们都非常投入,兴趣很高。平时不爱发言、举手的幼儿也主动要求参与表演,在语言、动作、表情上也显得不那么生硬了。

在表演游戏过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也在与其他角色协商、配合表演中体会集体的存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表演游戏结束后,老师与孩子一起进行评价,如:哪些小朋友在游戏中想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语言语气,不同的动作表情。哪些小朋友合作的好。通过教师和幼儿的讲评,以表扬、挖掘幼儿的闪光点为主,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从故事表演中,幼儿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创造性、合作意识、促进了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并受故事角色性格的感染,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游戏中走进“我们的城市”


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在游戏中学习是幼儿的学习特点,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将主题活动与游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直是教师比较困惑的问题,以下以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为例,介绍我们如何以游戏为学习的载体,在游戏中推动主题活动的进展,使幼儿从中获得关键经验。

新式的车

“新式的车”是“我们的城市”大主题下的小主题,也是班里男孩子们最关注、最感兴趣的内容。天天、津缘、乐乐等几个男孩子每天都会开着自己用椅子搭建的公共汽车、小轿车、警车在马路上忙碌地行驶着。当教室里有了地铁之后,他们更是兴奋不已,地铁安检人员认真地用扫描检测棒为乘客安检,乘客也会自觉地刷卡后乘地铁。

参观上海世博会之后,他们对教室原有的这些车辆感到不满足,提议要造环保能源车和海宝车,在教师的帮助下,教室里出现了这两辆新型车,他们还要想象并设计更多未来的车。

在游戏中,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是:有观察和了解各种车辆特点的兴趣;体会到现代车辆越造越新奇,大胆想象未来的车。

畅通的道路

“新式的车”自然引发了另一个小主题“畅通的道路”。小林、欢欢、真真这几个建筑师用自己灵巧的手搭建了高架环形立交桥,小林开心地对同伴说:“我们的立交桥把城市都连接起来了。”关于好朋友住在什么路上,幼儿通过游戏“找一找、认一认”去了解:关于马路上的一些交通法规,幼儿则是通过扮演小警察等角色去进一步感知与理解。

在游戏中,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是:关心城市道路的变化,体会畅通的道路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了解各种不同的信号和它们的作用,并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路边新事

马路上有很多新鲜事物,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将这些路边的新鲜事物都融入游戏中,于是,我们又进入了小主题“路边新事”。在游戏中,香香用薯片罐及盒子制作城市中的“消防栓”,她说:“万一着火,消防员叔叔马上能在消防栓上接上水带进行灭火。”小修用盒子制作城市中的“公共厕所”,她说:“行人走在马路上,想上厕所马上就能找到。”段段用饼干盒为城市做了个“大钟”,他说:“没带手表的人走在马路上就能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还有投币售货机、自动取款机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

在游戏中,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是:有了解自己身边的各种新事物的兴趣,乐于主动收集新的信息;关心周围生活的变化,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而感到高兴。

老房子新建筑

以上几个小主题活动都是幼儿在游戏中自发生成的,但“我们的城市”中还有一些内容是幼儿完全不感兴趣的,如“老房子新建筑”,我们则通过开展远足活动“朱家角一日游”来激发幼儿关注老房子的兴趣。

在朱家角古镇上,幼儿拿着画笔描绘他们眼中的古镇,在观察老房子与新建筑的过程中,体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

在游戏中,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是:有兴趣地观察周围不同的建筑,了解它们的特征;体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感受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可以看到,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不仅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同样也可以通过游戏这一途径。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自己认识并了解了垃圾筒、消防栓、地铁安检、东方书报亭等,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了解了城市中各种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并且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增添了一份喜欢和爱护之情。

当然,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经验的契机。教师要把握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首先就要把握游戏与教学的内涵,要善于转换游戏与教学的契机,并将两者有机转化及整合(结合主题、结合课程,把游戏活动延伸为进一步的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与教学才真正融为一体。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能力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喜爱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纲要》中还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不仅使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再现,而且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首先是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

在组织幼儿玩“小小服装店”的游戏中,我和幼儿共同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性活动。如让幼儿从家中收集各种旧挂历,设计组动脑筋设计出裙子、裤子、衬衫等不同款式的服装;裁剪组按样裁剪;描绘组进行图案装饰;绣花组再给服装锦上添花,一件件精美的服装真是惹人喜爱。为了节省用料,追求式样新颖、图案美观,他们还找来一些图书作参考,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其它的各种手工制作,科学探索等游戏活动中都能不同程度的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再是语言能力的发展

游戏对幼儿语言的掌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事实已经表明,我们决不能依赖大量说教来发展孩子的语言,因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使他们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在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表白,而贪玩和玩得更开心的欲望,能激发他们用在其它场合中难以说出来的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种种想法。如各种角色游戏中,幼儿以不同的身份相互对话,模仿了诸如老师、父母、医生、营业员以至警察等各种角色的对话,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及完整表达语言的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表述不清,经老师的指导或自己平时的观察模仿,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于是幼儿在不断的游戏——观察——再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了自己的语言。

三是运动能力的发展

生命在于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对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动作的协调性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正是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如在体育游戏“栽树”中,通过让幼儿过山洞,过草地,过小桥等。发展幼儿的钻、爬、平衡等能力,促进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使动作趋于协调。各种体育游戏中,包含了如攀登、追逐、跳跃、跳绳、滑滑梯等形式的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四是认知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没有任何其它活动能比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的了。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感官的参与,来了解各类事物的性质,经过这样实践所感知的事物印象就深,记得也牢。如在认识沉浮的游戏中,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如:泡沫、钥匙、石子、木头、苹果、土豆等,让幼儿在玩水游戏中观察这些物体的沉浮情况,通过亲自感受、体验,幼儿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也收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是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中既有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有游戏组之间的关系,这为幼儿提供了频繁交往的机会。如在“小小百货店”的游戏中,营业员热情的接待顾客,在买卖过程中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主动介绍商店里一些货物的特点等。出人意料的是赵宇小朋友在当营业员时,看见一位“老大爷”来买东西,就赶紧对其他顾客说:“你们能不能先让这位老爷爷先挑选。”事后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老师,您们平时经常对我们说要尊敬老人,所以应该照顾他。”一种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模拟的小社会中得到展现。

六是适应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幼儿为了实现游戏目的,就要不断的适应发展着的新情况,开拓新领域,玩出新花样。如在“小小理发店”的游戏中,幼儿见顾客很多,就主动增加了理发师,我因势利导组织幼儿 >开了个“小小智多星会”,让他们为进一步扩大理发店的规模和影响多想办法,幼儿争先恐后积极发言,有的说到电视台做广告,有的说画些宣传海报贴出去……这不仅促进了“理发店”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是幼儿适应与创造能力的初步显露。

浅议玩具在游戏中的作用


浅议玩具在游戏中的作用

玩具是支持游戏活动进行的一切物质条件和工具,包括结构性较高的玩具,如积木、拼图、拼板等;也包括结构性较低的游戏材料,如废旧报纸、天然材料等。游戏活动的内容以玩具为支撑,玩具影响着游戏活动价值的实现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玩具是发起儿童游戏活动的起因

玩具是儿童游戏活动发生的直接诱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正处于动作思维或直观思维阶段,他们是“行动派”,停止了对外界物体的动作就停止了对该物体的思考。因此,儿童只有通过对玩具的感知、触摸和摆弄,才会引起相应的心理活动和体验,为游戏活动的发生与开展准备各种心理条件。例如,幼儿看见“洋娃娃”,就想玩“过家家”的游戏;看见玩具“小汽车”,就想成为“司机”,这都是玩具所引发的儿童游戏活动的心理动力。

玩具是儿童游戏活动发起的物质诱因。游戏活动是儿童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和模仿,是儿童练习已经习得的经验与技能的方式。当儿童从玩具身上看到自己熟悉的东西,就有欲望将自己已有的相关经验和所见所想展现出来,于是,游戏活动的开始便有了内在动力,有了发生的可能性。游戏活动发生的影响因素是纷繁复杂的,包括客观物质因素和各种主观心理因素。然而,在这些众多因素中,玩具是儿童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影响游戏发生的外在客观因素,是儿童直接操纵和摆弄的物体,构成了儿童游戏发生、发展的物质诱因。

二、玩具的种类和特点对游戏内容的影响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儿童的权利。在游戏中,儿童积累经验,形成个性。游戏的教育价值与发展价值的实现依赖于游戏内容的选择与确立。玩具作为游戏活动的支柱,对游戏活动内容选择与转变具有决定作用。玩具的种类和特点不同,所引发的游戏活动内容也有所不同。

玩具的种类划分有不同的角度,如果从玩具功能特点上看,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形象玩具,主要有玩具娃娃、玩具动物、交通玩具、医院玩具、模拟日常用品的玩具等。第二类,智力玩具,主要有拼图、拼板、魔方、套塔、套碗、棋类玩具、纸板等。第三类,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沙、雪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既有人为的,也有天然的。第四类,体育玩具,主要指在体育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器械、材料等。第五类,音乐玩具,主要指各种能发出悦耳声响的玩具。第六类,娱乐玩具,主要指一些小动物或人物的滑稽造型,如“不倒翁”“小鸭游水”“小猴打鼓”“小鸡吃米”等。第七类,某些日常物品(往往是废旧的)或天然材料及自制玩具,如小椅子、纸张、小木块、纸盒子、小瓶子、旧轮胎、树枝、树叶等,它们本身就可以成为儿童游戏中的玩具。

每一种类型的玩具都有各自的特点,有其独特的发展价值,并且都有相应类型的游戏活动与之相适应。比如,形象玩具会引发幼儿做角色游戏,有布娃娃,儿童就想扮演“妈妈”的角色。智力玩具一般在智力游戏中较为常见。结构造型玩具的玩法一般比较固定,儿童在建构活动中,运用的主要是这类玩具。音乐玩具与娱乐玩具常引发表演游戏,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发育。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天然材料及其自制玩具,这类材料结构性较低,一般会引发儿童的创造性游戏,儿童发挥想象的能力,将眼前的玩具赋予崭新的意义,使玩具价值超越了它本身的存在,促进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可以说,游戏的内容以玩具为支撑,玩具决定游戏内容或主题。

三、玩具对儿童游戏价值实现的影响

游戏与儿童成长的关系十分密切,游戏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了很重要的环境,为儿童经验的获得与应用提供了重要途径与机会,主要表现在游戏促进了儿童智力、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然而,这些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玩具的支撑。

首先,游戏对儿童智力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象征性功能。象征性功能主要是指联结“信号物”与“被信号物”的心理结构。象征性游戏的发展使儿童在自己的世界里再现现实中遇见的人、物、社会事件等,将现实中获得的社会经验在游戏中应用,同时,也丰富了游戏世界的内容和形式。二是创造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通常超过他的实际水平、高于他的日常行为表现。游戏蕴藏和凝聚了儿童发展的所有可能与趋向。玩具在游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象征性游戏中,玩具充当了“信号物”的作用,是儿童产生联想的“引子”,儿童将头脑中已有的事件、经验、知识及意向等在游戏中展现出来,游戏给儿童应用已有经验提供了机会和途径,更是促进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基本都是通过玩具表现出来的,玩具是儿童表现自我的媒介和工具,尤其是形象玩具,使儿童游戏更丰富、更生动、更充实,游戏的价值也就更能充分地实现。

其次,游戏给儿童提供了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可以得到满足。在游戏中,儿童充分享受现实中所不能获得的自由。游戏的规则也是儿童自觉自愿遵守的,因此,游戏中的儿童是愉悦的、活泼的、惬意的,玩具成为儿童获得快乐的重要源泉。儿童在现实中遭到的消极情绪需要得到宣泄和消除,这种需要在游戏中可以得到满足,游戏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地成长。玩具是儿童的“伙伴”、要好的“朋友”,发展了儿童的友谊,丰富了儿童的情感体验,儿童在游戏中与布娃娃的感情会转移到现实中,促进了儿童的情绪情感的发展。游戏中的儿童宣泄不良情绪也是以玩具为发泄对象。可见,玩具在游戏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游戏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游戏中,儿童需要与别的儿童合作、交往,需要社会交往技能。玩具在游戏中经常成为游戏中的儿童的交往中介或媒介,儿童通过某件玩具而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儿童为了争抢同一个玩具而发生冲突,此时,儿童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技能等,游戏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的本体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玩具的支撑,玩具是游戏活动的物质支柱。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成书背景

伊丽莎白·琼斯和格雷琴·瑞诺兹是美国教育资源支持团队的成员,在参与认知发展课程——高瞻课程的研究中,与帕萨迪那联合学区和太平洋橡树学院暨儿童学校的教职工一起工作。当该课程施行时,她们开始重新检视并再次思考:幼儿教育里什么是基本的?

20世80年代,互动发展论者与认知发展理论均强调游戏的价值,认为自主的活动选择是幼儿建构、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基于这样的观点,伊丽莎白·琼斯和格雷琴·瑞诺兹鼓励幼儿教师为儿童做计划,使其通过游戏来学习。在工作中,她们对现行的游戏做了大量的观察,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该书记录了作者在儿童游戏领域的探索、思考和获得的启示,由陶英琪翻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内容精要

该书共有十章。第一章“了解并支持儿童游戏”。论述了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相应的游戏,提醒教师重视儿童的游戏。

第二章“教师担任舞台监督者”。作者认为,教师对游戏的贡献一向是从硬件环境开始,也就是始于布置舞台。教师有责任安排环境,确保儿童的游戏。包括:(1)厘清“图案—背景”关系。体贴的幼教老师应致力于澄清“图案—背景”关系,必须随时整理被孩子游戏时弄乱的材料,使环境变得有秩序,这样在孩子需要某种材料时,就能很快找到,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利用材料去游戏上。(2)提供足够的道具。游戏需要大量的道具。有了许多“零散的部分”,就可以将它们结合、再结合,支持及创造出复杂的游戏剧本,使游戏得以生生不息。(3)提供足够的时间。教师应有意识地尽力为孩子提供轻松的氛围。除非必要,不去打扰孩子。

第三章“教师担任斡旋者”。教师担任斡旋者的角色,目的是发展儿童独自解决困难的技能,具体做法是:(1)教导解决冲突的技能。当孩子游戏中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将焦点集中在游戏内容而不是聚焦于规范。应对孩子的意图表示尊重,运用话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本质,并得以持续原来的游戏。停止游戏、罚坐、反省等行为只能是毁了游戏。(2)让游戏复杂化以维持其安全。教师在斡旋时并不只是管理行为,而是在教社交技巧并给予建议,让游戏更丰富。

第四章“教师扮演游戏者”。有些教师为了自己或孩子的乐趣,会自动加入游戏,他们接受孩子的暗示,彼此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有些教师则刻意为了教学目的而利用游戏。教师参与游戏什么时候最适合呢?作者认为,当孩子缺乏游戏的点子时,缺乏玩具时,缺乏跟同伴一起玩的技巧时,恰恰是教师参与游戏的最佳时机。

第五章“中断游戏的教师行为”。作者介绍了几种情况:(1)为自己的乐趣而干扰游戏。有些教师独断地以自己想做的事替换儿童原来的计划。(2)中断游戏以教导规则。这样做会毁了孩子的游戏,影响式力量无法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当然,作者同时还指出,牵涉到安全时,影响式力量是妥当且必要的。(3)中断游戏以教导概念。以刺激认知的名义发生,教师介入以教导词汇与概念。作者认为,教师介入游戏应该经过设计,目的是让游戏持续而非令游戏脱轨。明确的教案目标很容易促使教师出现不适当的行为。(4)丰富儿童的游戏。介入是为游戏聚焦并且予以扩充,而不是摧毁它。游戏时是孩子当家,合宜的教师介入是开放式的,应将选择权留给孩子。

第六章“教师担任记录者”。搜集与组织资料是基础的专业行为,记录儿童游戏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作者认为游戏记录可以用于:(1)表现孩子的游戏。教师的记录资料可用于孩子的发展讨论会、家长会及课程计划;与成人沟通;表现儿童的游戏和语言,展示出来,让孩子们看看别人是怎么把积木搭成高塔的,是怎么专心的。(2)与孩子分享各种表征。教师应尽量用简单、清楚的素描,展示孩子的作品。由此,孩子会获得成就感,并反省游戏经验。(3)利用游戏与沟通刺激书写。记录将严肃的阅读课程植根于孩子的游戏之中。

第七章“教师担任评量者与沟通者”。作者认为评量是课程计划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必须亲自设计评量目标与方法,才能了解每位孩子智力的成长过程。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学着欣赏孩子,通过游戏的行为发现孩子真正的长处;和家长、孩子沟通要从孩子的长处出发,把孩子的优点、教师对孩子喜欢的感觉,传递给家长。

第八章“教师担任计划者”。作者认为教师的计划包括:组织萌发式课程,观察孩子的

学写,根据孩子们所做的事思索计划,以建构他们的知识框架;审视环境,思考如何利用环境?孩子们对游戏有没有兴趣?哪个活动该停止?哪个活动该发展:为孩子的游戏剧本命名;介绍新主题等。

第九章“关注游戏”。作者认为教师不仅应该支持游戏高手,还应该支持尚未掌控游戏的儿童,为每个孩子在游戏世界中找个位置。

第十章“过去与未来”。这一章再次重申了游戏的重要性:儿童自发的游戏是他们最高的成就。在游戏里,孩子是在重新创造他们的过去,也是在想象他们的未来,同时为自己在此时、此地的现实与幻想中生活打下基础。

简要评价

传统观念认为,儿童游戏时,教师的作用仅仅是组织游戏,设定规则,并在游戏场面失控时中断游戏了。然而,社会扮演游戏是3至5岁幼儿熟悉日常生活的节奏、行为等的重要渠道,教师仅起到上述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该书的出色之处在于:不仅说明游戏是儿童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的原因,而且为教师提供了各种支持并提升游戏的方法。作者在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教师在支持与提升游戏时所担任的各种角色,也分析了两种典型儿童在游戏中需要的不同支持。同时,该书还结合认知理论和心理动力论,从认知与情感两个层面审视儿童自创的剧本,探讨幻想主题与现实主题的重要性,说明游戏对儿童读写能力发展的意义。

对于幼儿教师,该书能提升理念,指导游戏实践,是见解深刻、洞察力十足的参考指南。

名言选萃

3至5岁儿童的优质教育目标应朝向协助所有的儿童成为游戏高手。游戏高手是具有想像力的儿童。他有能力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持续且复杂的扮演游戏。他可以与人协调,使游戏持续进行,并解决社交及材料的难题。

复杂的扮演游戏通常发生于没有成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即儿童们自个儿处在事前计划、设想周到的环境中,运用成人之前已经协助他发展出来的技能、探索兴趣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应优先考虑继续游戏。相反地,停止游戏、罚坐、反省等行为只能是毁了游戏,既没有给孩子有用的策略去解决当下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接踵而至的问题。

有技巧的斡旋者是以支持力量的模式反映的,当他们建议替代方案以解决问题时,是以认真的态度看待孩子的剧本的。教师斡旋时并不只是管理行为,而是在教社,交技巧并给予建议,让游戏更丰富,其目标包括发展同情心与异质思考二者。

儿童游戏时会联系批判性思考、异质式思考与解决问题,这些对日后他们在学校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思考很有帮助,但是家长不太相信会有这样的结果,尤其是那些重视服从与机械式联系的家长。记录游戏的成果是跟家长与其他成人的有效沟通工具。

教师应先思索真实生活中人们写字的情境,然后在游戏环境里重现其中的一些,并在环境中储备人们使用的书写工具。

相信《父母在亲子游戏中的8错误》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亲子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亲子游戏中的常犯错误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
    2021-10-30 阅读全文
  • 亲子游戏中父母常见的六大错误做法 亲子游戏中父母常见的六大错误做法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
    2021-07-01 阅读全文
  • 亲子游戏中家长常犯的六个错误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对于较小的宝宝来说,在他眼中,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但是,在父母眼中就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经常会把自己的思想意识强加到孩子身上。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家长在亲子游戏中...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就在日常游戏中注重改善氛围、利用玩具、现代游戏、民间游戏等为特点的策略体...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在游戏中成长 导读:我们的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且内容丰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主自愿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情绪高涨,思维积极...
    2019-12-19 阅读全文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

2021-10-30 阅读全文

亲子游戏中父母常见的六大错误做法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

2021-07-01 阅读全文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对于较小的宝宝来说,在他眼中,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但是,在父母眼中就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经常会把自己的思想意识强加到孩子身上。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家长在亲子游戏中...

2019-12-16 阅读全文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就在日常游戏中注重改善氛围、利用玩具、现代游戏、民间游戏等为特点的策略体...

2019-12-19 阅读全文

导读:我们的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且内容丰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主自愿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情绪高涨,思维积极...

2019-12-19 阅读全文